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1 10:47:1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8篇[合集]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8篇[合集]

语文教案 篇1

  曼谷的小象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悦耳”、“赞叹”造句。初步懂得课文运用准确的词语把事情写具体。

  2.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自学能力。

  3.感受泰国妇女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以及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和第七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对曼谷近郊美景的描绘和聪明的小象的赞叹,领会阿玲热心助人的品质和她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同时进行段的训练,培养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从阿玲指挥小象时的动作、神态中领悟阿玲美丽、善良、热心助人的品格。

  课前准备:

  1.投影片1框

  2.“大象踢足球”录像片断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解层次;学习课文1~4节,初步感受阿玲的形象美。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5~7节,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阿玲助人的行为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述引出人物。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指挥 拉

  完成板书: 阿玲───→小象 车

  冲

  二.揭示目标

  这堂课重点研究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拉车、冲车这两件事,完成书后思考练习1。

  三.学习重点段

  ㈠学习第五节

  1.默读思考 阿玲指挥小象前做了什么,指挥时做了什么?

  2.交流理解 指挥前,阿玲为什么绕着汽车走一圈?为什么还沉思片刻?

  阿玲一句话没说,用这些动作告诉小象什么?

  (教师相机圈写阿玲动作的词语:拍拍 贴贴 指了指)

  3.换词比较 阿玲指挥小象时的动作改成“拍了一下”、“贴着”好不好?为什么?

  4.朗读理解

  ㈡学习第六节

  1.默读思考 阿玲的这些无声语言,小象“听”懂了吗?

  从哪儿看出来? 圈圈画画。

  2.交流理解 板书: 掀 撬

  3.想象练说 如果你是汽车中的一名乘客,看到阿玲指挥小象拉出了汽车,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4.感情朗读

  5.小结复述

  ㈢学习第七节

  1.默读找句 这一节共有几句话,标上序号。

  2.分句朗读 边听边想,哪几句说阿玲指挥小象冲车这件事。

  3.自读思考 阿玲指挥小象冲车和拉车这两件事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提示:可从写作顺序、运用词语等方面找一找。

  4.比较理解 交流中板书: 摸着 指了指

  伸 喷

  5.看图练读

  6.引读(背)

  ㈣学习第八节

  作者看到小象这么能干,这么机灵,又一次从心底发出赞叹。赞叹什么? 仅仅赞叹小象吗?赞美阿玲什么?(相机板书)

  四.全文总结

  五.看录像,做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背诵第四、七自然段,理解三次写雾和三次写阿玲笑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感情朗读指导,体会人物的心灵美。完成课后练习2、3。

  教学过程:(略)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习作春天的景物,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乐于表达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

  习作,把春天的景物特点写具体而生动。

  过程与方法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春天正在悄悄的来到,它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向我们走来。它不华丽、不浓妆艳抹,却是那么的清新美丽。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用你手中的笔记录下你眼中这美丽的春天呢?那么现在谁先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

  那么我们该如何把你眼中的春天写的`生动而美丽呢?

  一、 出示习作要求

  1、 把春天的景物或者人们在春天的活动详细地写下来。

  2、 观察要细致,叙述要真实。

  3、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注意句子要通顺,比喻要恰到贴切。

  二、 学生习作

  1、 写完后自己通读两遍,注意句子通顺、错别字、标点符号。

  2、 同桌、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3、 修改后抄写在大上。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春天的主要变化——

  植物、动物、人物、天气等方面

  把自己说的写下来,教师个别指导。

  把自己写的在小组内读一读。

  板书设计

  春天

  春天来了,你发现你的周围有哪些变化?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可以再挑选几描写春天的好文章让同学们先赏读一遍,借鉴一下别人好的方法。这样可能同学们在下笔的时候就能有所借鉴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一类字,认识4个二类字。学会本课10个一类字,认识10个二类字。理解词语神气、惊天动地、功利、奉献的意思。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3.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感受老师奉献牺牲精神的博大,激发学生热爱教师、尊敬师长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教师、尊敬师长的思想感情。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歌曲视频。

  教学时数:三课时。

  基础知识:

  1.生字:

  孝xio 子部孝顺(孝子孝心孝顺)

  教jio 给人讲授知识(教室教师教学)

  室sh 屋子(教室浴室密室)

  擦cā 抹掉(擦掉擦地擦灰)

  粉fěn 细小的颗粒(粉笔粉红粉色)

  虹hng 雨后天空中七色光的折射(彩虹)

  奉fng 无偿给予(奉献奉承奉告)

