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05 11:21:38 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集合】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人5个生字,理解“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保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

  【学习过程】

  一、录象揭题

  1、小朋友,每年国庆节,很多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检阅仪式。到时候,部队首长、国家领导人、甚至外国贵宾都会观看部队队伍和群众队伍。

  2、瞧,这是俺们中国的检阅仪式。(看阅兵式录象)

  3、看了刚才的录象,画面中的军人、部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今天,俺们要去波兰首都华沙看一场特殊的检阅仪式。(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内容: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的()仪式上,让()的博莱克走在()。xxx时,他们的队伍得到了观众的一致()。

  3、指名说。

  4、读了课文,你感觉课文中向俺们描述的这次检阅和俺们刚才录象中看到的检阅有什么不一样?

  三、学习课文第12段:博莱克的表示

  1、你瞧,这就是博莱克,他在队伍中,表示怎么样?

  2、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博莱克的。指导朗读12段,读出自信、投入、有精神的博莱克。(自由读、指名读讲评、男女读、全体站起来读。)

  3、看到博莱克的表示,你想怎么夸他?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读一读)

  4、那为什么有的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2~9段

  1、这些小伙子更棒的表示是在检阅仪式之前。俺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检阅之前的情况吧。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2~9段,考虑:检阅仪式之前,这些小伙子在讨论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他们在讨论该不该让博莱克去参与检阅仪式?)

  3、该不该让博莱克去,为什么要讨论呢?分析:

  假如让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不让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觉得非常为难。课文中也可以具体看出同学们为难的样子。请你们读读课文第3~6段,找出表示同学们很为难的'词句。

  5、四人小组交流:你找了哪些句子?

  6、全班汇报: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怕伤害了博莱克)

  终于(终于有一个人开口了,但是也没有解决问题)

  鸦雀无声(外表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其实心里呢?)

  第6段中连续6个问号。指导读出为难、犹豫不决的心情。

  7、这么为难、这么难办的事,称为()的事?(板书:棘手)

  8、这么难办的事最后解决了吗?怎么解决的呀?再次看图。再次朗读第12段。怪不得,博莱克那么努力地表示自身。此时,他在想什么呀?

  9、是呀,能让博莱克有机会参与这么重大的活动的是他的同学们,能让博莱克这么有自信地站在xxx队伍中的是他的同学们。这群小伙子,懂得尊重身体有残疾的同学,这些小伙子真棒!(朗读句子)

  五、小结

  这次检阅,不但检阅了小朋友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则是“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

  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听歌曲,聊水浒

  1.(播放课件《水浒传》主题曲)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一起唱。你知道刚才我们唱的是哪部连续剧的.主题曲吗?(《水浒传》)

  2.《水浒传》塑造了多少位(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

  一、谈话引入,激趣读文

  今天咱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武松。

  他因何而出名?(在景阳冈上打虎而出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景阳冈》。拿出手指跟着老师把冈字写一写

  板书课题:景阳(冈)

  二、检查预习。

  根据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这些字词都是同学们预习单上认为比较难读难记的字词,你会了吗?指名读。

  因为课文是选自古典小说,所以有些字词意思与现在的不一样,你能理解吗?

  大家在预习时都提了自己的问题,老师整理了一下,大家看看哪些问题,是提的有价值,有水平的。哪些问题在本课中是提的没有意义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大家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前讲一下。不能直接从书本中找到答案,要理解课文后才能回答的问题是有价值、有水平的,要多提。书中一看就能找到答案的,是一般性的问题,尽量少提。没有意义的问题尽量少提。)

  三、读通课文,初知文意

  (1)请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A课文比较长,你能用简短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B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

  3.自学反馈

  课文比较长,你能用简短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在这四部分内容中,写得最精彩的是--打虎。

  三、品读“打虎”,体验精彩(出示)

  四、学习其他自然段

  (指着板书说)。刚才我们从打虎这部分体会到了武松的机智敏捷、武艺高超、勇敢无畏这个形象。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课文在喝酒和上冈部分,武松又是怎样一个人呢?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

  五、课外延伸,鼓励阅读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读读,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松鼠的习性,学习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体会文章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态度情感、价值观: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谜底: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整体的印象是什么?

