三岁儿童成语故事

时间:2024-09-11 17:30:38 成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岁儿童成语故事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都有哪些经典的成语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岁儿童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岁儿童成语故事

三岁儿童成语故事1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 世之作。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的意思: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现在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不耻下问。

三岁儿童成语故事2

  战国末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不断并吞邻近的国家,扩大自己的领土。其中,秦国曾经三次进攻魏国,占领魏国许多的'土地,魏国军民也伤亡惨重。

  有一回,秦国又派兵攻打魏国,魏国于是请韩、赵两国援助,可惜兵力太弱,最后还是被打败。大将段干子提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战略家苏代却持反对的意见,他说:“秦国想并吞魏国,只割让土地是无法满足秦国的野心,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柴没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可是魏王不听苏代的劝阻,还是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最后真的就像苏代说的一样,秦国根本不满足,仍然继续攻打魏国,掠夺了魏国更多城池,最后弱小的魏国就被秦国消灭了。

三岁儿童成语故事3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邯郸学步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三岁儿童成语故事4

  一言为重

  古时候秦国有个相国叫商鞅,秦王非常器重他。公元前359年,他打算在秦国实行变法,但他怕百姓们不相信官府,就决定做件事以取得他们的信任。

  有一天。他把一根10米长的竿子竖在都城南门外,然后告诉百姓如果谁把这根竹竿拿到城边北门,就赏给他10两银子。开始,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很吃惊,但没人敢试。于是商鞅又提高声音说:"谁把这根竹竿拿到北门,赏50两银子。"这时,有一个胆子挺大的.人愿意去试一试。当他把竹竿拿到北门时,商鞅立刻赏给他50两银子。其他人看见了,都非常后悔自己没去试。

  经过这件事,大家都相信了官府。后来商鞅的变法进行地很成功,秦国因此成为了当时大的国家。

  后来,人们就用"一言为重"来比喻一个人信守诺言。

三岁儿童成语故事5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是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出处:《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典故: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三岁儿童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儿童成语故事02-24

儿童成语故事05-16

儿童成语故事集锦[15篇]05-27

成语故事经典11-07

成语故事02-25

经典成语故事02-16

成语故事11-13

经典的成语故事01-19

经典成语故事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