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实习总结

时间:2023-02-14 13:48:14 实习总结 我要投稿

野外实习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野外实习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野外实习总结

野外实习总结1

  一、引言

  实践性教学是植物学的重要教学环节。植物学野外实习是植物分类学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基础理论的必要手段。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认识我国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通过野外调查和植物标本的采集与鉴定,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

  1、 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

  团结合作精神,且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对园林植物种类的感性熟悉,提高学生综合运用

  知识的能力。

  3、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4、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

  5、通过野外观察,熟练掌握植物形态术语。

  6、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达到能够系统地归纳和概括出各科各种植物的主要特征。

  7、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弘扬团队精神,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

  8、提高水粉写生和钢笔速写能力。

  9、通过野外实习,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增强同学们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习任务与要求

  1、初步掌握植物分类学和植物资源学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熟悉野外调查的工具及使用方法。

  2、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植物与植被分布的规律性,熟悉资源植物的经济用途。

  3、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4、通过观察、解剖、描述和采集、压制、制作标本以及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等,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学会鉴定植物的方法。

  5、了解常见的植被和群落类型,加强学生对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培养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6、提高水粉写生和钢笔速写的水平。

  四、实习地点基本概况

  实习地点:黄山风景区野生猴谷景区、宏村、翡翠谷

  基本概况

  黄山风景区野生猴谷景区(图1)座落在黄山风景区154平方公里的西南部,距黄山南大门约5公里。这里有 一条终年流水不断,清澈见底,长达15公里的山溪。这条山溪就是黄山风景区内著名的浮溪河,因这里的山谷内生长着数群被国际学术界列为独特品种,被我国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黄山短尾猴,黄山野生猴谷遂由此得名。正是这条山谷同时还孕育着众多的珍贵生命——国家级保护动物黑麂、黄麂、白鹇、四不像、动物等,以及大量珍贵的高等植物,故这条山谷又被学者们称之为生命大峡谷。黄山野生猴谷地处黄山浮丘峰和云门峰之间的峡谷内。这里常年瀑布飞泻,溪水流淌。据称,黄山猴共有12群,每群多到40-70只,它们栖息于高山密林之中,经常成群活动在峰林峡谷之间,攀峰登崖,如履平地,来时浩浩荡荡,漫山遍野,去时无影无踪,不知所向。1990年,黄山风景区和寨西村共同建成了黄山浮溪天然猴园观赏区,也就是通常所称的黄山野生猴谷。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黄山市黟县县城10公里。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宏村基址及村落全面规划由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制订。村中两棵古树,白果树和红杨树是“牛角”。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 为“民间故宫”。著名景点还有:南湖风光、南湖书院、月沼春晓、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大树、雷岗夕照、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村周有闻名遐迩的雉山木雕楼、奇墅湖、塔川秋色、木坑竹海、万村明祠“爱敬堂”等景观。19XX年,国家建设部、文物管理局等有关单位组成专家评委会对宏村进行实地考察,全面通过了《宏村保护与发展规划》。20xx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xx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xx年12月30日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20xx年3月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20xx年12月被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2011年5月,被正式评为国家级5A景区。

  翡翠谷景区(图3)在黄山的东部,又称“情人谷”,谷中之水源出炼丹峰、始信峰,游人可至的景区有6000米长,峡谷中分布着大小彩池数百个,有40余个彩池的面积超过100平方米,最大的彩池面积近1000平方米。此外还有同名专辑和电影。

  五、实习内容

  7月7日:上午我们先在老师住的地方集合,老师详细说了这几天的实习内容和一些实习时应注意的事项,然后将我们班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在不同的老师带领下进行上山认植物,一路上我们认识了许多植物,也记下了我们不知道的植物,不知道的植物回去按照它们的形态特征用植物检索表来辨别这些植物,一上午下来我们认识了许多植物,收获多多。下午我们带着画箱和画板来到了溪水边进行写生,由于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室外写生,我们都不是很熟练,在慢慢的摸索中画完了第一幅画,画完后然后需要给老师进行点评,这就是实习的第一天,虽然很热很累但是我们学到了很多。

  7月8日:休息一天。

  7月9日:日程安排同第一天,上午上山认植物,下午写生。

  7月10日:上午7点在老师住的地方集合,然后乘坐大巴开始踏上宏村和翡翠谷之旅,一路上我们都非常激动,因为我们早已知道那个如画般的宏村,早就对那里向往已久,但苦于一直没有机会去,这次正好可以一睹宏村风采,感受那皖南古名居的魅力。下车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池美丽的荷花,然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走进了宏村,通过导游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宏村的历史,对宏村有了更深的认识了,导游

野外实习总结2

  为期五天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在26号下午压制完标本后宣告结束了。此次的野外实习,不仅仅使我们开拓了眼界,更让我们对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透过这次的野外实习,我对植物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虽然这次因为天气恶劣的关系,我们的行程收受到很大的影响,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穿着雨衣冒雨前行,穿梭在植物丛中,没有丝毫的`退宿。

  此次的野外实习收获很大,我学会了如何透过植物的外部特征去辨认植物的种类,如先观察是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看叶子是对生还是互生、看果实的类型…在采集标本时,不同种类的植物要求也不同,对于禾本科的要求根、茎、叶都要齐全,而对于木本植物,则需要花、果还要完整的叶子生长,能够让我们辨认出其叶子生长类型,而且在采集标本时,我们不呢但是选取那些比较嫩的植物,因为如果植物太嫩,在压制标本时不好压,很容易变形,而且植物太嫩,它的特征也不够明显,因此,选取植物标本,必须要选取其特征明显的部位,这样既方便我们辨认标本,而且在压制过程中不易变形,容易压成标本,而那些果实就能够另外晾干,不必放在标本夹内,等制作标本时在放回原位。

  在所有的植物中,就压制标本而言,蕨类植物是相比较较容易成功的,而木本植物就相对难一些,因为它的叶子容易脱落,容易发霉……

野外实习总结3

  这一次我们要走到野外中了,我们要到山上去采集标本,进行实习了,这一次实习根本不同于以往,所以我们感受到了更多的刺激,我觉得我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因为这样的机会大学中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没机会了,我相信我会做好的!

  实践地点:江西省庐山实践人员:

  实践用具:数码相机一台,每位成员备用记录用的笔记本和笔等实践方法:1. 查阅现有资料,了解庐山的植物多样性及自然生态环境状况。

  2. 实地考察,分门别类地记录,采集标本并拍成照片3. 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整理材料,分析记录成果并总结。

  指导老师:

  实践时间: 2009年6月5日至6月15日图片及资料展出时间: 2009年6月16日至23日注意事项:1、小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做好配合2、活动过程中要实事求是、端正态度3、严谨考察,详实记录4、成员之间多交流互动,活动后期认真作好总结实践目的:

  本次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广大的同学了解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植物种类的多样性的破坏可以引发生态性“灾难”的后果,结合生态旅游关注人与自然应有的和谐。让广大的同学乃至整个社会认识到植物种类多样性的重要,并且通过庐山生态环境的调查和开展校园图片展活动让我们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能有更大的热情和动力去保护我们的大自然母亲。 另外,通过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增强了集体观念,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开阔眼界,了解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美丽的大好河山,从而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爱专业、爱祖国的情怀。

  实践背景:

  1.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类型复杂、植物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风景区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森林荫郁,植被丰富。然而其植被破坏也很严重,尤其在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由于人为的 因素,自然植被已经面目全非,许多珍稀的植物已经濒临灭绝,给庐山的植物多样性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2. 江西庐山植物园在中科院植物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基地”。目前,植物园已对40科77属94种的植物实施了迁地保护,为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该园新开辟了珍稀濒危植物区,以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恢复和持续发展为研究方向,在迁地保护、致濒原因、生存力、有效种群、最小存活种群、保护生物学、遗传育种、人工繁殖和驯化等方面深入研究;并进行珍稀濒危植物的回归再引种,实现珍稀濒危植物野生种群的恢复,使该园成为珍稀濒危植物种质保存基地和科研基地,为社会提供有重要经济用途的珍稀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繁育和驯化技术。目前,该园驯化成功的国外优良树种,有柳杉、冷杉、花柏、金松、欧洲云杉及一部分珍稀濒危植物已在我国不少地区推广。

  3. 位于庐山北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莲花洞森林公园内违规建房成风,美丽的风景惨遭破坏。更令人震惊的是,大多数新建的别墅宾馆都没有取得国土资源部门颁发的土地证。

  实践方案:

  (一)。 结合生态旅游的思路,要密切关注人们在开发庐山的同时,可能有的对庐山生态环境的破坏,用实证的资料数据呼吁人们保护大自然。如何人们大量在山上建别墅,没有规划性地浪费土地,以及旅游资源开发不当等。

  (二)。 在实地的调研结束后,我们将在学校内进行大量的图片及有关庐山植物园和莲花洞森林公园的资料展出。

  (三)。 对庐山植物园,庐山莲花洞森林公园等园区的植物种类进行调研,由王万贤老师给我们讲解植物学方面的知识,我们将对老师所讲解的知识进行记录在案和资料整理。

  (四)。 活动中主要进行对庐山植物园和庐山莲花洞森林公园的植物种类进行记录和分析,并且把植物园和公园中保护完好的植物种类及生物进行拍照,将所有的图片及记录的资料在学校进行展出,展出的.时间为期一周。

  (五)。 活动成员要对庐山各种地理环境下的植物进行综合全面的调查,对植物的分布和不同植物对各种气候的适应要系统观察和分析。

  这一次实习已经归来了,我们在实习中也遇到过困难,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是在我不断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实习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实习经验,不过在野外有的时候怕怕的,毕竟是人烟稀少的地方,真的是有点发怵,不过我都克服了,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的,在今后的生活中!

野外实习总结4

  在导师彭润民老师的带领下,我非常欣喜的获得了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哈拉干拉乌苏一带和霍各乞矿区两处进行野外实习的宝贵机会。从而有幸参与了从野外地质踏勘、剖面实测、路线填图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到高精度磁测及探槽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勘探线的布设,编录岩芯、探槽以及后继的室内资料整理等一系列的工作这些实际的工作经验无不让我感到新奇而兴奋。总之,无论是野外工作,室内整理,还是相关工作人员所介绍的实验研究和先进的找矿勘探方法、送样分析的规程和流程等等等等,无不让我感到受益匪浅、不虚此行。感谢彭老师能给我这次机会,让我深入学习、快乐实践、体味生活!这次野外实习在教给我很多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让我深切认识到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地差距和不同,以及自己的工作学习中的巨大不足。

  我会在将来的日子里,更加努力地学习、认真的实践,争取在牢固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吸收和消化新的专业精华!

