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猴子教案

时间:2024-07-02 13:08:02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只猴子教案(锦集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只猴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只猴子教案(锦集15篇)

三只猴子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三只猴子》前三段,并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

  2、感受歌曲《三只猴子》诙谐幽默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3、通过歌曲第四段的学习,具备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要在床上乱跳。

  二、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幼儿有根据歌词创编动作的经验。

  2、有替换歌词的经验。

  3、幼儿有学唱一字两音的经验。

  (二)物质准备

  1、歌曲《三只猴子》的音乐。

  2、三只小猴子和猴妈妈的头饰。

  3、小床一张。

  4、小猴子住进医院的图片一张。

  三、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三只猴子》前三段。

  2、根据前三段歌词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

  四、教学难点

  1、一音两字的学唱。

  2、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介绍歌曲。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生:猴子。

  师:你们真棒!我呀就是猴子妈妈。我有三个猴宝宝,他们呀非常调皮。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他们趁我不注意的时候呀,又开始调皮了,在床上跳来跳去的。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生:想。

  师:好。我呀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歌曲,你们可要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听,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1、教师清唱歌曲前三段。

  师:“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两只猴子在床上跳,又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一只猴子在床上跳,又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好的,我唱完了,你们听到了什么呢? 生1:猴子在床上跳,头上摔了个包。

  师:恩恩,你说的很好。那猴妈妈做了什么呢,谁能告诉我啊? 生2:猴妈妈急了,让小猴子们赶快下来别再跳。

  师:你真棒。接下来呀,老师要一段一段的唱,你们仔细听听,看看每一段歌词分别讲了个什么故事,好不好? 生:好。

  2、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

  师:“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好的,有哪位小朋友能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呢? 生:2:三只猴子在床上跳。

  师:恩,你说的真好,有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别的小朋友还听到了什么呢? 生3: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师:恩,你真棒,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还有听到什么的吗? 生4:妈妈让小猴子赶快下来,别再跳。

  师:你们真厉害,说的都很好。接下来请你们继续用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听,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好吗? 生:好。

  2、教师清唱歌曲第二段。

  师:“两只猴子在床上跳,又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好,现在小朋友们能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吗? 生4:两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头上摔了一个包。

  师:对,说的很好。这次是两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头上摔了一个包。很好,你们还听到了什么呢?

  生5:妈妈急了,让小猴子下来,不要再跳了。

  师 :哎呀,你们太棒了,你们全都听到了,给自己鼓鼓掌。(学生鼓掌)那有哪位小朋友能告诉我,第二段和第一段有哪里不一样的呢?

  生6:第一段是三只猴子在床上跳,第二段是两只猴子在床上跳。

  师:非常好,看来你的小耳朵听得很认真啊!所以说第一段是三只猴子在跳,第二段是两只猴子再跳。那我要请你们猜一下,第三段有几只猴子床上在跳呢? 生7:一只。

  师:好,接下来我要唱第三段了,你们好好听一下,看看到底有几只猴子在床上跳,再看看这段歌词又讲了什么故事。

  3、教师清唱歌曲第三段。

  师:“一只猴子在床上跳,又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这次你们又听到有几只猴子在床上跳呢? 生6:一只。

  师:恩,对了,这次就只剩一只猴子在床上跳了。你们还听到了什么呢? 生8:它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让它赶快下来别再跳。

  师:你真棒,一下子全说对了。那哪位小朋友能告诉我,第三段和第二段有什么不同呢?

  生7:第三段是一只猴子在床上跳,第二段是两只猴子在床上跳。然后第三段第二句的歌词是又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多了一个“又”字。

  师:恩恩,你说的很好呢,除了小猴子的数量不一样,还多了一个“又”字呢。 那第二段是不是也多了一个“又”字呢?我再来唱一遍,“两只猴子在床上跳,又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 生:是,也多了一个“又”字。

  师:好的,那也就是说呀,这三段歌词除了开头的'小猴子数量不一样,第二段和第三段还多了一个“又”字,对不对? 生:对。

  师:好的,那接下来啊,我要把歌词念出来,请你们再认真的听,听听多了一个字以后,念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你们有没有信心啊? 生:有。

  4、教师慢慢的念出歌曲前三段。(念得时候也要符合节奏)

  师:“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两只猴子在床上跳,又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一只猴子在床上跳,又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有没有哪位小朋友说一下,哪里念得不一样呢? 生1:第一段是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又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师:真好,你念得非常对。接下来呢,我要请你们和我一起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三)结合表演,学唱歌曲。

  1、教师扮演一只小猴子,邀请两个幼儿扮演另外两只小猴子。

  师:现在我想邀请两位小朋友和我一起表演,你们可以自己创编动作,也可以模仿我,哪位小朋友愿意呢?

  (生纷纷举手,教师选两位能力较强的幼儿)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表演,会唱的小朋友和我一起唱。 (教师大声唱,小朋友轻声跟唱)

  师:你们表演的真棒,我们为他们鼓鼓掌。 (小朋友鼓掌)

  师:好的,请你们回到自己的座位。

  2、教师邀请三个小朋友独自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学唱歌曲。

  师:接下来呀,我还想请三位小朋友来表演,但这次你们要自己表演,有没有信心啊? 生:有。 (教师随机邀请三个小朋友)

  师:现在,我想请所有的小朋友和我一起唱,我们来帮助他么表演,好不好呀? 生:好。

  (教师轻声唱,引导幼儿大声唱) 师:他们演的好不好啊? 生:好。

  师:我们给他们鼓鼓掌。好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吧。

  3、教师引导小朋友按歌词表演,即每一段唱完下去一个小朋友,再次学唱歌曲。 (待幼儿安静)

  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第

  一、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有几只小猴子在床上跳呢?

  生11:第一段三只,第二段两只,第三段一只。 师:那我们刚才的表演,是几只呢? 生:三只。

  师:那是不是不太对呢?

  生7:应该没唱完一段下去一个人。

  师:哎呦,你说得太好了。那我们下面的小朋友可要记住哦,唱完一段就要下去一个小朋友。谁想来表演呢? (教师随机邀请三个小朋友)

  师:这次我们还一起唱歌,帮助他们表演哦!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可以完整唱出前三段)

  师:我看到了,这次你们演的完全和歌词一样呢,你们太棒了。并且你们唱的也很好,我要为你们全部小朋友点个赞!

  4、教师请小朋友跟着音乐一起演唱歌曲。

  师:接下来呢,我们要增加点男丢了。我们不表演了,我想请你们自己唱出来,有没有信心啊? 生:有。

  师:好,我们班的小朋友最厉害了,大家一起来。 (教师起唱,幼儿独立完成歌唱活动)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厉害,你们逗可以自己唱了,唱的真的太好了,我好佩服你们呢!要不要为自己鼓鼓掌呢? (幼儿开心地鼓掌)

  (四)歌曲表演。

  教师请幼儿三人结队,边唱边表演。 师:我看到呀,你们已经都会唱这首歌曲了。接下来呢,我想请你们三个人一对,我们在来边唱边表演,好不好呀? 生:好!

  师:那现在请你们快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三个人一对哦! (幼儿结队完成,其中教师帮助结队有困难的幼儿)

  师:大家准备好,要自己唱,并且表演要完全符合歌词哦! (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完整演唱歌曲,正确表演) 师:你们自己觉得自己棒不棒? 生:棒!

  师:我也觉得你们真的很棒呢!我要再给你们点个赞!好的,现在请大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们的活动还没有结束呢。

  六、活动延伸

  听歌曲的第四段,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待幼儿安静)

  师:小朋友们,我要问你们一个问题,最后这三只猴子都到哪里去了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们可要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呦!

