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时间:2025-02-20 07:32:52 教案 我要投稿

桥教案集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桥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桥教案集合9篇

桥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螃蟹”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古诗《天净沙》、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演讲:我的家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思念家乡的课文《小桥流水人家》,出示课题,齐读。

  2、读了这个题目,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说)你们说的都很美,

  3、其实,这个题目来自于一首古诗词?谁知道(课件出示马致远的《天净沙》)一起来读读这首古诗。这首词写出了一位远在他乡的人那种肝肠寸断的思乡之情。 “小桥流水人家”人们通常用它来指代美丽的江南水乡。

  4、那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走进“小桥流水人家”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课前让同学们做了充分的预习,哪位同学能读读本课出现的词语?

  2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谈谈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师总结:同学们谈的非常好,课文中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对,是对家乡的思念、爱恋之情。

  2、分段落:

  本文课题为“小桥流水人家”那么文章哪些段落在写到了小桥?哪些段落写到了流水?写人家的又是哪几小节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快速思考指名回答。)

  (第1、2自然段写流水,第3、4自然段写小桥,第5、6自然段写人家)

  三、细细品味,顺学而导

  1、那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爱乡之情的呢?请同学们再细细读课文,划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边读边在旁边记下自己的思考体会。

  2、全班交流:

  (随学生回答的顺序出示)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的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株垂柳。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生:把家乡的景物:柳枝、水鸟、流水当作人来写,表达他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生:我从“清澈见底”“婀娜的舞姿”“粼粼的波纹”“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爱。)(生:我们组也是从这段话体会到作者的思乡情的。我还画了一幅画,让大家来欣赏一下。)师:小溪是什么样的,垂柳有着。。。水鸟在歌唱,小鸟也再。。。作者把家乡写得像诗一样,像画一样,家乡在他的眼里是那么美,可见他是多么喜欢家乡。下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哪位同学能有感情的读给同学们听。评价

  “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

  (生:我从抓小鱼小虾这些童年小事中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爱。)

  (回忆了童年时一件件有趣的小事,表达了对故乡那段日子的怀念之情。)

  请同学们在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放佛看到了几个小孩挽起了裤脚光着胳膊撅着屁股在捉鱼呢?

  生“我仿佛听到了有个孩子在大声吆喝:我捉到了 我捉到了。

  师:真是有趣的童年呀。作者通过回忆这些童年的趣事,又可以让我们感受对家乡的怀念。

  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⑷ “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

  (摘茶叶,欣赏野花、野菌,都是童年的事,过去了这么多年,都还深深印在头脑中,体现了作者对故乡浓浓的爱恋与思念。)

  ⑸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老家虽然矮小、潮湿、简陋,但却非常爱它。直接传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厚爱)

  ⑹ “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从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从这几句中,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爱。在他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家乡的清风是美的,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是美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

  ⑺ “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⑻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

  (说明了作者对家乡的爱。他回忆的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丢野花、欣赏野花和野菌的事,都是童年时期的事,可是他记得清清楚楚,并且永远都忘不了,可见家乡给他的印象有多深,也可见作者对家乡的爱有多深!)

  那些美好的印象”是指哪些美好的印象?(生:小溪绕村庄,杨柳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唱和,抓小鱼小虾,桥上丢野花,摘茶叶,赏野花野菌)

  闭上眼睛想象那种太阳出来就开始干活,太阳下山就回家休息,自食其力,无忧无虑,互相帮助,和谐共处的太平生活。多让人向往呀,我们全班同学也搬去那住吧

  师;同学们的发现让老师心服口服,太厉害了。

  是啊,作者的感情就是从这美美的描写中,娓娓的叙述中表达了出来。请同学们想一想体会作者再表达思乡之情的的时候运用了几种不同方法:

  生:通过描写故乡的美丽景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感情

  生:通过回忆一件件童年趣事和家乡人地生活反应出自己思念故乡之情。

  师:这两种方法是间接抒情(板书)有的地方作者还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比如哪些句子:

  师:原来感情可以这样来表达,直接抒情的句子,我们一度就明白,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需要细细品味。同学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学习作者这样的表达方法。

  四、积累背诵

  师:这篇写的这么美,我建议同学们去试着背诵下你喜欢的段落。

  五、拓展阅读

  师:思乡是许多文人进行创作的主题,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月是故乡明》的一个片段,请同学们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推荐阅读。

  小桥流水人家

  景:小溪、杨柳、水鸟、小桥、老家

  思乡情

  事:抓鱼虾、丢野花、摘茶叶、赏野花野菌、过太平生活

桥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熟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想象诗句描写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游子的乡愁。

  教学过程

  一、过渡导入,整体感知。

  1、李白的《静夜思》,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播放多媒体展示的诗文、意境图,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的节奏、韵律、意境。

  3、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1)、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5公里枫桥镇,建于唐代。该桥因唐朝诗人张继写了《枫桥夜泊》这首诗而闻名。请同学们查字典了解“泊”的意思:船停靠岸边。谁能说说“枫桥夜泊”的意思?(夜里,船停靠在枫桥的一条河边)

  (2)、作者简介:张继。唐朝诗人,出生在襄州(今湖北襄樊市)。他的诗作比较朴实,《枫桥夜泊》较有名。

  二、自读课文,释疑解惑。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对照文中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释疑解惑。

  3、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解决的,可暂不作答。

  三、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1、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侯的情景?

  (诗人写的是秋季,因为诗中提到了“霜”。时间是深夜,因为诗中提到了“月落”、“霜”、“渔火”、“夜半钟声”等等)

  2、在这首诗中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诗人写了“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寒山寺”、“夜半钟声”等等。)

  3、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

  江边的渔火:江中亮起渔火,说明夜幕降临,游子的又一个夜泊开始了。

  西沉的明月、满天的飞霜:描绘了一幅幽暗、深远而又寒冷的画面,也暗示着黑夜漫长。

  惊叫的乌鸦、悠远的钟声:这两种声响更加衬托夜的宁静、凄清。

  江边的枫树、孤零的客船、隐约的古寺:说明停泊地的偏僻、荒凉。

  4、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秋夜图?用笔把你和诗人的情感画出来。(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暗、寒冷、凄清、辽远而又美丽的江南秋夜图。)

  5、音画渲染,体验意境。

  (1)、播放意境图,播放音乐古曲《汉宫秋月》。

  (2)、教师进行意境描绘: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洒下清冷的光辉,江边几棵枫树,隐约可见,江里两三点渔火,时隐时现。一叶小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枫桥边上。一个游子眺望远处隐隐约约的寒山寺……

  (3)、再次播放《汉宫秋月》,学生在音乐中自己揣摩诵读。

  (4)、提问:读诗时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心中难以言说的思乡之愁,漂泊之愁)

  (5)、你能通过读,再次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生跟随音乐齐读)

  (6)、再次播放《汉宫秋月》,师生共同吟诵诗句,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与情感。

  四、拓展阅读,比较延伸。

  (1)、出示杜牧的《泊秦淮》及部分词语解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秦淮:指秦淮河。笼:笼罩。商女:卖唱的女子。江:指秦淮河。犹:还。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南朝陈代亡国之君陈后主所作的歌曲,被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2)、让学生理解诗句大意,比较《枫桥夜泊》与《泊秦淮》在“愁”的内涵上有何不同。

  (《枫桥夜泊》表达的是个人之愁,《泊秦淮》表达的是忧国之愁。)

  (3)、课外搜集这类题材的古诗,熟读成诵,开一个古诗诵读会。

桥教案 篇3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六课,一起读题目。

  二、初读感知

  1、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听清楚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谁能用一到两句话简单地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可以先试着自己说一说。

  3、出示词语:

