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三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2024-07-07 08:35:2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三年级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三年级下册教案 ,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三年级下册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三年级下册教案 1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2页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能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归纳类比能力和应用能力。

  导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类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通过创设情景:小明的家,显示家里的电视机。小明的妈妈说:“小明,这张方巾的边长是9分米,把它用来遮电视机。”小明说:“电视机的荧光屏长56厘米,宽42厘米。”

  教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

  (1)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是多少?

  (2)方巾的面积是多少?

  二、自主探索,感悟方法

  教师:你能根据上节课学习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

  学生1:计算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可以直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56×42=2352(cm2)。

  学生2:方巾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没学过。

  教师引导:想一想,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联系?

  学生3:可以把正方形的边长分别看成长方形的长和宽,由此,方巾的面积通过9×9=81(dm2)来计算得到。

  三、归纳概括,得出公式

  教师:根据刚才的讨论,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四、巩固运用

  (1)完成第43页课堂活动第2题。

  (2)完成第43~44页练习七第1,3,4题。

  (3)让有能力的同学做第44页的思考题。

  五、课堂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三年级下册教案 2

  一、分析教材

  本课时,学习的内容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数学课本“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第一课时。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用面积单位直接量时,体验到这样做很麻烦。因此教材开始提出能不能找到其他比较简便的方法,以引起学生的思考。

  教材采取引导学习自己试验、探索的方法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自己拿出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讨论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从而找到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面积的含义,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概括能力。

  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则在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推想,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实施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重要的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着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己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比发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的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程序为:

  1、创设情景,引出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原来的知识解决问题遇到麻烦,产生其它的办法来解决的需要,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化工,形成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课堂练习,巩固新知,享受成功的快乐。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求面积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体验成功的喜悦。

  4、深化练习,拓展新知识,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习思维的发散性,独特性,变通性和流畅性。

  三、教法学法

  1、我结合教材特点,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教给学生一套自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我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一思想。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知识与能力同步提高,数学素质得到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通过“放”“扶”“讲”,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分析、归纳,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发现规律,最终揭示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所以针对本课时我注重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学的方法进行的。

  2、在新授前,采用了复习法。用这种方法不仅学生已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加深记忆,系统化,又为接受新知识做了铺垫,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3、在新授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学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提问法、观察法、概括法、比较法等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为了较好地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我力争做到感情充沛,语言精炼,有启发性,板书合理,演示富于艺术性,尽可能做到以情激情,以情导知。

  4、巩固时我采用了练习法、提问法,把练习的形式变化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除了常用的口答、板演、书面的形式外,还让学习自己动手量一量、看一看,动口、动脑。并讲练结合使学习情绪高涨,力求达到“新”“活”“实”更好地重点。

  5、板书设计的意图让学生更清楚地比较得出本课的知识重点,即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六年制第七册数学课本第97~98页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2、5题。

  教学目的:

  1、利用学具推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熟记公式并会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3、通过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熟记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品质。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关键:借助学具,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教学准备:带有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纸条。

  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20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6个,一个正方形手帕。

  知识目标:熟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概括、动手操作方面的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课件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多媒体课件一套附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激发学习动机

  1、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以下练习,学生口答

  (1)物体的()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2)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3)以下两图,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用数方格的方法说出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2、教师小结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用数据数方格的方法(也就是用单位面积去度量)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这种方法求(度量)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

  生:太麻烦了。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生:(齐声说)想

  (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养成良好习惯

  1、直观感知长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

  师:请同学们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意摆一个长方形,摆好后思考以下问题。

  (师多媒体出示:你摆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你认为面积与什么有关?)

  生1:(动手摆后)我摆的长方形面积是18平方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师请这位学生在实物展示台投影出他的图形,同时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18 长6 宽3)。

  生2:我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长5厘米,宽2厘米(师板书:10 5 2)。

  生3:我认为面积与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有关。

  生4:我认为面积与长和宽有关。

  师:说得好!摆法很多。同桌相互交流,看是否都有这种关系。

  2、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个长方形,摆好后四人小组讲座下面问题:

  多媒体出示:

  1、你摆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你们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师:先请同学们说说你摆的长方形是怎样的。

  生1:我摆的长方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是12厘米,宽是1厘米。(师多媒体展示图形,板书:12 12 1)

  生2:我摆的长方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师多媒体展示图形。板书:12 6 2)

  生3:我摆的长方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师多媒体展示图形。板书:12 4 3)

  师:你们讲座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生1: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积有关系。

  生2: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你们的发现真棒!

  3、验证总结,概括公式。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上正方形,任意摆一个长方形看看是不是也有这种关系?

  生:(动手摆后)我摆的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5厘米。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会等于长乘以宽?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我们用的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就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和。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就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和是: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乘以排队数,而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又正好是长边所含厘米数,(因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所以长边摆了几个小正方形就是几厘米),排数又正好是宽边所含厘米数。所以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答得真好!掌声鼓励!(生报以热烈的掌声,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请同学们四人一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的面积,然后再用尺子量一量课桌的长和宽算一算面积,看是否一样。

  生:(操作后)我们量得课桌的面积大约是24平方分米,量得课桌的长约是6分米,宽大约是4分米,面积大约是 6×4=24平方分米。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是知道发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同学们真能干,今天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找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不过老师想考考大家。

  (多媒体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已知长和宽,另一个正方形标出相邻的两条边)学生练习。

  师:(指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特点?

  生:它的长与宽相等,是正方形。

  师: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对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它也适用。那么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说说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吗?同桌讨论。

  生: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

  师:为什么是边长乘以边长呢?

