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

时间:2025-05-07 10:15:15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草原教案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草原教案4篇

草原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羊的情景。

  学生分析:

  1、本次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对教学精心设计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由于地域、生活经验等原因,学生对草原缺乏认识,在理解课文时有一定的难度。

  3、学生已经在第一课时认识了生字,熟读了课文。

  4、学生初步具备了搜集信息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生将在信息技术创设的草原美丽情境中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本课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更生动形象的学习内容,扩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知。

  1、学生运用初步具备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理解和加工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创造性的运用语文。

  2、了解有关草原的各种知识,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草原音乐)这是一支从遥远的大草原飘来的牧歌,闭上眼睛,听一听马头琴的声音,想一想还带着露珠的青草,又一个草原的早晨来临了。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谁来说说:你心目中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那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课题吧。

  【设计意图:上课之前先让学生欣赏一曲草原音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一个美丽意境,而且引发了学生的联想,自然而然地导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2、复习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静)

  (课件展示图片:黎明前的草原图)

  师:黎明前的草原像沉睡的孩子,草原上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四周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感觉是多么的宁静。沉睡中的草原是宁静的,是什么把它叫醒的呢?读读文中第一小节。

  1、生自读课文

  2、指名说,那你来学一学吧,把这鞭声带到文中读一读。文中第一句话,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师评点: 这是远处的鞭声,这是近处的鞭声。我们一起来甩起这响亮的马鞭吧!

  4、刚刚醒来的草原是什么样儿的?读读文中第二句话。

  冬天里,草原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这就铺满新绿的草原,这绿色望也望不到边,覆盖了整个大地。像什么?谁愿意看着这幅图再来读这句话?

  5、醒来的草原在宁静中展示着生机,真是风光无限哪。一起来读读文中的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语言文字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在低年级语文教学时就应该是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因此,我借助课文中的第一句话,请学生模仿鞭声,让学生明白了同一句话有不同的读法,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三、学习第二段(热闹)

  1、醒来的大草原风光美丽,在这美丽的风光里到处充满着欢乐,读读课文第二段,哪一句话让你体会到了欢乐?

  2、出示:“一只只羊儿……”

  说说理由,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读读。

  3、比较句子: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4、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可爱的羊儿,想不想第一个跑到草地上?你这只羊急着去草原上干什么?小羊们,你们的心情激动吗?开心吗?把你的心情带到句子中读出来。

  5、草原的早晨,羊儿们真快乐呀,还有哪句话让你感受到快乐了?

  6、出示;“牧民们跨上骏马……”

  牧民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再来读读这句话。我感受到你们的快乐了。

  7、草原上快乐的又何止羊群、牧民,让我们一起到草原上去寻找欢乐吧。

  (课件播放草原羊群奔跑,牧民放马,各种动物成群的图)

  8、草原的早晨到处洋溢着欢乐。让我们再读课文,享受草原带给我们的欢乐吧。

  【设计意图:为了更深刻的体会草原早晨的欢乐、欣欣向荣的景象,我搜集了许多图片,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完图片的收获,既体会了草原上万物的.欢乐,又进行了语言训练。】

  四、学习第三段(美)

  1、读第三段。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那你也照老师的样子来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凡是教师范读课文时,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专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教师范读能体现教师对课文的理解,体现教师的朗读技巧。教师范读时的表情、语气、语调、体态,学生听得见,感受得到,这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激起学生朗读课文得愿望,第三段是对草原景色美的描述,我就设计了教师范读得环节,把文章的美读出来让学生体会到。】

  2、课件出示:羊群在草原上奔跑。

  3、天空多么明朗,天空下面是一碧千里的绿色,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他们跟天上的白云连在一起,让你分不清哪里是云,哪里是羊群。请你用读书声来表现这美丽的景色?读给你的同桌听听。愿意读的同学一起来读。

  4、(播放牧歌)听,这是什么声音?

  这歌声被风吹到,传到了很远很远的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叫“回荡”。

  5、草原上美丽的风景,悠扬的牧歌,让我们都陶醉了,把第三小节美美得读出来吧。

  五、总结拓展

  1、这就是草原的早晨。它是宁静的早晨,它是热闹的早晨,它是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早晨。现在,你一定对草原的早晨又有了新的感受吧!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课文吧。

  2、练习背诵

  3、从你的读书声中我感受到了你对草原的喜爱。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关于草原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我们一起来朗诵吧!

