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13 10:03:0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集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2——9段,正确体会感叹句和反问句所强调的不同语气。

  3、明白大树枯死的原因,懂得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大屏幕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1、计算机大屏幕呈现词语,认读。

  (1)、指名读,及时正音(点击出现音节)。

  (2)、多音字“干”口头组词。大屏幕呈现:干gan( )gan( )

  (3)、计算机呈现练习:读拼音写字组成词语。

  (学生独立完成后计算机反馈时间和正确率。)

  2、大屏幕出现第一段和插图,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为什么说啄木鸟是森林里的.医生?(呈现“因为……所以……”、“……是因为……”)。

  (二)、学习第二段。

  1、引入:大屏幕呈现动画:啄木鸟在林子里飞来飞去,在一棵大树上捉虫,配有“笃笃笃“的声音。)

  2、指名回答后大屏幕呈现第二段。问:这里的“捉虫”实际上就是什么意思?把“捉虫”换成“治病”,这句话怎么说?

  (三)、学习3----8段。

  1、引入:大屏幕呈现动画并配有课文录音。

  2、啄木鸟和大树说了几次话?请小朋友再读课文3---8段,找出啄木鸟说的话,用“”划下来,找出大树说的话,用“——”划下来。

  3、交流,指名读句子。想一想;啄木鸟、大树说话时的语气是怎么样的?(同桌互读,讨论。)

  4、讨论、交流。

  (1)、第一次对话:

  a、大树为什么“叫起来”?(看图想象大树会怎么痛。)指导读句子(指名读,评议,齐读.)

  b、啄木鸟为什么要啄大树呢?(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啄木鸟怎么样?指导读句子(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c、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

  (2)、第二次对话:

  a、从啄木鸟对大树说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棵大树已经生病了,可大树自己知道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b、“我这样年轻力壮,身上哪会有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你换一种说法。(“我这样年轻力壮,身上不会有虫。”(看图理解“年轻力壮”)

  c、这时,大树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它为什么“生气”?指导读句子。

  d、面对生气的大树,啄木鸟怎么样?(指名读句子)想象:小病不治,变成大病有什么危险?指导读句子。

  (3)、第三次对话:

  a、听了啄木鸟的话,大树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看看图上这棵大树的表情,说说它心里会怎么想?

  b、大树觉得啄木鸟话太多了,没有耐心再听啄木鸟说话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不耐烦)指导读句子。

  5、啄木鸟真心诚意地给大树治病,还耐心地跟它讲道理,可大树却生气,不耐烦了,这时,啄木鸟会怎么想?是的,啄木鸟没有办法,它只好飞走了。(大屏幕呈现动画和字)指导读句子。

  6、分角色读2----8段。

  (四)、学习第9段。

  1、大树最后怎么样了?请小朋友自学第9段(计算机呈现文字,点击“热区”能出现有关图像。)

  2、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树最后怎么样了?

  3、想想:大树为什么会枯死?(前后两幅图对照)

  4、齐读第9段。

  (五)、总结全文。想象:这时,大树会怎么想?(互相讨论,各自写一写。)

  (六)、作业。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 )在一棵大树上捉虫。

  (2)、我这样( ),身上( )?

  (3)、这棵树被虫子( )。

  2、选字填空:

  (1)、捉 啄

  花猫( )住了一只大老鼠。

  小鸡在草地里( )小虫吃。

  (2)、生 身

  小妹妹( )上穿着花衣裳。

  王老师( )病了,还是来给同学们上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字族识字儿歌。学生在读儿歌的过程中,可以认识部分“方子族”的字。儿歌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儿童生活,既渗透浅显的汉字造字的知识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儿歌共14行,每两行为1句,共7句话,第1句用一个小学生的名字引出“方”字,以下6句分别以“方”为根,加上不同的部件引出一个又一个新字,使学生在既有音有形,又有语言环境的描述中认识了许多“方字族”的字。要抓住儿童对于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借助卡片、图片、课件等媒体引出“方字族”的字,使学生感悟汉字造字的规律,了解汉字造字的浅显知识。学生在一年级时曾经用字族法学习过新字,方法是先运用叙述性的语言说字的结构和读音,然后再把这个字运用在一个短语中,以显示字义。本节课我先后两个班上,第一次上的非常不成功,经过教研组教师的多次研究修改,再次上课就进步了很多,下面就将两次上课过程中修改的环节进行对比说明。

