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3-09 08:16:1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教案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大班教案10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按信号快走。

  2、能较好的控制自己的行动,反应灵敏。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合作的意识,能与其他幼儿共同游戏,乐意与他人交流、分享不同的玩法。

  活动准备:

  熊的头饰一个,场地两端各一条线,为起点线和终点线。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

  1、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来锻炼锻炼身体。

  2、师生一起做律动--世界真美好。

  二、介绍玩法:

  1、教师戴上"熊"头饰。

  提问:现在我是一只大熊,肚子真饿,我发现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要来吃了你们,你们怎么办?(变成石头人,一动不动)2、教师戴上头饰站在起点线前5米,幼儿四散站在起点线后。

  3、教师发出信号后,"熊"和幼儿同时往前走,"熊"随时可以回头看,又饿看见熊回头必须立即停止不动,保持原来的姿势装作石头人。

  4、如果"熊"发现谁动了,就喊他的名字,该幼儿要站到场外,以最先到达终点线的幼儿为胜,胜利的幼儿扮熊。

  5、幼儿游戏后,进行游戏评价。

  三、共同游戏:

  1、教师扮演熊,其余幼儿共同游戏。

  2、接着换幼儿轮流进行扮演熊。

  3、游戏一轮下来进行游戏评价。

  四、放松运动:

  教师:熊没有吃到我们,只好走了,我们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活动反思:

  《熊和石头人》以动静交替的形式出现,很生动、有趣,而且让幼儿有发挥想象的空间。

  初次接触这首歌曲,首先想到,游戏丰富又有极大的趣味性,孩子们一定很喜欢这种动静交替的音乐游戏活动。

  整个活动从掌握这一方面来看还不错,歌词简单、易懂。

  在目标制定方面,我是根据课程上的活动目标而制定,也根据制定的目标展开来教学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完成目标。

  首先,让幼儿先欣赏歌曲,对歌曲感兴趣,再学习歌曲,在熟练掌握歌曲后,加以动作。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大,但发现了一个问题:是许多幼儿的动作基本一样,我在引导幼儿参与与创编活动中存在欠缺,幼儿想象力受限制,动作不丰富。音乐游戏中,我们较常见的'就是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本次活动中,大熊出现时,音乐节奏很强,节奏变化较大。需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走路,但活动开始,我疏忽了这一点,所以这节课的难点没法突破。

  活动在快乐,自由创编中结束,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快乐,游戏的效果,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在这节课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开心。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以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2、根据歌曲情境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歌曲,与同伴合作进行表演。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萌发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根据歌曲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2、录音机、雨声磁带。

  活动重点:

  以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活动难点:

  根据歌曲情境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歌曲,与同伴合作进行表演。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故事导入,初步熟悉歌词。

  1、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猜测故事内容。

  一天,一群小蚂蚁正在搬东西,沙沙沙,沙沙沙,突然天上下起了雨。怎么办呢?请小朋友接着往下看,猜一猜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在音乐伴奏下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词内容。

  二、 幼儿学唱新歌。

  1、教师完整范唱歌曲。

  2、老师运用手势帮助幼儿唱准第1、2小节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3、鼓励幼儿加上动作表情完整表演。

  三、 幼儿分角色进行合作表演。

  1、请幼儿分别带胸饰,分角色边唱边表演。

  2、鼓励幼儿互换胸饰尝试不同角色的表演。

  四、自然结束。

  这是一首歌表演的曲子,等幼儿熟悉会唱歌曲之后,可以让幼儿配上动作表演,幼儿可以分组进行表演,也可以集体自由纺编动作表演。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乐曲的结构,以及连贯流畅的旋律。

  2、能注意倾听同伴的歌声,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

  3、学会在游戏时适当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愉快地和他人协调交往,避免碰撞。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了解歌曲内容。

  提问:先是谁陪谁逛公园的?(先是爸爸,接着爸爸带妈妈逛公园;妈妈带着小弟逛公园,最后我不带小猫去公园),那么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快乐)为什么我不带小猫去逛公园啊?(因为它不捉老鼠)

