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教案

时间:2025-04-25 08:31:55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我想教案汇总8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想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我想教案汇总8篇

我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学习活动,走进同学的内心世界,鼓励同学说出自身的心事,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引导同学认识到应该把家长作为自身倾诉的对象,和家长之间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拉近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们之间有一条沟吗

  1、同学们,让我们来听听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为何杀死自身的亲生母亲》。

  2、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故事中的主人公徐力写给知心姐姐的一封信吧。

  3、听了故事和信的内容,你们想说什么呢?

  4、你和和爸爸妈妈还有哪些抵触和矛盾吗?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想让同学通过活生生的事例明白造成这个人间悲剧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和小朋友之间缺乏理解与沟通,让他们认识到:学会与家长沟通,对家长和小朋友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二、我们的心事要告诉爸爸妈妈吗

  1、你们有自身的心事吗?都有哪些心事呢?把它写在小纸条上。

  2、教师可以把纸条收上来,读一读小朋友的心事。

  (教学这一环节时,为了充沛尊重同学,采用不署名写纸条的方法引导同学大胆说出自身的心事,并将同学的心事进行归类,看看各属于哪些方面的问题。)

  3、当你有了心事之后,会向谁倾诉呢?为什么?

  4、有的同学愿意把自身的心事告诉爸爸妈妈,有的同学却什么也不愿意对爸爸妈妈说,这是为什么呢?(把同学双方的意见分别写在黑板上)

  5、教师总结归纳,引导同学认识到:有些事情作为未成年人必需自动控制家长,有些事情告诉家长是对自身有协助的,提高他们对与家长交流这件事的正确认识。

  三、情感激发

  1、出示一个图案设计:图案由涂实的红、绿、蓝三个圆组成,红色的在上,绿色、蓝色的`在下,三个圆交叉在一起。

  2、同学们,你知道此图案是谁设计的?表示什么意思呢?

  3、此图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设计的《家长报》的报头,让我们听听他的设计意图吧!

  (红圆代表我,绿圆代表我妈妈,蓝圆代表我爸爸。红圆与绿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妈爱我,我爱我妈;红圆与蓝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爸爱我,我爱我爸;绿圆与蓝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妈爱我爸,我爸爱我妈!)

  4、听了小男孩的设计说明,你有什么想法吗?

  5、总结:是啊,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你们长大了,有属于自身的秘密了,可你们和家长之间永远有割舍不了的新情,也永远都有沟通的必要和理由。

我想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6“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思想内容表达清楚,怎样展开合理想象,丰富作文内容的。

  2.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你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习作指导:

  一、以谈话、实例激趣、揭题

  1.谈话:同学们一定读过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吧!他从小就爱动脑筋想问题,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发明创造了一千多种东西,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要想当大发明家,还得从搞小发明开始。今天,老师就先给大家介绍两位同学的小发明成果。

  2.介绍“小发明”。(四川达县赵家镇中心校四①班胡萧艺、刘忠鑫的《单腿圆规真管用》,详见20xx年4月5日《少年百科知识报》)

  3.揭题:怎么样,他们的小发明不错吧?你们想不想也发明一种东西呢?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补充

  1.先默看书111页习作提示及要求,然后出示要求,全班齐读。(习作要求: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2.自由发言:联系实际,想一想,你想发明什么?

  3.小组讨论:你认为写小发明可以从哪些方面写?重点是什么?还应注意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补充小结,并作如下板书:

  想象

  什么

  我想发明……

  样儿

  重点

  实际

  用途

  三、构思、交流、评议

  1.学生根据预习及刚才的学习,具体构思或修改“小发明”。

  2.小组交流,推举代表。

  3.全班交流。(学生代表作“我的小发明”新闻发布会。)

  4.师生共同评议。(台下学生充当小记者,向台上“小发明家”提问或提建议;教师小结,向发布者发“小发明家”卡片,以示激励。)

  四、激励性总结

  其实,搞小发明就这么容易,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现象,进行认真研究,提出自己认为较好的.解决方案,并付之行动和努力,你的小发明就会成功。如果长期坚持,你当“发明家”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五、课后作文

  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按一定顺序,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你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题目自拟,写完后认真修改。

我想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够大胆想象各种飞行的方向,掌握画飞行中的人物技能,激发对想象画的兴趣。

  2、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画进行合理的添画。

  活动重点:

  让幼儿掌握飞行人的动作特征,并且画出飞行中的人。

  活动难点:

  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画面进行合理的添画。

  活动准备:

  1、Ppt2、白纸、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听歌曲,(两只小蜜蜂)并引导幼儿想象各种会飞的物体和人物。

  师:今天啊,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师:这首歌曲中有谁啊?幼:小蜜蜂师:噢!对,刚才我们听到歌曲中的小蜜蜂会怎么样啊?(飞),为什么呢?

