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托木尔峰是个地势奇特,景色迷人的好地方,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2、继续学习根据重点词语了解自然段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出2,3自然段的内容。
3、重点理解“耸立”、“云雾缭绕”、“千姿百态”、“潺潺”等词语,通过想象冰川的多姿和动、植物的种类繁多及语句所表达的感情感受出地势的奇特和景色的迷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加强学生收集、运用资料的意识和能力。
6、加强语言的积累与实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朗读感悟到托木尔峰的地势的奇特和景色的优美。
2.运用资料、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意识、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用具
1、实物投影仪。
2、计算机、光盘、
3、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决部分疑难问题:
1.上一次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8课,你了解到托木尔峰是一个怎样的的`地方、?
2.板书:地势奇特景色迷人
3.释疑:上节课上,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地势“是什么意思?哪个组合作解决了这个问题?地势奇特是指什么呢?
4.导入: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地学习课文,你们还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呢?学习什么呢?(画问号)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向我们介绍了托木尔峰的哪些景物?
板书:上空冰川流水植物动物
2.默读,你从文中的哪些景物中感受到了托木尔峰地势奇特,景色优美?
3.默读思考、回答(画问号、感叹号)
(三)理解课文
1.分讨论组,(立牌子)(拿资料),
2.小组汇报汇报、老师辅导、学生练读.
上空组:通过收集的关于高、大的数字、想象上空的颜色、动态光彩、理解终年、四季、巨塔体会奇、美。
板书:壮观
冰川组:通过想象晶莹的光泽、形态、有关资料、图片体会千姿百态(补充省略部分)
板书:千姿百态
流水组(通过投影对比体会奇特、动听读出不同的感受)
板书:潺潺
4.总结第二段内容
5.动物组(补充材料)
以读代讲
6.植物组(补充材料)
(正因为托木尔峰有这样多的动、植物资源,因此怎样?读最
的两句)
7.概括三段内容
(四)读全文,谈新、深感受。
(五)自由选择,合作完成作业(画、写、抄、读、想、填)
汇报:配乐朗读、文学创作、绘画展示、
板书设计
8天山的托木尔峰
上空壮观(云、雾、雪、巨塔)
地势奇特冰川千姿百态
流水潺潺
景色迷人动物珍禽异兽
植物种类繁多
一.按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海拔高度托木尔峰上的植物
二.积累好词佳句:
三.收集材料:
四.文学创作: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知识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字。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具、学具
教具:自制CAI光盘,课文放大彩图,生字卡片,画有小鱼、荷叶、东南西北图案的头饰。 学具: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CAI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解: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画出生字,教师抽查。
4.教师范读、领读。
三、学习生字
1. 指名分句朗读,结合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叶、何;第三句:鱼、戏、间。
2.学生拿出生字卡自读,教师相机正音。
注意“江”、“间”的读音一个是后鼻音,一个是前鼻音。“采”的读音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可”和“何”韵母相同,“叶”和“鱼”的读音是自成音节。
3.检查识字情况。先打乱顺序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抽读,开火车读,齐读;再朗读包含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导写字:可、江、采、鱼。
(1)记住字形。
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识记生字。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和熟字来分析记忆字形。 “可”:有五笔。扩词:可爱、可口、可以。
“江”:三点水加“ 工”。江与水有关,所以有三点水。口头组词:江水、江边、江上、长江、江岸。
“采”:上下结构,采要用手,注意上面是一个爪字头。口头组词:采花??
“鱼”:下边的一横是“鱼”的尾巴,利用展示。口头组词:鱼儿、鱼尾巴??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5)生练习写生字后师点评。
四、精读课文
1. 学习诗的一、二行。
(1)指名朗读诗的一、二行。
(2)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荷叶。荷花长得怎样。“何”:表示感叹,惊讶;“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
(3)指导反复朗读,展开联想,从这两行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从中感受荷叶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
2.学习诗的后五行。
(1)指明朗读诗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荷花、莲蓬之外,还有什么?(鱼儿)鱼儿在干什么?(游水嬉戏)
(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
指导反复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展示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感受鱼儿的快乐和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并让学生动手画出方位图。这里的东南西北是指荷叶的四周。 展开想象:鱼儿在莲叶间游玩,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鱼儿在莲叶间游玩的欢快情景。
教师揭示: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了北面。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东、南、西、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间自由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问:小朋友,当你看到鱼儿那样欢快,你心情怎么样呢?
