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8-13 12:14:51 教案 我要投稿

(优)中班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中班教案10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复习已学过的各种几何图形;

  2、通过图形拼搭,培养幼儿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数形结合,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用拼搭图形1份;

  2、幼儿人手1份几何图形;

  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识过的图形,引发幼儿对几何拼搭的兴趣,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

  “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对,这是一张用几何图形拼成的画。”“谁能告诉我,画上画了些什么?这幅画是由哪些几何图形拼搭而成的?”“对,是由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椭圆形及半圆形拼成的。”“那么,这些不同的图形各有几个呢?下面请你们根据老师的要求来数数看。先请小朋友在城堡这一部分中找出三角形有几个?”“小朋友数得真快,是4个。”(用此方法请幼儿在整体或局部中寻找,点数各种几何图形)

  二,出示各种图形,请幼儿在自己的筐中找出与老师手中一样的图形。比一比,谁找得又对又快。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谁举得快。就是老师举什么图形,请你马上从自己的小筐中找出这种图形,高高举起。”

  三,亲子拼搭活动: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用你们筐里的`图形来拼搭一幅画。你们可以先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你想拼什么,然后合作拼出一幅画,看谁拼的和老师的不一样”。

  四,展示幼儿的作品。

  活动反思:幼儿对于学过的七种不同的几何图形都掌握的很好,能够正确的区分这七种图形;孩子们对于数图形及找图形这两部分都能积极的参与;在亲子拼搭活动中,幼儿与家长共同拼搭几何图形画,都拼搭的很成功,家长与幼儿能先通过商量再共同拼画,拼出了海底世界、电视机、乌龟等许多不同的作品;在此活动中,幼儿与家长都拼的不亦乐乎。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实验了解打喷嚏的原因。

  2、仔细观察并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

  活动准备:

  1、"社会万花筒":《为什么会哈啾》(请参照幼儿用书)。

  2、挂图:《为什么会哈啾》

  3、学习单:《哈啾》。

  4、胡椒粉、五香粉、辣椒粉、咖喱、香水等材料。

  活动过程:

  1、联想生活经验,鼓励幼儿说一说鼻子为什么会打喷嚏,老师把幼儿的想法记录下来。

  你打过喷嚏吗?

  哪些情况会让你打喷嚏呢?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如:鼻子痒、虫虫跑进去、脏东西跑进去、生病了等等。

  2、拿出胡椒粉、五香粉、辣椒粉、咖喱、香水等材料,请幼儿凑近,用力吸一下。并说一说:

  鼻子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打喷嚏之后,鼻子是否舒服?

  3、展示挂图,和幼儿一起讨论:

  为什么会打喷嚏呢?

  那你闻到哪些味道会打喷嚏?(灰尘、冷空气、尾气)你在哪些时候特别容易打喷嚏?(感冒、过敏)打喷嚏的时候,你会怎么做?(戴口罩、看医生、多喝水)于幼儿分享内容后,可提醒幼儿回去运用学习单考考爸爸妈妈:"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打喷嚏吗?"今天要当爸爸妈妈的小老师哦!

  课后分析:

  幼儿会模仿不良的打喷嚏习惯,要加紧教育。

  活动延伸:

  配合《哈啾》学习单,和爸爸妈妈讨论要如何预防打喷嚏。

中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尝试将6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继续学习正确目测6以内的数群。

  3、乐意主动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数字,并乐意用目测数群的方法进行数数活动。

  2、物质准备:

  (1)教具:分类底版,6以内的实物卡片,相应数量的数卡(2)学具:聪明的玩家(分类底版,6以内的各种实物卡片,相应数(点)卡等)给一样多的发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操作卡,雪花片)一样多的放一起(6以内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卡片)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了解游戏玩法。

  (1)出示分层式分类底版,各种球类实物卡。

  教师:超市里有许多的球,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球呢?它们各是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数数,并能说一说自己数的方法。

  (2)师幼共同讨论整理“分层货架”的规则:一样多的球放在一起(3)幼儿示范分球,师幼共同读一读,检查分得对不对。

  (4)出示3—5的数卡,教师:谁愿意来帮助球儿们找到运货的小推车呢?幼儿讨论得出:每层货架上放的球儿数量是几,就摆上数字几的卡片,把数卡放在每层货架的'最后空格处。

  2、小组操作活动。

  (1)介绍各组活动(有重点的介绍“聪明的玩家”的规则)(2)小组活动与规则。

  第一、二组:聪明的玩家(能将6以内的等量实物放在一起,并为各底版空格处摆上相应的数(点)卡)第三、四组:给一样多的发花(能用目测的方法进行6以内实物的等量判断)第五、六组:一样多的放一起(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快速辨认实物卡上的数量)(3)教师重点观察指导“聪明的玩家”的活动。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故事,了解毛毛虫化蝶的过程。

