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案

时间:2025-03-08 08:47:4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穷人教案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穷人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穷人教案3篇

穷人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穷人》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写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艰难贫穷的情况下,收养因病去世的邻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旧俄时代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本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感人至深。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感情朗读、思维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具体设计有以下几点:

  首先,抓住教材特点,长文短教。在学生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课文,提出疑问后,进行启发引导,直奔中心段。这样,就能够在有限的40分钟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在学生划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后,针对桑娜的做法谈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对省略的内容补充、想象;在学生找出并划出“能体现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语句”后,又进一步让学生对渔夫、桑娜和孩子们的将来进行想象,体会出穷人勤劳、淳朴和善良的本性,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使他们从中受到爱的教育。再则,让学生充分地读,使他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理解不懂的词语。

  3、通过补充省略的内容,提高想象能力。

  4、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言行,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法】

  〖情境教学法

  1、以教师饱含情感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

  2、让学生在心领神会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以感情的朗读去表达情感。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放课件,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课前查阅资料的好习惯,培养他们整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出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教师评价。

  (这一步是为了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让学生找出文中最使自己感动的段落,并从中提出疑问。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提出这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桑娜和渔夫那么贫穷,为什么还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其它问题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讨论交流,自行解决。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合作兴趣,乐于探究的能力。)

  三、直奔中心,激发想象

  学生读8~11自然段,划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

  1、指名读划的句子。

  2、出示课件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学生针对“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谈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从而体会出桑娜这个人善良的本性。读这句话,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出示课件)她忐忑不安地想:“她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指名读这段话,其他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短话有什么特点。

  再读这段话,边读边感受,此时此刻,桑娜的内心都有什么变化。[进行朗读训练——省略号的读法]

  让学生想象补充五个省略号的内容和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桑娜极其复杂、矛盾的心理和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一是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人物复杂的、矛盾的、变化的心情,二是抓住教材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三是体会列夫.托尔斯泰这位大作家、这位文学巨匠遣词造句的高明之处。)

  四、深入探究,拓展思维

  1、学生找出并划出能体现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语句。

  2、出示课件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通过对“熬”进行换词练习,对渔夫、桑娜和孩子们的将来进行想象,体会桑娜一家岁月的艰苦、生活的艰难,体会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

  五、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师生互动: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同时让学生想象穷人富裕的一面,使文章中心得到升华,最后得出结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穷人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以及她和渔夫的对话。

  2、体会桑娜、渔夫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一)

  师:课前我想出道题考考你们,谁敢举手。

  师:你为什么敢在不知道题目的情况下举手?(学生回答)

  师:好。看题。

  师:板书5+2=

  生:7

  师:我要问的就是这个问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刚刚没举手):我没想到会是这么简单的题目。

  师:出这样一道题我想说明两点:第一;一个人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机会,有的人会抓住机会,而有的人会与机会擦肩而过。机会是给勇敢、智慧而且有准备的人的。老师希望大家都做勇敢的尝试者。第二;5+2指的是——课文中的桑娜原来有五个孩子,后来又收养了两个孤儿的意思。

  师:这道题在数学里的答案是唯一的,而在语文里的答案或许是多种多样的。

  (二)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桑娜和渔夫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二、多角度理解“忐忑不安”

  (一)桑娜收养了西门的两个孩子后,心情是怎样的?找个词语来形容。

  明确:忐忑不安的。(板书:忐忑不安)

  (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9——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划划,桑娜在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

  (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并回答)1:他会说什么呢?2:这是闹着玩的吗?3: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4: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5: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三)老师发现这里的顺序有点乱,如果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是什么?(学生交流)

  小黑板出示:

  1、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3、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4、他会说什么呢?

  (四)想一想: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

  明确:因为桑娜心里很紧张,生怕丈夫会揍她。(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

  师:这时的桑娜头绪万千、思绪很乱。谁来读这个词,读出忐忑不安的心情来。

  (五)再读9——11自然段,读着读着你又从哪些词语读出了“忐忑不安”?

  学生找相关句子并回答:1: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2:是他来了,不,没有人。3: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师: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又读出了忐忑不安,忐忑不安就是心里慌张、不安。

  师:你能把9——11自然段读出忐忑不安的感情来吗?(自己读一读并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忐忑不安”?)(生读)

  师:找到了吗?还能从哪里看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

  明确:有很多的省略号。

  师:为什么?

  明确:因为桑娜连想都是断断续续的。

  明确:还有她的幻想。门嘎吱一声……

  师:这么多的感叹号、问号,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说明桑娜心中已坚定了要把孩子抱过来。

  师生合作读桑娜的心理活动一部分,老师读旁白。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想读得更好些吗?抬头看我,这是桑娜对自己说的,心里想的,怎么能读得这么响呢?(男生女生合作,再读一次)

  师: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心里是如此的忐忑不安,那她心中为什么会如此的忐忑不安,让我们带着这四个句子,来走进她的心理世界。

  三、解读桑娜心里想法

  1、“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和学生说说课文第二自然段,回忆他们家的生活状况)

  2、体会“受”的意思是?

