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1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不写。理解“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3、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4、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二、教学重点
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感受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生气勃勃,令人快乐。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熟悉8个生字,会读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三、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了解冰心及作品。
师:对于冰心老人,同学们有多少了解?
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冰心的资料。
师:我也了解到:“有了爱就有一切”,这是冰心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了。她曾说“我们的生命就像一条小溪,从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入大海。”冰心老人爱海,冰心老人就是大海,她深邃、辽阔、博大、温馨……这堂课让我们一起走过冰心,学习她的优美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板书课题)
2、引导质疑。
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课题。(引导读出不同的重音)同一课题,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同一课题,同学们是不是也有不同的疑问呢?
生:根据课题提问。(如:冰心奶奶为什么要“拣儿童多处行”?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引导初读。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文中的字里行间。请打开课文,端正书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1)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注意: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解的读音
(2)因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3)机机学生字词。
(三)理请课文脉络
读课文,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
板书:园门口知春亭玉谰堂
(四)写字指导。
1、教师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至九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难点
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冰心,走进她的精神世界,随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儿童多”,把这些句子找出来画下来。
2、想象着读读,想想该怎样读?学生练习朗读。
引导学生读:假如你是这些孩子,沐浴在美好的春光里,你的心情怎样?读读。
3、指导朗读(随机出示)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学生畅谈体会。
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倦怠。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布满勃勃的生气和活力。字里行间还能体会到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三)学习5、6自然段
1、春天如此让人心醉,快来读读课文。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
出示这两段话: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体会读。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用一个词说说。从哪些地方体会到?
再读读。
3、想象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
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
(四)学习第7自然段
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从这段中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那样的喜爱儿童?
小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原来儿童多处春光美。
(五)学习第8自然段
花也和儿童一样,让我们齐读8节。“花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看一段中,写了花儿和儿童哪些共同的特点。
1、在春天的感召下,儿童和花儿都会欢唱活泼的。然后是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
2、生命力旺盛。
3、花儿快乐,自己也快乐。
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儿童是春天的使者。
板书:儿童是最美的春光。
(六)拓展阅读,感悟冰心
1、你读了这篇课文,你对冰心奶奶有什么新的了解。
我们来看看冰心的一句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们的生命如同一条小溪,流入大海。冰心老人爱海,冰心老人就是那海,她辽阔,深邃,博大。下面,我们走近冰心,去感悟冰心。《雨后》这篇文章学过吗?谁来读一读。
学生朗读《雨后》。这首诗是冰心奶奶59岁的时候写的,刚才的同学说得好,冰心奶奶有一颗童心在跳跃,她看到哥哥看到妹妹摔了一跤,就提醒妹妹,可妹妹也想摔那么一跤。
《雨后》这首诗是冰心奶奶59岁的时候写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60岁时候写的,从这两篇文章看出,她是多么爱孩子啊,她只爱孩子吗?我们来看看其他一首诗《纸船》。
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是冰心32岁的时候,到美国去留学,行驶了几个月之后,在船上写的,如果说,从前面的诗文当中,看出冰心奶奶爱儿童,那么从这首诗中,看出冰心奶奶爱什么?(冰心奶奶爱母亲)。是啊,她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啊,真像我们另一位百岁老人巴金写的我希望年轻人多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挚的爱心。
(七)整体回笼,感悟中心
师:冰心奶奶为什么要选儿童多的地方行呢,因为儿童,自然春光美,因为儿童……你们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因为冰心奶奶爱儿童。她曾经说过,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处,就是儿童。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的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课件准备
自制幻灯片、MTV《让我们荡起双桨》、散文《春的消息》打印稿
一、导入
1、交流描写春天的诗句。
2、出示幻灯片“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学生自由读一遍。
疏通“解”(明白,知道)“拣”(挑选)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幻灯片)
3、出示幻灯片:冰心的诗“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请一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4、为什么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呢?我们就来学习22课,齐读题目。
老师相信大家学习课文后会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读文第1—9,注意生字读音。
2、再自由快读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些地方的儿童多?
板书:儿童多。
出示幻灯片: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3、指名试说。
出示幻灯片:(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面——湖边——玉澜堂)
三、师生赏析文本
1、请大家读读这几小节,把描写儿童多的句子划下来。再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儿童多的?
2、学生交流。
①出示“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学生自由读这段话,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这里的儿童多的?
A再读读这段话,然后再去读读课文第八自然段,除了体会到儿童多,你还体会到什么?