  2、演唱歌曲

  (1)教师示范唱歌曲。

  (2)教师带领幼儿琴声学习演唱歌曲。

  3、儿随歌曲旋律唱歌曲。

  (1)听着音乐,幼儿轻声哼唱歌曲,注意歌词与乐曲旋律的匹配。

  (2)幼儿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能表现出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

  4、全体幼儿跟音乐齐唱。

  反思:

  《逛公园》是一首愉快而又带些诙谐有趣的歌曲,节奏明快,根据活动目标主要是让幼儿注意弱起拍唱,并能拍准重拍,能在重拍处及时带人。在活动中不仅要学唱歌曲还要按照规则游戏,还要注意圆圈的顺逆时针走,对于大班上学期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掌握的知识点还是蛮多的。

  这个律动的加入可能会延长课堂时间,如果加入律动,可改为边唱边走,拍准强拍,也可作为课前准备。

  教师第一次范唱可改为清唱,让幼儿听清楚歌词。

  钢琴伴奏声音一定要低一些。

  在游戏中教师一定要清楚强调“带人”的规则——在第一强拍处。

  角色表演唱这部分可放在前面学唱歌曲时,放在后面会影响幼儿游戏的投入。

  游戏处应注意对幼儿情绪的收放自如,对于猫抓住了老鼠也应给写奖励(贴花纸)。当猫捉老鼠时教师应关注好“爸爸、妈妈、小弟”,从而不至于让他们感到冷场。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活动经验,用"近大远小"的方法画出窗外的景物。

  2、培养幼儿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关于春天的`图片(课件)。

  2、水彩笔,绘画纸。

  活动过程:

  1、说说窗外的景色。

  2、引导幼儿欣赏窗外,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景物?这是什么季节?

  看图片,共同欣赏窗外春天的美景小结:窗外有树、人、天空、还有各种建筑物,现在是春天,窗外的景物更美。

  3、画画窗外的景色。

  (1)讨论:自己想通过窗口表现什么?

  (2)用什么方法表示近处和远处的景物。

  4、自由作画,教师重点指导画面上远小近大的层次上的处理。

  5、欣赏幼儿眼中窗外的景色。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创编的动作大胆地重现AB两段乐曲。

  2、尝试在双圆队形中学跳集体舞,借助标记的提示掌握转圈的方向。

  3、在固定的动作模式中学习交换舞伴,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音乐(太阳、月亮、星星)

  2、右手上贴有标记。

  活动过程

  一、倾听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星星和萤火虫。(出示PPT)

  师:又是一个晴朗的夜晚,星星和萤火虫又出来跳舞啦,小星星快来准备好,听好音乐,舞会开始啦!(播放星星和萤火虫音乐)

  二、再次倾听音乐,分析音乐特点。

  1、欣赏音乐。

  师:星星和萤火虫跳的太美了,先回位置上休息一下。星星和萤火虫找到好朋友,接下来会干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放月亮的音乐)

  师:听了这首乐曲,你觉得星星和萤火虫可能在干什么?

  2、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节奏

  师:你们的想法很有趣,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是一首几拍子的乐曲?(放月亮音乐)

  师:谁听出来了,这是一首几拍子的乐曲?

  :你们小耳朵太灵了,这是一首三拍子的乐曲,星星和萤火虫还用这首三拍子的乐曲跳舞呢,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怎么跳的呢?(出示PPT)

  三、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会跳拉手圆圈舞。

  1、幼儿示范舞蹈动作。

  师:星星和萤火虫是怎么跳舞的?谁来教教我们?(请两幼儿上前示范动作)

  师:你们表演谁?(一个演星星,另一个萤火虫)两个人先要?(手拉手靠在一起)然后再?(分开)

  师:接下来要做什么动作了?(转圈)是两个人一起转的吗?谁先转呢?(萤火虫)朝哪边转呢?(有贴花纸的右手边转)转完之后再拉手前~后,这时候是谁转了?(星星),星星往哪边转呢?(同样也是贴花纸的右手边转)

  :原来,星星和萤火虫在跳拉手舞呢,你们看明白了吗?

