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06 10:58:2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编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汇编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名称:语言课

  教学范围:小班

  教学准备:教具(自备教学画,.教案,课本)

  教学目的:让幼儿具有环境保护意识,让幼儿有明辨是非能力

  教学内容:1教师提问(公园里有什么?)幼儿回答(花,玩具,小动物,等等)

  2教师讲故事(老师今天就给小朋友们讲一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公园里》小朋友要仔细听老师讲的故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有一天,小羊约小猴子去公园玩,这一天天气很好,太阳公公早早得出来上班,好及时送给小朋友们温暖的阳光,这时小羊和小猴子俩到了公园开开心心的玩耍着,小羊和小猴子看到天上的小鸟,看到太阳公公在微笑着看着他们,他们和小鸟开开心心的玩耍着,不一会他们来到了花园,小羊和小猴子看到花园里有好多漂亮的'花小猴子就摘了两朵,小羊就着急的阻止小猴子,花园里的话是不能摘得,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样,那你还能看到漂亮的花吗?小鸟,小羊都说小猴子,小猴子红着脸说我以后再也不乱摘花了,太阳公公听小猴子说玩笑着对小猴子笑着说:“这才是好孩子。”

  3图片(小羊,小猴子,小鸟,太阳公公,花园)

  4教师提问:a.图片上都有什么?(太阳公公,小羊,小猴子,小鸟,花园)

  b.在这幅图片上小朋友能找到天上有什么?(太阳公公和小鸟还有白云)有几只小鸟?(两只)

  c.地上有什么?(小羊,小猴子,花)

  d.小羊小鸟为什么说小猴子,他做了什么事情?(小猴子摘花园里的花,摘花是不对的)

  e.教师.总结幼儿的话,让幼儿更明白小猴子为什么做的不对,为什么要学小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f.让幼儿拿出教科书,以巩固幼儿所学。

  教学.总结:让幼儿讲故事,教师.总结,结束课程。

  教师要求:讲课时要有良好的教态,讲课时要有激情,让幼儿融入故事当中,教师讲课时要面带微笑,表情丰富,精神饱满。

语文教案 篇2

  一 导入

  你知道一年当中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元旦、春节、端午节……)每个节日都有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9课《重阳节的传说》。你知道重阳节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简单地说一说。)

  二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在自学过程中有哪些地方想提醒同学注意?

  3.反馈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妻 拜 勤 瓶 侵 袭

  (2)多种形式认读:带读、比读、分组读,结合生活理解词语。

  妻子——妻

  妻子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

  拜师——拜 勤学苦练——勤

  你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吗?

  (3)书写指导。

  ①妻:第五画“竖”不要过长,底端不出头。 ②拜:右半部分有四个横。

  ③袭:上半部分是“龙”。

  (4)分段指读课文,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5)课文中还有哪些词不理解?集体交流。

  比如“茱萸”一词,可以展示图片帮助学生认知。

  在理解新词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可以查字典等。

  三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桓景历经艰险,拜费长房为师,学习降魔救人的本事。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讲桓景除掉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主要讲了重阳节的一些风俗,并说出了为什么把九月初九叫做重阳节。

  2.在学习小组内,分段读课文。

  3.你喜欢桓景吗?为什么?(喜欢,因为他特别勇敢,为了斩妖除魔不怕困难。)

  4.默读课文,从哪里看出他不怕困难、很勇敢?用横线画出来。

  四 小结

  1.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重阳节的来历吗?

  2.可以问问爷爷奶奶,他们小时候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初,教师可用饱满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他们身心愉悦地走进文本中。课中,引导学生体会桓景斩妖除魔的原因时,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讲解:“是这可怕的瘟魔,让原本一个个和睦的家庭变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让学生从特意营造的.氛围中与主人公同呼吸,萌生出对瘟魔的憎恶。朗读桓景除魔的精彩段落时,我的“激动”也感染了学生。课尾,引导学生回忆这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鼓励他们在学会复述的同时,把这个传说讲给想告诉的人。“在很久很久的将来,我要把这个美丽的传说告诉我的后代……”这充满童真童趣的话语,不正是激情课堂的最佳诠释吗?

  一堂课,老师激情饱满,身心投入,学生神采飞扬,鲜活灵动,课堂能不迸发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吗?

