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七个字,认识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朋友之间不仅需要互相信任和尊重,还需要沟通、交流和爱护,得到对方的肯定和鼓励,并感受到友谊的珍贵。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说一说我和林童之间发生的事。
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学习作者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你一定有许多朋友,在你和好朋友的交往中发生过争吵的事吗?发生过相互误解的事吗?讲给大家听听。
2、指名讲述,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正如大家所说,朋友之间的交往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遇到问题该怎么办呢?怎样保持朋友之间的友谊呢?这不仅是我们的难题,也是课文中的我和高朋友林童遇到的难题。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呢?这件事对他们有什么启发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朋友之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4、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5、同桌互相读生字,纠正字音。
6、出示以下词语检查读:欲言又止骄傲自不量力简直证明
7、指名轮流读课文,读通顺,随机纠正字音。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需要问问别人。
2、全班交流。
3、提出不懂的语句进行交流,相互解疑。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词,回顾课文。
二、指导朗读课文重点部分。
1、出示“欲言又止”认读,联系一二自然段解释该词。同时体会林童此时的心理。
2、指导读第五自然段,联系上文以及“欲言又止”体会此时我的心理。
3、同桌分角色读12—15自然段,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师生合作读16—28自然段,随机指导朗读。
5、分组合作读29—36自然段,小组讨论人物的心理活动,交流感受。
三、指导有感情朗读29—36自然段,联系全文体会我内心感受。
四、总结全文,指导实践:
学习课文后相信大家知道朋友之间应该相互信任,相互鼓励。如果你是林童和我的好朋友,你会对他们说点什么呢?
板书设计:
15、朋友之间
争演主角——不欢而散——消除误会——重归于好
(起因)
(产生误会)
(交流沟通)
朋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比较的方法辨别有益于和有损于友谊的行为。
知识: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基础之上的,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十一二岁的男生女生渴望友谊,希望自己能归属到一个集体中。他们也认识到朋友之间应该真诚相待,互相关爱。但是具体到日常生活中,他们往往又表现出不够珍惜友谊的行为,往往对朋友苛求,而对自己放松要求,言行有时不一。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生一方面接受着纯朴的乡情熏陶,他们对人友善、忍让,但另一方面,也会或多或少受着周围一些不良交友言行举止的影响,特别是当他们遇到交往困惑时,他们往往不知如何选择,缺乏主动去解决矛盾的意识和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缺乏对友谊的正确认识,加上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使得他们在遇到交往困惑时往往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尽量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朋友之间友谊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和做法是对朋友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交朋友。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充分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好朋友推介会”这个活动,使学生感受朋友带来的快乐,认识友谊很重要;通过“我心中的朋友”画像活动,使学生学会珍视朋友,感受友情的温暖;通过“让友谊之树常青”活动,使学生区别有损于友谊的`行为有哪些,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基础之上的。
教学重点:
认识到朋友之间友谊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的,哪些是对朋友有害的,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交朋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搜集教学所需的文字资料、图片等材料。
学生准备:彩笔、收集一些赞美友谊的诗歌、名言、准备好朋友的照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我和朋友”“故事与思考”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好朋友推介会
[播放动画:我的好朋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的好朋友是谁?讲讲你们之间难忘的故事吧。可以用照片、朋友间互赠的礼品等方式展示。(板书课题:朋友之间)
【设计意图: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
活动二我心中的朋友
[播放动画:我愿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为什么?可以通过演讲、绘画、诗歌、散文等形式抒发对朋友的理解。
小结:是的,朋友是书──给我们知识,朋友是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朋友是镜子──时时告诫我们……正是因为有朋友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快乐。
【设计意图:以比喻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朋友的内涵,知道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
活动三让友谊之树常青
[出示图片:友谊树]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和朋友相处时,哪些不好的做法和行为,不仅会给朋友带来烦恼,还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把它们填在友谊树上相应的位置。学生共同研讨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减少烦恼、建立健康友谊的建议。选择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铬。
小结:友谊需要彼此付出真心,用心去浇灌,去呵护……用真诚、宽容、大方、感恩、诚实去滋润友谊树,使它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板书:健康的友谊真诚关爱理解尊重)
【设计意图:区分有损于和有益于友谊的行为有哪些,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上的。】
板书设计:
朋友之间
健康的友谊
真诚 关爱 理解 尊重
语文教案 篇2
菜园里,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4个生字,认识2个笔画"了、乙"和2个偏旁"走、几"。
2.正确、流利朗读儿歌。
3.认识-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4.通过劳动实践,买菜、种种菜,激发进一步了解蔬菜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请家长带孩子到菜市场了解一些蔬菜,买一种蔬菜带到学校来。
2.老师准备九种蔬菜和有关蔬菜名称的字词卡片,每位孩子也准备一套词卡。
3.制作课件:有关萝卜生长在土里的情况和南瓜生长过程的颜色变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难点。
四、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欢吃哪些蔬菜?