  呻吟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咆哮 狞笑 放肆 没退深 势不可当

  搀扶

  (1)课文内容我们大致了解了,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谁能大声的来读。

  如果他读对了,请同学们跟读一次。

  (势不可当:你很细心,没有把势不可当读错,我们知道还有一个意思相同的词叫(势不可挡),但文中出现的是——)

  (2)现在老师把这些词语分为三类,再仔细读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A同义字组成的词

  仔细看看每个词里面的两个字,体会体会这两个字的意思,你发现了什么?这就叫同义字,这些词语就是由同义字组成的词。

  读B描写老汉的词

  读C描写洪水的词

  请同学们读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思考,哪些词描写的是洪水的声音,哪些描写的是洪水的水量,哪些描写的是洪水的水势。

  咱们在第一排词语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一起来读读。

  读了这些词后,你感受到这是怎样的洪水?

  三、体会洪水的凶猛可怕

  1、课文一开始也用了很多的笔墨来描写洪水的可怕、凶猛。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1-3自然段,你还从其他哪些地方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可怕。

  (出示:1、2、3段)

  (1)品读:像泼。像倒。

  A像泼、像倒,顺序能颠倒吗?

  一个泼字,让你想到了哪个四字成语?

  你为什么读倒,让你想到了哪个四字成语?

  雨越下越大,你来读读。(师点评:雨还欠大,有点大了,越来越大了,就是这样的大雨……)

  B像泼、像倒,仅仅四个字却独立成两句,简短的句式很好的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2)品读:第二段

  想象一下,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可能会看到哪些可怕的景象,听到哪些可怕的声音?

  我们听到的是洪水的(咆哮),看到的是洪水从山谷里(逛奔而来),我们感受到的是洪水的(势不可当)。

  洪水来势凶猛,不可抵挡,女同学读。

  它想吞么一切,践踏一切,男同学读。

  山洪所到之处,万物尽被摧毁,全班读。

  文中将洪水比作(野马),更加生动形象的体现了洪水的(凶猛、可怕)。

  (3)跳舞

  跳舞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感受是非常(快乐,优美),而这是怎样的舞呢?

  师引读:这是一支

  的舞。读。

  这舞会把人们逼向(死亡),这是死亡之舞呀。

  (4)人们

  A想象一下,人们当时是怎样的?

  B把你的恐惧不安送到句子中去读。

  让我们一起把村民们这种慌乱的情景读出来吧。

  C人们慌乱也从侧面烘托出了洪水的。

  2、师引读1-3段:

  洪水如猛兽般张开了血盆大口,要把自然界的一切吞没,黎明的时候——

  山洪咆哮着——

  村庄惊醒了——

  四、感受桥的重要性

  1、当所有的'人都你拥我挤的往南跑时,阻挡在他们面前的却是(洪水),于是他们又疯了似的——,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有逃生的本能,可逃生的路在哪儿?

  (出示:第四段)

  2、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对于当时的村民来讲,这又是一座怎样的桥?

  是啊,木桥窄窄的身躯却承载着全村人的生命,它是一座逃生桥,再读读这句话。

  3、虽然桥窄又不结实,虽然死亡——,但急于求生的人们还是跌跌撞撞地——。(出示:第五、六段)

  4、如果上了不这座桥,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就意味着一个字——死。

  如果就这样跌跌撞撞的冲向木桥,那对当时的人们而言也意味着一个字——死。为什么?

  是啊,如果这样后果不堪设想,可能会桥毁人亡,全军覆没。

  五、感受老汉如山的形象

  1、就在这时,他们发现了木桥前——(出示7-13段)

  他第一个到却没有走,生命是如此宝贵,难道老汉的生命不重要么?