  一、概述

  1、实习任务及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了解和熟悉内蒙古自治区哈拉干拉乌苏一带的基本地质状况,如出露地层及分布特点(分层描述、分布与发育概况、岩性、接触关系、厚度),岩石(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及含矿情况),构造(总构造特征及构造位置、褶皱、断层及其在空间分布的特点),地质发展阶段;并通过此次实习了解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高精度磁测的基本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对地质调查和高精度磁测的主要工作阶段进行深入了解、认真实践。同时对探槽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勘探线的布设,再到编录岩芯、探槽以及后继的室内资料整理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

  2、实习时间:20xx年8月10日至10月20日3、实习工作量:

  实习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xx年8月10日20xx年9月10日,对上一年的工作成果进行了解,并对今年的工作地区区域地质概况进行熟悉,接着上一年继续开展调查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高精度磁测,针对不同的地质体,采用相应的1∶5万区域地质

  填图方法,查明调查区的基本地质特征。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日20xx年10月20日,到霍各乞矿区进行采样工作,编录、采集岩芯,对已做过的高精磁测进行高值检测。本阶段主要对矿区进行了一系列的野外勘察工作,同时在彭老师指导下我们练习编录、采集岩芯。

  二、关于区域地质背景的认识

  内蒙古哈拉干拉乌苏地区地处华北陆块北缘西段,区内地层属于华北地层区,因受后期多期次构造挤压、改造和岩浆侵入的破坏,出露不全,有缺失。由老至新,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有新太古界乌拉山群、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白垩系、二叠系、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出露的岩体以海西期中-酸性花岗岩和闪长岩为主。此外,有元古宙加里东期和燕山期的小型侵入岩体。

  乌拉山群是区内变质最深的一套区域变质岩系,主要由灰色、灰黑色含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混合岩化的各类片麻岩组成。

  渣尔泰山群是一套浅变质-热变质地层,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和多期次岩体侵入改造,岩石普遍变质,形成了片岩、板岩、石英岩及局部混合岩化的片麻岩,其中含硫、磷等沉积变质矿产及铁、铜、铅锌等多金属矿产,是狼山-渣尔泰山多金属找矿带的最重要含矿岩系。主要由碎屑岩、碳质页岩、粉砂岩及碳酸盐岩组成,主要岩性有板岩、变质砂岩、石英岩、结晶灰岩、千枚岩、白云岩以及少量糜棱岩,原岩属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建造,夹有少量基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

  侏罗系零星出露于工作区西南端,下岩段主要为一套内陆盆地砾岩、砂砾岩及砂岩为主的粗碎屑沉积,上岩段为砂岩、泥岩的湖相沉积。

  本区第四系较为发育,主要为一套不等粒灰色粗砾岩,黑灰色松散状细中砂及粘土夹少量粉砂。此外,还有风积砂,河床冲积物及洪积物等。

  三、实习实际工作及心得

  1、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本次实习主要为哈拉干拉乌苏一带1:2.5万高精磁测和1:5万地质调查,时间近两个月。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大致查明了研究区内地表出露地层、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观察了地表小型构造的发育及分布特征,并量测了地层、构造的产状及其变化,大致分析构造运动的期次,对研究区的地质情况有了基本的感性认识。

  地质路线调查是区域地质填图的主要手段。一般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工作中布置的路线均为地质调查与找矿相结合的综合路线。调查区中-低山丘陵荒漠区,相对高差较小、地形条件较易通行。所以在地质矿产调查路线布置上以相对平行的穿越路线为主,为了了解地质体、构造的空间特征,尽量布置翻越山脊或山沟的路线。地质矿产调查路线不平均使用工作量。根据地质复杂程度、残积层覆盖程度、地形地貌条件及磁法解译效果的不同,划分的不同级别工作区分别对待,合理布置,重点突出。点距按1∶5万填图精度要求定点,如没有地质界线可定岩性控制点。

  查区变质岩地层发育,在变质岩地层分布区,垂直地质体走向布设,路线间距500600米;对于火山岩体及大理岩等,以穿越路线为主;对于区内规模较大的褶皱构造,布置弧形转弯路线,力求路线与各处地层走向间保持较大夹角;第四系地层分布区路线间距放稀为1000米。对穿越路线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重要矿化地质体、大型断裂破碎带、重要标志层等,辅以必要的追索法路线进行控制。

  路线调查时,地质观测点全部采用GPS三维定位,所有地质界线均要有观测点控制。野外地质路线必须连续记录所观察的地质体、矿化线索、矿化体、接触变质、围岩蚀变以及各种有意义的地质矿产、构造形迹等内容。地质点记录内容翔实,测量数据准备齐全,重要地质现象进行必要的素描、照像,并采集相应的岩矿鉴定测试样品和实物标本。路线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矿化线索应及时取样,并追索控制其出露的大致形态和规模,对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化线索及时通报矿产组开展进一步的专门性矿点检查工作。

  工作区每个填图单位都必须有地质路线控制。地质观察点要定在地质界线、重要地质构造、矿化现象等有地质意义处。观察点的标定要以GPS、地形图结合进行,力求准确,标定误差不超过50m。野外手图采用1∶2.5万地形图。对发现的蚀变带及矿化要及时采取样品、追索,并进行记录。

  记录格式:

  ①填图路线的开始,要记录日期、天气、起点坐标、预期目的、人员及分工等。②地质点记录内容:首先是点号,然后分行依次记录点位、点性(地层界线点、侵入体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化石点、岩相点、岩性点等)。

  再另起一段为“地质描述”,其内容主要是地质点前后或左右附近的'地质情况。最后接着另起一段为本点到下点间的“路线(点间)地质”,要求依次描述先后观察到的这段路线地质剖面的地质情况。

  ③填图路线除在各种界线、矿化点等上定点外,定点距离不能大于500m。

  2、高精度磁测

  野外物探主要是进行1:25000地面高精度磁测。按照线距250m、点距40m布网,测线布设遵循垂直构造和探测对象的走向,为北东向135°。

  在地质成矿背景的研究基础上,结合高精度磁测,建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标志,达到成矿远景预测的目的。

  详细研究技术路线如下:

  ①室内搜集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相关矿床资料,对比分析该区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等特点,着重研究内蒙古哈拉干拉乌苏地区基本地质特征,分析开展磁法勘探的地质前提条件;

  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掌握研究区基本的地质情况,建立起相应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③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和工作任务,合理有效进行磁法勘探的测网布置,其中包括:确定主测线布置方向,比例尺大小,线距及点距等;需要注意的是测线应尽量垂直勘查目标体(岩体)主要走向布置;

  ④按进度如期开展磁法测量及数据采集工作:启动地磁日变观测→野外磁力仪在基点处进行早基点磁场值观测→开展工区磁测工作(同点连续两次观测误差小于1nT,方可保存观测磁场值)→测区磁测结束→在基点处进行晚基点磁场值观测(早晚基点磁场量值误差要求≤5nT,则全部野外观测结果才有效)→结束地磁场日变观测。测量过程中要尽量避开铁磁性物质,避免外场的干扰,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及读数的准确性;

  ⑤野外工作结束后,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处理和异常解释,研究区内基性岩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等,并初步判断岩体内是否存在铜镍铁矿化相关磁异常,为下一步工作部署提供直接依据;

  ⑥综合地质、物探、化探研究成果,建立综合找矿标志,优选找矿靶区。

  野外对磁异常进行处理和转换,并对磁异常进行简单的定性、定量和地质解释。根据磁异常延拓前后的平剖图及平面等值线图等成果图件,研究区内基性岩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等,初步判断含矿基性岩体内是否存在铜镍矿化相关磁异常。

  3、岩芯采样工作

  实习期间我们还到霍各乞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实习,主要进行采样工作,同时利用本次机会熟悉霍各乞的各种资料,编录岩芯、磁法检测等野外工作。本阶段主要对矿区进行了一系列的野外勘察工作,同时在彭老师指导下我们练习编录岩芯,以下是我的一些心的体会。

  岩芯采样时,要先查阅相关的勘探线,了解矿化情况、位置、深度等,以便采样时方便快捷。采样前要对所选的岩芯箱进行清理,并找出好的矿化、构造现象。然后进行拍照,拍照要细致、全面,很好的显示出矿化和构造现象,并在相应的记录本上进行记录、描述。其中分层时需进行分层描述,依次描述岩石颜色、岩性、结构、构造、成分比例、蚀变、深度范围及再细分等。

  四、结束语

  本次的野外实习,让我们在书本之外得到很好的实践,并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学习!不仅使我们能在实践中巩固书本并接受新技术新理论,而且还能在学习书本的同时学着联系实践。

  在野外头的日子里,我们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的快乐与艰辛;渐渐意识到了作为一个准地质工作者,我们肩上任务与责任的分量;我们得到了大量实际工作地机会、经验和老师们的宝贵交流…….这一切都让我们欣喜不已!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扫清了当初对地质工作地迷茫,更加认清了前途,坚定了方向!在此感谢老师给予我们的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并感谢大所有可爱的师兄们!再次感谢!

