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绘本教案

时间:2024-06-30 12:20:0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绘本教案15篇【精品】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绘本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绘本教案15篇【精品】

小班绘本教案1

  作品分析: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讲的是一场鳄鱼和牙医之间的心理较量,用简单、反复的语句刻画了鳄鱼和牙医每时每刻戏剧性的心理变化。画家非常注意细节的描绘,鳄鱼和牙医相互害怕却又故作镇静的心理,通过眼角、动作、表情等细部展现透露出来,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作者首先让一条鳄鱼登场,他让鳄鱼捂着大嘴来看人的牙医,还自言自语地说“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接下来,人的牙医亮相了,这是一个留着小胡子、秃顶、只剩下后脑勺还有一圈头发的引人发笑的小老头,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他瞥见窗外鳄鱼的影子时,嘴里竟然也会冒出一句“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来。这时我们不禁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原来鳄鱼害怕牙医,牙医也害怕鳄鱼!在后面的十二个跨页里,鳄鱼与牙医展开了一场心理上的较量,他们的台词完全一样……你一句我一句,相同的场景、相同的句子却表达了害怕牙医的鳄鱼与害怕鳄鱼的牙医截然相反的心理。鳄鱼得了牙病,可它却怕拔牙,而牙医却怕鳄鱼把嘴合上,因此就产生了矛盾,互相畏惧,难以沟通。小小绘本意义却非常深刻: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不要搞的太复杂,既然相信别人,就要勇敢地去面对,要做到表面和内心一致,胆量和智慧相结合,要自我超越,克服恐惧,最终到达目标。

  鳄鱼都知道该刷牙,小朋友就更应该自觉了。这是快乐的略带讽刺意味的生活教育。同时这本书也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好材料。故事的画面铺排也很有新意,两个主人公形象左右对照,他们的独白语言相同,表现出各自掩藏,而其实一致的恐惧心理,独白基本相同这种重复强化了语言效果,不仅比较有利于小班幼儿学说,而且能帮助幼儿去感觉在不同的情景下,相同的语言可以表达不同对象的不同心理状况。

  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愿意和老师一起看绘本书,发现故事中重复的`对话,体会故事语言的趣味性。

  2、懂得要爱护自己的牙齿,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懂得爱牙重要性。

  难点:理解重复的句子,表达了鳄鱼和牙医不同角色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绘本及PPT课件。

  2、鳄鱼头饰和医生帽子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鳄鱼,引出课题:

  师:“有一位鳄鱼先生一直用手捂着嘴巴,我们一起问问他吧,鳄鱼先生你怎么啦?”(我牙疼,打算去看医生,可是好怕哦!)“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看一本故事书,名字叫《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二)共读绘本,猜测联想:

  第一遍看绘本PPT:引导幼儿逐一看图猜测讲述,然后教师用书上的文字逐一讲述。

  重点提问:刚才老师说故事的题目是什么?你们猜为什么鳄鱼会怕怕?牙医会怕怕?后来鳄鱼去看牙医了吗?(勇敢面对可怕、困难的事情,并坚持把它克服。)牙补好了,鳄鱼会怎么说?牙医呢?(哇,鳄鱼和牙医都好有礼貌哦!)

  (三)学习对话,体会心理:

  1、提问:谁还记得故事书的题目?你们觉得鳄鱼可怕?还是牙医可怕?为什么?

  2、师:我们一起再来看一遍故事书吧。

  3、第二遍看绘本PPT: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学说重复对话部分(教师先说一句鳄鱼的话,幼儿学说一句牙医的话)重点引导幼儿体会角色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4、提问:谁发现了一个秘密,鳄鱼和牙医说的话是怎么样的?(一样的)

  5、第三遍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表演故事,重点体会角色的心理,并尝试用动作、表情、神态来表现。

  (四)懂得爱牙,天天刷牙:

  1、鳄鱼的牙齿怎么会蛀会疼的?(不刷牙、吃太多糖、睡觉前吃东西)

  2、师:现在,连鳄鱼都懂得要爱护牙齿呢,我们就更加要爱护,怎么爱护呢?(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3、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

小班绘本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讲讲中理解故事,并能大胆假设、联想和讲述。

  2、感受故事情节中大小、远近、高低、力气大小概念上的差异。

  3、体验小老鼠胆小、细心、善良、乐于主任的性格特征。

  活动准备:

  《鼠小弟和大象哥哥》绘本ppt。

  活动重点:

  通过比较了解小老鼠与大象的不同之处。

  活动难点:

  尝试正确看待自己。

  活动过程:

  一、 出示绘本封面,引导幼儿观察。

  1、看看这张图片上有什么动物?

