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育随笔(汇编15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育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育随笔1
一天分组活动,我正辅导不会跳绳的幼儿学跳绳,瑜瑜小朋友跑过来叫我:“王老师,于思远他们往‘滑梯’上吐唾沫,不让我们滑。”我抬头一看,果然见班上的几个“淘气包”正围着‘滑梯’看着什么。我心想:这几位“淘气大将”每天都要搞点恶作剧,今天我得好好地“处理”一下了。我三步并两步走了过去,刚要大声斥责,忽然听到于思远嚷道:“哎,快看!唾沫往下滑了。”我急忙把要说的咽了进去,站在他们的背后听他们的对话。“真的,就是滑的太慢了。”凯凯头也不抬地说。这时迪迪小朋友说:“你知道唾沫为什么会滑下去吗?”“这个问题提到不错,谁知道呀?”听见我在说话,这几位“淘气包”立刻转过头来,不知所措的看着我,眼光中似乎在说,我们只是想看看唾沫是否也能滑下来。我笑了笑说:“你们很聪明,想一想,再看一看,你们发现什么了……”幼儿看我没有批评他们,情绪立刻活跃起来。迪迪说:“我知道,因为这个‘滑梯’面是斜的,而且很光滑,唾液像水一样可以流动,所以就滑下来了。”我摸着他们的头笑了笑说:“你们说的很对,但你往这里吐唾液对不对呢?”“不对!”“随地吐痰不对,往‘滑梯’上吐也不对。”“不讲卫生。”小朋友们大声地抢着回答。我肯定了幼儿的'看法。“老师,以后我们不随便吐了。”几位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道。“咱们给擦干净了吧。”凯凯边提议边从口袋里拿出纸将“滑梯”上的唾液擦干净。此刻,“小滑梯”前又排起了队。
望着孩子们纯真而快乐的面孔,我真为我差点的冒失感到惭愧。看来老师千万不能用自己的想法来断定孩子的行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要了解孩子想什么,做什么;要善于从恶作剧中发现孩子淘气中积极的一面,因势利导,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小班教育随笔2
今天,在小班的美术课上,我引导孩子们用彩色纸制作小动物。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动手制作的活动总是特别感兴趣。小明拿着一张红色的纸,问我:“老师,我能做一个红色的火烈鸟吗?”我笑着点头,鼓励他发挥想象。
在孩子们创作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他们不仅用彩纸,还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尝试不同的`组合和搭配。小红选择用绿色和棕色的纸做了一只可爱的小青蛙,而小华则创造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热带鱼。
这次美术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我深感,作为老师,我们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空间和支持,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小班教育随笔3
在周三的区域活动时,孩子们都玩得很投入,忙得也不亦乐乎,心情愉快的我在每个小组里指导着。
忽然,王俊龙对我说:“老师,她不肯给我积木,我搭不出好看的房子了。”邱雨也抢着说:“他一直问我要,我自己都搭不好了。”
原来,邱雨和王俊龙在认真的玩建构区,邱雨想搭一个漂亮的花园,王俊龙想搭建一座小房子。但是由于材料比较有限,所以他们在玩的时候感觉自己少了一些可以操作的积木,于是王俊龙只好问对方要一些积木,但是要了几次,邱雨也不愿意给他了,因为自己也越来越少了,感觉自己要完不成漂亮的花园了。看到邱雨不愿意给自己积木了,王俊龙只好向我“求救”了。
了解了情况后,我问:“你们搭的一个是花园,一个是房子,那么,房子可以不可以建在花园里呢?”“可以!”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那你们能不能合作呢?王俊龙可以在邱雨的花园里搭建房子,邱雨可以在王俊龙的房子外面搭建围墙和一些玩的地方,邱雨也可以用雪花片来装饰花园,做出各种花朵了呀!”
