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实用】诗歌作文锦集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作文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歌作文 篇1
在校园中学习和生活着
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和美丽
小草探头带出泥土的芬芳
紫荆把全身涂满嫣红
垂柳枝头摇摆春天的舞姿
玉兰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即便花落
也只能带走你所有的忧伤
剩下果实快乐的`成长
即使叶黄
也只能感谢秋天
秋去冬来孕育下一次的梦想
满眼都是朝气蓬勃
入耳皆是琅琅书声
和年轻的孩子们在一起
生活
一直充满春的呼吸
美丽着幸福着
在我的春天我的校园
诗歌作文 篇2
我的干爹信佛,干妈信基督。他俩时而会因信仰不同而争执。我早上陪干爹练功,晚上与干妈谈天主。
其实,我什么神灵也不信,包括诗神。但是,所有虔诚的人都让我感动!
神被科学逮捕过,证实他确实虚假。神从来不会显灵,神根本不存在,是虔诚的人由于坚持虔诚而自己创造了神显灵般的奇迹,是人类自己以顽强的意志以生命的能量一次次冲破生命的障碍。
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止人们去诅咒和鞭策黑暗!无法阻止人们去寻求精神的支柱,无法阻止人们去想象美好,仰望爱,仰望美,仰望光明,憧憬幸福!
诗歌在我们诗写之前,已经孕育在我们生命内部。
在精神的领域,神永恒存在,与芸芸众生同在。
神收藏每一个人的愿望:惩罚恶人、消除心魔屏障、恩赐缘份福泽……神凝聚人类的浩浩精气;神以人类的最高智慧约束或拯救人类……神无形无象任凭人们去想象;神宽容地承受永远错误的解读;神来去自如走过人类的心灵……
“神”,是人类创造的最高诗歌艺术。
“神”,是最高诗歌艺术标本。
而“生命”,则是神创造的最高诗歌艺术。
人类仰望众神,众神也仰望人类——而且是更加虔诚的仰望,因为神比任一个人都更加孤独。我们似乎有理由对自以为“神”的精灵们寄予深深的同情。
可以这样说:诗,孕育于“虔诚”与“仰望”之中,由生命精气滋养,最终成于“创造”,旋舞在神与生命之间。这当然不是真理,不是思想,甚至不算我的诗观,它仅仅是偶然掠过我脑际的`一缕思绪。思绪被定型为思想之后便丧失自由以及完善的可能,我们应该竭力抗拒把思绪定名为思想。
积淀的文化养育我们又约束我们……没有被“约定俗成”的种种东西所禁锢的是远古的圣哲,他们远比我们幸运。他们,可以以自由而诗性的精神想象宇宙,直接向冥冥苍穹摘取真理。我们接受了约定俗成,思维模式越来越机械化,想象与创造的机能退化……而且我们匆匆地奔往黑压压的城市森林,然后虚伪地仰望记忆中的空旷原野,从而失去诗性的贞操品格。
因此,创造我们的神脸红地隐匿起来。
诗歌作文 篇3
来世今生
到今天我才我才发现
忘记你是多么难的事一件
以为放手后真的天各一边
可以做到从此不再想念
清晰记得你的容颜
不明白我的`人生被谁导演
因果循环的故事重复了千年
我只是想和你一世相恋
到今天我才发现
忘不掉你的痛真实在心里面
不敢预料日后是否可以再见
亲亲爱爱仿佛就在昨天
清楚记得我的诺言
为么真爱最后都成了欺骗
碎了的心如何都不能够重圆
负心人只配和痛苦缠绵
叹今生无缘
谁与你携手相牵
错放了手
心相隔情相欠
浑浑噩噩来世间
笑我痴傻
笑我疯癫
生若可重来
再见若初见
愿借得来世阳寿
重活一遍
诗歌作文 篇4
泱泱五千年的岁月中,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也就是我们的祖国,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它们就像一颗颗耀眼的夜明珠,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行走在习俗的路上,你会感受到中国的传统色彩;行走在历史的路上,你会看到悠悠岁月中的传奇往事;走在诗歌的路上,你会感受到中国古代的典雅……
诗歌,就像群花中的牡丹花;诗歌,就像黑暗中的萤火虫;诗歌,就像繁空中的启明星。回望中国悠久五千年历史的文化,最吸引我的'无疑是诗歌。
谈到诗歌,人们一定会想到那个最为繁荣的时代。是的,那就是唐代。在那时,中国的诗歌最为繁荣。那时诗歌的种类很多:山水诗、边塞诗……
其中山水诗的杰出代表是孟浩然和王维。从他们的山水诗中,我们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读到这儿,我仿佛看到了在一座静谧的竹林里,没有世间的喧嚣,唯有明月在与诗人相伴,多么一幅和谐的景象啊!
边塞诗的代表无疑是高适和岑参。从他们所作的边塞诗中,你能读出战场上将士们在战场上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爱国精神;也能读出在边塞时他们对亲人、故乡的深切怀念。“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你能读出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对和平的渴望。
走在诗歌的路上,我们感受到了古人们的思想,感受到了祖国灿烂文化的色彩!让我们一起继承中国的文化,将它们发扬下去吧!
诗歌作文 篇5
高考,是萦绕在中国人心中的“咒”(当然,这个“咒”不是诅咒的意思),或许是因为这是在我们人生中与社会的交易中“相对公平”的一次。经历过高考的人们直到现在能够记住的除了当年的分数线之外,对考题大都“选择忘记”,但是被推上社会舆论高点的确是“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是分数最高的一道题,它在考什么?