  2、大象是高高大大的,那鼠小弟呢?高高大大的,我们叫它大象哥哥;小小的、矮矮的,我们叫它鼠小弟。

  3、大象哥哥有大又高,鼠小弟又小又矮,所以要抬头才能看到大象哥哥。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可爱的鼠小弟和大象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师生一起看故事图片,想象故事的发展,了解老鼠和大象的不同之处,感受小老鼠。

  1、p1,看看图片上除了鼠小弟还有谁?(头上有蝴蝶结的小老鼠)

  2、鼠小妹手指着什么?它想干什么?原来是鼠小妹要鼠小弟摘苹果。“鼠小弟,帮我把它摘下来好不好?”鼠小弟它够得着树上苹果吗?“啊,我,我不会爬树啊。”

  3、p2“太高了,我害怕。”鼠小妹说:“哼,你这个胆小鬼!”学学鼠小妹的动作。鼠小妹生气地走了,鼠小弟是什么心情?学学他的动作。

  4、p3这个时候谁来了?原来是大象哥哥,鼠小弟看见大象哥哥说:“还是大象哥哥好。”为什么鼠小弟会说“还是大象哥哥好。”呢?

  5、p4大象那么高的地方也够得着,一下子就摘到了苹果,它用了什么办法?哇,大象哥哥的鼻子真长啊。

  6、p5鼠小弟和大象哥哥在干嘛啊?学学“看”的动作。猜猜谁会看的比较远?为什么?大象哥哥个头高,不但能够得着那么高的地方,连那么远的地方也看得到。

  7、p6它们又在干吗呀?大象哥哥推动了多大的石头?(用动作表示)大象哥哥还是个大力士。小老鼠推多大的石头?(用动作表示)鼠小弟推得石头这么小,可它推得动吗?看看他的表情汗都滴下来了,连尾巴都竖起来了,可是石头动也不动。

  8、p7听!喵~~!是谁呀?猫来了,鼠小弟跑哪去了?老鼠最怕猫了,害怕的躲到了大象哥哥的身后。大象哥哥是怎么做的?大象哥哥什么都不怕。

  9、p8刮大风也没事。大风来了,大象哥哥纹丝不动,表情也很享受呢。可是鼠小弟呢?它一下子就被刮跑了,(哎哟~~老师做动作)。大象哥哥这么厉害,鼠小弟会怎么想?它觉得:做大象真好。

  10、p9和p10嗯?这是什么?看看鼠小弟在干嘛?有一坨臭大便呢,(做捏鼻子的'动作)猜猜是谁的?大象哥哥长得大大的,拉出来的便便又大又臭。最关键啊,他不讲卫生,自己的大便不打扫。还是谁来帮他打扫的?鼠小弟真是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11、p11哎呀,连花都被大象哥哥踩倒了,真拿它没办法。看看鼠小弟是怎么做的?鼠小弟把花绑起来,给它浇水。虽然鼠小弟个子小、力气小、腿又短,但是他讲卫生、勤劳、有爱心,你喜欢鼠小弟吗?

  12、p12我们大家都喜欢它。

  三、再次完整欣赏绘本。

小班绘本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妈妈对自己的关爱。

  2、能够大胆表达对妈妈的爱。

  3、初步体验有妈妈关爱的幸福,懂得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有亲子阅读的初步经验。

  家长:能基本熟悉绘本内容,并能帮助孩子理解绘本故事。

  2、材料准备:

  幼儿人手一本绘本《你妈妈想你啦》;PPT课件;喷嚏声和“小动物的话”录音。

  活动过程:

  一、播放录音,激发兴趣

  1、师(播放喷嚏声):听,这是什么声音?

  2、师:你们有没有打过喷嚏?打喷嚏时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师:今天呀,我们也要来读一本跟打喷嚏有关的故事。

  二、分段阅读,理解内容

  (一)教师引导幼儿阅读,了解绘本前半部分的故事情节,并进行相应的情景表演。

  1、师:这里有只小老鼠,它也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你们看,小老鼠打的喷嚏有多大呀?(把树叶和小蚂蚁都飞起来啦!)

