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将故事带进建构区

时间:2022-06-10 12:23:31 随笔 我要投稿

教育随笔:将故事带进建构区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随笔:将故事带进建构区,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随笔:将故事带进建构区

教育随笔:将故事带进建构区1

  建构游戏深受小朋友们喜欢,它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建构区每次人员爆满,但小朋友们都能通过讨论协商等方法,解决人数多的问题。

  建构区投放的材料除了有各种拼插搭建玩具,还有各种盒子,罐子,泡棉积木,各种拼插玩具小朋友会在建构区里合作玩儿,独立玩儿。各种盒子,罐子,泡棉积木,小朋友会在建构区旁边空地去操作拼搭,孩子们在围合拼搭的基础上,塑型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一会儿拼搭城堡,一会儿拼搭鄠邑区小朋友最熟悉的钟楼,想象力很丰富,有一次拼搭结束,一个小朋友一下把搭好的成品推到了,老师问:“发生什么事了?”小朋友回答:“地震啦!”

  但每每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出区整理材料的时候,当出区音乐响起,其他区域小朋友都能快速整理好出区,但建构区的小朋友就是整理不好,而且越整越乱!为此我采取了好几种办法,但效果都不是很佳。

  后来在停区两天后,我对建构区的小朋友进行了分工,两个小朋友负责在区域整理摆放,其他小朋友负责把材料运进建构区,采用了这个办法后,建构区出区速度快了很多。现在小朋友都能自己协商分工,谁负责运,谁负责摆。

教育随笔:将故事带进建构区2

  今天你在建构区玩。我发现你正全神贯注地寻找你需要的塑料积木。你找了很多的长长的管子,又找来三个“+”号塑料管。你是要拼出什么呢?我看见你将每个长长的管子拼在一起,接着把“+”号塑料管拼在长管子两边。很快你拼出了一把枪。这时,你旁边的李明轩也拼出了一把枪。你们商量着,一个做“将军”,一个当“首领”。接着你就拿着枪追李明轩,两个人玩起了打仗的游戏,游戏中,你躲在墙角一边,李明轩也躲在墙角另一边,突然你拿着枪冲了出去,假装被枪打中了,倒在地上。游戏又重新开始……

  区域活动就要开始啦,小朋友们都选好了自己想要进的区域正排着队等待着,却不想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建构区的小朋友吵起来了。原来是因为姚姚小朋友已经玩了早上的建构区了,但是他下午又去建构区了,建构区也没有位置了,其他没玩过的小朋友就很生气,因为他们也想玩。而姚姚却还是不松口说别人也都玩过了怎么就只说他一个呢,就说还是要玩。看到这个场景我就过去劝劝他告诉他可以选择其他的区域玩一下也很有意思,或者是和建构区的小朋友再商量一下看能不能玩,但是他的情绪还是很不好。过了一会,他静静的待到另外一个区域,但是并没有玩,最后让他再去建构区,他也不去了,有点不开心。

  姚姚是个喜欢搭建的孩子,在区域活动时总是倾向于建构区,所以一个星期大部分区域时间他都在建构区。然后其他的小朋友就会找老师来告状。说些什么他可以一直玩建构。虽然我们一直会强调区域规则,但是孩子们觉得有些无聊,也不是很在意。所以针对此类情况,我们就请孩子们来说一说究竟该怎么办?孩子们讨论出了很多意见,但是最后确定下来了一个。就是之前玩过这个区域的小朋友在区域人数够了的情况下去玩别的区域,在区域人数不是很多,大家也都不反对的情况下,可以再玩一次。

  大班的孩子相对中,小班小朋友来说已经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如果只强调规则,孩子们也都听多了,不感兴趣了。反之,如果让他们自己做决定的话,让他们一起讨论、交流,最后决定出一个好方法,这样不仅促进同伴间的交流,也避免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小纷争。

教育随笔:将故事带进建构区4

  积木、插塑等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他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孩子们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今天的建构区张毅欣和齐少涵等五个人进入开始搭建了,过了一会儿,我走过去一看,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他们几个正在拼一座大高楼,只见张毅欣和齐少涵正在那里往上拼,就连平时内向的张熠玮也参与了其中,一边给他们俩递积木,一边时不时的还说,真漂亮呀。我蹲下来问他们说:“你们这是拼的什么呀,真是太漂亮了!”赵云晰说:“我们在拼大高楼呢。”“那我可以和你们一起拼吗?”“可以呀。”于是我也参与到他们的集体里面,我一边夸奖他们,偶尔给他们递一下积木,一边观察他们,顺便还提一下意见。不一会儿,一座大高楼就在我们面前,看着这座“宏伟”的工程,我忍不住夸奖他们:“宝贝们,你们实在是太棒了!”他们看着我,高兴的笑了。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位小精灵,他们都充满了无限的潜力,等待着我们给他机会去展示,有时候,他们的表现真的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宝贝们,加油吧!