  2.多音字:

  教jio(教室)jiāo(教书)

  虹hng(彩虹)jing(义同虹hng)

  3.区别字:

  以(以后)老(老师)红(红色)

  已(已经)孝(孝顺)虹(彩虹)

  4.解词: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很大。

  奉献:恭敬地交付;奉献出的东西,贡献。

  功利:工效和利益;功名利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出示歌曲。

  2.欣赏后回答:你知道歌曲的名字吗?欣赏后,你有什么话想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学习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简单说词语意思。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组自学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学习向他人求助。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课文内容虽然不是很难理解,但是,文中的一些词语含义不大容易理解,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语,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来理解他们的确切含义。例如真理和功利这两个词,虽然不是一组反义词,但在表达的意思上是相对的,从而突出教师职业的崇高的奉献精神。再如彩虹一词,表面上是说教师绘出的画,实际上是指学生心目中美好的憧憬和远大的理想。在教学中,只有正确地理解了这些词语的确切含义,才能真正理解这片课文这篇课文的思想主题,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无私奉献和崇高的品质,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

  三、指导朗读。

  本课课文共分为两个部分,形式相同,语句工整,相互对应,节奏分明,比较适合进行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练习、掌握规律、明确朗读的节奏。同时,也要注意指导学生避免雷同,寻求抑扬顿挫、启承转和的变化,使课文更富有表现力。

  关于朗读:因为课文两个部分结构相同,学生容易读得雷同,缺乏变化,所以教师有必要进行示范,帮助学生形成语感。

  关于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足,容易停留到词语的表面意义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咀嚼品味,也可以准备歌曲录音进行播放,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做课后练习,完成课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课后练习。

  1.读词语,写词语。读后马上听写,及时反馈。

  2.填空。

  老师,你很美丽,因为你。

  你有学问,因为你。

  让学生自由填写,不拘泥于课文。

  二、完成课后活动。

  这两个活动内容是围绕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的,主要是引导学生注意抓住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布置作业:

  1.读课文,写生字。

  2.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老师如红烛,

  燃烧了自己,

  照亮了别人。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合作学习

  你觉得 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

  复习词语卡。

语文教案 篇5

  内容预览: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普通话流畅地交流格言,清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会倾听,准确理解发言者的话语、观点。

  3、积累格言,感悟格言的深刻内涵,激励学生用格言指导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准确流畅得体的交流格言内容,清晰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感悟格言的深刻内涵。

  教学辅助用具: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格言的作用,激发学生交流格言的兴趣。

  二、课堂讨论,掌握技巧

  以讨论的形式明确交流格言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使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技巧有章可循,对口语表达的评价也更有针对性。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确口语交际中对听者的要求。

  三、小组交流,集思广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搜集的格言进行组内交流。

  四、推选代表,交流互动

  备小组推选代表把木组的交流成呆以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作以汇报,其他同学或进行评价或针对所交流的格言表达自己看法,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五、启迪思想,个性表达

  在交流名人格言基础上,试说出属于自己的格言。

  六、课堂反馈,积累升华

  以提问的形式进行课堂反馈,督促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格言。

  写作--记一件事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1.把生活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记下来,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

  2.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习重点:在作文中清楚交代记叙的六要素

  学习难点:列写作提纲

  学习方法:引导.合作.自主练习

  课时安排:二课时(连堂)

  课前准备:阅读有关知识短文并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整理成材料。

  引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总会有些事情令你难以忘怀,这些事情是令你自豪或者让你惭愧呢?现在请大家好好想一想!

  互动安排

  请两同学(男女各一)分别说出他们最感触的事。

  同学们是否听得清楚明白?如不清楚明白,欠缺什么?

  让同学们先自由讨论,然后发问。

  师生共同明确:事件的六要素。

  师范读例文《榜样》。

  请同学构思作文,列出写作提纲。

  要求:确定标题及中心思想,初步体现条理性和层次感。

  学习小组里相互间讨论,修改各成员写作提纲,老师巡回辅导。

  老师总结并明确作文要求

  以记事为主并只写一件事,弘扬社会道德风尙。

  交代清楚事件的六要素。

  作文有真情实感和个性化表达。

  学生自主创作

  要求:

  1.根据提纲先打草稿,修改,再工整的抄在作文薄上。

  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课外练笔:记一件新近发生的趣事。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3.背诵全文,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

  2.熟读本文直至背诵,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体会“张”字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含义。复习巩固本单元字词,积累词语、佳句。

