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5-04-16 09:33:3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班教案模板集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小班教案模板集合5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儿歌并能够根据儿歌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动作。

  2、体验参与集体游戏的快乐。

  3、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场地

  活动重难点:

  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

  活动过程:

  一、游戏准备:按顺序排好

  二、

  1、老师教授儿歌大皮球,小皮球大大,小小拍皮球,拍皮球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骨碌骨碌一骨碌骨碌二骨碌骨碌三哎呦哎呦,皮球滚下来。

  幼儿跟老师读数遍

  2、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师:"刚才的儿歌好听吗?我们宝宝一起来一边做动作一边念儿歌好不好?"大皮球,小皮球(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伸直相对做一个圆弧状,前一句双手相对距离大一些,后一句双手相对的距离小一点)大大,小小(重复上面的动作)上上,下下(双手上举,击掌两下,双手下垂弯腰在膝盖前击掌)前前,后后(身体直立,双手在身体前方和后方分别击掌两下)骨碌骨碌一(双手半握拳,在胸前做绕线的动作后伸出右手食指)骨碌骨碌二(双手半握拳,在胸前做绕线的动作后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骨碌骨碌三(双手半握拳,在胸前做绕线的动作后伸出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哎呦哎呦,皮球滚下来(自由动作)

  3、请个别幼儿做动作,老师念儿歌并提示动作。

  4、全体幼儿一起做动作

  三、游戏结束:准备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休息。

  教学反思:

  环境是幼儿与其他方面因素互动的媒介,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内环境的.能力,给孩子们营造出良好的环境。由于幼儿教育的教学用具比较简单,因此选择拍皮球活动,此游戏动作单一,幼儿可以轻松模仿,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更容易接受;同时,模仿示范教师的拍球动作,可以锻炼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每个新动作模仿对孩子们来讲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孩子们就会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活动中,教师尊重孩子的个别差异,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调整示范动作,以不同的形式带动孩子参与活动,时刻保护着孩子的自信心,让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自主感和成就感。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好奇心。

  2、能完整的阅读故事画面的内容,并进行猜想。

  3、喜爱阅读图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了解青蛙、鸭子、乌龟、河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物质准备。

  挂图、音带、青蛙等动物的图片、一张小河背景(在小河中有个切口,图片可以从中穿插)、故事读本人手一册。

  3、环境准备。

  在活动室墙面上布置“会游泳的动物们”的主题展,收集会游泳的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感知。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活动。

  线上活动建议:听指令做动作。教师逐一发出动作指令,请幼儿按照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二、感知活动

  1、导入:天气真热,小动物们要到河里去游泳。听听,谁来了?

  2、教师播放录音带,请幼儿安静倾听,听听故事里面有谁。

  三、理解活动

  1、教师发出,让幼儿自主阅读。

  让幼儿阅读故事,观察画面,理解故事的内容。引导幼儿用正确的姿势和习惯阅读图书。

  提示:教师适时介入个别幼儿的阅读,提出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比如,故事里面有谁来到了小河边?它们是怎样跳下河的?阅读完后,幼儿有序收书。

  2、集体阅读。

  教师出示小河的背景图,插入青蛙等动物的图片,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1)讲述;一只小青蛙,来到小河边。教师手持青蛙图片跳到“水中”。依次用同样的方式讲述小鸭子、大乌龟、大河马跳入“水中”。

  (2)结合挂图,提问:为什么小动物都不见了?后来怎么又出来了呢?

  3、将故事的内容完整地讲述一遍。

  四、完整欣赏

  1、教师播放录音,幼儿完整欣赏。

  2、教师出示挂图和小动物的图片,一边用图片演示,一边和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五、结束活动

  交流小结,播放音乐,幼儿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

  【活动延伸】

  教师将挂图和小动物图片放在语言区,供幼儿继续讲述故事。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说主要对话,丰富词汇:拉、拔、帮。

  2、学习根据故事情节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故事表演;

  3、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体验同伴间相互合作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一张、人物头饰各一个、背景图一副,人物图片及大萝卜图片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先以一个魔术小游戏开场,进而引出故事中的人物。让幼儿对各个人物极其特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教师讲述故事

  出示故事挂图引出故事,随后根据故事内容依次出示各人物图片(边讲述故事,边出示图片)

  二、简单复述阶段

  以提问形式引导幼儿复述故事中的简单对话:

  1、老爷爷种了一个萝卜,它每天都给萝卜浇水施肥,每天都对萝卜说什么?

  2.、老爷爷一个人有没有把大萝卜拔出来?他找了谁来帮忙?老爷爷是怎么跟她说的?她又是怎么回答的?(在幼儿回答问题时引导幼儿各人物是什么样语气)

  3、老爷爷和老奶奶一起有没有把大萝卜拔出来?他们又找了谁来帮忙?小姑娘是怎么跟他们说的?他们又是怎么回答的?

  4、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三个人一起有没有把大萝卜拔出来?他们又找了谁来帮忙?小白兔是怎么跟他们说的?他们又是怎么回答的?

  5、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和小白兔四个人有没有把大萝卜拔出来?他们又找了谁来帮忙?小猫咪是怎么跟他们说的?他们又是怎么回答的?

  6、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小白兔和小猫咪五个人有没有把大萝卜拔出来?他们又找了谁来帮忙?小花狗是怎么跟他们说的?他们又是怎么回答的?

  7、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小白兔、小猫咪、小花狗六个人有没有把大萝卜拔出来?他们又找了谁来帮忙?小老鼠是怎么跟他们说的?他们又是怎么回答的?