野外实习总结5

  实习概况本次的韶关野外实习是在大学学习了《地质学》与《地貌学基础》课程,对各种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等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且对不同时代地层的岩性、化石特征、岩层接触关系等了初步的知识储备,以及学会如何使用地质罗盘、作信手剖面图、素描图、标本采集后,在唐晓春院长、李春生教授、叶浩老师和王芳老师等的带领下,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班的本科同学,在丹霞山、大峡谷、芙蓉山等地方,进行主要针对各种地质构造和不同时代地层的岩性、化石特征、岩层接触关系等的实习活动。实习目的 野外实习是我们自然地理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韶关地区进行对于地质和地貌的野外实习是学习自然地理学及地质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方面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初步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和相关技能,并在实习中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分析地貌现象的初步能力和严肃、严格、严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修养,为将来参加地理调查或科研奠定

  基础,也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提供实践动力。实习内容之一 芙蓉山矿山公园芙蓉山矿山公园是第一批二十八家国家矿山公园,其目的为了恢复原来开矿留下的矿业遗迹恢复破坏的生态,是具有矿山文化的矿山博物馆。矿山公园属向斜下部一翼,此向斜形成于晚古生代石炭纪下统的石磴子组,是原本水平的地层由于褶皱导致层面向上倾斜形成,岩性为灰黑色中层石灰岩浅海相。用罗盘在出露岩层测产状,测得该岩层倾向为北东37度,倾角20度在矿山公园内向斜剖面的矿层断层中,从断层面两侧,通过断层面两侧岩层是否延续性判断断层上下盘,断层面上部为上盘,断层面下部为下盘,正断层是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是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在该断层中找一个标准层,发现断层面两侧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所以为逆断层。剖面上还有些裂缝,不过由于有些裂面两端没有发生错动,因而不能是断层,只能称为节理。在向斜核部的芙蓉湖区域,由于岩性变为白云岩和石灰岩,抗侵蚀能力下降,发育了地表和地下的喀斯特地貌,而芙蓉湖实际上就是一个受喀斯特溶蚀和侵蚀形成的洼地。喀斯特地貌有三种组合,分别是峰林谷地,孤峰盆地和峰丛洼地,而芙蓉湖就是一个典型的峰丛洼地。在地表,湖对面有峰丛地貌,两侧还分布着不少石灰岩孤峰;在地下,有许多溶蚀而成的喀斯特洞穴,有些洞穴被人工开挖成机耕道,而其中著名的芙蓉仙洞有三层结构,是喀斯特溶蚀洞穴的典型。实习内容之二 丹霞山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华县和浈江区交界地带,总面积约180km ?,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构成。早第三纪以后的喜山运动期中,丹霞盆地基本上继承了燕山晚期构造运动的特征,仍以较大规模的'断块抬升为特征,而无明显的褶皱运动,因而丹霞组地层得以保持水平或近水平的产状,在地块抬升过程中,相对脆性的,主要由较坚硬的砾岩和砂砾岩组成的丹霞组形成了大量呈菱形的垂直节理。水流的不断切割侵蚀使节理深度加大,同时,在悬崖峭壁的底部由堆积着许多由崩积物组成的山麓堆积物,形成了典型的丹霞地貌。丹霞山的丹霞组按岩性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从山下到山顶岩性由粗到细再到粗,分下、中、上三段。下段为下景观层,半山亭-锦石岩为主要景点,也是观察丹霞组下段粗碎屑岩组成的岩溶及悬崖峭壁等地貌景观的典型地点。上段为上景观层,在长老峰的观日亭不仅可以观赏日出和晚霞,还可以观赏丹霞组上段的砂砾岩。实习内容之

  三 乳源大峡谷乳源大峡谷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 城西南68km处的大布镇。峡谷长约15km,深约300m.峡谷宽度介于100-1000m之间。该区域出露的岩层主要为泥盆系中下统的含砾砂岩、石英砂岩、石英岩、和第四系砾岩及砂质粘土层,另有少量泥盆系中统的片岩、页岩、灰岩和泥盆系下统的生物灰岩,地层倾角约为5度。实习内容之四 马坝人遗址 马坝人博物馆马坝人为早期智人,马坝人的化石是在狮子山发现的。狮子岩为可溶性 ,巨厚层(200m以上),属于发育在水平流动带的大型溶洞。洞内含有的石钟乳、石笋、石柱都比较少,石钟乳少也许是因为洞顶层薄,水里碳酸钙的含量少。狮子岩有3层溶洞,说明地壳阶段性抬升。第一层溶洞有地下暗河,第二层溶洞有13万年前的马坝人头骨化石及动物化石,第三层溶洞

  里有生物化石。从狮子岩往下看,有喀斯特的地貌组合:孤峰和盆地。马坝人博物馆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楼为马坝人遗址及附近同期化石地点出土的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二楼为石峡遗址出土的各类人类文化遗存。实习心得在学完了大一的相应地貌地质基础知识,我终于有机会把它应用于实习中,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我们看到的地质地貌基本都不是它的原始样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干扰,特别是人工开凿挖取山体,导致其受到了破坏。所以我们在鉴定考证某种地质地貌时,要谨慎细微的从多方面观察,才有可能判断正确。理论知识是进行户外拓展的前提,但是不可生抄照搬,需结合具体场景综合考虑。而且,野外实习是一种苦力活,考验的不单单是应用实践的能力,更是对意志信念力的磨练。至今在乳源大峡谷爬的那个1368级阶梯攀爬过程仍历历在目,虽然中途真的筋疲力尽,但是登到了最顶级,那种喜悦那种快感难以言语。那是意志力的胜利勋章。

野外实习总结6

  1.前言

  通过一年植物学的学习,我们学到并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为了让理论联系实际,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和深化,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野外实习。我们接触大自然,了解到了生物的多样性。这次实习激发我们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1.1实习目的与意义:

  实习目的:

  (1) 通过学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2) 学会识别植物的途径,增强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

  (3) 初步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4) 学会利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

  (5) 搞清亚热带气候的湛江植物、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点;

  实习意义:

  (1) 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

  (2) 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 通过实习可以接触大自然,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4) 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1.2实习时间:20xx年5月20日至20xx年5月25日;20xx年6月29日至7月3日。

  1.3实习地点与实习地自然概况:

  5月20日~5月25日:寸金公园,森林公园,校周边植物,校园内;

  6月29日~7月3日:南亚热带植物公园,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花卉公园;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渔港公园。

  本次实习的地点主要为校内和湛江的周边地区。湛江地处北回归线的南侧,为南亚热带和北热带的交界地区,是三面临海的半岛,气候资源优越。年平均温度21℃以上,全年无霜,雨量充沛,植物资源较丰富,盛产热带、亚热带作物、农林牧业产品。该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较为规范,管理比较完善,符合本次实习的要求。

  2.实习日程与实习内容:

  5月19日:植物学课程实习动员大会,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方法讲授。

  5月20日:常见观赏植物的形态分类特征观察与识别。

  5月21日:常见野生植物的采集,制作与鉴定。

  5月22日:山地植物的识别、采集、制作与鉴定。

  5月23日:常见农田杂草的采集、制作与鉴定。

  5月24日:鉴定与整理标本。

  5月25日:休息。

  6月30日:热带经济植物种类识别

  7月1日:了解当地种苗培养技术,参观花卉市场。

  7月2日:红森林生态调查,参观渔港公园。

  7月3日:温习寸金公园,校内植物的鉴别。

  7月4日:植物鉴别考试,实习资料整理,实习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1)植物标本采集与植物标本制作:

  学习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包括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识别,对采集部位的不同要求,野外采集保存方法等。

  学习干制腊叶标本制作方法。包括:高等植物的标本选取,整形,野外资料记录,整理和标本编号,干制过程。

  (2)农田杂草的物种调查:

  学习和掌握植物样方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了解植物的分布规律。

  (3)植物的常规分类鉴定:

  学习借助《植物检索表》,《植物志》和其他资料,观察,分析标本形态结构特征,对植物种类进行准确的识别和鉴定。

  (4)后期整理:

  学习干制标本的后期制作,进行分类学实习资料的整理。

  3.实习结果与分析:

  (1)到寸金公园、森林公园、校内、南亚热带植物园、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花卉公园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的结果分析。

  20xx年5月20日至7月3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植物实习,对湛江植物的分布、植物种类等进行了考察,选择了寸金公园、森林公园、南亚热带植物公园、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察。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论在知识面,还是在野外的生存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对亚热带的湛江植物、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点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其中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很多植物,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寸金公园处于湛江市区内,座落在赤坎区西侧,是湛江的八景之一,是湛江市最大的亚热带园林式公园,是市区内保存得较有价值的“植物王国”。20xx年5月20日至20xx年5月21日两天,我们分组对寸金公园的植物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寸金公园的两天考察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首先我们进行了全面踏查,对公园里的植物进行全面的辨认,记录植物名称用途,且进行了全面整理。进行了两天的寸金公园考察后,我们认识了寸金公园内众多的植物种类,了解了其植物分布:公园里的植物以乔木为主.道旁主要是高大树木,譬如棕榈科的砂糖椰子,油棕,乔木类的大叶榕,萍婆,黄葛榕,石栗等等.湖里有睡莲,水棉等水生植物,阴暗潮湿的斜坡上长着密集的草本植物,蕨类……在这两天中我们也进行了标本采集和压制标本。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工具书的查阅,我们基本上认识了寸金公园的植物,并深入了解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其植物的科属、种名、用途如下:

  (1)桃金娘科:桃金娘,全株药用,果可食用和酿酒。

  (2)使君子科:榄仁树,观赏植物,种子供炸油食用或入药,树皮与幼叶可作为染料。

  (3)棕榈科:大王椰子,庭院及行道绿化观赏树

  (4)苏木科:洋蹄甲,木材供农具及家具用材,可作行道及庭院绿化树。

  (5)苦楝科:桃花心木,木材作农具及舟车等材料,作行道、庭院绿化观赏。

  考察完寸金公园后,我们去考察广东省湛江东海岛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地处雷州半岛,受热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沿海滩涂上分布着较大面积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红树植物有12科、16属、17种,是除海南岛外我国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保护区为我国现存红树林面积最大的一个自然保护区。我们听取有关人员作详细介绍和观察室内的红树林的模型、看到东海岛红树林的`形成过程的录像对红树林进行了解。“红树林”名称的由来源于一种红树科植物----红茄,这种树的木材、树干、枝条、花朵都是红色的,其中树皮的部分可以提炼红色染料,马来人于是称它的树皮为“红树皮”,而中文名称则叫做红树林。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口、海岸沼泽区域的耐盐性常绿灌木或乔木,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红树林是陆地过度到海洋的特殊森林,因随潮水涨落而出没,故有“海上森林”“海底森林”和“潮汐林”之称。而海岛红树林是“海上森林”。由于不同红树林种适应滩涂土壤条件、海水漫泡程度以及演替阶段不同,各个种都有特定生长区域,分布在滩涂的不同部位,在滩涂平面上形成与海岸带相垂直的生态序列。通过考察调查,我们得知红树林有红海榄、桐花、秋茄、木榄、白骨壤等品种。