  2、师:小老鼠打完喷嚏后谁来了?

  3、师:猜猜小兔子会小老鼠说什么呢?(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

  4、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小兔子到底说了什么。(播放录音“小兔子的话”)

  5、师幼一起学说小兔子的话“你妈妈想你啦,快回家去吧!”

  师:小兔子说了什么呀?那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6、师:小兔子怎么了?你们看,小兔子打的喷嚏有多大呀?(把蒲公英的种子都吹飞啦!)

  7、师:小兔子打完喷嚏,这次是谁来了?

  8、师:猜猜小刺猬又会对小兔子说什么呢?(鼓励幼儿说出“小刺猬的.话”,再播放录音“小刺猬的话”)

  9、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演一演,好吗?老师来扮演小兔子,请幼儿分别扮演小兔子和小刺猬)

  (二)亲子阅读绘本后半部分,并进行相应的情景表演

  1、师:接下来小刺猬又怎么啦?接下来,请你和妈妈一起阅读下去,读完了呀,也试着和妈妈来说一说、演一演。(引导家长在亲子阅读中鼓励孩子说出“小动物的话”,让孩子感受妈妈对他或她的爱。)

  2、请几对亲子上前表演。

  3、师:接下来小布熊也怎么啦?又是谁跑来了?她说了些什么?你和妈妈继续翻读下去,再来说一说、演一演。

  4、请两对亲子先后表演小布熊和小女孩的情景。

  5、师:刚刚小布熊为什么会哭呢?

  6、幼:因为他没有妈妈。(播放录音“小布熊的话”)

  7、师:小女孩跟他说了些什么?

  三、结束阅读,引发情感

  1、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你感到幸福吗?为什么?妈妈是怎么爱你的?平时为你做了哪些事情?

  2、师:你打喷嚏时会想到妈妈在想你吗?(幼儿自由表达)

  四、活动延伸

  师:

  1、平时你是怎么想妈妈的?一起来说一说。

  2、那跟自己的妈妈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去对妈妈表示你的感谢。再大声地对妈妈说一句“我爱你”,去吧!

  3、。孩子们,回家后呀,我们再一起为妈妈做一件事情来感谢妈妈!可以做哪些事情呢?(捶背、倒水、洗脚……)那我们一定要行动起来哦!

小班绘本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理解小猩猩的心理感受,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教师的引导性和绘声绘色的讲述,理解故事的含义。

  3、体验拥抱带来的愉悦感受。

  活动准备:

  绘本故事书,绘本课件PPT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感受抱抱带来的快乐

  提问:你们喜欢抱抱吗?

  喜欢跟谁抱抱?为什么喜欢抱抱?小结:小朋友们都喜欢抱抱,喜欢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抱抱,因为抱抱很舒服,抱抱也很开心,抱抱很快乐。

  二、出示绘本书封面,通过观察引导幼儿猜想故事内容

  1、给幼儿提示性讲封面、扉页。

  2、提问:看到了谁?他们在做什么呢?

  三、逐页翻阅,引导幼儿通过思考和观察画面,感受小猩猩的心里想法,初步了解故事。

  1、观察扉页,提问:有谁?他在干什么?请幼儿开心的跳一跳。

  2、阅读小猩猩看到大象妈妈和宝宝抱在一起————失落的走开

  小猩猩看到了什么?他说了什么?强调“抱抱”,大象的鼻子是怎么抱在一起的,做抱抱的动作。

  3、阅读5————14页

  提问:谁看到不高兴的小猩猩了?请幼儿学学小猩猩不高兴的样子。

  4、小猩猩对大象妈妈说了什么?然后他们要干什么呢?小猩猩和大象都看到了什么,小猩猩说了什么?

  再次强调“抱抱”。小猩猩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观察小猩猩的动作表情—————伤心

  请幼儿自由说说自己伤心过吗?为什么伤心?小结:小猩猩找不到妈妈了伤心,小朋友离开家人也伤心,所以回家后抱抱家人感受温暖。

  第二课时

  一、回味故事

  请幼儿自由说说上节课小猩猩怎么了?师生互动模仿大象拥抱。

  二、继续阅读

  1、小猩猩又看到谁了?他们是怎么拥抱的?他们会说些什么?