  (播放第四段音乐:床上床下静悄悄,猴子们都到哪去了?他们都在医院里,哎呦哎呦不能动了!)

  师:小朋友们,最后这三只猴子都到哪里去了呢? 生:医院。

  师:为什么小猴子都有去了医院了? 生:是头上摔包了。 师:为什么会摔包了? 生:从床上摔下来。

  师:那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 生:以后你别在床上跳了。

  师:对了,我相信小猴子听了你们的话,再也不会在床上乱蹦乱跳了,在床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你想玩跳跳床的游戏可以让爸爸妈妈带你去,也可以像我们今天这样跳。当然还可以和小伙伴们边唱边跳,这样一定会比小猴跳的安全,安全了我们才会开心。因为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们了,要学会保护自己。好了,小朋友,我们一起去跳跳床上玩了,和大家说再见。

三只猴子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 认真倾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欢快、幽默的风格。

  2、 在说说、做做、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 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

  二、活动准备:

  音乐、歌曲内容相关图片活动过程:

  1、伴随歌曲旋律进场

  "听,音乐响了,我们开着小火车出来玩玩吧!"教师带领幼儿随着歌曲伴奏开着小火车进入场地,边开小火车,边和客人老师问好。

  "小朋友们,赶快找一个空位置坐下来吧。你觉得我们刚才开着小火车进场的音乐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啊?"

  2、欣赏歌曲,熟悉歌词"原来这个旋律唱的就是它!"(教师出示小猴子的图片)1、 师:"你们瞧,这是谁?小猴子来到了床上可能会干什么呢?"教师播放歌曲音乐,请幼儿倾听。

  "歌曲里面,出现了几只小猴子啊?"(三只?两只?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吧!)师:"请问,你听到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幼儿每回答出一部分,教师就出示那相应的图片,随之哼唱那一句歌词。

  再次倾听,把没出现的图片补充完整。

  三、看图念歌词

  师:现在,我们把图片上的歌词连起来念一遍吧。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边念边指着相应的图片。

  "请你找找看,这三段歌词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三.观看手偶表演,倾听并尝试轻声跟唱。

  1、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小猴子做的淘气的事情,我们连起来听一听吧。"教师边唱边用手指和手心表现小猴子在床上跳后受伤的情景。

  师:"有趣吧?我这有三只小猴子,你们有没有?那我们一起把小猴子变出来边唱边表演吧!"教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用手来表现歌曲内容。

  2、"小朋友们想想,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那个部位来表演三只小猴?"(用头和两只手、两只脚和一只手......)

  3、现在我们请小朋友来当妈妈,你们能把妈妈要说的话唱出来吗?

  教师唱前半部分,幼儿填上最后妈妈说的那句话。

  4、师幼互换角色。

  四、完整演唱歌曲

  1、"三只猴子跌下了床,现在(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他们去哪儿了呢?"(幼儿猜测)

  2、出示医院图片。(原来都去了医院)根据幼儿回答,贴出相应的歌词图片,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齐唱一遍歌曲。

  五、尝试分角色表演,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1、师:"请小朋友来到中间,找一个舒服的位置,我们一起来想想看,三只顽皮的小猴子可以怎么样跳?"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动作。(教师做几组动作后,请个别幼儿上去示范。)"啊。现在猴子受伤了,它的表情会是怎么样的呢?"教师清唱,请孩子们边唱边表演三只小猴跳的动作。

  2、师:"咦?歌曲里面,妈妈一共生了几次气?每次的动作和表情一样吗?而且是一次比一次(更生气)......那现在就请小朋友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而且要把妈妈一次比一次更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好么?"教师与幼儿一起用动作表现,期间,教师用语言提示"妈妈一次比一次更生气!"

  3、教师扮演小猴子,幼儿扮演妈妈,进行边唱边表演。

  4、教师扮演妈妈,幼儿表现猴子,互换角色进行表演。

  六、安全教育

  "你们觉得三只小猴在床上跳安全吗?"

  教师总结:三只顽皮的猴子在床上跳,结果都受伤住院了。看来,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一起对小猴子说:"小猴子,以后不要再那么高的地方乱跳啦!"没错,我们要做个健康的乖宝宝。

三只猴子教案3

  教学目标

  倾听教师的示范演唱,分辨各声部、感受多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通过分辨、模仿学习,在合唱中坚持自己的声部,并初步体会与其他声部和谐合作的愉悦。

  教学准备

  熟唱歌曲《三只猴子》的第一声部。

  歌曲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三只猴子》。

  二、学习二声部衬词。

  1、听音乐拍节奏。

  师:"你们会不会把这首歌的`节奏拍出来呢?"

  2、带领幼儿跟着乐曲拍手感知节奏型︱X X︱XX X︱。

  3、尝试在︱X X︱XX X︱的节奏型中加入衬词:"别、跳、别跳、跳",并跟着音乐节奏说唱衬词。

  三、学习二声部演唱。

  1、欣赏教师合作表演的二声部合唱《三只猴子》,发现二声部演唱的特点。

  师:"今天,我和另外两个老师要为你们演唱《三只猴子》,请你们仔细听,在欣赏完后回答问题:我们三个人唱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2、学习二声部合唱。

  (1)教师唱歌词,幼儿尝试配唱衬词。

  师:"下面我和你们一起来唱这首歌,你们想演唱哪一声部?"要求:坚持自己的声部,不要把衬词唱丢。

  (2)教师播放乐曲,幼儿加入二声部衬词。

  要求:能跟上音乐的节奏,把衬词唱稳。

  (3)幼儿分两个声部尝试合作演唱歌曲。(小组长带领,交换声部)要求:把旋律拉高,衬词唱低,要学会控制音量,唱出两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四、学习三声部合唱。

  1、欣赏老师表演的三声部合唱。

  师:"下面我们三位老师还要为你们表演合唱,请你们仔细听我们唱的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

  2、教师、幼儿、客人老师一起表演三声部合唱。

  五、简单小结,自然结束。

三只猴子教案4

  活动目标

  1、在倾听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的前三段。

  2、尝试分角色表演,体验并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3、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大背景图一张,其中三只猴子可以跳动。

  2、图片八张。

  3、表演头饰:猴子三只、猴子妈妈一只。

  4、地面上用自粘纸贴出床的轮廓。

  5、医院标志一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1、引导幼儿观察大背景图,了解歌曲第一段的内容。

  ①你看到了什么?谁会在上面睡觉呢?它会爬树的、瘦瘦的、喜欢吃香蕉。

  猴子到了床上会干什么呢?

  它是怎么跳的?

  个别:谁来学一学猴子的样子。(表现出猴子的调皮)

  集体(站起来):我们一起来把猴子调皮的样子表现出来,比比哪只猴子最调皮。

  引导孩子观察三只猴子衣服颜色的不同。

  教师清唱:三只猴子在床上跳。

  ②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③小猴子从床上掉下来,谁会来?

  看到小猴子摔在地上,妈妈的心情怎么样?妈妈着急的心情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谁来学一学。

  看到床上还有两只猴子,她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清唱: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

  集体(坐着学):我们一起来把妈妈的'样子表现出来,看看谁最着急。

  2、教师范唱歌曲的第二、第三段。

  二、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逐步出示图片。

  你能和我一起把三只猴子发生的有趣事唱出来吗?

  唱的时候,你觉得哪句最难呢?

  化解难点:第二句十六分音符

  2、边做手指游戏边演唱歌曲。

  你想用小手玩“三只猴子”的游戏吗?

