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06 09:35:2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精品(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本事、孤单失群、大吃一惊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更羸说的话;继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2.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判断的正确。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成语导入,揭示目标。

  1.成语导入。

  小朋友,咱们以前学过一些成语,有哪些?

  还有很多,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题目是──(出示卡片:惊弓之鸟)

  2.揭示目标。

  成语故事,要学懂什么?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懂这个故事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把书打开,自己轻轻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想想:课文主要说了谁的什么事。不懂的`地方呆会儿提出来。

  三.检查自读情况,质疑问难。

  1.初步了解内容。

  课文主要说了谁的什么事?(指1~2名学生说)

  板书:不用箭

  只拉弦

  掉下来

  2.学习第1自然段。

  ⑴ 更羸是怎样一个人?(指1~2名学生说)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告诉人们的。

  (多媒体显示:第1自然段)

  ⑵ 相机学习部分词语。

  a更

  ※正音:更是个多音字,念准了。(学生开火车读)

  b魏国

  ※释义:魏国是古时候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

  ※正音:一起读。

  c能手

  ※什么叫能手?(指1~2名学生说)

  (多媒体显示:能手变红)

  ※手这儿有三种解释,选择哪一种?击掌表示。

  (多媒体显示:手的三种解释)

  ※课文中说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你们想他射箭的本领怎样?

  (多媒体显示:射箭能手变红)

  ⑶ 来,咱们把这一段读读好。

  (多媒体显示:第1自然段)

  3.学习生词。

  课文中的这三个新词你们读懂了吗?

  (多媒体显示:悲惨、愈合、拼命)

  ⑴悲惨

  第一个请你读。(学生开火车读)什么意思?

  ⑵愈合

  这个一起读。什么意思?

  ⑶拼命

  前鼻音、后鼻音分清楚。(学生开火车读)什么意思?

  4.质疑问难。

  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

  小朋友提的问题都挺好,学了课文你们就会明白的。

  四.学习2~8自然段。

  1.过渡:(指板书)更羸不用箭,只拉弦,就使空中的一只大雁掉下来。你们觉得奇怪吗?课文中有个人也觉得很奇怪,是谁?

  2/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找段落。

  ⑴ 你从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看出来的。默读课文,找一找,找到的自然段开头打一颗星。

  ⑵ 交流。(指1~2名学生回答)

  3.指名分节读。

  我请三个小朋友读,听听,他们的字音有没有读准。

  4.圈词语。

  ⑴ 拿起笔,把表示魏王态度的词语圈出来。

  ⑵ 交流。

  a 圈了哪些词语?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学习作者选择典型事例凸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走近人物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师恩难忘》这篇文章,了解到作者刘绍棠在这篇回忆录中,偶遇小学老师田老师的情形,并引发他对往事的深情回忆。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走近刘绍棠笔下那位口才、文笔都很好的田老师,走进刘绍棠的内心世界……

  2.齐读课题。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直奔重点,对比理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为文中的“我”最难忘田老师的是什么?(故事教学法)

  (2)想想你们一年级时老师是怎么教学这一课的?对比之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教学方法?为什么?

  (3)品读重点句: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引人入胜”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个故事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你也能娓娓动听的来讲述这个故事么?

  (二)“春雨点点”——悟“教诲”之质

  1.田老师的故事启蒙让年幼的“我”有哪些收获?请学生回读故事教学法这一部分,讨论交流。(学生联系故事,明白可以学到知识,体会到快乐,明白做人的道理,爱美护美懂得保护环境等等)

  2.品读重点句 “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1)从“上千个故事”中,我们懂得了什么?

  (2)为什么这里要用“春雨点点”作比喻?滋润着我的到底是什么?再次引导学生体会教师教学之道背后的深刻内涵——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三)“恭恭敬敬”——感“教诲”之恩

  1.品读重点句: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1)回读全文,搜索田老师对“我”的文学上的启蒙是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2.联系课文体会

  (1)他口才、文笔都很好——像田老师那样有丰厚的`文化积累。

  (2)编写故事中体现出来的想象力、遣词造句、做人到里的渗透等诸多功能——像田老师那样提高自己的想象力,表达水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像“我”那样用心、专心,才能学有所成。

  3.体会“恭恭敬敬、行礼”以及文章题目《师恩难忘》《教师引进门》等表达出来的对田老师的敬意。

  4.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点题的作用)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同学们,我们的心中此时此刻也一定勾起了对曾经教育培养自己的一位位老师的回忆,那就借大作家来表达我们心中共同的这份难忘师恩。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纵观全文,说说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2.我们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田老师爱讲故事的事例,平常,普通,但却典型,具体。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凸显中心。刘绍棠难忘的是“插柳之恩”,是田老师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所以在学习的四年里,有很多课,很多事,也有很多故事可以写,作者唯独选择了“小诗故事教学”这一课。小诗是一种古典文学的熏陶,故事是现代文学的影响,更让“我”感受到了神奇的文学想象力。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注意事例与中心的一致性。

  作业设置

  1.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的一件事写下来。

  2.推荐阅读

  魏巍《我的老师》,鲁迅《藤野先生》。

  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概述 口才好 文笔好

  举例 故事教学法 娓娓动听 如春雨滋润

  总结 教诲之恩 感激难忘

语文教案 篇3

  1、同学们,到这个单元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生字,也积累了不少识字的方法,你知道的识字的方法有哪些?