  2、集体学跳拉手舞。

  师:让我们一起来跳拉手舞吧,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手拉手找空地方站好,准备好!(播放音乐,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

  师:星星和萤火虫跳的真漂亮,请你们回到自己的(大考吧幼儿教育 )位置上去吧。星星和萤火虫还跳起了圆圈舞呢!看,谁在里圈,谁在外圈?请星星们站在点上,萤火虫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跟他面对面。

  师:好朋友面对面跳舞是件很开心的事情,所以我们要面带?(微笑)眼睛还要?(看着对方)准备开始啦!(放音乐)

  3、学习交换舞伴跳舞。(出示PPT)

  师:(幼儿回位置)你们跳得真美,萤火虫和星星还要找更多的.朋友跳舞呢,怎么办呢?(交换舞伴)怎么换舞伴呢?

  师: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怎么换朋友的(出示PPT)

  师:它们换了几次?(两个箭头表示两次)那是谁在换?(萤火虫)往哪边换的?(箭头方向就是右边)星星要不要动?(不要)

  师:范老师哼音乐,小朋友来换朋友试试看,准备好。(边哼音乐边指导)

  师:这次我们听着音乐来交换舞伴吧。(放音乐)

  4、拉手舞和换舞伴结合跳。

  师:呀,又找到新朋友了,太开心了!让我们和新朋友来跳拉手舞吧。(教师边哼唱音乐边指导)

  师:让我们再来一次,听好音乐。(放音乐)

  四、完整表演舞蹈,体验合作的乐趣。

  1、完整欣赏乐曲ABC段,教师帮助幼儿梳理音乐结构。

  师:小朋友你们已经会跳了圆圈舞,星星和萤火虫想邀请你们去参加他们的舞会呢,你们想不想去?去参加舞会可不能跳错了,让我们听着音乐想一想做了哪些动作吧。

  师:(播放音乐)第一段,小星星眨着眼睛出来啦。第二段,萤火虫出来找朋友啦。第三段,萤火虫找到了好朋友,他们一起跳起了拉手舞,然后交换舞伴,玩得真开心啊!你们听明白音乐了吗?

  2、完整表演舞蹈。

  师:让我们听着音乐参加它们的舞会吧!(放音乐)

  3、发现问题,尝试解决。

  4、交换角色表演舞蹈。

  师:你们的舞姿太美了,这次请男孩表演萤火虫,女孩演星星,星星们准备好,舞会开始啦!(放音乐)

  五、结束活动。

  师:听,这是谁的声音?(小鸟)原来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星星和萤火虫要回家休息了!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圆形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会用多种手段表现其主要

  特征。

  2、探索对圆形的变化,激发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3、体验创作中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白纸、各种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正方形纸和圆形纸、水彩笔、颜料、浆糊、剪刀、抹布、箩筐、胡箩卜等。

  2、吹泡泡的玩具。

  3、变化的圆形拼贴成画面一幅。

  活动过程:

  一、游戏形式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和幼儿共同玩“吹泡泡”游戏。

  2、启发幼儿展开想象在圆形上联想出多种物体。

  提问:你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象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象汽球、西瓜┄┄)

  二、探索圆形的变化

  1、提问:圆形可以变化成什么?变化后的圆形可以做成什么?

  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回答。

  2、出示由变化的圆形拼贴成的一幅画。

  3、引导幼儿观察说说画中的物体是怎样做成的?

  4、激发幼儿大胆回答:树是由圆形折成扇形做,母鸡是由圆

  形折叠成半圆做成的。

  三、幼儿动手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1、分别介绍三组的活动材料和工具。

  2、提出创作要求:使用剪刀注意安全,保持桌面整洁。

  3、引导幼儿充分想象,尝试借助点线面的组合和颜色的`搭配,不断丰富自己的画面。

  四、展示作品,幼儿互相欣赏和交流。

  1、幼儿间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用什么制作的?怎样制作的?

