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实用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会诗《家》歌韵律美。
2、学习《家》诗歌,掌握双声叠字。
3、初步尝试仿编诗歌。
4、喜欢欣赏诗歌《家》,会大胆地朗诵。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幅,图片五张。
活动过程:
一、学习诗歌前半句。
1、出示背景图,提问:图画上有什么?
小结:在图画上有天空、树、河水、草地、花儿、幼儿园。
2、学习诗歌前半句,重点学习双声叠字。
提问:天空(草地、花儿、树林、河水、幼儿园)是什么样子的?
3、小结:这幅图上有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
二、学习诗歌后半句。
教师:这么美丽的地方有谁会住在这里呢?(出示贴画图片)它们是谁呀?它们的家都在哪里呢?
幼儿讲述,教师操作,并引导幼儿讲出相应的诗句。
三、幼儿学习诗歌,体会诗歌韵律美。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交待诗歌名称。
教师:你们帮这些小动物、小朋友都找到了家,可真能干!在给他们找家的时候,小朋友们还自己编了诗歌呢,这首诗歌的名字就叫《家》。我把这首诗歌朗诵给你们听。
2、教师与幼儿以接诵的形式朗诵诗歌。
教师:这么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说说。我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
3、幼儿完整朗诵诗歌。
四、初步尝试仿编诗歌。
1、提问:蓝蓝的天空还可能会是谁的家呢?密密的树林、清清的河水……又会是谁的.家呢?请大家再想一想,把它们也编进诗歌里。
2、幼儿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仿编。
4、带领幼儿将仿编的诗句完整朗诵。
教师:刚才小朋友编了那么多好听的诗句,我们连起来说一说。
五、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小朋友做了一回小诗人,自己编诗歌,真了不起。请大家回去后把你们编的说给爸爸妈妈听。
小百科:表示与房室有关,最早的房子是用来祭祀祖先或家族开会。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目测数群,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
2、幼儿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目测数群,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
活动难点:正确给7以内的数量进行正确排序。
活动准备:
磁性教具
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复习数的形成)
老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我们上数学课,先来做一个我问你答的游戏吧!
比如:小朋友我问你,3添上1是几?
傅老师,我告诉你,2添上1是3。
二、基本部分,目测数群。
(出示动物图片)
老师:小朋友们看看,图片上的是什么呢?有几只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哦,是小刺猬,先数前面几只再数后面几只就可以数的更快呢。那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刺猬的数量呢?为什么呢?
(继续出示其他数量的图片让幼儿目测数群,说出总数,并选择相应的数字表示图片上的物体数量。)
老师:这张图片上又有什么呢?各有几个?谁可以给他们排序?那我们接下来再看看几张图片上的小动物吧。
老师: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可是现在看起来有点儿乱糟糟的,我们来给它们排好队吧,谁来给小动物排队呢?
(请个别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带着幼儿集体检查。)
老师: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排的吧,那这位小朋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排的呢?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从多到少,另外一种是从少到多。)
老师:这两种方法都是对的,小朋友们都要好好的掌握哦。
三、结束活动。
老师:好了,今天我们比较了数的多、少,而且还学会了两种排序的不同方法,一种是从少到多,一种是从多到少,小朋友们要记住哦,回家也可以练习练习呢。效果分析: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序数
活动目标
1。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会用序数词表示数量为5以内的物体的排列次序。
2。学会从一个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位置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5数字卡片、火车图、动物图卡、《送动物回家》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森里中的小动物搬新家了,它们要坐火车去新家。
二、学习判断5以内的序数。
1。引导幼儿选择队伍的起始方向,确定各动物的位置。
引导语:动物们没有排好队伍,我们来帮助它们吧。
提问:谁排在第x?你是怎么数的?
师:哦,他是按从左往右的方向数,x动物站在在第x个,从左往右的方向,我们可以用这个箭头符号表示。那按从左往右的箭头方向数,熊猫站在在第几个?
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用来说顺序的第一、第二…这个第几就是序数,你们会说吗?
师引导幼儿选择一个方向为队伍起始的方向,然后依次说出每只动物排在第几位。
2。改变动物的排队顺序,引导幼儿重新确定各动物的位置。
师以其中一只动物的口吻说:“我个子小,让我站第一。”依上述方法改变动物的排
队顺序,引导幼儿重新练习和巩固。
3。引导幼儿从反方向重新确定动物的位置。
(1)将队伍的起始方向反过来,引导幼儿重新确定各动物的位置。
(2)讨论:谁排在第x?同一只动物从不同的'方向数为什么所处的位置不同?
