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案

时间:2022-09-03 08:59:04 古诗 我要投稿

古诗两首教案(汇编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教案(汇编15篇)

古诗两首教案1

  教材分析:

  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

  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

  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

  学习生字:瀑。

  3、小结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

  ⑴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什么意思?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⑵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是什么意思?

  远。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什么意思?

  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⑷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你认为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5、练习朗读、背诵。

  6、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总结(欣赏录像)

  四、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幅庐山的瀑布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绝句》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你们知道他吗?

  2、解题

  这是作者对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景物的描写。

  二、精读《绝句》

  1、教师范读。

  2、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3、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复习

  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

  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4、小组学习,教师点拨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5、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6、指导朗读

  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

  7、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三、总结

  四、作业

  你能用一幅图描绘出《绝句》的意境吗?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古诗两首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

  2、学生:

  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理解第一、二句诗:

  ⑴ 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⑵ 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

  名楼送

  ⑶ 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

  盛景送

  ⑷ 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第三、四句诗:

  ⑴ 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⑵ 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① 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

  目光送

  ② 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③ 讨论: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

  心随送

  ④ 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古诗两首教案3

  第一课时

  《夜书所见》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

  (课件渐显第一张幻灯片课题——夜书所见)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

  1.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

  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个问题句诗的意思。

  (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

  问题一 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

  问题二 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老师重点点拨理解:(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飞入正确答案)

  答案一 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

  答案二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拓展阅读

  1、还有哪些思乡的诗句

  (放映第七张幻灯片)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杂诗》(唐·王维)

  教后反思: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根本无法体验。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在本节课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1、自己正确读古诗,注意诗的节奏、韵律;2、理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让学生借助注释、幻灯片图画自己理解诗意;3、借助CAI课件体会诗情、诗境。4、拓展阅读,用CAI课件呈现意境相近的古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做到独立思考,激烈讨论,彼此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古诗两首教案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 编故事。

  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二、赠汪伦

  教学目的:

  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达到会背,会默写。

  3.欣赏李白的诗(小学生必背古诗中的)。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写好的书法作品:李白的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引入,激起兴趣

  1.出示图画,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录音:有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和《赠汪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二、自读自学,领悟诗意

  1.检察预习,你查了什么资料,了解了什么知识?

  2.自读古诗,说说读懂了哪些内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连起来说说诗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写的?你从哪里体会出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

  三、感情朗读,理解背诵

  配乐有感情朗读,提高兴趣,体会感情。

  四、表演诗意,创造理解

  表演诗中描绘的场面,创造性地理解古诗,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扩大阅读,欣赏古诗

  先回忆学过的李白写的诗,感情朗读。

  然后欣赏小学生必背古诗中李白的诗,是老师事先写好的书法作品,扩大阅读面,激起兴趣,为课后题奠定基础。

  (附课后选做题:举办一次书法比赛。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写成书法作品,比一比谁写得好。)

古诗两首教案5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古诗,谈话导入

  1.指名背诵古诗《草》。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3.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古诗《小池》。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杨万里描写暮春时节的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运用各种方法识字。

  (1)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2)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3)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3.指导写字。

  (1)小组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2)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三、细读古诗,总结学法

  1.谁能说说我们学习《草》这首诗时是按照怎样的学习步骤来学习的?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2.请同学们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来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学生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

  (2)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帮助)

  四、诵读诗句,进入意境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捕捉蝴蝶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当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中找不到时,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3.比赛读:谁读的好?好在哪儿?