教育随笔:将故事带进建构区5

  一直以来,建构区都是小朋友喜欢选择的区域。上大班以后,我们在原来建构区的基础上更改了一些内容。幼儿在5-6岁这个年龄段,他们探索的欲望更加强烈,想法更加大胆。我们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做了一些调整。替换之前孩子玩得较少的桌面玩具,投放了一些新的桌面玩具,还投放了一些大型地面玩具。

  今天,我们进行每周两次的区域游戏。在进行区域游戏时,我看建构区的小朋友在拼搭玩具,嘴上还念念有词。我想到每次区域游戏时,孩子们都是自己搭自己的,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交流。偶尔有时候交流时,还会遭到老师的制止。我想换一种方式,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

  我看他们完成得差不多了,走到他们旁边说:“我的好朋友要过生日了,今天我想要买一个玩具送给她。你们可以跟我介绍你的玩具吗?”孩子听了我的话,显得有点兴奋。“它是一辆货车。这里装的是物品,这里装的是坏人,这个地方可以吊起很重的东西,还可以变形……”睿睿边指着玩具边说。听完他滔滔不绝地介绍以后,我表达了一些想法。他也一一给出回答。当我问他:“这个玩具有名字吗?”他就沉默了,显然是没有想玩具的名字。我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孩子们的讨论中我们得出了结果:无敌战车。

  和孩子有了互动以后,其他的小朋友也跃跃欲试。争着要和我说他们的作品。再看看地面的成果,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用泡沫垫拼成了一个船,还有可以打开的门。在听了他们的介绍以后,我马上用手机记录下来。在评价区域游戏时,我也通过照片的形式,给孩子们介绍建构区的作品。不仅让玩建构区的孩子有成就感,还让其他没有进建构区的.孩子更加了解区域游戏。

教育随笔:将故事带进建构区6

  环境描述:

  这次是我们第五次开展建构活动,任务是请幼儿利用建构区里的材料搭建一座桥。在几天前,我们开展了《小班建构活动:小动物过桥》,活动中,请幼儿利用纸杯和长条形纸板为小动物搭建合适的桥,操作一:两纸杯、一纸板搭桥;操作二:桥梁加宽即再加入一纸板;操作三:桥加高即在原有基础上搭第二层。活动只涉及到操作,没有图纸设计环节,而今天的活动要求是先想好材料,再设计图纸,接着根据图纸搭建桥。

  事件描述:

  在我交待完要求后,涵涵就拿起笔和纸在建构区里转了约两三分钟,就回到座位上开始画图纸,画的过程中没有停顿思考,动作很流畅。画完了跑过来说:“刘老师,我画好了”我说:“好的,把笔收好,拿着你的图纸去搭吧。”涵涵把笔放回笔筒,来到建构区找材料,但是没找到,接着涵涵在区域外找到了放纸杯和纸板的篓子。涵涵把图纸放在桌上,从篓子里拿出好几个纸杯,从中拿出两个倒扣在桌上,又拿来一纸板横在上面,第一层完成。接着又拿了两个纸杯倒扣在纸板上,再在上面横放一条纸板,这时,第二层倒了。涵涵再次尝试搭第二层,成功了。涵涵开始搭第三层,第三层也失败了一次,也是第二次搭成功的。搭完三层后,涵涵开始看图纸,用手指着在看,看完后又准备去拿材料,但是材料还没拿到手,涵涵又回去看了下图纸。这次看完后,涵涵拿材料准备搭第四层,可是涵涵的手把桥碰倒了,涵涵从头开始搭,搭第三层的时候又倒了。这时我介入:“涵涵,要不你试试把杯子正着放”(涵涵失败了几次,我担心涵涵会就此放弃,所以犹豫了会儿还是介入了)涵涵接受了我的建议,开始把杯子正着搭,但是在搭第三层的时候,桥又倒了,因为杯底的圆比较小,纸板也比较窄,如果放的偏一点就会受力不均而倒下。涵涵转过头叫了我一声:“刘老师”,我第二次建议:“再加一条桥梁试试。”涵涵再次接受了我的建议,又去尝试了,她的动作不快但也不算慢,很小心的样子,终于成功了。涵涵转过来很淡定地说:“刘老师,我搭好了,”我说:“哇,涵涵真是个超级无敌的工程师,”涵涵似笑非笑(她平时得意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我又说:“涵涵,我们拍张照片吧”涵涵很配合地让我拍照片。