  (一)本节课我上过两次,第一次新课的设计环节 是以一个情境故事引入,出示一个大人带着六个孩子的图片,告诉学生大人是方妈妈,小孩是方宝宝,让学生从课文中找方宝宝,学生不理解这些人和方字族的字有什么关系,到儿歌中不知找什么,就处理这个环节就足足花了15分钟,由于这个环节的失误,造成整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重点没有体现出来,经过组内教师的研究,改变了该环节的处理,由一年级的《青字歌》引入,复习环节设计给青加不同偏旁组词,当学生说出含有青字的新字后,让学生观察它们和“青”有什么关系,当学生说出他们都含有青时,告诉学生青就是这些新字的妈妈,这些含有青的字都是青宝宝。这样的处理就是建立字与情境之间的关系,既有趣味性,又含知识性。以青字族练习,过渡到 猜方字宝宝们的特点,再到课文中找方字宝宝,以此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将新知识与旧的'学习环节相结合带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这个环节下来只用了4分钟,推动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在记字环节,第一次上课我是把儿歌中与方字有关的六个字,带着学生一个一个记 ,说偏旁,说偏旁与什么有关,读书上的句子,整个环节下来15分钟,而且记字的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热情很低。经过教研组研究,首先改变了记字的形式,首先老师带领着记学生记忆这里最难的字“防” ,目的是解决难字的记忆,同时也是在教学生记忆这些字的方法,其余的5个字学生自学,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这样既让全体学生参与到了学习当中,又体现了教学与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三)写字环节渗透归类思想。方字族的字共六个,其中“芳”是上下结构,其余都是左右结构,为了使写字落到实处,我先指导学生写“芳”

  从整体和关键笔画两个方面进行观察,再进行范写,范写时把写这个字的方法编成儿歌教给学生“点要写在上空间,上下结构要紧凑”。对于左右结构的字,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左右宽窄的比例,学生观察出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时 ,让学生从中挑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进行重点书写指导,其余的字学生根据重点字的书写方法进行自己描红自己书写。这个环节用了13分钟,这种归类写字既节省了分析字的时间,有训练了学生观察的能力,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归类写字的练习,学生会自己总结出不同结构的生字的书写法则。

  经过这两节课使我深深感觉到,教案的每个环节的都如此重要,要备好每一环节一定要研究、思考。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习作指导

  教学重点:习作指导

  教学难点:习作指导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读的书也越来越多。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我们。书中的主人公常常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为他们的快乐而微笑,为他们的.痛苦而流泪,为他们的命运而担忧……

  读了文章,何不把自己读书后的体会和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呢?

  二、明确习作要求(课件出示)

  1.学生自由读"习作7"。

  2.明确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写读后感。

  3.弄清什么是读后感。即:读了文章、书籍后有体会,有感想,把它们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4.明确写读后感的好处。即:可以提高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开拓思路

  1.小组内讨论、交流:如何写好读后感?

  2.全班交流。

  3.教师:写一文章或一本书籍的读后感,首先要读懂这文章或这本书籍,知道文章或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

  写读后感,可以就整文章来谈,也可结合文中的部分来谈。

  四、指导选材

  1.谈话:回顾自己课内外读过的书或文章中,最让你难忘或深有感触的人物、情节,想一想自己当时的读书感受及联想到的人或事,跟他人说一说。

  2.与同桌交流。

  3.小组内交流。

  4.说得好的,每小组推选1-2人,在全班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挂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课文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并结合平时教学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和应该具备的态度及有关要求,逐步养成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教给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2、强调自主,,形象强化。教学准备: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已经学过的习惯。

  二、看图,认识预习的意义,明确预习的要求

  1、想:我们为什么要预习呢?预习有什么好处呢?(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能力。)

  2、对于我们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看书中的图:(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学生字新词三、学习方法,借助方法预习《1长城和运河》

  1、看书中的.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是怎样做的?