  幼:自由回答师:那小朋友们,除了小蜜蜂会飞,还有什么东西会飞呢?

  幼:自由回答师:小结

  二、引导幼儿观察飞行人的动作特征

  师:好,那现在呢!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图片中会飞的可不是这些小动物哦!认真观察,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提问个别幼儿)

  教师小结:飞着的'人整个身体是横着的,而站着的人则是直立的。

  师:那现在老师来模仿一下飞行人,你们认真看一看,就算我们身体横着,却还是飞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幼:讨论回答、

  师:对了,因为我们没有飞行的工具,所以要把飞行人加上起飞的工具!才能够自由飞翔!才能够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三、引导幼儿观察飞行在天空中看到的事物,丰富幼儿绘画背景经验

  师:哦!我有飞行的工具咯!我现在要飞到我最想去的地方了!小朋友认真看看我飞到了什么地方?飞呀飞呀!!咦!我看到了一棵树和座房子,可是为什么看起来这么矮小呢?有谁知道能告诉老师吗?

  幼儿回答。

  小结:原来啊!因为我们飞到天空上看下来,离得远,所以才变小了。

  四、幼儿绘画

  1、师:小朋友你们想飞吗?那哪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会用什么办法飞上天,又想飞去哪里呢?飞到了以后又会看到什么东西?

  2、师:那今天我们就来画一幅画,画的主题叫做《我想飞》,(鼓励幼儿想一些不一样的方法飞上天,飞到不同的地方)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五、结束活动

我想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苦挣来的,要珍惜每一分钱,培养学生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2、行为与习惯:指导学生养成合理消费的良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学习选购商品的生活技能,懂得合理消费要有计划,不浪费。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现代化的消费理念;学习选购商品的技能。

  三、教学准备:超市部分商品及价目表;家庭必要开支调查,自己生活,学习用品开支调查;教学课件(含录像)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合理消费理念,并在模拟演练中学习选购商品的技能,懂得消费要根据家庭的收入进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出课题:

  学校要组织学生秋游了,中午要在景点吃一顿午饭,所以秋游之前我们必须准备准备,怎么样?我们一起去逛超市吧!

  (课件出示:超市的各种食品及价目表)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你想要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设置贴近生活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的情景,往往能让学生获得生活的体验。在这里,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秋游情景,并让学生为自己准备作为午餐的食品。面对这一模拟场景,学生的消费欲望欲罢不能,引出了教学讨论的课题,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拉开序幕。)

  二、学生交流,引发体验:

  1、学生自由交流想要的食品,并说出购买这些东西的理由。

  2、过渡:是不是想要的东西就能买、就要买呢?学生各自进行午餐搭配。

  3、小组交流午餐搭配,评出小组里“最佳小购物师”。(评价标准:经济、合理)

  4、大组交流,师生评价,在讨论评价中引导学生理解购物要综合考虑、整体把握“科学合理、价位合适、考虑自我爱好”三点,并板书。

  (设计意图:以学生真实生活的秋游活动为载体,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景,引导儿童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及购物理由,使儿童对自己的需要进行反思,明确想要的东西不一定就能要,都需要,只有我们生活真正需要的,并且价格是家庭经济能承受的,才是真正的合理消费。同时,在实践中,让学生选购商品的技能。)

  三、探究延伸:

  1、观看录象,思考:这些同学的做法合理吗?

  镜头一:洋洋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时,洋洋看中一支钢笔。妈妈说:“这支钢笔太贵了。这支笔的价钱等于咱家半个月的伙食费呢。”

  镜头二:小明和妈妈去买鞋子。小明说:“妈妈,我要这双‘李宁’牌的运动鞋,我班同学张易也有。”妈妈说:“你不是有鞋吗?”

  镜头三:芳芳经常闹着要妈妈带到肯德鸡店去吃一顿。

  2、讨论、交流。

  3、平时你是怎样消费的?说说你生活中的消费故事。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生活中,乱花钱,不懂得计划、节制还较普遍,在这里撷取三个镜头,引导学生移情体验,进一步明确合理消费要看需要、看价位。因为父母工作不同,收入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消费故事,引领学生个性化消费理念、技巧和科学健康享用生活的行为方式。)

  四、布置作业:

  完成P81小调查:全家的必要开支 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开支

  (设计意图:作为家庭的一员,应对自己家庭的经济来源有所了解,使学生通过询问与调查体会到自己对家庭的依赖,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但由于不能侵犯家庭隐私,因此本环节放在课后进行。)

  板书1: 板书2:

  我想要 ┅ ┅ 我想要 我能要

  我能要 科学合理 合理用钱 不浪费

  价位合适 有计划

  自我爱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继续使学生感受现代化的消费理念,并能让学生初步参与家庭经济管理,懂得消费要有计划、不浪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出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这节课,我们继续讨论合理用钱的问题。

  二、学生交流,体验生活:

  1、最近你们家有特别想要的东西吗?学生交流。

  2、这些物品是不是就能买呢?小组交流:结合对自己家庭开支调查进行。

  3、大组交流。

  (设计意图:上节课,通过对秋游这一件事的'消费指导,让学生明白,个人消费时并不是想要什么就能买,只有经济、合理地消费,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节课尝试从个人消费转向家庭消费,引导学生参与家庭经济管理。因为本课的价值取向是合理消费,而离开了生活的消费教育无疑是空洞的教育。)

  三、参与生活,提出建议:

  1、为了早日得到你们家所想要的物品,你觉得该怎么做?

  你能向家里提一些建议吗?

  2、学生写建议书,交流。板书:不浪费

  3、你有零花钱吗?你准备用这些钱做什么?你能为自己制定一个用钱计划吗?交流。板书:有计划

  (设计意图:让学生向家长提增收节支的建议,意图在于促使儿童参与家庭生活,培养一定的家庭责任感。同时,设计零用钱使用计划,激发儿童对零用钱的使用进行规范。)

  四、教师小结:

  1、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2、是啊,父母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苦挣来的,这些钱不仅要支付家庭必要开支,还要支付你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各种费用,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合理使用家里的每一分钱。

我想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4、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想象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第一课时

  一、 预习课文要求

 1. 自读课文,借助字典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诗歌的内容。

  2. 标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上课进行讨论。

  二、导入 新课

 1.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老师范读诗歌,想象诗歌情节。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小声读诗歌,小组交流诗中的生字新词,课文的大意。

  四、检查学生小组学习情况。

 1. 认读词语:花苞悠荡布谷鸟脚丫湿软汲取营养风筝柔软柳絮遥远

  2. 重点理解词语:悠荡汲取生辉柳絮遥远

  3. 选择重点理解的词语造句。

  4. 说说你从诗歌中知道了我的愿望是什么。

  五、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诗歌

 1.指名读分节读诗歌,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小组提问,全班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4、齐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六、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想想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第二课时

 一、 将自己喜欢的'且又读得最好的一段课文读给同桌听。

  二、多种多样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分节进行)

1. 可以通过表情朗读、给诗歌配画、或者自己讲讲读了诗歌之后感受到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等等。

  2. 引导学生讨论:我望啊望,望到了什么呢?

  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3、学生模仿诗歌自创诗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展开丰富的联想,先说再写。

  二、认读和抄写词语

1、认读词语:花苞悠荡布谷鸟脚丫湿软汲取营养风筝柔软柳絮遥远

  2、用自己的办法记生字,评议生字的写法,练写生字:悠谷脚丫柔软 营堂遥

  3.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抄下来。

  三、巩固练习:背诵《我想》

我想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能按照动物的明显特征,按照诗句的结构仿编诗歌

  3、体验方便诗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长颈鹿,袋鼠,等动物图片PPT

  2.诗歌图谱、音乐

  3.大象、猴子、小鹿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引出大象(出示图片):

  1、故事“在一座美丽的森林里,森林国王邀请我去参加一个盛大的森林舞会,所有的小动物都会来参加,可是我走着走着我 看见大象,我对大象说,大象伯伯我好喜欢你的长鼻子,我也想有个长鼻子和你握握手。”

  2、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我为什么喜欢大象的长鼻子呢?”

  “大象什么地方和别的小动物不一样呢?”

  “谁能学一学大象怎么用鼻子握握手呢?”

  “大象的鼻子可以握手以外还可以干什么?”

  二、教师根据故事核心内容进行仿编诗歌第一段。

  1、出示图谱观察并理解图谱,和诗歌中的句式。

  2、幼儿跟老师一起朗诵诗歌第一段,随后再请幼儿自己朗诵

  三、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教师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1、我们在听故事第二段,引出小猴(出示小猴图片)

  我和大象伯伯走着走着,看见树上在掉果子,于是抬头一看,原来是一群小猴子,它们在树上用尾巴摘果子荡秋千。我高兴的对小猴说:我想,有条和你一样的长尾巴,想和你一起玩荡秋千。

  2、教师根据故事内容提问:我走着走着又看到了谁?小猴它们在干什么?他们是用什么荡秋千,摘果子的?你们能给我学一学它们是怎么用尾巴荡秋千摘果子的么?(我为什么喜欢小猴的长尾巴,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他的尾巴可以荡秋千,摘果子,还可以干什么?幼儿回答。

  3、教师引导幼儿仿编诗歌的第二段

  教:故事的这一段也有个好听的诗歌,谁能发现,并大胆的把它说出来,教师引导孩子从故事中发现(看见了谁?我想有个什么?和小猴用什么?干什么?)并套用诗歌图谱并运用诗歌中固定句式仿编。教师引导幼儿仿编,教师指导。(看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荡秋千)

  4、幼儿带动作朗诵诗歌第一二段。

  四、听故事,幼儿仿编故事第三段

  1.讲述故事第三段引出小鹿(出示小鹿图片)

  2.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走着走着有看到了谁?”

