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案优秀(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桂花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花雨》教案1
一、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1、播放歌曲《童年》
谈话: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师板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3、读书交流
(1)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那你们见过桂花树吗?(幻灯)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用来形容这些桂花树呢?
学生找出来读
过渡: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喜欢的就是桂花,这是什么原因呢?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能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
6、感悟: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朗读指导:是呀,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啊。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谁来感受这样的.香?读——)
(4)指名读二、三两句。(教师指导:读好“浸”字,你就能进入花香的境界了。)
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
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齐读)。
7、老师有幸在课余读了《桂花雨》的原文,在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深深的吸引我:“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读到这里,你明白是什么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
是呀!正是“桂子花开香十里”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呀!
(师板:桂子花开香十里)
二、享受“摇花乐”和“花雨美”
过渡:但是,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你认为更重要的是什么?
出示: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摇花乐和桂花雨?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你们想读读这些句子吗?你最喜欢哪一句?(朗读指导)
2、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享受摇花的快乐,桂花雨的美丽。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师配乐范读: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
4、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摇啊摇啊,桂花落下来了,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颈里、鼻尖上……这香喷喷、金灿灿的桂花雨落在你们身上,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5、教师归纳。
(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难怪琦君会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出示)
(板书:魂牵梦萦桂花雨)
三、体悟母亲思乡的情怀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1、母亲说什么?
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难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理解母亲吗?
3、练习:
这里的环境再好,也()。
这里的生活再好,也()。
4、反馈。
5、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读最后一自然段)
6、教师归纳: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作者魂牵梦萦呢?
《桂花雨》教案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老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题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幻灯片)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议一议,读了这一段对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一说,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自由发言,说说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师: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桂花雨》教案3
教学目标
1.抓住“浸”、“摇”等关键字词,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2.联系上下文和阅读链接,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浸”、“摇”等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2.体会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2.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童年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老师相信你们的童年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生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
2.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知道琦君家乡的桂花也给她带来了许多欢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家乡,一起去感受那桂花雨带给她的欢乐!(板书课题)
(二)精读悟法,学习表达
1.感受“桂花香”。
《桂花雨》的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感人:“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这普普通通的桂花,为什么这般让作者魂牵梦萦呢?细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批注写下来。
(1)独爱桂花。
引导学生抓住桂树与梅树的对比体会作者内心对桂花的亲切和喜爱之情。
(2)沉浸桂花香。迅速浏览课文,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桂花的香气?划出相关语句。
①对比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为什么用“浸”不用“飘”?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也曾用到过这个字,还记得那句话吗?(出示“……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这里的“浸”字好在哪里?
“浸在桂花香里”“浸在浓雾里”中的两个“浸”字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师小结:“浸在浓雾里”就是浸泡、渗入,说明雾大。文中的“浸”指的是桂花的香气是无处不在的,这种香气浸入了村庄的每户人家,也浸入了每个人的心里。
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交流。师小结:一个“浸”字用得巧妙,它不仅巧妙地写出了桂花的香,而且这种香气早已不受季节的控制,它一直存在村庄之中,存在人们的生活里,存在人们的心里,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尽享“摇花乐”。
(1)桂花的可爱和持久的香气弥漫,让作者对它魂牵梦萦。其实,让作者最难以忘怀的还是--摇桂花。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摇花乐”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
(2)想象画面。
摇啊摇,纷纷扬扬的桂花落下来,落在了你的--落在了你的--还落在了你的--你会有什么感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师读,生想象画面。
(3)交流想象,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小结:摇花对于母亲来说是件不得不做的事,而对于作者而言,却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个好玩的游戏,是故乡童年生活的一种甜美记忆。作者借用桂花表达了自己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回味以及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这就是我们前两节课学到的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借物抒情。
3.体会“桂花情”。
①这桂花雨,让我们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之中,更让我们沉浸在浓浓的乡情和无尽的欢乐中。来到杭州,小山上的桂花香飘十里,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为什么呢?
