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案

时间:2025-05-06 09:30:01 教案 我要投稿

穷人教案范文汇编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穷人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穷人教案范文汇编10篇

穷人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穷人们受苦受难却能互相关心、相濡以沫。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文章中心。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忐忑不安”,引读课文。

  1、板书:忐忑不安。读,今天我们抓住这个重点词语来读懂24课--穷人。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9-11节。

  ①、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

  他会怎么说?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生边说师边贴纸条)

  ②、你能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③、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你能把这些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排一排吗?(一生到黑板上排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他会说什么呢?

  3、理解--忐忑不安。

  4、练读9-11节,同学们读桑娜想的话,老师读其他的。

  5、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2)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二、抓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全文。

  ㈠、1、我们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这样四方面的事,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自己的五处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你从课文哪儿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3、①学习课文第二节“你从这一节读懂了什么?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1)

  ②、学习课文第16节,你读懂了什么?

  ㈡、学习“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1、请同学默读课文3-8节,思考:桑娜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2、完成练习纸第一大题:口答,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句式训练。

  ①、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②、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③、桑娜想:与其(),不如()。宁可(),也要()。

  3、我们一起读第8小节,体现出桑娜这种美丽的心灵--指导朗读,齐读第8节。

  ㈢、1、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2、自由朗读桑娜对渔夫说的话,21节、23节,想:你从桑娜这些话中读懂了什么?

  3、此时的桑娜欲言又止,所以这里出现了两次沉默,请大家联系课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板书:沉默、沉默)

  4、学习第一次沉默内容。(板书:沉默)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5、学习第二次“沉默”内容。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会想什么?

  6、自读第24节,你渔夫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笔头训练: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①、你从哪些词句中读懂了渔夫在想如果不把他们抱来()

  如果把他们抱来()

  这种矛盾忧虑的心理?

  ②、你又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他想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的这种决断的心理?--(熬)什么意思?你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训练朗读?怎样体现渔夫这种决断的心理?

  7、齐读渔夫说的话:24-27节。

  8、课文《穷人》的中心--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要互相帮助。

  三、总结:

  板书:

  12穷人

  (沉思1)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忐忑不安)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沉默1)

  (沉思2)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他会说什么呢 (沉默2)

穷人教案 篇2

  一、导入

  1.出示卡片:列夫托尔斯泰 问:这个名字熟悉吗?谁来介绍有关他的一些情况?

  2.我还知道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打开课本,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了哪些人物?请你按照主次说说?(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围绕这三个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我想听听你读准这些词了吗?

  出示卡片:溅起浪花(jian起浪花) 填饱肚子(tian饱肚子) 抱怨(抱yuan)自作自受(自zuo自受自)

  湿淋淋(湿lin lin ) 黎黑(li黑) 模样(mu样) 忐忑不安(tan te不安)

  3.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地方比较难读,一处是第九小节,还有一处是桑娜和渔夫的对话部分,谁来挑战困难,读给大家听听。

  4.解决了这些词句,请你把预习中最感动你的地方读给同桌听,读的同学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流利了,听的同学要求:仔细听,如果对方有错误,请及时指出。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读后说说桑娜家的生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交流。

  ▲默读1-2自然段,桑娜的家里很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画出有关句子,说说理由。

  ▲交流。(家境贫穷的)桑娜:用的(破帆) (补)

  吃的(黑面包、鱼) (只有)

  穿的(光着脚) (不论)

  请你把这一部分读一读。谁来点评一下,把哪些词重读了,这样读有什么好处?突出了家境贫穷

  2.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你感觉到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句子读一读。 交流:(勤劳能干的)桑娜:食具(闪闪发亮)

  从早到晚地干活

  3.再读课文,体会桑娜家虽然穷她的勤劳能干能使他们勉强生活。

  四、写话练习

  请你抓住穷、勤劳两个特点来写《桑娜的一天》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才五下,桑娜就早早地起了床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桑娜、渔夫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解题知穷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穷人一课,齐读课题。思考: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

  板书:桑娜渔夫西蒙

  二、学习17自然段。

  1、课文中哪些内容描写他们穷呢?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出示幻灯: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孩子们没有;吃的是,菜鱼。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他们!