  情感处理:第一句高兴第二句痛苦第三句着急。

  3、边做动作边歌唱。

  4、教师清唱歌曲最后一段,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第四段的氛围。

  床上还有小猴子吗?猜猜她们去哪里了?

  这间活动室哪里可以当作医院呢?

  三、尝试分角色表演,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1、三名幼儿扮演小猴子,一名幼儿扮演猴子妈妈,教师与其余幼儿演唱歌曲。

  表现出猴子的样子(调皮、但是表演时要懂得保护自己哦!)观察图片(颜色)的暗示,妈妈送小猴子进医院。

  2、幼儿分角色表演。

  现在所有孩子都表演了,谁唱呢?(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唱。)

  现在还是三只猴子吗?我们应该怎么唱?

  请你先想好,你想扮演穿什么颜色衣服的猴子,绿猴子第一个摔下去(黄衣服——红衣服)

  四、知道不能在床上跳,要学会保护自己。

  你们觉得歌曲里的这些猴子在床上跳着玩,安全吗?

  小结:我们不要在高的地方跳,头上就不会有包包,保护自己很重要,做个健康的乖宝宝。

  五、结束活动。

  我们都知道不能学歌曲里的“三只猴子”了,等一会你可以把这首歌唱给别的朋友听,别忘了告诉他,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哦!

  附歌曲《三只猴子》

  6 3 3 3 4 | 3 2 2 ——| 5 2 2 2 2 2 3 |

  三 只 猴 子 在 床 上 跳, 有 一只 猴子 头上

  两 只 猴 子 在 床 上 跳, 有 一只 猴子 头上

  一 只 猴 子 在 床 上 跳, 他 的 头 上

  你 看 床 上 静 悄 悄, 猴 子们 不知 跑到

  2 1 1 1 1 ——| 6 3 3 3 4 | 3 2 2 ——|

  摔 了 一个 包, 妈 妈 急 得 大 声 叫,

  摔 了 一个 包, 妈 妈 急 得 大 声 叫,

  摔 了 一个 包, 妈 妈 急 得 大 声 叫,

  哪 儿 去 了, 床 上 床 下 都 找 不 到,

  5 5 5 5 | 3 1 2 1 1 ——|

  快 快 下 来 别 再 跳。

  快 快 下 来 别 再 跳。

  快 快 下 来 别 再 跳。

  他们躺在医院 不能 动 了。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三只猴子教案5

  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旋律,学唱歌曲,并用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2.根据手指游戏的提示及反思,记忆歌词内容。

  3.在合作游戏中感受母亲对小猴子的关心,知道要保护自己和同伴的安全,不过分用力抓握。

  准备:

  幼儿玩过“五只猴子荡秋千”的手指游戏。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猴妈妈有三个顽皮的猴宝宝,它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床上跳,这次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听一听。

  2.教师清唱,引导幼儿初步熟悉旋律和歌词。

  (1)清唱歌曲1-3段,引导幼儿整理情节和歌词顺序。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

  教师:一开始几只猴子?在干吗?(在床上跳)哦,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呢?最后呢?为什么猴子会一个个减少呢?

  教师:妈妈急得怎么样?叫什么?歌里面到底是怎么说的,我们来听一听。

  (2)教师清唱第二遍,引导幼儿准确听辨歌词。(允许幼儿跟唱)

  教师:开始发生了什么事?歌里是怎么说的?(带领幼儿说清歌词练唱第2句。)

  两只猴子跳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一只猴子呢?还是“有一只”么?

  教师:妈妈大声叫什么?歌里是怎么说的?

  3.手指游戏,帮助幼儿学习歌曲。

  (1)教师边做手指游戏,边歌唱,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三只猴子蹭蹭蹭,跳到我的这张床上来啦!看看他是怎么跳的哦!

  教师表演。

  教师:用哪几只手指表示?唱到哪一个字的`时候(别)把猴宝宝拉下床的?

  (2)带领幼儿分段玩手指游戏,学唱歌曲。

  教师:记得及时把猴宝宝拉下来哦!

  第一段结束。教师:现在还剩几只猴子呀?(检查幼儿是否伸出的是两根手指)

  两只小猴子听好间奏哦!

  第二段结束。教师:现在还剩几只猴子呀?(一根手指)一只小猴子听好间奏哦!

  第三段结束。

  教师:我刚才听到好像有人唱小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的时候和王老师有一点点不一样,你们听出来了么?

  只剩一只猴子的时候,是“它的头上摔了一个包”还是“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有人说是“它的”,有人说是“有一只”,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是对的呢?

  (3)完整随音乐游戏一次。

  4、合作游戏。

  (1)教师与全体幼儿游戏,强调手指都要缩回去。

  教师:这次你们都来做小猴子,我现在是魔力猴妈妈,手在空中一抓,你们的小猴子全都被怎么样?(抓到了)是三只都抓到了么?(每一次抓到一只)什么时候小猴子缩回去不跳了?(别再跳)

  (2)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引导其余幼儿观察。

  教师:你来表演三只猴子,猴子的部分就由你来唱,好么?我来表演妈妈,妈妈的部分就由我来唱。

  教师:我是怎么抓住他的?(抓住手指,然后松开)

  要用力抓么?(不能)为什么?(猴宝宝会疼的)

  什么时候抓?(赶快)

  (3)幼儿之间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教师:这次女孩子做猴妈妈,男孩子做三只猴子。猴妈妈要注意什么?谁来说一说?(轻轻的抓)

  幼儿合作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三只猴子教案6

  设计意图:

  《三只猴子》是一首诙谐幽默的儿童歌曲,旋律简单,歌词有趣,通俗易懂,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歌曲表现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这种情形与幼儿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三只猴子调皮可爱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自己,他们能从歌曲中找到自已生活中的影子,很容量引起情感共鸣。本次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顽皮的小猴子为音乐素材,让孩子们根据图谱有节奏地模仿小猴子跳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节奏,体会歌曲幽默、诙谐的风格和逐步学唱歌曲。同时教育孩子养成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乱跳。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尝试用不同的节奏表现歌曲,培养幼儿感知节奏的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歌曲音乐、歌曲内容相关图片、若干节奏卡片

  推荐课件:

  《三只猴子》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1、倾听《三只猴子》音乐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歌是唱谁的?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有几只猴子?三只猴子在干嘛?(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后来怎么了?(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怎么啦?(妈妈急的大声叫)叫它干嘛?(赶快下来别再跳)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帮助幼儿清楚歌曲内容。幼儿每说一个内容,教师就唱出这部分歌词,直到播放的内容全部用图片表示出来。我们给这首歌取一个名字叫什么?