联系“阅读链接”,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对母亲的话的理解。
②桂花的香,摇花的乐,对童年的怀念……这一切都源于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三)整合阅读《生灵有情》P49《春酒》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儿时在故乡的哪些生活片段?为每个片段拟个小标题,说说春酒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
2.文中哪几处写出了“我”对春酒的喜爱之情?划出相关句子。
3.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感受桂花香浸
尽享摇花乐摇
体会桂花情
一缕浓香飘十里
一抹乡愁刻心间
《桂花雨》教案4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3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实物:一小罐子桂花 课堂精彩评语若干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齐读课题,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板书:摇桂花 收桂花
2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了作者十分地喜爱桂花以及作者由桂花的原因。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二自然段,再来体会一下作者对桂花香的喜爱。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摇花乐”
过渡:是呀!这么芳香馥郁的桂花要是被风雨吹打下来实在是太可惜了,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摇桂花的?她的心情怎样?
1教师配乐朗读第三自然段,同时课件出示桂花图
2同学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把你读懂了的句子用笔画出来
3句子一:讨论交流学生自己读懂的句子一
句子一:“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摇不下来的。
A:你读懂了哪些句子?(摇桂花前,作者的心情很急切)
学生自己说说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心情的急切?
理解:老是 缠着
问什么?怎么问?急切么?
我们来看这句话,它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疑问句用感叹号,是不是作者用错了?
那应该用一种怎样的语气、语调?谁来试着问一问?
感到急切了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读出急切之情。
B:母亲怎么说的?大家轻声读一读母亲的话,揣摩一下这句话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有点烦又有点耐心)
母亲怎么会有点烦,但又很耐心的呢?
小组自由练读扮演母亲和我的对话,再抽小组赛读
想想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情如何呢?(无可奈何,更加急切)
C:“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看到桂花成熟时,想摇的心情自然迫切。那母亲对“摇桂花”的心情又会是怎样呢?你还读懂了什么句子?
理解:赶紧 吩咐(也是急切的,时时关注着天气变化,怕风雨吹打下来桂花)
那这一句应该怎么读?(语速要快,读出急切之情)
你来读这句子,读出急切之情。
4句子二:“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A:你还读懂了哪些句子?(学生读句子,说说读懂了摇花时的快乐)
B:能不能读一读这些句子?听出快乐来了么?读得真好,教师评语
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通过动作来写摇桂花的快乐)不仅读得好,而且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C:你能读得时候加上一点动作么?来试着读读
5句子三:“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A:我使劲地摇桂花树,桂花怎么样呢?出示桂花下落的课件,请学生观看
B: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句子。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具体从哪儿感受到的?理解 纷纷 满头满身
(读懂了桂花雨,桂花雨指的就是桂花落下时像雨一样,很多,很密,又很轻)
C:想想你就站在这桂花树下,如果纷纷落下的桂花像雨的话,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呢?(春天毛毛细雨,蒙蒙细雨,嘀嗒小雨,斜风细雨,轻轻柔柔的,落在头发上,落在脸上,落在手心里,非常舒服。)
这样的细雨落在身上,头上,手心里,感觉怎么样呢?
教师实物演示:洒落桂花在学生头上身上……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桂花)
此问转载
D:读好这部分要注意些什么?(要喊起来,只有喊才能体现作者特别快乐)
你来喊一喊?比赛朗读!小组比赛朗读 男女生比赛朗读。全体起立,加上动作一起,学生读书读得一浪高过一浪,教学亮点 实物再演示下桂花雨的样子
E:我们一起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摇花时的乐
6、句子四:“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入梦甜”
A:你还读懂了哪些地方?(桂花给父母亲也带来了欢乐)
具体说说哪些地方体会到桂花给父母亲也带来了欢乐?(洗净 点上檀香 口占一绝)
B:谁来读一下父亲的这首诗?从父亲的诗中你读懂了什么?(父亲情趣高雅,)课件显示父亲的诗,再读父亲的诗作
7、有感情地配乐集体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收桂花乐”
过渡:桂花摇落以后,全家人是怎么做的呢?