  在20xx年5月22日至20xx年5月25日,我们还分别对森林公园、校周围植物进行了考察。在这几天的考察中,认识了印度紫檀、金银花,虎刺梅,野生猪笼草等等。6月30号我们对南亚热带植物园进行了考察。导游带我们快速踏查了南亚热带植物园,真的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认识了很多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如:绞股蓝,疯痳树,指甲花等。我们不仅看到了很多珍贵的人工培育品种,而且看到了许多珍贵的野生植物品种,如印度紫檀、印度第伦桃、澳洲坚果、能改变味觉的神秘果,有特殊香味的百香果(鸡蛋果)、听到音乐会跳舞的跳舞草,世界最毒的植物之一——见血封喉等等。我们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特别是森林公园的植物、南亚植物园的奇花异果,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眼光,使我们都不断称奇,都伫立在它们面前不想离开。我们这次实习的时间比较匆忙,很多植物还没深入了解,分析它们的形态结构的异同,进而了解它们所属的科属的特征。

  通过这次实习,我印象最深的是豆科,因为它十分常见,又喜欢吃豆类食物。从它的根茎叶花果种子分析它的特征是木本或草本。常有根瘤。单叶或复叶,互生,有托叶,叶枕发达。花两性,5基数;花萼5,结合;花瓣5,辐射对称至两侧对称;雄蕊多数至定数,常10个,

  往往成两体;雌蕊1心皮1室,含多数胚珠。荚果。种子无胚乳。

  (2)农田杂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经过周密的调查、细心的调查,我发现农田作物与杂草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作物叶变黄,被虫子吃。杂草分布过多,导致作物养分不足,生长状况不良。我觉得,适当的除杂草、除虫能改善作物和杂草、昆虫之间的营养关系,缓和竞争关系。这样才能使作物得到更高产量,更好的质量。

  (3)标本的压制。

  标本采集回来之后,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标本的压制和干燥,目的是迅速压干新鲜含有较多水分的植物标本,将其制成扁平的腊叶标本,保证植物的形态和颜色不起很大变化,并防止植株部分脱落。

  1)标本整理和修剪的注意事项有:

  ①将标本折叠或修剪成与台纸相应的大小(长约30厘米,宽约25厘米)。

  ②将枝叶展开,反折平铺其中一小枝或部分叶片。调整植物体上过于密集的枝叶及花果(保留叶柄以表明叶片的着生方式和着生位置,花果部分不要重叠)。

  ③茎或小枝要斜剪,以便观察中空或含髓的内部结构。

  ④大叶片可从主脉一侧剪去,并折叠起来,或可剪成几部分。

  ⑤草本植物可折成V形或N形、W形。如根部泥土过多,则应整理干净后再压制。

  ⑥野外采集的弱软花朵花序可散放在餐巾纸或卫生纸中干燥;若为筒状花,花冠应纵向剖开。 ⑦若果实过大可切成片状后干燥。

  2)标本压制的注意事项:

  注意调整由于标本的原因造成的凹凸不平,使木夹内的全部枝叶花果受到同等的压力。压制时应注意植物体的任何部分不要露出吸水纸外,否则标本干燥时,伸出部分会缩皱,枯后也易折断。在最初的几天,特别要勤换纸,每天应换干燥的吸水纸至少1-2次,标本基本上干燥了,则可隔天换一次,直至标本全部干燥为止。换下的湿纸要及时晒干或烘干,备以后使用。在换纸的同时,还应注意对标本进行继续修整,铺展枝叶,收藏脱落的花果和清除霉烂等。

  由于之前有些事项我们没有注意到,例如大叶片可以剪成几部分,大的果实可切成片,因此我们组几乎没有大叶子标本,大的果实没有切片,整个压制,干燥不了,发霉坏掉了。

野外实习总结7

  实习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20xx-11-3,晴。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

  1、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含柳花泊街道办事处全境,并与胶南相接。小xx属崂山山系,为燕山期形成的花岗岩山地,整个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3公里,宽约8公里,总面积约为104平方公里,位于柳花泊街道办事处辖区40平方公里,境内有名称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余座,主峰大顶海拔724.90米。

  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xx国家森林公园属于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其植物群落主要为落叶阔叶林林,又称夏绿林。它是温带地区湿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的植被,该生态系统内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8~14℃,一月平均气温多在0℃之下(3~22℃),7月平均气温24一28℃,年降水量500~1 000mm。由于这里冬季寒冷,树木仅在暖季生长,入冬前树木叶子枯死并脱落,土壤为褐色土与棕色森林土较为肥沃。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并且森林对眼成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和吸附作用,净化了空气;通过对大气中某些有害气体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和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还有,森林生态系统是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类型,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1、森林的气候湿润,适宜阔叶林木,高大的乔木生长,长成的树木可以为社会提供木材,实现其经济效益。2、森林植被的'结构清晰,上、中、下及地表都生长着相应的植物,可以收获高大树木的同时,收获生长在阴湿环境中的真菌、人参等,推向市场也有很大的经济效益。3、森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可以配合种植一些农作物,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3、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平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净化和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4、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基于环境生态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及研究领域的拓展,环境生态学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2、野外调查、实验室、和长期定位实验结合;3、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4、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以及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丛生台学发展史来讲,野外研究方法(定位、半定位田间实验)是首先产生的,并且是第一性的。因此做好野外的调查研究是环境生态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

  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

  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

  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5、国家森林公园实习成果

  通过实习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xx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1)气候:小xx属暖温带海洋季风性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季风大雾多,回暖慢,夏季多东南风,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空气湿润降水集中。秋季季风下降慢,雨量渐减,全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2摄氏度,最热的八月份平均气温25摄氏度。全年无霜期179天,初霜一般在-十-月中旬,最早十月二日终霜一般在四月中旬,最晚四月二十六日。全年日照2515小时,平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xx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xx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习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xx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xx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xx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xx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xx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6、实习心得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小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xx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xx、大xx、铁橛山, ,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xx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xx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野外实习总结8

  一、实习位置、交通、地貌概况

  实习位置:实习地点位于北碚嘉陵江观音峡左岸水北公路朝阳桥至屋基村段,渝碚公路沿峡谷右岸通过。

  交通:东南距牛角沱车站约35公里,西北距北碚车站2公里。而从学校乘校车出发,经由收费站上重庆主城区外环高速,最终抵达北碚实习地点,其中乘车大约需要1个小时。因而交通还是比较便利快捷。

  地貌概况:实习地区属低山峡谷地貌,地貌初始行程时间是中生代末四川运动。地貌受岩性及构造控制,观音峡的低山位于背斜轴部,高处海拔800~850米,顶部较为平坦,是一古老的夷平面,两翼山坡由于岩性影响,硬质岩石凸起,软质岩石凹下,灰岩处溶沟、石芽、溶洞、溶槽等发育。在山顶与山顶之间常形成背斜张裂带垭口。

  嘉陵江由北西320度向南东140度方向深切横穿背斜,两岸岩石高耸,气势磅礴,相对高度差达600米(海拔850~165米)。

  河谷谷坡陡峻,河床宽仅100米,有一级较窄的高出枯水面约30米的基岩阶地(公路所在处)。

  二、地层岩性、构造特征

  (一)地层岩性

  实习区出露最老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而在公路上可见到地层是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在山坡及河谷中有第四系分布(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 二叠系长统长兴组(cP2)

  灰色厚层一块状含燧石团块灰岩,锤击后有臭鸡蛋味,含腕足类、瓣鳃类化石。仅在白庙子大桥公路下江边可见。

  2. 三叠系(T)

  (1)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fT1) 紫红色——暗紫红色泥灰岩、泥岩、页岩,夹有青灰色、紫红色灰岩,自下部向上页岩厚度增加。

  厚度400~500米。

  (2) 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jT

  1) 以石灰岩为主。底部是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砂岩,中上部灰岩中夹有米黄色白云质灰岩

  及灰色角砾状灰岩及泥灰色。厚度500~600米。

  (3) 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lT

  2) 以泥灰岩为主,夹泥岩,地表因风化作用多呈泥状。厚度小于10米。

  (4) 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xjT

  3)灰白——棕黄色、厚色一块状,中一组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和煤。

  3. 第四系(Q) 残积、坡积、冲积物。

  (二)构造特征

  1.褶皱

  观音峡背斜属川东南弧型构造带华蓥山复式帚状褶皱带中南延最长之长轴背斜。自三江坝南延横穿

  嘉陵江,经中梁山,终于长江猫儿峡,延长约150余公里,实习区是在横穿嘉陵江部分的一小段。但该

  背斜由于风华侵蚀等外力作用严重,背斜枢纽并未形成山顶,而是变成了垭口。

  实习区的背斜(观音峡背斜一部分)轴线10~15度,西北翼陡(倾向300~305度,倾角60~80度),东南翼缓(倾向100~105度,倾角30~35度)。通过实际测量,屋基村段的石英砂岩倾向大致为140度,倾角是40度。

  2.断层

  实习区内有断层分布,主要分布在背斜轴部和翼部,其中轴部由于地层产状乱,垮塌严重加之修建了挡墙,所以出露不好。但在两翼可以见到一些小断层,如在甘硐子一带小断层还是比较发育的。 由于沿着断层面可以看见上盘的下端岩石大致是倾向下的,所以上盘上升,此断层为逆断层。但这

  个断层的形成并不是由于大型的地质运动所引起的,原因是这个断层面两端并不是无限延伸,切断山体的。

  (三)地下水

  区内可见到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以及地下暗河。

  (四)不良地质现象

  在渝碚公路三溪口——施实梁可见到滑坡,在长生桥可见到垮塌现象。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

  通过此次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岩石的岩性、产状、结构构造,以及层理层面等等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加深。

  在以前的课本理论学习中,老师讲岩层的产状时,拿出一个地质罗盘,告诉我们怎么测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虽然听的时候知道怎么测,但到了实际的情况,看到实习地点里的很多岩石,拿着手里的罗盘,就变得手忙脚乱了。最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慢慢地理解,终于成功测出了岩层的产状,并掌握了罗盘的使用。