2.你知道这些菜种在哪里?
3.出示课题:菜园里。
二、认识蔬菜和名称
1.出示挂图,学生自由说说这幅图
2.小组学习词语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识每一种蔬菜后,从自己的词卡中找出相关的蔬菜名称读一读,注意把音读准。
3.老师将九种蔬菜名称的词卡贴在黑板上,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取一个词带大家读一读。
4.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读音。
5.巩固词语: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认字
四、识记字形,书写指导
1.老师在田字格范写,边写边提示,学生书空笔
顺。
2.学生练习书写。
3.作业讲评。
五、布置作业
借助拼音读读儿歌,把文中的生字圈起来,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做做课后作业"画画连连",怎么想就怎么连。
第二课时
一、复习蔬菜名,开火车读词卡
二、检查"画画连连"作业
1.同桌交流:你是怎么连的?为什么要这样连?
2.请学生展示作业,介绍自己的作业。
过渡:蔬菜的颜色这么多,这么美,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呢?
三、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
2.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3.同桌互相对读,正音。
4.细读课文。
读读课文,想想你要向同学介绍哪一种蔬菜,请你上讲台拿着这种蔬菜向大家介绍。
5.熟读课文。
(1)激趣引读:老师引读前面的名词和最后一句的前半句,后面的部分由学生读。
(2)学生自由读,把课文读熟。
(3)读得好的同学将儿歌读给大家听,评评谁读得有感情。
(4)有感情地齐读。
四、认记生字
1.把课文中七个要求会认的字找出来读一读。
2.读给同桌听,认一认,帮一帮。
3.做摘西红柿的游戏,摘一个西红柿,认一个字。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巩固"又、风"两个字,练习扩词说句。
2.学习新笔画、新偏旁,学生书空。
3.交流记字方法。
4.观察田字格,老师范字,学生唱笔画书空。
5.练习书写。
六、读词练习
1.写好字的同学读一读课后的"我会读"。
2.将这些词读给小组长听,会读就印上一朵小红花,不会读请同学帮助。
七、扩展练习
从"我会读"这道题中,随意选两三个词说一、两句话。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那一个个人性化的角色,一定会感动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
本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预设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鸟儿的日记:
1、2001年10月28日 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2、2002年2月28日 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师导语激趣:同学们,看!这是鸟儿写的日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课题:去年的树。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 (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 ,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因为它 。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小鸟、大树: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树根: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他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火柴已经用完了,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 ”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激: 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出示:“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学生自读思考: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出示: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 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4、余念: 鸟儿明年还会来吗?2003年的日记又会怎样写?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背诵古诗的浓厚兴趣。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背诵古诗。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重点难点
1.识字。
2.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读题释题
1.小朋友,咱们今天要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所见》(板书课题)
2.指导读题目,认读生字“所”。
3.全班小朋友跟老师读课题。
4.谁知道题目“所见”是什么意思呀?
二、观察图、感知内容、引导想像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地方?谁?干什么?
2.学生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牧童的动作。
3.引导想像,指导学生根据牧童的动作,想像牧童可能因为什么示意大家不要出声呢?
4.设置悬念,引导读文。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并在文中把它们找出来。
(3)全班小朋友听录音范读,然后小朋友跟着录音读。
(4)学生齐读。
(5)指名读,学生评议。
三、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指名读一、二两行诗。
2.看看图,读读文,你们觉得这两诗句告诉我们牧童在干什么呢?