1师生齐读第四自然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交流,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桂花给家乡人带来了快乐)
3课件显示画面和句子: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一派人和年丰的景象,喜气洋洋)
联系学生实际谈谈桂花的香桂花给我们还来的好处和乐趣。
(联系走在校园里, 学校对面开了个金票子王店,就有桂花的芳香)
读读这句话
4出示课件落桂花,有声音练习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六自然段,体会母亲和我对家乡对童年的爱
1师生接读,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常常说,学生接读——出示句子“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
2同学们读读看,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里的“外地的.桂花再香”,是否仅仅说的是桂花的香味?“家乡的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是否仅仅说的是家乡的金桂?其中有什么含义?
3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话么?如:外地的环境好,母亲会怎么说?外地的生活过得真舒适,母亲又会怎么说?
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动笔写写母亲可能会说的话 出示课件怀念音乐
学生写作 指名两学生上去写话
集体交流,板书 怀念家乡
4所以母亲的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5不仅如此,连长大的我也常常想起儿时的摇花乐,让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读后,你读懂了什么?(怀念童年生活、怀念家乡)
童年虽然逝去了,但是儿时的摇花乐却在作者的心里久久地回荡,让她如此得难忘。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作者对童年对家乡的怀念热爱之情读出来。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桂花)
此问转载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小结板书
2作业: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写篇周记,感受一下我们童年生活的乐趣。
板书设计:
摇桂花
11桂花雨 怀念童年和家乡
收桂
《桂花雨》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像课文描述的情景,理解母亲的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对桂花的了解吧。
2、揭题:桂花对于本文的作者琦君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主要内容。
3、文中的哪一段具体描写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呢?
三、自读自悟,体会“乐”
1、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找出体现作者“乐”的词句。
2、交流:哪些词句体现了作者的“乐”?
3、看画面,想像情境,带着“乐”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4、桂花带给琦君的“乐”,又何止表现在“摇”呢?想想看,桂花还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乐趣?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桂花带来的其它乐趣。
5、汇报交流:闻花乐、送花乐和品花乐,结合指导朗读。
四、想像情境,感悟“思”。
1、琦君读中学后,搬到了杭州。杭州的桂花怎样呢?生找句子。
2、可母亲却说―――(引读)
3、母亲为什么这么说?你能想像出母亲当时的神情吗?指导朗读。
4、在母亲的眼中,杭州还有什么比不上家乡?
5、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像本文一表达了思乡之情的诗词或文章?
《桂花雨》教案6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涵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3、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再现“摇桂花”的情景,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所说的那句话的真切含义。
教学模式(或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虽然现在漫步校园,我们已经闻不到那阵阵诱人的桂花香。但是今天我们将继续跟随作家琦君的脚步,一起回到她的童年,与他共同迎接这一场姗姗来迟的(桂花雨)——————齐读课题。
二、精读感悟
师:作者喜欢桂花不仅因为桂花很香,更难忘的是摇桂花时的情景————————板书:摇桂花。
那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摇桂花呢?
师:光想还不行。摇桂花还有讲究呢!
①以香为突破口,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先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找一找这段话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师:谁能通过朗读把这迷人的桂花香传递给大家。
师:沁人心脾的花香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来,让我们再次沉浸在桂花香中———生齐。
引读:这么好的桂花,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多可惜啊,所以桂花成熟时就应当……
②紧扣摇花乐,学习第三节。
师:同学们,那浓郁的桂花香让作者非常喜欢,而童年时代摇桂花的情景更是让她难以忘怀。
师:下面请一个同学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其余同学找出一个最能概括作者摇花时感受的字。
师:一个“乐”还不足以体现作者全部的快乐,要细细读文章才能领会这种快乐。
下面请同学自学第三自然段,我给大家一些提示。
1、品读摇花乐
⑴“这下我可乐了……使劲地摇”
师:那你觉得自己最想读好这句话中的哪些词?为什么?