  如果老汉自私些,他可能老早(走了)。

  这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那么受人(拥戴)。读。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站在那儿,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在想些什么呢?拿起笔,写一写,他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心想:________________。

  此时的老汉内心是焦急如焚,但却镇定的像(一座山)。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a镇定沉着、临危不乱b他是人们心目中拥戴的党支部书记,是帮助人们解决困难的一座(靠山))。

  把这种镇定、沉着放进去读。

  3这座山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虽然老汉的心里想了很多很多,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却那么短。一起读。

  你从老汉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A看着这乱哄哄的人群,望着这汹涌而至的洪水,他怎么能不着急呀,所以他干脆的喊道——

  在这样危急时刻,还保持着这样清醒的头脑,可见老汉是多么(镇定、沉着)。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B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在前面?这真是一个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老汉。谁能带着崇敬之情来读一读。

  C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祖国的语言非常奇妙,小小的标点符号同样也能表情达意。

  (描红标点)

  老汉的话虽然是沙哑的,但老汉的命令却是那么干脆有力。读。

  4、就在这时候,有人喊了一声:——

  党员也怕死,也要活着,可老汉听了后却冷冷的说:——

  为什么老汉冷冷的说?

  他是在告诫大家,如果不这样做,就不配做(党员),所以他冷冷的说——

  六、小结质疑

  在老汉的沉着指挥下,一百多人很快——

  看似每个人都能安全过桥脱离危险了,接下去还会发生哪些惊心动魄的事情呢?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桥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 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本课.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2、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泸定桥(画面切入泸定桥),可是敌人妄想阻挡我军北上抗日,他们想出了什么诡计?我军如何粉碎这一阴谋?

  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 攻天险)

  (二)、学习第三段

  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 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

  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

  3、提问:战士们碰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这两部分内容可以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串联起来。战士们的精神可歌可泣,谁来赞一赞他们?

  4、显示:虽然 ,但是 。他们 啊!

  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显示:英勇机智)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学习第四段

  1、虽然两个旅的援兵被我军抛在后面,没能赶来支援防守泸定桥的两个团,但这两个团的敌人仍然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他们凭的是什么?

  2、指读第六节,思考 。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一:天险;二:人险)

  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5、面对敌人的疯狂,我军马上发起总攻,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攻下天险的?

  6、轻读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句子多读几遍。

  7、显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 )短枪,( )马刀,( )手榴弹,( )敌人( )的枪弹,( )向对岸冲去。

  (1) 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学生动手完成课后填空。

  (2) 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3) 分组读(四组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最有气势)

  (4) 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显示:勇往直前)

  8、播放录像,感受当时的战斗场面,注意观察二连突击队员们的表现。(注:本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9、显示:战士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10、 练笔:发挥想像,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

  11、 学生交流。

  12、 他们的英勇行为真令人钦佩,让我们来赞一下二连。显示:他们 !

  13、 说话训练:说出战士的英勇气概,你的赞美之情。

  14、 突击队员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终于冲到了对岸,可是战斗却并没有结束,战士们又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战斗结果怎样?

  15、 引读第八自然段。(由点及面)

  16、 结合所看过的战斗画面,想象战士们冲进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场面。口头练说。

  (四)、学习第五段

  1、夺下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军北上画面。(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

  (五)、复述课文

  谁能尝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内召开故事会。

桥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桥?(指名答)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大家大开眼界。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3.四人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出示生字卡片,检测生字的读音。

  (三)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大致结构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潜水桥、塑料桥)

  3.课文的哪些段写的是潜水桥?谁愿意来读一读。(请举手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

  4.课文的哪些段写的是塑料桥?谁愿意来读一读。(请举手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

  5.再读全文:我们知道了潜水桥和塑料桥这两种神奇的桥,现在我们再来把全文读一遍。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兰兰过了哪两种桥。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你喜欢哪一种桥?(指名说)请喜欢潜水桥的同学读一读描写潜水桥的第14自然段。

  (2)思考:潜水桥有什么特点?(四人小组讨论)

  (3)兰兰在潜水桥里都看到了什么?(图文结合回答)

  2.学习课文第六至九自然段。

  (1)朗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思考:你从第六至九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桥?