  1.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桓景为了斩妖除魔不怕困难、勇敢的精神。

  2.练习快速默读课文。

  3.复述故事情节。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第4自然段重点句子的投影。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4个生字,学会7个生字。

  4.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童年》、《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渴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三、听教师范读课文,疏通文章的内容。

  1.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探寻写作思路,整体感知。

  1.回忆:《凡卡》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凡卡写信的事。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2.围绕这件事,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

  3.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二、从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

  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卡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凡卡思念爷爷;第二层: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层:凡卡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3.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

  (1)默读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什么问题?

  三、从凡卡的心情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感情。

  1.读作者的'叙述部分,想想凡卡在写信时,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吗?

  2.出示投影:理解重点句子。从重点词中体会凡卡的内心活动。

  ①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②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③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第1句对凡卡诉说自己受折磨情况后的动作描写,突出表现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第②句说明凡卡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让爷爷快点来接他,快点脱离苦海的内心活动。第③句由于写信没有被打搅而满意,寄信也很顺利,心情肯定轻松了许多。所以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3.再读读这三个句子,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老师引读,凡卡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凡卡孤苦无依,受尽折磨,凡卡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五、从凡卡的联想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六、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学生讨论。

  七、读写。

  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

语文教案 篇4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在这个季节里,你最喜欢什么天气?

  2.你们喜欢雨天吗?雨后你们在校园里怎样玩的?

  3.冰心奶奶知道同学们喜欢玩水,就为大家写了一首小诗(师板书:雨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师范读,生看书思考:从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3.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

  (2)同桌互相检查。

  (3)师检查,让学生用字组词,个别的字进行说话练习。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生自读第一小节。

  (1)雨后的广场怎样的情景?“快乐的'好像神仙一样”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体会到此时的快乐。

  (2)雨后是清新的美景,有一群孩子正在欢快的玩乐,应用怎样的语气去读?

  2.细读二、三、四小节。

  (1)诗中描写了哪些人物?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说明了什么?

  小哥哥摔倒后是不是很沮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觉得小哥哥是怎样的一个人?

  (2)小妹妹长得什么样子呢?她跟在谁的后面呢?“泥裤子指的是什么?哪些句子是描写小妹妹的动作和神态的呢?但她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3)小朋友们的心情是怎样?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4)再读课文,用欢快的语气读。

  四、拓展延伸

  1.在这雨后的美景中,同学们,你想做些什么呢?

  2.用心观察和体会画一下雨后的美景。

  五、练习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写的字,师生共同讨论字的笔顺及占格。

  2.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3.学生互评,提高书写质量。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尝试用探究性学习辅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

  2。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3。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人文教育。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主题

  1。师生动讲述:同学们,在奇妙有趣的动物世界里,有一种体型优美、聪明伶俐的哺乳动物,它就是海豚。老师把它们请来了,一齐来瞧瞧吧!

  2。播放海豚表演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3。海豚可真能干!它们不仅是水族馆里的“表演明星”,更让人惊奇的是,它们还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在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海豚救人”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点击题目)

  4。师板题,生书空题目。齐读题目。

  5。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的脑袋瓜子冒出了哪些问号?(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归疑并导入初读课文。

  海豚怎样救人!为什么会救人?这些问题的答案课文中都有。那就请大家打开课本38页,津津有味地读一读吧!相信你们会了解到许多有趣的知识。(生自由读课文,交流信息)

  2。交流读书的收获。

  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们又增加了哪些新知识?(学生交流从课文中了解到的零星内容。)

  三、再读课文,尝试研读

  1。小结引入深究部分,鼓励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大家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明白了海豚之所以能够救人,是来源它对子女的“照料天性”。不过,读书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建议大家(出示)小组里合作学习课文中提供的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共同探究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可以自由运用我们以前学习课文的方法。

  2。学生分组学习,商议学习方法,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教师巡视,了解学法,并作指导和点拨。

  3。归纳学法,互相启智。

  学生将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列表归纳。

  时 间地 点人 物救人经过

  1966太平洋韩国10名船员一群、沉、游、抬、驮、甩

  1972海面上南非一位姑娘两头、赶跑、护送

  1992大西洋印尼货轮两名船员一群、托、并肩游

  A。师梳理具有代表性的学法组织交流。学法: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学生画出若干句子品读:

  ①就在他们求生无望之际……营救它们。

  ②不料,海豚却把身子往下沉……背上了”。

  ③“她拼命往岸边游……护送她到靠近港口的安全地带。”

