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意义》教案

时间:2024-10-21 08:55:50 教案 我要投稿

《乘法的意义》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法的意义》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乘法的意义》教案

《乘法的意义》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

  3.借助视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4×3 50×30 2×50 15×4 15+15+15+15

  4+4+4+4 30×12 60× 40 4×25 9+9+9+9+9

  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意义:

  (1)出示例1,指名读题.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下载

  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或竖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几排?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加法怎样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或6+6+6+6+6=30(个)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乘法该怎样解答呢?

  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教师板书)

  (2)对比例1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提问:从上面的算式关系,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补充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 下载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积.

  (3)教学1和0的乘法特点:

  想一想: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中,有没有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启发学生举例:3×1=3 1×1=1 3×0=0 0×0=0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都和哪几个数有关系?

  教师归纳: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4) 反馈练习:(投影出示)

  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120+120+120+120 80+90+70 15+15+15+20

  ②判断:

  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叫乘法.( )

  2.教学乘法交换律:

  (1) 出示例2 演示课件“乘法交换律”出示例2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5○5×12 400×20○20×400

  引导学生分组计算,使学生明确:左边两个数的乘积和右边两个数的乘积相等.

  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式子都具有这些特点呢?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己举例说明,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反馈练习:

  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1×9=9×100 12×18=2×18 a+b=b+a

  ②课本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2×32=32×□ 39×41=□×□

  (2) 教师提问:

  加法交换律可用字母表示出来,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a×b=b×a) (教师板书)

  教师指出:这里a、b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

  教师提问:以前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笔算乘法验算时用到了乘法交换律.)

  (3)练习: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2×25 105×424

  三、巩固发展

  四、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1和0的乘法特点)

  五、布置作业

  教材62页1、2题

  1题、应用乘法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1) 一幢宿舍楼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2) 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这头牛的10倍.这头大象有多重?

  2题、根据运算性质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125×(9×14)

《乘法的意义》教案2

  课题一: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1和第59、60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教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图放大成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今天要复习总结乘法。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是鸭的3倍,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4.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教师提问:

  “上面这些题目哪些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请三、四个学生逐题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计算。

  教师:第1题和第3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

  “要求盘里的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

  “还可以怎样求?”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乘法算式 5乘以6表示什么?”(6个5相加)

  “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数5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

  “乘法算式中的乘数6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解答这道题用加法计算简便,还是用乘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哪些方法比较简便?”

  “你能说出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教题肯定学生的回答,再强调说明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接着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1页,齐读两遍书上的结语。

  “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什么数?”

  教师:学过因数以后,在一个算式中被乘数和乘数就可以不必严格区分了。

  2.教学乘数是1和0的乘法。

  (1)教学一个数和1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1×3、3×1、1×1。

  “1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3=3,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3。

  “3乘以1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最后教师说明:1个3不能相加,3乘以1就表示1个3还是3,再板书3×1=3。

  “1乘以1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1个1相加?”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再说明:1个1 不能相加,1乘以1就表示1个1还是1,算式是1×1=1。

  “这三个乘法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1有关系)

  下面我们一齐看一看一个数和1相乘它们的乘积怎样,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面一些算式:

  6×1= 1×8= 1×10= 123×1=

  “谁能说一说一个数和1相乘的积有什么特点?”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2)教学一个数和0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0×3 = 3×0 = 0×0=

  “0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 =0表示3个0相加的和是0。

  “3乘以0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0个3相加?”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再说明:0个3不能表示0个3相加,3乘以0就表示0个3还是0。板书:3×0=0

  “0乘以0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0个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个0还是0,算式是:0×0=0。

  “这三个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0有关系)

  “一个数和0相乘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3.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2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鸡蛋,用乘法计算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互相补充。

  教师: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个数相乘,只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算出的结果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结论是不是有普遍性。

  “12乘以5等于多少?5乘以12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400乘以20等于多少?20乘以4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100乘以1000等于多少?1000乘以1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通过上面这些乘法计算,可以看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计算结果怎样?”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并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谁能够用字母把乘法交换律表示出来?”教师板书:a×b=b×a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过去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学生发言后,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并明确指出:我们曾经用交换乘数和被乘数位置的方法进行乘法验算,这实际上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