  2、能肢体协调的做蹲走等动作。

  3、通过游戏增强幼儿合作意识,并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爬圈8个,沙袋6袋,蝴蝶翅膀12个,水果等。

  【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

  师:你们还记得张老师给你们讲过《好饿的毛毛虫》的故事吗?(幼儿自由回答)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吧!(出示PPT)“在一个有月光的晚上,树叶上躺着一颗卵,卵里孵化出一只又瘦又饿的毛毛虫,它爬呀爬,到处去寻找食物。第一天,他找到了什么呀?(苹果)他吃了一个苹果,觉得自己有力气了,身体也变长了,但还是很饿;第二天,它又找到了什么呀?(梨),它吃了两个梨,身体又发生了变化?他的身体变得怎样了?(又变长了),第三天,他又找到了什么呀?(蓝莓)它吃了三颗蓝莓,你们看毛毛虫变成什么样了?(图片),它变成了一直胖嘟嘟的大毛毛虫,现在他一点也不饿了,他绕着自己的身体,造了一座叫“茧”的小房子。过了一段时间,他就从茧壳里钻了出来。小朋友们说他变成了什么啊?

  二、热身活动

  模仿毛毛虫走路,根据不同节奏,幼儿练习蹲着走。

  你们知道毛毛虫怎么走路吗?请小朋友试试。引出毛毛虫蹲着走路。根据节奏练习蹲走。

  三、游戏:毛毛虫找食物

  (1)1人扮演毛毛虫寻找食物。

  我们都是饥饿的毛毛虫,我们一起去找食物吧!第一天毛毛虫找到了什么?(苹果)我们一起去找苹果吧。教师讲解注意事项。

  (2)3人配合扮演毛毛虫,钻过山洞寻找食物。

  我们用什么方法能表示出毛毛虫的身体变长了呢?引出3人扮演毛毛虫。我们一起去找梨吧!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3)6人配合扮演毛毛虫,爬山坡寻找食物。

  你们能不能变成更长的毛毛虫?引出6人扮演毛毛虫。我们一起去找蓝莓吃吧!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4)幼儿分组比赛

  我们比一比,看看哪只毛毛虫走得最快?说明比赛路线。比赛结束,让获胜组分享经验。

  四、放松活动“化蝶”

  今天小朋友表现的很出色!我们变成蝴蝶,一起来跳个舞吧!跟随音乐,做放松活动。

  活动结束。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巩固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2、巩固数字1—10。

  3、培养幼儿懂得在某些公共场合应注意的礼仪及文明。

  活动准备

  1、1-10的号码牌、1-10不颜色的的数字。

  2、幼儿已基本掌握了关于十二生肖的'来历及排列顺序。

  3、幼儿贴着十二生肖中某一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全体幼儿站四队

  教师:今天森林里召开十二生肖动物表演会,邀请我们去参加,你们愿意去吗?

  但老师还不知道十二生肖动物有哪些呢?你们能够告诉我吗?

  二、开汽车到森林歌舞剧院看表演。

  1.和幼儿共同讨论公共场合应该注意的礼仪。

  2.请小朋友对号入座,并看准数字的颜色。

  3.管理员检查观众是否坐对了痤位。

  三、剧院里帮助演员排序的管理员今天生病没来,请小朋友帮助动物们排列好出场的顺序。

  1、清查人数,看是否到齐了。(了解十二生肖的数量)

  2、十二生肖站队。

  (巩固十 二生肖排列顺序)并回答出某某前面的动物是谁?

  3、请小朋友分组来排队。

  4、给十二生肖挂号码牌,以提示小动物何时出场。并说出几号选手是谁?

  5、请小朋友到各类动物准备室帮助其他生肖动物挂号码牌。(巩固对生肖动物的分类)

  四、小朋友和生肖动物们一起表演节目。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认真,安静的倾听故事的良好习惯。

  2、培养幼儿之间相互帮助的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逐一出示图片,结合图片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让幼儿学说其中的几句对话。

  二、引导幼儿给故事字。

  *教师引导幼儿给故事取一个合适的名字。鼓励幼儿大胆的开动脑筋。

  三、故事后讨论。

  *提问:为什么田鼠和黑熊带的伞有不同的大小。

  *假如田鼠和黑熊的伞互换一下,会怎样?