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读鱼儿戏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
五、背诵课文
1.尝试背诵。(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背诵课文。)
2.抽生背诵,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诵课文。(看图记、根据重点字词记、想象记)
六、戴上头饰表演鱼儿在荷叶中戏游的欢乐情景
4个同学戴着东、南、西、北的头饰扮演东、南、西、北,3个同学戴着小鱼的头饰扮演小鱼,6个同学戴着荷叶的头饰扮演荷叶,边背诵边表演。
七、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们以后要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体会到了阅读古诗的乐趣,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多阅读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初步认识借物抒情的方法。学习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了解高粱根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根据题目、插图,激发兴趣。
出示高粱的图片,以题目为切入点:“你们见过高粱吗?高粱是北方较常见较普通的农作物,高粱究竟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看图,了解高粱的特点——结合初读课文,说一说。
①把图中的“根”放大,可据此猜测课文描写的重点是高粱的哪一部分。
②接着从“情”字入手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在高粱的后面加个‘情’字?作者对于这种北方较普通的农作物又怀着怎样的感情?”
二、自学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了解作者描写了高粱的哪些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同学交流看法。
(3)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自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查字典,不懂的提出来,学生互相解答。
三、个人阅读与讨论结合。
1.轻声读课文,结合插图。
①想想课文描述了高粱的.哪些方面,重点写什么?(在书上批注)
②课文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可让学生讨论)
板书:神圣 敬佩
2.重点阅读要求:默读文章的重点部分(3—5段),概括出高粱根的特点、作用,并画出相关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先独立阅读,思考→画批重点→在小组内交流体会→全班交流。
3.总结学生交流的结果:高粱根的特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长着很多气根;二是很苦;三是扎得很深。
①教师可启发学生根据高粱生存的环境,结合整体形象来理解:提问:为什么在土地十分贫瘠的雁门关脚下,高粱还能长着“正直的秆子和硕大而血红的穗头?”
读重点句,体会,然后有感情地读,与作者的情感相沟通。
②“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见的地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是那么坚韧,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
学生体会出:这句形象写出了高粱根的特点,它不仅在地下扎得很深,而且高粱秆的下端还长着气根。作者用了比喻句,先把气根和“榕树的根”比较,再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气根“像鹰爪一样”抓住土地,说明气根的坚韧;说气根“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说明气根很有力。上述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气根的韧性及深深抓住土地的力量很大。
③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赛一赛,看谁能把高粱根的特点读出语气来。
四、深入理解比较,概括表达方法。
默读分、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思考讨论。
①高粱在我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为什么?(抓“神圣”和高粱与“我”和故乡人们的关系来看)
②高粱对“我”的影响是什么?“对”对高粱有着怎样的感情?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自己读、指名读。
五、总结。(鼓励学生按照黑板上的板书,总结中心)
作者通过描写高粱,尤其是高粱根的特点,抒发了对高粱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它坚韧不拔的品格的赞美。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任务情境说服别人,在说服时讲清楚想法和理由。
2、能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说服别人时,能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课前准备
1、了解课本上的三个任务,了解相关内容,准备好相关材料,如“生物角”的知识、组织义卖活动的流程等。
2、挑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口语交际情境,设想在说服对方时可能发生的事情,并想好应对的措施。
3、做好预案,可以列提纲,或者做好口语交际的思维导图等。
教学过程
(一)唤醒生活经验激发交流表达兴趣
1、同学们,我们经常有一些自己觉得很好的想法,但是苦于得不到别人的支持,于是很着急,很失落。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2、如何顺利地争取别人的支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板书:请你支持我)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营造说的氛围,为本节课的交际活动打下基础。带着疑问学习,明确口语交际的目的。
(二)体验模拟情境,了解如何说服他人
1、同学们要办一份报纸,要明确以下问题:
交际双方可以先在纸上列出提纲,请求支持者列出具体的理由,同时要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想好应对的话;被说服对象列出可能反对的理由,或想知道的各种细节,如:
(1)办报纸的目的是什么?