  2、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模仿长颈鹿拥抱。

  3、请幼儿说说和老师、小朋友抱抱的感受。

  小结:小象和妈妈用鼻子勾一勾,真开心;长颈鹿和妈妈用头碰一碰,真开心。

  4、根据画面猜测,理解蛇的拥抱方式

  提问:

  (1)谁来了?蛇是怎么抱抱的?他们之间又会说什么?

  (2)请幼儿用胳膊模仿蛇的拥抱。小结:蛇用身体绕一绕来给对方温暖。

  5、请幼儿观察小猩猩的伤心表情。

  三、观看PPT,小猩猩找妈妈,理解他也渴望被拥抱的心情

  1、小猩猩看着动物们都用他们特有的方式享受着相互抱抱

  的温馨,这时他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哭了?他会怎么想?

  2、小猩猩一直哭个不停,请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帮帮他吧。

  3、请孩子帮助小猩猩喊出妈妈。

  小结:小猩猩猩大步冲向妈妈的怀抱,趴在妈妈的怀抱里,妈妈的怀抱真温暖呀。

  第三课时

  一、播放PPT,请幼儿表演

  请孩子们学各种动物抱抱,再次感受抱抱的开心。

  二、阅读19—————24页

  1、提问:小猩猩和妈妈抱在一起,他们说了什么?其它小动物都说了什么?

  2、学一学

  分别用各种动物的声音说:抱抱,粗粗的、细细的、大大的、小小的、脆脆的、柔柔的.

  3、请每一位小朋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学着它们的声音和动作与自己的伙伴一起抱抱。

  4、小猩猩为什么要抱大象?它可能说了什么?

  三、阅读27—29页

  提问:

  1、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它们抱抱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以后小猩猩看到别人不高兴的时候会做什么?你会怎么做?

  四、师完整讲述故事,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感受亲子间的爱。

  五、通过儿歌律动<<我来抱抱>>,体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感受身边的爱。

小班绘本教案5

  活动目标:

  1、阅读画面内容,发现并理解画面的前后变化。

  2、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活动准备:

  图画书《多多什么都爱吃》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介绍书名,阅读封面。

  ——提问:画面上看到什么?你认为谁叫多多?

  二、指导幼儿按顺序阅读图画书P1~P9,引导幼儿思考每一页是谁在说话。

  1、看第2页,指导幼儿看画面上的内容。题问:

  画面上的一只手是谁的,在干什么?

  想一想,妈妈一边做这个动作,一边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呢?小姑娘爱吃青菜吗?她会怎么做?

  2、看第3页。题问:

  你看到小姑娘在做什么?这些菜给谁吃了?

  想一想这时小姑娘会说什么?小狗是什么表情?(让幼儿学说“多多什么都爱吃,给多多”。)

  3、看第4页。题问:

  妈妈又在干什么了?

  想一想妈妈一边把胡萝卜放在小姑娘的碗里,一边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小姑娘这时又会是什么表情,她会怎么做?

  4、看第5页。题问:

  小姑娘又做了什么事?小狗是怎么样的?小姑娘又说了什么话?(让幼儿重复说:“多多什么都爱吃,给多多。”)

  5、看第6页。提问:

  看到妈妈端来一碗豆腐汤后,小姑娘是什么表情?她接下来会做什么事?

  6、看第7页。题问:

  小姑娘把豆腐给多多吃,多多怎么样了?小姑娘又会说什么?(幼儿说:“多多什么都爱吃,给多多。”)

  问:这时妈妈看到了是什么表情,妈妈会怎么做?让幼儿猜想。

  7、看第8页。题问:

  妈妈在干什么?会跟小姑娘说什么?(老师告诉幼儿妈妈会和小姑娘说些什么话。)

  8、看第9页。

  题问:小姑娘撑着头看着多多,她会想什么?

  假如食物都给多多吃了,多多长得很大很大,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呢?引导幼儿思考小狗多多长得很大带来的.后果,鼓励幼儿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想像,并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与幼儿一起阅读图画书后半部分的内容。

  理解故事的后半段,从第10页起帮助幼儿理解小姑娘的想象在画面中的表达,在阅读到最大的那幅插图时,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和想象。

  1、问幼儿:你觉得如果多多长得很大了有什么好处和不好呢?