  二﹑节奏游戏,感知歌曲。

  谈话:小朋友们知道小猴在床上干什么?为什么猴子的头上会摔了一个包呢?怎样跳头上才不会起包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如果我们有节奏地跳,头上就不会摔包。

  1、播放音乐一遍,幼儿站在原地,跟着节奏尝试跳。

  2、刚才,我们是按自己的节奏随意跳,教师出示小卡片ⅹ,出示节奏︳ⅹ ⅹ ⅹ ⅹ︳要求幼儿按照每一句跳四下的方法跳一跳。配班老师给出前奏,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约定前奏不动,音乐起才开始跳。

  3、幼儿三人一组,扮演三只猴子,手拉手跳节奏︳ⅹ ⅹ ⅹ ⅹ︳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

  4、(这个节奏我们全会跳了,现在更难了,我们换成这样)

  更换节奏︳ⅹ ⅹ ⅹ ⅹⅹ︳观察XX这个一拍要跳两下,就要比前面的快一些,教师唱,幼儿用手拍出节奏。哪只小猴子想来试一试。(一人示范)愿意和他一起跳的准备,幼儿三人一组跳出节奏︳ⅹ ⅹ ⅹ ⅹⅹ︳再次更改节奏型︳ⅹ ⅹ ⅹⅹ ⅹ︳谁会这样跳,请一名幼儿上前示范,再次出示︳ⅹ ⅹⅹⅹ ⅹ︳和︳ⅹⅹⅹ ⅹ ⅹ︳

  5、分组练习。幼儿三人一组,自己编一个节奏,跟着音乐(三段)跳。教师每组进行指导。

  6、分组练习后,教师把幼儿练习的节奏类型都放到了黑板上,进行集体练习。此时要求其他幼儿和老师一起进行伴唱。

  7、合作练习。

  一句歌词有四拍,有三只猴子,每人跳一拍,还多出一拍怎么办?老师让孩子们商量出怎么分配跳拍子,得出最后一拍大家一起跳,幼儿自己商量谁跳每一拍,幼儿集体三人一组跳节奏︳ⅹ ⅹ ⅹ ⅹ︳教师主请三只跳得好的幼儿上前示范跳︳ⅹ ⅹ ⅹ ⅹ︳教师再次挑选三名跳的最好的幼儿上前跳︳ⅹ ⅹ ⅹⅹ ⅹ︳

  8、教师小结:小猴子要是向我们这样跳的话,头上一定不会摔包了,因为我们会按节奏跳,才会比小猴子跳的更安全,头上才不会摔包,我们一起唱一唱。幼儿听音乐,和音乐一起做动作唱。

  三﹑听歌曲的第四段,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提问:孩子们,最后这三只猴子都到哪里去了呢?(医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第四段音乐)为什么小猴子都有去了医院了?(是头上摔包了)为什么会摔包了?(从床上摔下来)那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以后你别在床上跳了)对了,我相信小猴子听了你们的话,再也不会在床上乱蹦乱跳了,在床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你想玩跳跳床的游戏可以让爸爸妈妈带你去,也可以像我们今天这样有节奏的`跳。当然还可以和小伙伴们边唱边跳,这样一定会比小猴跳的安全,安全了我们才会开心。因为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们了,要学会保护自己。好了,小朋友,我们一起去跳跳床上玩了,和大家说再见。

  教学反思

  《三只猴子》这首歌曲是由台湾著名歌星张帝演唱的曲调进行改编的,歌曲幽默诙谐,曲调活泼,趣味性强,叙述着猴子在床上跳,妈妈焦急的有趣事件,深受孩子所喜爱。歌曲共有四段,曲段中十六分音符XXXX XXXX∣的节奏与部分歌词的演唱,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唱好其中的十六分音符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并通过图谱、肢体动作、有趣的指偶表演等重点练习,让幼儿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达到熟悉歌曲旋律的效果,进而学唱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通过教学,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方面:

  1、深入分析教材和幼儿是组织好歌唱活动的前提。

  我从歌星张帝的演唱风格入手,分析《三只猴子》的歌唱风格,认真处理歌曲前、后两部分的因果关系,加以引导。本歌曲前半部分变化少,重复多,便于幼儿记忆,但幼儿对旋律中十六分音符与歌词的配唱较难。因此,我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加以练习,采用设疑的方式把歌唱活动和练声融为一体,并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借助简单的图谱、动作练习节奏,以达到熟悉歌曲旋律的目的,进而轻松地学习歌曲前半部分,这一环节我安排了20分钟;后半部分虽然只有一个自然段,但歌词风格与前半段截然不同,可视为独立歌曲来学习,但由于前半部分的学习,幼儿对歌曲的旋律已熟悉,后半部分只需对歌词的处理,我注重借助图片,分析后半部分的住院结果,所以幼儿对学习此段也就不存在很大困难,这一环节我安排了10分钟,最后安排游戏,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可长可短。

  2、采用有趣的教育手段是幼儿唱好歌曲的保证

  对《三只猴子》歌曲的学习,我始终贯穿着幽默、诙谐的这条主线,为了达到其效果,我从引入开始,采用出示图片设疑→分段重点学习所采用的图谱及教师肢体动作→最后的游戏,“红色创可贴”的画龙点睛,以至于开着救护车送受伤的猴子到动物医院的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无不体现出“趣”的引导,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唱,玩中来表现。

  3、教师的情绪渲染是幼儿学习歌曲的动力。

  《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为了让幼儿达到乐学状态,我利用老师自身的优势,用自己的表情、眼神和身体等肢体语言感染幼儿,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大胆、风趣的表现带动孩子学习,使孩子的学习始终在一个兴奋点上,从而能较轻松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快乐地学唱歌曲。

  不足与调整:

  1、前后两部分的时间安排上,预计较合理。但在实际操作时,后半部分幼儿比较不能完全地掌握,可作为延伸活动将材料放在音乐区角进行延伸,巩固加强练习。

  2、在练习唱好十六分音符的时候,大部分幼儿比较无法控制住自己的速度,要使幼儿速度快而不乱,可增加几次边拍节奏边有节奏地念歌词,感知歌词的节奏,也可以把十六分音符独立提供,配合歌词边拍手边念或边拍手边唱歌曲来重点练习。

三只猴子教案7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欢快、幽默的风格。

  2、在说说、做做、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歌曲内容相关图片活动过程:

  一、伴随歌曲旋律进场"听,音乐响了,我们开着小火车出来玩玩吧!"教师带领幼儿随着歌曲伴奏开着小火车进入场地,边开小火车,边和客人老师问好。

  "小朋友们,赶快找一个空位置坐下来吧。""你觉得我们刚才开着小火车进场的音乐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啊?"

  二、欣赏歌曲,熟悉歌词"原来这个旋律唱的就是它!"(教师出示小猴子的图片)

  1、师:"你们瞧,这是谁?小猴子来到了床上可能会干什么呢?"教师播放歌曲音乐,请幼儿倾听。

  "歌曲里面,出现了几只小猴子啊?"(三只?两只?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吧!)师:"请问,你听到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幼儿每回答出一部分,教师就出示那相应的图片,随之哼唱那一句歌词。

  再次倾听,把没出现的图片补充完整。

  2、看图念歌词师:现在,我们把图片上的歌词连起来念一遍吧。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边念边指着相应的图片。

  "请你找找看,这三段歌词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三、观看手偶表演,倾听并尝试轻声跟唱。

  1、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小猴子做的淘气的事情,我们连起来听一听吧。"教师边唱边用手指和手心表现小猴子在床上跳后受伤的情景。

  师:"有趣吧?我这有三只小猴子,你们有没有?那我们一起把小猴子变出来边唱边表演吧!"教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用手来表现歌曲内容。

  2、"小朋友们想想,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那个部位来表演三只小猴?"(用头和两只手、两只脚和一只手......)

  3、现在我们请小朋友来当妈妈,你们能把妈妈要说的`话唱出来吗?

  教师唱前半部分,幼儿填上最后妈妈说的那句话。

  4、师幼互换角色。

  四、完整演唱歌曲

  1、"三只猴子跌下了床,现在(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他们去哪儿了呢?"(幼儿猜测)

  2、出示医院图片。(原来都去了医院)根据幼儿回答,贴出相应的歌词图片,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齐唱一遍歌曲。

  五、尝试分角色表演,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1、师:"请小朋友来到中间,找一个舒服的位置,我们一起来想想看,三只顽皮的小猴子可以怎么样跳?"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动作。(教师做几组动作后,请个别幼儿上去示范。)"啊。现在猴子受伤了,它的表情会是怎么样的呢?"教师清唱,请孩子们边唱边表演三只小猴跳的动作。

  2、师:"咦?歌曲里面,妈妈一共生了几次气?每次的动作和表情一样吗?而且是一次比一次(更生气)......""那现在就请小朋友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而且要把妈妈一次比一次更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好么?"教师与幼儿一起用动作表现,期间,教师用语言提示"妈妈一次比一次更生气!"

