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案优秀

时间:2024-10-14 11:35:4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水调歌头教案优秀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教案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水调歌头教案优秀

水调歌头教案优秀1

  一、揭题导入,欣赏词曲

  1、同学们,(出示皓月当空图)你们看,月到中秋分外圆。皓月当空,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共享天伦之乐。越是在这样的日子,明亮的月亮,越会勾起游子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正所谓“明月寄相思”。古代文人为此也写出了许多与“月亮”有关的诗篇,你能吟诵几句吗?

  (《静夜思》,《古朗月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枫桥夜泊》)

  2、真是一个个了不起的小诗人。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与“月亮”有关的词,想听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视频:水调歌头诵读)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课前大家预习过课文,知道这首词是谁写的吗?(指答)

  你了解苏轼吗?(学生简单介绍)(表扬)

  作者又是在什么地方写出了这首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读课文第一小节)出示: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师小结: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九百多年前,就在这样的月圆之夜,苏轼被派往密州做官,独自一人漂泊他乡,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便写出了这首词《水调歌头》。

  这句话中,“做官”是个生词,你觉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就请你来领着大家读两遍。

  指导读句子。

  (2)听着大家流利的朗读,就知道课前预习得特别认真。课文中还有好几个生字词,相信,也难不倒大家,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课件出示词语)

  做官虽然宽慰

  观赏品尝眼睁睁

  心绪不宁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2)恭喜你,全都读正确了。大家再轻轻地读读,你有什么发现吗?

  第一行前鼻音,第二行后鼻音,第三行是四个字的词,小老师领读。

  (3)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读,齐读。

  (4)光会读还不行,还要会写。仔细观察,你觉得这些红色的生字,哪个字比较难写,哪一笔需要提醒大家呢?

  (5)我也和你有同感,“缺”这个字还真不容易写呢!(出示:缺)

  从整体入手,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左右一样宽,同时要注意避让。

  师范写,生描红,仿写一个。书写姿势提醒。

  同桌互相评价评价,可以得几颗星。

  2、同学们,刚才我们学的这些词语中,老师发现有两个词语写出了苏轼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指答,你的眼睛课真亮!随机板书)。

  .心绪不宁:心情不能平静。文中是谁心绪不宁?为什么心绪不宁呢?指2人读相关句子。(出示句子)(板书:思念)

  .宽慰:宽解安慰。(查字典)字典不仅告诉我们宽慰的意思,你还要知道,这是一种通过拆字解释词语的方法,你看……

  到课文中找找,谁得到了安慰而宽心了许多?指答。

  是呀,苏轼的心里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随机指2――3人读两句词。(出示两句词)

  小结:看来,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其中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句来理解词语,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3、苏轼的心情还有怎样的变化呢?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从文中再找出一个相关的词语?指答。(板书)

  出示:读准多音字,埋怨。还可以读什么?组词。小老师领读。什么是埋怨呢?妈妈是不是经常埋怨你?还有谁埋怨过你吗?(联系说话)

  三、精读课文,感悟“思念”

  过渡: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个特殊的夜晚,苏轼却心绪不宁,为什么呢?他在思念谁呢?为什么思念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用心朗读课文的2、3两小节,体会苏轼的思念之情。

  1、同学们,你和你的亲人分离过吗?你心里什么滋味?(学生交流)

  2、思念总是那么美好,却又是那样的痛苦。同样的中秋节,苏轼也和我们一样,思念起他的弟弟,苏辙。

  小组合作学习:四人小组中,1号同学读课文的第二小节,2号同学读第三小节,3号同学找找苏轼思念弟弟的原因,4号同学作补充汇总。(指名读)

  3、开始学习,然后交流汇报。

  (1)皓月当空,月圆人不圆。

  你见过这样的'夜空吗?(图片)理解“皓月当空”,指导读好句子。(这样的夜晚总让人有所牵挂)(你的朗读让我有了无限的遐想)

  (2)家家户户热闹非凡,触景生情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们家是怎么过的呢?

