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生活》读后感

时间:2023-02-07 12:12:21 生活感悟 我要投稿

《渴望生活》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渴望生活》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渴望生活》读后感

  《渴望生活》读后感 篇1

  这本书让我走近了一位伟人。不仅读到了他一生悲惨的遭遇,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读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痛苦;更读到了他在低谷中执着追求着美的力量;读到了他释放于画作中的理想和自由……梵高,没有完满的爱情,无数的金钱,甚至是健壮的身体,但他拥有的是一颗渴望生活的心灵,飞向美丽的蓝天。读这本书,我为梵高受到的不公愤慨过,但我更敬佩他能倾尽生命,用爱来描绘这个世界;我为梵高能有提奥这样一个弟弟而高兴,也为他们之间不辞奉献的友情而感动……

  在体味之后,我对自己的生活的也增添一份热爱。无论艰辛、痛苦、还是陷入低谷的遭遇,都应该满怀对生活的渴望,一步一步地往前进。梵高并没有抱怨社会,他将倾诉和希望绘在了画板上,祈愿明天会更好;他也没有报复社会,他留下一幅幅完美的作品,待时间去检验,更洗涤了现代无数人的心灵!如此说来,我还有什么理由去逃避生活的困苦,埋怨现实的.不公呢?为何不在心中绘出更蓝的天,提起希望,去迎接明天!?

  除了梵高大师的精神,欧文·斯通在本书中描写的文笔也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对于一位在困苦中挣扎,并且不断成长的伟人,欧文·斯通作为一位传记家,并没有很多的深入梵高的内心编写心理,却将一丝一毫的细微变化转笔为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十分传神。这样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剖析梵高的历程,反而起到了真实、深刻的效果。在写作中,我也应该学会运用这些描写的手法,从细微之处表现人物,使之生动逼真。

  《渴望生活》读后感 篇2

  书中描写梵高热爱生活,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他富有同情心,与低层的穷人生活在一起,渴望当一个好牧师。他的灵魂太纯真,太善良,太充满理想,为了矿场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悲惨的穷人,把自己的生活费都给了他们。虽然矿场的穷矿工都能成为他的朋友,但教会却始终不理解他、不认可他,无论怎么努力,都不承认他,不让他继续干下去了。

  梵高没有进过科班,通过自学和不断的探索,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创造了自己的画风。他脑海里关注的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真实,他要通过素描和色彩去探索人物的`内心、去表现别人看不见的精神和情感,他要描写的是“神”而不仅仅是“形”。所以他看到的别人看不到,他画的别人感觉不到、理解不了,没人欣赏他的画。除了他的弟弟,没人买他的画,更没人收藏他的画。他不与周围的世俗妥协,不为生活的穷困潦倒放弃,从不改变自己,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和探索,因此他成了别人眼中的疯子,被送到了疯人院,但他最有名的作品几乎都是在疯人院里完成的。

  读了《渴望生活》,令我最难以忘怀之一的就是梵高的爱情,梵高爱过许多人,但他去世时仍是单身的。虽然爱情对梵高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从小孤僻的性格导致他没有成功结婚。然而,几段爱情大大影响了他。

  说到温森特的一生,不可能忽略爱情,爱情对温森特来讲是多么重要,虽然在这方面,他一无所获,从未成功过。温森特一共有4段爱情,这4段爱情,不断地改变着他,使他一步步走向成熟。

  《渴望生活》读后感 篇3

  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虽然出版至今已过了六十多年,但魅力依存。他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确实,这本书深深地震撼了我,颠覆了我以往认为梵高只不过是个疯画家的看法。

  梵高的一生悲惨却又辉煌,他因为爱乌苏拉变得随和,当过画商,工作认真,却又因为乌苏拉的已婚遭受打击,重新变得性格乖僻;他因为热爱上帝变得虔诚,当过传教士,帮助矿工,却又因为福音传教会认为他亲身帮助矿工的行为野蛮、不体面而解雇了他,他变得不再信仰上帝,失去理想……他没有金钱,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热情……

  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他几乎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但他没有就此放弃,他拾起画笔,尽管起初画得潦草,却十分有灵魂,一看,便知道这不会是别人,只能是博里纳日的`矿工。

  一切都由此开始,尽管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不幸的,但或许正是这种不幸,才造就了梵高高尚、善良、不屈不挠的精神,才造就了他的画中别人难以画出的生动与灵魂。