B生:体会到“欢畅、活泼”
C师引导理解“小天使”是什么意思?(现在多指可爱的孩子)在冰心奶奶眼里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就是一群群的小天使,从中你又体会到冰心奶奶的什么情感呢?(对孩子的喜爱)
D再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孩子的欢畅活泼,体会冰心奶奶对孩子们的喜爱。
E指名再读第一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孩子们的生机勃勃,体会冰心奶奶的爱。
板书:生机勃勃
f再齐读第一自然段。
②还有哪些地方写出儿童多?
学生说后,老师一一出示幻灯片。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再自由读读上面的三段话,(第一段已经学过)你除了体会到儿童多以外,你还体会到什么?你对哪一句有体会,你就说哪一句,好吗?
学生交流,并把体会出的感情用朗读表现出来,适时引导齐读。
学生说到“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时,老师播放录象。请学生再来读这一句,也许会有更多的体会。结合刚才的MTV,学生体会到:欢快、幸福、乐园……冰心奶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板书:(爱)
学生再读这几句话,把你刚才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
再指名读,把你体会最深的.地方读出来。
3、师:刚刚我们随冰心奶奶到颐和园寻找春天,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也许是他们欢畅、活泼的身影把春天给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下节课就让我们到玉澜堂与老师一起去找春天吧!去感受春天的烂漫吧!
板书:春烂漫
四、拓展
出示散文《春的消息》
春 的 消 息
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让我们换上春装,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飞过树林,飞上山岗,到处有春天的欢笑。
看到第一只蝴蝶飞,它牵引着我的双脚;我高兴地捕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掉。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我会禁不住欣喜地雀跃,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来到去年叶落的枝头,等待它吐出新的绿苞;再去唤醒沉睡的溪流,听它唱歌,和它一起奔走累了,我就躺在田野上,头顶有明丽的太阳照耀。是谁搔痒了我的面颊?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
师:相信大家看了这篇散文会对这篇文章有更多的了解和体会。
学生轻轻读。(播放音乐)
五、写字训练。
拣——陈 旺——目王
(学生临写,强调写字姿势)
板书:
儿童多
22.只拣儿童多处行 生机勃勃(爱)
春烂漫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性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有关小节。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这句诗的意思,明白“只拣儿童多处行”能找到春天的原因。
3、通过朗读训练,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感受作者对儿童的赞美、喜爱。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花儿和儿童的生机勃勃。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屏幕(课题、作者)。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文章,“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奶奶根据一个有趣的情景想起了两句诗改编的,还记得是个什么有趣的情景吗?
1、多媒体出示投影a:
“成千盈百……小天使。”(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带点字)
师:上节课我们学到冰心奶奶像个孩子一样,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板书):正像她所说一样:“只拣儿童多处行”,还记得她们进去后到了哪些地方吗?板书
2、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冰心奶奶,一起到颐和园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去寻找春天!
3、学生自读3-9自然段,思考哪些地方写出了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
(二)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三)细读课文感悟品味语言文字。
1、学生自读第3节,想想体会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投影b: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哗哗地响着。”
⑴理解:座无隙地。从哪里看出这里已是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男孩子,女孩子……)指导有感情地读。
⑵他们在干什么?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⑶从字里行间你读出了孩子多,还读出了什么?
(孩子们活泼快乐、生机勃勃、无忧无虑、幸福)
⑷理解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师:这种太阳的香气息冰心奶奶很喜欢,太阳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你想想冰心奶奶其实是喜欢孩子们的什么?
⑸师:这里的孩子多,孩子们个个活泼快乐,充满朝气,冰心奶奶看到这活泼快乐的孩子,你想她的心情会怎样?你能带着愉快的心情读好这段吗?
师:下面的文章哪些地方写出了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
2、多媒体出示投影c:
“沿着湖边……往前跑。”
⑴哪些词句看出这儿孩子多?(总和 一群一群 撞个满怀)
⑵你还读出什么? (孩子们不知疲倦,有礼貌。)
⑶指导朗读。
⑷还有哪里写儿童多?
“我们在花下赞叹……” 指导朗读、感受。
3、投影出示d:
师:冰心奶奶拣着儿童多的地方去找春天,她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完整具体的话)
4、投影出示e: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飞泉……”
⑴读了这段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里看出来?
(密密层层,不留空隙,从……开到。)
(2)(看图),文章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觉得这样写出了海棠树的什么?(旺盛的生命力)
⑷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当时玉澜堂的春景吗?