  2、互相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3、收拾桌面,归放活动材料、工具。

大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自从我园开展电脑辅助教学以来,幼儿对电脑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幼儿对电脑的基本组成、以及简单的操作程序均已掌握,且学习热情高涨。大班幼儿喜欢幻想、想象力丰富、发散思维性较好,因此,我选用了电脑软件《小青蛙》中的几何图形拼画。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想象创造的空间,是一节集美术、数学、英语、语言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通过游戏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中,去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对电脑活动有兴趣,在活动中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掌握正确操作鼠标的'技能。

  3、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

  活动重点与难点:

  1、如何利用各种图形宝宝创造性地进行拼画;

  2、拼图中能够合理的构图,注意到色彩的搭配。

  活动准备:

  1、课件一个

  2、电脑与幼儿人数相等,打开在桌面状态下,全部建好共享文件夹“11”。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听音乐《剪羊毛》拍手入场。

  (2)引导孩子做《小青蛙》手指律动,灵活手指,为操作电脑做准备。

  师:我们一起来活动我们的小手指,(呱呱呱,我是骄傲的小青蛙)

  2、基本部分

  (1)观看课件、引出主题

  A、逐一出示幻灯片,认识各种图形,并激发幼儿想象,图形宝宝像什么。

  师:“呱呱呱,小朋友们好,我是小青蛙。早听说大四班的小朋友们个个都很能干,今天我要带小朋友们去图形王国逛逛,和图形宝宝们玩游戏,你们想不想去?那我们先来看看图形王国中都有哪些图形宝宝?”

  B、利用幻灯片,介绍图形,并启发幼儿发现各个图形的特点。(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圆形,三角形)

  (2)情境导入,示范进入游戏程序。

  A、教师示范进入操作程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图形宝宝们,小青蛙得赶紧带你们去图形王国了。小朋友们你们能在桌面上找到我吗?(请一名幼儿上台演示)我们先找到小青蛙----轻轻的敲两下----小朋友们你们能找到图形王国吗?对啦,小青蛙正抱着图形等着我们了。图形宝宝们在第9号大厅等着我们,我们赶紧找到第9号大厅。

  B、教师示范拼一个简单图形,并示范保存文件。

  师:现在付老师要和图形宝宝们玩魔术的游戏,教师拼一个范图。

  (3)幼儿上机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并纠正幼儿坐姿。

  师:我们小朋友也要开动自己的小脑筋,给图形宝宝们换各种漂亮颜色的衣服,并和他们玩变魔术的游戏,变出更多更奇特的东西来!

  师:小朋友们玩电脑的时候呢,要像平时一样,保持良好的姿势,眼睛不要离电脑太近了。

  3、结束部分

  (1)欣赏部分幼儿作品。

  师:你们和图形宝宝们玩得开心吗?下次我们再来和他们变魔术玩游戏好不好?现在请小朋友退出游戏,到户外去发现更多奇妙的事物,让眼睛得到放松。

  (2)幼儿跟着音乐拍手退场。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技能目标鼓励幼儿在感受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动作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动重点

  熟悉旋律学唱歌曲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在感受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动作

  物质准备

  录音磁带,录音机,课件

  活动过程

  导入:

  一、启发式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用小豆子制作的.小兔,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你们知道这只小兔是用什么东西制作的吗?(我们自己种的小豆子),引导幼儿来认识小豆子。

  二、学习歌曲《我是小豆子》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在一片种植园里,小豆子发芽、长叶、开花,以及小豆荚成熟了裂开后,小豆子自己跳出来的情景

  2、教师请幼儿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小豆子是怎么从豆荚里出来的?引导幼儿熟悉歌词。

  3、教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教唱歌曲。、幼儿随音乐伴奏完整跟唱。

大班教案 篇9

  一、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熟悉音乐旋律,感受大中国的神气磅礴.