  *假如四个小伙伴合伞的时候用的是田鼠的`伞,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四、教师讲评

  *表扬肯动脑筋的,表现积极的幼儿。

  附故事:大伞和小伞

  “沙沙沙”下雨了,正在走路的小田鼠急忙撑开了雨伞,雨水打在小田鼠的伞上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

  走着走着,小田鼠碰到了小刺猬。刺猬的个子比田鼠高,刺猬的伞比田鼠大。“刺猬哥哥你好!”小田鼠有礼貌的说。小刺猬说“小田鼠,快把你的伞收起来吧,到我的伞下来,有了大伞就不用小伞了!”于是,小田鼠和小刺猬合撑一把大伞往前走,雨水打在小刺猬的伞上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

  走着走着,小田鼠、小刺猬碰到了小黄狗。小黄狗的各自比刺猬高,伞比刺猬大。“小黄狗你好!”小田鼠、小刺猬有礼貌的说。小黄狗说“小田鼠、小刺猬快把你们的伞收起来吧,到我的伞下来,有了大伞就不用小伞了!”于是,小田鼠、小刺猬、小黄狗合撑一把大伞往前走,雨水打在小黄狗的伞上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

  走着走着,小老鼠、小刺猬、小黄狗碰到了黑熊。黑熊的个子比小狗高,伞比小狗的大。“黑熊大哥你好!”小田鼠、小刺猬、小黄狗有礼貌的说。黑熊说“小田鼠、小刺猬、小黄狗快把你们的伞收起来吧,到我的伞下来,有了大伞就不用小伞了!”于是,小田鼠、小刺猬、小黄狗、黑熊合撑一把大伞往前走,雨水打在黑熊的伞上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

  它们四个往前走,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出来了。没有雨,大伞小伞都用不着了。黑熊把大伞收了起来,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每人夹着一把伞,说说笑笑朝前走去。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倾听故事,能讲述故事的大意。

  2、让幼儿明白给大家带来快乐,自己就会快乐。

  3、识字:甜 香 果实

  活动准备:

  挂图 字卡 鹿、松鼠、杜鹃鸟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教师生动的`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二、理解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走过苹果树?

  它们都干了些什么?

  小草看到这些小动物拿走苹果,说了些什么?

  苹果树怎样回答的?

  ——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看图、倾听。

  三、讲故事

  ——教师出示字卡“甜 香 果实”教幼儿认读

  ——引导幼儿看图,练习讲故事。

  四、表演故事

  教师和幼儿一起戴头饰表演故事,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感受故事情趣。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回复漂流瓶,积极参与互动交往活动。

  2.感受与人交往、合作的乐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漂流瓶》、笔记本电脑和电子白板。

  2.班级开展过漂流瓶的互动活动。

  3.照相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导入活动。

  1.出示课件。

  2.师:又到了我们班级漂流瓶的时间啦,我们一起来瞧瞧今天班级互动海洋中哪些漂流瓶有新消息。(交往瓶、提问瓶,心情瓶和传递瓶)

  二、逐一回复漂流瓶

  (一)尝试回复交往瓶,感受与朋友交往的乐趣。

  1.打开交往瓶,观看动画。

  2.教师提问。

  3.个别幼儿示范讲述。

  4.幼儿相互自我介绍。

  5.小结:交朋友真是件快乐的事情。通过这个交往瓶我们学会了如何主动介绍自己来结交新朋友,相信有了这个好办法我们一定会找到更多的好朋友。

  (二)尝试回复提问瓶,感受合作解决问题的快乐。

  1.打开提问瓶,出示问题图片1。

  (1)教师提问。

  (2)个别幼儿示范。

  2.出示问题图片2。

  (1)教师提问并提出探索要求:两人合作/一段音乐的时间。

  (3)幼儿两两合作尝试。

  (4)个别幼儿展示,拍照回复漂流瓶。

  3.小结:只要同心协力的合作,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希望提问漂流瓶的主人能满意!

  (三)尝试回复心情瓶,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1.打开心情漂流瓶。

  2.教师提问。

  3.幼儿自由回答。

  4.小结:让我们一起把我们的想法漂流给他,相信有了我们的关心、帮助与分享,他的心情一定会慢慢好起来!

  (四)尝试回复传递瓶,体验分享快乐的喜悦。

  1.打开传递瓶,出示教师图片。

  2.教师提问并讲解逐一传递的要求。

  3.幼幼互动传递信息。

  4.全体幼儿送心情卡。

  5.小结:原来一个人的'快乐进行传递与分享,就能带来这么大的快乐,分享快乐真是令人愉快!以后我们有快乐也要记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结束部分

  师:小小的漂流瓶不但能结交新朋友,解决难题,帮助他人,还能传递快乐,真的很神奇。以后大家想交流、想分享心情或者是有困难的时候欢迎大家使用漂流瓶哦,朋友们一定会给你很温暖的回复!!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2、在活动中,让幼儿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数学操作活动。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图片。

  2、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成的小路;五角星。

  【活动过程】

  一、观看情景表演。

  小鸭子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

  提问:小鸭子为什么会摔跤呢?