听完了我的话语,他们想了想说:“对呀,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到呢?这样子就可以变成更大更好看的花园了呢。”说完,两个孩子开始合作起来,一个做房子,一个搭围墙、做花朵,很快就有了更好看的花园了,邱雨开心地把自己做出来的花朵装饰进去,一下子他们就完成了。他们一起欣赏自己的杰作,感觉特别的满意。也在一边观察的我,心里也快乐极了。
在解说时,我请他们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也非常自信地介绍了他们的作品,还同时强调了他们刚开始抢积木,导致自己都搭不好,后来他们合作起来就变成了更好看的`花园。
孩子的快乐往往来自他们自己的成就,自己的成就又往往来自他们的合作!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平时我们也要多设计一些让孩子们亲密合作的活动,在他们动手又动脑的同时,也加强了交流、理解与合作,孩子们在交流与合作中才能体验到更多的乐趣!
小班教育随笔4
小小班的曾俊长得胖嘟嘟的,可爱极了,曾俊像大多数男孩子那样调皮,你看,老师在前面摆小椅子,曾俊可忙了,趁老师不注意从后面接着把小姨椅子摞起来,老师问他:“曾俊啊,你把小姨子摞起来,小朋友们怎么做啊?”他就格格的笑,午饭结束了,老师忙着收拾桌子,拖地,小朋友们在图书角看图书,小曾俊看老师拖完地了,他就故意在还未干的地面上跑来跑去,看着自己留下的小脚印得意洋洋。小女孩子墨戴了漂亮的蝴蝶结,他趁子墨不注意把小姑娘的蝴蝶结摘下来别在自己头发上。曾俊啊,咱可是男孩子,怎么能带蝴蝶结呢,以后可不许这么调皮了。
就这样调皮的孩子,胆子却很小,第一次发祥曾俊胆小是在一次户外活动时,我和兰兰老师带领小朋友在院子里玩游戏,当大家玩的很投入很开心时。天空突然有晴变暗,还刮起了大风,像是要下雨了,不一会儿,就电闪雷鸣,真的要下雨了,我和兰兰老师连忙组织孩子回活动室,没想到小家伙们看到这样的天气居然高度兴奋,欢呼着,跳跃着,期待着下雨,全然不顾我和兰兰老师的着急,只有曾俊,抱着我哇哇大哭:“老师老师,下雨了下雨了,快跑!快跑。”这真是我和兰兰老师没想到的,这么调皮的孩子居然怕下雨。再次证实曾俊胆小是在一次公开课上,那天,镇上组织的教研活动在我们园进行,活动中有一节兰兰老师的'公开课,当听课的老师走进活动室,兰兰老师刚组织好活动秩序,教室里一片安静,小家伙们看那么多老师来听课,都特别好奇,一双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盯着兰兰老师,都想好好表现自己,突然一种与气氛不和谐的声音在活动始终飘荡,是曾俊的哭声:“老师老师,怕怕怕,要干什么啊,这么多人。”我抱起他:“曾俊啊,都是老师,不怕,老师们听说曾俊是好孩子,就来看曾俊上课了,曾俊一定要乖啊。”看着孩子可爱又可怜的样子,把听课的老师也逗乐了,我们都知道曾俊胆小,却没想到曾俊连远处传来的鞭炮声也害怕,那天刚睡起床,不知道哪里在放鞭炮,本来已经穿好鞋子的曾俊,听到鞭炮声,鞋子都没来得及脱就躲进了被窝。哈哈哈哈,调皮的曾俊,你也够胆小得了,以后可要勇敢点啊,别忘了你是小小男子汉,加油!老师相信你。
小班教育随笔5
我班幼儿尹中玉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但是与小朋友在一起时,又说又笑,由此看来其实她不内向。在活动中我有意的经常提问她,以为多提问多鼓励她就会回答的,但是恰恰相反,还是不起作用。
遇到这样的幼儿,经过仔细分析,我实施了如下方法:首先搞好师幼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形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喜欢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
再是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尹中玉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老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你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还可以用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孩子去表现,再者孩子需要时也可以给他一点提示。
小班教育随笔6
一、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往与合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现代独生子女增多,相对单独的社区套房的居住条件等原因,导致孩子对外交流较少,在他们身上出现了许多不合群现象,例如,自我中心意识严重,不愿与他人说话、交流等。针对上述情况,我对我园刚进入小班的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发现角色游戏对于小班幼儿交往与合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二、观察案例
观察时间:20xx年9月――20xx年12月
观察对象:小一班幼儿共36人
观察方法:行为记录法,记录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语言、动作、交往合作情况。