  2、学生练习填写。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学习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1、桑娜一家如此贫穷,当她发现西蒙死了,就毫无犹豫的把两个孩子抱回家。回来后她想了些什么呢?同学们默读8-11段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2、同学读自己画的句子。

  3、教师出示幻灯,逐句学习。

  (1)幻灯内容: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教师追问,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幻灯: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部,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体会渔夫的品质。

  1、不仅桑娜有这样的品质,还有谁有呢?(找出描写渔夫品质的句子学习。)

  2、出示幻灯: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3、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渔夫、桑娜可能。

  孩子们可能。

  五、再造想象。

  那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插图描写。

  板书设计:

  穷

  桑娜 渔夫 西蒙

  人 抱 熬

  担忧 害怕 坚定

  善良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穷人》教学设计10,穷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穷人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摇篮 围裙 烤鹅 冻僵 火焰 薄纱 橱窗

  灌进来 暖烘烘 圣诞树 明晃晃 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导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

  1.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穷人》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抓住重点语句来阅读思考。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画出了哪些重点语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提出来。

  2.学生提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语句,大家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二、指导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生活很艰难。)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读讲有关的语句。)

  3.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

  (从两个方面来体会:首先,“温暖而舒适”是对照屋外的寒风呼啸来说的;第二,这个“温暖而舒适”是靠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和桑娜的勤劳能干来维持的。)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她没有怎么想)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中看出来的。)

  3.从“非这样做不可”这几个字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桑娜抱回两个孩子的时候,想也没想,只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充分表现了桑娜善良和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4.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么想的?(她觉得没法对丈夫说,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会揍她。)她为什么这样想?(因为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大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桑娜这样想,是为丈夫担心。)

  5.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桑娜想“揍我一顿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两个孩子,肩己宁愿挨揍。从这里、我们叉一次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和乐于助人。)

  四、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是怎么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赶快把他们抱来。)

  3.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这个“熬”字,说明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生活。从“总能熬过去”可以看出,渔夫已经下了决心,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这说明渔夫和桑娜一样,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五、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练习要求:把整篇文章连起来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在练习本上,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一写。

  2.学生按要求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课文通过渔夫和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赞扬了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3.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写了桑娜家生活的艰难,渔夫出海打鱼冒着风险,再讲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举动和她的心理活动,最后讲渔夫决定抚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这样一层一层讲下来,就使我们看到了这两个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看到了他们勤劳、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六、布置作业

  1.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

  2.看看“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准备听写。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穷人》教学设计,穷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穷人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穷人们受苦受难却能互相关心、相濡以沫。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文章中心。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忐忑不安,引读课文

  1、板书:

  忐忑不安。

  读,今天我们抓住这个重点词语来读懂9课──穷人。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9~11节:

  ⑴ 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

  他会怎么说?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生边说师边贴纸条)

  ⑵ 你能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⑶ 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你能把这些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排一排吗?(一生到黑板上排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他会说什么呢?

  3、理解──忐忑不安。

  4、练读9-11节,同学们读桑娜想的话,老师读其他的。

  5、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二、抓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全文

  1、我们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这样四方面的事,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自己的五处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你从课文哪儿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⑴ 学习课文第二节你从这一节读懂了什么?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

  ⑵ 学习课文第16节,你读懂了什么?

  学习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⑴ 请同学默读课文3~8节,思考:桑娜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⑵ 完成练习纸第一大题:口答,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句式训练。

  ① 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

  ② 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

  ③ 桑娜想:与其( ),不如( )。宁可( ),也要( )。

  3、我们一起读第8小节,体现出桑娜这种美丽的心灵──指导朗读,齐读第8节。

  ⑴ 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⑵ 自由朗读桑娜对渔夫说的话,21节、23节,想:你从桑娜这些话中读懂了什么?

  ⑶ 此时的桑娜欲言又止,所以这里出现了两次沉默,请大家联系课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板书:沉默、沉默)

  ⑷ 学习第一次沉默内容。(板书:沉默)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⑸ 学习第二次沉默内容。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会想什么?

  ⑹ 自读第24节,你渔夫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笔头训练: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

  与其( ),不如( )。宁可( ),也要( )。

  ① 你从哪些词句中读懂了渔夫在想如果不把他们抱来( ),如果把他们抱来( ),这种矛盾忧虑的心理?

