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生的枷锁》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1
“人生的枷锁”终于读完,合上书本,好像一时感慨颇多,竟无以言表。
这是毛姆的一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主人公菲利普的经历就有毛姆自己的影子,当然还有其他人的影子以及小说想要表达的人物。书籍发刊之后始终好评如潮,因为每一个阅读此书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书中引发的思考,相信对今天的读者仍然有着不小的启发意义。
它讲述生命的束缚与挣脱,是有关成长的故事。
主人公菲利普从呱呱坠地到成家立业漫漫长路之中,一直努力勤勉试图成为别人眼中优秀的自己,然而幻灭接踵而来,让菲利普饱受摧残。
天生的残疾和双亲早逝,让菲利普的童年在冷漠的环境中孤独度过,由此奠定了他性格的基调:敏感、孤僻、内向、柔软、资质聪慧。
进入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上牛津深造,毕业后献身教会,成为像大伯那样受人尊敬的牧师,这、就是所有人对菲利普的期许。然而他在望向这条看似无比光明之路时仅毫无热情可言,只有痛苦和不甘。
菲利普为此努力抗争,终于如愿走出皇家公学,只身去德国求学,之后又辗转巴黎学画,梦碎巴黎之后,痛定思痛决心成为一名像父亲那样的医生,在历经艰辛之后终达成所愿。
菲利普一生挚爱书籍,结交有为青年,这对他的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让他可以有思想有能力一一挣脱掉捆绑他的枷锁。
在终于挣脱了宗教信仰的枷锁之后,菲利普像逃出笼子里的小鸟一般,自由奔放无所畏惧,以为再也没什么可以控制他了。然而让菲利普始料未及的是:社会习俗的枷锁,爱情的枷锁以及始终难以摆脱掉的身体残疾的枷锁,把菲利普套得死死的难以呼吸,尽管他对文学艺术那视若生命的热爱,尽管他摒弃偏见大胆而狂热的追求自由,也终将带着镣铐跳舞,从笃信到虚无。尤其是菲利普那毫无尊严的爱情,低到尘埃里的卑微简直无药可救。在这段难以理解的虐恋之中,菲利普变形到令人可怖的状态,好像专以折磨自己为乐事。他停止了成长,褪去了身上所有的光环,欲生欲死的绝唱,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反观现实中的我们,哪个人没有枷锁在身?社会用以衡量人的每一个尺度,都是一道枷锁。功名利禄、社会规则,甚至连幸福的`尺度都是如此。
你在乎什么,什么就是枷锁。
人生毫无意义,一切都微不足道,连地球在宇宙太空或许都是个过客,地球上的芸芸众生,你的喜怒哀乐你的辉煌和挣扎又算个啥呢?
你有一个怎样的人生?对这个茫茫宇宙而言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它只是如影随形的跟随你自己这几十年而已。
菲利普终于在混沌纷扰的生活之中,寻到了人生的真谛,前所未有的成为了一个心灵自由的人。
或者执着寻找人生的意义本身就是一副枷锁?或者也应了这副枷锁让人在苦痛之中幡然醒悟?