案例一:娃娃家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角色游戏,每次游戏时,总会有许多孩子冲到娃娃家争着抢着做“爸爸”或者“妈妈”。尤其是“妈妈”女孩子们最为喜欢,可以抱娃娃、煮饭等。有一次,然然和欣怡就为正当“妈妈”而吵了起来,她们谁也不愿意谦让。这时,带班的丁老师走了过去,开始引导她们学会相互商量、交流。让她们能够相互体谅、了解她人的情绪情感。丁老师蹲下来,说:“你们都想做妈妈呀,可是一个家里只能有一个妈妈,那该怎么办呢?”然然听了,马上说道:“我当妈妈,她做宝宝。”可是,欣怡并不愿意,她大声说道,“我不要,我要当妈妈!”这时,丁老师就说,“这样,你们谁也做不成妈妈了。而且游戏都快要结束了哦,再不决定这次游戏就不能玩了!”然然一听,说道,“那我做宝宝吧,下次我做妈妈好不好?”欣怡点点头,同意了。接着两个孩子手拉手投入到了游戏中,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这样孩子不仅顺利的开展了游戏,又学会了同伴之间相互协商、交流。
小班孩子容易忽视他人的感受,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小班孩子刚入园,之前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照顾下,要什么有什么,大多时候只考虑到自己要什么,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因此,在幼儿园游戏中容易出现交往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这时,主要引导幼儿学习自己解决游戏中的矛盾,从中意识到克制自己的欲望,考虑到别人的意见,加深同伴之间的友谊,增强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能力。
案例二:玩具吧
玩具吧是小班孩子,特别是男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之一。一天,浩浩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一辆非常好看的大汽车,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要做小司机,开这辆大汽车。于是,老师走过去引导他们说,“你们这样争抢大汽车,大汽车会不高兴的!大汽车喜欢每一个有礼貌、懂得和朋友分享的孩子。”听到这话,孩子们知道了玩玩具时要互相谦让,于是,孩子们学会了相互协商,然后排队轮流进行游戏。看到孩子们自己商量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觉得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案例三:爱心医院
医院是孩子们角色游戏中最为喜欢的游戏之一。今天,宁宁、小雪还有宣宣三个小朋友在医院里面玩游戏,宁宁是医生,小雪是病人还有宣宣是护士。我看到他们三个在争抢着针筒打针,于是我走过去,问道:“你们去过医院吗?医院里面都是谁帮你们打针的呢?”小雪说,“护士阿姨打针的,可是我也想当护士阿姨打针!”我说,“那现在小雪你是病人就应该给医生检查,护士打针。然后,下次小雪做护士,你就可以帮病人打针了,好吗?”小雪接着就对宣宣说,“这次你做护士,下次我做,好不好?”宣宣点点头。于是,她们有快乐的玩了起来。
三、角色游戏的作用
(一)、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角色游戏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所熟悉和喜爱的角色,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形象和活动,它为独生子女参与社会生活、获得社交能力提供了机会。在角色游戏中,他们动脑筋、出主意,创造性地反映生活,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感情,他们体会着做“医生”解除“病人”的自豪感,当“妈妈”对“孩子”的亲切感……同时,“乘汽车”要排队,买东西要文明,“好朋友”要相亲相爱,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游戏中已成了一种约定 ,俗称的规则,每个孩子都必须遵守,否则,会受到舆论、谴责。孩子从这些准则中学会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提高交往技能
角色游戏可以通过幼儿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实现角色的转换,使其进入他人的角色,体验各种角色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经验,从而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状况。小班幼儿已形成了初步的角色心理,这为幼儿逐步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进行多种角色的转换提高角色游戏的水平奠定了基础。入园前的幼儿由于独立性差,他们的社交活动往往只限于父母、亲人、家庭范围之内,和别的儿童接触很少,即使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彼此很少交往。