  ② 你又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他想与其( )不如( ),宁可( )也要( )。( )的这种决断的心理?──(熬)什么意思?你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训练朗读?怎样体现渔夫这种决断的心理?

  ⑺ 齐读渔夫说的话:24~27节。

  ⑻ 课文《穷人》的中心──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要互相帮助。

  三、总结

  【板书设计】

  穷人

  (沉思1)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忐忑不安)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沉默1)

  (沉思2)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他会说什么呢 (沉默2)

  【练习纸】

  一、口答:联系课文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桑娜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_________;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_________;

  与其_________,不如_________;宁可_________,也要_________。

  二、想象

  第一次沉默时,桑娜心里想:_________;渔夫心里想:_________。

  第二次沉默时,桑娜心里想:_________;渔夫心里想:_________。

  三、笔练。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渔夫心里想:_________,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_________;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_________;与其_________,不如_________;宁可_________,也要_________。

穷人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认识四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与生字相关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

  朗读重点部分,深入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与课文有关的教学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课前我们认真预习了这一课,谁能说一下,这课写到了哪些穷人,他们的穷表现在哪里?课文中除了写他们的'穷,还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重点朗读

  1、桑娜抱走西蒙的两个孩子时,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

  2、但当她抱走孩子后,又觉得忐忑不安,如何理解桑娜矛盾的心情呢?请大家默读8~11节,在文中画出描写桑娜复杂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⑴ 投影示第9节。指名读这段话。这段话有什么特点?句中的每个省略号都表示桑娜在思索着,看这里(师读至第一个省略号),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想些什么?

  ⑵ 余下的4个省略号交给同学们,你觉得桑娜会想什么?试着说一说。

  ⑶ 经过我们这样设身处地地替桑娜着想,你发现桑娜心情有什么变化?

  ⑷ 那么,我们该怎样读,才能表现出桑娜复杂心理变化呢?比赛读,师范读。

  ⑸ 小节: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西蒙的孩子是那么可怜,对丈夫的热爱和对落难人的同情使桑娜产生了矛盾的性情。但桑娜出于一种善良的本能,还是毫不犹豫的把两个孤儿抱回了家。

  三、总结

  桑娜和渔夫尽管是名符其实的穷人,但他们的什么不穷?

  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可以买到山珍海味,可以买金银珠宝,就是买不到高尚的灵魂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文,分角色朗读

  1、渔夫回来了,桑娜怎样对他说的?渔夫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部分交给大家自学!向你推荐刚才的理解方法(投影示)。

  ⑴ 自己读。设身处地地替人物着想,体会他们的心情。

  ⑵ 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读出你对文字的理解。

  2、汇报朗读。

  二、谈读书感受,续编《穷人》故事

  1、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桑娜和渔夫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变成一家九口,他们将怎样生活,结局怎样?请展开丰富的想象,续编这个故事。

  先自己构思准备,再进行交流。有兴趣的可以写下来。

  三、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穷人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查阅并介绍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2、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

  3、学生讨论,汇报。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归来。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自学:(学生自己查字典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

  (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搁板、魁梧、蜷缩、黧黑

  记住字形:“怨”上下结构,形近字有:苑、碗、腕;“熬”上下结构,形近字有:傲、嗷;“揍”左右结构,形近字有:奏、凑。

  理解词义: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蜷缩:身体弯曲的缩着。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3、学生汇报:

  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3、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三、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现在,我们就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

  1、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2)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3)可以采用课本剧或者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3、学生准备、交流。

  4、汇报展示。

  5、教师总结: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6、练习朗读。

  四、分析渔夫的高尚品德。

  1、教师导语:桑娜是善良的,渔夫面对妻子的举动,做出了什么选择?

