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9-04 11:03:1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常用(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常用(8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会跳舞的陀螺(中班)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帮助幼儿了解物体在绕着自己的对称轴转动时,具有保持转速和转动轴的方向不变的性质。

  2、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仔细观察,并且将自己操作过程和发现大胆的表述出来。

  活动准备:

  圆形纸片、纸片娃娃、火柴棒

  活动过程:

  1、出示准备的纸片与火柴棒。

  “你们看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呀?”(纸片、火柴棒)

  “那你们动动小脑筋,帮帮老师,让这些纸片站起来,让他们跳个舞,好吗?想想,你们可以利用这些火柴棒。”(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

  2、教师在片刻之后,将自制好的陀螺出示给幼儿,在幼儿面前进行表演。

  “我知道你们每个小朋友跳舞都可好看了。我也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看看吗?”(老师出示陀螺。)

  “那你们手中的'小姑娘都跳舞了吗?自己试一试”

  “你们想想她为什么会跳舞呢?”(让幼儿自己讨论后,做出总结。)

  教师总结:“我告诉你们,这是因为这根火柴棒总是绕着自己在转动,并且保持着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这样她就会跳舞了。”

  “那你们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利用这种原理呢?”

  (惯性导航仪,火箭飞行器等等。)

  3、小结:

  物体在绕着自己的对称轴转动时,具有保持转速和转动轴的方向不变的性质。

  “今天,我请你们跟小姑娘一起跳了舞,现在我们一起出去做做游戏,成为好朋友,好吗?”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初步了解“双簧”的表演形式,知道双簧中的角色。

  2.尝试用“双簧”的形式来进行儿歌表演。

  3.乐意参与表演活动,感受活动的快乐。

  重难点:用“双簧”的形式来进行儿歌表演。

  活动准备:

  醒木(小积木)、大张写有诗歌的纸、鸡头米、大螃蟹等美食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复习诗歌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2.幼儿大胆的表演儿歌。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关于秋天的儿歌,一起来表演给客人老师看,好吗?(幼儿大胆的表演儿歌)

  二、认真学习双簧,感受双簧带来的快乐。

  1.教师表演双簧,幼儿认真欣赏。

  师:下面老师也来表演一遍,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好了,老师的表演和你的有什么不一样?

  2.教师讲述双簧的含义

  师:(1)这种表演几个人合作?(两个)(2)后面的人干什么?后面的人动嘴巴,不做动作那叫后脸。(3)我在做什么?(做动作、动嘴巴但不出声音)动嘴巴不出声音叫对口型。你们觉的我脸上怎么样?(笑眯眯的'叫表情)后面的人叫后脸,你们觉的我会叫什么?我叫前脸。(4)这个节目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双簧。(5)还有一个朋友在帮助我,它叫醒目(小积木)。为什么要这样?(这样后脸就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了)

  3.再次表演,感受双簧的有趣。

  (1)师:注意看了,这一次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一次表演诗歌第一遍念的慢的,在念完第一编的时候后脸说再来一次,第二遍念的时候速度快的。后脸又说不够再来一次,第三遍还是快的。后脸还在说不够再来一次,前脸敲一下醒目说:有完没完。)

  (2)师:你们为什么笑?觉的什么地方有趣。(幼儿大胆的讲述)

  三、大胆的表演双簧

  1.集体表演双簧

  师:我们表演的时候要把表情和动作加上。准备好醒木。

  2.多种形式联系演双簧

  (1)师:你们做后脸,我做前脸,我们一起来表演。我的动作是大大的还是小小?

  (2)师:这一次老师做后脸,你们做前脸。刚刚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做吃个饱的时候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小朋友大胆的表演(一个做前脸一个做后脸)

  四、结束部分。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背景:

  让幼儿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通过人为因素让不同的声音组合成有节奏的乐曲。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所有的幼儿有兴趣参加,并能感知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

  活动难点:用不同的物体组成乐曲伴奏。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教师设问: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

  “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

  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

  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套桶,让幼儿比较。

  “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你们真能干。”

  “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

  “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小朋友的套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体伴奏两遍)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科学活动,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但现在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教学准备上建议提供给幼儿两个套桶,让幼儿同时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最好选择声音差别大一点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中班教案 篇4

  一、目标

  1.在“刷牙”音乐活动中,感知认识“前后、仔细、轻柔”等汉字。

  2.激发幼儿识字的兴趣。

  二、准备

  牙刷模型、音乐

  三、过程

  (一)欣赏感知

  (出示牙刷)欣赏音乐《刷牙歌》。

  问:你们听到了什么?牙刷的本领大不大?

