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精华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 篇1
【教材简解】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王子,什么东西都是我的,与伙伴相处的机会少,分享、合作、关心他人的意识薄弱。但随着幼儿动作、语言、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班上的孩子开始愿意与同伴一起玩,可由于缺少交往经验与能力,在活动中常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与同伴发生争吵,抢夺的现象,为了满足幼儿交友的渴望与需求,加强对好朋友的理解,预设了"好朋友"这样一个主题。本次活动就是在这一主题下产生的一个体育活动,使幼儿更清楚地知道好朋友之间要相互协商、友好合作、互相关爱。
【目标预设】
1、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愿意参加群体活动,体验和好朋友合作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难点:提高在群体中协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生活中小朋友们更多的是和个别朋友一起,和好朋友合作玩游戏,相互协调并且成为最佳搭档,那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挑战。平时幼儿关心照顾他人的情感体验较少、思想表达上也很欠缺。本次活动重视培养幼儿相互协商、合作、关爱等能力。
关注幼儿自主学习、尊重幼儿学习的差异与特点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因此,我主要以游戏的形式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中渗透尊重、赏识幼儿的思想。根据这些精神,这节体育课"好朋友一起玩",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但幼儿要通过和好朋友协商,合作游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且在轻松自由的游戏中,丰富了他们对好朋友的情感体验。
【设计思路】
结合中班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及社会交往能力,活动前,我们进行了谈话活动,说说我的好朋友,活动中我通过四个游戏,层层递进,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好朋友有许多,与好朋友一起合着游戏更是快乐无比,整个活动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对中班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要求和难度的,幼儿间要有相互协商、合作、关爱等,幼儿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才能成为最佳拍档。活动的最后我以歌曲《我高兴》来结束,引起幼儿和好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情绪共鸣。
【教学准备】
1.蒙眼布幼儿人数一半。
2.音乐《找朋友》、《我高兴》。
3.三人齐走的大鞋、大花轿、皮筋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队列练习,听口哨走,四队变大圆。
2.律动《找朋友》活动关节。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们有好朋友吗?
(评析:通过队形练习,律动,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活动了关节,达到了热身的效果,在旋律优美的音乐声中激起幼儿对朋友的喜爱,有助于下一步好朋友之间的游戏合作。)
二、基本部分
1.游戏"搀瞎子过桥"看一看,老师在场地上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平衡木、钻圈)今天我们要和好朋友玩一个游戏,叫搀瞎子过桥,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自由找一个好朋友,两人协商,谁当瞎子戴上蒙眼布,另一人搀着"瞎子"过桥,过隧道,搀扶的人在旁边要解说引导,保护好朋友不摔倒,不碰撞。
幼儿自由找朋友,商量角色。
比赛过桥,那对好朋友走的好,将成为最佳拍档。(以小红花鼓励)
2.游戏"走大鞋"出示大鞋,这是什么,怎么玩?可以几个人玩?找个朋友试一试。
幼儿自由组合找朋友,四散走一走,幼儿间要相互协调才能走。
比赛,那组好朋友配合的最好。(以小红花鼓励)
3.游戏"抬花轿"这是一顶大花轿,它需要几个人玩呢?谁找好朋友来试一试?找了两个还不够,师:"你还有好朋友吗?再去找两个。"5人一组抬花轿。
引导幼儿商量谁是坐轿子的人,谁在前面抬,谁在后面抬,好朋友的脸都向一个方向。
(评析:"幼儿天生好动,以游戏为生命。"在活动中运用游戏的手段,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玩与学达到统一,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本环节就是以游戏为抓手,引导孩子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会活动的技能和交往的技巧。)
三、拓展游戏
1.还有什么游戏需要更多的好朋友一起玩。
幼儿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开火车,吹气球)
2.出示皮筋,中间打结,太阳形状,这需要几个好朋友来玩呢?我们有这么多的好朋友吗?小结:大家都是好朋友。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大太阳,蜘蛛织网。
(评析:教师再次帮助幼儿进行小结,加深了幼儿对好朋友的概念。活动层层递进,由两个好朋友到许多好朋友到全班幼儿,知道大家都是好朋友这一理念,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与好朋友合作体验到游戏快乐。)
四、结束部分。
1.我们这么多的好朋友变成一个大皮球吧。
教师给皮球打气,幼儿变高变大,"啪"皮球爆炸,幼儿全体坐下,在圆上。
2.今天和好朋友一起玩了这么多游戏,开心吗?高兴吗?