  《渴望生活》读后感 篇4

  我想,这是本令我难忘的书。一部进当我看完序言,比那忍不住落泪的书。我与城市中的大部分人一样,并非冷漠、无情,只是太多情感被烟尘喧嚣所掩盖。能够触动心灵的,少之又少。感谢推荐此数的人。

  当我看完序言,产生一种难以言表的微妙情感。我合上书,再次看了看封面,落泪。单纯的,莫名的,想为这个疯子流泪。

  是疯魔成就了梵高,还是他的才能将其印象癫狂的'深渊?书中的的梵高是完整的、完美的。他的种种缺点,种种疯狂,通过文字毫不留情的展现在眼前。

  作者在附记中谈到,对于当初所收集的材料,进行了筛选、删改。不知如果将其添满会是什么效果。然而,书中所呈现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都能使读者尽可能的体会到,是什么造就了梵高,是什么造就了他的才能、他的疯癫。

  细细体味这些人,就更加能体会主人公的心境。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并未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一种旁观者的心态来叙述这个事情。"他"的声音低沉、有力,引人入胜。

  读了这本书,还懂得了好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印象派。

  《渴望生活》读后感 篇5

  梵高的一生是寂寞的,人们说,梵高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出生 + 绘画 + 死亡,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每天,他只会一个人沉浸在他的画中,画布、画笔、颜料成了他唯一的伴侣。风再大,他也要到那一片寂寥无人的麦田中画画,需要的钱再多,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将钱花在自己热爱的画画上,即使自己的生活已经不能维持下去 …… 始终一个人过着

  梵高的一生又不是寂寞的。他也曾经追求过爱情,为了向她表白,他把自己的手放在燃烧的蜡烛上以表示自己对她深深地爱。他也曾经有亲情的相伴,弟弟提奥一直对他不离不弃,画画的资金都来自这个唯一的亲人,他一直都有这个弟弟的支持与关爱。

  可是,或许就是因为这一份矛盾的.感情,寂寞?有爱?也许连他自己也难以明白。于是,他在阳光充沛的田野上对自己的身体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心脏,他掩着伤口回家,渐渐地变得虚弱。 1890 年 7 月 29 日凌晨 1 时 30 分 ,梵高停止了呼吸,在他的弟弟怀中离开了这个让他矛盾的世界。

  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死亡,让那一枪了结自己的一生。他其实也像那向日葵渴望太阳一样渴望生命,可是,这世界让他失望了,或许正如书上所说,破碎会带来快乐。选择离开,他便可以不再绝望。

  《渴望生活》读后感 篇6

  天上的星星常灿烂,常安宁,却不曾想它也是一块石头,一块能发光的石头。

  《渴望生活》是美国作家欧文·斯通二十六岁时的作品,讲述的是画家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一生。作者仿佛把梵高写成了一颗太阳,把他的`晨曦、正耀和最后的日落,都极其细腻地刻画展现。

  梵高的一生是极其曲折郁苦的,他渴望爱情的滋养,但却又一次次沉进拒绝的深沼。他疯狂地往画布上涂抹着颜料,可他的画作却总被搁置在最黑暗的角落,堆积起一层灰暗的尘土。他是一团无比炽热的希望之火,却被冰冷的现实河水渐渐浇灭。

  但放眼今日,“梵高”这个词汇已成为了艺术界的代名词,他的画作被竞拍到上百万美元,无数人仰慕他,喜欢他,痴迷他。尽管他没有等到万人景仰的狂热,但他确已成为了他所描绘的那一幅《花瓶中的十四朵向日葵》,如神一般令人震惊、痴狂,无法触及。

  现在这个世界的我们,也是循着这般的规律而进的,没有一种人生会永远低平如砥,也没有一种人生会处于高荡的天空而永不坠落。我们总在奋力往上攀爬,然后收获山脚肥沃青葱的草地。只要我们奋斗了,努力过,为之交瘁,也为之痛苦了,总会得到我们想要的,即使需要漫长的等待时间。

  所以,这世上,有些人生来是星星,而有些人却是石头,你不必因为你是一块石头而感到悲哀。我们也许不会成为梵高,但我们与梵高一样,都是石头,只要你如书名一般“渴望生活”,你这块石头就会成为一颗星星,照亮许多人前行的方向。

【《渴望生活》读后感】相关文章: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02-05

渴望初中作文01-24

渴望小学作文10-15

以渴望为话题的作文11-03

以渴望为话题的作文02-07

我渴望自由话题作文11-30

关于描写渴望的排比句12-16

《生活的斗士》读后感02-04

《生活的镜子》读后感12-26

感恩生活读后感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