  2、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投影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4、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五、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附:板书设计

穷人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9---11自然段的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解,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与善良。

  教具:文字片一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什么了?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课文

  1、桑娜和西蒙两家到底穷到什么程度呢?打开书,放开声音读1——7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们的确是穷啊,可是当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样对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呢?迅速浏览有关段落,用一句话来概括。

  3、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默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把桑娜是怎样想的划下来,划好后大声朗读一遍

  (1)指名读划下来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齐读——指名说:你觉得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

  把这种善良读出来。通过你的读要让人感到桑娜的善良,应该怎样读。练读——指名读——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4、桑娜的确是善良,可是当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1)指名读——想: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

  (2)再读这段话:读出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3)自己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那些不懂的。

  (4)处理五个省略号

  A、看第一个省略号,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

  B、一个省略号看出桑娜思绪万千,以下四个你任选一个,就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会想些什么?但要记住你就是桑娜。

  (先自己准备,准备好后同桌交流。)

  C、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我们知道了,桑娜抱回这两个孩子心里充满了矛盾,那我们在读这段话的时候,一读到省略号就要想一想,要读出桑娜矛盾的心理。自己试着读读-指名读。

  5、我们体会到了桑娜的高尚品质,打开书看看,跟桑娜有同样品质的人还有谁自己读12——结尾

  6

  当桑娜把西蒙家的情况告诉丈夫后,她的丈夫有什么表现呢?齐读24自然段。

  (1)处理“熬”。这个字还可以换成什么,为什么用“熬”不用别的。

  (2)通过这个熬,将来渔夫和桑娜的生活将怎样?(生命受到威胁,流落街头。板书:牺牲自己)

  (3)当看到自己的丈夫是如此的通情达理,这时的桑娜心情会是怎样的,体会着说说……这些话桑娜说出来没有?

  师: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此刻,是两颗善良的心在进行心灵的碰撞。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吗?

  师:课文学完了,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托尔斯泰的这篇文章,课文通篇除了课题之外,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和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而文章通篇却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业:学习第9段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

  附:板书设计

  21穷人

  桑娜

  宁可牺牲自己

  渔夫

  也要帮助别人

穷人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之间相互关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人物的特点。

  三、认识本课这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理解本课生字词: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范读课文,学习课文,弄清人物关系,理清文章段落层次,试读课文,讲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讲读二、三两段,总结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扬科》、《伏尔加河上纤夫》等。)

  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以及穷人的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o托尔斯泰写的。你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谈话

  听了一遍,哪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同情谁?你爱谁?

  四、自学课文

  五、理清人物关系

  有哪些人物?

  板书:

  桑娜

  五个孩子

  渔夫(桑娜的丈夫)

  西蒙寡妇一个孩子

  谁是主要人物?

  六、分段

  1.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渔的丈夫归来。

  2.西蒙死了,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里。

  3.渔夫归来,知道西蒙的情况后,主动提把孩子抱回家。

  七、试读课文

  结合解释“心惊肉跳、”“忐忑不安”。

  正音:张罗、勉强、自作自受。

  八、读讲第一段

  (通过语言描述,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小说描写的情境中。)

  1.我们先看第一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2.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

  3.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

  (对,她分明在等着自己的丈夫。)

  朗读时,这些一一交待清楚。

  4.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心惊肉跳)

  释:“心惊肉跳”。

  介绍这个小屋的摆设,读时基本上是平静的,读到哪儿语调开始转换?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天气的恶劣使桑娜恐惧极了,所以课文上的“寒风呼啸”、“海浪拍击”、“又黑又冷”更加重语气。

  全班齐读。

  指导:“心惊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意思?(三层)

  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6.指导朗读

  第一层:焦急。“十下,十一下”,重音,第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第二层:沉思,是插叙,读得平静些。第三层:焦急地祈求。

  7.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娜说的话。

穷人教案 篇9

  教材简析:

  《穷人》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这篇小说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故事是围绕桑娜,特别是她复杂的内心活动展开的。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了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选编本文的目的:使学生通过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是怎样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了解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到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本教学设计在教学预设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以读为本,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注意方法,落实过程,极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 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励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激励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

  3、情感与价值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画出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找一找,课文写到了哪几个穷人,他们是什么关系?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题读题,粗识“穷人”

  1、教师板书: 16 穷人

  2、请学生齐读课题。师问:你在读课题的时候,脑子里闪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

  3、师小结引入:穷人因为穷,他们家徒四壁,缺衣少食,贫穷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们。尽管物质生活的贫困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起来,但是善良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怀有崇高人格的“富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主人翁--桑娜和渔夫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怀有一颗比金子还透亮还宝贵的心。同学们在预习中读课文时,一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谈话赞扬文中人物,唤醒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走进文本注入情感生命。】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让学生自由轻声通读课文,请数名学生读课文(各一遍)--尽量做到正确、流利。