  (动嘴读课文,动手画生字新词,动脑想课文内容,动口问疑难问题。)2、尝试预习

  (1)出示预习的步骤

  (2)用以上步骤进行预习

  第一步:试读课文,用“——”画出生字新词,提问: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样处理?第二步:生再读课文,出示长句子,学生读,难读通顺。小结第三步:学生再读课文,质疑。总结

  四、提出开外自觉预习的要求

  看第三页最后一幅图,问: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五、总结全文

  自觉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学好每门功课都十分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认读4个字,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朗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知道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重点:知道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难点:知道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具准备:投影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柳帘缭绕的三潭印月,俘漾在西湖外湖中央。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三潭印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查字典或者问同学、老师,努力读正确、力争达到流利。

  2、学生练习初读。

  3、检查学生读书。

  4、交流;你又认识了哪些新的生字朋友?学生交流。

  5、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一下三潭印月的.美丽。

  6、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三、细读课文

  1、通过读课文,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

  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第二自然段:苏东坡多蓄水深挖湖)

  三潭印月什么样?(第四自然段:中秋节的晚上,天上的月亮照在湖面,在三个石塔里点起明亮的灯火,再蒙上透明的白纸,灯光映在湖水里,就象一个个圆圆的月亮。此时,月亮、灯光、湖光交相辉映,夜景十分迷人。)

  2、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三潭印月的美丽?

  (学生自由汇报)

  3、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四、作业:摘抄好词佳句

语文教案 篇6

  第六单元 复习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本单元课文中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中出现的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的意思。

  3.领会句意,把握课文思想内容。

  4.领会文中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培养赏析古诗文的能力。

  5.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生动、形象的写景方法。

  6.识记有关常识,美文及名句。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思维的哲理性,培养观察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乐观的志趣,豁达的胸怀,进取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自然美,欣赏生活情趣美。

  二、学法指导

  1.撰写100字左右的单元内容概述。(课前)

  2.自制文体,文学常识积累卡。

  3.自制实词、虚词积累卡。

  4.自制名句积累卡。

  5.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6.进行能力迁移训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入方法;

  2.学习生动、形象的写景方法;

  3.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

  解决办法:一是反复吟咏、背诵。二是讨论归纳。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进行知识抢答

  2.交流积累卡。

  3.练习巩固。

  4.能力迁移训练

  七、教学步骤

  (一)概述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的写人,有的写景,有的记事,有的抒情。要注意体会《五柳先生传》的.写人方法,《小石潭记》中生动形象的写景以及《观潮》中的语言描写。同时要背诵五首诗歌,悉心体味其中的名句。

  (二)知识抢答

  1.有关文学常识

  2.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宇

  3.名句背诵

  (三)归纳常见虚词的用法

  (四)巩固练习

  背诵默写

  1.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七言绝句《秋词》

  2.《五柳先生传》中描写五柳先生生活贫困的句子是

  3.全石以为底,近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

  4.苏轼词《浣溪沙》中着重描写清泉寺的外部环境,以衬托寺庙清静和优雅的三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语段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年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相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佁然:愣住的样子 (2)傲尔:忽然

  (3)逝:离去 (4)邃:深

  2.把上文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公似的凹凸交错,没法知道它的源头了。

  3.上文第1段,作者写潭水时,通过游鱼、阳光、影子等具体的描写,突出了潭水 清澈透明 的特点。

  4.作者描写鱼,采用了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上文描写鱼静态的语句有 怡然不动 ,描写鱼动态的语句有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第2段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斗折”写的是 溪身 ,“蛇行”写的是 溪水 。

  6.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印象是什么?作者这样描写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六)能力迁移

  临江之人畋(tián),得幼麋,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d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意。幼麋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之友也,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注释]畋:打猎。怛:恐吓。

  1.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B)

  ①得幼麋,畜之(养)

  ②群犬垂涎,扬尾皆来(摇动)

  ③稍使与之戏(玩耍)

  ④积久,犬皆如意(心满意足)

  ⑤以为犬良我之友也(友善)

  ⑥抵触偃仆(俯卧)

  ⑦益狎(亲近)

  ⑧狼藉道上(指幼麋尸骸散乱)

  A.①④⑧ B.①③⑦

  C.②⑤⑦ D.②⑥⑧

  2.下列加点的“之”,意思完全相同的是(D)