  (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三、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的动物。找出文章中相应的段落,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总括松鼠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

  第二部分:(2~5)具体说明松鼠的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

  第2段,松鼠的漂亮。

  第3段,松鼠的驯良。

  第4、5段,松鼠的乖巧。

  第三部分:(6)补充说明松鼠的其他特征及它的用途。

  顺序: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

  2.讨论:第一段中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第二段至第五段的安排是根据第一段“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词序写的,先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再说明其习性由表及里,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四、精读品悟

  围绕“小松鼠那么可爱,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展开谈话。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从四个方面组织教学。

  (一)外形的美丽

  你觉得松鼠哪儿最美?引导学生抓住“玲珑”“美丽的尾巴”“毛茸茸”等词语体会松鼠的美丽。

  采用个人读、赛读、齐读三种方法读出松鼠的美丽以及喜爱之情,之后出示课后填空题,学生填一填,读一读,积累语言,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二)动作的机敏

  此段重点句是“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启发学生从“只要……就……”“触动”等词体会松鼠的机灵。

  引导学生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儿。

  (三)搭窝时的聪明

  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松鼠,你怎么向大家介绍搭窝的过程。

  让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指导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这样说,会让我们很清楚地了解松鼠搭窝的过程。

  小结:看来,这些表示先后次序的词,作用还真不小呢。

  集体读这部分,进一步认识连词的作用。

  (四)吃食时的有趣

  要知道吃什么?怎么吃?让学生模仿一下吃食的动作。然后围绕三个“它们”进行教学。

  五、揣摩运用,体味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准确,本文除了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外,它的语言还非常生动,能否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例句来分别说明。

  1.语言准确

  例: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触动”这个动词前又加了一个“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在“触动”后又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强调它的“乖巧”。

  2.语言生动

  例: “面容清秀”“玲珑的小面孔”“美丽的尾巴”中用“清秀”“玲珑”“美丽”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突出它的“漂亮”。

  六、课堂小结

  课文非常清晰地从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方面写出了松鼠的特点,表现出了松鼠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动物。希望同学们课下再认真看看,学习课文的结构思路。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我喜欢(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要求:仿照课文从“漂亮”“驯良”“乖巧”这三个特点介绍身边的'某一小动物。

  板书设计:

  松鼠

  布丰

  松鼠的特点:(总说) 漂亮,驯良,乖巧

  (分说) 漂亮:面容,肢体

  尾巴

  吃食的样子

  驯良:活动范围

  活动时间

  食物

  乖巧:过水动作

  警觉

  筑窝

  其他习性用途(补充说明)

  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抓住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性格。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渗透着作者对说明对象——松鼠的细致观察,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这小生灵的挚爱。生动的说明语言激发起读者内心珍爱生灵的美好情愫,也进一步激发起学生阅读说明文、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不仅了解松鼠的特点,更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其一:引入部分,我出示谜语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 学生很容易猜出谜底是松鼠,但要利用谜语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出理由,同时获得猜谜语方法,抓住特点,得出谜底后引出新课。

  其二:在学生读文之后,研究课文分为几部分,抓住主要内容对课文进行概括,说出每部分内容,并讲出自己这样分的理由,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加以总结,得出写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具体到生活习性又可发分细分为: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这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进行课文分析。

  其三:抓住本文重点部分,了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的美丽和可爱,如何的讨人喜欢的,通过读,让学生知道该段由几句话构成,并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便会感到由总到分或是由整体到局部的写法,加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上学到怎样把一件事物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由总到分。

  在这样的环节下教学,学生上的很轻松,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皆能表达出来。我感不足的是,由于学生大多数没有看过松鼠,加之课前没有找资料,因此个别学生不发言。因此以后,布置学生充分预习特别重要。只有预习充分,才能上课积极发言。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认真吸取经验教训,争取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语文教案 篇4

  一、题目引入,质疑问难

  1. 读题,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2. 什么是词?结合课文链接了解词与诗的不同之处。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诗词,想想诗词给我们讲了什么,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检查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 借助注释说说词的意思。

  2. 想象词中描写的景象。

  3. 读词,从词中你感受到什么?

