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8-23 08:42:4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10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难点:

  归纳几种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1——10的数字卡,课件。

  学具:钓鱼竿、小筐人手一份,六筐用夹子做的小鱼。画有超市和自助餐厅标记的卡纸人手一张(超市背面数字10,自助餐厅背面数字3,并用相同颜色的纸遮盖住)

  活动流程:

  一、导入,提出操作规则

  师:“喜欢玩钓鱼的游戏吗?那玩游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幼儿讨论:要安静、动作轻轻的,要有耐心、、、、、、

  二、钓鱼游戏: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1.幼儿钓鱼,教师巡回观察。

  师:“今天我们就来玩钓鱼的游戏,我从1数到10,看谁钓得多。”“轻轻转过身,拿好钓竿,准备好了吗?不争不抢,耐心钓。”“准备、、开始、1、2、3、4、5、6、7、8、9、10”

  2.幼儿点数自己钓鱼的数量,教师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验证。

  师:“时间到,把钓竿放在旁边,数一数你钓了几条鱼。”(幼儿边数边把鱼夹在小筐上)

  老师举数字卡片,钓到相应数量鱼的幼儿举手,教师验证。

  三、晒鱼游戏:学习用“添上”和“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1.出示3条红鱼的画面

  师:“好,把小鱼轻轻的放回筐里。看来你们都是钓鱼高手啊,刚才我们是随便钓的,这次要增加难度了,看看会有什么要求。” “要我们钓什么鱼呀?”“说完整,3条红鱼。比一比谁钓得又快又准。”“数一数对不对”(幼儿边数边把鱼夹在小筐上,教师验证)

  2.出示7条蓝鱼的画面

  师:“厉害,看看还有什么更难的`没有,哇,这次要钓什么鱼了?”“嗯7条蓝鱼,这次不仅要比谁钓得又快又准,还要比比谁的动作最轻,不推不挤也不抢。”“好了吗,数一数是不是7条”(幼儿边数边把鱼夹在小筐上,教师验证)

  3. 出示4条红鱼的画面

  师:“我也钓了一些鱼,看看我钓了几条红鱼(4)谁多,多几条,那你能把你的红鱼变得和我一样多吗?什么方法?”(再钓一条)“嗯,再添上一条。”“都添好了吗,现在几条了(4)是不是一样多了。”

  4.出示6条蓝鱼的画面

  师:“蓝鱼我也钓了,数数有几条(6)这次谁多呀?那怎么样把你的蓝鱼变得和我的一样多呢?”(拿掉一条)“是呀,去掉一条就行了,现在几条了(6)是不是一样多呢?”(是)

  5.小结:我们用添上一条,或者去掉一条的方法就可以把小鱼变得一样多。

  6.幼儿把自己筐上的红鱼、蓝鱼变得一样多

  师:“现在我们的小筐上有几条红鱼(4),几条蓝鱼(6),那你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变得一样多呢?”(幼儿讨论:红鱼添上两条或者蓝鱼去掉两条)“好的,一起试试。”

  出示画面小结:“原来可以用两种方法,添上两条红鱼,或者去掉两条蓝鱼就能变得一样多。”

  四、包装小鱼,巩固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变得一样多。

  1.钓剩下的鱼

  师:“还有这么多鱼呢,都把它们钓起来吧。”(幼儿钓鱼)

  2.包装小鱼

  师:“钓了这么多鱼开心吗,那我们把它们包装一下,一会放到自助餐厅和超市与大家一起分享好吗?”(教师示范如何包装、幼儿包装)

  师:“好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包装。”(请一名幼儿说说自己每份包装了几个)

  3.按要求变得一样多

  师:“呀!对了,自助餐厅和超市的食品都有包装要求的,在哪呢,哦,在这呢,撕开背面的小纸片,xxx,这是几呀(3)那怎么办呢?(去掉x条)。那这个呢?(添上x条)。好那我们赶快按要求来包装。”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整理,分享游戏的快乐

  师生一起整理操作材料。

  活动延伸:

  把“小鱼”等学具放在区域内继续进行数物匹配的操作。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掌握行进间跳的方法。

  2.能听到信号后快速做出反应。

  3.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活动重难点】

  能掌握行进间跳的方法

  能听到信号后快速做出反应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椅子、大树头饰、兔子胸贴、青蛙胸贴经验准备:儿歌《抱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请出树朋友,引出活动主题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师:"春天会有哪些我们身边的`朋友会发生变化啊"(树、花、小鸟、小蝴蝶等等)师:"今天火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朋友,小朋友们看看是谁啊?"(大树)"小朋友们喜不喜欢树啊!"(喜欢)"我们前几天学过一个关于抱树的儿歌,现在请小朋友们给客人老师读一下。

  2.玩游戏《抱树》

  (1)教师示范怎样抱树师:小朋友我们的前面有许多的树朋友,现在老师先给小朋友们示范一遍抱树的过程游戏玩法:教师将小椅子(树)围成一个圆圈,根据树的棵树确定参与幼儿的数量,每组幼儿要比树多一个。游戏开始,教师让参与活动的幼儿进入圆圈内,幼儿围绕圆圈边念儿歌边走,等儿歌停下后幼儿迅速抱树,没有抱到树的幼儿则站在圆圈中间等待下次机会。

  游戏规则:

  a.幼儿必须要在最后一句儿歌念完后才可以去抱树。

  b.幼儿在读儿歌时必须是走或跳的。

  (2)分组游戏教师将幼儿分成男女两组分别游戏,让幼儿在自主地游戏中来跟着儿歌抱树。

  教师总结

  三、结束活动幼儿和教师随音乐做放松运动,将幼儿带离游戏场地。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2、感知自然序列中的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自制10以内爱心扑克牌一幅,1—10的数字卡片一套,自制车牌号若干。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6页《爱心扑克》,第17页《双号车请通行》,水彩笔。

  【重难点】学习区别单数双数

  【活动过程】

  1、区别单数双数。

  (1)出示1—10的爱心扑克牌,引导幼儿目测爱心的.数量,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幼儿翻开《数学》第16页,将爱心扑克牌上的爱心两颗两颗全在一起,说说有什么发现。两颗两颗刚好圈完的试双数,还多出一颗的是双数。幼儿找出粘纸贴在对应的方框里。

  请幼儿看看老师拿来的扑克牌,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把单数扑克放在左边,双数扑克放在右边。配上相应的数字卡片,说说10以内哪些数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2)游戏“抱双、躲单”。教师抱10以内的数,幼儿做相应的躲和抱的动作。如:报的是单数,幼儿蹲下,把头埋在膝盖里抱住自己,表示躲起来。报的是双数,幼儿找到一个小朋友抱住。

  2、区别单号双号。

  周末,汽车要实行限行。汽车限行是根据车牌号的尾数是单数还是双数来确定的。教师公布限行规则:日期的单双数与车牌号尾数的单双数一致,可以通行;反之,限行。

  教师告知幼儿今天是几月几日,请幼儿判断今天是单号车通行还是双号车通行。依次出示自制车牌号,如A·361,B·452,C·527,D·814等。请幼儿辨别。

  3、双号车请通行

  出示《数学》第17页《双号车请通行》。这一天是双号车,请你仔细找找车牌号尾数为双数的车,并在方框里打钩,表示可以通行。

中班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自己完成调查表,这是这次活动的关键。

  2、物质准备:情景表演、画纸、画笔活动过程分4个部分,1、首先教师通过提问让幼儿自己观察调查表,得出结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哭,我们在身体感到不舒服或心理伤心、难过时都会哭。

  2、主动探索,建构经验。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表发现人什么时候会哭,为什么哭。

  3、看情景表演,让幼儿自己用绘画的方式来帮助情景中哭的3个幼儿。

  4、总结经验。老师帮助幼儿总结经验,知道长时间的哭会伤害我们的身体,而且也不能解决问题,应该要积极动脑筋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够健康又快乐,最后大家来跳《邀请舞》。