幼儿园使幼儿生活周围的人增加,每天能接触到许多同伴,他们会从不认识到认识,直到熟悉。在幼儿的交往过程中,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交往的场合,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由于角色和角色的关联,幼儿尝试着交往的多种方法,感受到交往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败,以及教师的引导,这些都促使幼儿去调节自我,理解他人,尽早走出“自我中心”的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学习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增强了幼儿的角色心理,让幼儿体验到了交往的乐趣,学习了交往的技能。
四、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指导
(一)、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生活经验来充实幼儿的角色游戏内容。
由于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他们在角色游戏时常常会显得无所事事。一般来说,幼儿的生活经验大多来自家庭和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因此,教师要注重在平时教学、日常生活、节日娱乐、亲子郊游、看图书等各种活动中,拓展幼儿的视野,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多方面地去观察和了解社会生活,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知识和经验,积累生活印象。我们在外出郊游时,就会在路途中引导幼儿观察司机叔叔是怎样开车的,看到路上有行人怎么办。事实表明:幼儿对生活观察得越仔细,游戏的情节就越丰富,扮演角色也就越形象、逼真。情节的丰富,有利于促进幼儿交流,丰富幼儿的交往技能。
(二)、教师可以作为玩伴来参与角色游戏,并给与幼儿正确的引导。
教师直接参与游戏是促进游戏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小班幼儿喜欢游戏,但又不会做游戏,需要教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小班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当看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成为他们的游戏伙伴时,会感到格外兴奋。所以教师通过参与游戏担任角色之后,以角色的身份指导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担任主要角色或一般角色,也可以不固定在一个角色上,根据需要灵活掌握比如:在和孩子们玩“娃娃家”的游戏时,由于各角色的活动单调,又缺乏协调,我便扮演成“娃娃家”的“妈妈”。吩咐“爸爸”去买菜,叫“姐姐”去洗衣,自己则看娃娃,喂饭,哄睡觉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并担任了游戏的主角,使其他角色也都明确了各自的责任,游戏内容也就丰富了起来。如此,也有利于幼儿学会游戏中的交往与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幼儿将来要在社会上立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学会于他人交往,将自己融入于集体中,用自己和集体的力量与智慧解决困难。角色游戏是社会现实的缩小化,教师是孩子们踏入社会的领路人。正确、规范的角色游戏体验,能给孩子们美好的启迪,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的幼芽,帮助他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踏出坚实的步伐。
小班教育随笔7
今天,亦非奶奶又来幼儿园告亦非的状了:“老师,今天让这孩子气死了,头发不让梳,脸也不让洗,怎么会是这么个孩子呢?”看着气呼呼的亦非奶奶,我忙请她坐下,让奶奶详细的说说是怎么回事,奶奶似乎对小亦非有很多怨言,一坐下就滔滔不绝的数落着亦非的不是,从昨天晚上亦非在马路以上跑来跑去,跑得满头大汗,不听奶奶劝,头发都被汗水打湿了也不肯洗头发,而且头发还那么长,奶奶给她扎小辫她喊疼,带她去理发她又不理发。又说早上吃饭,饭菜盛好了,小亦非却只顾看电视,饭菜都凉了也不吃,结果来幼儿园来晚了,奶奶还说:“亦非的妈妈上夜班,可亦非早晨起床总喜欢打扰下夜班回家刚躺下睡觉的妈妈,而且也亦非还喜欢伤害爷爷,奶奶。经常趁他们不注意趴下咬爷爷奶奶的手,用指甲掐爷爷奶奶的.胳膊。奶奶所说的,的确让我和兰兰老师震惊。在幼儿园里,亦非可是个乖孩子,你看,晓雪不小心摔倒了,是亦非跑过去把她扶起来,图画课上,鸿宇的绿色彩笔用完了,又是亦非把自己的彩笔借给鸿宇,这样的亦非和奶奶口中的亦非简直判若两人。这种现象很多幼儿都存在。原因就是孩子在家依赖心里强,而在集体生活中孩子又要强,所以处处表现自己。我安慰着亦非奶奶,同时也在深深思考。孩子的教育不只局限于幼儿园,在家中在社会中的的教育也同样重要,相信可爱的亦非,不久的将来也是奶奶眼中的好孩子!