  4. 读读,背背。

  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 欣赏音乐,听范读。

  2. 听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什么?

  3. 读一读,结合注释说说诗句意思。

  4. 再读诗,把诗中描写的景色画一画。

  5. 读读,背背。

  四、背诵默写,拓展感悟

  1. 朗诵全文。

  2. 说说本课中的诗与词有何异同。

  3. 背诵、默写诗词。☆关于作者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是辛词的主调,亦有作品写农村生活小景,清新可爱。有的作品流露出托靠老庄求得与世相忘的消极情绪。在艺术上,他继承发展了苏词的'风格和南宋初年爱国诗人的传统,融会诗歌、散文、辞赋乃至口语,或用比兴,或用典故,或直抒胸臆,抒情、议论、状物都不拘一格,又意境宏大,感情抑扬顿挫,形成独具一格的豪放词风,并开启了后来的辛派词风。词集有《稼轩长短句》(十二卷)与《稼轩词》(四卷)两种刊本。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他平生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敢言。他做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七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语文教案 篇5

  一、讲书。(约10分钟)

  首先,用启发式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杜甫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听到‘安史之乱’接近X息的消息,不禁惊喜欲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接着,给学生简述诗中出现的六个地名: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之后我说:“诗人在区区的56字小诗中,连用六个地名,丝毫不觉堆砌,这是杜甫的高明之处。”最后,与学生讲“妻子”,明确古代的“妻子”是指“老婆孩子”,与现的'“妻子’的含义完全不同。“古诗往往一字即一义,不要把诗中的单音词当作复合双音词,这是我们读古诗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崔学古说:“与少年讲书,最忌诵述讲章。”(《檀儿丛书录要·少学》)

  二、读书。(约10分钟)

  要求学生正身端坐,音正腔圆地将这首诗读五遍,在读的过程中,仔细体味“忽传”、“初闻”、‘都看”、“漫卷”、“即从”、“便下”的涵义,使其千载如见诗人于仓促间欲哭之状。

  〔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象山语录)〕

  三、抄书。(约10分钟)

  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工工整整地抄写此诗,边抄边思,潜心琢磨,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明快的语言、激越的旋律。同时,加深印象,帮助记忆。

  陈光地说:“见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溶村集》〕

  四、背书。(约10分钟)

  学生当堂“声高而缓”背诵杜诗,背会为止。这样训练,一方面能加强学生语感体验,另一方面有脱落讹误之处,能了然于耳。

  [唐彪说:“凡学生背书,必使其声高而缓。”《父师善诱法》]

  〔这节课我是老老实实上的,我的主导是务实强本,返建归真。何评“实”何谓“本”何谓“璞”何谓“真”‘有真意,去粉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教学规律办事之谓也。语文应该姓语,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文的教学和训练。语文课如果离开“讲、读、抄、背”,搞一些哗众取宠的形式主义东西,那只能是占道旁门。我们讲改革,什么是改革我认为,一是继承,二是借鉴,三是创新。传统语文教学中有些经验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我们的任务是将其吸取过来并加以革故鼎新,这是前进而不是倒退。我想,语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此吧。]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儿歌,在阅读中认读“送、婆、乐、笑”4个生字。

  2、复习声母bpmf,学习拼读音节:pupomi

  3、学习笔画,并在田字格中正确描写“乐、区”。

  4、学习关心尊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认读生字。

  2、“乐”、“区”的书写笔顺。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图片生字卡片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画,导入新课。

  1、出示图画。(课文插图)