  明确:够他忙的了。够他苦的了。够他干的了。够他熬的了。

  3、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担心他养不活我们了;生活更加艰难了;虽然穷困,他们毫不犹豫地收养了孤儿

  ;桑娜很关心他的丈夫。

  4、既然已经够他受的'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所以她会反问为什么要把他们抱过来呢?

  小黑板出示: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 )。

  桑娜宁可( ),也要( )。

  明确: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他们拯救了两条孤儿的性命。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桑娜家里还能勉强度日,西蒙的两个孩子将会冻死。

  明确:桑娜和西蒙一样都是母亲,看到孩子要死掉,会心痛;那个活着的桑娜会心理不安。

  5、这边是爱,是对五个孩子和丈夫的爱,那边也是爱,是对两个孤儿的爱。可桑娜又想到了什么?

  明确: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宁可被丈夫揍也要把孩子收养下来。宁可自己的日子过得苦些,也要把孩子收养下来。

  6、但最后可能桑娜连想都没有想,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么本能?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善良,乐于助人,有爱心,母爱、良心……

  四、解度丈夫心理想法

  1、孩子抱是抱过来了,可怎么对丈夫说呢?丈夫是怎么说的呢?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1) 这里有个字体现了生活的艰难,那个字?

  明确:熬

  2) 能给“熬”换个词吗?

  明确:挺——坚持——挨——撑

  3) 你从“熬”中读懂了什么?

  明确:渔夫坚强的性格,宁可自己苦点,也要抱过来。渔夫的善良和伟大。

  4) 将来的生活更苦,他想到了吗?做这个决定难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想到了。做这个决定难。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色变得很严肃,忧虑。

  他搔搔后脑勺。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5) 其实,渔夫心里也曾想到很多,赶快动手把他写下来吧。

  (学生写渔夫心理想法,教师巡视并提问)

  明确:自己虽然有五个孩子,但这两个孩子也是生命;孤儿一定要收养,但桑娜和我会更苦了,我苦没关系,但要苦了桑娜……;如果不把他们抱过来,我的良心会受到谴责的,这两个孩子也是生命;不把他们抱过来,违背良心,如果抱过来,我们的生活会雪上加霜,咳,我们穷人的生活好苦啊,将来还是走一步不算一步吧。

  6) 这就是渔夫的心理想法,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郁……(教师引读,学生跟读丈夫的话)

  五、首尾呼应,点题提升

  1、再来看开始时的算术题:5+2只等于7吗?

  明确:等于更艰苦的生活;等于美好的心灵;等于沙俄王国的残暴制度;等于桑娜和西蒙的深厚友谊;等于桑娜的朴实、善良;等于在困难中乐于助人的精神;等于同情心;是母爱的伟大;是爱护每一条小生命;是坚强。

  2、这就是5+2答案,是我们用语文的方式得出的。

  3、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一起告诉我——《穷人》。但课文中却没有出现一个“穷”字,为什么?

  明确:他们生活贫穷,但灵魂却是高尚的。他们穷,却乐于助人。他们日子过得苦,生活中却充满爱。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人生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因为他们的心灵是富有的。因为他们的心灵是可爱的,美丽的。他们的穷是表面的,但他们的内在心灵却是高贵的,高尚的。

  4、穷人不穷,改个课题。

  明确:富人。好人。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报。

  六、作业

  渔夫和桑娜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孩子。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啊!相信此刻同学买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

  七、板书

  穷 人

  穷 桑 娜:忐忑不安

  人 淳朴、善良

  不 美丽 心灵

  穷 渔夫:受、熬

  八、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学生能与我积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讲授本课时,我主要抓住“忐忑不安”、“受”、“熬”,通过分析桑拿的心理活动以及她和渔夫的对话来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美好品质。缺点:在本次教学时没有能面面俱到,学生的朗读训练做的不太好

  《孩子,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孩子, 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没有了树荫, 也就无法松懈怠惰。 孩子, 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没有了挥霍, 也就没有机会堕落。 孩子, 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没有了贪欲, 也就不会投机罪过。 孩子, 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不用为失去忧戚, 也就少了精神的折磨。 孩子, 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不用为争夺利益, 把亲友爱人的感情撕裂扯破。 孩子, 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剔除娇纵,踏实做人, 我就已经很快乐。

穷人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讲读二、三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分层。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并说出理由。

  (2)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

  师总结: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

  (3)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

  2.理解第二层:

  默读课文,思考: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3.理解第三层:

  (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中等生)

  (2)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的意思。

  (3)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

  理解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的意思。出示课件

  4.归纳段落大意。

  三、理解第三段课文

  1.默读全段,思考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分?

  (2)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

  2.理解第一层:

  (1)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

  3.理解第二层:

  (1)这层主要讲什么?(学困生)

  (2)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中等生)

  (3)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表示什么意思?(优秀生)

  4.理解第三层:

  (1)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2)练习朗读。

  (3)理解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的意思。

  归纳段落大意。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必做)

  2.抄写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选做)

【穷人教案】相关文章:

《穷人》教案12-28

穷人的教案08-26

《穷人》的教案10-09

《穷人》教案07-20

穷人的教案05-22

《穷人》教学教案08-03

穷人教案范文10-28

《穷人》教案(集合)09-19

关于穷人教案10-17

《穷人》教案汇总(15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