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学手段
借助图片、投影、电脑等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观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海上日出》,随着作家巴金的描写,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分别观察图画1和图画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从课文中把描写太阳升起景象的部分找出来。
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全班评议,正音。
小黑板出示生字,检查读音。注意“范”、“辨”、“扩”。
三、讲读课文。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这天“我”早上起来看日出,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出示图1,指导观察:按从天空到太阳再到海面的顺序观察,然后说说。
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一刹那间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图画没有也不可能把过程表现出来。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全班边听边想象
再看图,结合图来自由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水天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默读第三自然段。
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请具体描述太阳升起的全过程,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
出示练习:按课文填空,想象一下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并说说用上所填词语的好处。
A太阳像()似的,漫漫儿,()地,()向上升。
B到了最后,它终于()云霄,完全(),颜色()。
朗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两段描写的景色。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语文教案 篇2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动物王国的新楼房)看,动物王国又建成了一座新楼房!瞧,多漂亮啊!小动物们可高兴了,都忙着搬进新家呢,看看都有谁?(出示课件:依次出现小马、小兔、小狗、小猴)
2、可这时有一个问题把大家难住了,谁来住顶楼呢?(出示课件:谁住顶楼)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你们知道什么是顶楼吗?如果是你,你愿意住顶楼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是啊,你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考虑住不住顶楼。小动物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课文,比比谁听得最认真。边听边想,你了解了什么?(配乐范读课文)
2、听过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生:我了解了小动物们都想住顶楼。
生:我了解了小动物们都不想让老牛爷爷住顶楼。
生:我了解了大家最后决定让小猴住顶楼。
……
3、下面就请大家带着你们的新发现也来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你可以请拼音宝宝帮忙,或是问问同伴,当然也可以问问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办法解决的。
三、学习生字、词。
1、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看到你们出色的表现,字宝宝也带着拼音小帽从课文里走出来了,要和你们交朋友呢!快和他们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宝宝)
2、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3、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瞧,顽皮的字宝宝去掉拼音小帽你还认得吗?(指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并组词,其他学生跟读。)
4、淘气的字宝宝就爱和我们开玩笑。快看,他们摇身一变成了词娃娃。可他们还不知道危险正一步步向他们逼近呢,狡猾的小地鼠要把他们偷走。快来一起保护他们吧!(课件:游戏“打地鼠”。游戏规则:课件上的小地鼠跑到哪个词上,学生就快速地读出这个词,读错或读得太慢游戏就结束。)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字宝宝、词娃娃和大家成了好朋友,四个小动物也迫不及待地要认识你们呢!还等什么,赶快认真读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小动物说的话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开心!
2、你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
生:喜欢!他们都抢着住顶楼,把好的楼层让给别人。
师:他们都抢着住顶楼,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争”。(板书:争)
过渡:小动物们为什么要争?他们是怎么想的?细心的小朋友快到课文里找找答案吧!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为什么大家不想让老牛爷爷住顶楼?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创设课堂情境,理解词语。
谁第一个站出来要求住顶楼的?(课件出示:小马的话)哪个小朋友愿意主动第一个站出来读读小马的话?(个别读)你真是一匹勇敢的小马,“自告奋勇”第一个朗读。哪个小朋友能结合他刚才的表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自告奋勇”?(自告奋勇:主动要求承担艰巨的任务。)
(2)谁再来大胆地、自告奋勇地读一读小马的话。(引导学生带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有感情、有个性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马的提议大家同意了吗?谁站出来反对小马了?(课件出示:小兔的话)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小马为什么不适合住顶楼?小兔为什么更适合?
(2)小马的脚步重,小兔的脚步轻,小兔更适合住顶楼。小兔是怎样上楼的?(连蹦带跳)谁来扮演小兔,做一做连蹦带跳的动作。(学生做动作)通过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连蹦带跳”的意思。
引导:脚步再轻一些,别吵到大家休息。(抓住“轻”、“连蹦带跳”等词重点理解小兔的动作特点。)
(3)现在哪个小朋友能读出小兔上楼的轻快和“连蹦带跳”的可爱样。(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小兔说的话,读出小兔子走路的特点。)
6、学习第五自然段。
(1)让我们听听小狗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小狗的话)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小狗走路有什么特点?小兔为什么不适合住顶楼?