学生读词
师:听出快乐了吗?何不加上些动作表情去读一读?自己先练练吧。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成果。
⑵“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好香的雨呀!”
师:同学们这句话写得美吗?如果要把这种美感读出来,你认为要读好哪些词
“纷纷”“满头满身”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作者也被这样的美景陶醉了,他情不自禁地赞美到————————(引读)
师:这里作者把()比作雨,而且是()的雨。这是为什么?
师:说得太好了,别说作者,甚至连我们大家也会这样喊。
师:这么美的景色不看太可惜了,还是去看看吧
师:看完后,你最想说什么?
来,就让我们把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吧。
2、学习请求摇桂花这部分
师:摇桂花真是趣味无穷,可我获得这次机会还真不容易,必须得到母亲的同意。
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请第一小组的同学读一读这句话。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谁能读出作者这种急切的心情呢?
评议:
师:那母亲是怎样说的呢?
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做母亲,一位同学做孩子,我读旁白来共同完成这个对话
3、再次感受摇花乐
就这样一天,两天……五天……十天……终于,母亲同意我摇桂花啦,我的高兴劲就甭提了,来,再把这份快乐融入摇桂花中,读——“这下我可乐了……”
师:此情此景父亲也被感染了,于是他诗兴大发,口占一绝———————————————(引读)
a学到这里你对于父亲的这首诗,你还有哪些地方不太懂?
b理解了以后,请你再去读读诗,看看哪些字词让你体会到了父亲的快乐?
师:是啊!连做梦都因桂花而香甜,难怪父亲会这么快乐。
③引读第四自然段
桂花摇落以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接着往下学,等到桂花摇落以后,—————————(引读)所以作者有了这样的感受——————(引读)
师:从这句话当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体会情感
①学习第五自然段,体会情感
师:说得太好了。桂花给人们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后来作者移居他乡,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每次从外地回来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女声引读)
师:学到现在,你认为母亲留恋的仅仅是桂花和桂花香吗?
师:那他留恋的是什么?(板书:思乡情)
所以以后每次我从外地回来,不管带什么,母亲总会这样说——————————
(多媒体演示)1外地的水再甜,()。
2、外地的橘子再红,()。
3、外地的`人再亲,()。
4、外地的环境再舒适,()。
师:同学们都说道母亲的心坎里去了。让我们再来读读母亲的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②学习第六自然段,升华情感
师: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母亲难忘,我更难忘所以每到这时,我总会—————(引)
③、回归课题
师:同学们,桂花雨是美的,是香的,小时侯,它带给我的是无穷的快乐,而如今我远离故乡,它带给我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再读课题。
四、拓展延伸
①背诵古诗
师:其实古今中外还有很多关于思乡的诗作。你能回忆得起来吗?
②课后作业
学习文中的表达,写写自己童年的往事。
打开记忆的宝库,搜寻思乡的古诗。
《桂花雨》教案7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桂花雨》原文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浇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尽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摇桂花”这部分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雨”的时候,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快乐的事情?学生发言热烈,觉得很开心。这时学生融入课堂中间,有的还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于是我接着让学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特别是让学生扮演作者,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桂花雨》教案8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重点]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生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师:同学们,这几天当你们走进我们校园里,就会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这是什么香味呢?
2.你们对桂花有什么印象呢?
3.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以前只是被桂花的香味给吸引了,至于它长什么样子,却很少留心观察。但我第一次看到第7课《桂花雨》的时候,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就是一个“雨”字吸引了我。(板书课题)你们看到课题有什么想法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师: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令绮君难忘的桂花雨。
1.自由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词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情况。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简单问题自己解决,比较难的问题同伴互相解疑,教师再梳理课文的重难点问题,准备在精读环节中具体落实。)
三、精读品析,感悟作者思乡情
(一)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自读感情→交流对话(结合学生谈话,教师相机引领学生精读品析以下重点句子。)
1.感受桂花的内在美
(1)出示桂花、梅花图片。
(2)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没有梅花那么有姿态,但是桂花有它内在的美。
(3)指导有感情朗读。 2.分享“摇花乐”,感受“桂花雨”。
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首先引导学生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板书:摇花乐)
(2)指导朗读。怎样才能读出“摇花”的乐趣呢?