参加高考的大都是中学生,年龄层次和社会阅历都有限,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对时间的河流里飘浮的故事没有太成熟的阐述。而且观察周遭事物的本质也比较困难,因为大多数中学生是在高中时段才开始接触到“哲学”,而所谓的“哲学”却只是一些辩证法,没有上升到思想的高度。这说明他们的感悟是受到局限的。这一道高分值的题,不过是为了考验答题者语言的流畅和思路的.清晰以及表达的准确吧。或者他们也希望出现超出期望的事情发生。
对于这个问题不做深层次的讨论,而为什么高考作文虽然不限题材却将诗歌排除在外呢?
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在创作《蒲伋诗境》的时候却有这样的体会。
第一,诗歌的创作需要环境,也需要故事,更需要时间的酝酿。而高考作文题目在考试现场才能够揭晓,作为考生来讲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无法组织很好地组织情感,更没有太多时间进行结构、场景、艺术性等等诸多方面的组织安排。就是考生在如此紧张的答题时间内,不可能去思考人生和感知世界。
第二,许多的考试题目不适合写成诗歌。虽然许多题目也是有故事组成,但出题者的意图在于通过故事阐述某种议题或者得到某种结果,它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出题者希望考生来完成的。而诗歌最重要的不是分析和解决,而是深入剖析世界(故事),并将自己的思想和主观形态融合进这个故事中。所以在诗歌里我们得到的更多的是共鸣和感悟,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真正解决问题的是工具书)从这一方面上来将,如果将这些本就不是用来写诗的故事,写成了诗歌,可能会不伦不类,甚至词不达意。
第三,诗歌的创作是需要灵感和时间的,即使在高考的当时考生扑捉到了灵感,也不可能一挥而就。在120分钟的语文考试中,留给作文写作的时间不是太多,一首好诗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不断推敲和修改。甚至逐字逐句的斟酌才最终形成。这样的话考生为了追求诗歌创作,仓促间可能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而且还会出现诗歌跑题的显现,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第四,作文的评判标准可能也不利于高考时写诗歌,因为诗歌只有场景,最多的是场景与场景之间的冲突,这样如果不细细品读的话很难理解其中表达的真实含义。可能一篇很好的诗歌由于只有有限的几分钟阅读时间,读者很难能够感觉出它的好来。这样会对考生来讲是不利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诗歌除外是可以理解的。
第五,诗歌是有前瞻性的,可能一篇诗歌没有得到谁的关注,等过了许多年忽然人们的心智洞开,这首诗便成为经典之作。而作为高考来讲,很难做到这一点。它更多的是关注当下,在当下的力量和感知下,考生能够调动的最大主观能动性。所以不是诗歌无法承载高考作文,而是高考作文无法真正体现诗歌的内涵。
从规则的角度上来讲,考生如果真的要在高考中“赌一把”,反其道而行之,没有什么不可。因为这本身就是个人意愿,而且高考也逐渐“不拘一格降人才”。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做出了这样的限制,如果要打破这个“规则”,一定要有“利器”,而这个“利器”不是那种“标新立异”的“独树一帜”,一定是一首好诗。
诗歌作文 篇6
诗歌艺术乃国之瑰宝。驾一叶舴艋之舟,摇曳在古文化的泱泱长河之中,实在是一种享受。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在诗歌的世界中,有人循规蹈矩,成就一代文豪;有人张扬个性,更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我不禁想,哪一种会更好呢?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历来被一代代文人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男女欢爱,便一定是“淑女窈窕,君子谦谦”;美景良辰,自然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四季轮回,也离不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夜半赏月,大都是“阶前月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中规中矩,却给人以无限的审美愉悦,留下了不尽的想象空间。文豪杜甫,每首诗都要改到村里老太太可以看懂才会罢休,正是这种规范意识才成就了他“诗圣”的美名。可见,“规范”二字对于文学创作多么重要。
条条框框看多了,心中不免有些厌倦,为什么竹子一定要写为“天寒修竹娟娟静,翠袖苍茫独立时”?为什么春景一定要有“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才算完美?难道“深深庭院”,“柳絮池塘”,“冷露晨霜”要被写千遍万遍?睿智的古人,早已为我找到答案。
唐代有了李白,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他那飘逸不落俗套的想象,豪放而不做作的诗风,都在向世人显示着自己的创新意识和与众不同的个性。自从他醉酒捞月溺死江心,其诗文便被人传诵至今。“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用调皮的手法,引人入胜。如此还有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那“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试问李白之前,谁会有如此口气与魄力?唯有这斗酒诗百篇的`李白。难怪他会嘲笑杜甫,“借问别来太瘦生?只为从前作诗苦。”呵呵,诗仙就是诗仙。
宋朝时期,有创新精神的人多了起来,诗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名作佳篇。面对满眼梅花,陆游感叹“何方化作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江心之上,苏轼也笑道“自做新词韵最姣,小红低唱我吹箫。”那一句“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姣欲语”是李清照对海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诠释!
宋朝末期,美丽的女子成了人们灵感的来源。那一句句“笑妍深深,姿姿媚媚,雅各奇容天与。”“天意与,脸红眉绿”;那“粉香容,淡眉峰”着实令人心驰神往,不能自拔。
可见,创新意识对于文学创作是多么重要。文人往往在规范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便成就了千古的绝唱。规范固然重要,但我认为,如果没有了创新,很可能不会有如此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绚烂多彩的中国古典文学。
【诗歌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诗歌07-21
诗歌:留恋01-01
幼儿诗歌12-19
古代诗歌12-16
唯美诗歌09-25
徐志摩的诗歌10-21
父亲的诗歌10-06
毕业的诗歌08-16
江南诗歌01-17
徐志摩的经典诗歌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