5、作者的感受和你们一样?她发出了什么赞叹?
6、投影出示f:
“春光竟会这样的……释放出来”
师:你觉得读时要重点读好哪几个词才以显示春光烂漫?(指导背诵)
7、师:我们终于在玉澜堂盛开的繁花中找到了春天,老师不禁要问:冰心奶奶为什么不说“只拣花儿多处行”,而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8、学习第8段。投影出示g:
对,就是开得旺!……
⑴理解:浑身解数。花儿和儿童有什么共同特点?
9、同学们,现在你知道春天在哪里了吗?启发学生说,根据所说板书。
10、冰心奶奶是怎么告诉人们春天在哪里的?
投影出示h:
朋友,春天在那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哪个词要重点读?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直接告诉人们吗?
(四)总结:学了文章,你对冰心奶奶有什么了解?
(五)补充拓展。出示冰心“心系儿童,心系教育”的有关内容。
(六)花儿开得旺盛,儿童又是这么生机勃勃,让我们把这美好的春光永远留在心中,试着背5~9节。
板书:
颐和园门 成千盈百
知春亭畔 座无隙地
玉澜堂 撞 儿童多处就是春
围聚
花儿——儿童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3
教学目标:
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理清结构,了解大意,感受孩子的活力,并能写出孩子的活力。
教学重点:
感悟文本,感受儿童的朝气活力。
一、导入新课
1、诗句引题:出示: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可是在大作家冰心的眼里却是这样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两句比较不一样的地方。
2、了解作家:冰心的知识
认识冰心的请举手,认识谢婉莹的请举手。
认识冰心(学生说),出示关于冰心爱的文章,请学生读,读后你对冰心有新的认识了吗?
学生说,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冰心,走进她的精神世界,共同学习她的优美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
3、解题:
读课题:你主要抓住哪个字来读,为什么?
冰心奶奶是怎样写出她所看出的儿童的,她们又来到了哪些地方呢?
读课文。
二、理清结构
1、说感受:谈谈读后感受,读了课文你认为冰心奶奶笔下的儿童是怎样的?
2、理结构:冰心奶奶在哪些地方看见如此可爱的儿童。
教学“颐”(形)“畔”(音)“澜”
3、试分段:看来这篇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能不能把他分分段?
学生分,简要讲一讲段落大意。
三、感悟文本
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儿童的句子,边读边体会,作评注。围绕“儿童多处行”学1——4自然段。
读悟文本(随机出示)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学生畅谈体会。
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还能体会到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四、以读促写
1、明方法:冰心奶奶真厉害,他用短短的几句话就把儿童充满活力,朝气,生机勃勃的形象逼真生动地写了出来。让我们再次走回去,去看看冰心奶奶是通过什么方法把儿童的样子写得这么生动的。
(联想,比喻,动作(哪些孩子的比赛),不同儿童的活动)
我觉得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但我认为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原因,请你再想一想,是什么?(冰心奶奶爱儿童),举个例子说说。谁还有话说。
是啊,只有爱儿童才能写出这样美好文章,才能写出这么生动的儿童。
2、小练笔:在知春亭畔,我们还会做哪些活动?你能学学冰心奶奶用爱的语言来把它写下来吗?
3、交流:评价时,多抓住学生的写作方法来评。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4
一、 导入新课
设计一:谈话,这首歌熟悉吗?喜欢春天吗?你会到哪儿去找春天呢?
设计二:复习(紧扣课题)谁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找春天)
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寻找春天。找到了没有?快速地阅读,找出描绘春天景色的语句。
二、 感受春天的景美
学生速读课文,找到之后,认真地读一读。你觉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
引导交流:景色如何?可以先说感受,再读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先读相关的语句,再加以读论。
(出示海棠图),你可以对着图来介绍一下冰心奶奶笔下的海棠吗?海棠花
景色真美,让冰心奶奶眼睛一亮。你喜欢吗?你能把自己对海棠的喜爱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练习试读。指名展示。指导策略:读得让听得同学眼睛一亮。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他哪儿读得让你眼睛一亮。你抓住了海棠的花多,你注意了海棠花的色彩,你读出了海棠花生命力的旺盛。
齐读: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
(出示第6自然段)一气呵成,齐读这一段。引读好五六两段。
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春天了没有,(找到了,而且是那么饱满,那么烂漫)板书:花儿旺,春光好。
三、 感悟儿童的可爱
(一)过渡设计:花真多,老师不由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花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同样也是寻找春天,杜甫是只拣花儿多处行。而冰心奶奶却只拣儿童多处行(在课题上点出只)。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明确问题: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呀?
