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古诗教案

时间:2024-10-12 08:58:58 古诗 我要投稿

幼儿古诗教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古诗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古诗教案

幼儿古诗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古诗,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达对春天景色的感受。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画有古诗中的景象的图片一幅,配乐。

  2、经验准备:幼儿有观察过春天美景的经验,主要回顾春鸟啼鸣、春风春雨吹打、春花谢落等声音和景象。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有感情地朗诵。

  2、活动难点:理解古诗诗意,并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指导要点:通过图片观察、分句解读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古诗《春晓》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自由表达对春天景色的感受。

  提问:春天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春天里你感觉怎么样?请把你看到的景色用好听的话说一说。(引导幼儿回顾:春天的花、树、风雨,鸟的声音,以及春天温和的气候让人有好睡眠等。结合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丰富相关词语,如小鸟在“啾啾”地唱歌;夜晚刮风下雨啦;有一棵棵开满花的.树;许多花瓣落下来等。)

  小结: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小鸟在树上“啾啾”鸣叫,花朵都被春天的风雨吹落到地上,小朋友在春天的夜里睡觉可舒服了,早晨都不想醒来。

  2、教师示范朗诵,引导幼儿初步欣赏、理解古诗内容。

  师:古时候有个诗人名叫孟浩然,他特别喜欢春天里的景色,还写了一首诗歌,名字叫《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诗人在春天的早晨里睡醒发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老师示范朗诵古诗后,提问:诗歌里讲了什么?说说哪些地方你听懂了,哪些地方没听懂。

  3、教师再次示范朗诵,以边提问边讲解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第一句:春眠不觉晓。有谁知道春眠是什么意思呢?(春:指春天;眠:指睡眠;不觉:指不知觉;晓:指早晨。)

  小结:“春眠不觉晓”的意思是“春天里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第二句:处处闻啼鸟。诗人听到了什么声音呢?(处处:指到处;闻:指听到;啼:鸟叫声。)

  小结:到处听到鸟儿“啾啾”啼叫声。

  第三、四句:早晨醒来,诗人看到满地的落花,他会想到什么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什么意思?

  小结:诗人看到满地落花,就是在想“也里传来刮风下雨得的声音,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呢!”

  4、教师配乐朗诵古诗,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师模仿古人,以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诗歌,表达出对春天景色的喜悦之情。

  提问: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

  5、幼儿学习朗诵古诗。

  (1)在教师的带领下跟读古诗。

  (2)配乐学习朗诵古诗。

  6、延伸活动。

  请幼儿把古诗《春晓》带回家与爸爸妈妈分享,一起朗诵古诗。

  五、评价要素

  1、能否感受古诗《春晓》的意境美,并喜欢朗诵。

  2、能否大胆表达对古诗的理解。

  六、活动建议

  请家长在春天的节假日里带着幼儿去踏青,进一步感受、体验春天。

  附: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幼儿古诗教案2

  设计特色: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教学过程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一、导入

  1、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1、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4、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千磨万击坚劲立根东西南北风

  三、体情

  1、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幼儿古诗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古诗教案(经典)06-17

幼儿园古诗教案05-17

《古诗》教案03-08

《古诗》的教案05-31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山行》04-05

古诗《画》教案07-02

小学古诗教案07-10

牧童古诗教案01-29

古诗教学教案05-28

古诗《小池》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