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教案

时间:2025-04-05 09:03:0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林海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林海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林海教案3篇

林海教案 篇1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真情实感。

  教学要求: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教育。

  2、培养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的能力,使课文描写的景物在脑海中浮现。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录音机、录象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围绕着作者对兴安岭的感受:亲切、舒服,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兴安岭”含有兴国安邦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预习时,我们初步给这篇课文划出了段落,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具体内容。

  二、听录音(配乐课文录音)思考:

  1、作者欣赏了大兴安岭的景观后总的感受是什么?

  (总的感受是亲切、舒服。)

  2、作者在课文中几次提到了“亲切舒服”,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受到的?

  (三次)通过学习课文来加深理解。

  三、学习第一段:

  1、指读,思考“我走进原始森林有什么感受?

  (亲切、舒服)

  2、这一次的感受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3、在没进原始森林前作者对大兴安岭感觉如何?

  四、学习第二段:

  1、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抓住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来具体介绍的?(岭、林、花)

  2、自读第一部分“岭”思考:

  作者拿兴安岭的岭与哪里的岭相比,大兴安岭的岭有哪些特点?

  3、讨论交流:

  秦岭:

  云横秦岭,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大兴安岭:多:看几个钟头看不完,看不厌(为什么)

  温柔:山势平缓、线条柔和、长满木材。

  4、小结(略)

  5、大兴安岭的出名关键在于“林”,它的林有什么特点?

  6、齐读第二段,思考:大兴安岭的林有哪些特点?

  7、讨论交流:

  (“目之所及”是什么意思?(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

  大兴安岭“林”的特点:

  数量多:那里都是绿的、林海

  种类多:多少种绿颜色呀

  作者重点介绍了两种树木——落叶松和白桦。

  8、放录象,认识两种树木及美景。

  在这里作者着重突出了落叶松的哪个特点?(多)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泛着:漂浮着。

  白色的浪花指什么?

  白桦树的特点是什么?

  9、自读第三部分,思考“花”有哪些特点?

  10、讨论交流:

  特点:多,爱花却叫不出名来。

  种类多

  11、小结:

  花的存在,不仅为兴安岭增添了色彩,还创造了财富。

  12、当你看到这数不尽的青松白桦,你会想到什么?作者是怎么想的?

  A、齐读第四部分

  B、作者的感想是什么?

  (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的并不空洞。)

  C、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美的并不空洞?

  (大兴安岭为祖国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木材,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可见它的美不仅可供人们观赏,还可使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D、小结:所以当作者看到它的美,想到它的贡献,对它产生由衷的喜爱,心里又一次感到亲切舒服。

  五、走出原始森林,进入林场,作者的感触又是怎样的?

  1、指读该段,想:有什么感受?“兴国安邦”的含义是什么?

  2、及至看到林场感受如何?

  (“及至”:等到、直到)

  3、为什么亲切之感加深?

  (人们在伐木取材的`同时,不忘植树造林,使得人与山的关系密切:生活与生产与兴安岭息息相关。)

  4、看到这一切,作者心里又一次感到亲切舒服。

  5、“兴国安邦”的含义是什么?(使国家兴盛安定)

  6、谁能说说兴安岭所含的“兴国安邦”的意义是什么?

  六、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真正了解了大兴安岭的美不仅在于外在的美,更主要的是它能将自己的美应用到实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它也无愧它的名字——兴安岭,也应验了给人的感觉亲切舒服。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云横秦岭”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有什么不同?试着画一幅简笔画。

  八、板书设计:

  走进原始森林

  岭:(多、温柔)

  2、林海(亲切舒服)

  林:(多、种类多)

  花:(多、种类多)

  美的并不空洞(兴国安邦)

林海教案 篇2

   一、谈教材

  《林海》是第十一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大绍安岭的原始森林,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具体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展开联想与抒发感情相结合,把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亲切、舒服”感情为线,贯穿全文,一次比一次感情深入,把对大兴安岭的感情在字里行间表现得真实感人。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大安岭的外在美与内在美。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美的教育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至六自然段。而让学生了解大兴安岭,岭、林、花的特点以及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谈教法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表达了作者水深厚的思想感想,所以应让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图文结合创设情境 等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三、谈学法

  通过上一组和本组第一篇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的.方法有所了解,已具备了一定的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本课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即“初步了解→深入思考→评议提高→诵读升华”。

  四、谈程序

  本课可采用“五步自主教学模式”,即“导入揭题→自学探索→交流点拨→检测巩固→深化训练”。

  (一)、导入揭题

  1、教师提问:以前学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我国还有另一处森林宝库──大兴安岭。

  3、揭题:板书“林海”,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

  4、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还应该知道了什么?

  (二)、组织第一次自学探索

  出示自学要求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可跟默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相选读课文。

  3、思考: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再按照“思考练习”中的提纲,给文章分段,列出提纲。

  4、请学生主动到黑板上写出他的分段意见。

  (三)、交流点拨

  1、指名读生字及组词,学生评议。

  2、开火车读课文,然后评议。

  3、指名板书学生谈谈你是是怎样分段的,为什么这样分。

林海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依据六年级儿童特点和教材特色。我把《林海》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学习课文2—5自然段,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讨论课后作业第3题。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学习课文2—5自然段。

  2)、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

  3)、技能目标:认识有关句子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懂得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有关句子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懂得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

  2)、难点:启发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

  三

  、教学过程

  1、课件演示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林海”画面,导入:请学生谈谈,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林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片段

  (1)请学生带着爱美的心,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寻找课文写得最美的小片段。学生找,教师也找,要求师生之间比比谁找的小片段最美。

  (2)请几位学生互读自己以为最美的小片段。

  (3)教师朗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小片段,摆出与学生比试比试的姿态。

  3、自读自悟

  (1)教师抓住学生不服气的心理提出要求:认真品读小片段品读时要参考提示,展开创造性想象。

  品读提示:自由选择一个小片段,参考以下提示品读欣赏:

  A、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

  B、这个小片段的关键词是什么?他们分别让你想像,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C、应该怎样创造性地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达出来?

  (2)学生仔细品读

  4、小组讨论

  教师辅导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岭、林、花的三个小片段进行小组讨论发言,引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每个小片段的引导程序如下:

  (1)学生发言谈到哪个片段,就灵活地出示这个片段的内容。

  (2)引导学生回答:这个小片段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你认为这段中哪个句子你最喜欢,可以换一种说法吗?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3)激励品读相同片段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4)指导学生个体和群体感情朗读各自品读的片段,深入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全面欣赏大兴安岭和课文语言文字与意境的美。

  (5)进行激励性评价。

  5、创造美

  再次出示课件,激励学生在“诗”、“画”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赞美大兴安岭。“诗”指创作,朗诵简短的诗文;“画”指创作简笔画并当众展示解说。

  (1)学生进行创作,教师指导。

  (2)鼓励学生展示,并引导大家欣赏得意之作,培养学生欣赏的眼光。

  (3)进行激励评价,小结。

  五、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林

  海

  岭——多

  温柔

  景物特点

  林——像海

  花——多

  美

【林海教案】相关文章:

林海教案4篇12-01

【热门】林海教案4篇04-05

林海教案合集5篇11-29

林海教案十篇12-15

关于林海教案模板八篇03-23

关于林海教案模板合集8篇09-17

林海教案范文汇总6篇12-09

关于林海教案模板汇总七篇09-30

关于林海教案范文汇总十篇11-10

林海音《城南旧事》读书笔记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