小班教育随笔8
小小班的文亮是小小班个子最高的孩子,也是小小班年龄最大的孩子,同时也是小小班身体最弱的孩子,还是小小班自理能力最差的孩子,就这几个最,文亮就成了我和兰兰老师特别关注的孩子。
进教学楼有个台阶,不高的.台阶,文亮每次上下台阶都需要老师的帮忙,,是孩子身体弱,没有能力自己上下台阶吗?我发现每次文亮妈妈送文亮上幼儿园都是抱着他,就问文亮:“文亮,自己敢不敢下台阶。”“老师,妈妈不让。说会摔倒。”原来是这样啊,孩子需要锻炼,如果家长不敢放手让他自己去尝试,有些很简单的事孩子永远也不会。我找到文亮的妈妈和她谈了谈,妈妈说孩子小,舍不得让他自己走路,“想抱孩子一辈子吗?等他大了你还能抱动他吗?孩子大了,要让他学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才能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面对我的提问,文亮妈妈表示自己是太溺爱孩子了。也表示以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今天放学,我和兰兰老师没有扶文亮下台阶,只在他的身边,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小文亮犹豫了一会,自己迈下了台阶,一件小小的事,却把家长的态度体现了出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和家长一样爱着孩子,只是爱需要方式,爱的过了,就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对孩子有害无益。文亮的许多小事就说明一切,正因为家长过多的保护,让孩子依赖性强了,和同龄孩子相比,缺少了尝试就缺少了探索,同样性格也变得畏畏缩缩,你看户外活动,文亮总是一个人跟在老师身边,从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我和兰兰老师走到哪他跟到哪,把他领滑梯上,他也拉着老师的衣服要求老师一起和他滑下去。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文亮变得和其他孩子一样活泼,坚强,勇敢。不再凡事依赖父母,文亮,加油!
小班教育随笔9
今天A在美工区玩剪小花,她用剪刀沿花枝剪,动作很慢。没一会他叫:“老师,花枝被我剪断了,怎么办?”她很紧张的看着我,我说,“没关系,你可以从另一头继续沿着直线剪。”我帮她把纸换了个方向,她低下头继续开始剪。一会儿,她又在叫,“老师,你看我剪好了。”我看后说,“嗯,比刚才有进步,现在你可以剪小花了。”她听后有点高兴,拿起红色的纸片开始剪小花。她有点怕剪坏,剪刀离轮廓线有点远,剪下来两个圆圆的小方块。她把剪下来的东西贴在背景纸上就兴奋的拿着给我看,“老师,我做好了。”我看后对他说,“做的挺好的,如果下次能把小花再剪细致一点可以更好看哦。”她开心的点点头。
A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孩子,自尊心较强,在面对新的`活动项目或者有点难度的活动时总表现畏惧和胆怯,缺乏自信,经常会坐着不动,怕出错不敢去尝试。她的妈妈在家不准他碰这些东西,导致了她自己对剪刀有了危险意识,在使用时慎之又慎,不敢尝试。通过多次的练习,现在他已开始从心理上接受使用剪刀,并且在慢慢的熟练。
所以我们要给予信任,帮其战胜胆怯心理,用“你可以的”“可以试一试”等语言来鼓励他迈出心理上的第一步。同时,家园配合,告知家长使用剪刀不仅可以促进孩子手部小肌肉灵活的发展,更能训练良好的手眼协调性,同时也能养成做事专注的品质。家长在这个时候只要注意引导,教给孩子正确的使用方法,就可以发挥使用剪子的优势避免问题发生,帮助每一位宝宝培养成为心灵手巧者。
小班教育随笔10