  2、阅读结束后与幼儿讨论:我们怎样才能健康成长?

  (1)故事中的宝宝,最后是怎么做的?

  (2)你觉得宝宝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我们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健健康康地成长呢?

  教师小结:我们要多吃有营养的东西,荤菜、素菜、水果都要吃,要学习多多,样样东西都爱吃,这样才能健健康康地成长。

  活动延伸:

  每天进餐环节,鼓励幼儿学习多多,样样东西都爱吃。

小班绘本教案6

  活动目标:

  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并尝试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理解,萌发对看图讲述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蛇散步故事书、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理解图意

  ——看看谁来了?(出示小蛇)

  1.观察图一:小蛇出门

  ——你看到了什么?小蛇在干什么?

  ——小蛇是怎么散步的呢?(模拟小蛇)

  小结:天气真好,小蛇出门去散步!

  过渡:接着会发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观察图二:大水坑

  ——这是什么?小蛇怎么了?

  ——谁来说一说这个图片上的事情。

  小结:小蛇爬着爬着,哇,一个大水坑!

  ——小蛇会怎么过去呢?

  3.观察图三:变座小桥

  ——看看小蛇在干吗?它把自己变成了什么?

  小结:小蛇说,没关系,变座桥。

  4.观察图四:动物过桥

  ——听!谁在说话?(教师模拟:能从你的背上过去吗?)

  ——小蚂蚁说了什么啊?小蛇会怎么回答呢?

  小结:“能从你的背上过去吗?”“可以可以!”小蚂蚁过桥了。

  蚂蚁、蜗牛、老鼠过桥。

  小结:朋友们一个接一个过了桥!谢谢你小蛇!不用谢!

  二、共同讲述,巩固理解

  ——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蛇散步》,我们一起来讲一讲吧!

  三、延伸:出示图画书:小蛇散步

  ——刚才这些画面就来自于这本书,我们等会还可以仔细去看一看,看看还有谁也来过桥了!

小班绘本教案7

  活动目标:

  1、愿意和老师一起看绘本书,发现故事中重复的对话,体会故事语言的趣味性。

  2、懂得要爱护自己的牙齿,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3、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

  4、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懂得爱牙重要性。

  难点:理解重复的句子,表达了鳄鱼和牙医不同角色的想法。

  活动准备:

  1、《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绘本及PPT课件。

  2、鳄鱼头饰和医生帽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鳄鱼,引出课题:

  师:“有一位鳄鱼先生一直用手捂着嘴巴,我们一起问问他吧,鳄鱼先生你怎么啦?”(我牙疼,打算去看医生,可是好怕哦!)“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看一本故事书,名字叫《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二)共读绘本,猜测联想:

  第一遍看绘本PPT:引导幼儿逐一看图猜测讲述,然后教师用书上的文字逐一讲述。

  重点提问:刚才老师说故事的题目是什么?你们猜为什么鳄鱼会怕怕?牙医会怕怕?后来鳄鱼去看牙医了吗?(勇敢面对可怕、困难的事情,并坚持把它克服。)牙补好了,鳄鱼会怎么说?牙医呢?(哇,鳄鱼和牙医都好有礼貌哦!)

  (三)学习对话,体会心理:

  1、提问:谁还记得故事书的题目?你们觉得鳄鱼可怕?还是牙医可怕?为什么?

  2、师:我们一起再来看一遍故事书吧。

  3、第二遍看绘本PPT: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学说重复对话部分(教师先说一句鳄鱼的话,幼儿学说一句牙医的话)重点引导幼儿体会角色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4、提问:谁发现了一个秘密,鳄鱼和牙医说的话是怎么样的?(一样的)

  5、第三遍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表演故事,重点体会角色的心理,并尝试用动作、表情、神态来表现。

  (四)懂得爱牙,天天刷牙:

  1、鳄鱼的牙齿怎么会蛀会疼的?(不刷牙、吃太多糖、睡觉前吃东西)

  2、师:现在,连鳄鱼都懂得要爱护牙齿呢,我们就更加要爱护,怎么爱护呢?(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3、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

  小百科:对于看病、看牙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很强的恐惧心理,《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讲的就是一场鳄鱼与牙医之间的心理较量。用简单、反复的语句刻画了鳄鱼和牙医每时每刻戏剧性的心理变化。他们互相惧怕,可是又因为那颗蛀牙把他们凑到一起。凶恶的鳄鱼只得乖乖听牙医摆弄,而红脸的牙医也只能壮着胆子上。这反差不禁让人开怀大笑,这是一种快乐的略带讽刺意味的生活教育和心理放松,在玩笑间就把看病、看牙这样的“大事”化小了,化成了笑声了!