  ①临江之人畋②得幼麋,畜之

  ③其人怒,怛之④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

  ⑤稍使与之戏⑥忘己之麋也

  ⑦以为犬良我之友也 ⑧与之俯仰甚善

  ⑨共杀食之

  A.①⑥⑦ B.②④⑧

  C.③④⑤ D.②⑤⑨

  3.为下列各句选择正确的意思。

  (1)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C)

  A.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靠近群狗,经常性地把幼麋给狗看,只是让它别乱动。

  B.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走近群狗,给狗看幼麋(让它们彼此)熟悉,并让狗不要乱动。

  C.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走近群狗,经常性地把幼麋给狗看,并让狗不要乱动。

  D.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靠近群狗,给狗看幼麇(让它们彼此)习惯,只是让幼麋别乱动。

  (2)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B)

  A.群狗害怕主人,和主人在一起时或俯或仰很恭敬,但时常舔着它们的舌头。

  B.群狗害怕主人,与幼麋在一起时或俯或仰很友善,但时常舔着它们的舌头。

  C.群狗害怕主人,和主人在一起时或俯或仰很恭敬,但时常用舌头去舔幼麇。

  D.群狗害怕主人,与幼麋在一起时或俯或仰很友善,但时常用舌头去舔幼麇。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A。幼麇能和家犬一起玩耍,是因为家犬和幼麋相处久了,彼此较熟悉,也较友善。

  B.幼麋“至死不悟”,是因为它始终未搞懂家犬与外犬有什么区别。

  C.临江之人对幼麇不恰当的庇护和宠爱,是导致幼麇悲惨遭遇的原因之一。

  D.本文的寓意是说明不增强自身的生存斗争能力,一味倚仗权势而随心所欲,只能落得悲惨的下场。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初步读通课文,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第一句,初步理解体会课文第二句的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5个生字,

  课前准备:

  1.课文课件

  2.生字卡片及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老师这儿有个子字:家,小朋友们认识它吗?

  2、给“家”找个朋友;学生扩词练习。

  3、老师带来了一些朋友,(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卡片)想认识他们吗?引导识字读词。

  师: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师:答案就藏在我们课本83页,让我们一起帮这些小朋友找找家。

  二、朗读:

  1、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儿歌,好吗?出示多媒体动画的课文朗读。

  2、你们想读吗?轻轻打开课本大声拼一拼读一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遇到不会的向同桌或前后的小朋友请教一下。学生自由朗读。

  3、想读得有进步的请再读一遍。

  4、觉得自己有进步的请举手,想有更大进步的再读一遍,特别把自己读得最棒的一句练一练。

  5、现在觉得自己进步很大的请举手。(读书就应这样,多练才行呀!)谁来读读你最棒的一句给老师和同学听听。

  (1)指名读,让小朋友评。

  (2)指名读,让小朋友跟他比,老师评。

  (3)读得最好的小朋友跟老师比,小朋友评。

  6、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行。

  A、指导体会、朗读。

  师: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真高兴呀咱们先去白云的家看看?白云的家怎么样呀?谁来读一读?指名请学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特别是“蓝天”,老师好象看到了广阔的蓝天,真大,真美呀!

  小朋友眼前看到蓝天了吗?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象也看到了无边无际的蓝天.

  听出来了,白云在这么大这么美的蓝天里飘呀飘,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想到哪就到哪,假如你是白云,你心里怎么样啊?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快乐呀!谁再来读读?

  对呀,蓝天是白云美丽的家,蓝天是白云自由的家。小朋友一起来夸夸白云的家。

  师: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乌云、太阳、月亮、星星、小鸟、卫星、飞机……)

  (2)、学习第二、三行。

  A、白云的家真美,那小鸟和鱼儿在家里都做些啥呢?想看吗?点击.

  小鸟在树林里做什么呢?你听,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

  对呀,小鸟在树林里真快乐呀!树林真是小鸟离不开的家!谁来读读?