(活跃班级文化生活,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2)有哪些事情需要老师的帮助?
(在课外活动时分配出一定的时间;请老师把关报纸的质量;提供纸张和印刷)
(3)老师可能会提出些什么问题?你想怎样回答?
(大家议论一下,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怎样想,怎样说?)
(板书:说想法讲目的做预案备应对)
2、模拟交流过程,评价同学表现。
(1)小组讨论,设想一下交流过程。
(2)温馨提示:礼貌诚恳地说明来意。
讲清楚办报的设想,说明目的。
设想到老师可能的担心,想办法打消老师的顾虑。
(3)点拨指导。
(4)各小组依次模拟表演,其他小组评价。
(5)教师评价,总结经验:
①说话要有针对性,目的明确。
②说话要有吸引力,把支持的好处讲清楚。
③说话要善于打动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自己的情况或安排讲清楚,把他人的顾虑消除干净。
【设计意图】在分角色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看看谁的表现最能说服老师,学习别人的好方法。
(三)自主选择情景试着取得别人支持
1、自主选择:
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
说服同学,在班里成立“生物角”。
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
2、分小组领任务,每小组选择一个任务,小组内同学扮演不同角色来交流。
【预设】:说服同学,在班里成立“生物角”。
生1:同学们大家好,我提议在我们班里设立生物角。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生物角里种上绿色的芦荟、仙人掌,养一些可爱的小金鱼、小乌龟,让我们不用到外面去也能亲近大自然。在班里设立生物角,一方面可以美化教室环境,给我们的教室增添无限生机,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休息、讨论的地方,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提出想法,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了)
生2:可是我觉得在班里成立生物角会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可能有的同学上课了还想着去瞅瞅小动物,怎么能专心学习呢?(提出质疑,激发请求支持者完善自己的建议。)
生1:开始的时候,因为新鲜,或许有的同学会这样,可当大家熟悉了我们的生物角后,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再发生了吧!而且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不像低年级的同学那样缺乏自制力。我们不需要老师提醒,每名同学都能够做到上课专心听讲了。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了才能更放心、快乐地玩耍呀!(从实际情况出发,同时肯定大家的自制力,排除质疑。)
生3:生物角难道就起个装饰作用,让我们的教室更漂亮吗?(质疑,可见理由还不够充分。)
生1:当然不是了。生物角是一个充满情趣的地方,我们可以在这里细心地观察各种花草和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不仅能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而且能帮助我们增加知识。(把成立生物角的好处说得更具体了。)
生2:可是照顾好生物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花草要经常浇水,小动物要喂养、做清洁。这些细节问题你是怎么考虑的呢?(实际操作上的问题。)
生1:我们可以分小组来照顾这些花草和小动物,采用值周或值日的形式,专门用一个本子记录下时间和照顾详情。我建议每个同学都参加,这样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责任感,而且能培养我们热爱生命、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操,还能锻炼动手能力。(提出的建议可行,同时又说明了其中的.好处。)
生2、3:你的建议非常棒,我们支持你!(请求支持成功。)
3、角色扮演完成后,交流总结: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明确:交际的对象不同,使用的语言、语气也不同。比如说服家长,语气可亲昵、随便些;说服同学,语气可亲切一点、有号召力一点;说服校长,语气则要庄重一些,有理有据。解决的问题难易不同,所做的准备也应不一样。如说服妈妈答应自己养小狗,可跟妈妈说清自己的要求,自己为什么想养狗,养狗有什么好处,自己对养狗做了哪些准备等。但如果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了,如是什么义卖活动,这个活动的意义何在,以什么形式展开,都要提前做好调查或准备,这样才能得到支持。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和清晰本课的学习目标。将模拟体验环节学到的方法,如:礼貌诚恳、具体表达、恰当应对等运用到实际的情境中,从学到用,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转化。
(四)拓展生活情境迁移应对他人要领
1、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要学会正确的口语交际。
态度诚恳礼貌;讲明设想,说清目的;做好预案,从容回答。
2、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注意:
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
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设计意图】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应对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语文是为生活服务的。
(五)评一评,选出“口才奖”
(六)板书设计
请你支持我
说想法讲目的
做预案备应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会写8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
2、利用边读边想的办法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捞铁牛时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铁牛是怎样一步一步捞上来的,并学习复述课文。
3、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弄清怀丙在捞铁牛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铁牛能捞上来的原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劳动人民勤劳聪明,比如我们曾经学过的《称象》,讲的就是人们用智慧称出大象的重量。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宋朝的历史故事《捞铁牛》,学习一下怀丙是怎么把铁牛捞上来的。
二、个性阅读,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文时画出生字。
三、自主学习
运用工具书及预习的'内容,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词。
四、指导读文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读准字音。
五、巩固生字词
巩固复习本课生字词。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然老师曾经与大家共同探讨了有关浮力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回忆一下什么是浮力?
二、朗读课文,概括大意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分析课文,理解内容