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要读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以及摇花的无限乐趣,分享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练续→比赛读→配乐朗读)
(3)想象:(出示课件:桂花图)如果这时候你就在树下,和绮君一样享受这样的桂花雨,你会说什么?
(4)课外链接:(课件出示)绮君父亲的一首诗,理解诗意,指导朗读。
(三)花是故乡香,难忘故乡情出示句子: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1.你从“可是”中体会到了什么? 2.当作者赏完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本以为母亲一定会说:“好香啊!”没想到她却说出了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同学们,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吗?请快速浏览全文,从文中找出理由。(出示课件:杭州的桂花图,家乡的桂花图) 4.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读出母亲对家乡的日夜思念之情。感受到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因为母亲每年闻着桂花的`香气,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欢乐,家乡的人民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院子里的这课桂花树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家乡和家乡的桂花,已成为母亲生活的全部。) 5.师:是啊,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花是故乡香。母亲难忘家乡,我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通过“又”读出作者不止一次想起童年“摇花乐”和桂花雨,“摇花乐”和桂花雨成为作者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
7.小结:我们一起走进了桂花雨,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板书:香、摇花乐和思乡情)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琦君在她的另一部作品《烟愁》里面的一段后读这样写道:(课件出示)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在器,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在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2.听完这段话,请大家联系《桂花雨》,你觉得琦君是个怎样的人?
3.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有一些令你难忘的人、难忘的事或难忘的画面呢?
[板书设计] 摇花乐
桂花雨香思乡情
《桂花雨》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箩、杭”;熟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学习这种感情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中句子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方法:
结合课件解读课文,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梅花魂》中,我们透过傲雪而立的梅花看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爱与眷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另一种花又寄托着怎样的情感。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我们来学习第7课——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理顺文意
让学生带问阅读,“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桂花雨’有什么寓意?”
请学生回答第一个问和第二个问。
桂花雨:文中是指摇桂花时落花纷纷,若雨一般。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家乡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三、词句解析,细品思乡情
1.“我”一开始就明说“我喜欢的是桂花”,为什么喜欢?——“桂花香气迷人”。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现桂花香的句子: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③“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第1、2句:两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第1句和第3句都说了“香飘十里”,但是,事实上,这个程度一样吗?
不一样。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再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显然,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更显得浓郁。
那,为什么母亲要这样说呢?“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我们不能无视这个“又”字。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也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四、总结
现在,同学们知道“桂花雨”的寓意了吗?
寓意:童年时期摇落的桂花雨,像是一笔笔珍贵的宝藏,让“我”久久难忘。那是童年回忆的重要载体,也承载着“我”和母亲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生活的怀念。也正是因为难以回到那时,所以“桂花雨”才更加深刻地留在“我”的心中。
学完这一篇文章,有没有什么感触?同学们有什么难忘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回忆自己童年经历的一些小故事,谈谈为什么难忘。)
《桂花雨》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抓住事例及母亲的话进行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叙“摇花乐”的重点语句以及母亲的话,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课前导读,明学习本课文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桂花给“我”带来哪些快乐?划出有关的词句。
(2)读了“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的?
预设:
(一)初闻“桂花香”
1、那你们见过桂花树吗?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用来形容这些桂花树呢?
2、学生找出来读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能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
4、感悟“香”: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4、指导有感情朗读
(二)品味“摇花乐”和“花雨美”
1、桂花给作者的快乐真多,但作者觉得最快乐的是——摇花乐。
2、品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指导朗读,读出摇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
(三)体悟思乡情
母亲的思乡情:
1、出示: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从文中找答案
(2)那么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
作者的.思乡情:
于是,我又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2、这种思念家乡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总结写作方法:
四、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肯定引起了我们对童年的回忆,让我们把童年的趣事像作者一样写下来吧。(课外完成)
2、 总结全文,朗读《桂花雨》。
《桂花雨》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记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你们都认识什么花,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啊?