教师放音乐《我高兴》,幼儿齐声唱。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接打电话的礼貌用语和注意事项。
2、感受接打电话的乐趣,愿意在接打电话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体会与人正确愉快地交往。
活动准备:
电话机,一次性纸杯、毛线,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打电话》引出活动主题,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你们会唱打电话的歌曲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你们知道歌曲里唱了一件什么事情吗?(两个娃娃打电话的事情)
教师小结:刚刚我们唱了一首《打电话》的歌曲,歌曲里唱了一件两个小娃娃打电话的.事情。
二、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打电话的经验。
1、你们平时打过电话吗?你都和谁打过电话?
2、请你和好朋友说说,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经验。
教师小结:根据孩子的讨论结果进行小结。
三、引导幼儿学习接打电话时的礼貌用语和注意事项。
1、老师在口袋里拿出一部手机,手机铃响了:喂,您好,请问你找谁?……请稍等,我正在给小朋友上课,等下课后再打给你,好吗?再见!
2、引导幼儿回忆并复述刚才老师打电话的内容:小朋友,老师刚才在做什么?都说了些什么?
3、请幼儿说说打电话时应该怎样礼貌地与人交谈(引导幼儿举手告诉老师)
教师小结:在接打电话时,主动拨电话的一方要先说自己是谁,再说要“请”谁来接电话;打错了电话时,要说“对不起”;接电话的一方要说“请问您找谁、请稍等、对不起,您打错了”等;双方在接打电话时都要主动说“您好”,挂电话时都要说“再见”。
4、谁知道还要注意哪些打电话的问题呢?
引导幼儿说出:打电话的时间不要过早或过晚,以免影响别人休息;也不能在别人工作、学习或有事的时候打电话。
四、幼儿尝试用礼貌用语两两结伴玩“打电话”的游戏。
1、刚才小朋友们都了解了应该怎样打电话了,那我们现在就把自己的一只手当做小电话,和身边的小朋友来玩一玩“打电话”的游戏吧!
2、带领幼儿玩打电话的游戏尝试使用各种礼貌用语。
五、制作“电话”。
1、刚才小朋友们都学会了怎样打电话了,可是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学做电话呢?
教师小结:把毛线的一头绑在牙签上,将毛线的另一头从杯子上面的小洞穿过去后来出来,然后再穿过一个杯子,将毛线绑在令一个牙签上,瞧!电话就这样做好了。小朋友在区域活动时也可以去试衣试。
2、引导幼儿用毛线、一次性纸杯制作“电话”。
六、结束活动。
1、电话是方便人们相互联络的工具。在接打电话时,我们不仅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还要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间。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时学做电话。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蝉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2、对蝉有探究兴趣,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蝉的认识。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蝉的特征。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蝉若干只、蝉的鸣叫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用录音机放蝉的鸣叫声,请幼儿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的叫声?
二、引导幼儿观察蝉。
1、教师出示蝉,引导幼儿讨论:蝉是什么样子的?
2、引导幼儿观察:蝉的头上有什么?嘴是什么样子的?背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肚子是什么样子的?
3、小结:蝉的身体是黑褐色的。头上有一对复眼,一对短短的触角,嘴像针,是一根空心的管子。背上有两对薄而透明的翅膀。身体下面有三对足。肚子是一节一节的。
4、讨论:蝉能发出怎样的声音?这种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雄蝉在夏天发出“知了、知了”的声音,这种声音是蝉的翅膀振动发出的。)
三、了解蝉的`生活习性。
讨论:蝉生活在哪里?吃什么?(蝉生活在树上,靠吸树枝里的汁生活,所以它危害树木,是害虫。)
教学反思:
我明白“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获取,学生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但蝉脱壳那一段实在太难想象了!要是有录像参照,可能还好点儿,通过真实观察,再来看语言文字是怎么再现的。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教案01-13
[精选]中班教案08-30
【精选】中班教案09-20
[经典]中班教案12-16
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经典)04-24
中班教案[经典]05-13
中班教案【经典】10-05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