  3、教师扮演小猴子,幼儿扮演妈妈,进行边唱边表演。

  4、教师扮演妈妈,幼儿表现猴子,互换角色进行表演。

  六、安全教育"你们觉得三只小猴在床上跳安全吗?"

  教师总结:三只顽皮的猴子在床上跳,结果都受伤住院了。看来,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一起对小猴子说:"小猴子,以后不要再那么高的地方乱跳啦!"没错,我们要做个健康的乖宝宝。

  活动反思:

  《三只猴子》是一个比较有趣、易于被孩子理解接受的音乐活动,旋律也比较简单,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掌握。再加上形象的图片和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在这个活动的游戏环节,孩子们很容易兴奋,但因为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游戏也进行得热烈而有序。在活动中穿插钢琴伴奏,这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并不常用,但效果却出奇得好,所以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提供孩子钢琴伴奏,以便更准确、更有效的学习。

三只猴子教案8

  设计意图:

  《三只猴子》是一首诙谐幽默的儿童歌曲,旋律简单,歌词有趣,通俗易懂,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歌曲表现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这种情形与幼儿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三只猴子调皮可爱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自己,他们能从歌曲中找到自已生活中的影子,很容量引起情感共鸣。本次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顽皮的小猴子为音乐素材,让孩子们根据图谱有节奏地模仿小猴子跳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节奏,体会歌曲幽默、诙谐的风格和逐步学唱歌曲。同时教育孩子养成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乱跳。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尝试用不同的节奏表现歌曲,培养幼儿感知节奏的能力。

  活动准备:

  歌曲音乐、歌曲内容相关图片若干节奏卡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1、倾听《三只猴子》音乐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歌是唱谁的?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有几只猴子?三只猴子在干嘛?(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后来怎么了?(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怎么啦?(妈妈急的大声叫)叫它干嘛?(赶快下来别再跳)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帮助幼儿清楚歌曲内容。幼儿每说一个内容,教师就唱出这部分歌词,直到播放的内容全部用图片表示出来。我们给这首歌取一个名字叫什么?

  二﹑节奏游戏,感知歌曲。

  谈话:小朋友们知道小猴在床上干什么?为什么猴子的头上会摔了一个包呢?怎样跳头上才不会起包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如果我们有节奏地跳,头上就不会摔包。

  1、播放音乐一遍,幼儿站在原地,跟着节奏尝试跳。

  2、刚才,我们是按自己的节奏随意跳,教师出示小卡片ⅹ,出示节奏︳ⅹ ⅹ ⅹ ⅹ︳要求幼儿按照每一句跳四下的方法跳一跳。配班老师给出前奏,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约定前奏不动,音乐起才开始跳。

  3、幼儿三人一组,扮演三只猴子,手拉手跳节奏︳ⅹ ⅹ ⅹ ⅹ︳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

  3、(这个节奏我们全会跳了,现在更难了,我们换成这样)

  更换节奏︳ⅹ ⅹ ⅹ ⅹⅹ︳观察XX这个一拍要跳两下,就要比前面的快一些,教师唱,幼儿用手拍出节奏。哪只小猴子想来试一试。(一人示范)愿意和他一起跳的准备,幼儿三人一组跳出节奏︳ⅹ ⅹ ⅹ ⅹⅹ︳再次更改节奏型︳ⅹ ⅹ ⅹⅹ ⅹ︳谁会这样跳,请一名幼儿上前示范,再次出示︳ⅹ ⅹⅹⅹ ⅹ︳和︳ⅹⅹⅹ ⅹ ⅹ︳

  4、分组练习。幼儿三人一组,自己编一个节奏,跟着音乐(三段)跳。教师每组进行指导。

  5、分组练习后,教师把幼儿练习的节奏类型都放到了黑板上,进行集体练习。此时要求其他幼儿和老师一起进行伴唱。

  6、合作练习。

  一句歌词有四拍,有三只猴子,每人跳一拍,还多出一拍怎么办?老师让孩子们商量出怎么分配跳拍子,得出最后一拍大家一起跳,幼儿自己商量谁跳每一拍,幼儿集体三人一组跳节奏︳ⅹ ⅹ ⅹ ⅹ︳教师主请三只跳得好的幼儿上前示范跳︳ⅹ ⅹ ⅹ ⅹ︳教师再次挑选三名跳的最好的幼儿上前跳︳ⅹ ⅹ ⅹⅹ ⅹ︳

  7、教师小结:小猴子要是向我们这样跳的话,头上一定不会摔包了,因为我们会按节奏跳,才会比小猴子跳的更安全,头上才不会摔包,我们一起唱一唱。幼儿听音乐,和音乐一起做动作唱。

  三﹑听歌曲的第四段,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提问:孩子们,最后这三只猴子都到哪里去了呢?(医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第四段音乐)为什么小猴子都有去了医院了?(是头上摔包了)为什么会摔包了?(从床上摔下来)那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以后你别在床上跳了)对了,我相信小猴子听了你们的话,再也不会在床上乱蹦乱跳了,在床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你想玩跳跳床的游戏可以让爸爸妈妈带你去,也可以像我们今天这样有节奏的跳。当然还可以和小伙伴们边唱边跳,这样一定会比小猴跳的安全,安全了我们才会开心。因为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们了,要学会保护自己。好了,小朋友,我们一起去跳跳床上玩了,和大家说再见。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并初步学习歌曲的诙谐、幽默的风格。

  2、在倾听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并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

  3、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跳。

  活动准备:

  1、手偶表演(小床一张;玩偶小猴三只)、粉色小包包三个

  2、表现歌曲内容的图卡十二张、字卡:三只猴子

  3、猴妈妈头饰五个、小猴胸饰十二个

  活动过程:

  一、韵律活动《猴子爬树》

  老师带上胸饰,做猴妈妈与孩子一起表演。

  师:小猴子们,跟着妈妈一起去爬树吧。小猴子们可真乖,爬树的时候都会注意安全。可是,还有三只猴子可调皮了,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玩的吗?那就请你们看个节目,节目的名字叫《三只猴子》(出示字卡)

  二、观看表演,组织讨论。

  1、教师操作小猴玩具,通过表演演绎歌词内容。并念最后一句:赶快下来别再跳。

  2、通过提问理解歌词内容。

  1)谁来说说三只猴子是怎样玩的?(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进行简单归纳,并分别出示相应的图谱)分段练习说歌词。

  2)教师示范念歌词。

  师:我把小猴子玩得事情连起来说一说,就变成一手好听的儿歌了,想不想听?如果你会的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念。

  3)引导幼儿学念歌词。

  师:好听吗?你们要不要试一试?(跟着老师念一遍)师:好听的儿歌如果配上好听的'节奏,会怎样呢?听你们听一听。(跟着钢琴节奏念一遍)

  三、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清唱歌曲。

  师:好听的儿歌还可以用好听的歌声唱出来呢。仔细听好了……

  2、幼儿随乐学唱歌曲,重点练习第二句。

  师:你们想试试吗?你觉得那一句话唱起来有点困难?(重点练习)

  3、学习有表情的演唱。

  1)师:你们觉得小猴子在床上跳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开心)一起用开心的样子唱一唱。摔了一跤后感觉怎样?谁来学一学?妈妈在喊得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分句学唱)

  2)那我们唱的时候,把猴子开心、摔了一跤很痛和妈妈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是不是会更好听呢?一起试试看。

  四、歌曲表演。

  1、教师邀请三位幼儿合作示范表演。

  2、分组表演。

  幼儿每四人一组,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五、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并渗透安全教育。

  1、师:刚才三只猴子跌下床以后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听一听(老师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他们躺在医院不能动了”他们都到哪儿去了?