  (二)理解认识

  1.提问:歌中唱到是怎样刷牙的?(出示相应的'汉字:前后、仔细、轻柔)请幼儿听着音乐,看着汉字做相应的动作。

  2.再次欣赏

  提问:刷牙有什么好处?应该怎么刷?(请幼儿指点相应的汉字卡)

  3.听音乐跟唱

  (1)举相应的汉字卡表演。

  (2)出示整段歌词,让幼儿感受。

  4.跟着音乐边唱歌边表演

  四、提示与建议

  在歌词中,当其他字幼儿都已掌握的前提下,出示整段歌词。

  附儿歌:

  刷牙歌

  我刷,我刷,我刷刷刷,

  我上上下下,我前前后后,

  我仔仔细细,我轻轻柔柔,

  我快快乐乐,餐前饭后,刷牙漱口,

  因为牙齿是我的好朋友。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

  1、知道保持好心情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

  2、理解伙伴的心情,并愿意给予帮助。

  活动准备 :

  1、课件,小星星音乐。

  2、游戏用的彩色星星卡(与幼儿数量相同)

  活动过程

  一、结合课件讲述故事《小星星的故事》

  1、教师:夜空中住着谁?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了小星星的故事。

  2、结合课件讲述故事后,提问:

  这颗小星星为什么变成了蓝色的?

  早晨他为什么哭闹?

  中午又是因为什么不高兴?

  到了晚上他又不开心了,为什么?

  你认为这样整天都不高兴好吗?

  3、教师小结:整天都不开心不好。你的快乐多一点,别人也会快乐多一点。

  二、讨论: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蓝星星开心起来?

  1、幼儿展开讨论。

  2、教师请个别讨论好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办法。

  3、教师:你们的办法都很好,小星星在你们的帮助下开心起来了。

  4、教师将幼儿想出的好办法续编进故事中,完整故事。

  三、游戏

  1、教师:小星星很感谢你们让他开心起来,要邀请你们去他家做客,可是要去做客就要有邀请卡。

  这就是邀请卡。(出示小星星卡片)小星星把卡片藏在了我们的教室里,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2、教师先在教室里放好星星卡,个别几个要藏隐蔽一些。游戏开始后,每个幼儿必须在教室里快速找到一颗邀请卡。

  教师:星星卡有很多,小朋友找的时候不要拥挤,注意安全。

  3、发现问题:有人没有找到邀请卡。

  引导幼儿体验没有找到邀请卡孩子的心情,讨论解决办法。(如一起帮忙找或两个人共有一张卡等)

  四、体验不同色调代表的不同心情。

  1、解决问题后,请大家观察自己手中的邀请卡和老师的'邀请卡有什么不同之处?(颜色、表情)

  提问:你的星星卡是什么颜色?心情如何?为什么?学一学他的表情

  2、教师小结:不是只有蓝色的星星心情不好,还有很多冷色调都可以表示心情不好。相反,很多暖色调都可以表示心情好。

  3、游戏:找朋友

  请拿暖色调星星卡的孩子去找拿着冷色调星星卡的孩子做朋友。

  五、结束部分

  现在我们拿着邀请卡一起去小星星家去做客吧!

  跟着《小星星》歌曲音乐,边唱边跳走出活动室。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 喜欢用普通话与老师交谈,或讲悄悄话。

  2、 初步能听辩教师的不同音色和简单指令。

  3、 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萌发喜欢教师的情感,并学说简单的祝贺语。

  活动准备

  1、教师相片若干、面具、教师的衣服

  2、贺卡若干、卡纸人手一张、剪刀、水彩笔、装饰纸等

  活动过程

  1、玩游戏《找教师》:听口令,让幼儿从一堆相片中找出自己的老师。

  2、教师带上面具,穿不同的服装,引导幼儿从教师发出的声音、常做的动作进行分辨,找到自己的老师。

  3、让幼儿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教师让幼儿欣赏贺卡并鼓励幼儿亲手做一张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

  4、请幼儿用普通话说一句简单的祝贺语或一悄悄话的形式告诉教师,萌发爱教师的情感。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听音乐。

中班教案 篇7

  一、活动名称:谁在皮球里

  二、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对皮球的动态—蹦、滚、转、飞产生兴趣。2、通过观察、比较、理解空气对皮球运动状态所起的作用。3、初步了解空气的作用。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过玩皮球的经历。

  2、故事课件《谁在皮球里》。

  3、皮球若干,瘪气球1只、气筒、气针、气球、塑料筐1个。

  重点:对皮球的动态产生兴趣。

  难点:知道皮球里装的是空气。

  四、活动过程

  (一)会滚、会飞、会转、会蹦的皮球

  你们喜欢不喜欢猜谜语?“喜欢”我也很喜欢,我们来猜个谜语吧,(一个娃娃,圆头圆脑,用手一拍跳的很高)皮球,你们喜欢玩皮球吗?喜欢,我也很喜欢,(师出示一筐皮球)你们瓶热是怎样玩皮球的?玩玩看,很好玩,谁来说一下你是怎样玩皮球的,(我是拍的)奥,都会拍, 怎样那除了拍以外,你们还会怎样玩,再试试看,我们可以踢、滚、转、拍等,刚才你们玩皮球玩出了好多花样,真了不起,刚才你们玩皮球,发现皮球,师边拍边问(原来皮球会滚、会跳、会转、会飞)下面我们用自己的身体来模仿一下皮球,跳一跳,滚一滚,转一转,飞一飞,边说儿歌边学。