(2)小狗走路有什么特点?(又轻又快)指导学生模仿“又……又……”的构词方法,积累词语。
生:又大又红、又白又胖、又酸又甜、又高又大……
师:我会说“又大又红的苹果”。
生:我会说“又白又胖的娃娃”。
生:我会说“又酸又甜的杨梅”。
生:我会说“又高又大的楼房”。
7、学习第六自然段。
(1)边读边想:小猴为什么适合住顶楼?
(2)喜欢小猴的小朋友请起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加上动作读读看。(指导个性化朗读)
8、启发学生想像,体会中心。
原来小猴才是住顶楼的最佳人选。听了小动物们的对话,老牛爷爷会怎么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参与角色,与文本对话,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师:你们真是为他人着想的好孩子。
9、它们搬进新家后发生了什么?用喜欢的方式读最后一自然段。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猴确实很适合住顶楼?
五、深化中心,点明主题。
1、小动物们为什么争着住顶楼,你现在找到答案了吗?小动物们的争,是爱心的体现,这“争”实际上也是“让”,他们争的是困难,让的是方便。可见他们都在为他人着想。现在这些小动物在我们眼中显得更可爱了。带着你对他们的喜爱之情,以组为单位,分角色读一读。读出小动物为他人着想,善解人意的特点。读完后小组成员互相评一评,读得不够好的同学,大家一起帮帮他。
2、哪个自信的小组向大家展示展示?(指名一个小组,戴上漂亮的头饰分角色读课文。读后全班评一评。)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该争?什么时候该让?(跳出文本,实现文本与生活的沟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一谈,从而学习语文,应用语文。)
六、总结升华。
其实争和让并不矛盾,生活中,我们要争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到底是争还是让,心中多思量。善用争和让,朋友遍四方。让我们做一个善待他人的孩子,走出课堂,拥抱生活吧!
板书设计:
谁住顶楼
争 困难
为他人着想
让 方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六个会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二、识字游戏,复习巩固本课的14个会认字。
三、指导识记六个会写字,交流个性化的识记方法。
1、读生字,把字音读准。
2、同桌互相检查。
3、指名读,师生共同纠正。
4、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小组长指生字,同学读,巩固记忆。
5、全班交流各组的记字方法。
6、教师出示词语卡片,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指名读词语,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四、指导书写。
1、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字格中的'字。
2、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教师利用电脑屏幕出示写在田字格里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生字占格位置。
3、请学生书写书上田字格中要求描红的生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学习小组内相互评价,将写得不好的字写好。
5、集体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得好,哪些字写得不够理想。
6、奖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师生共同欣赏。
五、课堂练习: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⑴出示潮、浩、沸、涨等生字,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
都是形声字)再口头组词:
⑵出示犹、据、踮、恢等左右结构的生字,指名读并口头组词。
⑶出示罩、薄、崩、霎等生字,说说特点。
⑷出示
闷:多音字:mēn(闷热闷酒)mèn(闷气闷雷)
⑸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置境引入
1、播放录像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钱塘江大潮录像的.部分内容)
2、谈话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好吗?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二、联结感悟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里感受到的?默读课文,做上记号。
3、小组合作学习
⑴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⑵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⑶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适时播放课件)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⑴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⑵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⑶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⑷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些地方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感悟。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三、生成新知
1、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2、通过学习,我们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江大潮呢?