  教师: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把路铺好。

  二、铺小路。

  1、观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状。

  提问:土坑有那些形状的.?

  教师:请你把和土坑相同形状的石头填进去,然后检查是否填平,大小正好。

  2、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把图形一一对应的填好。

  3、出示两个半圆形讨论该放在什么地方,归纳出两个一样的半圆合起来就是一个圆形,同时一个圆形可以分成两个一样的半圆形。

  三、游戏:踩石头。

  教师出示一个图形,请幼儿迅速站到这种图形的旁边,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送小鸭子回家。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聆听散文,引发美妙的遐想,进一步体验春天的气息。

  2、通过具体的情景,习得形象而优美的描述语言。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谈话导入

  1、回忆经验:老师和你们一起在我们幼儿园里捡到了很多花瓣儿。(拿出之前捡的的花瓣儿,说说花瓣儿的美丽)

  2、谈话讨论

  (1) 你知道这一些花瓣儿是怎么飘落下来的吗?(请个别幼儿模仿花瓣儿飘落,强调动作的轻柔、缓慢、优美)

  (2) 花瓣儿掉到小溪里会变成什么呢?

  3、过渡:有一天,花瓣儿飞到小溪流里,变成了花瓣儿“鱼”。你想听听这样美妙的故事吗?

  【活动分析:活动中教师设计简洁、生动、准确的导入方式,为引发有关春天美妙的遐想做思想准备。用恰当如分的动作体态表现着花瓣儿的轻盈,感知花瓣儿“鱼”的特征。】

  二、分段欣赏故事的内容

  1、花瓣儿“鱼”的产生

  问:在这个故事里你听到了有哪一些花瓣儿?

  花瓣儿飞到哪里了呢?变成了什么?

  为什么花瓣儿“鱼”比小溪里的鱼漂亮?(强调颜色、强调香味,用动作表示香味)

  2、花瓣儿“鱼”的魅力

  过渡:花瓣儿“鱼”那么的漂亮,有很多人都知道了,他们拿着鱼竿渔网来了。

  问:他们拿着鱼竿渔网来准备做什么?

  有做这件事吗?为什么没有那么做?他们是怎么想的?(强调舍不得,情感的体验)

  3、花瓣儿“鱼”的回归

  问:花瓣儿“鱼”想念谁了?他们有没有回去?你怎么知道的呢?

  4、表演花瓣儿“鱼”的回归(教师做树妈妈,请个别幼儿表演花瓣儿的'回归,强调欢乐,蹦蹦跳跳的)

  【活动分析:散文诗意境优美,含有深沉的意蕴,通过从颜色、香味等的欣赏,感受花瓣儿“鱼”的美丽。 “不舍得”是故事中情感的重点体味,真情正确的理解着对花瓣儿“鱼”的感情。花瓣儿的“回归”说明着春天的到来,感受着春天的气息的临近。】

  三、添加配乐完整聆听故事

  1、故事好听吗?我们再完整地欣赏一遍吧。

  2、听了以后,你感觉怎么样?

  3、我们一起来给这个好听的故事想一个题目?(把名称写在背景图上)

  4、我们好象看见许多花瓣儿飞向小溪,变成了花瓣儿“鱼”真美啊!现在,我们回把这些花瓣变成花瓣儿“鱼”,好吗?

  【活动分析:加入配乐完整欣赏故事,在优美的意境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引发美妙遐想。】

  活动反思:

  1、道具的有效使用。活动中,我采用的道具是让幼儿从花的飘落感受花变鱼的美丽。但活动完成以后,发现教具还有修改的空间,可以用两面来表示花瓣儿“鱼”,一面是花瓣,一面是画有鱼形图案的花瓣,这种道具更能让幼儿联想。采用了这种道具,点题会更明确,幼儿对其遐想更充满空间。

  2、活动中,教师的言语一定要正确。这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但在我的语误中,讲出了三次的故事。这急需要注意,幼儿的隐意识教育同样不可忽视。

  3、点题更明确。春去秋来,这是四季的循环,是不可变更的自然因素。就如同只有一个地球一样,一定需要在加强对这个的理解。

  4、语言中词汇的强调与学习,这是存在片面的,有清亮、彩色、香喷喷,色彩斑斓等词汇来描写,但更存在着句式的运用,如有的……有的……有的……还有不但……还有……等句式。着同样不可忽视,也需要强调。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04-24

中班教案[经典]05-13

中班教案(经典)12-01

【精选】中班教案09-20

(精选)中班教案11-19

中班教案【经典】10-05

中班教案【精选】04-02

中班的教案06-10

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精选]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