  2、后面的客人老师也不知道猴子道哪里去了,跟着老师一起唱给他们听,好吗?(唱到不能动了的时候,要求孩子在椅子上不能动)躺在医院不能动感觉怎么样?(难受)以后还要不要在床上跳啦?

  那我们也要来让小猴子知道以后不在床上乱跳,应该说什么呢?(幼儿讨论)老师也想用歌声告诉他们,让我来试试看。唱“以后不要再高的地方跳,头上就不会有包包,保护自己很重要,做个开心的乖宝宝。”

三只猴子教案9

  设计意图:

  本次音乐活动是幼儿在熟悉歌曲《三只猴子》的基础上,尝试用多种声部演唱歌曲,也是我班幼儿第一次学习三种声部的演唱活动,因此本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创编节奏,根据歌词的大意添加歌词的旁白,为本次的'多种声部演唱做准备,同时也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思维创造空间。通过三种声部的配合演唱,使得本次活动更生动,更有趣,大大提高幼儿学习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用多种声部演唱歌曲。

  2、培养幼儿想象力,提高创作思维。

  3、通过三种声部的配合演唱,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歌曲三种声部的演唱方法。

  活动难点:

  能用三种声部配合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熟悉歌曲《三只猴子》。

  2、歌曲图谱一张、指挥棒一支、伴奏音乐、空白卡纸、句号笔等。

  活动过程:

  一、练声《师生问好》

  要求幼儿坐姿正确,用自然地声音发声练习。

  二、复习歌曲《三只猴子》。

  鼓励幼儿一边演唱一边表演动作。

  三、学习用多种声部演唱歌曲的方法。

  (一)尝试用“哭 哭 哭泣 泣”的节奏型伴唱。

  1、学习创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教师小结并示范应用“哭 哭 哭泣 泣”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3、幼儿分组练习。

  (二)学习为歌曲配词伴唱。

  1、教师出示相关词语卡片。

  引导幼儿说说应该把卡片放在哪个位置更合适,教师把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

  2、教师示范用相关词语为歌曲配上伴奏。

  3、幼儿分组练习,教师鼓励幼儿创编出一些相应的动作表示这几个词的意思,并大胆表演出来。

  (三)学习合作三种声部一起演唱歌曲。

  1、与幼儿商量分声部,教师扮指挥,并配合完整练习三种声部演唱歌曲。

  2、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合作表演歌曲。

三只猴子教案10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节奏表现歌曲,在听听、说说、玩玩中提高节奏能力。

  2、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一、欣赏歌曲,回忆歌曲内容。

  1、教师带领幼儿复习歌曲。

  师:还记得《三只猴子》这首歌曲吗?今天这三只猴子又来了,我们一起唱一唱。

  2、通过小猴摔包引出蹦蹦床。

  师: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得头上起包了,你觉得这样安全吗?想要好玩又安全,我们可以找一个什么地方?

  二、节奏游戏,进一步巩固对歌曲节奏的掌握。

  (一)出示节奏型“X X X X”

  1、拍手感知节奏。

  2、提出要求进行游戏

  师:这次不一样咯,小耳朵听仔细。第一段音乐我们坐在椅子上拍手,第二段赶快到前面的蹦床上找一个空位跳起来,第三段可以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跳。

  (二)出示节奏型“X X XX X”

  师:看,节奏型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变化。按照这个节奏直接上蹦床行不行?

  (三)出示节奏型“X XX X X”

  1、师:调皮的节奏又变啦,一起试试看。

  2、三人一组进行游戏。

  师:这次请三只猴子同时上一个蹦床,而且要跟着节奏跳得又稳又安全。

  师:其他小猴也赶紧来试试,一定要跟上节奏、注意安全喔。

  (四)出示所有节奏型

  1、简单练习没有尝试的节奏型。

  师:原来节奏型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变化,赶快找找哪一种节奏型没有试过?

  2、分段选择不同的节奏型。

  师:这首歌曲有三段,每一段可以跳出不同的节奏,你想要选择哪一种?

  3、根据情境游戏。

  师:游戏的方法有点变化喔,第一段是几只猴子?唱完一段第一只猴子走,唱完第二段第二只猴子走,最后一段只剩一只猴子。

  师:新玩法想不想玩?三人一组商量一下谁第一个走?谁第二个走?最后留下谁?

  三、集体合作练习,体验游戏的.乐趣。

  师:这是什么意思呢?三只猴子在床上跳,1,2,3,每人跳几下?大家都爱的桃子怎么跳?第一只猴子跳的时候其他两只猴子不要跳,最后的桃子一起跳。难不难?赶快商量一下谁是第一只猴子,谁是第二只,谁是第三只?

  师:哪里又变啦?第几只猴子跳两下?第三只猴子在哪里?小手举起来,你们跳两下喔。等一会小眼睛要看仔细咯,每一段都有变化,第三只小猴要快速换位置。

  四、欣赏音乐第四段,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师:三只猴子头上都起包了,他们去哪了?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相信小猴听了你们的话再也不会在床上乱蹦乱跳了,因为在床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三只猴子教案11

  大班音乐活动:

  《三只猴子》

  一、活动目标:

  1.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三只猴子》。

  2.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乱跳。

  二、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

  1.课件。

  2.三只猴子头饰。

  3.三只猴子,猴妈妈手偶。

  4.歌曲节奏谱,图谱。

  5.创可贴若干。

  知识经验准备:有学过十六分音符的歌曲。

  情境创设:猴子的家。

  三、活动重难点:

  唱好歌曲里的十六分音符。

  四、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以歌曲旋律律动入室。

  师:“老师今天带你们去小猴家做客,我们一起听着好听的音乐,配上漂亮的动作出发吧!”

  (这个环节老师以去小猴家做客引入,配上活泼动听的旋律,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

  2.幼儿练声:“小猴妈妈呀,为什么生气?”

  师:“我们都是文明的小客人,先敲敲门,猴妈妈来开门了,为什么猴妈妈这么的生气呀?(提问2个幼儿)。我们一起用自然好听的歌声来问问猴妈妈吧!”练声C——E调。

  幼儿练声“小猴妈妈呀为什么生气?”

  (出示小猴妈妈生气的图,自然过渡到练声“小猴妈妈呀,为什么生气?”也为下面的活动设下悬念。)

  (二)演示课件,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1.猴妈妈到底为什么生气?我们一起去它的房间里看看就知道了。

  2.出示课件,教师以故事的形式生动地讲述歌曲内容。

  (教师结合形象的课件,把歌词内容串成一个故事,通过故事理解歌词内容。)

  提问:猴妈妈有几个猴宝宝?猴宝宝们都在做什么?猴妈妈为什么生气?

  小结:原来,猴妈妈是因为三只猴子很调皮,把家里的小床当成了蹦蹦床,在床上乱蹦乱跳,让猴妈妈生气了!

  (三)学唱歌曲。

  1.结合图谱,完整欣赏《三只猴子》。

  师:“老师把猴妈妈家里发生的这些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小朋友们认真听一听,等下请你来说说听后感觉怎么样?

  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后感觉怎么样?

  2.小结:这是一首幽默、有趣的歌曲,所以心情也会跟着变得轻松与快乐。

  想不想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呢?

