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故事

时间:2021-12-24 15:27:08 成语 我要投稿

成语的故事

成语的故事1

  【成语】以羊易牛

成语的故事

  【注音】yǐ yang yi niu

  【解释】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成语故事】

  孟子回答道:孔子的门徒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传下来,我也就没有听说过。一定要我讲的话,那就谈谈用仁德统一天下的道理好吗?宣王问:仁德怎样就可以统一天下呢?孟子回答道:爱抚百姓而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阻挡得住他。宣王问:像我这样的国君可以做到爱抚百姓吗?孟子说:可以。宣王问: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孟子说:我在胡龁那里听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大王坐在堂上,有个人牵着牛从堂下经过,大王见了,问:把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要用它祭钟。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惊惧哆嗦的样子,像这么毫无罪过就被拉去杀掉。(那人)问:那么就不要祭钟了吗?大王说:怎么可以不要呢?用羊替代它!不知是否有这件事?宣王说:有这回事。孟子说:凭这样的心肠就足以统一天下啦!(用羊代牛祭钟)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出于吝啬,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忍心啊。宣王说:是这样,确实有这样议论的百姓。齐国虽然狭小,我怎么吝惜一条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惊惧哆嗦的样子,毫无罪过就被拉去杀掉,所以才用羊去替代它的。孟子说:大王不要责怪百姓以为您吝啬。用小羊换下大牛,他们哪能理解您的做法?(因为)大王如果可怜牲畜无辜被杀,那么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宣王笑着说:这倒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我并非吝惜钱财而以羊换牛啊。也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了。孟子说:没什么关系,这正是仁德的表现方式呢,(因为当时您只)看到了牛而没有看到羊啊。君子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蹦欢跳的,就不忍心看见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悲鸣,就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正因为这样,君子要把厨房安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成语的故事2

  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成语的故事3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成语的故事4

  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成语的故事5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

  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成语的故事6

  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成语的故事7

  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成语的故事8

  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成语的故事9

  【成语】谈虎色变

  【拼音】tan hǔ se bian

  【解释】色:脸色。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情绪就非常紧张。

  【近义词】闻风丧胆、心有余悸

  【反义词】面不改色、谈笑自若

  【出处】宋;程灏《二程遗书》卷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

  【成语典故】

  北宋时,有两位非常著名的理学家,他们是兄弟二人,哥哥叫程颢、弟弟叫程颐。程颐,字正叔,18岁时上书皇上,议论天下大事。当时,有许多大臣举荐他做官,都被他婉言谢绝。最后,朝廷任命他为秘书省的校书郎。他实在不能推,只好上任。不久又升任崇政殿说书,这是专门为皇帝讲解经、史的职务。程颐平生诲人不倦,培养了许多著名学者。程颢和程颐一生留下了丰富著述,这些都被后人收入《二程全书》,他们的学说则被后人称之为理学;南宋时朱熹的学说被称为道学,由于两家有共同的思想渊源,都是阐发、弘扬孔孟的儒家学说,于是在习惯上,人们便将他们两家的学说通称为程朱理学。程颢、程颐兄弟二人虽然平生致力于格物致知,也就是研究事物原理的大学问,但他们一时一刻也不忽视实践。程颐在谈到实践出真知这一问题时,曾讲过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老虎能伤人,这是就连3尺高的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人们聚在一起谈话时经常说到虎,却没有谁觉得害怕。有一位田夫曾经被老虎咬伤过,只要听到有人说到老虎,他就会被吓得大惊失色(闻谈虎而色变)。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这位田夫真正体验过老虎的厉害和被老虎伤害时的危险程度。

成语的故事10

  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成语的故事11

  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成语的故事12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成语的故事13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的故事14

  庄子的妻子死了,他的朋友惠子得到消息后,怕他过分优伤,便跑去劝慰,谁知一进门就见庄子屈着两膝蹲坐在院中,手捧一只瓦盆边敲边唱着,似乎并不哀戚。惠子生气地说:“你们夫妻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生儿育女的,总该有些感情吧!怎么她死了,你一点也不悲伤?不哭也罢子,竟唱起歌来,真太绝情了}庄子说:“不,你错了。世上的人都是悲死乐生的,对于她的死,我哪能不悲呢?妻子刚死时我也悲痛过,可转念一想,人当初没生时,也就没有形体,没有形体之前,也就没有气,到孕育造化出了阴阳二气,二气又凝成形,这就从无生命而变为有生,因有生而又有了死,如此生生死死,循环变化,也就像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换一样。既然如此,人死了为什么还要为之悲伤呢?人死后在大地上长眠,他们的亲人却要为他们悲痛欲绝,我认为这是不懂得自然造化的道理。所以我不再哭了,而是捧着瓦盆和着节拍为之歌唱。”

  惠子见他说得有理,一也就没再说什么了。

  故事选自《庄子·至乐》。文中有“庄子方箕踞鼓盆而歌”之句。后用“鼓盆”或“鼓盆之戚”代指丧妻。

成语的故事15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成语的故事】相关文章:

1.成语请君入瓮的故事

2.成语螳臂当车的故事

3.成语防微杜渐的故事

4.成语指鹿为马的故事

5.成语故事

6.成语小故事

7.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

8.尔虞我诈的成语故事

9.熟能生巧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