  2了解歌曲主要内容,能分辨音乐的三部分,尝试用熟悉的节奏形表现出来.

  二、教学中难点

  重点,通过倾听音乐,熟悉音乐旋律,分辨音乐的三个部分.

  难点,用不同节奏形,变现音乐的旋律,感受大中国的神气磅礴.

  三、准备

  1教师对音乐的熟悉.

  2大中国音乐及相应的mtv.

  四、过程

  1谈话导入

  (1)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你知道我们中国的国旗是什么样的,上面有什么?

  (2)中国有一条很长的江,有一条很长的河,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嘛?

  (3)这里有一首歌,这条江,这条河就躺在里面,这首歌叫大中国,请你听一听.

  2播放音乐,倾听,熟悉音乐

  (1)这条江,这条河的名字你听到了么?(如果幼儿没有听出,教师单独亲唱这一句,引导幼儿感知)

  (2)因为长江和黄河是我们中国的母亲河,流水汹涌,气势磅礴,所以歌曲里把它们比喻成龙.

  (3)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次请你听听歌曲里唱的是什么?

  (4)播放mtv,感知音乐的旋律特征.

  (5)你听到了什么?

  (6)这首歌听起来怎么样?(如果幼儿说不出,就直接抛出问题:是让人昏昏欲睡的温柔呢,还是感觉很神气,还是很忧伤,还是开心?)

  (7)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3听听音乐,为音乐分部分

  (1)我们再来欣赏大中国,想想这首歌曲应该分成几个部分?

  (2)倾听音乐.

  (3)这首歌曲分成几个部分呢?(如果幼儿听不出,那么教师可以借助肢体动作,引导幼儿倾听感知.)

  4尝试又熟悉的节奏形,表现音乐旋律

  (1)最后一段为什么变慢了,和中间一段里有什么不一样?

  (2)这首歌我们虽然不会唱,但是可以用节奏把它表现出来,你想用哪一个熟悉的节奏型表现第一段呢?(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清唱;让我来唱一唱,配上你说的节奏.)

  (3)你同意哪个节奏来表现这一段?

  (4)我们一起用配好的节奏来把歌曲完整的表现出来.

  (5)延伸,用肢体节奏表现歌曲.

  本次活动设计是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的`,也可以说我自己对这个教案也很熟悉,因为在师傅讲解的时候,我用心思考了每个环节的可行性(针对我自己)以及其中运用到的引导语,在我看来,这个活动应该是可以开展得比较顺利的。但是在开展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孩子的反馈没有进行适宜地引导;第二,自身存在紧张感,导致在歌曲清唱时忘了一句歌词;第三,准备还不是真正地做到拿得出来,放得进去。其实,在这些问题中,主要还是第一点:对孩子的反馈没有进行适宜地引导。如,在引导孩子们说说这个音乐听起来怎么样?(是让人昏昏欲睡的温柔呢,还是感觉很神气,还是很忧伤,还是开心?)结果部分孩子都说想睡觉。这时我就无法对应出适宜的应答了。之后,在请教了师傅之后,我了解到,当时我可以再唱出“摇篮曲”,引导幼儿进行两者对比,再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很顺畅地将环节过度下来。

  总体来说,我是在对整个活动很熟悉的基础上开展下来的,在时间的把握上也没有拖沓,主要在对幼儿的反馈上停滞了步伐。经验是需要总结,提炼,概括的,每一个的失败与挫折都是我前进的动力。有了动力,相信我会有进步的。

大班教案 篇10

  草儿嫩绿,鲜花盛开,茂密的树林中蜿蜒的小河欢快地流淌着,在阳光的照射下泛出点点银光,树林的那头,漂亮的别墅、精致的小屋若隐若现。如此美景让人陶醉,更叫人羡慕在这里居住的“主人”。

  看!它们来了。最前面的是穿着白大衣的波尔山羊,接着是跳着走路的小狗,后面跟着骄傲的大公鸡、温顺的老母鸡、毛茸茸的小鸡,还有调皮的蜜蜂、蝴蝶忽上忽下,灵活的燕子在空中盘旋飞转。让人恍若穿过时光隧道,来到了美丽的童话王国。

  别惊叹,也别误会。大一班的孩子正忙着在自主性游戏中建构自己的快乐农庄呢!