(三)引导学生探究:让我们一起跟着冰心奶奶到儿童多处走一走,看一看。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书,找出书上反映儿童多的语句。反馈: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说理解,体会多,统一认识,标上序号。
2、儿童真多!儿童多处怎么样呢?你可以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认真地读一读,可以把自己当成冰心奶奶,也可以从少年儿童同龄人的角度。把自己的读后的感受写下来,写在文章的空白处。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巡视
3、提出新的要求:有了自己的感受,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马上交流的时候,不但要说,还要读。
(四)引导交流:儿童多处怎么样呢?
怎么样的参考观点:充满快乐,很自由,我很羡幕他们,很幸福。充满了笑声。很有礼貌,无拘无束,充满活动。朝气蓬勃。
朗读指导重点是第一、第三自然段。
学生的`交流方式:我感觉儿童我要朗读的是或我读的一句是我感觉儿童引导相互评价:你觉得他有没有读出这种感觉?引导相互补充:还有谁也准备了这一段,有自己的感受,也想读这一句的?
大家真了不起,学习语文就要这样用心去读书,读出感受,读好感受。只要是自己用心去读的,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体验,相信自己。
(五)统一主导性体验:调查一下,你作为同龄人,看这样的情景,羡慕他们吗?(欢乐多、活力足)想想冰心奶奶看到这些,心里想些什么呢?
(六)(出示海棠儿童图)这才是冰心奶奶眼里的春天,要寻找的春天。(可以提供关联词语不但而且说话)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冰心奶奶的心声。(出示第8自然段)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在冰心奶奶眼里花儿,儿童都是春天的一道风景)
追问:儿童与花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质疑或提问: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也感到快乐自己是谁,别人指谁?
读好这一段,背下这一段。
小结:现在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找春天,明白了吗?板书:(欢乐多,活力足)读好第9自然段。注意双重否定句的语气。
四、 体会冰心奶奶的人性美
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烂漫的春天,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与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冰心奶奶有了了解,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出示冰心简介,适当拓展)
结束语: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多处花儿旺,儿童多处春光好,儿童多处欢乐多,儿童多处活力足,儿童多处总是春,我们都不虚此行!
今天我们都不虚此行,你们的活力让教师欢乐。
课后作业:
(一)背诵课文
(二)读课外书
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花儿旺,春光好,
欢乐多,活力足,
儿童多处总是春!
第二课时的设计令人豁然开朗,我觉得这一课要让学生理解冰心对儿童的喜爱之情,特别是由眼前的海棠花联想到对儿童的教育,感受春光的灿烂、饱满入手,再感受儿童的天真烂漫,然后讨论两者的共同特点,进而体会冰心的人性美是遵循了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的,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隙、漾、拣”等7个生字,会写“概、聚、释”等9个字,掌握“释放、大概、匆匆、纽扣、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难点领会儿童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体会作者喜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成千盈百、浑身解数”等词语的意思。
2、思考: 冰心奶奶为什么把诗句改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3、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
2、明媚的春天来到了,人们纷纷到郊外踏青游春,孩子们也不例外。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作了这样的改动:“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散文。
板书课题,齐读,释题,质疑。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在存疑处做标注。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并交流读懂的内容,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师相机指导字词的识记与理解。
释放、大概、匆匆、纽扣、树梢、旺盛、感召、聚精会神
3、评价读书情况,梳理疑难问题。
三、再读课文,围绕“行”理思路。
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及主要见闻。
讨论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齐读课题,说一说作者跟着儿童的足迹到了哪些地方。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品读“儿童多”。
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块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写儿童多的句子。
2、讨论交流,师相机点拨。
①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魔术匣子”和“小天使”分别比喻什么?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②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理解座无隙地,从而体会孩子的多)
③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
(“脱”“搭”写出他们玩得很随意。“说”“笑”写出他们很开心。“闪着汗珠”写出他们玩得很劳累。想象他们会说什么呢?)
④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无数”写出了人多。“荡漾”“ 哗哗”衬托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⑤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他们和我们常常“撞个满怀”,说明他们有点莽撞;他们总是说一声“对不起”,表现了他们的懂礼貌,从而可以看出孩子的活泼可爱)
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3、小结: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
(二)品读“春光美”。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为了找春天,找美好的春光,那么作者在儿童多处有没有找到春光呢?