  指名请学生读

  师:听出来了你真是只快乐的小鸟!你是一只活泼的小鸟。

  B、树林除了是小鸟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老虎、狮子、杜鹃、老鹰、树、草、花……)

  你们看小鱼在干什么呢?假如小鱼离开了小河,会怎样呢?是呀,鱼儿一离开水,就没有了自由,甚至没有生命,只有在水里,在小河里,鱼儿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成长.小河是鱼儿离不开的家呀!

  我们一起学着鱼儿一边快活地游一游,一边读读句子.

  指名读.

  (3).学习第四行.

  小朋友你们看,种子在泥土里发芽啦!咱们一块儿来做做种子发芽好吗?

  种子种子快快长,种子种子发芽了!

  “种子,种子,你为什么长得这样快?这棵种子长得最高,你来说说!

  你的成长离不开泥土这个家.你喜欢你的家吗?你来夸夸你的家.

  听出来了,你的家真温暖呀!谁再来读读?你的家真好呀!

  (4)、齐读1-4行.

  小朋友,有家的感觉真好呀!谁能连起来读读这四行诗!

  其他小朋友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

  (5).学习5、6行。

  小朋友,白云、鱼儿、小鸟、种子都有自己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他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如果说不出,就请他们再读读书,从书里去找答案)

  结合学习“祖国”。出示生词卡片。指读。齐读。

  我们祖国的叫什么?

  小朋友看,我们的祖国的形状就象一只昂首高歌的雄鸡,壮观的海上日出,辽阔的原野,巍峨的高山,雄伟的天安门广场,

  你觉得我们的祖国怎样啊?(祖国真美,祖国象个美丽的大花园)

  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你们觉得怎么样?瞧,我们的小朋友生活得多幸福呀!

  (小朋友,我们美丽的祖国就象一个大花园, 我们就象花园里的花朵,幸福地成长,就象小鸟在树林,鱼儿在小河,多么快乐,多么自由自在!——“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在家的感觉真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

  祖国真是小朋友幸福的家,让我们挺起胸昂起头,再来放声齐读------

  7、齐读全诗。

  (这首诗写得多美呀,下面,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美美地读这首诗. 书要读得美,姿势先要美.看看谁的姿势最美.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这么美的诗小朋友想不想把他记住呀? 谁能看着屏幕读?

  谁已经背出来了?

  愿意背的小朋友站起来好吗?(请小朋友加上自己的动作)

  读了这么多遍,你能帮这些小朋友找到家吗?学生回答老师出示词卡并请学生贴到相应的位置。(蓝天、树林、小河、泥土)

  三、认读生字词。

  (1)认读蓝天、是、白云、树林、小河、鱼儿、种子、祖国等词语。

  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采用各种形式读,如打乱顺序读,开火车读,同桌互检等。)

  (2)认读生字。

  从词过渡到字

  师:生字宝宝从词语中挑出来,你还会认识它吗?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3)指导写字

语文教案 篇8

  一、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56人,是一个新组合的班级。学生的层次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让学生适应学习环境的同时,应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一)、数与运算。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二)、空间与图形。1.第一单元“圆”。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三)、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五)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按照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单元“统计”:

  1.学生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综合应用:

  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课时安排(按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 17课时。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6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化: 5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 5课时

  数学与体育: 3课时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3课时

  第五单元统计: 6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 3课时

  生活中的数: 2课时

  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以校教研处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思维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自主的参与、探究和交流。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中不再着眼于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不再设“语文天地”做单项练习,不再通过“金钥匙”学习某种学习方法或策略,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形成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切实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教材仍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写,本册共设计了8个主题单元。每个单元由五篇课文(三篇精读课文,两篇拓展阅读课文)、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单元小结四个部分组成。五篇课文中,前三篇必须精读,后两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精读或略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册课文的学习,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 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会生字,复习查字典的方法,养成自觉运用字典的习惯。

  4、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 注意积累词语,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情感的介入——感知、感受、感悟。通过教材中“小资料”、”我的视角”、“日积月累”等栏目, 展示学生自学产生的问题、独立的见解、改进的意见、延展开的思考、总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等等。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创造精神。

  6、阅读适合程度的课外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8、能抓住重点进行观察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事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

  三、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其训练的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社会实践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

  2、思考练习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

  3、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的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4、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继续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5、继续指导学生写好学习计划和总结。

