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春》的教案三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的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用不同的方法欣赏春天的美。
2、学习用多种写法写身边的美。
3、感悟春天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不同的方法欣赏春天的美。
难点:学习用多种写法写身边的美。
教法和学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一、自学探究 感知目标
1、课前训练,展示自我
风起绿了风 雨飘绿了雨 春天一觉醒来 扑进我们怀里 刚刚醒来的小溪 还没顾上清清嗓子 就把脆脆的歌儿 撒落了一地 刚刚醒来的果树 还没顾上长出叶子 就爆燃出 团团刺眼的绚丽 春天最数燕子忙碌 她一边呢喃细语 一边用锃亮的剪刀 精心剪裁着春天的新衣 春天尽管有时 仍会让你感到有些寒意 可性急如火的春天 毕竟把一个沮丧的冬天 带出灰蒙蒙的记忆??
你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你从诗的哪里读出来的? 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词名作呢?谁来说一说?
如果让你来写春天你会写些什么呢?你会表达什么感情呢?
2、激趣定标,自主学习
(1)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散文家,文学家朱自清的《春》。朱自清的许多作品都出现在我们中学课本上,例如《荷塘月色》《背
影》等。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朱自清写的春和我们写的春有什么不同。
(2)师播放朗读,生描绘美丽的春的画面。
请你描绘一下你所听到的最美丽画面
(3)纠正字音:
朗润 钻出 嫩绿 眨眼 酝酿 鸟巢 宛转 蓑衣 稀疏 抖擞精神 应和
二、展示质疑,理解目标
1、生自由读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作批注,说说自己
为什么喜欢?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2、交流,用下列句式:
我喜欢 ,因为这句(或这段)用了 写法,写出了 。
示例:我喜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因为这句 钻 字生动写出来小草勃勃生机。
3、通过刚才的朗读和交流我们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喜爱和赞美
4、有感情的朗读你认为最美的段落。读出感情来。
5、小结 美的文章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就象我们沐浴着春风一样。
我欣赏这样的文章可以增加我们的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6、美的文章是怎样表现出美的呢,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前两节、
(1)“盼望着、盼望着”两个相同的词连用,表达出一种什么样
的感情? 急切盼望的心情,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叫“反复”。运用反复可以增强感情的表达。
(2)“一切??”这个自然段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先总后分)
(3)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
说明什么?明确:没有一个例外。
(4) 总写春回大地后,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山朗润 水涨 脸红
7、写景散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出自然的美呢?
三、优化应用 达成目标
1、课文开头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2、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的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品读文章,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可以直接用笔记在文段中,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例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赏析:作者充分运用触觉、嗅觉、视觉、听觉来描绘郊野上春天的气息,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写景物,充分体现了作者对郊野初春的喜爱与欢喜。
①请你标出文中每一句的描写角度。 ②请你标出本文段中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并指出到底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拓展延伸 升华目标
1、 写出四个含有“春”的成语及四句含有“春”的古诗句。
2、 仿照画线句,发挥想象,续写两句。(注意语意要连贯,句式要一致。)
春,绝对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苞待放的;无论是________ __,还是_____ ___;无论是_________ ___,还是_____ _______;只要季节老人把春的帷幕拉开,它们就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里汇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
五、快乐过关 检测目标
1、从下面的文字中分别找出写各种感觉的句子,填上相应的序号。
①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写嗅觉的: 写听觉的: 写触觉的:
2、依照课文内容填空。
(1)坐着,躺着,_____两个滚,_____几脚球,_____几趟跑,_____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2)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____在草丛里,像_____,像_____,还________的。
(3)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______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__________筋骨,__________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春》的教案 篇2
1、刚才同学们很有韵味地诵读了描写春的古诗词,老师也被古诗词中所描写的意境深深地打动。而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对《春》绚丽多彩的描绘一点也不亚于哪些古诗,这节课同学们和我,还有朱自清先生一起走进《春》天,让我们共同欣赏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美景。
2、树立学习目标,讲明学习思路。
3、了解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他是我国最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长期任清华大学教授,一生著书很多,著名散文有《春》、《背影》、《荷塘月色》等。
《春》的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春》是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的作品。本文结构严谨,意境优美,语言诗化,情感细腻。全文以盼春绘春赞春为主线,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使万物充满生机、给人们带来新的、美好的希望,给人们带来积极向前迈进的力量。
教学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并且将这一目标贯穿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在56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中,第一条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去体会。本文《春》意境优美,语言诗化,情感细腻,是很好得朗读教材。所以,出于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和文章的语言文字,本课时将朗读作为最主要的学习目标,就是说,要通过朗读训练,去体会作者渗透在语言文字中丰富情感,去感受文中所描绘的美妙春天,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安排上,我从句到段再到篇,重点是指导好重点句子的朗读。