  (2)兰兰刚开始看到的塑料桥是什么样的?读出课文中的句子。过了桥后,把塑料桥怎么办呢?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3)说一说塑料桥有什么特点?(轻巧、带着方便)

  3.学习第十自然段。

  (1)齐读第十自然段。

  (2)爷爷真会变魔术吗?(是科技的力量)

  (三)实践活动

  老师这里有一道难题,需要我们也来设计一座未来的`桥:小熊过生日,请小猴去他家作客。小熊家住在河对面,河面上没有任何可以帮助过桥的东西,河边也没有船能载小猴子过河。请你帮助小猴设计一座桥让他顺利过河。

  要求:1设计好造桥用的材料;2设计好桥的式样;3向小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桥。

  第三课时

  (一)复习课文

  1.复读全文。

  2.说说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识记、书写新的生字。

  1.读出生字词

  兰兰桥梁工程师一条波浪架在特别玻璃砖各种各样

  驶过来划过去采野花往前走打开很薄轻巧又平又稳

  2.指导书写

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快乐地演唱歌曲。

  2、和谐地与同学合作演唱二声部合唱。

  3、根据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感受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1、在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桥承载着人类的智慧,见证着历史的变化,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人类文明的象征。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桥”这样一个单元,通过学习桥,了解人类丰富的情感生活。先听一首以桥命名的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2、这是一首欢快的舞曲,音乐简短,曲调平易,节奏规整,适宜与舞蹈。

  二、学唱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1、请同学学唱《在阿维翁大桥上》。

  2、采取独唱、齐唱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分别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鼓励同学出判断,哪一段采用齐唱比较好,哪一段采用独唱比较好。

  三、合唱局部的学唱

  1、教师板书低音声部的骨干音:

  solsol|dodo|solsol|dodo|

  solsol|dodo|solsol|mido|

  教师演唱高声部曲谱,同学在高声部第二小节进入,轻声演唱低音声部骨干音。注意结束小结mi与sol三度音程的结合。

  2、请局部同学演唱高声部曲谱,一局部同学演唱低声部曲谱,轻声合唱。高低声局部分别延长各自的歌词,轻声合唱。

  四、听音乐,创编舞蹈

  1、歌曲唱会之后,同音乐引导同学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发表个人的意见,展示个人的设计。

  2、同学集体学习其中两个动作。

  3、同学围坐一圈,请三、五个同学唱着歌曲邀请其他座位上的同学跳舞。

  五、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同学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和谐的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2、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桥》。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2、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复习上堂课学习的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二)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桥》。

  (三)听乐曲《桥》,感受音乐的情绪。

  1、这首歌曲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请同学们再听音乐回答,水乡的小桥有什么特点?歌曲采取什么音乐形式来表示?

  2、歌曲以说话的口气,长短不一的节奏,舒展的音调,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歌曲的第二段还是描写桥吗?假如不是,那么又歌唱了什么?

  3、作曲家在第二段里歌唱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曲调和节奏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处置?

  4、歌曲高潮布置在歌曲接近尾声处,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机学唱,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

  (四)聆听歌曲《桥》,介绍自身所知道的桥。

  1、在歌曲的背景下,说说同学们所知道的桥。

  2、聆听歌曲《桥》,说说个描绘的桥在祖国的什么位置。

  3、除了从歌词判断,我们还可以从歌曲曲调的特点来判断。

  (五)初步感受歌曲《北京的桥》

  1、歌曲《桥》具有什么地方特点?也许同学们无法判断,下面再来听一首歌曲,对比两首歌曲,听一听哪一首歌曲更像北方音乐,哪一首更像南方音乐。

  2、听歌曲,引导同学考虑,这首歌曲取一个什么曲名比较合适。

  (六)欣赏歌曲

  1、聆听《北京的桥》,感受歌曲的情绪,说说个基本情绪。

  2、聆听音乐,根据歌曲情绪变化,说说歌曲分为几局部。

  3、跟着录音机哼唱前奏、间奏、与尾声,说说这些伴唱局部在歌曲中表达了什么情绪和意境。

  4、跟着录音机哼唱歌曲,说说歌曲主歌与副歌音乐有什么不同。

  (七)比较《桥》《北京的桥》与《在阿维翁大桥上》三首歌曲的异同。

  根据同学个人能力和理解,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八)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1、同学试着默弹歌曲曲谱。