小班绘本教案8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理解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初步感知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2、培养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好饿的毛毛虫PPT。

  2、图片。

  3、好饿的毛毛虫故事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主角,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啊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那么认识,看看它是谁?在它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结合课件,阅读理解绘本。

  1、出示ppt2,画面上有什么?在树叶上有个什么?

  小结:小小的蛋我们把这个叫做“卵”。出示图片:卵

  2、出示ppt3,一大早,暖和的太阳出来了,这时发出“啪”的一声,发生了什么事?(一条毛毛虫卵从壳里爬了出来。出示图片:毛毛虫

  这是一条怎样的毛毛虫?(又小又饿的毛毛虫)

  又小又饿的毛毛虫要去干什么?(去找东西吃)

  小朋友你们猜猜它会找什么东西吃呢?(幼儿猜测)

  3、出示ppt4——9

  星期一的时候,毛毛虫吃了什么东西?

  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苹果?那它吃了几个呢?出示图片:一个苹果

  星期二的时候,它吃了什么?

  我们来看一看,那它吃了几个呢?出示图片:两个梨

  星期三的时候,它吃了什么?

  师:我们来看一看,那它吃了几个呢?出示图片:三个李子

  星期四的时候,它吃了什么?

  我们来看一看,那它吃了几个呢?出示图片:四个草莓

  星期五的时候会吃些什么呢?

  我们来看一看,那它吃了几个呢?出示图片:五个桔子

  星期六的时候会吃些什么呢?

  我们来看一看,那它吃了几个呢?我们来数一数。出示图片: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一根黄瓜,一块奶酪,一截火腿,一根棒棒糖,一块樱桃派,一条香肠,一个纸杯蛋糕和一片西瓜

  毛毛虫一下子吃了10种食物,你想想它会出现什么情况?它为什么肚子疼?

  小结:在平时吃东西的时候我可不能像毛毛虫那样贪吃了,不然也会肚子疼的,所以,吃东西一定要适当。(那毛毛虫怎么做的呢?我们接下来再来看)

  4、出示ppt10,毛毛虫吃了什么?它感觉怎么样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出示图片:树叶

  5、出示ppt11,毛毛虫吃饱变大后发生什么事情?出示图片:茧

  小结:现在,毛毛虫不觉得肚子饿了。它不再是一条小毛毛虫了。它是一条又肥又大的'毛毛虫。它造了一间小房子,叫做“茧”,把自己包在里面。它在里面住了两个多星期,然后,把茧咬破一个洞,钻了出来。小朋友们猜一猜,它会变成什么呢?

  6、出示ppt最后一页,那么喜欢蝴蝶吗?它是这样飞的?出示图片:蝴蝶

  三、完整欣赏故事,共同总结毛毛虫的生长过程。

  教师再次完整讲述故事,边讲述边引导幼儿更加理解故事内容:毛毛虫吃了几天的食物?吃了什么?又睡了几天?最后变成了什么?

  四、结束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蝴蝶怎么飞的?让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变成美丽的蝴蝶吧。

  幼儿扮演蝴蝶轻轻的飞出教室。

小班绘本教案9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讲述的小动物之间浓浓的亲情。

  2、懂得拥抱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能主动拥抱自己的亲人和老师、小伙伴。

  活动准备:绘本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师幼互动,激发兴趣。

  PPT第一页(小猩猩):介绍名字,故事背景。

  二、师幼欣赏故事

  (一)带领幼儿阅读绘本故事的前半部分,引导幼儿说说都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样抱抱的?并模仿故事中小动物“抱抱”的动作,体验情感。

  1 、PPT第二页(大象):小猩猩看到了谁在抱抱?它们是怎么抱在一起的啊?(大象,用鼻子)

  2 、PPT第三页(变色龙蛇):小猩猩又看见了谁在抱抱?请幼儿来模仿

  3、 PPT第四页(波波难过):小猩猩不高兴了,它为什么难过啊?