对于小班的孩子而言,她们会经常不假思索的说:“老师,你给我弄好!你帮帮我!我不会!”这些好像已经是习惯。这说明孩子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本领,我们做老师的首先要树立孩子的信心,引导孩子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就像我们班的瑞瑞,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这是一个多月来我对他的了解),做事丢三落四,遇到困难就找老师,而且还特别倔强。
今天吃粽子,以前几次都是老师给剥开的,这次我们决定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们相继剥开了粽子皮,只有瑞瑞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我,好像在说老师你快来帮帮我吧! 看到瑞瑞的表情,我灵机一动,走到瑞瑞跟前拿过手里的粽子跟它说起了话:“粽子粽子,瑞瑞是个能干的好孩子,我们一起给他加油,他一定会把你的'小衣服脱下来的。”我把粽子还给瑞瑞:“瑞瑞你来试试看!”瑞瑞给了我一个微笑,看得出他非常高兴,一会就把粽子的衣服给脱去了,当时高兴的连蹦带跳,也不顾的吃粽子了。
第二天早晨入园,奶奶说:“瑞瑞,天热时让老师帮你把外套脱了。而瑞瑞说:“我自己会”多么宝贵的第一次啊!
小班教育随笔11
小雨是大班的孩子,她聪明伶俐,活泼大方,小嘴异常甜,胖乎乎的,很可爱。教师们都很喜欢她,就连她犯错时我们也舍不得批评她。今日小雨和几个小朋友一齐擦桌子,没擦完就出去滑滑梯了。小航说:“教师,小雨没擦完就玩去了,”我正在拖地,小航的声音又低,我没听到,也没在意。小航撅着小嘴和几个小朋友说开了:“教师真偏心,小雨没擦完桌子就走了,教师也不批评她。”这次小航的声音很高,也很生气。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七嘴八舌的说:“就是,就是,教师不公平,偏向小雨”。
听了孩子们的话,我突然意识到,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以前,在各项活动中,我都是给小雨开绿灯,使小雨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骄傲自满,不守纪律的坏毛病。加上我没有及时制止,这让其他小朋友觉得教师偏心,只喜欢小雨不喜欢自我。我的做法既害了小雨,也伤了全班孩子。于是,我及时向孩子们道了歉,保证再也不这样了。孩子们点点头。
作为教师,必须要及时检讨自我的'行为与做法,因为教师的行为会直接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巨大影响。
昨日午睡时,我提前便对孩子们说,躺下去后,把小眼睛闭上,一会儿就睡着了,好多孩子都按我的提示做,也都很快就睡着了。可是维维和震震两个小朋友却怎样也睡不着,并且两人互相影响,我走过去打了几次招呼,可是仍然不见效,我便又使出老调“这会儿你们两个睡不着,待会儿小朋友们起床的时候你们就别起来了,继续留下来睡。”谁知在起床铃响起后,他两仍未把我说的话当会事,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始穿衣服。
小班教育随笔12
小班的老师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你可能会问孩子,你家有几口人,都有谁,当孩子回答正确后,老师给予表扬,授课老师就这样结束了。
其实这样的教学方法并没有说不好,但是至少在延伸上做得并不好。对于这样的教学过程来讲,小鱼哥哥有更好的过程,也希望和各位老师交流。
小鱼哥哥认为,小班的孩子的教育多数应该用延伸法进行。因为孩子们的联系能力是有限的。有时候,你的一个问题,只在你传统的`问答过程中结束了,就让孩子的联系能力也嘎然而止了。所以,你可以改变一下原本的问答环节,让孩子们完全打开联系的能力。
下面给大家讲一下实例:
我问小明。
“小明,你家有几口人?”
“三口人。”
“都有谁?”
“爸爸,妈妈和我。”
“小明,你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我爸爸很忙,我都很少看到他。”
“那小明有什么话想对爸爸说?”