  1.做第60页“做一做”中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十三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以后,再集体核对。核对第4题的第4小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计算一下等号左面等于什么,等号右面等于什么。教师再说明:三个数连乘,相乘的因数交换了位置,乘积也不变,所以乘法交换律也适合三个数连乘的计算。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2、5题。

《乘法的意义》教案3

  教学内容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通过同数连加引出乘法算式,掌握写法、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乘法的意义。

  2、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算一算

  2+2+2+2= 4+4+4=2 3+3+3=

  2、思考:像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呢?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乘法的'知识。(此处我认为不是提出“乘法”这一概念的最佳时机)

  1、电脑出示课件,根据画面你能提出问题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

  2、交流。

  3、针对5+5+5+5+5+5+5+5= 40进行乘法教学。

  用加法算宝葫芦的个数太麻烦了,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在这里提出乘法自然而然,让学生充分体会出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相同加数是5有8个这样的数,可以用乘法表示。

  板书:8×5= 40 5×8= 40,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读法。

  4、小组将本组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4 + 4 + 4 =( )(只)

  写成乘法算式:( )×( )=( )(只)

  或( )×( )=( )(只)

  三、试一试

  1、课本第6页自主练习1

  ( )+( )=( ) ( )+( )+( )+( )=( )

  ( )×( )=( ) ( )×( )=( )

  2、填一填

  3+3+3+3=( )×( ) 5+5+5+5+5+5=( )×( )

  7+7+7=( )×( ) 6+6+6+6+6=( )×( )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 3乘5 6和4相乘

  ( ) ( ) ( ) ( ) ( ) ( )

  4、找朋友

  7×3 4×6 2×5 6×4 5+5

  2+2+2+2+2 7+7+7 6+6+6+6 3×7 4+4+4+4+4

  5、把图画补充完整。

  2×4

  6、课本第7页第7题。

  (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滑冰?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加强学生的理解。

《《乘法的意义》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乘法的意义》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乘法》教案04-03

分数乘法教案05-18

小学的乘法教案06-24

小学乘法教案07-09

分数乘法教案02-13

整式的乘法教案03-08

《口算乘法》教案03-19

九的乘法口诀教案04-12

乘法口诀表教案03-05

《乘法的意义》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法的意义》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乘法的意义》教案

《乘法的意义》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

  3.借助视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4×3 50×30 2×50 15×4 15+15+15+15

  4+4+4+4 30×12 60× 40 4×25 9+9+9+9+9

  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意义:

  (1)出示例1,指名读题.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下载

  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或竖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几排?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加法怎样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或6+6+6+6+6=30(个)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乘法该怎样解答呢?

  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教师板书)

  (2)对比例1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提问:从上面的算式关系,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补充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 下载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积.

  (3)教学1和0的乘法特点:

  想一想: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中,有没有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启发学生举例:3×1=3 1×1=1 3×0=0 0×0=0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都和哪几个数有关系?

  教师归纳: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4) 反馈练习:(投影出示)

  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120+120+120+120 80+90+70 15+15+15+20

  ②判断:

  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叫乘法.( )

  2.教学乘法交换律:

  (1) 出示例2 演示课件“乘法交换律”出示例2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5○5×12 400×20○20×400

  引导学生分组计算,使学生明确:左边两个数的乘积和右边两个数的乘积相等.

  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式子都具有这些特点呢?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己举例说明,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反馈练习:

  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1×9=9×100 12×18=2×18 a+b=b+a

  ②课本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2×32=32×□ 39×41=□×□

  (2) 教师提问:

  加法交换律可用字母表示出来,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a×b=b×a) (教师板书)

  教师指出:这里a、b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

  教师提问:以前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笔算乘法验算时用到了乘法交换律.)

  (3)练习: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2×25 105×424

  三、巩固发展

  四、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1和0的乘法特点)

  五、布置作业

  教材62页1、2题

  1题、应用乘法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1) 一幢宿舍楼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2) 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这头牛的10倍.这头大象有多重?