  教法:这次活动运用的教法是层层递进,幼儿首先是通过前期的调查,让幼儿明白哭有很多的奥秘。在看情景表演活动中,幼儿用自己绘画的方式帮助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这是这次活动的一个难点。

  学法:幼儿自己通过调查去了解到很多哭的奥秘,并且也亲身帮助其他幼儿去解决困难,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这次活动的不足:如果在看情景表演完之后,有图片来帮助幼儿来记忆事件,那么活动效果会更好。情景表演或许表现的时候会比较假,我想如果从生活中抓拍一些哭的镜头,让幼儿从身边的事情了解别人的困难,那么效果会更好的。

  活动目标:

  1、知道哭是正常的情绪表现。

  2、初步了解适度的哭有利于健康,经常或长时间的哭会有损健康。

  3、能在不开心的时候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法,保持乐观的情绪。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情景图片、情景片段、铅笔、画纸

  2、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已经完成经验调查表《哭的奥秘》

  活动过程:

  一、经验导入,引发思考。

  1、观察经验调查表。

  教师:前几天我们完成了一张《哭的奥秘》的调查表,那根据你的调查,你发现哪些人会哭?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无论大人还是小朋友会会哭。

  2、再次观察经验调查表。

  教师:你调查的人什么时候会哭?幼儿相互交流。请个别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在身体感到不舒服或心里伤心、难过的时候会哭。在看了感人的故事和电视后,会感动的哭。

  二、主动探索,建构经验。

  1、教师:人为什么要哭呢?幼儿自由讨论。(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表来说说)

  2、教师:那长时间、不停的哭,身体有什么感觉或者变化呢?

  幼儿讨论。如:眼睛、嘴、鼻子、心脏。

  3、小结:人如果长时间、不停的哭或者经常哭,会影响我们身体健康和破坏我们好心情,让我们不健康也不开心。

  三、立足生活,提升经验。

  1、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些小朋友也会哭,我一起来看一看,他们为什么会哭?

  2、观看情景片段,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1)小宝上幼儿园时,不肯和妈妈再见,想回家玩,就一直哭。这样哭好不好?

  (2)明明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感觉很疼,一直在哭,那是不是哭了就不疼了呢?

  (3)贝贝不会做数学题,她很着急,就一直在哭,那是不是哭了题目就会做了呢?

  (4)浩浩看见小朋友都不跟他玩,心里很难过,就一直在哭,那是不是哭了小朋友就都跟他玩了呢?

  教师:这四个小朋友,他们都哭了,哭有没有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请幼儿帮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画下来,选一件事情。

  4、分别把幼儿的画张贴相应的问题图片下面,请幼儿介绍自己帮助别人的想法。

  四、总结经验,产生思考。

  1、教师总结:在我们小朋友身上也会有像刚才四位小朋友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会哭,有的时候,哭一会能帮我们放松,但长时间的哭是会伤害我们的身体,而且也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在遇到困难或难过的事情时,要积极动脑筋,想好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让我们健康又快乐!

  2、结束活动。

  教师:那现在我们来与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跳个《邀请舞》吧,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开开心心过每一天!

  修改说明:

  在第三部分立足生活,提升经验中,让幼儿通过观看情景片段,再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经验迁移,迁移到生活中,我们的教育目标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生活当中,只有让幼儿在生活中能运用已学习到的知识和道理,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增加了生活中的情景,让幼儿通过帮助别人,同时也是自己的不断学习。进一步巩固第3条目标:能在不开心的时候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法,保持乐观的情绪,以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这样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去了解我们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让他们不断进步、不断健康成长!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了解自己的表情,不仅可以丰富与人交往的技能,而且可富表达表现的手法,比如,绘画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时,对表情的了解善基础。了解自己的表情,还能学习适时地调节不积极的情绪,情绪,让自己持久地拥有健康的心理。

  内容与要求:

  1、能分辨基本的表情如开心、生气、伤心、害怕等,并对表情作出正确判断。

  2、尝试体验和表达不同的毒情变化,感受积极的情绪。

  3、“表情娃娃”人手一份(哭、笑、怒、愁)——可以根据本班孩子认知发展特点,除去“愁娃娃”,因为愁的情绪内涵,孩子不容易理解。

  4、事先录好的表示情绪的音带。

  ——可以是声音(笑声等),也可以是一句极有情绪的语言似口。(如我们春游去了)5、情景图若干,在领奖台上、女孩的帽子被风吹到树上去了6、操作材料——“心情故事”、“表情面具”、“分类图片”人手一份过程与指导:

  一、游戏:谁来了听表现情绪的录音:

  老师:你听到谁来了?你就举什么表情娃娃?

  ——游戏开始一句“你听到谁来了?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孩子会比较感兴趣一此。

  二、感受不同的表情,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出示情景图(领奖、丢失了帽子):你想想他现在应该是什表情娃娃,为什么?

  ——图上的孩子面朝里,等孩子说正确之后,再把图转过来老师:说说自己的表情:你什么时候,会有开心(伤心)的表情?

  ——从自己的情绪中,体会表情的真正意义老师: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想什么办法让自己开心起来?

  ——从孩子的讲述中,取比较典型的事例分析。通过讨论和相互交流,了解一些自我排除不良情绪的方法老师(小结):平时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情,但是开心是最重要,所以,平时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可以找老师和小朋友帮个忙。做个开心娃娃!

  三、自由选择表情游戏,表达和表现对表情的认识老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好玩的“表情游戏",你可以选你喜欢的去玩一玩!

  幼儿:选择操作表情游戏。

  四、交流分享老师:你玩了什么?你怎么玩的?

  ——这些活动可以放在角落活动里进行。在角落里.还可以放一些抱枕玩具,引导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在这样的环境里得以缓解,起心理疏导作用。

中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微笑使人快乐,使人健康,微笑使人漂亮。现在的人都会受到一些压力,现实生活中往往会缺乏微笑,有的家长上班很累一回家就会很生气对幼儿都没有面带微笑,有的不善于和幼儿交谈,不会关心他人,为了使幼儿从小懂得微笑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学会关系他们,萌发爱心的.情感,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希望能给每个幼儿带来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蜗牛“微笑”的含义,体验蜗牛浓浓的友爱之情。

  2、懂得不管力大小,懂得可以关心别人,给人以快乐。

  活动准备:

  1、中班下册5号挂图、图片。

  2、幼儿教材。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表情啊?

  幼:微笑、笑

  师:你们什么时候有这种表情?

  幼:高兴、快乐

  师:看见别人微笑你心里会是怎么样?

  幼:我也会微笑。

  师:原来微笑能给人带来快乐。

  二、观察挂图[]

  1、倾听

  师:今天啊,有一群小动物也微笑的叽叽喳喳,谁能猜猜看他们在说些什么?

  2、讨论

  师:小鸟会怎么说?

  幼:唱歌

  师:大象呢?

  幼:帮别人干活

  师:小兔呢?

  幼:送信

  师:刚才,你们有没有听到他们在说些什么,老师听到了,让 老师来说给你 们听听。

  幼:……

  师:你们看这是谁?

  幼:

  师: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幼:

  师:蜗牛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是什么办法。

  3、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蜗牛终于找到自己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方式,那就是——微笑,今天老师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微笑》,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三、幼儿讲述

  师:你们喜欢小蜗牛吗?为什么?

  幼:喜欢,因为他给别人带来快乐。

  师:小朋友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给别人带去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说说。

  幼:……

  四、拓展

  师: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给朋友带来微笑呢?

  幼:

  师:做什么事情使朋友快乐?

  幼:

  四、活动小结

  回教师我们也去画一张微笑送给你的好朋友。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教案01-13

中班教案【精选】04-02

中班教案(经典)12-01

(精选)中班教案08-22

中班的教案03-30

中班教案[精选]09-14

(精选)中班教案11-19

中班的教案06-10

中班教案07-20

[经典]中班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