3.要求学生用“一边……一边……”训练说话。
4.发生了什么事,小牧童忽然停住了歌声,不唱了?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课文的三、四两句诗。
5.学生反馈。
6.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牧童想干什么?8.学生反馈。
7.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讲一讲发生在树林里的牧童身上的'故事。
六、朗读古诗
1.自由读,读给同桌听。
2.教师指导学生读。
3.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拓展延伸,教育孩子保护动物,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背诵古诗的浓厚兴趣。
重点难点
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检查生字
1.指名读古诗,集体评议。
2.集体读古诗。
3.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读,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棒。
4.抽查生字的认读。
5.开火车读,巩固生字的认读及组词。
二、诵读课文,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学生跟老师在感情地读。
4.指导学生结合图,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5.学生自由背诵,然后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好。
三、拓展延伸,教育孩子
1.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图上的小朋友对吗?为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
3.学生反馈。
4.教师小结公正地评价,教育孩子保护动物。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学写的生字。
2.学生再次认读生字,并组词。
3.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说一说第个字书写的注意点。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集体展示,互相评价,并推荐好的供大家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
2.背诵古诗。
语文教案 篇5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想不想听?(师讲课文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叫《世界多美呀》。(板贴课题)
2.谁能把课题读一读?(“世”这个翘舌音读得真准)还有谁想试试?能读得更美些吗?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世界真美呀”这句话是谁说的?就让我们随着小鸡一起去感受这美丽、美好、美妙的世界吧。翻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老师把生字宝宝请了出来,看看你们认识吗?(开火车读)
dūnfūyīnchénɡjījītāhūjiǔlìzhàn
蹲孵茵澄叽鸡它乎久丽站
3.把生字放到词语中,还能读准吗?谁来读。
蹲着孵小鸡很久美丽站了起来
黄乎乎绿茵茵蓝湛湛碧澄澄
(能坚持读完,这就是勇气,你再来读一遍。/不错,也能正确地读出来,大家一起读。)
4.谁愿意把这个童话故事读给我们大家听一听?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5.齐读。纠正读音。
第一自然段:读得又正确又流利。第一句话特别难读,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注意停顿)
第二自然段:儿化音:蛋壳儿
第三自然段:最后三个字都读轻声,慢慢站了起来。
三、整体感知课文线索
1.课文读到这,你能用上第二行词来说小鸡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
黄乎乎绿茵茵蓝湛湛碧澄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小鸡一开始认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答。
3.出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
4.在蛋壳里睡了很多天的小鸡终于醒来了,可是看到的四周全是黄乎乎的,如果你是这只小鸡,这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名说)(不高兴、失望、难过、吃惊)带着这种情绪读这句话。
5.是啊,都睡了20多天,多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呀,可是看到的只有黄色。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小鸡的心情读读这个句子。
6.过渡:世界真的像小鸡想的那样吗?看看我们的校园,想想我们家乡柳州的山、水、公园,谁来告诉这只小鸡世界是怎么样的?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睡醒的小鸡宝宝可着急了,他多想马上就出来呀!于是,他开始干什么了?
2.出示: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
(1)指名读这句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汇报。
a.“啄了很久”:你知道“很久”有多久吗?老师课前查了资料,小鸡啄蛋壳整整啄了两天呢!
b.师:把你的小手当作小鸡嫩嫩的小尖嘴来啄啄蛋壳。小鸡,使劲!再用力些!你的小尖嘴什么感觉?(疼了,你再接着啄。)(累了,你来)把蛋壳啄破容易吗?
c.在长长的两天时间里,小鸡就是这样不停地啄呀啄呀,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来读一读。
d.个别读句子。(我看到了一只坚持不懈的'小鸡/你是一只有恒心/不轻易放弃的小鸡)齐读句子。
3.小鸡从这个小小的洞眼里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让我们也去瞧一瞧!
(1)(播放动画:洞眼里展示出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碧澄澄的小河。)
小鸡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呢?找一找书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说。
(2)板书: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3)看看这三个词,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颜色的词;后两个字相同)
(4)(遮住叠词)问:如果我去掉后面的两个字,也是表示颜色的词,用在句子中好吗?
(5):用上这样的词,我们能感到天空很蓝很蓝就像大海一样,树木很绿很绿就像小草一样茂盛,小河很清很清一眼就能看到底。
(6)让我们美美地把这些词读一读。
(7)我们和小鸡一起从小小的洞眼里看到了(指着图)天空是——的,树木是——的,小河是——的,你觉得美吗?