1、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美景的句子画出来。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讨论交流。
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像喷花的飞泉”展示出海棠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富有动态美。)
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
3、指导朗读。
4、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灿烂,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5、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三)领会儿童与花儿的相通之处。
冰心奶奶把儿童和春光怎样联系起来的?
1、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交流体会: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
反复朗读,感悟相通之处:生机勃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让别人看着也快乐。
3、指导朗读。
4、欣赏着满院的春色,看着满眼的儿童,你有什么想说的?(指名说)
(体会作者借赞美春天的花朵来赞美生机勃勃的儿童。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花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小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美,因为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三、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1、春天在哪里?冰心奶奶告诉我们: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齐读最后一段,领会儿童是充满生命力的,是永远的“春天”。
2、文章开始交代“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的结尾,又写到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的题目也是用“只拣儿童多处行”。相信现在你对“只拣儿童多处行”又有了深刻地的理解,请你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只拣儿童多处行”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表面上是说孩子们在哪里,春天就在哪里,跟着他们的足迹就可以找到春天,其实文章隐含着的意思是说孩子们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活泼可爱。作者抓住他们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用饱满的笔触刻画了春天里的孩子们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喜爱儿童,寄予希望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走近冰心。
1、走近冰心: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因为冰心奶奶爱儿童。她曾经说过,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处,就是儿童。儿童是天使,是春的使者,是祖国的春天。冰心奶奶一直关心着少年儿童的成长,“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奶奶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冰心奶奶作品的灵魂。
正如巴金老爷爷所说: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出示冰心的作品:《别踩了这朵花》《纸船》
2、推荐阅读:诗集《繁星春水》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词句,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丽,儿童的活泼可爱与生机勃勃,感悟童年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生机勃勃。
难点:感悟花的特点和儿童的特点的相同相似之处,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
三、教学方法
通读感悟法、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激疑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提问:对春天的印象?怎么找到春天最美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量清层次
1、默读课言语,画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2、再读课文,读正确、流畅,理清文章脉胳:
颐和园→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三)精读品味,深入探究
1、划出文章中描写儿童的句子,感受儿童的特点。
2、引导同学们朗读第一段,想象“小天使”在你们的想象中是什么样的?体会儿童的可爱、天真、美好。
3、来到知春亭畔,老师指导学法,读课文—画句子→找词语→谈体会。探究教材中作者与儿童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儿童的活力。
4、提问:在冰心奶奶的笔下你感受到了儿童怎么样的特点和冰心奶奶对儿童怎样的情感。体会儿童的`多、生机勃勃。
5、指名读5—7节,走进玉澜堂的院落,找出描写花的句子,体会花的特点。
6、小组讨论:感悟花的特点和儿童的特点的相同相似之处,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
体会借花喻人的写法:花儿盛开→春光烂熳→儿童更旺。找出比喻句,理解作者由花及人的写法,由此,联想起“花儿和儿童一样”赞美儿童欢畅活泼,生命力旺盛,“快乐”充满人间。
7、分角色读7节,体会作者对孩子们的由衷喜爱。
(要求读重树大、花多、花艳的语句,读出动感,读出力度)
9、分角色读第9节,结合“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句话悟出: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最饱满,儿童多处就是春天,春天在儿童身上,他们是祖国的春天。
(四)总结课文,深化感悟
多媒体展示:冰心的背景资料,进一步感受冰心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五)作业设计
必做题:写一写自己对春天的印象。
选做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一找冰心其他的作品读一读。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7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9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儿童那生机勃勃、天真烂漫的情怀。
3、理解“游人不解春何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是冰心老人在62岁时写下的。
2、出示两句话: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游人不知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你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二、感受“春天”
1、那冰心奶奶向儿童多的地方去,她找到春天了吗?
看玉澜堂的院落里:出示第5、6自然段,那是怎样一番景象?
“密密层层”“不留一点空隙”“喷花的飞泉”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花儿开的是那样繁茂,那样旺盛,春光是那样的饱满,那样的灿烂,你能读出它的动感、它的力度吗?
那冰心奶奶62岁的老人,为什么要跟着孩子去找春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冰心老人的`精神世界。
三、感受“儿童”
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儿童多”的词句。
1、出示课文第一段:这是在颐和园。你从哪里感受到“儿童多”的?