设想一下,如果当初菲利普在皇家公学再坚持读上一个学期,之后顺利拿到奖学金进入牛津,只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他将免去多少人生疾苦?但是,一帆风顺的菲利普和一路风雨踉跄前行的菲利普,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显然会大相径庭。
只有痛苦煎熬过,才会大彻大悟。想来,这便是本书的意义。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2
目前为止,今年对我触动最大的一本书是毛姆的《人生的枷锁》。
初读此书是在疫情期间,当时面临从校园走入社会的抉择,加上疫情的影响,感觉自己想要很多却又好像不知道想要什么,是这本书抚平了我的焦虑。
《人生的枷锁》详细地刨析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各种形式的枷锁。主人公菲利普自幼父母双亡,又先天残疾,寄养在冷漠而陌生的大伯家,性格由此孤僻而敏感。他在学校受人嘲弄,学习会计可是却没有兴趣,与环境格格不入,转而去巴黎学习自己很有兴趣的绘画却苦于没有天赋。改道去上医学院,又被迫因为经济上的拮据而停学,只好费尽力气通过寻找低级的工作来填报肚子。在爱情上也痛苦不堪,一次次被伤害……
在菲利普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他的前半生是背负着各种枷锁成长起来的,他也一直在尝试窥探并理解人性。后来在经历了理想破灭、穷困潦倒,面对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完结时,得出了“人们一生中所作的努力同其最后结局显得多么不相称”的结论,也终于悟出了:人生毫无意义。
在此基础上,他突然感受到了自由,他迸发出对妻子、家庭和爱情的`强烈渴望,他对这一切的渴求胜过世界上任何别的东西,为此他放弃了之前为自己精心筹划的一切。他认为自己的一生一直信奉着别人口头上或书本上向他灌输的理想,而从来不是出自内心的愿望。他的一生总是被认为他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他内心真想做什么所左右。
作者毛姆对于人性最深处最隐秘的观察一步步令我震撼,在他的笔下,每个人都被赤裸裸地展现。跟着主人公菲利普一步步挣脱包括家庭、宗教、情欲、金钱、职业和寻求人生的意义等诸多方面枷锁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探索自己理解自己寻求自己。
现在的我已步入工作,和大多数的毕业生一样,一边困惑着一边摸索着。时而觉得自己是废物时而又觉得是天选之子。有时候欣喜自己终于挣脱了某个桎梏自己的东西,可是转眼却又在一个新的枷锁之中。每当我面临困境之时,便会重新回过头去审视菲利普,怀疑他的怀疑,思考他的思考。
早上赶着上班,在快到地铁口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个看着约摸40多岁的男子,他缩着头从右边拍了拍走在他前面的年纪相仿的男子的右肩,拍完后一边咧着嘴偷笑一边迅速躲到了左边,等前面的男子向右转身找人的时候,后边的男子一边吃着煎饼果子一边仰着头哈哈大笑。我突然停下来,站在那里,很唐突地直视着他们笑出了声。
这是我上学时期才会玩的游戏,那时候的我很少会去思考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也没有刻意想要去挣脱什么,但是却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每一天,好多琐碎依旧能被很深刻地回忆起来。
在一路走来的今天,我们是在追寻什么?又是在被什么所束缚?
无论如何,在奔赴未来的路上,也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不断自我刨析自我否定的勇气,能如菲利普一般敢于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敢于作出选择,在消除人生可能性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3
我们一代代年轻人,也包括一代代大师作家,其实都会陷入相同的迷茫之中。我们一天天的重复着我们的生活,但是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的定义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自由的度过一生?《人性的枷锁》这本书也许会给我们许多启示。这本毛姆的《人性的枷锁》是毛姆的半自传体小说,是毛姆小说中写给无数普通人的一本书,希望这本书可以给你一些启发与感悟。
《人性的.枷锁》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等。毛姆是公认的写人性最纯熟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书中我们沉浸在他的文字中,去得到启发和感悟。马尔克斯也曾经说过毛姆是他最钟爱的作家。
毛姆最主要的三本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刀锋》、《月亮与六便士》都位列经典。特别是《月亮与六便士》成为了许多人追逐理想的精神动力。
《人性的枷锁》读书感悟:
这部《人性的枷锁》写于《月亮与六便士》之前,是毛姆半自传体小说,毛姆本人对这本小说看得及其重要,甚至说这是“一本不朽的小说”。
摆脱枷锁,寻找自由
我曾经看到有评论说“《月亮与六便士》是天才的简史,而《人性的枷锁》才是普通人的写照”我十分认同他的说法,我们无法像《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一样抛却一切去追逐理想,我们无法不顾一切的追寻天上的月亮,那么我们就要像主人公菲利普一样去摆脱人性的枷锁,走出迷茫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第一道枷锁:信仰的枷锁