  同时,在这次实习中,我认识了石灰岩、泥岩、泥灰岩、石英砂岩、页岩等等许多的岩石,以及造岩矿物。虽然无论是在课堂中,老师的讲解,还是实验中,我们观察了岩石的手标本,但是毕竟现实与实验还是有所差距,面对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山坡,突然感觉所学知识变得不适用了,分辨不出这是什么岩石,这是什么构造,还有出露地层的情况。但在老师的耐心细致的讲解下,逐渐有了认识,并且得到了掌握,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 在实习中,嘉陵江江面上横跨了几座大桥,无论是以前的,还是新修、在造的,可能对外行人来说只有看热闹,但对于学过工程地质的我们来说,就不能光是看热闹这么简单,还得看出里面的门道。在老师的讲解中,我们学到由于实习地区的特殊地形地质条件,河床的岩石是质地坚硬,强度和稳定性高的石英砂岩,所以这些桥的桥基几本上是直接在上面浇筑混凝土。

  为了降低成本,减小自重,位于甘硐子的钢架铁路桥把桥墩做成了中空的形状,在渝碚公路上就可以看见钢架铁路桥的`桥墩中有明显的孔洞。并且这些桥基本上都选择在了河道顺直,河谷较窄,桥梁的轴线与河流方向垂直,岸坡稳定,地基条件良好,无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同时,公路、铁路的隧道、涵洞选址也是选在了实习地点褶皱构造的两翼,以及岩性均一,强度和稳定性较好的石灰岩中。

  在甘硐子,我们看到了由于山洪激流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巨大冲沟。还有公路山坡上的崩塌,地下暗河从山体中流出,岩溶现象在岩石上形成的孔洞,巨大的滑坡体等等不良的地质现象。因而,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在修建这条公路的时候,如何预防和治理渝碚公路三溪口——施实梁处的巨大滑坡。原本这条公路是处于这个滑坡体的影响范围之内,但修建渝碚公路的时候,从中间切断了这个滑坡体,并把公路一下的滑坡体进行彻底的清除,而山坡以上的就修建了挡土墙,但由于滑坡体巨大,滑坡体滑动的方向不一定,就加建了圆柱形的抗滑桩。从而有效的防止了滑坡体的进一步发展和形成,避免了不良地质现象对公路沿线的影响。

  最后,通过本次亲身经历过的地质实习,我对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社会实践及动手能力,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深深体验到身为地质工作者的不容易,以及职业本身所带来的危险性、不确定性、艰苦性,以及对社会建设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所拥有的神圣性、责任感。因此,我要努力学习,争取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能力,培养自己强烈的责任心,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野外实习总结9

  一、实习准备与安排

  20xx级地理科学专业巢湖北山地质野外实习为期五天,定于20xx年10月15日至10月20日,由李经田书记带队,实习指导老师由徐先海、倪林担任,学生生活由王萍、戴先英老师安排与管理,学生实习数共121人。10月14日由系领导、实习老师、辅导员及全体学生参加了实习动员会,强调实习的意义与实习纪律、实习中的生活注意事项与准备以及这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二、实线路线设计与内容

  考虑到实习时间、实习任务、实习天气等具体情况,实习路线如下:

  ①10月15日上午由学校包车到实习驻地(巢铸宾馆),下午由到7410工厂,实习内容是认识志留系、泥盆纪的岩层,学会使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要素。

  ②10月16日上午由驻地经皖维中学、炭井村到距嶂山西谷,再到金银洞北山,实习内容是认识泥盆纪五通组,石炭系的'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及二叠系的栖霞组岩层性特征;下午由驻地到麒麟山西坡采石场,认识和州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的岩层以及认识鹅头岩断层。

  ③10月17日由驻地到龟山观察坟头组,五通组生物化石。

  ④10月18日由驻地到由驻地到紫薇洞、王乔洞,观察喀斯特地貌;晚上讲解实测剖面内容及人员分工与任务安排。

  ⑤10月19日麒麟山实测剖面。

  ⑥10月20日驻地包车回到安庆。

  三、实习收获

  在做了充分准备后,在指导老师和实习学生的努力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这次野外地质实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帮助。

  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GPS、罗盘、放大镜、小刀、瓷板、锤子等工具;②培养学生阅读地质图,通过分析了解区域地质概况;③熟练掌握地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学会地质分层和标本采集;

  ④培养了学生独立从事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确定地壳运动的一般方法;

  ⑤培养了学生学会野外仔细观察主要岩石、矿物、构造、矿床的主要特征,重要自然地理、地质现象,并准确、完整记录所观测到的现象、特征和数据,标本与样品的采集方法,学会初步分析有关现象、特征形成的原因,并完成较高质量的地质剖面图绘制与实习报告写作;

  四、实习经验

  ①野外实习应安排在紧跟理论后,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准备要充分些;

  ②这次实习时间选择非常好,实习食宿条件也较好,学生有良好的心情与充分的体力进行实习;

  ③任务较重,实习时间较为仓促,最好能增加实习时间;

  ④实习经费紧张,建议增加实习经费;

  ⑤实习课程最好能多些,让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多走出课堂,接触大自然。

野外实习总结10

  为了提高我们对动植物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我们生科院开展了为期十天的野外实习。实习地点是陵水的吊罗山自然资源保护区,该地区是中国少有的热带雨林之一,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为我们的实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此次实习我们班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每天分别跟着一位老师进行实习,实习的内容分为植物的实习和动物的实习,而我们一班是先实习植物。

  第一天,我们这一小组的成员跟着钟琼芯老师沿着吊罗山公路的方向走。每到一个实习地点,大家都仔细地观察着路两旁的植物,便在老师的指导下采集植物标本。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则拉着老师问个不停,老师也会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植物的特征、它所属的科目及其某些种类植物所具有的经济功能,例如樟科的山鸡椒是我国著名的香料植物,于是我们就认真的记下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到了下午,我们在湖边的草地上进行植物检索,钟老师给我们仔细讲解了怎样利用检索表进行植物的检索并示范了植物标本的压制过程,接着我们就三两成群的聚在一起检索起来。这一天下来,我和我们小组的成员一起检索出的植物有山茶科的油茶、唇形科得小洋紫苏、石松科的铺地蜈蚣、卷柏科的深绿卷柏石松科的石子藤,检索好后我们便在本子上记下它们的详细特征,最后便将检索好的植物压制成标本。

  第二天,由于天气不好,所以我们上午没有出去采集标本,而是在会议室里听中科院来的两名博士给我们上讲座,讲座的内容是有关于热带雨林蜘蛛物种多样性、蛙类声音通讯与性别的选择。大家都听得很认真,并做好笔记。通过这个讲座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也拓展了我们的眼界。下午虽然天气还不是太好,不过我们依然出发了,我们这一小组是跟着许平老师进行实习。我们沿着大吊罗的方向前进,雾还是很大,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实习的心情,我们仍旧热情高涨的观察并采集植物。吃过晚饭后我们便在宿舍门口的空地上检索并压制了今天所采集的植物。我们组一起检索出的植物有姜科得艳三姜、藤黄科的.红厚壳、大戟科的中平树、漆树科的杧果、茜草科的匍匐九节......我们记下它们的特征后也将它们压制成标本。

  第三天我们进行实习的目的地是吊罗山后山的原始森林,我们组今天仍然是跟着许平老师进行植物的实习。对于没走过如此山路的我们来说,今天的实习经历更具有挑战性!后山木制的吊罗栈道已经破损不堪,山路崎岖陡峭,并且这原始森林还是山蚂蝗肆虐的地带,不过我们依然不畏惊险、兴致盎然的继续着我们的实习之旅。这次后山之行我们还一睹了神树的风采。所谓神树是一棵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陆均松,它高有30m,直径200cm,这让我们无一不感慨大自然的神奇。我们没有只顾着爬山,也没有忘记我们此次出行是要观察植物、采集植物的任务。这一路上也采集了不少植物,诸如桃金娘科的桃金娘、茜草科的菲律宾耳草、芸香科的飞龙掌血、金星蕨科的单叶星月蕨.....? 在这短短的三天植物学实习中,我们亲身体验了采集、检索并压制植物标本的全过程,让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更加有效的巩固和加深了理论知识的学习。

野外实习总结11

  第一章 绪论

  此次实习的城市为杭州市,地点西湖景区;这里是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文明古城,旅游胜地。在实习中我们还可以“苦中作乐,游山玩水”此次实习自然是不虚此行。

  我们此次野外观察实习共5天,具体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3日。为了方便我们的实习,我们借住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生公寓。按约定我们每天上午7:30在不同的地点集合,然后根据实习线路一起出发,完成每日的实习任务即可回到公寓。整理好每日的野外实习记录笔记。

  6月29日实习线路 南山公墓――玉皇顶;主要实习任务:认识叶家塘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岩性及其所含化石;观察小背斜、小平卧褶皱,玉皇山向斜。这一天我们定了定了5个点,在得意亭处观察了叶家塘组岩性,在收费亭处观察了黄龙组岩性,在停车场处定了黄龙组和船山组的分界点,然后来到了紫来洞,进行了对溶洞形成的描述.在离休息亭东南100m处观察了断层,并对断层进行了产状测量,和正逆判断。第一天实习就算结束了。

  这一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在野外辨别三大岩类,怎样测量产状,怎样辨别正逆断层等,通过这一天实习,让我们学会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

  6月30日,今日路线起于石屋洞途径水乐洞、烟霞洞再到南高峰顶。由于天气恶劣,加大了我们实习的难度,再加上突遇暴雨,改变了原定实习计划,于是今日定了四个点分别为石屋洞的构造观测点,水乐洞岩溶观测点,烟霞洞溶洞观察点,南高峰岩性观察点。此行我们途径青龙山、烟霞三洞,并观察了青龙山背斜,南高峰的向斜,了解了烟霞三洞的成因以及水乐洞附近灰岩中的缝合线的形成。