  “它们在干什么,我又说了什么?”

  “他们再用什么东西顶顶牛?”

  “请你们来学学顶牛的`动作小鹿的犄角除了可以顶牛以外还可以干什么?”

  五、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1、请幼儿看图谱朗诵

  2、配乐朗诵

  六:出示PPT图片,幼儿用固定句式仿编教师记录

  出示图片(一次出示)引导幼儿寻找这些动物明显特征及用途,并用固定句式表达(教师记录)配乐朗诵幼儿仿编的诗歌。

  七:活动延伸:

  幼儿尝试仿编更多的诗句并进行分享。

我想教案 篇7

  一、组织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都比较常见而又较熟悉交通工具,也比较喜欢玩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为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同时根据《纲要》的理念,让幼儿的“学习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玩中乐,在乐中学”。我设计了这一综合创新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围绕“旅游”这一主题,想象出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而进行交谈和操作的'。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围绕“旅游”的话题进行交谈,并帮助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话声音响亮、态度自然大方。

  2、通过猜谜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水陆空的各种交通工具,形成交通工具的概念,知道其用途和不同的特征认知。

  3、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动手建构各种闪通工具,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各种模型交通工具。

  (2)废旧皮鞋盒、牙膏盒、可乐瓶等废旧材料,双面胶卷,剪刀、彩笔或彩纸。

  (4)音乐磁带、录音机。

  四、活动过程:

  1、用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

  A(1)猜谜:“身体像条龙,走路轰隆隆,跨大河,穿山洞,呜呜呜,向前冲。”(出示火车)

  (2)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B(1)猜谜:“水上一幢房,烟囱屋顶装,有时过大江,有时漂海洋。”(出示船)

  (2)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C(1)猜谜:“有人说我象老鹰,我说我像大蜻蜓,请你到我肚里坐,立刻带你去上海、”(出示飞机)

  (2)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D 教师小结,初步形成水陆空的交通概念、

  (1)提问:水、陆、空分别除了大轮船、汽车、飞机以外,还会有哪些交通工具呢?

  2、借助“旅游”的话题,要求幼儿自由组合设计自己想象中的交通工具、(重点指导幼儿围绕“想象”的交通工具而进行操作、)

  (1)幼儿自由结合交谈,想象设计什么东西?怎样做?

  (2)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设计,要求说话声音响亮,清晰。

  3、幼儿操作活动

  (1)交代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总结,活动结束

  5、活动延伸

  听音乐,把自已做的交通工具开到一边进行展览会。

我想教案 篇8

  这是一在加拿大的留学生写的记叙文。文章真实地记叙了在加拿大学习期间遇到的两次募捐的情景,以及自己受到的启发教育,说明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是一个人应有的美德。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意识到同情弱者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时候,自己也会受到陶冶。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深刻含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阅读方法:

  采取独立阅读、自主感悟、交流反馈的方式阅读课文。

  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

  你有困难的时候,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吗?你有什么体会?你帮助过别人吗?有什么体会?学生交流后可导入本科,设问:作者捐了钱,还想对募捐者说声“谢谢”,这是为什么呢?

  2默读课文,自主感悟。

  (1)让学生认真默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理清全文思路------全文写了两件事,依次是儿童募捐,另一次是退伍老兵的募捐,由此应发了“我”要对这些募捐者表示感谢的心情。

  (2)认读生字新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讨论读了这课文的体会,对于如何理解作者要感谢募捐者的想法,教师要做适当引导。

  3、交流反馈。

  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真善美的美好人性教育。

  4、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今后该如何去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的帮助,或者写几句阅读这文章的体会。

  5、检查识字。注意氛的读音,区别与募相关的形近字“幕墓暮”巩固对“募”的理解。

【我想教案】相关文章:

《我想》教案08-09

我想教案四篇11-04

我想教案6篇02-10

我想教案7篇01-05

中班我想语言教案11-05

【推荐】我想教案4篇04-06

【精华】我想教案3篇03-28

【精品】我想教案四篇12-05

【精品】我想教案三篇04-13

我想教案锦集8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