1、个别读第一、二自然段,并提出问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小组讨论:为了让水把铁牛送回来,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第一步:潜水摸牛。第二步:船装泥沙。第三步:并船搭架。第四步:粗绳拴牛。
填表:首先要(),然后(),再(),又()。
3、指名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说一说怀丙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拉上来的?引导学生把浮力知识与本文有机结合。
4、齐读第七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重点介绍了什么?(怀丙是一位和尚,是宋朝出色的工程学家。)
5、让学生举例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浮力的知识。
四、教师总结,指导读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练习朗读课文
三、完成书后习题
1、鼓励学生查字典做多音字的组词。
2、指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3、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填空。
四、作业
板书:老铁牛
首先要(),然后(),再(),又()。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读懂故事内容,理解寓意:世上每件东西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其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体会借事述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板书课题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枝吐出了新绿,花儿绽开了苏醒的笑颜,世间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有这么一条小路,它的一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让踏上小路的人们满怀欣喜地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一路花香。
板书:一路花香
二、初读课文,归纳内容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想一想在这条芳香四溢的小路上曾发生过一件什么事?
板书:完好的.水罐 破损的水罐 挑水工
三、再读课文,体会角色
这篇课文中有三个角色,再读读课文,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四人小组交流。
1)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很完美。
2)挑水工:聪明、善良,在破水罐经过的地方撒下花种,利用破水罐渗出的水浇灌它们。
板书:聪明
3)破损的水罐:善良,能为他人着想,不但能装半罐水,还能浇灌出美丽的鲜花。
四、学习第二、三段
1、同学们都看到了这三个角色的闪光点,可是破水罐却对挑水工说:“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破水罐、完好的水罐觉得自己回报挑水工了吗?挑水工觉得他们回报自己了吗?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然后讨论一下。
1)完好的水罐: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
2)破损的水罐:惭愧、道歉、自卑,觉得没有很好地回报挑水工。
3)挑水工:尽了全力。发现破水罐渗水的特点,巧妙利用,把缺点转化成优点,充分发挥了破水罐的作用,创造了一路花香的奇迹,得到了回报。
2、当破水罐明白了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作用,会对挑水工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
今天破水罐、完好的水罐、挑水工一定给了同学们不少的启发,你能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或是收获吗?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只要善于发现,不断改善,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那我们的人生之路必定是一路花香。
第二课时
一、朗读、复述课文。
二、交谈文中的寓意。
三、指导生字书写。
四、排演课本剧。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积累生字词。
2. 了解作家作品常识;掌握小说知识。
3. 理清小说的脉络。
4. 学习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5.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认识黑暗的社会现实,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本质
教学重点:
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主题,认识社会现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来自家庭,都有父母、兄弟、儿女、亲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常说“血浓于水”,“打仗还是亲兄弟,上阵还须父子兵”。今天,我们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它演绎了一个怎样的发生在一对亲兄弟之间的故事。
二、 作者简介
读作品,首先要读作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
三、 预习检查
四、 多媒体演示学习目标
1.抓住小说三要素阅读小说,理解主题。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等)。
提问:
1. 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
人物 环境 故事情节 最主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
2. 小说的情节结构由哪四部分组成?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3.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几种?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五、 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情节。
我们从情节入手来阅读小说。
1.我们先看,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称呼有什么变化,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圈出来。从上面这些不同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挥霍家产:坏蛋、流氓、无赖
经商发财:正直的、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好心人
衰败贫困:卖牡蛎的这个小子、这个家伙、那个家贼、那个讨饭的
惧怕憎恨——奉为福星——深恶痛绝
2.根据上面的这条感情线索,归纳出本文的情节。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六、 品读文章,研读重点人物,透过人物言行,探讨人物内心。
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现在我们就来探究文章的人物形象。
1.在这众多的家庭成员中,谁是小说的主人公?