  4、语言文字像一个个小精灵,它能把自己同的感受变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老师也写一篇《草原的早晨》。你来读一读吧,比比跟今天学的的课文哪个更美。

  【设计意图:一节成功的课会带给学生一些思考,而不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次教学的最后,我展示出一首诗歌,也是草原的早晨,描写的同样是草原早晨的情境,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想,他一定会带给学生一些思考,会让他们初步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六、课外延伸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

  经过本次教学活动,引发了我许多思考,我对语文阅读教学又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首先是语文课中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点应该是教与学共同关注的一点,同时也是一节课容易发光的点。我将重点刚在学生的学上,放在细节问题的处理上,放在字词句的训练上,我开始在网上查阅大家之作,我想学习别人是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训练的,其中有一篇名师窦桂梅的教学设计,让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那些巧妙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深深吸引着学生,让人眼前一亮,让人回味。因此,我也在我的课堂上精心设计了几处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环节。

  其次是语文课中的情。许多优质课是文章的情打动了授课老师,授课老师的动情感染了学生,感染了所有听课的老师,而我在这次讲课中没有动情,因此,也没有感染我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自己很失败。

  第三点,我觉得自己的课太薄了。语文课上听、说、读、写,而在我这节课读得不深,也没有涉及写的内容。

  第四点,也是感触最深的一点,学生的素养。我认为,自己的学生培养的不到位,学生不会读书,不会表达,这次活动引发了我一个新想法,那就是如何从一年级入手,有计划、有目标的提高学生的素养。但我认为这不只是语文老师的问题,是我们各科老师共同面对的问题,学生的养成习惯,课堂学习状态,都需要我们每位老师共同努力。

草原教案 篇2

  一、活动设计:

  这学期我们让幼儿知道中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了解了他们的特征,讲到蒙古人擅长骑马,蒙古族独特的音乐风格以及蒙古舞蹈。让幼儿通过音乐来感受其特点,并留下深刻的印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的告诉我们在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要从孩子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出发,循循善诱,让幼儿通过自己耳朵听、身体动、手指画、嘴巴讲,来主动学习与探索,更好的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音乐中获得快乐及发展。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课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音乐。

  二、活动目标:

  1、感受蒙古音乐的特点,了解其热烈、欢快的音乐性质。

  2、能创造性的表现赛马的情景、动作,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三、活动准备:

  《美丽的草原》《赛马》乐曲、PPT图片、录像、尾巴等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导入: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手持尾巴随《美丽的草原》音乐入场,热身,感受音乐的柔美。(热身后,把尾巴装入口袋。)

  基本部分:

  (一)分段欣赏感受音乐。

  提问:我们随着音乐来到了美丽的草原,看,那个人在干嘛呀?

  1、观察图片,初步了解骑马和赛马。

  提问:你们看看他在干嘛呀?.

  提问:你们知道赛马和骑马有什么不同?

  小结:骑马是一个人静静的骑马,赛马是很多人进行比赛。

  提问:想不想看看赛马什么样子?

  2、观看录像、图片,进一步了解骑马和赛马。

  (1)提问:看到了什么?听到的音乐旋律是什么样的'?(热烈欢快的)

  听到热烈欢快的音乐,你想做什么?(想骑马)

  (2)请孩子们演示骑马动作。并随音乐表演骑马,老师善于抓住孩子骑马动作一起模仿。

  (3)出示骑马图片,让孩子观察人是拉缰绳骑马的。

  讲解缰绳,随音乐做拉缰绳骑马动作。

  提问:音乐快还是慢?(快)

  赛马比赛的什么?(马儿跑的速度)

  除了拉住缰绳让马跑得快,还有什么办法?(扬马鞭)

  (4)出示扬马鞭图片,孩子学习扬马鞭(尾巴)动作。随音乐扬马鞭。

  提问:扬了几次鞭?

  随音乐再次感受扬鞭次数。

  (5)出示图片,观察马儿休息。提问:马儿累了,有什么方法让它休息一下?

  孩子们随音乐表演抚摸马儿的动作。

  小结:抚摸马儿的音乐是由慢变快的。

  3、集体完整感受表演赛马。

  教师小结幼儿表现:策马扬鞭4次――快速骑马――温柔抚摸马儿。

  4、赛马后的传递游戏。

  (1)出示游戏队型图(半圆)提问:怎样变成圆形?