  7月1日,今日路线起于紫云洞终于宝石山,今日任务为:了解紫云洞的成因,观察其岩性,到宝石山学习后方交汇定点法。在紫云洞我们观察到崩塌的岩洞有断层,有三组解理面,是熔结凝灰岩,断层间有角砾,有擦痕,没有位移的为解理,有位移的为断层,断层附近也有小的解理。从栖霞岭至初阳台的石阶及其附近有大量的碧玉分布,故宝石山就是由此而得名。到了宝石山的蛤-蟆峰我们学习了后方交汇定点法,了解了西湖的成因,这样就完成了我们当天的实习任务。 7月3日,实习路线为:钱塘江至九溪,主要任务是认识志留―碳系部分地层岩性特征及了解之江成因,之江及钱塘江,之所以成之字形就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凹岸,再由搬运堆积作用使河流形成凸岸,于是就有了之字形的河道。就这样,我们的杭州实习就算结束了。

  第2章 地层

  2.1 概 述

  杭州的地层简述: 以吴山、龙坞、钱江、古荡为东、西、南、北之界线,在此区内可见下述由 老到新的地层:

  1、奥陶系(o)(仅见上统,分布在区西南一隅)分为文昌组和长坞组;

  2、志留系(s)(出露比较齐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布)分为康山群、大白地 组和吉安组;

  3、泥盆系(D)分为西湖组和唐家坞群;

  4、石炭系(C)分为船山组、黄龙组、叶家塘组和珠藏坞组;

  5、二叠系(p)分为丁家山组、茅口组和栖霞组;

  6、侏罗系(J)仅见上统第一段,分布在宝石山、葛林、白沙山和孤山等地;

  7、白垩系(K) 下统朝川组,沿钱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

  8.第四系(Q) 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

  2.2 地层岩性描述

  由老到新描述各地层分布位置、岩性特点(描述)、岩层产状等。主要地层有D3x、C2h、C3c、J3h、Q。第四系合并描述。

  D3x(西湖组) 岩性为白色石英砂砾岩、粗砂岩夹砂质泥岩。厚度176~300米。主要为老和山。

  C2h(黄龙组) 岩性为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白云岩,产纺锤、莫斯科小纺锤,犬齿珊瑚等,厚度154米。主要分布在棋盘山―龙井―飞来峰一带。

  C3c(船山组) 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藻灰结核灰

  岩。产中华麦、假希瓦格等。厚度47~150米。

  J3h(黄尖组)分布在宝石山、葛岭、白沙山、孤山等地,根据火

  山喷发间断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亚段第3章 岩浆岩

  实习区岩浆岩以酸性喷出岩为主,侵入岩不发育,地表均以脉岩产出。从岩浆岩特征化学成分,以及与围岩、地质构造关系,结合区域对比分析,均属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

  实习区脉岩:分布零散,种类较多,从基性到酸性都有发育,以中酸性为主,多数受构造控制。计有:辉绿岩脉,安山玢岩,英安玢岩,高岭石化霏细斑岩等。

  实习区喷出岩:晚侏罗世早期的喷出岩以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为主,是实习区火山岩最发育的一类,分布在宝石山、葛岭、孤山等地。岩性有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含碧玉团块玻屑熔结凝灰岩。葛岭、宝石山一带角砾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灰紫、紫灰色,呈角砾状结构,具假流纹构造,有玻屑、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岩屑(安山玢岩)和微量磁铁矿褐铁矿组成,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紫、暗紫灰色,晶屑、玻屑结构,具假流纹构造。玻屑主 要,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次之,岩屑(安山玢岩、凝灰岩)零星,褐铁矿、磁铁矿微量,由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有些凝灰岩含碧玉团块。碧玉由玉髓和细粒石英组成,有方解石、黄铁矿、有机质和粘土混合物,颜色多样,常为红色,致密坚硬,具贝壳状断口,常具隐晶质和胶状结构,颗粒在0.01毫米左右。碧玉的成因一般认为与海底火山作用有关,即火山喷出的`凝灰物质被海水分解后,其分解之SiO2大量进入海水,当它达到饱和时,在适当条件下即沉淀下来而成。早白垩世晚期的喷出岩有流纹质凝灰岩、流纹岩。安山质熔岩(辉石安山玢岩、安山岩)和基性熔岩(玄武玢岩、玄武岩)等四类,零星分布在六和塔浙大三分部,南星桥、杭一中等地。

  第4章构造

  4.1 概 述

  杭州市位于扬子准地台东部钱塘台褶带,包括安吉――长兴陷褶带、中洲(淳安)――昌化拱褶带、华埠(开化)――新登(富阳)陷褶带、常山――诸暨拱褶带、余杭――嘉兴台陷等五个三级构造单元以及武康(德清)――湖州隆断褶束等七个四级构造单元。

  一、褶皱

  杭州市区包括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

  二、断裂

  杭州在印支运动以前基底固结程度较低,地壳变形以褶皱方式为主,断裂不很发育,主要是一些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或基底断裂,但它们都控制着构造单元边界和古生代地层的发育,如临安――马金断裂、萧山――球川断裂、昌化――余姚断裂、印渚埠――开化断裂,毕浦――双溪口(淳安)断裂等。

  三、节理

  杭州市区节理以葛岭―宝石山构造节理引人注目,主要有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组剪切节理形迹构成小型“棋盘格式构造”。在宝石山,北东70°~80°的节理密集,北西向节理稀疏;葛岭附近,北西

  40°~60°、北东70°~80°的两组节理均较明显;而葛岭往西南去,北西向,北北西向节理却变得密集,北东东向节理变得稀疏。

  4.2 节理与断层

  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此断层即为栖霞岭断层。

  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

  断层和裂隙(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水出来时冒泡则是上升泉(承压泉),水涧是微上升泉。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开次量很大。岩缝的水开采量校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紫云洞(图3-2.2),紫云洞位于杭州西南栖霞山,洞穴主体长约80m,洞型平直简单,走向NE35°―45°洞顶平整如板且向东南倾斜,倾角35°―40°,主要是循火山碎屑岩层面发育的,受沉积岩夹层控制。古老的火山作用使得栖霞岭一带布满火山碎屑,火山碎屑夹1至2层凝灰质砂、泥岩或沉凝灰岩,单层5―10m,经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环对松软的沉积岩夹层进行剥蚀、侵蚀和浸泡软化,其碎屑物质被水流搬运带走而淘空,逐渐刻凿出倾斜状深槽。

  深槽顶板为坚硬的火山碎屑岩,并发育有NEE、NNW、NW向X节理(图3-2.3),大大降低了顶板的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巨石崩落,岩洞初具雏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向纵深方向发育与扩展。然而,岩洞并非无止境的发展下去,随着深度的增加,X节理趋于减少或呈闭合状,风化作用、流水侵蚀和水的循环交替随之变弱,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紫云洞。我们组选在紫云洞进行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三组产状的测量,我们组所测数据为岩层倾向:130,倾角45

  4.3 褶曲

  西湖复向斜,即杭州复向斜在杭州市区倾伏部分,它是杭州市褶皱区的主体,组成西湖复向斜翼部最老地层是上寒武统的超峰群,核部的最新地层是下二叠统的丁家山组,出露在西湖畔的刘庄附近)。西湖复向斜的形态,顺西南方向收敛,枢纽仰起,向北东方向展开、枢纽倾伏,枢纽总的方向为北东50°,倾伏角15°。复向斜倾没部分为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所不整合复盖,又为一隐伏的北北西向的大断裂所横切。龙井――翁家山――南高峰――三台山――丁家山一带为西湖复向斜核部,地形坡度与复向斜倾伏角相适应。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曲组成,从北西到南东计有飞来峰向斜、天马山背斜、南高峰向斜、青龙山背斜、玉皇山向斜、将台山向斜,凤凰山背斜、金家山向斜。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曲有午潮山向斜,老焦山向斜、里桐坞背斜,直坞向斜。半山――皋亭山向斜位于西湖复向斜的北东方向,可视为西湖复向斜的余延部分。

  第5章 地质发展史

  前人对杭州地区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因此本区的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高。在杭州地区进行地质工作的主要有下列地质工作者和单位。

  1924年朱庭祜调查了西湖一带地质情况,将石炭、二迭系灰岩称为“飞来峰层”;

  1929年舒文博等人命名“唐家坞砂岩”、“西湖石英岩”,并分别划归志留系和泥盆系;

  1947年吴磊伯在李四光的指导下,对杭州地区进行较详细的调查,并编制1:5万杭州地区地质图。

  1951年盛莘夫对杭州石炭、二迭系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划分出黄龙灰岩(C2h)、船山灰岩(C3c)、栖霞灰岩(P1q),并肯定了杭州有茅口组灰岩段(P1m2)存在;

  1957-1959年南京大学师生多次来杭州实习,填制了1:1万地质图;

  1970-1973年浙江省区测队开展杭州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实习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矿产都作了大量而系统的工作;

  1977年浙江省第六地质大队做了杭州市地热普查,收集了丰富的地热资料。

  目前,仍有许多院校师生在杭州进行基地地质实习,如东华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地质系、同济大学、工业学校。

  第6章资源环境地质

  杭州地区的地质景观极为丰富,如杭州西湖,钱塘江,九溪等均为杭州有名的旅游胜地,奇特的地质景观给杭州的旅游业带来了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再如位于浙江西部的桐庐县瑶琳镇的瑶琳洞,有岩溶地下的垂云通天河,是我国特大型水陆兼备的溶洞之一。众多地质景观不仅使杭州的旅游业得到发展同时是杭州的人文景观也得到了发展,自然环境也得到了保护,各种资源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第7章结束语

  为期5天的杭州实习很快结束了,也许实习给我们首先的印象就是挺好玩,但就是有点累,这也许是我们最直接的感受。由于天公不作美,我们实习的4天气候条件相当恶劣,前两天是阴雨绵绵,中途还突遇过暴雨的侵袭,后两天是高温,相当容易中暑,还好各位同学都做好了防暑准备。由此,让我联想到的是作为地质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地质学知识,更要有健康强壮的身体以及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作为地质工作者的接班人就必须接受各种恶劣环境的挑战,不仅要学好知识,更要锻炼好身体。当然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也或多或少的学到了一些东西,尤其是一些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实习让我们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地质工具的使用,尝试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也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难度,对于理论知识我们应该经常适当的与实践联系,才能达到我们的学习目的。