  此时此刻,苏轼却一个人身在他乡,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引读)

  (3)手足情深,分别已久

  你从哪里看出苏轼和他的弟弟手足情深?理解“手足情深”。你有手足情深的兄弟吗?

  理解“形影不离”。你有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吗?(练习说话)(指导读相关句子)

  3、小结:手足情深的好兄弟,分别七年之久,又逢这样的美好佳节,怎么能不深深地思念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念读好这两小节。

  四、总结升华,吟唱歌曲

  是啊,仰望窗外的一轮皓月,苏轼思绪万千,久久难以入眠。这月亮,让苏轼思念无限,这月亮,也促成了词曲《水调歌头》,有人给这首词谱曲,便千古流唱至今。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结束今天的课堂,下节课再继续学习。(歌曲:水调歌头)

  课后,同学们可以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也可以学着唱一唱。

水调歌头教案优秀2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7个,读准平翘舌音。

  2.了解故事内容,背诵文中的诗词。

  3.体会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知道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诗人。

  4.了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人物、典故和重大事件,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培养民族的自豪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发奋图强。

  重点: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这首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板课题,齐读

  质疑: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1.交流

  音:轼辙

  形:州

  义:皓月、婵娟

  2.分组读课文

  3.再读课文,解疑

  师:读了课文,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事?

  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采用各种形式背这首诗。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听配音全班读

  4.各组比赛读。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了苏轼思念亲人的故事,真是人间亲情浓于血。

  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教案优秀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复习

  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细读课文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c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总结课文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2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作业

  1背诵第4~6自然段2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

  6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水调歌头教案优秀4

  1教学目标

  1、 通过“品读、研读、赏读等一系类的活动,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词中的意境。

  2、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词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学习苏轼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2学情分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一首望月怀人之词,词人形象的描绘出一幅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艺术境界。词人深掩内心的郁愤,仕途上的失意怅惘,大醉之后的旷达,对胞弟的无限思念。或隐或现,借助明月这一意象,表现出来,形成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全体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然后指出大的探讨方向,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并主动质疑,教师在其中担导读、归纳、点评的任务。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

  3重点难点

  1、通过“品读、研读、赏读等一系类的活动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词中的意境。

  2、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词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导入

  1,放音乐,王菲翻唱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渲染气氛,使学生沉浸在词所创造优美意境中。

  2, 学生齐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感受内容。并请学生描绘词中画面。整体把握

  活动2【讲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二、研读词前小序, 思考以下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1,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

  小序中哪个字最意蕴丰富?让我们窥见到词的基本内容。

  学生展示,教师指导

  三。品读上阕 ,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应该怎么理解。

  2、“寒”字怎样理解?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冷吗?

  从“我欲 ” 到“又恐 ” 至“何似 ”显示了此人怎样的心理变化?

  以上过程中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指导。

  四、品读下阕,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对“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句话用艺术化的语言进行扩展再创作,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富有哲理,请你联系现实,结合事例。写一段话进行解读阐释。

  解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今中外还有哪些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流露出和苏轼一样的心境呢。

  以上过程中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指导。

  五、赏读全词、把握全作者感情脉络,小结全词

  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请用四个词语依次描述。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这首望月怀人之词。形象的描绘出一幅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艺术境界。苏轼官场的失意怅惘,深藏内心的郁愤,大醉之后的旷达、对胞弟的无限思念,或隐或现。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读来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所谓“余词尽废”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活动3【作业】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布置作业

  把《水调歌头》改成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词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恰当的叙述,生动的描绘,很好的融入作者或显或隐的情感。

【水调歌头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苏轼《水调歌头》教案05-26

卫星比武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04-13

吆喝优秀教案优秀08-16

《母亲的恩情》优秀教案优秀11-22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优秀01-22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优秀02-14

《山雨》教案优秀10-15

《咏柳》教案优秀07-26

[优秀]中班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