  三、复述故事

  出示黑板教具一个,展现立体人物,引导幼儿能够简单的.复述故事,在复述过程中,灌输拉、拔、帮等词汇以及各人物语气,让幼儿在模仿中掌握故事过程。

  四、表演故事阶段

  1、请个别幼儿表演故事主要情节

  师:小朋友们回答地很棒,下面老师想请几位小朋友来表演一下这个故事(分配角色,给幼儿戴头饰。表演时提醒幼儿模仿人物的声音以及走路时的姿态)

  提问:大萝卜最后是被谁拔出来的?是小老鼠一个人拔出来的吗?

  总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2、集体表演

  师:小朋友们,老爷爷告诉老师,田地里还有许多大萝卜没有拔呢,所以他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助它一起拔萝卜,现在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帮助老爷爷拔萝卜吧。

  教学反思:

  《拔萝卜》这节课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课堂气氛温馨又不失活跃,孩子的参与意识很强,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在故事中我们又领悟到“人多力量大”这样一个道理,活动结束时,还有些孩子意犹未尽,由于活动时间有限,孩子们中能被老师叫起来表演的人只有少数。于是活动后,我把头饰、图片等放入语言活动区,设置情景,让幼儿自由表演或创编。以后的语言活动,我应多加一些表演活动,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表演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图书阅读,感知不同的色彩。

  2、乐于上幼儿园,体验上幼儿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大书《在一起真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书,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大书,这是书的封面,猜猜会是讲的谁的故事?”

  (讲好就是它的故事)它是什么颜色?(蓝色)它叫小蓝(我们跟它打个招呼)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一起真好》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名字。

  二、阅读图书。

  1、打开书(p1)

  师:看,小蓝家里有谁?(爸爸、妈妈、小蓝)

  (请小朋友找一找)

  师:谁是爸爸?为什么?(请幼儿上来指:因为最高)(你来抱抱爸爸)

  妈妈在哪里?(请幼儿上来指:因为个子矮)(你来亲亲妈妈)

  2、打开书(p2)

  ——故事:我叫小蓝,我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来到幼儿园小蓝该做在哪儿呢?(

  请小朋友帮它坐下)。师:我们来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6个)。这个为什么不数?

  (它是大人、老师)我们来认认它的小伙伴(小绿、小黄、小黑、小紫……)。

  3、p3

  师:颜色宝宝在干什么?(唱歌)你怎么知道的?(有音乐)它们唱的什么歌?(我上幼儿园)颜色宝宝是不是都来唱歌了,我们来看一看(一一认认)谁没来?(小蓝)小蓝在哪儿我们来找找?(躲在大树的后面)它为什么不想来唱歌?(它想睡觉了不想上学)原来小蓝不会唱这首歌,没关系,我们来跟它一起唱(我上幼儿园) 小蓝说谢谢你们,下次我敢唱歌了,我们给小蓝找个位置坐下。

  4、p4

  师:颜色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把它找出来,你是在哪儿找到它的?找好一个

  我们给它找个座位坐下来,依次逐一找出一个颜色宝宝。

  师:少了谁?(小蓝)小蓝你在哪里呀?“呜呜,老师,刚才在做游戏的时候,把腿磕破了,好疼呀,怎么办呢?”

  5、p5

  师:快放学了,颜色宝宝两个两个抱在一起干什么呢?(抱一抱、亲一亲)

  师:谁来了?(爸爸、妈妈来接它们)谁的家长站在第一个?

  老师打开书让爸爸、妈妈进教室接宝宝,放学了宝宝要说什么?(老师再见、小朋友再见)

小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为幼儿创造想说、敢说的机会,鼓励幼儿敢于表达。

  2、引导幼儿喜欢听故事,愿意学说故事中的句子。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教具一套、录音机、故事磁带等。

  2、经验准备:幼儿有坐车的经验,知道车上有开车的司机,坐车可以去很多地方。

  教学过程:

  1、和幼儿一起玩汽车游戏,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询问小朋友你刚才开的什么车?还知道什么车?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看图听故事《我要上车》,了解故事基本内容。

  4、通过引导幼儿帮助小动物说话的.方式,让幼儿试着跟读故事中重要的对话:“司机你好,我要上车。”

  5、玩游戏《我要上车》。教师当司机,幼儿问好后上车。

  6、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问:“你坐车要上哪儿去呀?”

  7、教师带幼儿听着音乐,玩开汽车游戏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纲要中语言的内容与要求: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礼貌用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本节课目标是:1、为幼创造想说、敢说的机会,鼓励幼儿敢于表达。2、引导幼儿喜欢听故事,愿意学说故事中的句子。在活动过程当中,先和幼儿一起玩开汽车游戏,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老师询问你开的什么车?拓展了孩子的思维,丰富了孩子的语言表达,增加了对车的认识,通过故事《我要上车》让孩子试着跟读故事中重复的对话:“司机你好,我要上车。”

  《玩游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坐车要到哪儿去?”

  小百科:车在人类的进步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于史前时代车的材料,主要有三类实物,模型(陶制的及铜制的),图案(包括岩画)。就目前而言,世界上最早的车出现在中东地区与欧洲。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经典)10-14

小班教案【精选】10-23

[经典]小班教案11-11

小班的教案09-12

小班教案08-16

(经典)小班教案02-18

小班教案[经典]12-17

(精选)小班教案12-05

小班教案07-27

小班教案【经典】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