  4.背诵: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五、巩固古诗,能力培养

  你能把这首小诗编成一个小故事吗?小组交流。

  六、作业

  1.背诵古诗。

  2.把《宿新市徐公店》这个故事讲给自己身边的人听。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笆小路

  黄蝶黄花

古诗两首教案6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提高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提高自己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难点 :想象并写出《村晚》景象。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之一《村晚》

  教学目标 :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

  3、能想象古诗意境,并写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录音挂图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绚丽多彩的春天已离我们而去,让人向往的夏日风情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代的诗人雷震带来的古诗《村晚》。

  2、板书课题——村晚

  3、看了课题,想象一下,古诗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欣赏古诗

  1、共定学习目标。

  2、按学习目标自学古诗

  3、交流学习的收获。

  (1)古诗中的生字:陂 衔 漪

  (2)交流读后的感受。

  (3)结合插图谈谈对诗句的感悟,体会古诗意境。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你能把你对诗句的感悟用你的声音来表达吗?

  5、你不想把这么美的夏日风情留在记忆中吗?(背诵指导)

  三、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回去多搜集一些关于夏日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

  一、创设课堂情境。

  1、背诵古诗《村晚》,说说这首诗给我们带来了感悟与体验。

  2、出示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欣赏古诗。

  1、出示古诗。(配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自读古诗,并交流初步感受。

  3、欣赏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过渡:诗人为何发出这样的感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想象画面,低声吟诵。出示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感受。发自内心的赞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配乐诵读古诗。

  5、同桌交流。

  三、诗人体验大行动。

  过渡:诗人因对景色有独到的感受,就用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同学们,想不想过把诗人隐?播放荷花图片。

  小组讨论,现场作诗。

  全班交流。

  四、作业 。

  交流课前搜集的夏日古诗和描写花的古诗。

古诗两首教案7

  一、揭示课题

  1、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占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2、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渎两首古诗,要求渎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渎情况:

  (1)指名读占诗,相机正音。 "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

  (2)指名画出停顿。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 红杏//出墙来。

  三、复习学占诗的方法

  1、还记得我们学占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济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1、释诗题: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诗人: 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

  (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柴门。 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

  (2)朗读诗句。 ①"开火车"朗读。 ②女生渎,男生想象诗意。 ③齐渎,④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⑤指名试说诗意: 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亡,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一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

  4.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

  心情如何?想到什么?

  (2)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 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首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背诵涛句。 指名表演背诵。

  (3)再次试说诗意。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5.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诗人正是采用丁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厂理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五、配乐齐诵全诗

古诗两首教案8

  教材分析:

  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地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即可。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练习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古诗两首教案9

  《古诗两首》的磨课前后经历了半个多月之久,从脑中不断地反复地思考到教案的撰写再到教案的实施与几次的修改,其中有焦躁,有痛苦,有快乐,还有遗憾。现将磨此课过程中所经历和思索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最初,两首古诗是想是想教学其中的一首《咏柳》。想通过用简笔画画出柳树的叶子,姿态,色彩等来理解字词意思。然后抓住色彩美、姿态美等进行艺术阐释,充分感受柳树的美。然后,拓展学习其他的几首描写柳树的古诗。但是,考虑到三年级的学习的量,一般两首古诗教学需要二教时,包括作业的完成,那么,一课时中安排学习一首古诗,量就明显偏少。决定教学两首古诗后,就又考虑哪首古诗先上。在备课过程中,自我感觉如果从<绝句>入手,自己上好课的把握性更大,而且学习古诗的方法会体现得更为清晰。但后来又发现一个问题,如果在《春日》中要对柳树进行阐释,接下来在《咏柳》中还要进行柳树之美的想象,这样的处理会引起教学的重复和低效,于是,最终决定先上《咏柳》,后上《春日》。

  二、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确定

  用自己的眼光看《咏柳》,觉得这首诗非常简单,而且想当然地认为,这首诗90%的学生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于是在教学设计中,将理解字意和词意进行了简单化处理,甚至没有刻意的安排某个环节让学生理解字意和词意。但是,课题组的教师将事前的调查信息反馈给我,学生对这首诗的认知中国基本上为零。试教之后,教师们普遍认为,感性的体验需要,字词意思的理解也应该到位。于是,教案又进行了更改。考虑到两首诗的难易程度,学生自学的反馈处理不同。《咏柳》让学生将自学学习到的成果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使更多的孩子了解字词的确切意思,同时也是对自学态度好和自学能力强的孩子色鼓励。而《春日》的教学则是通过四人小组交流互相学习后,不懂的再在全班解疑,注意高效。从这次的备课中,我深切感受到备教材和备学生应该是怎么备的。这两者的备课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对话主线索的确定