  教师出示箭头帮孩子理解变圆形的方法。

  (2)孩子们自己调整变成圆形。

  (3)教师哼唱旋律,由慢变快集体玩传递尾巴游戏。

  随音乐,再次玩游戏。

  二、随音乐完整表演赛马。

  1、策马扬鞭――快速骑马――温柔抚摸马儿――传递游戏。

  师:你听,草原上赛马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都是勇敢的小骑手,让我们骑上大马,握紧缰绳,扬起马鞭,准备出发了。

  2、教给孩子邀请别人的方式,让孩子邀请客人老师玩游戏。

草原教案 篇3

  第一课 金色的秋天

  教学目标:

  1、 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金铃铛》;

  2、 能大胆地上台表演律动《摘果子》;

  3、 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并能用轻快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1、 能自信地演唱歌曲《金铃铛》;

  2、 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教学难点:

  1、 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 律动《摘果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二、基础训练

  1、发声练习

  1=C—1=F3/4

  1 3 56 | 5— — |1 66 6 6 | 1 5 5 5 5 | 6 4 3 21 ||

  秋风在唱歌, gulu lulu lugulu lulu lu gulu lulu lu.

  小河在 唱歌, la lalala

  lalalalala la lala lala la.

  2、节奏训练 2/4X XX | X X | X X X X | X X | X XX | X X | X X X X | X —||

  要求:拍准十六分音符 2/4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

  要求:拍准八分音符,掌握节奏 2/4X X X X |X X X | XX | X —||

  三、新课教学

  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瞧,果园里传来一首欢乐的歌,咱们去听听吧!

  1、 师范唱;

  2、 带学生朗读歌词;

  3、 带唱歌曲;

  4、 全班齐唱。

  四、参与表现

  师:下面啊,我们来一个摘果子比赛。

  1、 教唱《摘果子》;

  2、 律动《摘果子》。

  五、总结下课

  1、师:美丽的秋天,丰收的果园,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

  2、师生再见,听音乐出教室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金铃铛》,那是描写什么景色呢?—对了,是秋天大丰收的景色。今天啊,我们再来听一首《丰收之歌》。

  三、新课教学

  1、初听全曲

  A、听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B、它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2、再听全曲

  A、哼唱它的主旋律 1=C 2/415 3 | 1 3 5 | 1 3 5 | 11 | 4 6 6 6 | 3 5 5 5 | 2 4 3 2| 1 — ||

  B、说说它是几拍子的歌曲

  C、简单介绍歌曲

  《丰收之歌》是一首丹麦民歌,它描写秋天田野上的庄稼都已收割,果园里的水果也已摘完,勤劳的人们获得了丰收,同时,也不忘记帮助别人,表现了劳动人民丰收后,到处都是欢歌笑语的'热烈欢腾的场面。

  四、参与表现

  师:丰收的时候是一个热闹喜庆的时候,为了庆祝丰收的节日,农村里的劳动人民喜欢敲锣打鼓来庆祝,我们就用打击乐器来庆祝吧!

  1、教学生用铃鼓、沙锤和碰铃,用轻快的节奏给乐曲伴奏;

  2、请同学上来用乐器伴奏。

  五、总结下课

  师生再见,听音乐出教室

草原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认识草原的民族风俗,感受草原风光的美。

  2、在学习观察中了解草原的特点,会根据所观察的图片给草原上色。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精湛、博大。

  2、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达美好的记忆。

  3、通过观察了解,认识草原的民族风俗,感受草原风光美。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谈话:同学们见过草原吗?一般在什么时候能够看见草原牛羊?有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兴趣?我们一起来了解草原。

  2、学生模仿牛羊的`叫声,增强课堂气氛。

  二、根据图片引导学生体验草原牛羊壮的场面。

  1、草原它的突出的颜色是什么?

  2、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分析牛羊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3、讨论草原的绘画方法,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的制作方法。

  小结:草原美吗?既然草原那么美,我们该如何保护好草原?

  三、指导看图,再次感受草原的魅力

  1、学生自由看图,讨论从图片上获得什么么信息?

  2、感受草原的精彩,从中找出两种以上的基本构图,如圆、长方形等。 3,、抓住事物的主要色彩,为接下来的绘画做铺垫。

  4、颜色的种类:天,蓝色的;云,白色的;草,绿色的。

  四、拓展练习

  1、我们体验了草原的美丽,也初步懂得了其中的意义。下面老师给你

  们准备了一幅画,希望你们独立来完成,学会给图画涂上相应的色彩。

  2、讲解作业,不要求学生画得有多逼真,关键是要动手。对颜色上得

  好的同学进行鼓励。

  五、课后延伸

  学生观察图片比较:谈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草原?更愿意在哪种环境下生活?以此提高学生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

  小结:天蓝蓝,草青青,野花遍地,牛羊成群。草原上的牛羊自由自在,多快乐!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绿色的大草原!

【草原教案】相关文章:

《草原上》教案10-27

《草原》的优秀教案07-26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案06-13

大班韵律教案《草原游戏》06-13

精选草原教案模板7篇03-14

《草原上》教案大全(3篇)01-14

草原教案集锦六篇03-21

有关草原教案范文八篇03-21

《草原》教案模板汇编八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