野外实习总结12

  六月十八号下午3点生物系全部学生和部分老师参加了在S-1209教室举行的20xx届生物系野外实习动员大会,这标志着20xx届神农架野外实习正式开始。

  经过几天的准备我们在二十二号早上在S楼前准时集合,随着汽车的启动,同学们一声欢呼,我们出发了。路途遥远而且是山路,部分同学感到不适,但是大家在上车前都服用了晕车药,大家的整体状况还好。而且大家都没有忘带什么东西,这说明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得还是很好的,没有发生意外。

  第一天的实习是采集植物标本,大家都很兴奋,所以老师安排我们的工作也是比较简单的,路程不是很远的,而且登的山不是很高,回来的时候需要过河,但是那吊桥已经严重老化,为了同学们的安全。生科一班的几位男同学主动脱掉鞋子走进冰凉的河水帮助三个班的同学过河。尽管是正中午,但神农架的河水却很冰凉,站在河边依然感到河水的寒意,但我的心里却是暖暖的。生科有这样的同学,让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无比欣慰。到了后几天大家的任务就加重了,动植物标本都要采集,还带上了毒瓶,走的路比刚开始的难走,路程更加远了。大伙虽然很累,但是大伙还是很高兴的,跟着老师学了不少的东西。

  整个的实习过程中大家表现的都很好,只有一次有点遗憾那是去神农架滑雪场的时候。去滑雪场的前一天我们都是休息放松到了去的时候,大家明显感到疲惫吃力,加上那天是整个的实习过程中任务最重的一天,全程近四十公里,大部分是爬坡。爬到路况较为险峻的地带,同学们相互帮助相互提醒。途中有一个女生因为身体不适实在是不能走了,后来生科班导卢老师和生科一班副班长李艳琪同学一起护送她回驻地。

  实习的生活说不苦不累那不是真话,但是实习的本身就是那种性质。而且我们是学生物的,搞野外实习更是这样。早上就是吃面条,中午在野外的时候就是啃两个馒头和一个鸡蛋,晚饭的.时候一桌十多人,菜量不是很足而其味道不是很可口。但是我们是在野外实习,这样的生活相对还是不错的。这样的情况我们都是了解的,那就是有一天晚饭的时候火锅里突然多了许多的瘦肉还有一盘瘦肉炒豇豆。大家一看今天加餐了,都很高兴使劲的吃。但是一会就发现问题了,那里面的肉都是变味的,同学们十分的不解和愤怒,老板怎么能这样呢?给我们吃变质的东西,在外实习安全是第一位的,竟然出现这种情况。但是还好不一会老师就来了,经过老师和老板的交涉,最后的结果是因为天气变热没有冰箱,菜才变坏的,老板主动给我们再上两盘菜,承诺以后不会给我们上变质的菜,大伙也都接受了。

  中间下雨了,我们晚上开了个小聚会周围的群众也都参加了进来。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林场的领导也与我们在一起欢聚,让我们感动的是学院郑书记、代院长和郭主任还有其他老师老师冒着大雨从学校赶过来慰问我们,还给我们带来了鲜美的食物。

  晚会中间郑书记、代院长和郭主任给我们讲话,对林场领导以及员工对三峡大学化生学院生物系实习工作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对我们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表示高兴,希望我们继续发扬刻苦奋斗精神,认真学习专业知识。

  林场的厂长给我们介绍了神农架温水林场的基本情况,他给我们讲了林场工作的乏味,但正是由于林场工人的努力才得以有神农架的神奇与秀丽。他希望我们努力学习,将来可以到神农架来工作。

  晚会场面十分热闹,特别是郑书记、代院长以及林场厂长的表演将晚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老师和同学们玩得都很尽兴。

  十天的生活很短,但我们感受到了神农架人的热情,每次我们走累的时候遇到人家在旁边休息,他们都会过来问问有没有需要帮助的他们的好客和淳朴让我十分的感动。

  本次实习受到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大力关注,受到神农架温水林场领导和职员的大力支持,我们的野外实习才进行得非常的顺利。领导的关怀、带队老师的敬业、林场职员的服务周到让我们难忘,我们用来回报的只有好好的学习。

  实习中我们收获了许多,我们更加懂得了团结、友爱。同学和老师之间、同学和同学之间,我们的距离不再遥远,我们的感情将会更加的亲密。同时我们也学了做人的道理,我们都是成人了,我们得肩负起我们身上的担子,扛起我们的责任。

  我们需要经历过磨练,我们才会进一步的成才成人,遇到生活中的苦难,我们才会有能力坦然的面对,才会在人生旅途中生活的精彩!

  经过这次的锻炼,我相信我们会更好的成长,实习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记忆在,它将会成为我们每一位学生一生中宝贵的财富,成为我们永久的回忆!

野外实习总结13

  一直都希望能够到森林中去看看,野外实习正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虽然野外实习于我而言是选修,但我毫不犹豫地选了,因为我觉得学习生物,只有亲自接触过大自然,才能对生命充满敬意,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自然。这次到小龙门实习,收获的快乐与知识远远大于预期。凉爽的天气,没有作业与考试,每天学的都是自己喜爱的,以至于很多人都不想回学校,想继续留在林场。

  去小龙门之前,就想过那里的环境会是多么的艰难,真正到了那里,反而比较平静,毕竟已经做过了最坏的心理打算。事实上,今年的伙食比往年要好,不像魏老师说的只有豆科植物,每餐都是两荤一素一凉菜。住宿环境则是真的很差,看起来像危房的宿舍,爬满墙的虫子,梯子都没有的上下铺(每天艰难的爬上爬下)。每天晚上睡觉都一定要穿长袖长裤,检查一下床上有没有虫子,给自己喷上足够的花露水才可以入睡。第一晚,睡睡醒醒,整个人处于一种惊恐的状态,总担心虫子会爬到自己身上,半醒半睡间还听到了说梦话的舍友与清醒舍友间的对话。后来,由于实在是太累了,睡得越来越踏实,晚上很少会醒。总是担心虫子的我在最后一天的早上醒来时,发现自己肩膀上有一只小虫子,叮在肉里,淡定地拿着纸把它拔出来,挤出了伤口的血,那一刻我只想立马回到学校,也只有那一刻我想逃离那个地方。

  在小龙门的前几天,每天四点起床去观鸟,真的是起得比鸟早。第一天跟着去了南沟,第二天去了狗石槽,第三天去了西松林峪。每个清晨,都是在听不同鸟的叫声,拿着望远镜找鸟的身影中度过的。大嘴乌鸦是存在感最强的,无论清晨还是白天,都可以听到它刷存在感般的啊~啊~叫声,随处可见它飞过的身影。鹰鹃的“hui hui yang”(也有老师说是“顶水盆儿”)则是听得最多的了,回到学校,再也听不到hui hui yang的婉转。最乖的鸟大抵是北红尾鸲了,它们总是安静地站在一个地方抖动尾巴,同学开玩笑说,在小龙门如果看到了不认识的鸟就猜是北红尾鸲,八九不离十。黄腹山雀则很有趣,它的巢不像其他鸟一样在树上,而是在地上。去牛郎峪抓昆虫的时候,我们误入了黄腹山雀的领地,结果几只黄腹山雀一直对着我们叫,驱赶我们,自己则一直后退,最后暴露了自己的巢。小专题的时候,我在巢箱组,查巢箱的时候,也看到了一些鸟,雏鸟和鸟蛋。在这次实习之前,我从来都不关心周围是什么鸟在叫,然而自从去了小龙门,看到一只鸟,或者听到一只鸟叫就想知道这是什么鸟。回学校的第一天,上课的路上遇到一个同学,她说她路上听到了一只鸟在叫,可是看不到,好想知道这只鸟是什么啊。大概我们去了一趟小龙门都留下后遗症了吧。

  野外实习的生活虽然辛苦,还是很有趣的,比如放捕鼠夹。第一天的时候同伴的夹子打到一只老鼠,第二天没有收获,第三天我对捕到老鼠完全失去信心的时候居然捕到了一只小的大林姬鼠,那天的捕获量很高,可能是因为天气比较凉,老鼠们都出来找吃的了吧。和同伴一起做老鼠标本,我负责煮老鼠脑袋,剃掉脑袋上的肉,掏出脑髓,制作老鼠脑袋的骨骼标本,中午大家忙着做标本,都没有去吃饭,老师开玩笑说没吃饭的同学就把老鼠肉煮煮涮锅吃吧。从来没有想过我有一天会煮老鼠的脑袋,正如我从来没有想过如此害怕虫子的我,有一天会拿着捕虫网和毒瓶漫山遍野地抓虫子。为了收集够20种昆虫,真的是看到一个捉一个,追着蝴蝶跑很远,苍蝇、蜜蜂啥的通通都往毒瓶里放,还抓着巨大的蛾子注射酒精。做了很多以前没做过的事情,补回了童年的遗憾。做昆虫标本有一种做艺术品的感觉,要选择最漂亮最完整的.虫子,将它的翅膀和足摆到最合适的位置,用大头针固定,干燥。同学有一只特别大的胡峰标本,超级萌,我每次看到它都要表白一次。这次做昆虫标本最大收获不是那一盒子的20只虫子,而是认识了很多比较常见的昆虫,还知道该怎么区分它们。

  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徒步去河北,那天上午其实很累,一大早去了松林峪,上午还去了牛郎峪,但是一听说下午是王宁老师带队,可以抓到更多的昆虫,还是决定不管多累,都要跟着他一起去苇子巷。事实上,苇子巷的昆虫少的可怜,当大家都在抱怨为什么不原路返回,为什么要来这里时,王宁老师只是带着我们继续往前走。当我们走到垭口,走到北京河北的交界处时,突然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自己当时特别开心,甚至拿手机在交界处自拍了一张照片。

  除了与动物亲密接触,最开心的是可以和一群很棒的老师在一起。歪歪说我们这次动物野外实习的老师团队是全国最好的,的确如此。郑院士84岁了还和我们一起上山,特别亲切,没有一点架子,路上碰到他,还亲切地问我有没有捕到老鼠。最后的时候他送给我们四句话“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无论学习还是科研都当以这句话为标准要求自己。不得不提的绝对是王宁男神,昆虫鸟兽,树木花草没有他不知道的,王宁老师还特别友善,无论问他什么问题他都会耐心地回答,我们一起去查巢箱,中午要在山上吃饭,王宁老师还给我们买了榨菜和火腿,简直是暖男。野外实习与老师的接触不同于课堂,野外实习接触到的是更加真实,更加有趣的老师们,也更加明白了为什么他们如此优秀。

  在小龙门的九天时间里,每天都很开心,虽然会有一些烦恼,但是在虫鸣鸟叫、茵茵绿草面前都变得不值得一提了。来到小龙门才稍稍明白了一些梭罗写《瓦尔登湖》时的心境,大自然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身处其中,会收获心灵的喜悦与宁静。回到学校,大家想念的不仅仅是清爽的天气,婉转的鸟鸣,更多的是那样一种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的生活状态。这只是第一个实习,期待着海滨实习和植物实习。

野外实习总结14

  实习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我们所学的理论落实到真正的事物上,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识别一些上课是没有涉及到,并且课本上也没有详细说明的植物,将理论系统化.使我们通过亲身体验更深刻更形象更具体地记住所学知识,并能更熟练地加以运用.