  2、观察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相机板书课题:摘葡萄

  二、学习儿歌

  1、出示儿歌:葡萄架,挂葡萄,摘下葡萄送婆婆,婆婆乐得眯眯笑。

  2、教师范读,领读。

  3、朗读儿歌。

  (1)自由练读(打开课本,右手指读。)

  (2)图文对照指名读。

  (3)加动作齐读。

  4、学习生字。

  (1)过渡:儿歌咱们会读了,那么老师把这些字宝宝从队伍中叫出来,你还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贴出生字卡片。送婆乐笑

  (2)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这四个字你都是怎么记住的?要注意“乐”和“送”的读音

  (4)开火车认读。

  (5)齐读儿歌。

  5、儿歌。

  (1)小朋友摘下又大又甜的`葡萄先送给婆婆品尝,你想夸夸他们吗?

  (2)赛读儿歌。(可以男女生赛读,也可以小组之间赛读。)

  三、复习拼音,学习音节。

  1、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接顺口溜——抽卡片,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2、学习音节pupomi

  (1)出示词语葡萄(葡加拼音)——(媒体演示或卡片演示)p——u——pu

  教师示范拼读,学生跟拼,开火车拼读。

  (2)出示词语:婆婆p——o——po学生尝试拼读。开火车拼读。

  (3)出示词语:眯眯笑m——I——mi学生尝试拼读。开火车拼读。

  3、练习圈出正确的音节。

  四、学笔画,描一描。

  1、出示:乐(其中竖折为红色)认识笔画竖折。

  2、师范写竖折,边写边说出笔画名称。学生书空,说名称。

  3、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乐”,生边跟着书空边说笔画名称。

  4、出示:区找一找竖折。

  5、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五、巩固拓展

  1、读儿歌

  外婆生日到,

  我去外婆家,

  送上一只小纸船,

  外婆乐得眯眯笑。

  2、找朋友。

  笑()送()

《【集合】语文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精选)08-13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优秀教案02-28

【经典】语文教案10-05

语文复习教案08-23

语文教案【精选】08-18

语文教案(经典)11-22

(经典)语文教案09-17

【集合】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集合】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人5个生字,理解“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保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

  【学习过程】

  一、录象揭题

  1、小朋友,每年国庆节,很多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检阅仪式。到时候,部队首长、国家领导人、甚至外国贵宾都会观看部队队伍和群众队伍。

  2、瞧,这是俺们中国的检阅仪式。(看阅兵式录象)

  3、看了刚才的录象,画面中的军人、部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今天,俺们要去波兰首都华沙看一场特殊的检阅仪式。(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内容: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的()仪式上,让()的博莱克走在()。xxx时,他们的队伍得到了观众的一致()。

  3、指名说。

  4、读了课文,你感觉课文中向俺们描述的这次检阅和俺们刚才录象中看到的检阅有什么不一样?

  三、学习课文第12段:博莱克的表示

  1、你瞧,这就是博莱克,他在队伍中,表示怎么样?

  2、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博莱克的。指导朗读12段,读出自信、投入、有精神的博莱克。(自由读、指名读讲评、男女读、全体站起来读。)

  3、看到博莱克的表示,你想怎么夸他?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读一读)

  4、那为什么有的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2~9段

  1、这些小伙子更棒的表示是在检阅仪式之前。俺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检阅之前的情况吧。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2~9段,考虑:检阅仪式之前,这些小伙子在讨论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他们在讨论该不该让博莱克去参与检阅仪式?)

  3、该不该让博莱克去,为什么要讨论呢?分析:

  假如让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不让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觉得非常为难。课文中也可以具体看出同学们为难的样子。请你们读读课文第3~6段,找出表示同学们很为难的'词句。

  5、四人小组交流:你找了哪些句子?

  6、全班汇报: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怕伤害了博莱克)

  终于(终于有一个人开口了,但是也没有解决问题)

  鸦雀无声(外表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其实心里呢?)