生:玫瑰,长得漂亮,可以做送人;槐花,可以做馍馍;油菜花、菊花……(同学们各抒己见)
师:哇,大家知道这么多花,还知道它们能干什么,让老师涨见识啦,那同学们今天我们再认识一种花-桂花(打开多媒体,展示桂花的图片和简介)
1、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更直观的观察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并加深记忆)
2、引出今天的课题《桂花雨》板书课题,并设疑为什么叫桂花“雨”?桂花时如何下雨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认读本课的生字,正确读记词语。(打开多媒体,播放视频)
2、自主读文,边读边在书中作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伴听,不懂的内容,同伴互助或做标记,集体交流。
4、代表汇报,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并恰当点拨。
(学生汇报哪些内容,教师相应给以点评,增强其自信心)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再读课文,想象情景,谈谈感受,重点交流以下问题:
(小组交流、总结,自主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补充,将课堂形成一场小小辩论会,教师及时总结并相应点击哪部分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2、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摇花乐,这是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创设想象人物的内心,体会“我”童年的摇花乐。教师点击课件演示摇花乐的情景,把学生带进花香飘溢的桂花雨之中,体会课题的含义。)
3、桂花的收藏作用有哪些?
4、理解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体会母亲的话的含义,揭示主题--热爱家乡)
5、题目为什么叫“桂花雨”?(点题)
四、感情朗读,拓展升华
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呀,同时,作者也把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在写摇落的桂花雨吗?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童年的摇花乐,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桂花雨》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通顺、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中获取感受,在交流互动中体会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桂花香”在“我”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进行习作的习惯。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挂图、录音、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回忆,回忆往事是一种享受,你平时是不是也会回忆自己美好的往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回忆童年往事的文章。
齐读课文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读懂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3)多读读长句和难懂的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左 右 新 鲜 谢 落 尤 其 吩 咐
帮 助 拣 起 糕 饼 都是
(2)指名读生字词,教师正音。
三、多元导悟,合作解疑
1、齐读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分节读课文,教师指导读好课文内容,指导读好长句和难句。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分别写了些什么内容?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分三部分:一(1段)写“我”喜欢桂花的原因。
二(2——4段)写童年“摇桂花”。
三(5——6段)写“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1、出示生字,指名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左右 新鲜 谢谢 尤其 吩咐 帮助
拣起 糕饼 都是 仔细 沉浸 姿态
2、写写生字。
3、写反义词。
笨拙—— 完整—— 沉浸——
新鲜—— 经常—— 混合——
《桂花雨》教案13
教材简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二、学情简析
《桂花雨》是一篇状物的抒情散文,以桂花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因此,我认为,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实现自主、合作、高效地阅读。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
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
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五、预设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让学生自由说童年趣事。
2、有位作家叫琦君,她也有难以忘怀的童年,让我们一起分享她童年的快乐,好吗?
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4、师:桂花你们见过吗?说说你了解的桂花有什么特点?
5、读着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让我们深深地吮吸一中桂子诱人的香味,美美地读一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桂花雨》)。在这桂子飘香的季节,让我们寻着桂花的香气,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好的童年生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提示:
⑴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课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想一想“桂花雨”指什么?
2、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老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说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欢。
(三)精读课文,想象情景,体会感情
1、了解桂花树的样子:
琦君笔下的桂花树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通过读描写桂花树样子的句子,电脑展示桂花树与梅花树对比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桂花
树“笨笨的样子”的可爱,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2、梳理课文脉络: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琦君为什么还要写桂花呢?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有关内容,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桂花?
通过读书让学生发现是从“桂花的香”和“摇花的乐”两方面写的。
3、体会桂花的香:
桂花到底有多香,让我们通过读书去感受吧!