  2题、根据运算性质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125×(9×14)

《乘法的意义》教案2

  课题一: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1和第59、60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教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图放大成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今天要复习总结乘法。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是鸭的3倍,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4.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教师提问:

  “上面这些题目哪些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请三、四个学生逐题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计算。

  教师:第1题和第3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

  “要求盘里的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

  “还可以怎样求?”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乘法算式 5乘以6表示什么?”(6个5相加)

  “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数5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

  “乘法算式中的乘数6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解答这道题用加法计算简便,还是用乘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哪些方法比较简便?”

  “你能说出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教题肯定学生的回答,再强调说明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接着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1页,齐读两遍书上的结语。

  “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什么数?”

  教师:学过因数以后,在一个算式中被乘数和乘数就可以不必严格区分了。

  2.教学乘数是1和0的乘法。

  (1)教学一个数和1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1×3、3×1、1×1。

  “1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3=3,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3。

  “3乘以1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最后教师说明:1个3不能相加,3乘以1就表示1个3还是3,再板书3×1=3。

  “1乘以1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1个1相加?”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再说明:1个1 不能相加,1乘以1就表示1个1还是1,算式是1×1=1。

  “这三个乘法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1有关系)

  下面我们一齐看一看一个数和1相乘它们的乘积怎样,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面一些算式:

  6×1= 1×8= 1×10= 123×1=

  “谁能说一说一个数和1相乘的积有什么特点?”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2)教学一个数和0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0×3 = 3×0 = 0×0=

  “0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 =0表示3个0相加的和是0。

  “3乘以0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0个3相加?”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再说明:0个3不能表示0个3相加,3乘以0就表示0个3还是0。板书:3×0=0

  “0乘以0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0个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个0还是0,算式是:0×0=0。

  “这三个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0有关系)

  “一个数和0相乘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3.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2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鸡蛋,用乘法计算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互相补充。

  教师: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个数相乘,只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算出的结果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结论是不是有普遍性。

  “12乘以5等于多少?5乘以12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400乘以20等于多少?20乘以4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100乘以1000等于多少?1000乘以1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通过上面这些乘法计算,可以看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计算结果怎样?”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并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谁能够用字母把乘法交换律表示出来?”教师板书:a×b=b×a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过去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学生发言后,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并明确指出:我们曾经用交换乘数和被乘数位置的方法进行乘法验算,这实际上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

  1.做第60页“做一做”中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十三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以后,再集体核对。核对第4题的第4小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计算一下等号左面等于什么,等号右面等于什么。教师再说明:三个数连乘,相乘的因数交换了位置,乘积也不变,所以乘法交换律也适合三个数连乘的计算。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2、5题。

《乘法的意义》教案3

  教学内容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通过同数连加引出乘法算式,掌握写法、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乘法的意义。

  2、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算一算

  2+2+2+2= 4+4+4=2 3+3+3=

  2、思考:像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呢?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乘法的'知识。(此处我认为不是提出“乘法”这一概念的最佳时机)

  1、电脑出示课件,根据画面你能提出问题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

  2、交流。

  3、针对5+5+5+5+5+5+5+5= 40进行乘法教学。

  用加法算宝葫芦的个数太麻烦了,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在这里提出乘法自然而然,让学生充分体会出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相同加数是5有8个这样的数,可以用乘法表示。

  板书:8×5= 40 5×8= 40,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读法。

  4、小组将本组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4 + 4 + 4 =( )(只)

  写成乘法算式:( )×( )=( )(只)

  或( )×( )=( )(只)

  三、试一试

  1、课本第6页自主练习1

  ( )+( )=( ) ( )+( )+( )+( )=( )

  ( )×( )=( ) ( )×( )=( )

  2、填一填

  3+3+3+3=( )×( ) 5+5+5+5+5+5=( )×( )

  7+7+7=( )×( ) 6+6+6+6+6=( )×( )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 3乘5 6和4相乘

  ( ) ( ) ( ) ( ) ( ) ( )

  4、找朋友

  7×3 4×6 2×5 6×4 5+5

  2+2+2+2+2 7+7+7 6+6+6+6 3×7 4+4+4+4+4

  5、把图画补充完整。

  2×4

  6、课本第7页第7题。

  (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滑冰?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加强学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