  实习地点:尖峰岭的热带树木园

  实习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采集野外标本若干种,对其进行识别、分析,了解其生活习性、名字、科目等,并对其进行压制等具体操作.

  具体行程:

  6月27日是我们植物野外实习起程的日子,早晨12:40我们乘上了开往尖峰岭的汽车,一路上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计划着接下来为期一周的具体实习过程……到了大概是下午3:40我们抵达尖峰岭热带树木园,来到了热带树木园,也就是我们住的地点.由于时间比较晚,加上同学们一路坐汽车比较累,第一天就没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回寝休息,为明天做好充分的准备.

  6月28日是我们正式野外实习的第一天,今天的地点是热带树木园,早晨7点半集合,步行大约四十分钟到达那里,这是一个天然植物园,同时也是一个旅游景点,沿着山路登上了半山腰,这里有许多种植物,大家开始以小组为单位采集标本,其中有藜芦、玉竹、土三七、黄芪、黄花菜、野火球、棉团铁线莲、歪头菜等二十几种植物,有些是平时不太常见的.大概到了中午的时候,我们开始集合准备返回.下午3:00开始压制标本,并查检索表标记每种植物的名称、科、属等,今天的任务就按计划完成了.

  6月29日,今天要去的是笔架山(三角山),路程比较远,大概要经过两个小时的步行才能到达,所以今天的任务量是比较大的,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大家走的也比较吃力,到达山脚已经将近十一点了,于是大家席地而坐开始午饭,歇息片刻才开始正式爬山,和昨天不同,笔架山没有台阶式的山路,而且树木也茂盛的多,所以对我们的挑战性也就会越大,由于山陡,我们一个牵着一个,很快就到了山顶,之后大家分散开始采集,虽说这里环境恶劣了一点,但植物的种类却非常丰富,我们采到了龙胆、五味子、手掌参、川地龙、渥丹、狼尾草、并头黄芩等植物,采完后便回山脚集合,此时所有的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可是还要走十多里的路,有是一个难题啊!在大家的相互鼓励下,终于按时回到了住处,这一天是最累的一天,但也是最有意义的一天,它让我们变的更加坚强,同时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晚上7点开始压制标本,今天的任务就结束了.

  6月30日,由于昨天大家都比较累,所以今天选择了一个相对较近的地点,这是一个小树林,虽然小,但事实上它的植物种类并不少,在这里我们采集到了白藓、观仓术、广布野火球、球果堇菜、色木槭、大戟等植物,中午就返回了住处.照例,下午三点开始压制标本,另外要求画两张标本图,这天的任务就这些.

  7月1日,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去了五大连池的一个旅游景点,早8:00出发,半小时左右到达了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长长的'石阶山路,于是,我们开始爬山,看了路标,大概爬到三百米时就感觉到累了,这时上面的游人已经有返回的了,还鼓励我们说:姑娘们加油啊!还没到一半的路程呢,你瞧八十岁的老太太都爬到了山的顶端……听着鼓励的话,我们加快了步伐,一路上我们还拍了许多照片,尤其是到火山口的那一刻,真是兴奋至极,之后又去了仙女宫和水帘洞,目睹了石海的壮观,没一个地点都留下我们大家的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就这样一直玩到了下午两点多,大概三点半,我们回到了原地.这一天就这样在快乐中度过了.

  7月2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今天先后去了南饮泉和北饮泉,这里有许多风格别具特色的小建筑,其中“世界名泉”是最吸引人的地点,接着又去了药泉湖,记得这里的泉水是最具特点的,味道有点闲,而且对于这水还有其美丽的传说,随后我们又买了些小饰品,有五大连池留念项链,雨花石和磁石等,都很具有地方色彩.中午,我们以组为单位返回.今天下午6:00,老师对我们这几天的实习内容进行了测试,主要内容是对植物的识别,测试完成,今天的任务也就结束了.

  7月3日,这是本次植物野外实习的最后一天,一大早我们就准备好自己的物品,4:00就离开了住处,踏上返回的列车,或许是出来时间长了,对学校便产生了牵挂,期盼着能够快些到达,期盼着把我们的经历讲给那些没来的同学听,就这样离五大连池渐渐的远了,我们为期一周的实习生活也临近了尾声.

  本次实习中所积累的部分植物简介:

  百合科(liliaceae):单子叶植物,隶属百合目(liliales),多年生草本,少亚灌木或乔木状.直立或攀援,具根状茎、块茎或鳞茎.叶互生或基生,少对生或轮生.(玉竹黄花菜北重楼等)

  菊科(keyinwiki):双子叶植物纲,菊目的一个科,草本,半灌木或灌木,稀乔木,有乳汁管和树脂道,草本,头状花序,聚药雄蕊,瘦果顶端带冠毛或鳞片.(关仓术蒲公英等)

  毛茛科(ranunculaceae):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较原始的一科.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少数为藤本或灌木.单叶或复叶,通常互生,...根据果实类型,通常分为具蓇葖果的金莲花亚科和具瘦果的毛茛亚科.金莲亚科主要有乌头属、翠雀属、金莲花属、升麻属...(棉团铁线莲褐色铁线莲)

  唇形科(labiatae):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的一科.通常为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植株含芳香油,具有柄或无柄的腺体,或各种单毛、具节...多为二唇形,着色;雄蕊通常4,二强,稀2枚,通常前对长,后对较短,着生于花冠管上;子房上位,由2个心皮形成;花柱...(并头黄芩丹参)

  豆科(leguminosae):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灌木、乔木或攀援大藤本,花冠——一些是蝶形花冠.(黄芪)

  蔷薇科(rosaceae):草本,灌木或乔木,常有刺及明显的皮孔.花萼5裂或5枚,花瓣通常是5枚;花萼和花瓣通常着生在杯状或其它形状花托的边沿.雄蕊多枚,雌蕊1枚或多枚,雄蕊通常着生在杯状或其他形状花托的边沿.(蔷薇)

  实习心得:这次实习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相结合,这种方法让我们轻松地记住课本上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实习过程中我们同学间的友情更深了一步,让我们更加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也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虽然偶尔也会觉得累,但是回想起来却是既充实又美好的,我们个个都是满载而归.同时,也感谢几位老师一路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耐心的帮助,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懂得了许多,也了解了许多.这次实习教会我的东西会使我终身受用,这短暂的实习生活也将会令我终生难忘!

野外实习总结15

  今年学年开始,我们资源勘探工程20xx级的所有学生都进行了一个半月的实习。整个实践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训练技能的有效途径。

  具体我们实习的地区是重庆北碚区。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四周的野外实践,平均每天步行7公里,组织学生详细观察和记录观察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在实习期间,我们的导师仔细检查了学生的现场记录,实习结束后,他们审查了学生写的调查报告。通过这次野外实践,学生们基本上学会了如何观察野外地质现象和研究沉积相。如何确定野外地质观测点,如何在一个观测点进行标准化记录;如何写好日常测量总结,如何根据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彻底结束已经很久了。虽然实习报告已经写了很久了,但我还是想总结一下这个现场实习,主要是经验教训。

  我们很多同学从一开始就没怎么注意。这是第一课:不管做什么,一旦做了,就要认真对待,一定要无条件的去做,否则就不做。当然有个问题:没时间怎么办,次要任务要不要放一边?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任何时候都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选好轻重缓急,一个一个来。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个程度的。

  有了第一个问题,必然会出现后者:实习前没有做好准备工作。至少要知道地质实习需要注意什么,实习过程中需要记录什么,实习需要什么知识准备要求(包括已经学过的和忘记的)。还有就是需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这样才能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条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下一步就是提醒我们要时刻记得复习。每天实习结束后,要整理当天的内容,写日志,让总结更方便。一开始一直有这种想法,但拖拖拉拉之后日子过得很快。结果到了最后对自己每天实习的内容都没什么印象,尤其是后期返校整理资料的时候,什么图都画不出来。这也表明了今天必须做的事情的重要性。事实上,一个学生每天必须做的事情,至少包括在晚上留出一段时间来复习当天的功课,复习当天的收获。不管是实习还是其他学习,千万不要像上个月的一些同学一样死记硬背。

  学习不能只看课本。如果只看文字,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只有实际的观察,与书本上的理论相匹配,不仅能加深你的印象,还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和经验。也许你会发现新的问题。

  实习最终是为了得到一份报告,这也是实习的目的之一。所以,实习报告的`编写一点也不能含糊。除了上面说的实习前的准备,还包括日常日志整理。每天整理的时候要把重点标出来,画出必要的数字,这样会比较容易完成报告。

  写文章的时候,好像回到了北碚实习,一切都很生动。这种现场实践不仅大大提高了专业知识,也让我们掌握和理解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学生之间的友谊更深。面对艰难的自然环境,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尤其重要,尤其是男生对女生的照顾。爬山的时候,男生总是走在前面。但对我来说,最深的感受,最大的收获,在于自己的锻炼。这次实习是对自己的一次很好的训练。虽然我被太阳晒黑了,我瘦了,但我的意志越来越坚强。身体素质的每一次突破都是意志力的锻炼,对以后的成长极其重要。

【野外实习总结】相关文章:

野外实习总结11-26

野外实习报告汇编九篇04-03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汇总6篇02-19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汇总8篇08-15

野外的日记03-14

野外实践心得体会01-12

野外拓展训练心得体会05-03

野外拓展活动心得体会08-16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09-04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案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