  第6段中连续6个问号。指导读出为难、犹豫不决的心情。

  7、这么为难、这么难办的事,称为()的事?(板书:棘手)

  8、这么难办的事最后解决了吗?怎么解决的呀?再次看图。再次朗读第12段。怪不得,博莱克那么努力地表示自身。此时,他在想什么呀?

  9、是呀,能让博莱克有机会参与这么重大的活动的是他的同学们,能让博莱克这么有自信地站在xxx队伍中的是他的同学们。这群小伙子,懂得尊重身体有残疾的同学,这些小伙子真棒!(朗读句子)

  五、小结

  这次检阅,不但检阅了小朋友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则是“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

  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听歌曲,聊水浒

  1.(播放课件《水浒传》主题曲)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一起唱。你知道刚才我们唱的是哪部连续剧的.主题曲吗?(《水浒传》)

  2.《水浒传》塑造了多少位(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

  一、谈话引入,激趣读文

  今天咱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武松。

  他因何而出名?(在景阳冈上打虎而出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景阳冈》。拿出手指跟着老师把冈字写一写

  板书课题:景阳(冈)

  二、检查预习。

  根据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这些字词都是同学们预习单上认为比较难读难记的字词,你会了吗?指名读。

  因为课文是选自古典小说,所以有些字词意思与现在的不一样,你能理解吗?

  大家在预习时都提了自己的问题,老师整理了一下,大家看看哪些问题,是提的有价值,有水平的。哪些问题在本课中是提的没有意义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大家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前讲一下。不能直接从书本中找到答案,要理解课文后才能回答的问题是有价值、有水平的,要多提。书中一看就能找到答案的,是一般性的问题,尽量少提。没有意义的问题尽量少提。)

  三、读通课文,初知文意

  (1)请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A课文比较长,你能用简短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B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

  3.自学反馈

  课文比较长,你能用简短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在这四部分内容中,写得最精彩的是--打虎。

  三、品读“打虎”,体验精彩(出示)

  四、学习其他自然段

  (指着板书说)。刚才我们从打虎这部分体会到了武松的机智敏捷、武艺高超、勇敢无畏这个形象。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课文在喝酒和上冈部分,武松又是怎样一个人呢?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

  五、课外延伸,鼓励阅读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读读,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松鼠的习性,学习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体会文章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态度情感、价值观: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谜底: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整体的印象是什么?

  (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三、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的动物。找出文章中相应的段落,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总括松鼠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

  第二部分:(2~5)具体说明松鼠的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

  第2段,松鼠的漂亮。

  第3段,松鼠的驯良。

  第4、5段,松鼠的乖巧。

  第三部分:(6)补充说明松鼠的其他特征及它的用途。

  顺序: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

  2.讨论:第一段中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第二段至第五段的安排是根据第一段“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词序写的,先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再说明其习性由表及里,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四、精读品悟

  围绕“小松鼠那么可爱,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展开谈话。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从四个方面组织教学。

  (一)外形的美丽

  你觉得松鼠哪儿最美?引导学生抓住“玲珑”“美丽的尾巴”“毛茸茸”等词语体会松鼠的美丽。

  采用个人读、赛读、齐读三种方法读出松鼠的美丽以及喜爱之情,之后出示课后填空题,学生填一填,读一读,积累语言,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二)动作的机敏

  此段重点句是“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启发学生从“只要……就……”“触动”等词体会松鼠的机灵。

  引导学生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儿。

  (三)搭窝时的聪明

  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松鼠,你怎么向大家介绍搭窝的过程。

  让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指导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这样说,会让我们很清楚地了解松鼠搭窝的过程。

  小结:看来,这些表示先后次序的词,作用还真不小呢。

  集体读这部分,进一步认识连词的作用。

  (四)吃食时的有趣

  要知道吃什么?怎么吃?让学生模仿一下吃食的动作。然后围绕三个“它们”进行教学。

  五、揣摩运用,体味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准确,本文除了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外,它的语言还非常生动,能否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例句来分别说明。