  2、唱歌词,用乐器伴奏。

  3、请一局部同学唱歌一局部同学舞蹈,一局部同学演奏课堂乐器,集体扮演。

桥教案 篇7

  一、 教学目的

  (1) 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接触桥文化,培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培养课堂口语交际的能力。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小时候,我们对桥就有一种美丽的想望,如梦一般的轻盈。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现如今,桥是如此真实地立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等你张开慧眼,去发现它的美。

  今天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你们发现的“桥之美”吧。

  (二)、分小组展示

  1、赏桥(以手抄报和剪贴报的方式来分别展示桥之美。)

  (1) 学生展示

  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介绍两张报,主要围绕着主题、版面设计和材料选取等方面来解说。

  (2) 教师小结

  这两张报办得可真用心,小组代表也说得很精彩。今天老师在这里想强调两点:办报首先要主题明确,其次应版面新颖美观。期盼你们以后有更多更好的作品。

  2、写桥(以同学们自己写的有关桥的介绍性文字来展示桥之美。)

  (1)学生展示

  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朗读范文,一共选两篇(教师从小组成员写的作文里选)。

  朗读完后,要求其它同学说说两篇文章哪一篇更符合“介绍性文字”这个特点,为什么?并结合平时学说明文的经验,说说他们在文章里都听到了哪些有关于说明文的知识点。

  (2)教师小结

  本单元学习的就是说明文,都说学以致用,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要明确,写说明文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四点:认真观察说明对象,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语言要准确、周密。

  3、画桥(以设计未来的桥来展示桥之美。)

  (1)学生展示

  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介绍小组当中最具未来感的桥的设计理念。(事先请设计者将桥画在了黑板上。)

  (2)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其实,“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够实现。”希望同学们学思并重,充实你的'大脑,长大后,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繁荣昌盛,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老师相信你们可以做到的。

  4、知桥(以知识竞赛的方式来展示桥之美)。

  (1) 学生展示

  小组派代表上讲台组织竞赛。

  (2) 教师小结

  知识竞赛是最能显现一个人的知识面宽窄的活动,以后我们还会举行。那如何拓宽你的知识面呢?送你们六个字:多看书、多阅读。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同学们除了学习课本里的知识外,还要多关注课外、留心生活。

  (三) 、教师总结

  “小桥流水人家”无处不在,但又有多少人欣赏到它的美。今天我们就从不同角度欣赏到了桥之美,然而桥的美是说不尽的,这就希望同学们不要停止追寻美的脚步。加油吧!

  (四)、布置作业

  我县崎岭乡的“桥上书屋” 多次获得建筑大奖,同学们如有可能,要求家长带你们去参观,并以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它的美。

桥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潺潺、点缀、浮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人、事、景、物表达思想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从人事景物的重点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2、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

  一、学习提纲

  1、审题,说说“小桥流水人家”会是怎样的画面。

  2、读通读顺课文,注意读正确下列词语的读音:潺潺、婀娜、干涸、点缀、螃蟹、唱和(hè)。

  3、跳读课文,按“流水→小桥→人家”的思路把课文分成三段。

  4、本文描写了家乡小桥流水人家的( )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 )之情。

  5、自读思考,为了表达自己对家乡深厚的感情,作者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二、练习提纲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仿写开头、结尾。

  3、阅读迁移练习黄冈新课堂《外婆家》。 一、审题,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读通读顺课文,正音。

  2、指导学生根据提示分段,说说每部分的特点:

  流水:美丽、自然

  ↓

  小桥

  ↓

  人家:优闲、恬淡

  3、指导读出江南水乡“美丽、自然、优闲、恬淡”的特点。

  二、指导学生按写景文格式归纳文章中心

  三、领悟全文的.表达方法

  1、直接描写“流水”(第一自然段):

  ⑴ 小溪潺潺 柳枝婀娜 波光粼粼(描写景物)。

  ⑵ 小鸟站在它的腰上……(拟人)。

  2、直接描写“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⑴ 我的家→(舒适 温馨)描写、介绍。

  ⑵ 村民生活→(恬淡 闲适)概括介绍。

  3、间接描写有趣的往事:

  ⑴ 抓鱼、虾、蟹。

  ⑵ 丢野花。

  ⑶ 摘茶叶。

  ⑷ 赏野花。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桥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生动、极富韵味的语言,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文章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都很成功,所以,这篇文章既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优秀品质培养和情感熏陶的经典题材,又是一篇学习表达方法的精彩范文。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4 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幻灯片一组、动画一组。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如果老师要你以《桥》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你会写些什么呢?(让学生说)作者谈歌的《桥》又会写些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桥》。板书: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声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自学生字,新词。

  (三)朗读想象,感受洪水的凶猛与村民的恐慌

  1 读1---6自然段,找出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读,指导学生朗读。

  2让我们来看一看录像,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画面?

  师:洪水来得突然,无情地吞没着整个村庄,在这个危急时刻,假如你是村民中的一员,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逃生)

  3课文中是怎样写村民们逃生的?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

  师:南面是一米高的洪水,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这意味着这座木桥是——(惟一可以求生的桥)

  过渡: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人们在慌乱的逃生,只有一个人是个例外,他就是——党支部书记 (板书:老支书)我们来看看他又有什么样的表现?

  (四) 品味语言,激情诵读,感受老支书的光辉形象

  1 请你继续往下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动作、外貌、语言、神态的句子,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2 全班交流,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朗读以下四个句子:

  ⑴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一个“盯”字,你能懂老汉当时的心吗?“他像一座山。”你能体会到什么?

  ⑵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这句话我们应该怎样去读?

  ⑶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从这几个动词,你能体会到老汉内心的感受吗?

  ⑷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这一“吼”一“推”应该怎样读?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 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4(出示课件 )让我们一起借助课文的叙述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想一想,这座让村民平安逃生的桥到底是什么桥?

  看完后:你能用一个带有“桥”字的词语说说吗?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过渡:是啊,一个受人拥戴的老支书,一个前途无量的小伙子,都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从此,这世上就多了一个孤独的老人。

  (五)多元朗读,升华情感,表达情感

  1 默读课文最后的4个自然段,想象一下,老太太可能会面对怎样的生活? 说说你心中的滋味。(预设:他们或为老汉和儿子的牺牲而悲痛,或为老太太的孤苦伶仃而伤心同情,或体验到这位共产党员牺牲的悲壮。)

  2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⑴课文最后才交待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⑵文中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特点?

  师:祭奠的这一天,整个山村都在哭泣,老支书的墓前齐刷刷地脆下了一大片。他们有太多的话要说。

  3 小练笔 出示幻灯片

  (假如你是村民中幸存者中的一员,此时此刻,站在这位党支书与儿子的墓前,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要对这位党支部书记说,要对他的儿子说,想对这位老太太说。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人把你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

  请把你写的话有感情地朗诵给大家听。

  教师深情总结:在可怕的山洪面前,在生死关头,这位老人,他舍己为人,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精神为全村人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

  板书设计:

  桥

  老支书 生命桥

  镇定 无私 舍己为人 党群桥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11-27

《桥》教案07-10

有关桥的教案12-12

活动《桥》教案07-31

奇怪的桥教案10-30

家乡的桥的教案01-05

桥教案模板07-30

桥之美教案11-23

精选桥教案3篇08-09

桥教案4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