菲利普自小失去双亲,被送到从事神职的伯父那里生活,伯父告诉他,我们要笃信上帝。但是他祈求上帝治好他的残疾无果,动摇了他对上帝的信任,后来他去到学校,接触了一些人,读了一些书后,他发现世界并不是他想象的样子。“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拄杖多年的人突然有天被迫丢开拐杖独立行走。自此,他摆脱了信仰的枷锁。
我们许多人也如他一样被信仰的枷锁所束缚,尽管束缚我们不是上帝,可能是陈旧的观念等等,我们应该摆脱这一枷锁去自己思考、学习,了解,而不是永远被束缚在井底,看不到崭新而宽阔的蓝天。
第二道枷锁:性格枷锁
主人公从出生开始就有些身体上的不足——跛足,
这一点缺陷使他有着自卑感并且性格上有一些敏感,但随着菲利普的不断长大逐渐摆脱了这一枷锁。
第三道枷锁:情感枷锁
情感分为三种情感:友情,爱情,亲情。由于菲利普从小父母双亡,跟随伯父一家生活,伯父是一个虚伪的人,直到伯父去世主人公才摆脱了这一枷锁。
友情:菲利普一生交了许多朋友,可是大部分都离他远去,但最终他的朋友阿西尔尼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阿西尔尼的真诚让菲利普重燃了对友情的希望。
爱情:菲利普也经历了不同的爱情,经历了爱与被爱,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主人公所经历的最后一个枷锁是理想的枷锁,其实也可以叫做“对圆满人生的执念”但是最终他明白了珍惜现在,过好每一天才是最完美的模样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4
最近读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人生的枷锁》感受颇多,人的一生都在一种无形的枷锁下生活,这种枷锁或是名,或是利,或是一个人的习惯,一个人的性格。这种枷锁会让一个人沉沦,甚或苦恼,战绩赫赫的将军解甲归田时,发现自己是那么的轻松,而当年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穷尽心思,是多么的可笑;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演说家到了夕阳之年,才懂得曾经的辉煌不过像唱戏的小丑,赢得更多的掌声罢了。
人们能在天地万物中寻找出事物的真理,也就证明了其实在生命的追求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木浮于怒海之中却能凌驾于巨浪之上,是巨浪强还是木头强?牡丹选择了娇贵,苦菜花选择了荒凉,大雁选择群居,雄鹰选择了独来独往,而我们呢,有的希望雁过留痕。有的希望风吹了无印,为什么有人能木秀于林,而有人却始终默默无闻?
主人公菲利普在幼年时努力挣脱了宗教的枷锁,长大后在异国独自求学踏入社会后慢慢挣脱小市民习俗这禁锢人精神的锁链,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漩涡流中,寻找到人生的真谛。
里面有一个比喻用的很好:生活就是一条波斯地毯,虽说色彩斑斓,令人炫目,但是却毫无意义。
人类的各种行为各种追求都只是让这条地毯更加炫目。人生不过是一种格局而已,生活即毫无意义又毫无必要,他只不过是满足一个人的乐趣而以。最完美的格局似乎就是;出生,长大,恋爱结婚,养儿育女,为挣钱而辛苦,最后蹬腿而去。但是有的格局里幸福却从未涉足其间,杂乱无章,但自有一中乱人心思的妙趣。
如果用幸福这根尺子来衡量主人公的生活那就显得太可怕了,但是如果用其他的尺子来衡量则大不相同。幸福跟痛苦一样微不足道,他们的出现不过像生活中的其他细节一样,不过是人生更加的纷繁复杂罢了。
里面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想透,自己的思想还有些混乱,还需要再读几遍。
本书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揭示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的一般关系,指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然后对西部地区金融支持和经济发展进行具体的实证性分析,既概括一般状况,又进行计量测算,得到充分、有效的`结论,最后,进一步深入研究金融支持与自我积累能力两个方面的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本选题由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张跃平教授于20xx年提出,并作了初步的研究规划,明确了写作思路,后经多次协商讨论,最终于20xx年初确定。本书的研究思路是: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揭示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的一般关系,指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然后对西部地区金融支持和经济发展进行具体的实证性分析,既概括一般状况,又进行计量测算,得到充分、有效的结论,最后,进一步深入研究金融支持与自我积累能力两个方面的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篇,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部分是实证篇,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三部分是深入研究和政策篇,为第七章。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生读后感11-08
《人生》读后感11-13
人生海海读后感11-16
人生定位读后感06-08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06-07
路遥《人生》读后感05-16
《人生海海》读后感05-20
《人生海海》读后感02-04
路遥的《人生》读后感02-21
人生优秀读后感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