  反思:

  涵涵在建构的过程中,我有两次介入,分别是在她失败了几次后,我主动给予建议:把杯子翻过来试试;第二次是涵涵主动寻求帮助。

  一开始,涵涵失败了好几次,我犹豫了一会儿,但是我又担心失败次数太多了会让涵涵有挫败感,从而放弃继续探索,所以我主动提出建议。涵涵在接受了我的建议之后成功了。但是在接下来她遇到问题之后,她没有再次去尝试,而是直接找我寻求帮助,而我居然没有鼓励她再次尝试,直接有给出了建议。最后的结果是涵涵成功了,而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涵涵有强烈的成就感,而我却有挫败感,我没有引导涵涵去发现问题,进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觉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以介入,但是介入的时间、契机是需要考虑的,而且教师的介入并不是直接给出建议,确切的应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然后鼓励幼儿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保护好幼儿的探索欲,才能增强幼儿的探索意识,提高探索能力。

教育随笔:将故事带进建构区7

  升入大班后,我们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其中区域活动中我们投放了大量的车子图片,车子模型,模拟马路场景等,建构区中各式各样玩具车的出现,吸引了不少孩子进入建筑区:“哎,靠边,双层公交车来了!”“干嘛你,把我的车都撞坏了。”“那我都没地儿开了。”“我的消防车来了,快给我让开”“我的救护车才要先走,人命关天”……连日来,建筑区时常产生的冲突引起了我的关注,面对孩子们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我该介入吗?又该怎样介入呢?

  一日生活皆教育,借此机会,可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我以交警的角色进入游戏,要求司机解决完问题再上路行驶。司机们显然有些懊恼:“都赖你太吵了。”“老师也没说不让我玩呀。”“要不咱们石头、剪子、布。”“不行,还是我先发现的车呢。”“那怎么办?咱们还是别吵了吧?老吵就老不能玩。”……

  为此,我录制了小视频,回顾他们区域活动的过程,大家一起观察,说出看了之后的感想,并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筑区的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其他同伴们一致认为建筑区的地方小,人太多了就会产生矛盾,4个人比较合适。“只要4个人玩儿就ok了吗?”在孩子们主动建立游戏规则时,我进一步引发幼儿的思考。“还要开慢点儿。”“对,开得太快当然会撞上。”“车到处乱开也不行,应该靠右边行驶。”“所有的人都玩车,没人搭积木还算什么建筑区?”“就是的,成汽车区得了。"“那积木怎么玩儿,还不如搭一条路呢。”“多搭几条吧,要不还会撞车。”“还不如搭桥呢,立交桥有好几层都可以走车。”“那,我们就搭立交桥吧。”我微笑着和孩子们一起梳理经验:“你们想得很好,第一,我们决定在建筑区搭建立交桥,这样可以让更多的车跑来跑去;第二,你们自己制定了建筑区的游戏规则:游戏的人数不能超过三个。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车怎么办?什么时候玩?”“我们搭完了路再玩。”孩子们齐声响应。“我们制定的规则就要共同遵守,大家说了是会忘记的,还是把建筑区的规则记录下来提醒我们吧。”

  所以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常常蹲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声音,从他们的独特见解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还给孩子们的重要。

【教育随笔:将故事带进建构区】相关文章:

学期教育随笔06-09

小班教学教育随笔06-09

家长礼仪教育随笔03-04

幼儿小班的教育随笔02-19

小班教育随笔【荐】02-04

【热门】小班教育随笔02-03

【推荐】小班教育随笔02-03

【热】小班教育随笔02-03

小班教育随笔【热】02-02

地理高中教育随笔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