教师提示:主人公的确定,一般是看在他身上是否体现了作品的主旨,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本文标题《我的叔叔于勒》,于勒是不是主人公呢?他在什么时候出场的呢?
故事的大部分是在于勒不在场、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的,他是被动的。看来他不可能是主人公。那么“我”是不是主人公呢?
那么究竟谁在演绎故事,谁有事件的主动权呢?
菲利普夫妇
2.那么,我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到菲利普夫妇身上。小说绘声、绘色、绘形,细腻地描述了菲利普夫妇的言谈、神态、举止,从而生动地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使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
学生活动
教师归纳
菲利普夫妇:唯利是图、冷酷虚伪、贪婪自私、虚荣、干练
看了小说的这些描述,形象鲜明、姿态生动地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面前。
3.小说开头菲利普夫妇如此盼望于勒的归来,结局却是千方百计躲开于勒,原因是什么?(结合情节分析)
学生明确: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为穷困潦倒的人,其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
4.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揭示了什么主题?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
教师提示: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
5.有一副对联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他们的金钱关系,老师出示上联,学生对下联
十年期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见,咫尺天涯,兄弟竟如陌路人。
6.除了上述人物之外,作者还写了菲利普的两个女儿、女婿,这些次要人物,既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又起深化主题的作用。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势力无孔不入,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个毛孔,爱情也是以金钱为转移的。
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道出的。“我”是一个有正义感、同情心的人。在面对穷困潦倒的于勒,他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在我的身上, 寄托着作家的感情和希望。
教师小结: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绝不靠作者的叙说,而是用人物的言语动作,让他们自己去表露。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
七、 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我们分析了小说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现在我们一起学习小说的另一要素,环境。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这篇文章中有几处环境描写,请同学们勾画出来,体会其作用。
1.出去旅行的时候。“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作用:烘托人物欢快心情,对于勒满怀希望。
2.回去时。“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作用:烘托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希望已破灭,化为泡影。
教师小结: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常常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交代人物身份地位的作用。我们在阅读小说的时候,要仔细体会。
八、 展开想象,改写故事结局。
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可以说十分鲜明,让我们沿着他们的性格趋向作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他们在船上遇到一个百万富翁像于勒,情形又会是什么样呢?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央、呆、付、劫、徒、誓、缘、诡、牌、执、罪、”共11个生字,正确描写“央、付”等五个生字。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积累“对付、立誓、缘故、诡计、冒牌”等词语。
3、能分清故事中的角色,正确朗读课文,并尝试读出不同动物的语气语调。