“成千盈百”“闹嚷嚷”“大魔术匣子”“飞涌”“一群接着一群”
2、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这是在知春亭畔。
指导朗读。“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瓜”“无数”
请你再好好读一读这两段,除了感受到儿童多以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儿童蓬勃的生机,儿童的活泼可爱,儿童的天真烂漫……)
3、重点理解:“天使”——在你印象中,天使是怎样的?
所以在冰心奶奶眼里,填空:儿童就是__________(天使),____________
4、重点理解:“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太阳”,多好的一个词啊!它给我们带来光明,带来温暖,带来希望。人们常常把自己最喜欢的人比做太阳,所以在冰心奶奶眼里,填空:
儿童就是___________(太阳),_______________
5、那冰心奶奶怎么把花儿和儿童联系起来了?
儿童和花儿一样,谁会说?现在,我们也是儿童,那把我们就是花儿,请你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填空:在冰心奶奶眼里,儿童就是________(花儿),_____________
儿童就是________(春光),_____________
四、感受冰心的那颗童心:
1、现在你知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吗?
2、把刚才你们写下的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再给它加个结尾,看看像不像一首诗?
3、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他们充满活力,充满生命的气息,所以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天使,就是太阳,就是花儿,就是春光,儿童就是春天!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4.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
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5题。
(2)选做题:作业本上第6题。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同学们喜欢春天吗?谁能来描述一下春天的景色。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数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指名读词语,纠正错音。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百盈千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3、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体会春天的花儿和儿童的共同点,感受作者对儿童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智慧的启迪。”在本文的教学中,以冰心的诗句“游人不知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推敲细读,朗读品味儿童的欢快活泼,海棠花的生机烂漫。体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同时在潜意识中,受到文章中美的句子所蕴涵着的美的境和美的情的熏陶、感染,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对美的向往和渴求。
教学流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放录音《春天在哪里》
2.春天在哪里呢?冰心奶奶告诉了教学重点:我们要想找到春天就要——
3.上节课我们已经随着冰心奶奶去颐和园游览了一番,在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面湖边,玉澜堂都看到了儿童的身影。相信他们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近儿童,寻找春天。
二、朗读感悟,欣赏儿童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地读读课文1—4节,边读边画出描写儿童的句子,然后好好地读读这些句子,这些儿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你找到了哪些描写儿童的句子?(全部出示)
3.咱们边走边看,先到颐和园门口看看这里的儿童怎么样?谁先来谈谈?
出示第一小节。
成千盈百你抓住了这个表示数字的词体会到孩子的多,真会读书!像他一样交流自己的感受。
闹嚷嚷哦,你还能从声音中体会到孩子的多,孩子的欢乐。
4.小天使文字是活的,他是有声音有动作,更重要的是他还有感情!在你的想象中“小天使”是怎样的?冰心奶奶把孩子闷称作“小天使”,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的感悟真深,你的朗读一定会更精彩,就把文字蕴含的感情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指读第5节。指导朗读
是啊,偌大的颐和园就像一个充满神奇魅力的魔术匣子,从中飞涌出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天使,多么美的画面,多么可爱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读这一小节。
5.颐和园门口的孩子是这样活泼、充满生机,那其他几个地方的儿童又是这样的?请你好好读读这几段话,像刚才那样,抓住孩子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细品味,待会儿将你的感受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6.让大家欣赏一下,你眼中的孩子是怎样的?
孩子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男同学们,就让我们这些小太阳通过朗读展示我们的生命力吧!
“湖面无数……”
指名读。
女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荡舟湖面,感受这份快乐。
“沿着湖边……”
指名读。
你觉得孩子们怎么样?
你的朗读告诉我孩子是那么鲁莽而又不失礼貌,有同感的一起读。
7.此时的颐和园是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儿童的乐园,让我们再次漫步颐和园,去欣赏这样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吧!(齐读1234)
三、想象体验,欣赏花儿
1.过渡:春天的颐和园到处都是活泼可爱的孩子。冰心奶奶一路走来一路看。太阳已经偏西了,可她寻找春天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她来到了玉谰堂,出示5、6节。在这里(指黑板),她找到了春天。在冰心奶奶的眼里,春天在哪里呢?(在花上)板书:花儿
2.请将你看到的海棠花读给大家听听。指读5、6节。
3.看看课文的插图,想象一下海棠花尽情释放的情景,再好好读读第5小节,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这里的海棠花怎么样?
4.交流。
“密密层层”你真会读书!透过这个词看到了满树的海棠。像他一样继续交流。
“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点空隙”你体会海棠那饱满、烂漫的'形态美。(加点:饱满、烂漫)你能将你看到的情景通过朗读让别人也看到吗?