  生:因为正方形的边不叫长和宽,它的四条边都叫做边长。并且它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

  师:你回答的真精彩。老师真为你感到自豪,这说明我们生活中的事物之间都是的联系的。请同学们用9个小正方形摆一摆验证一下,(同时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那么这道题你会做吗?(多媒体出示例1)请同学们齐读题。(生读)

  师:请说出你是怎么做的。说出你的公式再说出你的算式。

  生:我的公式是: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我的算式是5×5=25(平方分米)。

  师:我们一齐答好吗?

  生:答:它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知识?

  生:我学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生2:我知道了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边长。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享受成功的快乐。

  1、完成教材第98页的做一做。(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面积)。

  生:(完成后)量得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2厘米,它的面积是:8×2=16(平方厘米)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

  师:做得真好!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看手帕量一量,再算出它的面积。

  生:(完成后)量得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分米,它的面积是2×2=4平方分米。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后集体订正)(两位学生板演第五题,后师生共同评讲)。

  以上练习均以多媒体出示。

  四、深化练习,拓展新知,培养创新思维。

  (师出示思考题)

  下面是教学楼的平面图,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出这个平面图的面积。(先小组讨论)

  生:(讨论后)可以把它分成两个长方形 分别求出两个长方形面积再加。

  生2:(讨论后)可以把它分成两个长方形 分别求出两个长方形面积再加。

  生3:(讨论后)可以把它分成三个长方形 分别求出三个长方形面积再相加。

  生4:可以补……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聪明!今天大家学得真好,希望今后继续发扬这种学习上敢于试一试的精神!

  课后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己探索获取知识,使全新的教学观念落实在课堂教学行为中。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摆、动脑想、动口说,让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师生互动,民主和谐。教师精心设计的三步曲引导下,借助学具操作,使学生发现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品质。在练习中注意让学生做到勇于实践,细心观察,发挥想象,总结升华。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三年级下册教案 3

  教材简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直接计量学生卡的面积,预测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会有不同的计量方法。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满卡片;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沿卡片的长、宽各摆一排;有的直接用尺量卡片的长、宽,算长乘宽的积……。对于学生的各种计量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比较,特别是第三种方法,为什么可以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要请学生讲算理和原因,并通过实验验证、举例说明其正确性和运用价值,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面积,学会用字母表示。至于正方形面积公式,学生是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迁移形成的。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体验面积公式形成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你能说一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请你估计一下我们学生卡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学生交流估计答案并说明估计方法。

  3、同学们估计出了很多答案,到底学生卡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动手测量来验证一下。

  【评析:在回忆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选择学生卡这个素材,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自己学生卡的面积,从而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二、实践探究,发现方法

  1、动手操作。

  同桌合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出学生卡的实际面积。

  2、反馈交流。

  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测量得到的呢?

  学生交流:

  办法一:用学具盒里的透明方格纸盖在卡片上面,然后数一数,每排有8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共6排,所以卡片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

  办法二:用我们自己做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满整个卡片,每排8个,一排一排数,6排一共48个,所以卡片面积48平方厘米。

  办法三:我们也是用摆的方法,用学具盒里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摆,每行可以摆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列可以摆6个,说明可以摆这样的6行,所以8乘6就是4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3、同样是用1平方厘米正方形摆的方法,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办法四:我们是用尺量的,一人量长,一人量宽,量出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乘一下面积就是48平方厘米。

  请你们说说你们的想法。

  (长8厘米就是沿长可以摆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一排8个;宽6厘米就是沿宽可以摆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6排,所以面积48平方厘米。)

  问:他们的解释你们满意吗?看来,先用尺量出卡片的长和宽,然后乘一下计算出卡片的面积是可以的,这种方法对于其他的长方形是否也适用呢?我们可以怎么办?(想办法检验。)

  【评析: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得出,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现长方形的计算方法。而且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舞台,学生交流了多种解决学生卡面积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长方形面积的最好方法,但是教师没有到此结束,而是又提出了新的问题——长×宽是否对于所有的长方形都适用?】

  三、动手实验、验证方法

  同学们可以利用学具盒的学具摆长方形,也可以自己画整厘米的长方形,还可以利用身边的长方形,想办法验证一下。四人小组合作来试一试。

  1、生分组实验。

  2、交流汇报。

  组1:(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我们从学具盒里拿了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了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6乘2面积12平方厘米;又摆了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4乘3面积12平方厘米;还摆了一个长1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12乘1面积也是12平方厘米。我们认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

  组2:(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我们组每人画了一个长方形。我画了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3乘2等于6平方厘米;他画了长7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7乘5等于35平方厘米;她画了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10乘8等于80平方厘米。我们用方格纸验证一下都是对的。

  组3:(在课桌上演示)我们组量了课桌的长是5分米,宽是4分米,5乘4等于20平方分米,然后我们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摆验证是对的。

  【评析:在验证过程中,做到了学生人人参与教学过程,每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四、归纳评价,总结方法

  通过刚才实验验证,现在我们可以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如果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面积用s表示,你会表达长方形面积公式吗?板书:s=a×b

  五、灵活应用,迁移方法

  1、口答下面图形的面积。

  (1)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2)问:图(3)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从而你能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能用字母表示公式吗?

  板书:s=a×a

  【评析: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在练习中,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五、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估估、量量、算算,你们身边的某一长方形的面积。

  【评析:整个练习,让学生自己选择素材,通过估估、量量、算算的方法,并让学生灵活的选择计算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总评:本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改变传统的“讲授—接受”式的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自己去求证,自己去总结,自己去推行,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实验—发现—验证),思维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三年级下册教案 】相关文章: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09-28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05-2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04-0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实用]05-23

一年级数学教案:《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06-03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锦集5篇05-04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集合7篇05-08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09-09

《面积计算》教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