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看不见的细菌》教案

时间:2024-08-02 15:32:3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看不见的细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看不见的细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看不见的细菌》教案

大班《看不见的细菌》教案1

  教育目标:

  1、了解细菌的相关知识,探索细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引发孩子关注身边事物所发生的变化;

  3、帮助孩子建立对事物作细致观察的品质,促进观察能力的发展;

  4、引导幼儿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有益学习经验:

  1、观察、推测细菌是无处不在的;

  2、练习讲述自己观察到的事物;

  3、在游戏中体验细菌的传播方式:

  4、体验、发现防止细菌传播的途径。

  活动过程:

  一、引发话题:

  组织形式:集体讨论(利用活动转换的时间或晚上离园的时间)

  准备:大白纸、记号笔或水彩笔

  互动问题:

  你知道细菌是什么吗?你能看到它吗?它长得什么样呢?(老师提出问题后,如果有孩子能尝试着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先在白纸上作以下记录)

  如果你能回家上网,或在书中寻找到关于细菌的资料,请你明天或后天将资料带到幼儿园好吗?

  教育要求:

  教师要以神秘的态度引发孩子对细菌存在的兴趣和好奇心,尊重孩子的差异,给孩子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对于孩子的表现教师要给予适宜的有针对性地评价。

  二、介绍了解各种细菌:

  组织形式:

  分组进行、轮流讲述

  准备:

  布置好的展板、网上下载的`资料、电脑

  互动问题:

  请你给大家讲讲你带来的是什么细菌的资料?它有什么特点?

  教育要求:

  教师要给每个孩子表达的机会,使每个孩子表达充分,尊重孩子在表达方面的差异,同时老师也要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耐心、认真地倾听。

大班《看不见的细菌》教案2

  设计意图:

  立足于幼儿的终身发展、终身教育我设计了今天的教学活动《看不见的细菌》。这节教学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我班孩子的现实发展水平。我尝试着将科学与健康两大领域进行整合,通过科技的手段、方法,把离孩子看似很近但却摸不着看不见的细菌活生生的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细菌无处不在,对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起到了铺垫作用。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

  2、初步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以及对人体带来的影响,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显微镜、玻片、棉签;

  2、广告短片;

  3、活动PPT、照片。

  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会操作显微镜。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准备教具时,孩子们看着我忙忙碌碌的都十分好奇,不停地就有小朋友跑过来问:“老师,我们这次要用显微镜观察什么呀?”“老师怎么没有看见要我们观察的东西呀?”看着孩子们的这种表现,我故意不回答,而且故意避开孩子们,看得出他们十分期待!)

  活动过程:

  一、看短片,引出细菌的话题。

  组织孩子们简单地向客人老师问好之后,大家就地围坐在我的身边。

  【老师】“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短片,请大家仔细的看!”

  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对幼儿的吸引力很大,所以他们特别专注。

  【孩子】“我看过这个广告。”“我也看过,是舒肤佳的广告。”

  【老师】“广告里的医生跟小朋友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孩子】“要小朋友经常洗手。”“还要用肥皂洗手。”“因为手上有细菌呀!”

  【老师】“哦!手上有细菌?你们手上有吗?”

  【孩子】(孩子们都低头看自己的小手)“我手上很干净,没有细菌。”“细菌很小,你这样是看不见的。”“王老师,我们是不是用显微镜来看细菌的呀?”

  【老师】“恩,我们今天就用显微镜来看看我们手上是否有细菌?如果有它们是什么样的?”

  教学反思:当老师问孩子“你们手上有细菌吗?”时,孩子们会有两种不同的答案,老师不必急于给予答案,让孩子们带着本次活动的关键问题,自己去找答案。

  二、观察细菌,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

  因为孩子们有前期使用显微镜的经验,所以使用工具材料都比较熟练。一开始孩子们都非常踊跃的取放工具和材料,开始观察手上的细菌。当然,部分心急的孩子在操作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了一些阻力,如:显微镜的倍数,聚光镜的调整等等,老师要及时出现,和孩子们共同动手解决。

  当孩子们看到手上的细菌时、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非常兴奋,急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整个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显得很活跃、专注,我马上抓住这个兴趣点将孩子们刚刚得到的经验进行进一步的扩散,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注意引导,让孩子的感知面更广,有利于孩子们更深入和准确的理解。

  【老师】“刚才你们都在显微镜下看到什么了?”