  【初读环节的“读”要落实。虽然课前布置了学生读课文,但是课堂初读的“读”还应有一定的时空留给学生。】

  2、请学生简介课文人物关系,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3、词语教学。

  (1)学生质疑、释疑--不理解的词语。

  (2)读词语,联系课文想画面--读下面两组词语(可齐读或指名读,在生读时注意正音),在读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①桑娜 a 白色帐子 缝缝补补

  b心惊肉跳 眼帘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②渔夫 魁梧 黎黑 湿淋淋 忧虑

  【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每个词语都有它的意思。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每个词语又有了新的生命。在词语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能掌握它的音、形、义,还要充分发挥它在语境中所具有的生命力。】

  4、让学生自由通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按以下的提示,给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想一想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第一部分(1)--(2)自然段(焦急等待)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抱回孤儿)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催促桑娜)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给学生充足的初读时空,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初读课文的任务,为后文的阅读感悟打好基础。】

  (3)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5、学生自学后在班级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评价。

  三、课后练习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及自己想要积累的词语。

  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交流句段积累,培养积累兴趣

  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选读了哪些自然段,选背了哪些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师给予肯定鼓励,积极促进学生积累语言习惯的养成。

  【积累语言,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应给予关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好习惯,激励学生积累语言。】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一)精读第一部分。

  1、让学生轻声读(或默读)一二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穷人桑娜家境贫困的词句?从这些词句中还体会到什么?

  (1)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凭借。教学中用好教材,关注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喜欢阅读才是最重要的。】

  (2)交流反馈,交流中适时渗透朗读,在读中加深体验。

  a、体会贫困--这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利用“嘶哑的钟声”不断地响着反复引读“桑娜沉思”的内容中描写家境贫穷的句子”,在引读中体会“……”的作用。

  b、体会人物特点--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家庭:桑娜--勤劳、善良。渔夫--勤劳、勇敢。

  2、读读这两段话中的其它语句,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环境--天气非常恶劣;桑娜能干善良;家境贫困。)

  3、教师小结:这是一个海上起着风暴,又黑又冷的夜晚;这是一个家境贫困,为了维持生计用自己的生命在拼的人家;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为桑娜的`勤劳、善良、能干,为渔夫的勤劳、勇敢感到敬佩,为这个家庭生活的困境感到担忧。

  让我们继续往下读,一起去关心他们的命运,去感受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精神。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圈画描写桑娜的语句,一边想一边批注:从描写桑娜的这些语句中,你分别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桑娜?

  可以出示:我从 这个(些)句子,看到了一个 的桑娜。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思等语句,体会人物特点。出示句式,作为学生阅读的拐杖。】

  (1)学生读,圈画,思考、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句子分析例谈:

  a、“睡觉还早”真的还早吗?(牵挂亲人--善良)

  b、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同情别人,心地善良)。

  c、第八自然段三句话:第一句与第三句(用母亲爱自己孩子的行为去爱西蒙的孩子,善良)。第二句从“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非……这样不可”,引导学生找找原因,体会善良。

  d、第九自然段:细读“忐忑不安地想”的语句,从句子内容,从省略号中好好体会人物内心--极度矛盾,但不顾付出一切代价,愿意牺牲一切--善良、善良……

  (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适当渗透朗读,如: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第八、九自然段。

  【注意在阅读感悟中渗透“读”的训练,把读与思考,读与理解,读与体验有机结合。】

  2、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饱受生活的艰辛而又有着崇高精神的人--桑娜。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除了善良,还是善良!善良!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想对桑娜说些什么?