  6、继续加强对学生写字的训练,写钢笔字做到正确、规范、匀称、美观。

  7、加强作文的指导和评讲,作文评改继续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论方式。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①会认“烘”等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③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课前准备

  ①“丑小鸭”“公鸡”“鸭妈妈”“鸭姐姐”“小姑娘”“猎狗”“小鸟”“天鹅”的头饰。

  ②课件:丑小鸭出生、出走的动画片。

  ③生字、生词卡。

  第一课时

  播放动画片,导入新课

  ①播放《丑小鸭》动画片,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激发学习的兴趣。

  ②学生说说看见了什么,整体感知丑小鸭出生后的遭遇。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①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想有什么问题。

  ②学生质疑。

  ③学生互相解答,老师参与。

  ④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a.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与同桌合作读准字音。

  b.小组合作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老师巡视指导容易读错的句子。(易错的字:烘、亏)

  c.同学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的方法。

  ⑤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小组长组织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⑥小组间竞赛读课文,看看哪组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⑦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巩固生字

  ①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小组内合作认读)

  ②用做游戏的方法巩固生字。(摘苹果或给动物名字)

  课堂练习

  ①读词语。(出示软件认读)

  ②积累词语。(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画下来,读一读。也可以抄在词语集锦本上)

  课件作业

  观看动画片,了解《丑小鸭》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①(出示软件,播放“海报”)内容如下:我校雏鹰电视台招收为故事《丑小鸭》配音的小演员,欢迎广大学生踊跃参加。

  ②明确目标:配音需要把课文读得流利、动听,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别人。故事读得流利,我们已经做到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谁读得动听,打动听众的心。

  自行探索,感悟课文

  ①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评读、小组轮流读、轻声读),看看有什么感受?

  ②读完课文后会有很多感受吧,小组内先交流一下。(通过表演或读一读表达感受)

  小组交流,汇报体会

  ①播放《丑小鸭》出生时的影碟,让学生说说丑小鸭出生时的样子,体会其“丑”。并复述第1、2段内容。

  ②小组合作,汇报感受。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读后说说这一段落给你什么感受?(小组间相互补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或表演来汇报)

  a.第3段重点理解“讨厌”“欺负”“孤单”,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b.第4段重点通过表演小鸟“讥笑”和猎狗“追赶”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c.第5段重点通过学生想像丑小鸭是怎样“悄悄过日子”来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d.第6段重点通过观看录像丑小鸭趴在冰面上冻僵了,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e.第7段重点通过读“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这句话,体会丑小鸭高兴、愉快、激动、幸福的心情。

  拓宽空间,升华认识

  ①假如这只“丑小鸭”来到你的'身边,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②这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见到了“鸭妈妈”“哥哥”“姐姐”会说些什么?

  配音竞赛,评选配音演员

  ①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配音演员竞选。

  ②同学与老师对竞选者进行评议。

  ③合格小演员推荐给校雏鹰电视台。

  第三课时

  巩固练习

  ①认读要求认识的字。

  a.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集体读。

  b.分组竞赛认读。

  ②自荐讲《丑小鸭》的故事。

  ③分小组交流自己积累的本课词句。

  写字指导

  ①指导观察。

  a.看看本课生字都是什么结构?书写时注意什么?

  b.注意区别“鹅”和“鸭”。

  c.“蛋壳”“欺负”“翅膀”三个词语较难写,应重点观察。

  ②示范指导。

  a.范写“鹅”和“翅膀”两个词。(提示部件的摆放,让学生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b.“鹅”为左右结构,应注意左窄右宽;“翅”字,注意捺应该伸长;“膀”应左窄右宽。

  ③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④展示书写的字,师生评议。

  完成课后练习,阅读“我知道”

  ①明确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②同桌互相订正。

  ③自读“我知道”,再说说自己还读过安徒生的哪些作品。

  课外作业

  选看《安徒生童话选》。

语文教案 篇10

  1.目标导航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之一。

  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阅读这篇作品对我们学好祖国语言不无启迪。

  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通过钱学森情愿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历尽艰险回国的经历,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四首》收录了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四位大家的.作品。《春望》体现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体现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晏子使楚》通过对晏子言行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贤相的形象。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主义心声。

