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不在教室乱跑》教案

时间:2024-12-21 07:03:38 教案 我要投稿

安全教育《不在教室乱跑》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安全教育《不在教室乱跑》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安全教育《不在教室乱跑》教案

安全教育《不在教室乱跑》教案1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

  1.了解乱跑的危险性,认识到保持课堂安全的重要性。

  2.掌握安全自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时间:10分钟)

  通过观看一段有关乱跑事故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为什么不允许在教室乱跑?

  -乱跑可能带来哪些安全隐患?

  2.知识点讲解:(时间:10分钟)

  向学生讲解不在教室乱跑的危害:

  -可能造成家具、其他学生及自身受伤。

  -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效果。

  -学生被他人追赶时可能发生摔倒等意外。

  3.案例分析:(时间:15分钟)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针对乱跑事故的案例,并在一定时间后,进行分享和解答疑问。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乱跑事故的具体情况和影响。

  4.小组游戏:(时间:20分钟)

  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安全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乱跑的危险,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例如:

  -模拟课堂环境,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指定路线快速行走,不允许乱跑。

  -使用绳子标出一个安全区域,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到达安全区域,体验追逐的紧张感。

  5.角色扮演:(时间:20分钟)

  进行角色扮演,使用情景对话的'方式,让学生扮演老师和学生,通过模拟课堂场景,来演绎不在教室乱跑的后果和教师的批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乱跑,保持课堂秩序。

  6.总结与讨论:(时间: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讨论以下问题:

  -你们学到了什么关于不在教室乱跑的知识?

  -这些知识对你们有什么帮助?

  三、教学资源:

  1.乱跑事故的视频

  2.安全游戏道具:绳子等。

  3.角色扮演道具:班级牌、批评卡等。

  四、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以了解他们对安全教育的理解情况。

  2.分析学生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估他们对乱跑危害的认知程度。

  通过本次安全教育的教案,学生们将了解到不在教室乱跑的危害,并培养了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愉快学习,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避免这样的事故发生,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安全教育《不在教室乱跑》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追逐奔跑容易使自己身体受伤。

  2.知道走路时要慢慢走,不追逐奔跑打闹。

  3.学习避免与他人碰撞及简单的自护方法。

  活动重点:

  知道如何正确走路。

  活动难点:

  有在教室不乱跑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请1名大班幼儿装扮成受伤的小猴,额头和四肢某关节处包裹上纱布。

  2.小猫头饰。

  3.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扮演小猴的大班幼儿走进活动室,额头和膝盖上包着纱布。

  教师:小猴,你头上和膝盖上为什么包着纱布?疼不疼啊? 小猴不好意思地对大家说:我在楼道里和小朋友追跑,摔倒了,膝盖破了。下楼时,和小朋友一边挤一边跑,结果从楼梯上摔下来,把头也磕破了。哎呦,疼死我了。

  二、引导幼儿结合实际生活讨论。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摔倒过吗?为什么会摔倒?摔倒后疼不啊?怎样走路才不会容易摔倒呢?

  2.教师出示挂图并引导幼儿讲述画面中所发生的事情,并判断这样做对不对?

  3.教师小结:在教室里追跑打闹容易摔倒,下楼时不小心或往下跑也容易摔跟头。平时走路要看着路慢慢走,下楼时要一个跟着一个慢慢走。

  三、游戏“我会轻轻走”。

  1.教师出示小猫头饰,请小朋友说一说小猫怎样走路并学一学。

  2.请幼儿带上头饰模仿小猫轻轻走路。教师用语言提示幼儿学习小猫“眼睛看着路,脚下慢慢走,高高兴兴做游戏,保护自己不摔跤。

  3.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情景“小猴子受伤”导入活动,很好的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知道了在追逐奔跑中容易使自己的身体受伤。通过观察图片,幼儿们都很积极的发言,都能判断出图片的'对错,同时也让幼儿知道了走路时要慢慢走,不追逐奔跑打闹。游戏“我会轻轻走”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环节,都很开心的跟着老师学小猫轻轻走路,知道眼睛要看脚下,慢慢走才不会摔跤,也知道了避免与他人碰撞的自救方法。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安全教育《不在教室乱跑》教案3

  目标:

  帮助学生明白在教室里乱跑是不安全的,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步骤:

  1. 引入话题(5分钟):

  与学生一起讨论在教室里乱跑的危险性。询问学生他们认为在教室里乱跑有什么可能的危险。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 课堂活动(15分钟):

  观看一个短视频或图片展示,展示在教室里乱跑可能导致的意外事故。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视频或图片中的情况。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列举在教室里乱跑可能导致的意外事故,并与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

  3.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避免在教室里乱跑,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的观点,并提供一些额外的安全建议。例如,走路而不是跑步,避免在教室里追逐或玩耍等。

  4. 游戏活动(15分钟):

  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分成小组,模拟在教室里乱跑的情况,并讨论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然后,让他们再次表演正确的行为,例如走路、避免碰撞等。

  5. 总结与评估(5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并提醒他们在教室里遵守安全规则的重要性。

  分发一份简单的评估问卷,让学生回答关于在教室里乱跑的问题,以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扩展活动:

  让学生设计并制作宣传海报,以提醒其他同学在教室里不要乱跑。

  邀请一位校警察或安全专家来讲解关于在教室里乱跑的危险性和安全规则。

  注意事项:

  确保教室环境安全,没有杂物堆积或易碰撞的物品。

  监督学生在角色扮演游戏中的行为,确保他们模仿正确的行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

【安全教育《不在教室乱跑》教案】相关文章:

教室的标语01-30

安全教育的教案01-03

安全教育教案05-18

《安全教育》教案06-23

教室布置标语03-21

教室提示语04-08

教室励志标语(经典)07-17

教室励志标语05-24

学校教室标语01-17

法制安全教育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