你认为我们班谁的朗读能将这海棠的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配乐朗诵)
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指读第6节。点评:这是发自内心深沉的赞叹,谁想尽情高声地赞叹。
这么美的海棠花,这么美的文字,想不想记下来?大家练一练。(练背,配乐背诵)
海棠树繁华似锦,颐和园春光满园。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次来欣赏,来赞叹。齐读5,6小节。
四、小组讨论,寻找共同点
1.海棠花开得那样旺盛,那样繁茂,那么美丽,一派生机。那么冰心奶奶眼里的春天仅仅在这一树海棠花上吗?春天还在哪里呢?快速浏览7,8小节。(板书:儿童)
2.你从哪一节看出来的?指名读第8节。(出示)
3.圈画(花儿和儿童一样)花儿和儿童到底有何相似之处?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细细读读第8小节,抓住关键字词,联系前文描写儿童和花儿的句段,说说花儿和儿童有何共同之处?
你走进了冰心奶奶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她对孩子的那份深深的爱。
5.大家谈得这样深刻,找到了儿童和花儿之间的许多相同之处,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好好体会一下,齐读第8节。
6.现在,你知道冰心奶奶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了吗?(板书:儿童多处就是春)
五、歌曲渲染,升华情感
1、播放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2是啊,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多处就是春。儿童是春的使者,春天写在了儿童的脸上,春天就驻在儿童的身上,春天荡漾在儿童的心里。正如歌里所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所以,冰心奶奶告诉我们——引读最后一节
总结:学完了这篇课文,此时此刻,我觉得在我们这个教室里春意盎然,因为这里有你们54朵花,你们就是春天,你们就是祖国的春天。
板书设计: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只拣儿童多处行湖面湖边
玉澜堂
儿童——花儿
爱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1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理清课文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相关的教学课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2、学生描红,临写。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第1、2两自然段,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片、课件资料、及朗读课文课件等。
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四、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气息与儿童的旺盛生命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
板书设计:2、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儿童多处就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苏教版五下语文教案--2.只拣儿童多处行。
2.初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理清课文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预习导航:
1、查字典理解词语,读通课文。
2、搜集有关冰心奶奶的故事。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相关的教学课件
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3、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6、交流总结。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完成《习字册》。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13
设计流程:
一、感知铺垫阶段
1、课前准备:学生翻阅有关儿童诗资料,获取诗歌的感性认识。
2、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师:春天来了,我们都想到外面去找春天,你们想到哪儿去找春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3、揭示课题:春天是多么美,62岁的冰心奶奶也去找春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她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以诗为题,有诗一般的语言。教师板书:只拣儿童多处行
4、整体感知
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a.谁挑儿童多的地方走?b.为什么挑儿童的地方走?c.挑儿童多的地方去干什么?……
补充课题的前句:(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初步感知:a.放声读,读准生字新词,读完一遍的站起来继续读。(师巡视)
b.放声读,遇到读不懂的反复多读几遍,还是读不懂的做上记号。(师巡视)
二、领悟品味阶段
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对课文中的警句、重点段的`研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情感,使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去感受,通过说说、读读、议议等多种形式,投入语言文字的训练,并捕捉语言文字中闪现的语感火花。
中心问题:为什么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的地方去找春天呢?从课文中找理由。
学生读、划、找。
自由读后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在研究、交流的基础上,抓住几个重点句:
1、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一群关不住的小天使。
2、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灿烂,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
3、小小的身躯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
通过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感悟到:因为我们最喜爱春天,春游中哪儿儿童最多,哪儿往往就是春景最浓、最美的地方……
师:找儿童的句子,并且体会一下。
交流。
师:春光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经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感悟到:冰心奶奶,赞美的不仅仅是春光,而是借赞美春光来赞美我们儿童那种天真烂漫的特性;赞美我们儿童那种旺盛的生命力,从中倾注着对我们少年儿童浓浓的爱……
三、积累内化阶段
本阶段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吟诵,逐步感受语言的内涵,切忌走过场。
1、分层次积累本课中优美的语段。
2、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开放式积累。
a.自由选择“读”、“背”、“默”等积累方式。(方式开放)