  2、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

  4、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2.知识小词典

  ①.字音。

  贫jí(瘠) mù(募)集 卫shù(戍)区 wù xū(戊)(戌)变法

  diāo(凋)零 祈(qí)祷 捂(wǔ) 挟(xié)持 惩(chéng)罚

  眷(juàn)恋 卓(zhuō)越 萌(méng)发 诬(wū)陷 月笼(l?ng)沙

  寂寥(liáo) 造诣(yì) 倔(jué)强

  ②.本单元要着重掌握如下词语的解释:

  蹊跷:qī qiāo奇怪。

  宛转:(歌声、鸟鸣等)抑扬动听。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泛舟:乘船游玩。泛,漂浮。

  汗青:史册。

  寥落:稀少。

  瞭望:登高远望。

  风烛残年: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风烛,风中的蜡烛。

  3.名句解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解读: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4.文学常识备考

  ① 萧乾, 萧乾先生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晚年多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回忆录、散文、特写、随笔及译作。主要著译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百味》、《一本褪色的相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1998年10月出版的《萧乾文集》(1-10)收集了他的主要著译作。

  ②都德,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出身法国南方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就独自谋生。先在一所小学校里担任学生自修辅导员。后来到巴黎,从事文艺创作,过着清苦的青年文人生活。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③刘敬智,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光明日报科技部原党支部书记,因心脏病突发,于20xx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④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⑤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和宣歙观察使及剑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终中书舍人。诗豪爽清丽,自成风格,人称”小杜”。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⑥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⑦文天祥(1236-1283), 原名云孙, 字宋瑞, 又字履善, 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因父丧未受官职。 于1283年从容就义, 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其中诗作达百余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5.古诗词鉴赏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鉴赏〕

  这两句诗,写梦境。与诗人那些通篇记梦的诗作有别,此诗写梦境也独树一帜。全诗由梦因引出”铁马冰河”的梦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更多联想、想象的空间。人们尽可以据此梦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想象诗人当年是如何身披铁甲,手持兵器,骑那披着铁甲的战马驰骋沙场、英勇杀敌,作此诗时他又是如何梦绕神牵”九州同”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祥 《过零丁洋》) 〔鉴赏〕

  原诗的零丁洋:珠江口的海面。起一经:指本诗作者精通一种经书,经过考试(文天祥二十岁时考取状元)出来做官。干戈: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

  全句是说:在惨淡的战争环境中过了四个年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是说:山河破碎得像柳絮被风吹散一样;自己一生在动荡不安中,像被雨打的水上浮萍一样。惶恐滩:在江西万安县,是赣江十八个险滩之一。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曾从惶恐滩撤退到福建。”惶恐滩头说惶恐”,这句的”说惶恐”,是指山河破碎,身世浮沉之叹,非指害怕敌人。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第二年头被迫随船去宋帝呙,船过零丁洋。这句中的”说零丁”,是指感到自身孤苦。汗青:史册。照汗青:光耀史册。

  文天祥抗元不幸被俘,汉奸张弘范当元军元帅,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正在海上抗战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就拿这首诗给他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义正辞严,表现了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在中国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文天祥那种忠贞不贰的伟大情操,更是使他得以名垂千古,留芳万世。

  6.仿写演练

  例句: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仿句:改了 ,而且 。

  7.语文实践活动指南

  本单元安排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本次语文实践活动,旨在使学生在阅读感受本单元五篇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整体上了解爱国、认识爱国、从而真正地学会爱国。

  8活动步骤:

  (1)了解信息,收集有关背景资料。

  (2)小组讨论,制订”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计划”,落实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安排。

  (3)仔细参观,摘抄重要的文字资料;认真听取介绍或报告。

  (4)访问与基地相关的人员,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

  (5)整理资料,写出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深刻的感受。

  (6)以班级为单位,举办”祖国母亲,我爱你”专题汇报会

  (7)就专题汇报会的情况,写一篇通讯,在校内外有关媒体上报道。

  (8)学习、活动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复习教案08-23

语文教案【精选】08-18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教案(经典)01-09

(经典)语文教案09-22

[精选]语文教案10-03

(经典)语文教案10-16

(精选)语文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