⑴找出写桂花香的句子:
重点指导的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理解“全年”的意思: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
晾时香,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⑵让学生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⑶品尝桂花的香和甜。
⑷把桂花的香和甜通过读表达出来。
4、感受摇花的乐:
桂花的确很香,作者很喜欢它。其实最让作者高兴的事是──帮妈妈摇桂花。
⑴找出写作者想摇花的句子: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⑵读句子感受作者急切的心理。
⑶演摇桂花的情景,说出此刻的心情。
⑷读写摇花乐的句子,感受摇花的高兴: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⑸学生表演“作者帮妈妈摇桂花”的情景,理解“桂花雨”指什么。
⑹身临其境,展开想象,自由评说。
⑺再次把摇花的乐用读表达出来。
5、感受母亲的思乡之情:
⑴出示母亲说的话: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⑵品读句子,感受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母亲眼里,月是故乡的明,人是故乡的亲,花也是故乡的'香。
6、体会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由母亲对故乡的思念,引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勾起了“我”“深深的思乡之情”。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琦君八十多岁为寻根,再次来到故乡。她吃着桂花饼,品着桂花茶,泪水盈盈。琦君虽然身在中国台湾,可故乡一直没有离开过她,因为故乡一直在她的心里。
2、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肯定引起了我们对童年的回忆,让我们把童年的趣事像作者一样写下来吧。
六、设计意图
本设计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能动性,打开了学生与文本的绿色对话空间,激情营造师生之间充满灵动的对话磁场。
由童年引入,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孩子们会比较爱学,也使学生有的说爱说,整个流程体现了自读课文的教学特点,精心设计的问题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学生学时可以有的放矢,且能够抓住重点,学有目标,理解时更加透彻,设计中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反复诵读,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想象,学生也更深入地理解了母亲话里的含义,感受到桂花的香,体会到摇花的快乐,也更切身地体会到课文中蕴含的对家乡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的童年是多么快乐,多么吸引人。本课的教学目标也在本设计中得以完美体现。
《桂花雨》教案14
教学要求
l .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甩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说
出来给大家听一听吗?(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题26.桂花雨)
同学们,你们喜欢桂花吗?请你谈一谈你对它的认识、
生:挂花香。古有名句: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生:挂花花朵小,颜色白,于中秋节前后开放。(挂图)
生:桂花可酿酒,可做糕点。
二、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三、汇报自学情况。
1.解决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浸:指用水泡某种物体。文中指周围的人们都沉在桂花香的`包围之中。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课文讲的是作右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
4.“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可以引导
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
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四、朗读课文.标出描写小时候摇桂花的部分,并展开学习。
1. 描写小时候摇桂花的内容是:2—6自然段。
2.自由读2—6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并结合进行朗读指导。
(1)第2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丁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小、香。这一段中的省略号用法是许多花,不一一列举,可引导学生说一、二种花名来补充。
(2)第3白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同时.还交待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饼。
(3)第4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学习这一段时可让学生闭眼想象挂花的香。
(4)第5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朗读时注意读出作者的两句话的语气。
a.“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b.“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看图,闭眼想像“桂花雨”)
(5)第6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可引导学生说一说与校花有关的物品。)
3.感情朗读2—6自然段。
五、根据提示,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1.交待桂花盛开在中秋节前后。
2.作者回忆故乡的桂花及小时候摇桂花的事。
3.作者在杭州赏花时,母亲总是夸自己家乡的桂花。
本文分二段可以这样分:①/②一⑥/⑦、⑧/
六、齐读全文。找出点明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摇花乐”是指的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2.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我总会想起......还有......。
七、 小结。
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26* 桂花雨
摇花乐 思乡浓
《桂花雨》教案15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作者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3、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摇桂花”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见过桂花吗?现在就和老师一起欣赏一下桂花吧。
2、今天我们和琦君一起回忆一篇有关桂花的文章。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童年的幸福美好是最耐人寻味的记忆。课文一开始作者就写到:小时侯最喜欢桂花。那同学们去文中找找作者写了什么景什么事呢?
2、自由朗读。
3、交流汇报:作者写了桂花和摇桂花,(板书:桂花摇花)
三、品味桂花香
1、这篇文章中有一个字前后出现了八次,而且这个字也突出了桂花的特点,细心的同学发现了吗?