4、继续学习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山羊的勇敢、机智。从而在与狮子和豺狗的较量中获得胜利。教育学生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处事时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边读故事,边提出疑问,逐步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了解山羊的品质,激发学生临危不乱,沉着应付。
教学媒体ppt
课前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训练引入,出示课题:
1、媒体出示:狮子、山羊的图片。(用一个词语形容其中的一种动物)
2、语言训练:()的狮子()的山羊
过渡:在今天的故事中,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对狮子和山羊,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3、出示课题:39、狮子和山羊(齐读)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一听录音,了解故事中的角色。
2、二分节朗读课文(及时正音),思考,说说对这些动物的初步印象。
3、交流,顺势板书:狮子:愚蠢、慌张……山羊:沉着、冷静、聪明……
豺狗:狡猾……
4、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学习流程:朗读词语——拼读易错的生字音节——交流字形记法、部分字义——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5、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誓、缘书空;牌组词)
三、朗读感悟,质疑讨论:
过渡:一只迷路的老山羊,来到一个山洞中藏身,意外地遇到了百兽之王——狮子,我们一看老山羊的表现。
1、出示课文第二节。
(1)轻声读,用双直线找出描写老山羊想法的句子。
(2)为“盘算”找近义词。
(3)指导朗读,体会山羊的心情变化。
(4)师生合作读第二节。
过渡:山羊最终还是如她所愿逃过了这一劫,你们看……(引读课文最后一节),让我们仔细回味老山羊与大狮子之间的精彩较量。
2、深入学习3——11节。
(1)默读课文,用心找找山羊的表现(语言、动作……),说说你的看法,也可以提出疑问。
(2)交流,随机出示:“我是山羊女王,”……现在我正在寻找10只狮子。”(理解“立誓”,山羊态度的坚决)
(3)出示:于是,老山羊大摇大摆地走到狮子面前。狮子对她看了又看,猜不透眼前这大胆的怪兽为何物。(动作演示,体会山羊“大摇大摆”的用意)
(4)同桌分角色读3——6节。
(5)出示:山羊看见狮子回来了,知道那一定
是同来的豺狗的主意……为了你这个罪过,我就该剥了你的皮!”(抓住“迎、庄严……”指导朗读)
(6)质疑、解疑。(如:狮子走出洞后,山羊为何不离开呢?……)
(7)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3、:老山羊凭借着冷静、机智,战胜了狮子,这就叫“以弱胜强”(板书)
四、巩固字词,描写生字:
1、开火车朗读词语。
2、指导书写:央、诡、罪。
3、家作:收集一则关于羊或狮子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积累,回顾课文: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盘算、中央、冒牌、诡计、大摇大摆。
2、完成书后写的练习1。(校对)
3、师生合作朗读全文。
4、训练:你想对山羊、狮子或者豺狗说些什么?
二、文本拓展,补充阅读。
1、补充出示:《山鹰和狐狸》,思考文中的动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小组交流自己故事。
板书设计
39、狮子和山羊
山羊:(沉着、冷静……)
以弱胜强
狮子:(愚蠢、慌张)豺狗:(狡猾、自作自受)
教学反思
对于课文的学习,我主要抓住老山羊的具体表现来感悟整课文。首先集中学习第二节,找出老山羊心里的.盘算,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概括出老山羊的特点。然后抓住老山羊两处语言及动作、神态,体会她的聪明、机智。在本课文中运用最多的就是分角色朗读。分析以往的教学,发现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但朗读的效果不尽人意,归根结底是不会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好课文,必须靠大家的齐心协力。一课文读下来,总感觉支离破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在小组内练习,也可由教师邀请学生示范一遍后,再扩散到全班进行训练。训练时还要抓住狮子和豺狗这两个配角,通过对配角的体会,同样能反衬出山羊的智勇。课尾训练学生抓看似矛盾处质疑。
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最大的矛盾之处便是狮子借故走后,此时,山羊为何不逃?学生仅仅掌握质疑的方法,是不行的,要想达到成功的彼岸,必须会解疑。这是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径。“解疑”这一任务,也应交给学生。教师组织学生广泛思考、发言、争辩,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引发学生认真读书,反复咀嚼语言文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教案[经典]04-24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优秀教案02-28
(经典)语文教案09-22
(经典)语文教案10-16
语文教案(经典)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