  “快来帮帮忙,我的桃树还差几块粉红花朵就快完成了。”随着叫声,立刻在求助者身边围上几个小小的身影,随即散去,不一会儿,这棵盛开的“树”已稳稳地站在丛林中。

  另一边,天天和露露正将蓝色的小积木往一处平板上装:“我们要让这河水更多一些,这样小鸭子、小青蛙就可以在水里舒服地游泳。”真是有爱心的孩子。

  “老师,小心别踩到鸡宝宝。”我赶快停止移动,朝脚下定睛一瞧,绿色的草坪上有几个黄积木搭的圈圈,一只母鸡伏在旁边,“是鸡窝吧!”我看向提醒我的灿灿,“对!鸡妈妈正在孵小鸡,鸡宝宝就快啄破蛋壳出来了,鸡爸爸出去找小虫了。”他一本正经地指着黄色圈圈,话语中透着开心。我不禁偷笑,这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真有一手!

  看着孩子们投入地忙活着,让我想起了一周前农庄的另一副景象。零星的小草,残缺的花儿,参差不齐的树木。孩子们对摆弄积木似乎更感兴趣,看也不看放在一边的老师制作的半成品材料。身处农村,为什么满眼的乡村美景在孩子们眼里这么干巴巴呢?是孩子不喜欢家乡吗?不象,在刚才的“我们的家乡”的讨论中个个能说会道呀。

  我暗自思索:孩子的游戏行为往往是建立在丰富的经验基础和情感基础上的。孩子已积累了一些农村生活的相关经验,但由于没有细致的观察,对家乡的感情仅仅停留在表层。试想,没有真情实感,孩子们又怎么会真心实意的投入这农庄建设中呢。接下来,我的首要任务就是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世界、走进家庭和社区。用行动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提倡的大教育课程观。

  用什么方式才能让我们把找到的家乡美景比较全面地记录下来呢?经过小朋友的讨论我们选择了用照相机,因为这种形式较快,又不受个人能力限制,有利于调动每一位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有成功感。

  为了让幼儿更自由、更宽松地寻找家乡美景,我们分小组开展了这次活动,孩子们可高兴了。春游、放风筝、参观养殖厂,花园兜个遍、小草看个够、小羊喂个饱。他们还做起了小导演,请我拍这拍那,底片冲出来一瞧!哇!真是一群小天才!美丽的.别墅、万紫千红的野花、游弋的蝌蚪、草地上嬉戏的小鸡……让你不得不叹服这群小不点的智慧与纯真。

  “我们教室里的农庄跟外面的世界比如何呢?我们的农庄还有哪些主人呢?”

  “我们该重新建造农庄!把小动物也请进来!”这个提议一呼百应,性急的孩子已经跃跃欲试。几天下来,农庄的面貌大为改观,孩子们在自己创建的庄园里快乐地想象着、创造着。

  孩子的情感是真挚的,他们的行为时常会因为情感的因素而摇摆不定。对家乡热爱的情感让孩子创造的庄园前后不一,对小动物关爱的情感,让孩子在游戏中那么投入地呵护它们。

  稚嫩的笑脸、活泼的身影、纯真善良的情感是孩子最可贵的,它能让孩子受益终生。让我们一起欣赏它、珍视它,让它陪伴孩子一路前行……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经典】11-26

[精选]大班教案08-25

(精选)大班教案03-02

大班教案[精选]12-02

大班教案(精选)07-31

大班教案(经典)08-17

大班教案[经典]08-18

大班教案(经典)11-04

【经典】大班教案08-30

大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