  2.感受发现的快乐,养成积累词语、佳句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

  3.能有感情地读背《鞋》这首诗,能根据所给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并使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积累词语,朗读、背诵诗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录音课件

  3.生字卡片

  4.一张空白贺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知

  1.让学生观察一组象形字。

  2.学生谈观察后的发现。

  3.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并与今字对照。指出学习识字时更需要积极地去探索和发现。

  4.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发现、探究识字方法

  1.字卡出示“漂、飘、完、园”四个字,学生认读后把字卡贴在黑板上。

  2.观察、比较这两组生字,学生谈发现。

  3.小组内交流、汇报。(尊重学生独特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学生汇报后,板书“票、元”两个字。学生认读、组词、理解词义。(板书符合教学内容的组词)

  5.出示“直”、“扁”两个生字,生认读后把字卡贴在黑板上。

  6.指导加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师板书

  7.观察、比较这两组生字,学生谈发现。

  8.阅读学习伙伴的话,观察四组生字,总结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

  9.分别说出,各组字分别用的哪种识字方法。

  10.课件出示6个生字,学生认读。

  三、联系生活,体会“张”字的不同含义

  1.出示“张”字,学生认读。

  2.找出班内姓“张”的同学,说明:“张”可以表示人的姓氏。如:张爷爷(师板书)

  3.出示其它带“张”字词语,学生自学,理解字义。

  4.生汇报交流,师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①“张贴”、“东张西望”、“张开嘴巴”,学生用动作演示词义。

  ②“一张画”实物讲解。

  ③“开张”配画,并在句子中理解词义。如:某某饭店今天开张了。

  5.引导学生根据“张”字不同意思进行扩词练习。

  四、巩固方法,课外延伸

  1.课后,用“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体会生活中“张”字的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1.导入: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汉字了,看看这些字词和你们成为朋友了吗?

  2.大屏幕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①指名读。(指导读准轻声和平翘舌音)

  ②开火车读。

  ③同桌互读、互听、纠正字音。

  ④组内交流,理解词义。

  ⑤指导学生用“照顾”、“精彩”等词进行口头造句。

  ⑥全班交流积累的词句。

  二、读读背背

  1.结合拼音,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2.师范读,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读、理解词语。

  组内讨论,理解“依偎、港湾、享受、温暖”四个词语,认读积累,为阅读扫清字词障碍。

  4.同桌互读,在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5.分段阅读,理解诗歌。

  第一段:思考,我家的家庭成员都有谁?

  第二段:结合诗的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第三段: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家的那种温馨、宁静、和睦的气氛。

  6.指导背诵诗歌。

  7.配乐朗诵。

  三、实践活动

  1.积累看电视、上活动时认识的好词、好句。(张贴在墙报上,展示自己认识的字、词、句等)

  2.体会家的.温暖,为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设计

  日积月累读读背背

  《鞋》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

  ①播放动画:画面上,知心姐姐讲述小明生活中遇到的烦恼故事。(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思索)

  ②让女生看,男生闭眼睛。

  ③女生把看到的故事讲给男生听,男生听后在全班讲,大家倾听,引导学生评一评谁说得最清楚,谁听得最仔细,评议谁做得对。

  商议怎样帮小明想办法。

  二、合作探究

  ①分组商议:想什么办法说服小明的妈妈爸爸?

  ②小组商议:个别同学发言,大家倾听他的想法,然后评议。

  ③确定本小组的办法

  ④全班讨论:哪个小组的方法比较合理,最后选定最好的办法。

  ⑤让各小组内的同学采用自己小组喜欢的办法扮演父母、孩子、同学等角色。

  ⑥表演劝说父母的过程。

  说服“父母后”,请“父母”谈谈,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⑦各小组选出优秀的,上台表演。

  三、创新发展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有哪些类似的经历,自己又是怎么做的?

  说一说自己会做哪些家务?教教其它同学。

  交际感言:用一句话,一句广告语、一幅画、一首歌,表达学习后的情感体验,呼吁给孩子一个成长的世界。

  四、布置同学看展示台的内容

  板书设计

  我该怎么办?