“我希望他能多陪陪我。”
“我相信小明的爸爸一定能听到小明的心声,抽更多的时间陪小明的,是不是?”
“是。”
“那小明的妈妈是个怎样的人呢?”
“妈妈很漂亮,可是有时候又特别凶!”
“妈妈在什么时候很凶?”
“我不听话的时候,她还动手打我。”
“小明觉得妈妈打你对不对?”
“对,因为我惹妈妈生气了。”
“那小明不想让妈妈打小明,应该怎么做?”
“听妈妈的话,不惹她生气。”
“小明真乖。老师相信小明一定会是一个很听话的小宝宝,是不是?”
“是。”
大家有没有发现,通过这种延伸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而且也让孩子从中学到了逻辑能力,以及各种事件的联系能力。
许多幼儿老师可能会嫌麻烦,如果一个接一个小朋友问下来,岂不是累死?当然不是的。有一些活泼的,语言能力发展强的孩子,你可以不用延伸法。这种方法多数是用在内向的,语言能力发展较弱的孩子的身上的。
有时候小鱼哥哥想,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自己教学的路上多一些责任性的花样,孩子的教育又何担心不行呢?
小班教育随笔13
孩子在幼儿阶段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孩子含糊的发音、用词不规范、语句不完整,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然而理解幼儿的思想,知道幼儿的各种需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
曾经看见过一句名言:“没有学会倾听的教师,就有没有学会倾听的学生,哪个教室有不会倾听的学生,就一定有不懂得倾听的老师,要想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更好的方法了。”《指南》指出: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如果教师能真诚地倾听幼儿的意见,理解和尊重他们,接纳他们稚嫩的观点,分担他们的困惑,共享他们成功的快乐,用温暖的笑脸去面对他们,就能增强彼此的沟通和交流,就有益于幼儿的发展。记得有一次,在吃午饭时,老师发现地上有一滩水,问是哪个小朋友尿裤子了,可没有一个孩子回答,我告诉他们,没关系的,不小心尿湿裤子,老师帮助你把湿裤子换了,这样才不会生病。过了一会,妍妍小朋友走到我身边,悄悄地告诉我:老师,我实在憋不住了,我就尿在裤子里了。你不要告诉其他小朋友,好吗?听了这些,我急忙给她换了裤子,并告诉她:老师一定给你保密。因此,我们应该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去倾听他们的声音。
幼儿的行为总是刻意或不自觉地模仿成年人,他们内心是希望有人能够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然而成年人却一直把他们当做小孩子,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从而忽略了他们内心的想法,这种方式可能对幼儿一生造成很大的影响。“三岁看百年”这句俗语在一定程度上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一个人在幼儿时期没有学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那么他们长大后很有可能表现得沉默寡言,这个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篮球比赛刚刚兴起的时候,那时候篮球网还没有洞,每一次投篮投中时,都要人爬梯子上去取,这样既拖延了时间,又使比赛很不尽兴,维持人们想了很多种办法,甚至发明了专门又来取球的机器,但是结果仍不尽人意。直到有一天,一个小女孩和她爸爸去看比赛时,看到工作人员费力的一次又一次去取篮球,她疑惑的问道:“为什么他们不用剪刀把篮球网剪一个洞?”小女孩的话一语惊醒梦中人一般,人们在篮球网上剪一个洞,问题就解决了。小孩子往往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成人常常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所以,常常倾听孩子的声音是十分有必要的。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倾听者,首先我认为要有耐心,认真观察幼儿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努力从幼儿含糊不清的发音中理解幼儿的意思,然后做出回答,不能敷衍,这样只会让幼儿因为表达不清楚他的意思而着急,甚至有可能大哭大闹,我们自己却不知他们为何而哭闹。如小班新入园的幼儿,常常以哭来表达自己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对父母的依恋,面对这种情形,作为老师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幼儿的声音,用敏锐的观察力去分析他们哭的原因,是生病了?是裤子尿湿了?是想妈妈了?