3、再次播放录像和图片,编写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4、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3.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4.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5.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方法:
自探,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谈读书》的内容;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一、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了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朗读课文,体味文章的意蕴,感知文章的内涵。
怡情 傅彩 藻饰 矫情 诘难 寻章摘句 咀嚼 狡黠 伦理 味同嚼蜡 滞碍 睾 阐证 吹毛求疵
四、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五、探究课文内涵:
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4. 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生动深刻,通俗易懂。
5.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另举一例。
明确:对比论证,正反全面,对比有力。
6.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7.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8.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六、交流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趣闻和逸事:
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
七、小结: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八、板书设计:
谈读书
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第一层: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阐述读书的方法:仔细推敲细思、不同的书,不同的读、“3结合”
第三层: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九、作业:练习册
十、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不求甚解》的内容;反省读书的态度方法;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一、导入: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并思考:
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2.文章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他的有怎样的态度;并指出“不求甚解”的那两层含义?
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赞同提倡。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
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明确:“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5.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明确:书要反复读。
三、列出阅读提纲(板书):
提示:按三段论的模式进行
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不求甚解”含义
树立靶子 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强调书必须反复读 表明态度 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四、讨论:文章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驳论文又是如何驳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明确: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五、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六、小结:
“不求甚解”的前提千万不可忽略:“好读书”,其不可断章取义。我们应该要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理解问题。
七、板书设计:(见上)
八、作业: 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区别形近字。
2、认读5个生字,培养认字的多种途径。
3、在读词语、背诗歌的过程中积累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儿歌,感受祖国的领土辽阔,培养良好语感。
5、能以“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并在口语交际中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6、通过展示课外识字情况,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7、学习正确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二、重点、难点。
1、复习巩固所学汉字。
2、学会正确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三、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认读形近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认读:生字卡片:令、今、乌、鸟、广、厂。
(2)仔细观察、比较,发现本组汉字的规律。
(3)学生归纳,教师小结:这组字中的“乌、今、厂”比“鸟、令、广”少了一笔。
(4)教师出示另一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卡片:日、白、田、目、电、旦、旧、由、甲、申。
(5)仔细观察,比较,发现这组汉字的规律。
(6)学生归纳,教师小结:这组字中,除“日”字外,都在“日”这个字上,加了一笔。
(7)反复认读这两组生字卡片。
(8)教师小结:这就是“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
(9)拓展练习:在你学过的汉字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2、我会认:
(1)反复朗读“我会认”中的汉字。
(2)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够记住这五个字?
(3)拓展练习:给“口”字加两笔,能变成________。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1)出示词语卡片。
(2)学生自由练读。
(3)采用多种形式检查读。
2、我会连:
(1)出示汉字卡片,认读生字。
(2)出示音节卡片,认读音节。
引导学生区别声母:z──zh,c──ch。
(3)连线。
(4)检查连线情况。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
注意引导认读:祖、岭、盛。
2、再读儿歌。思考:短诗中描写了哪些地方的什么景色?
3、在地图上指出这些地名的位置。
4、这时,你有什么体会呢?
5、再次练习朗读儿歌,试着背下来。
6、小组合作练习背诵。
7、展示背诵效果。
(二)展示台。
1、识字加油站:
(1)说说你喜欢读的课外书的名字。
(2)把从书上收集下来的生字,在小组里交流。
(3)说说看,在小组内交流,你又学会了多少个生字。
2、比比谁最快:
(1)复习26个汉语拼音字母。
(2)练习找页数。
(3)学习音序查字法。
①老师认真指导“宽”的查字过程。
②学生练习查找“爱、往、解、准、楼”。
第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
播放一段幼儿园小朋友庆祝“六一”的活动录像,启发提问:录像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二)讨论。
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跟同学交流交流。
(三)讨论。
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你们想怎样迎接?