  1.语言准确

  例: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触动”这个动词前又加了一个“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在“触动”后又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强调它的“乖巧”。

  2.语言生动

  例: “面容清秀”“玲珑的小面孔”“美丽的尾巴”中用“清秀”“玲珑”“美丽”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突出它的“漂亮”。

  六、课堂小结

  课文非常清晰地从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方面写出了松鼠的特点,表现出了松鼠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动物。希望同学们课下再认真看看,学习课文的结构思路。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我喜欢(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要求:仿照课文从“漂亮”“驯良”“乖巧”这三个特点介绍身边的'某一小动物。

  板书设计:

  松鼠

  布丰

  松鼠的特点:(总说) 漂亮,驯良,乖巧

  (分说) 漂亮:面容,肢体

  尾巴

  吃食的样子

  驯良:活动范围

  活动时间

  食物

  乖巧:过水动作

  警觉

  筑窝

  其他习性用途(补充说明)

  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抓住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性格。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渗透着作者对说明对象——松鼠的细致观察,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这小生灵的挚爱。生动的说明语言激发起读者内心珍爱生灵的美好情愫,也进一步激发起学生阅读说明文、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不仅了解松鼠的特点,更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其一:引入部分,我出示谜语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 学生很容易猜出谜底是松鼠,但要利用谜语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出理由,同时获得猜谜语方法,抓住特点,得出谜底后引出新课。

  其二:在学生读文之后,研究课文分为几部分,抓住主要内容对课文进行概括,说出每部分内容,并讲出自己这样分的理由,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加以总结,得出写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具体到生活习性又可发分细分为: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这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进行课文分析。

  其三:抓住本文重点部分,了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的美丽和可爱,如何的讨人喜欢的,通过读,让学生知道该段由几句话构成,并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便会感到由总到分或是由整体到局部的写法,加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上学到怎样把一件事物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由总到分。

  在这样的环节下教学,学生上的很轻松,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皆能表达出来。我感不足的是,由于学生大多数没有看过松鼠,加之课前没有找资料,因此个别学生不发言。因此以后,布置学生充分预习特别重要。只有预习充分,才能上课积极发言。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认真吸取经验教训,争取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语文教案 篇4

  一、题目引入,质疑问难

  1. 读题,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2. 什么是词?结合课文链接了解词与诗的不同之处。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诗词,想想诗词给我们讲了什么,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检查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 借助注释说说词的意思。

  2. 想象词中描写的景象。

  3. 读词,从词中你感受到什么?

  4. 读读,背背。

  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 欣赏音乐,听范读。

  2. 听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什么?

  3. 读一读,结合注释说说诗句意思。

  4. 再读诗,把诗中描写的景色画一画。

  5. 读读,背背。

  四、背诵默写,拓展感悟

  1. 朗诵全文。

  2. 说说本课中的诗与词有何异同。

  3. 背诵、默写诗词。☆关于作者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是辛词的主调,亦有作品写农村生活小景,清新可爱。有的作品流露出托靠老庄求得与世相忘的消极情绪。在艺术上,他继承发展了苏词的'风格和南宋初年爱国诗人的传统,融会诗歌、散文、辞赋乃至口语,或用比兴,或用典故,或直抒胸臆,抒情、议论、状物都不拘一格,又意境宏大,感情抑扬顿挫,形成独具一格的豪放词风,并开启了后来的辛派词风。词集有《稼轩长短句》(十二卷)与《稼轩词》(四卷)两种刊本。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他平生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敢言。他做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七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语文教案 篇5

  一、讲书。(约10分钟)

  首先,用启发式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杜甫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听到‘安史之乱’接近X息的消息,不禁惊喜欲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接着,给学生简述诗中出现的六个地名: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之后我说:“诗人在区区的56字小诗中,连用六个地名,丝毫不觉堆砌,这是杜甫的高明之处。”最后,与学生讲“妻子”,明确古代的“妻子”是指“老婆孩子”,与现的'“妻子’的含义完全不同。“古诗往往一字即一义,不要把诗中的单音词当作复合双音词,这是我们读古诗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崔学古说:“与少年讲书,最忌诵述讲章。”(《檀儿丛书录要·少学》)