还是……在新小班常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的孩子因怕老师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午睡时有的孩子想解便又不敢说,导致把尿弄在裤子上,尿在床上。就因为这样,有的家长就说,我家宝宝回来说老师在午睡时不让孩子解便。还有的孩子想喝水,他们也不愿表达,一出幼儿园,就吵着家长要喝水。针对这些现象,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是否该听听孩子们的声音,不要跟孩子们规定:不准午睡时上了床以后随便上厕所,不准上课时随便下座位去喝水入厕等。孩子毕竟还小,他和成人的自控力怎能相比?我想,有的老师可能害怕有的孩子是故意想借上厕所玩,有的孩子午睡时大声叫老师又会影响其他幼儿睡觉,所以在午睡时便有了这样的规定。要改变这样的情形,老师可以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可以告诉他们别人在午睡时,你如果要上厕所,可以小声点告诉老师,这样就不会影响别人。
小班教育随笔14
教师总是有着很强的使命感,即便是幼儿园老师也是。Nauqiqgnaz听说在校的时候接受到的教育就是等到将来真正进入幼儿园,那一定要秉承着“走进童心世界”的信念去教育孩子,应该认真的执行因材施教的思想。
二姐大学毕业后,如愿以偿了进入了幼儿园,二姐希望她带的这些孩子们能够有个非常美好的童年。进园不久,二姐就发现对于孩子益智的玩具少得可怜,尽管是新进的老师,但还是抓到机会就跟园长反映了这个情况。并提议说到一号店网上超市上购买。园长考虑了下,觉得确实是蛮有需要添置一些玩具的,于是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二姐了。
二姐觉得购买玩具,当然要先观察下孩子们每个人的个性,兴趣和需求了。一直觉得只有充分的了解了他们,才能做出对他们有帮助的事情。也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玩具。那时候成天就玩跳绳,跳皮筋的,想想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一边想着,一边就上1号店网上超市了看到琳琅满目的玩具,有些不知从何开始看起了。不过看到例如贴帖子和拼图的都还是不错的。而且看到一本《学前500左右脑开发题》便买下了。想着在上课的'时候可用来开发下孩子们。
二姐总是觉得能够到幼儿园教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尽管自己的童年已经过去了,但是跟着一群小朋友在一起,仿佛返老还童了。又能重新温习那美好的童年,尽管是用一颗童心来对待着群小朋友,来靠近他们。但是二姐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职责,就是教育好孩子,让他们有个非常美好的童年,并且能真正在玩中开发智力,在玩中学到一些些的礼仪与道德。
我一直觉得能来当幼教的人都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是一个能放下身段跟孩子尽情玩耍的人,能够带给孩子微笑的人。显然二姐就是这样一个人。
不多时日,一号店团购的玩具寄到园里了。听二姐说当孩子们看到玩具的时候的神情,真像个快乐的天使。一张张笑脸,让人忍不住想要参与到他们中间去。
小班教育随笔15
在小班音乐教育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不仅是艺术,更是情感的传递和表达。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每当音乐响起,他们都会随着节奏摇摆,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们的舞蹈中旋转。
一次,我教授《小星星》这首歌。孩子们虽然年纪小,但他们对这首歌的热爱超乎我的想象。每当唱到“一闪一闪亮晶晶”,他们的眼睛都会闪烁出光芒,仿佛真的看到了夜空中闪烁的星星。
音乐也帮助他们建立了团队意识。在合唱时,他们学会了倾听彼此的`声音,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与团队融合。这种团队精神,不仅仅在音乐中体现,也渗透到了他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我深信,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它不仅是娱乐,更是情感的培养、团队的合作和人生的启蒙。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让音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班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小班教育随笔07-17
小班教育随笔[经典]08-07
小班的教育随笔02-18
小班教育随笔07-12
小班教育随笔(精选)08-16
小班教育记录随笔05-09
小班教育随笔(精)08-24
荐小班教育随笔11-26
小班教育教学随笔04-10
幼师小班教育随笔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