  (这首歌曲有四段歌词,通过图谱更能准确地分辨出每段歌曲的旋律,如前三段比较欢快,第四段就比较缓慢。)

  3.结合图谱跟唱一遍。

  师:“那就让我们看着图谱,轻轻的跟着唱,看看你记住了那句?哪些你觉得有困难需要大家帮忙的.?

  (这个环节通过幼儿自己的乐感及对歌曲的感知,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解决难点,练习唱好十六分音符。

  (十六分音符是本活动的重难点,在解决这一难点时,老师通过拍手,跺脚,及幼儿提出的各种方式多次练习十六分音符。)

  全班齐唱,要求唱好十六分音符,尽量用不一样的表情表现猴妈妈和小猴子。

  (解决了重难点,孩子们就可以尽量表演出歌曲里不同角色的不同表情。)

  4.结合多媒体,借助手偶表演,感受音乐的诙谐、幽默的情趣。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好,你们看,谁来了?小猴子,它们在后面听到了这么优美动听的歌声,也跑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唱,我们欢迎吧!”

  (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借助手偶表演,既能更好的掌握歌词内容,又能锻炼小肌肉的灵活性。)

  5.分组表演,进行安全教育:不能站在高高的地方跳,要保护自己。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蹦跳,学了这首歌曲,通过这个环节结合安全教育,告诉幼儿不能在高高的地方跳,容易出危险。)

  师:“唱得真好,给自己鼓鼓掌。学了这首歌曲,我们知道了不能站在高高的地方跳,要保护自己。现在我们来分组扮演三只猴子,当唱到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的时候就请这组的小朋友坐下用手摸着头不动,其他组的继续表演,直到歌曲结束。

  (三)游戏:《三只猴子》。

  1.出示创可贴交代游戏规则。

  请三个幼儿带上头饰表演三只猴子,其他幼儿当猴妈妈。

  师:“瞧,老师今天还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呢?(创可贴),创可贴是受伤时要用的。我邀请三个小朋友有节奏的模仿歌曲中的猴子跳,其他的小朋友帮他们唱歌,也扮演猴妈妈,当唱到摔了一个包时,其中的一只猴子要做出摔倒的动作,老师就把“创可贴”贴在他的额头上,受伤的这只猴子就要去医院休息,没有贴创可贴的小猴子继续表演,直到歌曲解束。

  2.集体游戏,以“开火车去医院看望小猴子”的口吻,自然结束。

  (游戏环节把活动再次推向高潮,也发展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

三只猴子教案12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并初步学习歌曲的诙谐、幽默的风格。

  2、在倾听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并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

  3、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跳。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手偶表演(小床一张;玩偶小猴三只)、粉色小包包三个2、表现歌曲内容的图卡十二张、字卡:三只猴子3、猴妈妈头饰五个、小猴胸饰十二个活动过程:

  一、韵律活动《猴子爬树》

  老师带上胸饰,做猴妈妈与孩子一起表演。

  师:小猴子们,跟着妈妈一起去爬树吧。小猴子们可真乖,爬树的时候都会注意安全。可是,还有三只猴子可调皮了,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玩的吗?那就请你们看个节目,节目的名字叫《三只猴子》(出示字卡)二、观看表演,组织讨论。

  1、教师操作小猴玩具,通过表演演绎歌词内容。并念最后一句:赶快下来别再跳。

  2、通过提问理解歌词内容。

  1)谁来说说三只猴子是怎样玩的?(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进行简单归纳,并分别出示相应的图谱)分段练习说歌词。

  2)教师示范念歌词。

  师:我把小猴子玩得事情连起来说一说,就变成一手好听的儿歌了,想不想听?如果你会的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念。

  3)引导幼儿学念歌词。

  师:好听吗?你们要不要试一试?(跟着老师念一遍)师:好听的儿歌如果配上好听的节奏,会怎样呢?听你们听一听。(跟着钢琴节奏念一遍)三、幼儿学唱歌曲1、教师示范清唱歌曲。

  师:好听的儿歌还可以用好听的歌声唱出来呢。仔细听好了……2、幼儿随乐学唱歌曲,重点练习第二句。

  师:你们想试试吗?你觉得那一句话唱起来有点困难?(重点练习)3、学习有表情的演唱。

  1)师:你们觉得小猴子在床上跳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开心)一起用开心的`样子唱一唱。摔了一跤后感觉怎样?谁来学一学?妈妈在喊得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分句学唱)2)那我们唱的时候,把猴子开心、摔了一跤很痛和妈妈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是不是会更好听呢?一起试试看。

  四、歌曲表演。

  1、教师邀请三位幼儿合作示范表演。

  2、分组表演。

  幼儿每四人一组,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五、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并渗透安全教育。

  1、师:刚才三只猴子跌下床以后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听一听(老师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他们躺在医院不能动了”他们都到哪儿去了?

  2、后面的客人老师也不知道猴子道哪里去了,跟着老师一起唱给他们听,好吗?(唱到不能动了的时候,要求孩子在椅子上不能动)躺在医院不能动感觉怎么样?(难受)以后还要不要在床上跳啦?

  那我们也要来让小猴子知道以后不在床上乱跳,应该说什么呢?(幼儿讨论)老师也想用歌声告诉他们,让我来试试看。唱“以后不要再高的地方跳,头上就不会有包包,保护自己很重要,做个开心的乖宝宝。”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三只猴子音乐下载

  活动反思:

  《三只猴子》这首歌曲是由台湾著名歌星张帝演唱的曲调进行改编的,歌曲幽默诙谐,曲调活泼,趣味性强,叙述着猴子在床上跳,妈妈焦急的有趣事件,深受孩子所喜爱。歌曲共有四段,曲段中十六分音符XXXX XXXX∣的节奏与部分歌词的演唱,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唱好其中的十六分音符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并通过图谱、肢体动作、有趣的指偶表演等重点练习,让幼儿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达到熟悉歌曲旋律的效果,进而学唱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三只猴子教案13

  【学习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知、吃、只、皮”4个生字。

  2、认识声母“zh。ch。sh。r”,会拼读带有这三个声母的音节。知道zhi。chi。shi。ri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读。

  3、能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4、复习笔划“乛”横钩,并会按笔顺正确描写带有这个笔画的生字:“日、皮”

  【教学方案一】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过生日时,得到过什么生日礼物?

  2、师:过生日那天,有那么多亲朋好友给你们送礼物,你们一定很高兴!今天,森林里有只老猴要过生日,他想得到什么生日礼物呢?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儿歌《三只猴子》,出示课题:2、2、、三只猴子,齐读。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听录音,思考:老猴想得到什么生日礼物呢?

  2、板书:吃仙桃,教学生字“吃”(吃:正音。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平时你喜欢吃什么?积累口字旁的字。)

  3、再听录音,轻声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其他生字。

  4、学习生字“皮只”“皮”:复习笔画“乛”横钩,书空。组词。

  5、把生字送回课文,让学生自读儿歌?