  2、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利用偏旁部首理解字义。

  3、师示范朗读,生跟读。边读边找不同。

  4、讲解:大部分汉字由两部分组成一个部分跟汉字的读音有关,一个部分跟字义有关,如:“蚜”的发音和右边的“牙”有关,而意思和左边的“虫”有关,因为蚜本身是指蚜虫。

  5、分析其余的汉字,加深认识这一规律。

  6、总结生字的特点,归纳新的识字方法。

  7、指导学生认识“玲.岭.铃.淮.维”五个要求认识的生字。

  8、“看看说说”1、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回答老师的问题。

  2、学习“我的发现”。

  3、自主探究老师所板书的字的特点。

  4、听老师讲解,分析其他的汉字,进一步掌握规律。

  5、观察字形,分析组成,认识这五个汉字。

  6、生观察后发言,如不具体其它同学可补充。

  这一环节的设计,放手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发现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充分的交流、讨论,掌握新的认识生字的方法,并应用于今后的学习中去。

  做该题时师不必做过多补充限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进相对比,说出里面所包含的反义词。

  1、示范朗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小声跟读。

  2、指导学生朗读成语。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比一比哪个组读得好;也可以用接龙的形式,每个小组的同学每人读一句,看哪个小组读得又快又好。

  3、让学生自由朗读成语,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加以背诵。

  4、“我会选”生自读词语和句子,想想它们内在的联系。1、听老师朗读成语,在听的过程中注意个别难读字的读音。

  2、按照老师的要求朗读成语。

  3、全班同学熟读、背诵成语。

  4、生自己选词填空,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这一环节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每个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达到积累成语的目的。

  1、启发谈话

  (1)你们平时有很多心理话没说,你们想说出来吗/

  2、尝试

  (2)先在小组内说,再全班交流。(内容不限长短不限)

  (3)放胆试写,实现迁移。

  3、评改

  (4)展示交流,互评互改。

  让学生将自己写的话读出来,和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写的话进行分析点评。

  (5)佳作欣赏,借鉴提高。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读自己的作品,选一篇最好的在全班交流。

  2、“我会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问老师。

  3、同学比赛读,读给老师听。

  4、说说韩愈聪明在什么地方?

  (1)生思考自己最想说的话

语文教案 篇4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俺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身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俺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俺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

  ⑴ 说说自身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⑵ 讲讲自身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⑶ 谈谈自身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身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身打算怎样说。

  5、自身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局部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优秀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同学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恬静地倾听。

  3、教师引导同学大胆进行评议、争辩。

  四、总结评价

  1、自俺评价:

  自身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同学评价:

  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示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

  总结本节课中同学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活思维,激发想象力,崇尚科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进入中学以来我们吟诵过不少古诗文,我想苏武的《题西林壁》大家一定不陌生,谁来谈谈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理解?其中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答案无穷。美国实业家罗迦·费·恩格由四个几何图形引发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请大家阅读,看看能否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二、研读过程

  1.分组自学

  要求:

  A.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依据,归纳一下,派代表写在黑板上。

  B.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

  2.辨析什么是论点、论据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A.明确论点的定义──写出本文的论点──明白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B.明确论据的定义──归纳本文的论据──明白论据的作用。

  c.将有关系的论点和论据用线连接起来──明白两者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3.创造性地设计图表展示作者的思维顺序,文章的结构脉络。

  4.动笔练习

  A.请把“创造力不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作为一个观点,再举例证明这个观点。(如太空笔的事例等)

  B.评议,重点在于事例是否支撑观点,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

  三、探讨延伸

  1.讨论学生发现的问题。(机智应变)

  2.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放赤壁风光画面──请同学说说感受──同一个“赤壁”,为什么苏武就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由此联系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开去。

  四、小结

  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你自己的眼睛,因为你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著于你的感悟,因为你用善于感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的人生,一定能获得丰富的答案。

  五、网络论坛(课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已成为我们的思维定势,学过本文后,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它的理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精选)08-13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优秀教案02-28

【经典】语文教案10-05

语文复习教案08-23

语文教案【精选】08-18

语文教案(经典)11-22

(经典)语文教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