2、交流汇报:香。
3、画出文中所有带香的句子。
4、出示句子。带着对桂花的喜爱来读一读吧。
5、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桂花香,可是写法却不相同,你发现了吗?
6、交流写作手法。
7、那么这些句子中有没有写香很妙的词语呢?你可以圈出来,点出来,或者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这种方法叫做批注,也是常用的读书方法。同学们现在就可以试一试。
8、交流自己的体会。
四、感受“摇花乐”。
1、桂花的香,我喜欢,告诉你,其实呀,小时侯的我更喜欢“摇桂花”呢!请大家边读边划一划:从哪个词可以点出了“我”对摇桂花的期待?
学生边读边圈画。{读书就要勤动笔,要在语言文字间留下自己的思考。}
(1)“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看看提示语“缠着问”,你们平时有没有缠过大人做他们不愿让你们做的事情?(有)
想想你是怎么缠的,来读读这句。指名读。
①你的语气里有缠!告诉你,丰富的.表情能让你的朗读更有色彩!!
②你的表情里有缠!
③你的表情、语气里都有缠了!!
(2)“就在这时………提前摇桂花。”现在摇桂花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下看你的行动喽!出示:“这下我可乐了……使劲地摇。”指名读
①乐的不够,再来!
②加把劲!
③没开足的桂花得使劲地摇才能摇下来呀!!再读。
(真会读书!谁再来使劲地摇一摇,乐一乐!)
(3)摇桂花是作者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了!师读:“桂花纷纷……好香的雨呀!”
①如果此时你是那个桂花树下的孩子,你会怎么表达内心的快乐呢?
(抱着树使劲摇;在树下跳舞;大声喊;变成小蜜蜂;捧在手心使劲闻……)
②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桂花的我,心里装着满满的快乐!这段话中,作者除了用文字表达自己快乐的情感,细心的你能不能发现作者还用了什么方式来传达自己的快乐?(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除此之外,作者连用了三个叹号,可想而知,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是多么欣喜!这已经不能全部用语言来表达了。标点符号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感情。)
③让我们把作者三个叹号表达的快乐通过朗读体现出来:“桂花纷纷……好香的雨呀!”真美,从你们的朗读中看到了那落英缤纷的桂花雨,感受到了那童年时的乐!
五、送桂花传乡情
1、桂花丰收给作者一家带来的快乐,我们还要学会把快乐与他人分享。
2、你想把桂花送给谁?演一演。
秋天你给他们送去桂花,冬天他们会给你送来软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小小的桂花传递这浓浓的乡情。(整个村庄,是呀,全村的人!)
生活中处处有桂花:平日里喝着桂花茶,冬天一起吃桂花糕;来客人时可以做桂花酒冻,夏天可以做桂花沙冰。真可以说:全年真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着桂花带给他们的快乐。
六、对比感悟思乡情
1、后来,作者一家移居杭州,每次去赏桂花,总要给同样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
出示:可是母亲常常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不是)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用心读读母亲这番意味深长的话语,想一想)(母亲对家乡院里的桂花是有感情的,所以会觉得故乡的桂花最香。在母亲眼里多了一份思乡情!)
※板书:思乡情
2、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的情感世界,一起满怀深情的读一读:可是……
3、他乡的桂花再香,香不过家乡的桂花。他乡的山再秀,也秀不过家乡的山。想起家乡的桂花,其实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七、总结课文
1、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花是故乡浓。母亲难忘,我亦难忘。出示:☆每当……(师读)
2、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爱桂花其实就是爱故乡呀。愿那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飘落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
【《桂花雨》教案】相关文章:
《桂花雨》教案07-01
《桂花雨》教案03-31
《桂花雨》教案15篇04-02
《桂花雨》教学反思05-22
桂花雨教学反思06-13
桂花雨教学反思08-23
《桂花雨》教学反思03-19
桂花雨读书笔记03-25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