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白马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马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课型:
多媒体赏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济南的冬天》,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你能告诉我这三个地方冬天的特点吗?
[投影语段及问题]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地点特点
北平的冬天风大
伦敦的冬天见不到日光
济南的冬天响晴
2.过渡:
从遥远的湖北来到这美丽的江南水乡常州,老师发现常州的四季特别分明,同学们,你们能向我介绍一下常州冬天有什么特点?身处这样的冬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引导]
可见各个地方的冬天有各个地方的特点,可夏丏尊却在他的文章里介绍了一处能够深刻品尝冬的情味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白马湖,跟随夏丏尊去领略白马湖冬天的情味。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一读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诵读文章并思考:
(1)读准字音。
(2)作者初到白马湖时对白马湖有什么样的印象?
在他的笔下白马湖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2.请你评一评
白马湖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中来,就像作者说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占着很重要的因素,可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马湖的风的呢?
请选择一处关于风的描写,谈谈你觉得他写得好吗?为什么?
[学生看书作旁注,小组交流,大班交流回答之后教师引导归纳]
白马湖的风多、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多,”差不多日日有的“,有时”甚至常常忽然就来“;风大,”呼呼作响,好像虎吼“,”风从门窗隙缝中钻进来,因而全家人吃毕晚饭便睡人被窝,静听风的怒号。“作者从听觉、视觉、触觉几个方面通过形象的描写使无形的风,有了形象,有了声势,白马湖的冬天也就给人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三.体会作者的情感
1.品一品
《白马湖之冬》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有人说散文世界是人情化的自然,要走进它只有一条路,你们想知道是哪一条路吗?
用心来朗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马湖之冬好吗?
[投影要求]
请选择一段你欣赏的文字朗读,朗读时注意轻重缓急,读出感情,然后四人一小组交流这样读的原因?
[学生小组交流]
下面请同学来朗读,记住读完之后要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大家再来评价评价,他这样的读法好不好,有没有他的道理。
[从学生的朗读和评价中进行引导]
要读出感情必须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让我们回到第一个问题,作者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举家移居时,他有什么感觉?—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2.想一想
如果是你在一个寒冷的日子,移居到这样一个宛如极带又多风的地方,你会有什么想法?作者呢?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如此寒冷作者却在”松涛如吼,霜月当空“时,”独自拨划着炉灰“,领悟到一种萧瑟的诗趣和特有的情调,并且觉得自己犹如山水画中的人物,不由把读者带入一种诗的境界,引人作出种种幽妙的遐想。同时作者又在貌似平淡无味的日常生活中悟出人生的情昧和世态风习,流露了作者处事泰然、达观的人生态度。
寂寞孤独中的泰然、达观
3.过渡:现在知道怎么读了吗?我们来读读第二小节吧。
四.拓展
1.写一写
现 在正是冬天,处于校园中的你们一定也有着自己的感受,你能仿照作者的写法来写一写校园的冬天吗?试一试!
[学生交流评价]
2.比较阅读
比较《白马湖之冬》与《济南的冬天》两篇文章,找找它们的异同点。
相似点:
1.文体相似。都是写景抒情散文。
2.题材相似。都写冬天。
3.两文的“我”都是从彼地来到此地。
4.写的景物相似。都写环境的山,都有水,都有暖阳,都有雪。
不同点:
1.气候不同。一暖一冷。
2.景物特点不同。风的声,山的态,水的色,人的情都不一样。
3.“我”的感受不同。一个久住严寒的北平,又刚从阴冷的伦敦回来,感到无风温晴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个从热闹的杭州移居到荒
凉的湖边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4.着重描述的景物不同。一则重在阳光、小山、雪、水;一则以凛冽的寒风贯通全篇。
5.抒发的感情不同。一个抒发的是归国游子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侧表现出身处严寒他乡,离群索居的知识分子孤独、寂寞的心境。
【白马篇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06-23
【经典】大班教案10篇08-10
大班教案7篇(经典)02-13
中班教案[经典9篇]02-17
【经典】大班教案5篇02-19
中班教案经典5篇02-28
【精选】大班教案10篇03-09
大班教案经典(4篇)01-26
(精选)中班教案7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