  【孩子】“我看到了细菌。”“我也看到了,黑黑的好可怕。”“我看到的是灰色的,圆圆的东西。”“那我看到的长长的列。”

  孩子们的观察结果出现不同,老师应及时抓住这个契机,帮助孩子将经验进行整理,让他们更清晰,更准确的掌握知识点。

  【老师】“老师带来了一段短片,请你们仔细的看!”(专业的细菌知识短片,帮助孩子提升知识经验。)

  教学反思:老师要求孩子们注意倾听发言,将自己的发现全班的孩子一起分享,并通过科教短片帮助孩子提升知识经验,从而掌握更清晰,更准确的知识。

  三、讨论:细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危害还是帮助?

  【老师】“我们已经了解了细菌的几种基本形态,那谁能说说细菌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

  【孩子】

  l“细菌会污染环境的,它会让我们生病。”

  l“是呀,我妈妈上次一直咳嗽都不好,后来医生说是病毒感染,也是细菌做到坏事。”

  l“我妈妈是医生,他总是跟我说,要经常洗手,不然细菌就会跑到肚子里去,肚子会很疼的。”

  l“上次爸爸买了一个我很喜欢吃的面包,我一直不舍得吃,后来就长出绿毛不能吃了,那也应该是细菌做的吧?”

  【老师】“恩,你们说的很好,细菌不光会污染环境,还会污染水和食物,如果我们吃了被它们感染过的水和食物,轻的会闹肚子疼、拉肚子,严重的还会引起食物中毒。”

  【孩子】“我上回肚子疼,妈妈带我去看医生,医生说是因为我吃东西的时候没有洗手造成的。”

  【老师】“恩,不好的卫生习惯会让细菌侵害我们的身体。那什么样的习惯是好的`卫生习惯呢?”

  四、组织孩子将图片分类,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师】“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你们看看哪些的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我们不能做?”(通过图片的分类帮助幼儿将已有的知识,融入日常生活,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

  【孩子】

  l“经常洗手。”

  l“不把手放在嘴巴里面。”

  l“掉在地上的东西不能再吃了。”

  l“打喷嚏的时候要用手捂着嘴巴,然后还要去洗手。”

  l“手不能在脏的地方摸来摸去。”

  【老师】“哦!你说的没错,我们喝的酸奶里面有益生菌,也是细菌的一种,那说明细菌还有好的咯!那请你们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查一查、找一找,下次我们再来讨论。”

  五、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后和父母上网查找、翻阅书籍,了解更多有关于细菌的知识内容。

  教学反思:

  这一次健康与科学整合的活动应该算是我们的一个尝试性活动,为我们今后各领域与科学活动更好的整合开辟了一条新路,所以我感觉这次的活动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遗憾,但是我们都勇敢的跨出了这一步,大胆地尝试,这是我们最成功的地方。本次活动较好的完成了目标,体现了分层递进,一步步解决问题的教学特点,主要是让孩子们在操作中了解掌握,并通过讨论、分享将知识经验提升为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以活动效果很好。

  本次活动不足的是,没有组织幼儿进行前期调查,讨论的内容不够丰富,仅仅局限与比较浅显的知识点,我将在今后的活动中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帮助他们了解掌握更清晰、更深入的知识,更好的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意义上的达到健康教育的目标。

大班《看不见的细菌》教案3

  教育目标

  了解细菌的相关知识,探索细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引发孩子关注身边事物所发生的变化;

  帮助孩子建立对事物作细致观察的品质,促进观察能力的发展;

  引导幼儿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有益学习经验

  观察、推测细菌是无处不在的;

  练习讲述自己观察到的事物;

  在游戏中体验细菌的传播方式:

  体验、发现防止细菌传播的`途径;

  活动过程

  一、引发话题:

  组织形式:集体讨论(利用活动转换的时间或晚上离园的时间)

  准 备:大白纸、记号笔或水彩笔

  互动问题:

  你知道细菌是什么吗?你能看到它吗?它长得什么样呢?(老师提出问题后,如果有孩子能尝试着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先在白纸上作以下记录)

  如果你能回家上网,或在书中寻找到关于细菌的资料,请你明天或后天将资料带到幼儿园好吗?

  教育要求:

  教师要以神秘的态度引发孩子对细菌存在的兴趣和好奇心,尊重孩子的差异,给孩子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对于孩子的表现教师要给予适宜的有针对性地评价。

  二、介绍了解各种细菌:

  组织形式:分组进行、轮流讲述

  准 备:布置好的展板、网上下载的资料、电脑

  互动问题:

  请你给大家讲讲你带来的是什么细菌的资料?它有什么特点?