  《咏柳》和《春日》虽然都是描写春天的景色的古诗,随着备课的深入,两首古诗的共同点渐渐凸显。优美凝炼的语言、生动新奇的想象、朗朗上口的韵律、动人心魄的情感、让我感受及深。而诗词本身就是充满着灵动与诗意,充满着韵味和美感。如果用美来串联两首诗,课堂教学一气相连,课应该能活起来。

  语文是思维的物资外壳,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因而语文具有美感.我在课堂中要做的就是将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转换成种种美的形象和审美活动。课堂体现的不仅仅是文本的美.还应是教学流程的美.师生课堂活动中表现的生命之美等,因而,课件制作尽可能地精美些,教师的评价语尽可能地优美些,引导学生想像也尽可能地体现美。整个课堂浸染在美中,这是这堂课追求的一个目标。

  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许多的教师为教而教,为考而考,渐渐失去了诗的韵味与美感,学生也在枯燥的说诗、背诗、抄诗、做诗题中逐渐远离了本应美丽的古诗词。古诗的教学应轻理性分析,重感悟体验。教学中,我将理性与感性尽可能地结合起来。主要流程是:

  1、谈话引入,向往美。

  2、自学古诗──走入美。主要是理解字词的意思。

  3、想像品味──感受美。

  4、美美诵读──表达美。

  第3点是教学重点,但两首教学有所不同。《咏柳》是让学生感受到柳树的色彩美和形态美并用自己的话将一、二两句诗写下来。《春日》则是任选一个景物展开想像说具体感受景物美。还感受语言美、空间美、诗人情操美等。两首古诗品位语言美时,《咏柳》抓住了诗眼裁,品位裁的精妙主要进行了下面的分步走:

  1、(为什么不用剪?(避免用词重复)

  2、这是怎样的一裁?做动作,动作更加潇洒。

  3、二月春风用剪刀裁出了细叶、裁出翠柳,还裁出了()。

  4、这一裁呀,裁得是多么得()。

  师小结:课文的最后两句成为了千古名句,在于作者不仅在咏春,还在赞颂春天的蓬勃生命力。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

  课上完之后,反思自己,遗憾之处是:

  因为在裁的教学上,花时超过了自己的预设,因而直接影响到第二首古诗的教学。再来看看裁的教学。

  师:为什么不用剪?自己读读看。

  学生读:不知细叶谁剪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学生笑)

  师:你们为什么笑呀?

  生:用词重复了。

  生2:还有,古时人们称做衣服的人为裁缝,不说是剪缝,用了裁就显得巧。

  师:你可真会联想。

  师:这裁呀是怎样的一裁?师做动作。

  生看着教师的比划,便猜测教师的意思说:

  生1:乱裁。

  生2:乱七八糟地裁。

  生3:想怎么裁就怎么裁。

  师:就是很有本事地裁。

  生:就是一裁,全都乱七八糟变了。

  师:就是能随心所欲、潇洒地一裁。

  师:这二月春风用剪刀裁出了细叶、裁出翠柳,还裁出了什么?

  生1:草。

  生2:叶子。

  师:都是绿色的。

  生:点头。

  师:那么没有其他颜色了?

  生恍然大悟,争着说:

  生:色彩鲜艳的花。

  生:

  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生:绿的叶,青的草,各种色彩鲜艳的花。

  生:裁出五颜六色的春天。裁出生机勃勃的春天。

  师:这一裁呀,裁得是多么得()。一个字形容。

  生1:好!