  二、读书。(约10分钟)

  要求学生正身端坐,音正腔圆地将这首诗读五遍,在读的过程中,仔细体味“忽传”、“初闻”、‘都看”、“漫卷”、“即从”、“便下”的涵义,使其千载如见诗人于仓促间欲哭之状。

  〔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象山语录)〕

  三、抄书。(约10分钟)

  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工工整整地抄写此诗,边抄边思,潜心琢磨,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明快的语言、激越的旋律。同时,加深印象,帮助记忆。

  陈光地说:“见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溶村集》〕

  四、背书。(约10分钟)

  学生当堂“声高而缓”背诵杜诗,背会为止。这样训练,一方面能加强学生语感体验,另一方面有脱落讹误之处,能了然于耳。

  [唐彪说:“凡学生背书,必使其声高而缓。”《父师善诱法》]

  〔这节课我是老老实实上的,我的主导是务实强本,返建归真。何评“实”何谓“本”何谓“璞”何谓“真”‘有真意,去粉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教学规律办事之谓也。语文应该姓语,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文的教学和训练。语文课如果离开“讲、读、抄、背”,搞一些哗众取宠的形式主义东西,那只能是占道旁门。我们讲改革,什么是改革我认为,一是继承,二是借鉴,三是创新。传统语文教学中有些经验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我们的任务是将其吸取过来并加以革故鼎新,这是前进而不是倒退。我想,语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此吧。]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儿歌,在阅读中认读“送、婆、乐、笑”4个生字。

  2、复习声母bpmf,学习拼读音节:pupomi

  3、学习笔画,并在田字格中正确描写“乐、区”。

  4、学习关心尊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认读生字。

  2、“乐”、“区”的书写笔顺。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图片生字卡片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画,导入新课。

  1、出示图画。(课文插图)

  2、观察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相机板书课题:摘葡萄

  二、学习儿歌

  1、出示儿歌:葡萄架,挂葡萄,摘下葡萄送婆婆,婆婆乐得眯眯笑。

  2、教师范读,领读。

  3、朗读儿歌。

  (1)自由练读(打开课本,右手指读。)

  (2)图文对照指名读。

  (3)加动作齐读。

  4、学习生字。

  (1)过渡:儿歌咱们会读了,那么老师把这些字宝宝从队伍中叫出来,你还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贴出生字卡片。送婆乐笑

  (2)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这四个字你都是怎么记住的?要注意“乐”和“送”的读音

  (4)开火车认读。

  (5)齐读儿歌。

  5、儿歌。

  (1)小朋友摘下又大又甜的`葡萄先送给婆婆品尝,你想夸夸他们吗?

  (2)赛读儿歌。(可以男女生赛读,也可以小组之间赛读。)

  三、复习拼音,学习音节。

  1、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接顺口溜——抽卡片,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2、学习音节pupomi

  (1)出示词语葡萄(葡加拼音)——(媒体演示或卡片演示)p——u——pu

  教师示范拼读,学生跟拼,开火车拼读。

  (2)出示词语:婆婆p——o——po学生尝试拼读。开火车拼读。

  (3)出示词语:眯眯笑m——I——mi学生尝试拼读。开火车拼读。

  3、练习圈出正确的音节。

  四、学笔画,描一描。

  1、出示:乐(其中竖折为红色)认识笔画竖折。

  2、师范写竖折,边写边说出笔画名称。学生书空,说名称。

  3、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乐”,生边跟着书空边说笔画名称。

  4、出示:区找一找竖折。

  5、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五、巩固拓展

  1、读儿歌

  外婆生日到,

  我去外婆家,

  送上一只小纸船,

  外婆乐得眯眯笑。

  2、找朋友。

  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