  ④“海豚救人的美德……‘照料天性’”

  点拨:抓住有价值的句子带领全班感悟,美美地品读,感受海豚救人及时、动作灵巧、聪明伶俐及其照料天性等。

  B。学法:列表方法

点拨:

教师将该表投影于大屏幕,吸引全班同学共同关注,看看能从表格中发现什么。例如海豚救人是不分时间、地点、集体的救人行动等等。

  4。殊途同归,融汇理解。

  ①出示句子: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读中感悟:海豚照料子女的天性是怎样转变为救人的行为呢?生用书中的语言组织表达。

  ②师小结:海豚出于母爱,照料幼豚浮出水面呼吸,年深日久。这种母爱得到了升华,成了一种见义勇为的救人行为。让我们一齐读读第7自然段,体会体会吧!

  5。师点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说明方法。

  四、激活文本,丰富认识

  1。师启发开拓思路:

  海豚除了救人,还能为我们做什么呢?大家课前搜集出不少资料,能选择有价值的与小伙伴分享交流,更是其乐无穷。

  2。学生简述资料,进一步感受“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的丰富内涵。

  五、激发情感,升华认识

  1。师述:这一路学来,我们逐渐了解海豚,(点击海豚图片)它会表演,能救人,会领航,老师忍不住想对它们说:“海豚,你们这群可爱的海中精灵,你们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同学们,你们又想对海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说一说吧!

  2。请若干学生畅所欲言。

  3。师点拨:是啊!海豚爱人类,我们也爱海豚啊!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应该富有爱心,保护地球,让海豚救人的美丽源远流传,让人类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绵延不绝!

  六、作业。

  练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于海豚的内容,写一篇《海豚的自述》。用上学过的一些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24* 海豚救人

  照料天性 救人行为

  爱护动物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3、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能模仿造句。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关键词句,感受烟台海的壮观绚丽,人的勤劳能干。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

  1、引导学生谈谈对大海的印象。(可回忆《赶海》)

  2、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发现烟台以及其北面临海的特点。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播放配乐朗诵,交流听后感受。

  2、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3、反复朗读,正确连贯认读。

  (小组长在组内主持评议、改进)

  4、点名分自然段朗读,读后评议。

  5、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效果。

  (1)出示,点名认读。

  (2)理解:礁石、锚、起锚等词语的意思。

  (3)点名说字形特点及书写注意点。

  (4)教师范写、讲解,学生描红、临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说话提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强调关键词语:冬、春、夏、秋,海、人。

  3、学生在组内讨论练说。

  4、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四、课后练习。

  朗读课文,练习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自读全文。

  二、精读课文

  1、师生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

  (2)你觉得要读好这段话,要突出哪些词语?

  (3)引导学生交流,归纳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句。

  (4)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体会烟台海的独特。

  (5)在海边的人们是怎样的?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的有关词句。

  (6)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有“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烟台的人和外地的游客不畏严寒、不惧风浪的豪迈情怀。

  (7)引导学生开展朗读竞赛,在读中进一步感受烟台海的独特魅力。

  (8)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愿意记住它吗?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里试背,最后有感情地背给大家听。

  (9)点名背,评议、小结背书情况。

  (10)小结学习方法:整体读,感知本段主要意思;分层读,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体会;赛一赛,读出自己的领悟;背一背,表达自己的感情。

  2、学生按上述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内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

  (1)学生自学。(读、赛、背)

  (2)分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3)集体评议汇报情况。

  第3自然段,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等语句,感受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第4自然段,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着、呢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三、课后拓展练习。

  1、把1—4自然段有感情地背给同学、家长听,请他们进行书面评价,将书面评价添加到成长档案袋里。

  2、用上“像、宛如”等词语,练习写一些打比方的句子。与众不同的句子,老师将会奖励“创造星”或“聪明花”。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在冬、春、夏三季节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

  2、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些特点表现出来吗?

  二、指导学生继续精读课文。

  1、自读第五自然段,整体感知。

  2、找出最能表现秋天海的特点的句子,朗读体会。

  “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

  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哪些句子能够看出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

  “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4、开展朗读竞赛,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5、总结冬、春、夏、秋四季烟台海的特点。

  “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充实(忙碌)”

  6、齐读第6自然段,填空:烟台的海是一幅( ),是一道( ),是一座( )。

  7、轻声自读,体会画、背景、舞台。

  8、欣赏画面,加深理解。

  说话提示:说是“一幅画”,是因为( );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 );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 )。

  三、课堂演练。

  1、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向游客作一番介绍。

  2、你游览过什么地方?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让我们分享一下吗?