(8)出示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谁来美美地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我感觉你真的看到了那蓝天、绿树、碧水/听了他的朗读,我感觉天更蓝了,树更绿了,水更清了。)让我们向他那样读。齐读。
4.小朋友,小鸡从小小的洞眼里只看到了蓝天、绿树、小河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板书:“……”)
5.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小鸡还会从洞眼里看到什么呢,你能用上像“蓝湛湛”、“绿茵茵”这样的词说一说吗?
出示:它看见()是()的。学生练说。(3、4个人说)
6.对啊,其实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小鸡奋力啄开洞眼,总算从洞眼里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真为它感到高兴!让我们拿起书齐读第二小节,一起欣赏这美丽的世界。
五、指导写字
1..在题目中隐藏着两个新偏旁,你们知道在哪吗?(田字头、羊字头)齐读。
2..这个“界”字,你们打算怎么记住它呢?
预设:
生:界字上面是个田字,中间是个人字,一撇和一竖。
师:这个方法真科学。伸出手来,我们一起写。(师板书,生书空)
3.这个“美”字,你们又是怎么记的呢?
预设:
生:美字上面是个羊字头,个大字。
师:利用部件来记,是个好办法。
师:要写好这个字,又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羊字头的竖不出头。
师:是啊,这羊很谦让,当他做羊字头时就会把尾巴收起来让出地方给下面的字。
师:这个“美”字的横很多,看看哪一横最长?(第三横)一起写“美”字。
师:美字可以组成什么词?相机板:美丽、美好、美妙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推荐学生通过百度搜索搜集整理作者的相关介绍。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课题
《秋天》是一篇篇幅短小的优美的诗文,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因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2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3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三、教材分析
何其芳《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关注自然”为主题,《秋天》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采用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品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散步》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网上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还下载了几个PPT课件,根据本人及所教班级学生情况重新设计制作适用的课件。使之更为适合课堂使用。
四、教学方法
以“先学后教”的思想理念为指导,我采用的是“自读品悟——诱导点拨——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和品读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品味文章的美感,体悟文章意旨。教师适时点拨,并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 一)、音乐铺垫,深情导入
背景音乐为《秋日私语》
(出示秋天的风景画)【师】(边投影出示边深情地导入)提及秋天,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
〖柔和的的音乐、深情的导入旨在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到秋天的意境中来,为文本的情感解读作铺垫。
(二)、简介作者,检查字词
1.介绍作者
生简介作者
(这一环节可采用课前预习的方式让学生搜集资料,自主学习,有利于节约课堂时间。)
2.①字词识记(各小组抽C等生到黑板展示,其余学生由小组长组织听写。)
丁丁 (zhēng) 背篓(bēilǒu) 肥硕(shu) 撒(sā)下 青鳊(biān)鱼
乌桕(jiù)叶 归泊(bó) 枯涸(hé) 清洌(liè) 梦寐(mèi)
②释义:课前查资料批注在文中相应的位置并识记展示在黑板,其余的展示在本子上)
丁丁:伐木声。
肥硕:这里指果实又大双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寥阔:高远空旷。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清洌:水清。
梦寐:睡梦。
(语文课代表针对展示作讲解和总结,再留2分钟时间记忆)
3.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出示)
(三)、初读课文,掌握朗读节奏与重音
【过渡】 这首诗写得很美,需要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我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小声的读一下全诗。
1.两分钟速读课文,划分全诗节奏(投影出示):
由小组完成节奏划分(老师投影出示):
再请两个小组展示朗读。然后播放《秋天》朗读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 zhēngzhēng )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bēilǒu)来装/竹篱间肥硕(shu)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sā)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biān)鱼似的/乌桕(jiù)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bó)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hé)见石/更清洌(liè)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mèi)/在牧羊女的/眼里。