  教育要求:

  教师要给每个孩子表达的机会,使每个孩子表达充分,尊重孩子在表达方面的差异,同时老师也要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耐心、认真地倾听。

大班《看不见的细菌》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

  2、愿意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3、教育孩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是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难点是养成洗手习惯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三块小毛巾,三块香皂,三个脸盆。

  2、正确洗手方法的图片,吸铁石。

  经验准备:在一日活动中,提醒幼儿饭前便后洗手。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刚刚我们上了美术课,你们画的画都很漂亮,给自己鼓鼓掌。

  但是看看你们的'小手怎么样呢?幼儿:很脏老师:小朋友们好幼儿:老师好老师:等会儿我们就要吃点心了,那么在吃点心前我们要干什么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幼儿:洗手老师:对,那我们除了吃东西前要洗手,还有什么时候要洗手呀?

  幼儿:上完厕所要洗手,玩完玩具要洗手老师:嗯,小朋友们说的很对,那你们知道为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吗?

  幼儿:因为手很脏老师:对,我们的手上有很多细菌,他们就像小虫子一样,在我们手上躲起来了,如果细菌不小心擦到眼睛里,眼睛会很痒,如果把细菌吃到肚子里,我们也有可能会肚子疼。所以在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脏时我们要洗手。

  2、基本部分

  老师:那你们平时是怎么洗手的?

  幼儿:这样(洗手的动作)老师:请你上来试一试。

  幼儿:好啦老师:嗯,那你先回到位置上吧。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了包子同学洗手,你们觉得她洗手洗干净了吗?

  幼儿:洗干净了。

  老师:嗯,那老师今天再教你们一种新的洗手方法,让你们的小手变得更干净。

  (老师示范洗手)。

  老师:那请你们仔细看老师怎么洗手哦。

  老师:为什么你们的小手没有洗干净呢?因为你们没有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老师也来洗一下小手,你们睁大眼睛看看老师是怎么洗手的。老师刚刚是怎么洗手呢?你来说。

  幼儿:你刚刚这样洗手。(搓手背的动作)老师:搓搓手背是吗?嗯,搓手背(贴图片)老师:搓搓手背,那你们跟老师一起学一下,搓搓手背。还有呢?还有什么方法洗手呢?

  幼儿:还有这样洗手(动作措手腕)老师:这样是吗?搓手腕,你们也学习一下搓手腕,搓搓搓。还有呢?

  幼儿:我看到了,还有这样搓大拇指。

  老师:对,这样可以把大拇指上的细菌搓掉。还有呢?谁能一下子说出两个三个呀?

  老师:你来说。

  幼儿:这样。

  老师:这样是什么?搓手心。还有呢?

  幼儿:这个样子。

  老师:这样是什么?搓指尖,把我们指甲里的细菌搓掉。

  老师:还有这个是怎么洗的?(拿出剩下的图片)幼儿:这样子,(学习图片上的动作)老师:对,这样搓能把我们关节上的细菌搓掉。还有呢?

  我们经常搓的方法是什么?幼儿:搓手心老师:对。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搓手的方法。

  老师:刚刚刚老师是怎样做的?咱们也来学一学吧!那小朋友们,你们能按照图片上的方法来洗一下你们的小手,看看谁洗的最干净。(幼儿尝试洗手,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指导)老师:两只手都要搓到哦。可以看看黑板上的图片来洗手。

  幼儿:洗好了老师:洗的真干净,给自己鼓鼓掌。

  老师:小朋友,你们都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那你们回家把这个本领教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好吗?

  幼儿:好老师: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思:

  这次日常生活习惯教学,我们选的是洗手这个活动,因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学习七步洗手法。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四个环节,一让幼儿示范先前的洗手方式,二教师示范洗手,三贴图是图片带领幼儿学习七步洗手法,四让幼儿尝试自己洗手。四个环节层层递进,条理还算比较清晰。在第二环节中教师示范,我没有边讲解边示范,单纯的洗手给幼儿看,可能会造成幼儿对七步洗手法的印象不深。在教师示范前还可以多多开发一下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洗手,然后再教她们七步洗手法的方法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在上课过程中,我裤子上的腰带挂下来我并没有发现,这提醒我上课前要先整理一下衣服。

【大班《看不见的细菌》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看不见的世界》教案06-12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看不见的线》04-06

(精选)大班教案03-02

[精选]大班教案08-25

(经典)大班教案04-23

大班教案(精选)07-31

(精选)大班教案07-30

【经典】大班教案08-30

大班教案[经典]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