  生2:奇!

  生3:妙!

  生4:神!

  为什么在第二环节中,学生的回答会出现离谱,分析原因,有:

  1、没有做好铺垫。

  直接由裁的用词不重复过渡到裁的神韵,缺少的是铺垫。而旷怡因为做了一个铺垫效果良好。看细叶,感受细小,然后体会到小心翼翼地裁,很巧地裁。(还可以开放些,细小、精致、可爱等)相比之下,因为缺少这个铺垫学生答不上来就显得很正常了。

  2、没有抓住生成。

  这个孩子说到裁缝与剪缝的区别,其实就是联系他的实际经验体会到裁的精

  妙。可惜教师没有很好地挖掘开发利用下去,如果换一种教法,师:这位学生说到了裁缝的巧,联系一下裁缝做衣服,再看看绿叶,那么,你就说这是怎样的一裁?如果这样处理,或许效果会截然不同。而后面的裁的意蕴,因为由裁出什么做铺垫,学生就答得非常精彩。

古诗两首教案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学会“晓、眠、觉”三个字,知道这几个字在诗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诗意,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晓的字形。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春雨》。

  2、默写:乃、随、润。

  二、揭题:

  板书:春晓

  解题:晓: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老师告诉学生晓这个字的意思是通过查字典再结合诗句的意思才查到答案的,鼓励学生多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在晓的三种答案中找到正确答案。晓:1、天刚亮;2、晓得;3、使人知道清楚。)

  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告诉学生他是李白的朋友,在以后我们将学到李白写给他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读古诗,学生字。

  1、指名读古诗,其余同学画出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自学:春眠不觉晓啼

  3、检查自学情况。

  四、细读古诗:

  1、看图读古诗,试说古诗的"意思。(请学生看书上插图,用优美的语句说说图上画了谁,她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举例: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一位女子起来后拉起竹窗帘,看到了杨柳依依,芭蕉油绿,桃花红艳,可是却有花瓣掉下来了,花瓣为什么会掉下来呢?我们学习诗的内容就知道了。)

  2、学习古诗:

  3、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先理解字义、词义,再理解句义,最后理解全诗的含义)

  4、理解字义:

  眠:睡觉。(同样出示字典里查到的意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选择)

  不觉晓:晓指天亮。不知还、不觉天就亮了。

  间:听到。

  闻啼鸟:闻鸟啼,听到鸟的叫。(老师讲解:古诗为了整齐押韵,便于吟唱,会省略一些词语,有时还颠倒次序,使意思变得曲折、跳跃。)

  5、理解诗意:

  (1)指名读第一句。

  (2)讨论:联系单字的意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3)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

  师: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4)齐读一、二两行诗。

  (5)指名读三、四两行。

  (6)这两句写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老师补充:教育学生春光虽然美好,可是却很容易逝去,所以我们应珍惜美好时光。读: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7)齐读这两句诗。

  6、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四、老师把《春雨》与《春晓》进行比较,进行课外拓展。

  (写春天的诗句有很多,老师这儿也找了一些,请学生朗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请学生回家再找找看还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找出来读一读。

  五、指导朗读:

  1、指导朗读节奏、韵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3、老师范读。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六、指导背诵。

  1、自由练背。

  2、配音背诵。

  七、作业:

  1、完成《习字册》第一课生字;

  2、把书上插图的意思说给家长听。

古诗两首教案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并动手画一画。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画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四、指导诵读诗句。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板书: 碧水:开、回

  望天门山 青山:中断

  孤帆:日边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学生背诵《游园不值》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游园不值》,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二、学习新课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4、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5、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师: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师:作者每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对他们进行比较呢?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7、背诵全诗

  自由背诵然后检查

古诗两首教案12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①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②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②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①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②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③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④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⑤练习背诵。