2.【过渡】 一首优美的乐曲往往通过高低起伏的音调来表现它的内容,同样诗歌要读得好,也需要突出一些重音,你们认为这首诗中哪些词语需要重读?(不说理由)老师也找到了一些需要重读的词语,我已经把它们标出来了。现在大家看着投影再齐读一遍。 (投影出示)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 zhēngzhēng )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bēilǒu)来装/竹篱间肥硕(shu)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sā)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biān)鱼似的/乌桕(jiù)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bó)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hé)见石/更清洌(liè)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mèi)/在牧羊女的/眼里。
3【过渡】 现在大家的朗读已经大有进步了,但似乎还不能表现出诗人的感情。可能有些同学觉得重读只是单纯地加强语调,但事实上重读只是在朗读中把相关的词突出出来,既可以加强语调,也可以使语调变轻,关键是要和其它的读音有对比。如何判断读法呢?关键是在读的时候投入你们的情感。这就需要大家在朗读时把把诗人带给我们的画面展现在你的头脑中。下面我来给大家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就好像你已经走进了一个美丽的秋天的世界,正在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用心灵感受每一个美好的事物。
(四)、细读课文,品味字句
1、【过渡】 我想刚才同学们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我再给你们一分钟时间,请你们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先给它起一个名字,再想一想这幅画面上有些什么,那些诗句能表现这些画面,把这些诗句轻声地读出来。学生首先读出相应的句子,再说说这些诗句让他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集锦
第一节, “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稻花香里说丰年”说的是对丰收的猜测,而这里则是对丰收场景的直接描绘。“栖息”一词使整节诗充满了一种丰收后的喜悦与满足感。秋天“栖息”在农家,它给农家带来了什么?(丰收)
第二节,渔人到底收起了什么呢?(是鱼,是树叶,还是别的)无论他收起了什么,他的心情都是快乐的,他肯定有所收获,或者是鱼,或者是喜悦的情感。这只是秋天的一场游戏。
第三节,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牧羊女会梦见什么?这里到底是她的梦寐,还是诗人的梦想。也许一个更加灿烂,更加富饶的秋天就在前面,就在牧羊女的憧憬中,就在诗人的希望里。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教学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我在学生先“速读”把握文章主干的基础上,借助“心读”让学生深入到文本,理解、品味,而不流于“小和尚念经”的外在形式。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静静地倾听文章的配乐朗诵,一边在脑海中浮现文章所写的情境画面,让我们跟着何其芳作一次愉悦的心灵旅行。
2、播放【百度视频搜索】《秋天》配乐朗读
【师】看到大家怡然沉醉的表情,我想文章一定拨动了大家的心弦。那么,你能否说说是什么如此打动你的心呢?
学生回答集锦:
第一节的第一句,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清晨空气非常清新,在幽谷里的心情也非常好。
我认为露珠被伐木声震落的一瞬间很美
“肥硕”因为秋天到了,要收果子了
第三节的“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睛里”,因为牧羊女做梦都想到了秋。
蟋蟀声响说明是清晨
蟋蟀声的回荡感觉原野特大
秋天成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和渔民做游戏
【师小结】 总结:三幅画面我可以给它们起个名字:农家丰收图,渔夫晨归图,牧女思恋图,每幅画面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不同的,农家丰收图(绚丽多彩),渔夫晨归图(淡雅朦胧),牧女思恋图(辽阔空远),而诗人用什么贯穿起了三幅画面?(喜悦的情感)
(五)、再读课文,归纳方法
如何才能朗读好诗歌:一、情感投入;(在朗读中通过语调的仰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对比展现诗歌情感的起伏)二、视觉再现。(在朗读时要在眼前出现一幅幅相关的画面)。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读读这首诗歌,再请另一个同学进行点评。最后全班在一个学生的领读下朗读全诗。
鉴赏诗歌的方法:
1.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3.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朗读全诗
(六)、迁移训练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再来欣赏一下其它的诗歌。现在就请同学们先读读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晨》,说说这首诗展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和课文相比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
秋天什么令你最感动?模仿两首诗的写法,写一两句现代诗,写一写你心目中秋天最美的东西
播放《秋天》
六、板书设计:
秋 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
乡村秋景图 霜晨归渔图
少女思恋图
七、课后作业
1、学生课后诵读课文,并将自己的配乐朗诵录下来,教师对学生交上来的录音作品作出评价,评出名次,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全班播放好的录音。
2、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
(语文教学的阵地不仅仅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轻松地去进行语文学习,让学生感知到:“生活处处有语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精选)10-28
语文优秀教案08-30
语文教案08-09
(精选)语文教案10-05
(经典)语文教案09-22
[经典]语文教案09-23
语文天地教案04-26
语文教案(经典)11-12
语文教案【经典】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