  沟通

  说清楚听仔细

语文教案 篇8

  【预设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述,通过品读、批注、交流,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

  3、懂得在别人遭遇不幸时,同情体贴给予关爱。

  【预设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的学习多么快乐!我们每天都在爱的包围中,你感受过怎样的爱?在这么多爱中,母爱是最最伟大的,我们每个人都因为拥有它而感到幸福,可一位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外国小朋友却失去了世界上最最珍贵的母爱,他就是──卡罗纳(齐读指名读)相信学了课文之后,再读这个名字时,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二、感受不幸

  1、读过课文没有,想不想再读?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想一想,卡罗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儿感受到的并在句子旁写上批注。

  2、生读课文:

  反馈:

  有不会读的生字词吗?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我体会到了一个(怎样)的卡罗纳,是从(读一读文中句子)感受到的。

  板书:

  伤心、可怜、痛苦、悲哀

  预设:

  ⑴ 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读后说说感受,请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朗读:

  ① 你发现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② 是啊,想起从此再也见不到母亲的面,再也得不到她的疼爱了,卡罗纳怎么不难过呢?──齐读。

  ⑵ 我们从卡罗纳的外貌、神态、行动中感受到了他的可怜与不幸。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很多,请找出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指名朗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① 卡罗纳的母亲病的很厉害,卡罗纳很多天没来上学了。

  想像说话:这几天卡罗纳会做些什么呢?

  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② 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侯,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这样的场面,文中还有一处,找出来读一读。

  ③ 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仔细读读(②③)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理解放声大哭号啕大哭。

  号啕大哭什么意思?(大声地哭,伤心地哭,痛苦地哭)他为什么哭?

  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指名读)。

  ⑶ 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好好读。

  小结引读:是啊,就这样,卡罗纳的母亲永远离开了人间。卡罗纳无比悲痛,只见(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当他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侯,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三、感受幸福

  卡罗纳失去了母亲,遭到了巨大(板书:不幸),心里承受着的悲哀。他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呀!他失去了母亲,今后的生活将会是怎样?

  此时的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关爱幸福)周围的人们又是怎样表达对卡罗纳的爱的?

  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仔细读课文,用心去体会,在旁边做上批注,在你感动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次。然后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分享。开始。

  预设交流:

  1、体会老师的爱:

  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从一个词,一个标点中你都能感受到这份爱,谁想说?!──非常严肃、命令(指导朗读)为什么不许、不许什么?再来读读。

  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孩子,你要坚强哟联系上文读读,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老师对卡罗纳的爱?学生说一处,就带着感受朗读。老师的哪个动作哪个称呼让你仿佛觉得就是母亲在身边?(拉到孩子)再来读。

  2、体会我的爱:

  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别哭了。千言万语化为一个动作,做这个动作表示什么?请你来读,把动作背后隐藏着的东西朗读出来。千言万语还化为一句话──齐读。

  3、体会同学的爱:

  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阵同情和怜悯,大家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屏息凝神地望着他,什么话都没说,其实那一双双眼睛里写满了什么?如果你就是卡罗纳的同学,你要用这目光告诉他什么?此时的确是无声胜有声啊!这样的场面还有一处,让我们再来读读吧!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4、体会我母亲的爱:

  学生说我的爱,还会说到后面,再引导孩子读最后两段,说说最感动我们的是谁?

  (读了老师、同学和我对卡罗纳的爱,谁还找出谁也给了卡罗纳的爱?)

  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母亲的用意我最后明白了吗?从哪个词知道,母亲这个举动想告诉我什么?

  同学的母亲,她也非常理解,同情卡罗纳当时的处境。

  根据板书小结:

  这同情、怜悯、关爱包含着周围人对卡罗纳深深的爱!

  这些爱卡罗纳感受到了吗?(感受到了)从哪儿看出来?

  齐读(他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抬起头来,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卡罗纳真的没话说吗?他似乎说着什么?是啊,此时的卡罗纳已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表达他的感受,真是无声胜有声啊!

  四、总结感悟升华情感

  生活中难免遭到不幸,我们应该正确面对。对于我们周围那些遭到不幸的人,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呢?(关爱)这也是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发。再读课题。

  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他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他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退的。爱让人间充满温馨。同学们,让我们有空多读读《爱的教育》吧,她将提升我们每个人爱的浓度。心地善良,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他人;心地善良,心中有爱,社会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你。(齐读师打手语)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人的关爱下,在自己的坚强面对下,他一定能成为生活的强者!相信,当周围的人遭遇不幸时,同学们会向他伸出关爱之手。因为我们知道心地善良,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他人;心地善良,心中有爱,社会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你。

  【板书设计】

  卡罗纳

  可怜 怜悯

  不幸 爱 关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精选】08-18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经典)语文教案09-17

语文天地教案04-26

语文教案【经典】05-06

[经典]语文教案09-23

【精选】语文教案12-25

(精选)语文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