1、小组讨论。
2、派代表进行班级汇报。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评议哪一小组提议好而且可行。
(四)明确目的,各小组分工合作。
(五)同学之间互赠节日礼物。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难点}
教具准备:
鹏博士软件、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出示鹏博士软件的图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板书:略]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1]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课后小记: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了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包” 、“饱” 、“泡”、“吐”四个生字,理解由它们组成的词语。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朗读体会小诗的意境,并能有感情地诵读小诗,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学生学字的兴趣。
出示课件谜语:
一撇横折钩,小巳藏里头。
bāo pào
草上花含苞,水边鱼吐泡。
bǎo
有食吃个饱,有火放花炮。
打一个字( )
1.指名回答。(包)
2.齐读生字“包“字卡。
一起书空包字。
3.师:小朋友在学习生字的时候都会产生一个问题:这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呢?它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下面和老师一起了解一下。
(1)出示课件:
师相机引导:
第一幅图中小宝宝被包在妈妈的肚子里,把妈妈的肚子撑得又大又圆。
第二幅图是古代的金字,有点像一幅画。画中间的就是 ,外面的就像 。
第三个就是现代的“包”字,它已经不像一幅画了,但如果你仔细看还能发现一些画的影子。(指名说)
(2)师: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一起来做一做“包”的动作。(学生跟老师做“包”的动作)
4.这个“包”字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师:孩子们,你们看中国汉字的字形与字义是有一定联系的,掌握了这一点,就能更好地学习汉字了。
学习“包”的形声字。
1.出示生字:苞 饱 泡 炮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生字,注意把字音读准。
(2)男生女生赛读。
(3)把拼音去掉再次比赛读一读。
(4)开火车读生字折叠卡片。(配套教具)
2.出示词语:包 书包
苞 花苞
饱 饱满
泡 吐泡
炮 火炮
(1)学生自由读词语。指名读词。
(2)显示红字:苞 饱 泡 炮
师:这些字小朋友们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吗?
同桌讨论讨论。
(3)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
(1)炮:为什么它是火字旁呢?用“炮”组个词。
(2)泡:①你是怎么记住这个“泡”字呢?
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泡泡呢?
②师:小鱼最爱吐泡泡,这个“吐”字也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齐读。
③ 学生做一做“吐”这个动作。小朋友们都用了什么?(嘴)所以这个字是“口”字旁。
(3)苞:①为什么是草字头呢?(指名回答)
②花苞是什么样子的呢?
观看课件(各种花苞)(配乐)。
③这些花快要开放了,我们可以说他们“含苞待放”。
出示词卡:含苞待放。
齐读词卡。(读完贴在黑板上)
④ 师:这些花苞像害羞的小姑娘,非常可爱,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这个词:花苞
(4)饱:①指名说说识记的方法。
②谁能用“饱”组个词?指名说。
③重点理解“饱满”:先看看两幅成熟的豆荚图片和不熟的扁扁的豆荚,说一说左边和右边的豆荚怎么样?请学生说说它们的样子。
④师:左边的豆荚鼓鼓的,右边的豆荚扁扁的,像小朋友们饿着的小肚子。我们会把饱满这个词送给哪边的豆子呢?(左边)齐读:饱满
⑤“饱满”这个词不仅可以形容花生、豆子之类的农作物,还可以来形容什么?
师:这个小朋友胸脯挺得高高的,腰坐得直直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刘老师表扬他:精神饱满。出示词卡:精神饱满。齐读两遍。(读后贴在黑板上)
⑥你想表扬谁精神饱满?指名说。
⑦ 除了上课的时候精神饱满,你们还在做什么的.时候精神饱满?