  6、指导朗读。

  三、学习拼音,认识声母、整体认读音节。

  1、出示:zh

  师:把三只猴子的“只”读得轻短一些就是zh,z加h就是zh。编顺口溜:z加h,zh zh zh

  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同样方法教ch sh r

  c加h,ch ch ch

  s加h,sh sh sh

  小树发芽r r r

  3、师:今天,我们再学习几个整体认读音节,出示:zhi chi shi ri

  整体认读要读得长而响亮。(师领读,指名读,小组读,开双轨火车读。)

  4、看图、拼读音节,完成连线练习:

  du shu zhi shu cha hua

  5、叫号游戏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四、做游戏,巩固生字。

  做猴子摘桃的游戏

  五、写字指导

  1、指导书写“只、皮、子”

  2、学生先观察,说说注意点等。

  3、教师范写,重点讲解“皮”。学生描红,练写。

  4、师生讲评。

三只猴子教案1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初步体验歌曲的诙谐和幽默。

  2、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倾听和做动作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的教育含义。

  活动难点:

  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参与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两张,图1上的猴子可移动;

  2、猴子头上摔的“包”三个 。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熟悉歌曲内容。

  1、借助图片,分段学唱歌曲。

  (1)出示图片,提问:今天我们这里来了几个调皮的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它们在干什么?几只猴子在床上跳?三只小猴子在床上跳,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我这儿有一首歌唱的`就是这三只猴子在床上跳的事情,请你们听听三只猴子怎么样了?

  (2)范唱歌词第一段,提问: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幼儿用唱的方式把猴子在跳的事情说出来)妈妈对它说什么了?(旋律1)

  (3)范唱第二、第三段,提问:现在床上还剩几只小猴子?我们来听一听,最后一只小猴子怎么样了?(旋律2、3)

  小结:原来三只猴子跳着跳着都从床上掉了下来,头上摔了一个大包。

  2、幼儿欣赏歌曲一至三段。(歌曲一)

  我把这首有趣的歌录了下来,我们一起听一听。想唱的小朋友可以放在心里唱。

  3、幼儿看图片跟随歌曲一起演唱。(旋律第二遍)

  三只调皮的猴子,妈妈刚把他们喊下来,这会他们又爬上了床。我们一起唱歌把他们喊下来吧。

  4、幼儿演唱,教师用动作和口型提示。(旋律第三遍)

  这次,老师不帮忙,请你们自己来喊。如果还不大会的可以看老师的口型和动作。

  二、以游戏的形式继续熟悉歌曲。

  1、幼儿用身体各部位表现猴子。(歌曲二123)

  三只猴子现在不跳了。我能把我们小朋友身上变出三只猴子来。我这只手变出了一只小猴子,还有两只在哪?可以用身体哪个部位来变?

  2、幼儿集体表演“许多猴子在床上跳”。(旋律第四遍1加滑音)

  三、演唱歌曲最后一段,观察图片,了解小猴子在床上跳的严重后果。

  1、小猴子们从床上掉下来以后都受伤了,他们会去哪里?

  出示图2,唱歌曲最后一段。(旋律第五遍1)

  2、小猴子们伤在哪了?

  3、你们在家里有像小猴子一样在床上跳吗?除了在床上不能跳,还有哪里不能跳?在幼儿园,有小朋友在床上跳吗?我们可以在哪跳?

  小结:看来,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以后,我们不要在床上、沙发上跳来跳去了。幼儿园里有一种床叫蹦蹦床,我们可以在那跳。

  活动延伸:

  我们一起去幼儿园的蹦蹦床上跳一跳吧!跟随音乐有节奏的跳出活动室。(歌曲三)

  活动反思:

  《三只猴子》是一个比较有趣、易于被孩子理解接受的音乐活动,旋律也比较简单,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掌握。再加上形象的图片和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在这个活动的游戏环节,孩子们很容易兴奋,但因为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游戏也进行得热烈而有序。在活动中穿插钢琴伴奏,这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并不常用,但效果却出奇得好,所以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提供孩子钢琴伴奏,以便更准确、更有效的学习。

三只猴子教案1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体会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

  2、在倾听和做动作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并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

  3、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跳。

  活动准备:

  1、音乐《三只猴子》、《猴子爬树》。

  2、大背景图一张,其中三只猴子可以跳动和一只猴妈妈;一张三只猴子在医院的图片。

  3、幼儿每人一个猴子胸贴,三种颜色衣服颜色的各人数的三分之一。

  活动过程:

  一、律动:听音乐学猴子爬树。

  1、师:小猴子们,跟着妈妈一起来学爬树的本领吧。

  2、带领幼儿听《猴子爬树》的音乐,有节奏地做爬树、张望、从树上下来的动作。

  二、在倾听和做动作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

  1、出示背景图小床: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2、引导幼儿说说床的功能:睡觉的'。

  3、出示三只猴子:床上有几只猴子?你猜它们会在床上干什么?

  4、幼儿猜一猜。

  5、师:仔细听,它们在干嘛?

  6、老师边操作图片,边清唱第一段歌曲。

  7、唱完后提问:(小朋友为什么笑呀?哦原来这首歌很好玩、很幽默的)

  (1)你听到三只猴子在干什么?

  a、引导幼儿学说歌词:三只猴子在床上跳。

  b、它们跳的开心吗?它们是怎么跳的?

  c、师:我们一起来学小猴子在床上跳,看看哪只小猴学的像,还能听着节奏来跳。集体幼儿一起学学猴子跳一跳,老师清唱。

  e、老师找出跳的好的动作,再清唱这一句,引导幼儿一起有节奏地跳。

  d、请幼儿跟着老师边唱边跳。

  (2)发生了什么事?

  a、引导幼儿学说歌词: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多请几个小朋友来说说这一句。

  b、头上摔了一个包疼不疼?它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会做什么动作?

  c、集体幼儿学一学很疼的样子。

  e、老师找出好的动作,清唱这一句,引导幼儿做摔一跤抱着头很痛苦的样子。

  (3)妈妈看到小猴子摔到地上,它的心情怎么样?(很着急)

  a、妈妈着急的心情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谁来学一学。(个别)

  b、看到床上还有两只猴子,她说了些什么呢?

  c、幼儿说一说,老师再清唱:妈妈急的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并带领幼儿用着急地样子和表情表演妈妈的动作。

  8、师:你能和我一起把三只猴子发生的有趣事唱出来吗?(听伴奏唱)

  9、师:我们一起来边唱边表演这三只猴子吧。(听伴奏唱)

  10、师:现在床上剩下几只猴子?它们有没有听妈妈的话?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1、老师边操作边清唱第二段。

  12、师:它们听话了吗?又发生什么事情了?

  13、师:我们一起来唱唱两只猴子吧。带领幼儿听伴奏用手指表演唱第二段。

  14、师:现在床上还剩下几只猴子?他会怎么办?

  15、我们继续来听听。老师清唱第三段。

  16、师:最后一只猴子怎么样了?

  17、师:还剩一只猴子,我们应该怎么唱。带领幼儿听伴奏用手指表演唱第三段。

  18、分角色表演唱:

  (1)师:你们扮演小猴子,老师扮演猴妈妈,我们一起来表演,看谁唱得好,表演的好。

  (2)提醒:看看先是穿什么衣服的猴子摔跤,第二只是穿什么颜色衣服的,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上的标记和哪只猴子是一样的,表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哦。

  (3)第二次表演,在上一次的基础上,老师在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摔跤的小猴子就不能再跳了。

  三、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跳。

  1、师:床上还有小猴子吗?猜猜她们去哪儿了?

  2、出示在医院的图,老师清唱第四段。

  3、你们觉得歌曲里的猴子在床上跳着玩,安全吗?

  4、老师用歌词总结:我们不要在高的地方跳,头上就不会有包包,保护自己很重要,做个健康的乖宝宝。好吗?

【三只猴子教案】相关文章:

《三只猴子》教案10-25

三只猴子教案01-12

《小猴子下山》教案09-03

三只羊教案02-23

《三只白鹤》教案03-02

幼儿园教案:猴子学样01-26

中班游戏三只蝴蝶教案03-28

小班语言三只蝴蝶教案10-10

小班安全《小猴子滑滑梯》教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