  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桑娜进行心灵的对话。

  【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在对话中,桑娜的形象逐渐高大起来,善良的品质逐渐植入学生的心里。】

  三、课后练习

  1、再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2、表达应用练笔。

  (1)分别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三个词语写话。

  (2)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练习。选择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或看到一件什么事为情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

  【关注语言积累,关注表达应用,关注读写结合,让阅读的生命得到延续。】

  第三课时

  一、夸心中的英雄,唤醒学生情感

  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心一直都被课文中那个平凡而又了不起的人所感动着,她的名字叫着--桑娜。请你夸一夸她。

  【课伊始,夸桑娜,很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人物、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简洁有效。】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精读第三部分

  1、教师谈话引导:在一个天气非常恶劣的夜晚,在焦虑不安等待丈夫出海捕鱼归来的时刻,桑娜--这个平凡善良的普通人,做出了一件看似平凡却是不普通的事,是什么事呢?(生答)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往下读,陪伴着忐忑不安的桑娜迎接她丈夫的归来……

  【唤醒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2、分角色朗读--教师与男生、女生反复(变换角色)朗读,读一遍让学生谈读后的收获,谈朗读的建议;再读,再谈;再读,再谈……。从而达到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感情。

  3、在学生充分地“读”“谈”的基础上,概括人物特点。

  可以出示:

  (1)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再认识了一个 的桑娜。

  (2)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又认识了一个 的渔夫。

  【这一部分教材主要以描写人物对话的形式呈现,教学中通过师生分角色反复读、议,人物的特点自会凸显出来。“读”的方法的有效应用,很好地实现了理解感悟、体会人物特点的目的。】

  4、提升情感,续编故事。

  (1)出示以下句式,让学生在思考、表达过程中,心灵与文本中的人物再次碰撞。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幸福 ,因为 。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 ,因为 。

  【此说话训练,利于学生个性表达。学生在交流中,对文本、对人物进行了再次解读,学生的人生观也能得到很好的表现。】

  (2)续编故事。学生动笔写,后交流。

  三、简介作者,拓展阅读

  同学们,《穷人》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朴实、善良的桑娜和渔夫。读完了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体验到了人世间无价的真情。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他还写了哪些作品呢?请看课后的“阅读链接”(教师可适当介绍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见教案后“参考资料”)。

  四、课后练习

  1、练习描写人物对话(唤醒或引导学生去体验对话情境),注意对话描写四种形式与标点的应用,注意写好人物怎么说和说了什么。

  2、续编故事没写完的继续写完。

  3、选做:写《给桑娜和渔夫的一封信》,或为桑娜和渔夫写一篇表扬稿。

穷人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学习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注意细节描写,叙编《穷人》的故事。

  教学重点:从桑娜和渔夫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续编《穷人》的故事。

  教学准备: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课堂教学活动流程

  阶段目标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

  一、复习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复习前节的内容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穷人》这课的最后一部份内容。同学们回顾一下前面学的'内容。

  师板书

  等待丈夫:温暖、舒适

  抱回孤儿:探望西蒙、

  坎坷不安 一、桑娜等待丈夫归来

  二、桑娜发现西蒙死了把她的孩子抱回了家。

  二、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感知主要内容。

  深层研读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体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归纳部分的内容,找出自己不懂或认为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

  (2)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归纳这部分内容,师板书 (1) 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

  (2) 学生自由组合角色朗读

  三、理解这部分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学共同研究,讨论,回答这些问题。

  生:写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抢回孤儿,夫妻不谋而合。

  (1)渔夫回家,为什么桑娜不敢抬起眼睛看她?

  (2)当渔夫问她 “你在家里做些什么的时候,又娜的神态如何?

  (3) 两个沉默是什么意思。

  (4) 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渔夫的脸变得怎样?为什么?

  (5) 渔夫是怎么决定的?

  四、评读 评写法学习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取感人?为什么?

  说说渔夫和桑娜各是怎样的人?

  指名学生总结全文写了什么?

  续编《穷人》的故事注意两点。

  (1)要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思想不能变。 描写桑娜坎坷不安的心情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渔夫:憨厚正直,关心他人的美好的心灵。

  本文讲的是

  反映了

  表现了

【穷人教案】相关文章:

《穷人》教案07-20

穷人的教案05-22

《穷人》教案(集合)09-19

《穷人》教学教案08-03

【必备】穷人教案四篇03-12

《穷人》教案汇总(15篇)08-07

穷人的教案精华7篇03-26

有关穷人教案6篇03-28

精选穷人教案范文7篇03-29

【实用】穷人教案3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