出示图片:学生做操时、解放军接受检阅
引导学生用“精神饱满”说一句话。
(5)让我们再精神饱满的读读这些词。
包 书包
苞 花苞
饱 饱满
泡 吐泡
炮 火炮
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特点
1.仔细观察这些字的字音和字形,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引导:
因为这些字都带有包字,所以它们的读音都比较相似。我们把“包”叫做这些字的“声旁”。(出示:声旁表音)
这些字的偏旁不同,意思也不相同,我们把不同的偏旁叫做“形旁”,表示意思。(出示:形旁表意)
我们给这些字起个名字叫“形声字”
3.出示儿歌:声旁和形旁,拼成一个字。
声旁多表音,形旁多表意。
学生齐读。
4.师:小朋友们记住这段话对学习形声字非常有帮助。形声字在我们的汉字里占了80%左右,对学习汉字也是很有帮助。
5.出示:一年级学过的识字8和二年级学过的识字4。
师:这些都是形声字的归类识字,中国的文字多有文化,古代人民多有智慧啊!再次齐读词语。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笔顺表,学生自己练习书空。
2.出示四个生字:包、饱、炮、吐
重点指导“包”字,引导学生读字帖。
(1)要想写好这个“包”字,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口诀:包字头比较小,里面部件往外跑。(边指导边范写)
(2)学生描红。(提醒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足安和三个“一”)
3.其他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偏旁在左,主体在右。老师再送一句口诀:偏旁靠边,主体中间。
(1)教师范写“饱”,并强调第二笔的横钩和第四笔的横折钩的高度差不多。
(2)学生描红。
(3)学生写习字册。(配乐)
五、拓展延伸。
1.再次出示课前的谜语,齐读。
2.包的形声字还有很多,出示:包的形声字:跑 抱 袍 狍 胞 雹 鲍
3.老师又编了几句谜语,请把合适的字填到括号里。
有手能搂bào( ),有足便能pǎo( )。
月来是同bāo( ),雨来下冰báo( )。
4.其他的字请小朋友查字典,自己学着编两句谜语。
六、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导学》6、7、10题
第二课时
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包 书包
苞 花苞
饱 饱满
泡 吐泡
炮 火炮
(1)指名读(2)开火车读词,相机正音。
二、朗读想象,学习儿歌。
1.出示儿歌,学生自由
朗读,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流利。
2.指名读儿歌,相机正音:“咧”是边音,“两”是边音,“金”是前鼻音
3.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自由读儿歌。师:读着儿歌,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2)指名交流。
教师引导:①这条小金鱼怎么样?(调皮、淘气、可爱)
想象小金鱼正在水里干什么呢?(吐泡泡、做游戏、说悄悄话、比赛唱歌……)
怎么通过朗读表现出小金鱼的可爱?指名读,注意读出小金鱼的调皮、可爱。
②你看到了怎样的小池塘?池水怎样?荷花苞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就是荷花苞,说说你为什么咧嘴笑呢?你在想什么?
指名读出高兴的心情。
③你还看到了什么?(荷叶、假山……)说说荷叶的样子?
4.男女生配合读诗。
5.师生边做动作边读儿歌。(配乐)
6.师生拍手诵读儿歌。
7. 师:这么有趣的儿歌想把它记在心里吗?自由背一背,同桌互相检查。指名背诵,学生相机评价。
三、拓展延伸。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师:小朋友们,这个池塘真美呀,它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让我们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吧,相信小朋友们一定写得很棒,如果能将池塘里的荷花、金鱼当作人来写会更生动。(完成《同步导学》8题的第四小题)
(1)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指名读一读,指名评价: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不太好?可以怎样改?
(3)学生修改自己的写话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导学》剩下的题目
2.预习练习五的内容。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在习作修改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评析。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观察积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习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修改的能力。
教学重点:点评中的'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点评中的好词好句。
教具:
教学方法:引导、点评
教学流程:
一、习作讲评
1、学生拿己的习作,找出最喜欢的部分,作上记号。
2、小组间相互朗读交流最喜欢的部分,相互评议。
3、小组间相互传阅习作,彼此发现习作中优美的句子、片段或词语,进行赏析。
4、对部分不尽人意的地方彼此提出合理化建议,共同提高、相互鼓励。
5、教师巡视指导。
二、小节
1、教师对习作讲评过程进行。
2、提出希望:家乡美、家乡亲,让我们为家乡的富饶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3、学生代表发言,本次习作的体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经典)语文教案09-22
语文教案[经典]04-24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教案08-09
(精选)语文教案10-05
(经典)语文教案10-16
语文教案(经典)11-12
语文优秀教案02-28
【经典】语文教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