  3、学生演练,集体评议。

  四、课后拓展练习。

  1、写一个片断,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作为自己手抄小报的备用稿。

  2、预习《黄果树瀑布》。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感情。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4、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想象“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感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第一课时

  一、 预习课文要求

  1. 自读课文,借助字典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诗歌的内容。

  2. 标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上课进行讨论。

  二、导入新课

  1.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老师范读诗歌,想象诗歌情节。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小声读诗歌,小组交流诗中的生字新词,课文的`大意。

  四、检查学生小组学习情况。

  1. 认读词语:花苞悠荡布谷鸟脚丫湿软汲取营养风筝柔软柳絮遥远

  2. 重点理解词语:悠荡汲取生辉柳絮遥远

  3. 选择重点理解的词语造句。

  4. 说说你从诗歌中知道了“我”的愿望是什么。

  五、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诗歌

  1、指名读分节读诗歌,学生朗读情况。

  2、小组提问,全班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4、齐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六、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想想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第二课时

  一、 将自己喜欢的且又读得最好的一段课文读给同桌听。

  二、多种多样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分节进行)

  1. 可以通过表情朗读、给诗歌配画、或者自己讲讲读了诗歌之后感受到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等等。

  2. 引导学生讨论:我望啊望,望到了什么呢?

  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3、学生模仿诗歌自创诗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展开丰富的联想,先说再写。

  三、认读和抄写词语

  1、认读词语:花苞悠荡布谷鸟脚丫湿软汲取营养风筝柔软柳絮遥远

  2、用自己的办法记生字,评议生字的写法,练写生字:悠谷脚丫柔软 营堂遥

  3.在课文中找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抄下来。

  四、巩固练习:

  背诵《我想》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⒈学会7个字,认识6个字。

  ⒉默读课文。

  ⒊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在生活中感受、观察、思考,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培养在生活中观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在生活中感受、观察、思考,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

  教学难点:

  培养在生活中观察、思考的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你们观察星空,观察蚂蚁搬家运食物等自然现象,收集生活中蕴含知识的例子,谁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结果给大家说一说?

  ⒉指名回答。

  ⒊同学们可真会发现哪,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生活中处处皆学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⒈自由读课文,把预习中自己认为难读得字多读几遍。

  ⒉在四人小组内分读课文,互相评议。

  ⒊快速读课文,看看课文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处处皆学问”?谈谈你对哪个例子印象最深?为什么?

  三、小组互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例子读给同学听,说自己的体会。

  四、全班交流。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自由阅读,互动交流。

  ⒈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思考: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⒉小组互动交流。

  ⒊全班交流:原来人们在生活中发现了星星运转的周期,发现了潮汐和月亮圆缺的关系。

  ⒋你还了解那些这样的事例?

  (教师提示:比如牛顿通过苹果发现了地球的引力,阿基米德通过洗澡发现了水的.浮力等。)

  ⒌指导朗读。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⒈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话里讲了那些现象?

  ⒉学生交流。

  ⒊创设情境:召开一个小小的研讨会,交流自己研究这些现象的结果。

  我是植物学家,我知道……

  我是昆虫学家,我知道……

  我是音乐家,我知道……

  我是裁判员,我知道……

  ⒋小结: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其内在的联系,只有仔细观察、研究才能了解其中的学问。

  ⒌朗读这段话。

  三、拓展发散,揭示中心。

  ⒈仔细品读最后一段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⒉学生交流。

  ⒊教师引导学生:

  ⑴体会“认真倾听”、“仔细观察”“静静思考”的含义,从而懂得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了解知识。

  ⑵体会“聪明的人类已经将许许多多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懂得知识是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既要学会从生活中学会知识,也能将学的知识用于生活。

  ⒋朗读这一段话。

  ⒌课后发散: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从中发现了那些小知识?把它记下来。下周我们在开展一次《生活中的小知识》研讨交流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精选)08-13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优秀教案02-28

【经典】语文教案10-05

语文复习教案08-23

语文教案【精选】08-18

语文教案(经典)11-22

(经典)语文教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