b.自由选择积累的内容。(内容开放)
c.交流积累的成果。(评价开放)
3、回复课文,根据别人的积累成果大面积辐射。
四、迁移、运用阶段
教师在本阶段要准确把握教材,有重点、有计划、恰到好处到创设新的语言环境,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形成能力。
1、请读过冰心其他作品的同学联系本文谈谈感受。
初步把握冰心作品的特点:童心母爱自然美
2、教师简介冰心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小桔灯》、《寄小读者》等。下发《小桔灯》原文。
3、延伸。
a.阅读《小桔灯》,交流。
b.仿写:春天美好景色的片段。(赞美春天的无限生机)
c.写一篇读后感。
d.组织主题班队活动:“充满童心的老人”读书交流会。
设计理念:语文教材中往往有一些简练而含义深刻、动人的句子,而这些句子(所谓的警句)都是课文的精华、重点。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些警句,进行框架设计并且抓住它展开教学活动,就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纽”、“旺”、“肢”、“匣”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的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教学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14
《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老人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通过春游颐和园见到活泼可爱的儿童这一事件,赞美了美丽的春光,赞美了充满活力的儿童,全文洋溢着老人对孩子浓浓的爱意。教学时我引导孩子明确这篇文章相当于我们经常了解的春游游记。引导学生比较感知作者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却并没有写各处的美景,而是写了孩子。这样在比较中学生感悟到文章的特别之处,进而引发深思:冰心为什么要这样写孩子?引导学生接触课文就抓住主旨。接着,再精读中围绕课文中的地点的转换,分别引导学生抓住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等儿童的`多 的语句,带领学生诵读,、交流,品味,感悟到儿童就像明媚的春光,生机勃,感受到冰心老人那满腔的爱意,这时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其他作品,感悟其文笔特色,学生很有兴趣。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15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2、感悟课文的语言,感受冰心奶奶对充满活力的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现在是什么季节啊?这个季节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呢?
2、你猜猜老师最喜欢什么季节呢?你呢?是否饿老师有同感呢?说说你的理由?(映示图片及播放歌曲)
3、今天,我们就和冰心奶奶一起走进颐和园去寻找那令人心驰神往的春天。
(映示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讨论: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孩子:多(成千盈百)
3、孩子们给你的印象仅仅是多吗?再仔细地朗读一下课文,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体会冰心奶奶把儿童比作天使,其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4、回到课文开头,教学“归来” 、“路过”,体会儿童的.天真可爱,吸引了冰心奶奶。
过渡: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儿童的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三、四两节,划出相关语句认真读一读。
(二)、教学课文三、四两节。
1、读过课文以后指名学生说,教师相机映示,随堂教学。
让学生在读、找、划、读、悟中体会儿童之多、之天真可爱。
2、重点点拨:
(1)、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2)、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
过渡:儿童那么多,他们都在干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玉澜堂,相信你一定会从中找到答案。
(三)、教学课文第五自然段。
1、映示课文内容及海棠花。
讨论:是什么吸引了儿童?
2、海棠花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指名学生说(学生只要能够说得意思相关就可以)
3、结合“喷花的飞泉”让学生感受海棠的繁茂和旺盛的生命力。
4、指名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指名学生背诵。
过渡:冰心奶奶面对如此充满生机的海棠花,心中有何感受呢?我们来看看她老人家是这样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
(四)、自学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感情读文。
3、齐读感知。
过渡:正当冰心奶奶在花下兴致勃勃赞叹之时,刚要离去的孩子们重又围聚过来了,让我们一起走过去听听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五)、学习课文第七、八、九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
2、指名学生说,教师相机点拨“花开得比较旺”
3、你是这样理解“旺”的?“旺”得仅仅是花吗?引导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儿童是祖国的春天
儿童是祖国的……
4、随机教学课文里的一些词语及重点语句的品读、感悟。
5、教师小结: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明媚,处处散发着勃勃的生机。能够给予别人快乐的不仅是这里旖旎的春光,还有那一群一群天真可爱的儿童们,所以冰心奶奶在课文的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什么话啊?
映示: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6、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是这样理解的?
7、指名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改为陈述句)
过渡:诗的原句是这样的吗?是谁改的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冰心奶奶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六)回顾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文,讨论解决。
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和朗读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和对他们寄予的殷切希望。
三、课终总结,相关练习。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相关文章: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02-25
《拣麦穗》教学反思07-12
山行古诗教案02-25
《琵琶行》教案06-29
《古朗月行》教案04-02
《钱塘湖春行》教案02-22
《钱塘湖春行》教案08-02
钱塘湖春行的教案07-04
《红灯停绿灯行》教案06-07
(经典)《红灯停绿灯行》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