师小结:我们要想知道动物排在第几,要看看是从哪边开始数,从不同的方向开始数,动物的排列位置也会不同。
三、游戏巩固。
1。谁不见了?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拿走一只或两只动物,请幼儿找找看排在第几的动物不见了。
2。送动物上火车。
从正反两个方向,根据动物身上的数字,为它们找到相应的车厢。
师:请第一组从前向后数的第5个小朋友将小鸡送上火车,如此依次送完小动物。
评价幼儿操作情况,请幼儿讲讲:你是从哪个方向将动物送上哪节车厢的?
四、幼儿操作材料:送小动物回家。
根据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标记和数字提示,把动物送回家(取出黏黏纸,将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落叶植物,让幼儿对树叶感兴趣。
2、激发幼儿想象力,进行制作活动。
3、培养幼儿对树叶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幼儿园周围常见的树叶(梧桐、冬青、柏树)落叶树图片、树叶玩具作品、各种美工工具。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这是什么树叶。
1、 说一说:请你找一片你最喜欢的树叶。告诉大家,这是谁的树叶?你为什么喜欢它?
2、 你们知道你喜欢的树叶,是从哪棵大树妈妈的树枝上落下来的吗?去找找,找到了就站在这棵大树的前面。(站在树的图片前面)
3、 采访幼儿,请幼儿说说,你给自己的树叶找的大树妈妈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梧桐树的树叶像爪子,冬青树叶像小船、柏树树叶像针或刺)
4、 游戏“秋天树叶飞”:你们的叶子都是从大树妈妈高高的树枝上飘落下来的。我们让树叶从大树妈妈的.身上飞下来好吗?怎么飞呢?你们看。(介绍游戏玩法,听到梧桐树叶飞,手执梧桐树叶的孩子,将树叶使颈网上抛,其他树叶玩法相同)
5、 不认识的树叶:其实,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别的树叶呢,这片树叶认识吗: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它们都是在秋天里落叶子的吗?你们可以看看有关树叶的书,还可以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到公园里去找一找自己不认识的树叶,让爸爸妈妈告诉你们。(出示衫树、银杏树等树叶)
二、想一想:我把树叶当什么。
1、 欣赏儿歌“秋叶”:除了你们喜欢的树叶,还有许多小动物也喜欢落叶呢。(出示图片,朗诵儿歌)
2、 谈儿歌中,小动物们捡起落叶当什么?
3、 想一想:你想把你的树叶变成什么?
三、做一做,秋叶玩具。
1、 想象制作:秋天的落叶可以当许多东西,你们把它做出来把。
2、 介绍自己的作品。
3、 出示老师事先准备的作品进行欣赏。
活动反思:
1、活动环节过多,“找大树妈妈”环节幼儿已经能分辨梧桐、冬青、柏树,在随后的游戏“秋天树叶飞”这个环节,在进行巩固幼儿对三种树叶的认识,显得有些重复,达不到为主题服务的效果。
2、衫树的形状除了像羽毛外还很像鱼刺,对有想象力的幼儿应该及时鼓励,给予支持,在教学中要提高应变能力。
3、题与环境要相结合,产生互动,“大树妈妈”的图片,改为墙面更符合幼儿特点,增加幼儿兴趣,便于幼儿活动和随后的操作。
4、 在多给幼儿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在前面,老师做辅助者、引导者。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名称:好吃的桔子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班级:中班
活动准备:桔子若干,彩盒一个(里面放着桔子)
活动过程:
1、彩盒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问谁知道里面放的什么?
教师描述桔子的特征,并请一名幼儿摸出桔子,启发幼儿说出名称。
2、幼儿每人拿一个桔子进行观察,教师提问:
a、看一看桔子什么样子?(圆圆的,扁扁的)
b、桔子皮是什么颜色?(桔红色)
c、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软软的,不太光滑)
d、闻一闻桔子有什么味道?
e、想一想桔子怎样吃(桔子剥了皮才能吃)里面什么样子?桔子瓣象什么?
f、尝一尝桔子什么味道?让幼儿品尝桔子,启发幼儿说出桔子又酸又甜。
3、教师小结桔子的特征
桔子是扁扁的、圆圆的,是桔红色的.很香。里面是一瓣一瓣的,有的有核,味道又酸又甜,桔子皮能作药材。
4、启发幼儿
说一说还吃过哪些水果?桔子是什么季节的水果?
总结分享:教师用桔子皮进行拼摆造型,请幼儿观察。
活动评价:桔子是幼儿较熟悉的水果,若仅通过语言来表达它的特征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但借助于实物再通过语言表述桔子的颜色、味道、形状等特点,使幼儿不仅从感官上了解了桔子,也使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教案01-13
中班教案【精选】04-02
中班教案(经典)12-01
中班的教案03-30
中班教案[精选]09-14
(精选)中班教案11-19
中班的教案06-10
中班教案07-20
[经典]中班教案12-16
中班教案(精选)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