  练写生字,抄写古诗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抄写《望天门山》。

  自主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①回顾上一首诗的学习过程,自学《饮湖上初晴后雨》。

  ②交流展示。

  a.展示朗读或背诵。

  b.说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c.背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①指名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默写《望天门山》。

  ②配乐情境朗诵。

  想象画面

  ①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诗,想象它所描述的画面,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想象。

  可用简笔画画出来,也可用几句话描述。

  ③交流各人想象的画面。

  拓展活动

  ①交流搜集的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诗句。

  ②召开“祖国山河美”古诗朗诵会。

古诗两首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二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山行》的大意是: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二、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自学、小组合作

  学法:自主、小组合作讨论

  五、教学准备

  卡片、相关课件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赠刘景文》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像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想到了什么。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像,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像-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第二课时

  《山行》

  (一)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验,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二)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三)启发想像。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像。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四)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五)指导写字

  (六)朗读、背诵古诗

  1.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2.开古诗朗诵会,每个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诵,一个个人朗诵。

  附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于刘径残君菊霜寒

古诗两首教案14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空蒙淡妆浓抹相宜

  ③读通诗句。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与《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两首描写祖国风光的诗,重点是学生体会到从诗句中所反应出的意境,学习诗人的观察及表达。所以在同年级的老师问我怎么讲,我就想先让学生读读诗大概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再看图体会作者看到的景物美,再读诗,用自已的话说说诗人看到的景物,我想如果学生能说出来,并体会出美,那么学生就肯定已经理解了古诗,再带着感情反复读一读体会作者的诗,说不定学生也能作诗了。所以课堂上我也这么做了,学生确实能自已悟出来,并比我想象得还要好,所以一节课就把两首古诗全部学习了,但课尾就没有时间让学生自已练习作诗了,只好留在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已试着把祖国那美丽的山河之景用诗的语言表现出来。虽然我没有给学生讲诗的写法,因为自已实在也是个笨手,但我想学生学了不少诗歌可以比葫芦画瓢,说不定会有人写出更好的句子,到时可以让大家学习。下课后想想自已不禁脸红,学生也是刚学,我为什么不可以和他们一起来学诗,一起来写,说不定我还能因此学会写诗。

古诗两首教案15

  教学目标

  1弊灾餮岜究紊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并能运用。

  2蹦苷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彼鸭描写春天的诗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

  一、谈话引入,读通诗句

  1贝蠹一辜堑谩洞合》吗?

  2逼涫担描写春天的诗还有许多,今天,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两首。

  3鼻氪蠹易远潦句,注意读准字音。

  4背樯读,在评价中点拨字音。

  二、学习《绝句》

  1苯岷献⑹停说说“迟日”的意思。

  2笨纯挝牟逋迹展开想象,讨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意思。

  3保理解“融”、“暖”的意思。

  4毙∽樘致“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意思。

  5背檠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余学生补充。

  6庇懈星榈厮卸痢毒句》,注意读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联系诗句,结合插图,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全班交流该怎样读。教师范读。

  (3)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诵读。

  (4)试着背诵。

  三、学习《春日》

  1毖生按学习《绝句》的方法自学《春日》。

  2苯淌悴“胜日”、“寻芳”、“泗水”、“等闲”、“东风面”等词语的意思。

  3狈肿榛惚ㄑ习情况。

  4北纫槐龋看谁读得好。

  5蹦鼙乘懈檬坠攀的学生给同学示范背诵,其余的学生尝试背诵。

  四、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搜集了有关春天的哪些诗句?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古诗两首教案(汇编15篇)】相关文章:

《古诗两首》教案08-24

古诗两首教案07-20

古诗两首教案(精选15篇)09-02

小学课文《古诗两首》教案09-02

《古诗两首》教案(15篇)08-31

《古诗两首》教案15篇08-31

古诗两首教案(15篇)07-22

古诗两首教案15篇07-20

小学课文《古诗两首》教案3篇09-02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