2、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文章都包含着丰富而浓厚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就是要通过多种体验,去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春》中,作者用诗般的语言,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文中意境优美,物象丰富,特别是在具体的景物描写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所以在指导朗读时,较多的运用情景创设、联想等方法来引导学生的体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各类作品,也正是在想帮助学生感受并激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新课程标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在课前安排了收集资料的环节。在指导句子朗读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自主学习;在指导段落朗读时,安排合作学习中,也请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择。这样同时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点困惑
1、散文《春》,语言诗化、情感细腻,就本班学生的实际来看,在体会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故本课存在一定的尝试性。
2、因本文是第十二册的教材,又因为本人对新课标的认识还在学习状态,故在教学设计上还又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恳请指导。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味语言文字,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春天所富有的美丽、生机与希望。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学会生字,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2、每人收集至少一件有关春天的作品。
教学流程
一、创境激情,整体感知
二、自主探究,尝试朗读
三、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四、回顾小结,体会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风光片。
一、创境激情,整体感知
1、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春的作品: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我看到你们都已收集了关于春天的作品,下面,就来展示一下吧!(学生展示、交流)
师:我很高兴,因为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收集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作品,实在很不错。的确,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人们对春都怀有丰富、美好的情感。所以,许多人都喜欢用艺术去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刚才的许多作品,就是说明。在我们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也写了一篇题为《春》的散文(板书课题),知道作家是谁么?(回答)有谁了解他?那今天课后,我们的新任务就是去查找有关朱自清的资料。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春》。
2、指导多音字:师:我想,同学们都以预习了课文,我先来考考你们。完成《作业本》第二题。
3、听录音:师:同学们,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听课文。比如,边看课文边听,或看屏幕听,也可以闭上眼睛边想边听。
二、自主探究,尝试朗读
1、指导读句子:师范读一句,学生评议。
2、师:你想读么?好,那你就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好好地读读,尽你可能读得最好。
3、学生交流读,师生全班评议。(有针对性得做好重点句子的指导,指导时,随即指导部分字词,必要时借助生活、情感等体验来帮助,以取得认识和情感上的一致和共鸣。)
三、合作探究,情感朗读
1、初步理解内容安排:师:你们读的真美,我还想听。你们还想读么?好,不过,现在我们要一段段地读了。请看银幕,这是本文的结构图,你能说说这些内容分别在哪些自然段么?学生找、回答。
2、分组试读,合作探究:师:现在,我们就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了。我们要组成七个组,分别是盼春组、春草组、春花组、春风组、春雨组、春人组。5分钟准备之后呢,请小组展示,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小组代表个人读,最好能有一些有创意的变化。一定要努力,我们要比比哪个组最出色!
4、学生交流,全班评议:师:一个要求,在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要仔细听,过会儿,要进行评比。
5、重点体会赞春,理解春天的生机、美丽和力量:师:你们观察一下,着三句话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回顾小结,体会情感
1、大胆地谈:读到现在,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2、表达情感:现在,请你跟春天说几话吧!
课后反思
主要特点:
1、教学理念:充分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作品,课后再去收集作者的材料;读句子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段落时,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小组特色;评议时,学生评老师,学生评学生等等环节的设计,正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教学设计:抓住朗读这一条主线,层层展开,步步深入。
课前欣赏风光片,得到感官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拨动;在具体的朗读训练时,由听到评,再读再评。先听,即输入一些技巧性的处理方法;评评老师,即在听的'基础上思考、领悟;再自由读、合作读,就将自己所领悟和感受的输出;最后再评,通过讨论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在朗读训练时,从句到段的安排比较合理。
最大的成功
1、课前收集:充分发挥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也为课堂创造了一个愉悦、优美的氛围。
2、合作朗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创造空间。无论是小组的组合,还是组内的分工,或是组间的展示交流,都极大的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合作能力。
出现的问题
1、突发事件处理欠科学。在合作学习分组时,春花组无人参与,教师将其闲置处理,,着无疑不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若教师能主动填补空缺参与其中,效果会更好。
2、合作学习应给学生更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课上,学生应没有深入明确合作的要求,导致了过多注重表演,轻视了朗读训练。这样,就本课的教学要求来看,降低了合作探究的价值。
【《春》的教案】相关文章:
《春》教案11-24
《春》教案09-08
春优秀教案08-21
朱自清《春》教案04-20
春望的教案07-19
课文《春》教案12-17
朱自清《春》的教案06-08
《春望》教案08-06
春教案范文11-01
春小学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