  小皮球,小皮球,跳一跳

  小皮球,小皮球,飞一飞

  小皮球,小皮球,转一转

  小皮球,小皮球,滚一滚

  师小结:玩的开不开心,开心表示一下吧!老师和每个小朋友击掌,吔!

  (二)谁在皮球里

  刚才小朋友模仿了皮球动起来的样子太像了,可你们知道为什么皮球会蹦、会跳、会滚、会飞的吗?下面就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一听,这个好听的故事吧!相信大家听完后就知道答案了,播放课件《谁在皮球里》故事听完了,你们谁能告诉老师究竟是谁住在皮球里呢?奥,有的小朋友说是兔子,所以皮球会蹦,有的小朋友说是轮子所以皮球会滚,还有的小朋友说是喜鹊所以皮球会飞,那究竟是谁在皮球里呢?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皮球想办法把皮球里的小主人请出来和大家玩,师幼一起探索,(喂里面的小主人你好请你出来和我们一起玩好吗?用拍一拍、挤一挤、敲一敲、听一听、摇一摇、闻一闻、看一看等方式)探索皮球里住着谁,唉、、、、刚才大家用了那么多办法,可是还是没把皮球里的小主人请出来,下面请小朋友配合老师来变个小魔术吧,让我们一起变变变(小朋友争大眼睛仔细看,你们一个不看,老师也不变,气针拿手里,这只没有,这只也没有,一起给老师喊加油,唉,变出法宝盒来了,大家每人吹一口气给它力量,我也吹一口气,打开,咦,法宝来了,庆祝一下,欢跳起来,吔,)我们赶快把皮球里的小主人请出来,请小朋友仔细看好了,小主人马上就出来了,分别向小朋友脸上气,你们感觉是什么?是气,师小结:刚刚从皮球里放出来的就是空气,原来只要皮球里充满了空气它就像兔子那样蹦,像轮子那样滚,像喜鹊那样飞,空气真是了不起,师出示瘪的皮球,这个皮球怎么了?(瘪了)能拍起来吗?拍不起来,为什么?因为里面没有空气,师小结:原来皮球只有充满空气才能动起来,若没有空气他就动不起来,

  (三)空气的`作用

  小朋友你们说,除了皮球需要空气外,还有那些东西需要空气呢?(我们人)下面请小朋友跟老师做一个小实验,请把嘴巴闭上,另外一只手把鼻子捏住,坚持一会小呼吸,你们有什么感受?很闷,这就说明,除了皮球需要空气外,我们人也离不开空气,还有花、草、树木、燃烧等需要空气,今天你们不但知道皮球里住着是空气,还知道空气的作用,表现的都不错,老师每人奖励一个皮球,吹上空气拿着边到外边呼吸新鲜空气,边玩气球。

  活动反思

  第一个环节,让幼儿模仿皮球跳、滚、转、飞的样子,滚,孩子们躺在地上自由的滚,可为了孩子的安全,也没提供垫子,没有满足孩子们对皮球的动态产生浓厚的兴趣,教案准备了气筒,本来想他们亲自实验给皮球充气的经过,怕偏离了目标,也没做,探索空气这个环节,我给他们每人准备了一个塑料袋,让他们去装空气,体验空气无处不在,空气的作用大也没做,怕内容复杂也没做,以后对每个环节认真反思,使下节课不出现类似的遗憾。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几何图形的外形特征,能分辨不同的图形。

  2、乐于动脑筋,进行创意建构。

  3、能按几何图形的`特征进行拼图建构。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几何图形组

  活动过程:

  1、经验准备游戏:蹲蹲乐,幼儿分组,给每组幼儿命名。

  2、操作探索幼儿操作学具几何图形,教师提问:请你仔细观察图形的颜色、形状、大小,哪些图形是一样的?请将它们摆放在一起。

  幼儿给图形分类,教师个别指导。

  3、分享交流发给幼儿学具,请幼儿进行分类。

  教师提出拼搭图形的要求,请小朋友进行自由拼搭。

  分享一下谁是图案最有趣。

  4、实践应用幼儿合作拼搭作品展示与交流幼儿收学具。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教案01-13

[精选]中班教案08-30

【精选】中班教案09-20

[经典]中班教案12-16

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经典)04-24

中班教案[经典]05-13

中班教案【经典】10-05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