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课件

时间:2024-12-10 07:13:5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物理课件精品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准备好课件,一个优秀的课件,采用的形式其产生的效果应该是高于传统教材的,也就是说,如果连传统教材的效果都没有达到,那也就没有必要做成课件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课件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课件精品,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物理课件精品

八年级物理课件精品1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4、学会用量筒和量杯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5、培养学生初步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2、用量筒和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估读的方法。

  2、量筒读数时的注意点。

  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实验器材

  教师: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卷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学生: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木块、量筒、石块、水、细线

  学生课前准备

  透明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

  让学生观察教师预先准备好的挂图,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上台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要求学生看书第25页图,了解宇宙、地球、上海的金茂大厦、微粒的尺度。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使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二、长度的单位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m。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n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

  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光年的长度。

  三.正确使用刻度尺

  对单位用单位的长度有所了解后,介绍几种测量长度的工具,分别介绍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说明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用于精确的测量,我们目前只需掌握普通刻度尺的使用。那么如何使用刻度尺呢?对于刻度尺的总结一下,有四个字,那就是认、量、读、记。

  ①认:就是认识刻度尺,认识认识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以及分度值是多少?量程就是刻度尺能测量的最大范围;分度值是指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在以前叫做最小刻度值。

  ②量:就是如何测量,在测量是要注意两点,零刻线对准被测物体,如果零刻线磨损了,则应让其它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未端读数与起点读数之差,就是被测物体长度。刻度线应紧贴并平行被测物体,说明厚刻度尺的使用(图2-7)。

  ③读:在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此外,在物理实验中,测量长度往往要求比较精确,此时,就要进行估读,即: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难点)。估读值不是一个精确的值,但也是一个有效值。

  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朝上)。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都不对)。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可参照课本图2-7)。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

  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利用课本图2-7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刻度尺应"立"着放正,不能歪斜。(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立"着的说法。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纸条的一个边,看纸条的另一条边靠近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纸条的宽。如果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

  有效数字只要求学生有所了解,着重讲清最后一位估读数字是有意义的,因此,估读的数字及其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④记:测量完了,就要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只有数字而没有单位是不行的,应懂得根据记录来判断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难点)。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四、误差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任何测量都存在着误差。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物体的末端恰好对着刻度线,测量的结果应是准确的。其实,任何刻度线都有一定的宽度,"恰好对着刻度线"也是估计的,这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字是零。(估读数字为"零",容易被忽视,要提醒学生注意。)由此可见,测量中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跟错误不同。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而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

  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五、体积的测量

  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积的测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任何物体都要占据一定的立体空间,也就是具有一定的体积,对于具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只要测量出它们的长、宽、高或直径,就可以算出它们的体积。但是对于液体的体积,就要用专门的仪器测量,如量筒、量杯。并且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就要用特殊的方法间接测量它们的体积。

  要求学生观察桌上的量筒,结合书第28页图2-9,认清量筒和量杯的结构特点。

  1、体积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米3,实际应用中还有分米3、厘米3、毫米3、升、毫升,它们的符号分别是m3、dm3、cm3、mm3、L、mL,1L=1dm3。并简单介绍体积单位的换算。

  2、认识量筒的量程、分度值。

  3、量筒读数时要注意视线要同凹形水面的底相平,或与凸形水银面的顶相平。

  4、实验:让学生在量筒中到入一定体积的水,并正确读出水的体积。

  明白了量筒的使用,再简单介绍量杯,强调量杯的示数特点与量筒不同,由于量杯的形状特点,所以量杯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在介绍完量筒的使用后,提出问题:如何测出你们桌面上的不规则形状的石块的体积呢?(要求学生看书第28页的做一做,并思考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法)

  教师讲解:我们只要借助排开水的体积间接测量出这个石块的体积,先在量筒中到入一定体积的水,然后用细线绑住小石块,慢慢放入水中(说明为什么要用细线绑着慢慢放入水中),此时水面上升,分别读出前、后两次量筒的示数,将两次的示数相减,就可以得到石块的体积。这种方法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的体积,以后在学习中将经常用到。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并对个别学生的操作提出更正。

  六、课堂小结

  1、我们学习了利用刻度尺和量筒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2、注意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和读数。

  3、再次强调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4、重复利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七、布置作业

  1、课文第28页作业第1、2、3题。

  2、在家中利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物理书的长和宽,要求估读,并作好记录。

八年级物理课件精品2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熟记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也就是在使用温度计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重点:认识各种温度计、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难点:温度计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温度计的度数练习。

  二、学习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实际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来准确测量温度的高低?

  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会正确使用表测时间

  3.能读懂说明书,并能参照说明书进行简单的操作。

  一.复习提问

  1、长度有哪些单位?基本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什么?学生回答

  二.新课引入

  我们要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就需要清楚如何进行测量是正确的。

  三.新课讲授

  1.正确使用刻度尺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让学生回答,后再对照课本21页说明作进一步认识。

  看课本图2-15---图2-17回答问题,学生回答

  2.学生活动1:用刻度尺测长度

  先观察刻度尺,并记录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让学生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大约6分钟时间,教师巡回指导。

  1 2 3 平均值

  长度l/cm

  宽度b/cm

  测量结束后比较测量结果,并提问:为什么我们不少的测量结果不相同呢?下去好好讨论。

  3、学生活动2:长度的.估测

  估测教室的长度和宽度:

  4.学生活动3:时间的测量

  参看课本23页活动3说明进行测量。

  进行实验,用量筒(或量杯)和水测出小瓶的容积。实验大约8-10分钟。

  实验结束后,总结实验情况,告诉学生实验时一定要认真,要像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那样认真实验,养成良好的探索精神。

  四.小结

  通过本节实验课,大家动手进行了一些测量,对我们物理实验有了体会,测量时一定要按测量工具的使用要求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在实验当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要会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要认真观察。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课后作业

  §2-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正确使用刻度尺

  2.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

  3.实验:时间的测量

【八年级物理课件】相关文章:

菜园里课件07-02

dtnl课件优秀08-04

小学儿童动画课件|小学儿童故事ppt课件07-05

八年级物理教学随笔02-24

八年级物理的教学反思06-21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04-02

八年级的物理教案08-29

八年级物理教案10-25

八年级物理工作总结06-25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课件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