  4、 PPT第五页(大象帮波波):谁来帮助小猩猩找妈妈?(大象)

  (二)继续阅读绘本画面,感受小猩猩找妈妈以及找到妈妈后的情感变化。

  5、 PPT第六页(狮子):小猩猩坐在大象妈妈的头顶上,走着走着,小猩猩看见了谁啊?(狮子妈妈和宝宝)。宝宝躺在哪里?(妈妈的'肚皮上)请幼儿着重观察小狮子的表情,并模仿。

  6 、PPT第七页(长颈鹿):长颈鹿宝宝在和妈妈抱抱,它们是怎么抱抱的?

  7、 PPT第八页(河马):河马宝宝和妈妈在抱抱,它们是怎么抱在一起的?(老师演妈妈,请幼儿上来模仿河马宝宝)

小班绘本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绘本故事,体验朋友间、亲子间的友情、亲情。

  2、学说短句:刷牙刷牙刷刷刷刷刷刷,白白的牙齿亮晶晶。

  3、从小培养孩子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牙刷,宝宝看,这是什么?牙刷有什么用?你们喜欢刷牙吗?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1、有一只小狗也很喜欢刷牙,你们看他来了出示PPT1

  我们跟小狗打个招呼吧。小狗(老师手上拿一木偶)宝宝们好,你们看我的牙齿亮晶晶的,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幼儿回答

  小结:刷牙能是我们的牙齿变得拜拜的、亮亮的,亮亮的牙齿真棒呀。

  2、PPT2看,谁来了?小老鼠。小老鼠手里拿着什么呀?小老鼠也想刷牙,那它会对小狗说什么呢?小狗会答应吗?请宝宝来学小老鼠问问小狗好吗?引导宝宝学小老鼠说的话:哇,亮晶晶的牙齿真棒呀,小狗我也要刷牙,请帮我刷牙吧。

  出示PPT3我们来看看小狗是怎样帮小老鼠刷牙的。师:刷牙刷牙刷刷刷刷刷刷,白白的'牙齿亮晶晶,亮晶晶。我们也来帮小老鼠刷牙好吗?两遍“啊”,“一”。

  小结:小老鼠的牙齿刷好了,哇亮晶晶的牙齿真棒呀。

  3、出示PPT4看,又有谁来了?方法同上。

  4、定格大牙刷,呀,这么大的牙刷会是谁来了呢?幼儿猜出示PPT5原来是大鳄鱼,鳄鱼来干什么呀?那它会对小狗说什么呢?小狗会同意吗?为什么?幼儿学一学鳄鱼。

  小狗(老师)拿起大牙刷,故意拿不动,谁来帮帮我吧,小老鼠小兔一起来帮忙

  出示PPT6幼儿观察说说,老师和两个幼儿一起拿起大牙刷边刷边说,其余宝宝做鳄鱼张开嘴巴“啊”“一”刷两遍。小结

  5、小狗:我也要刷牙,小狗会请谁帮忙刷牙呢?出示PPT7

  一个宝宝做爸爸或妈妈,一个宝宝做小狗,交换再做一遍。

  6、今天宝宝们看得这个故事名字叫“牙齿亮晶晶”我们一起完整地来看一看吧。

  三、结束。你们想不想刷牙?宝宝会自己刷牙吗?那我们也来刷刷自己的牙齿吧。两遍

小班绘本教案11

  一、设计思路

  小绵羊莫莫最想吃的苹果被好朋友茉莉不小心吃掉了,莫莫问茉莉讨回来,莫莫大吼大叫,接着长出了生气的牙齿、犄角、蹄子和尾巴,莫莫让地面也裂开了······莫莫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就生气了,生了很大很大的气,发生了许多可怕的事情。你有遇到过不开心的事情吗?你会生气吗?生气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

  二、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莫莫生气时所做的可怕事情。

  (2)知道自己生气时最适合的处理方法。知道生气时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三、活动准备

  1.《小绵羊生气了》图书画、教学课件(ppt)

  2.图片:图书、玩具、皮球、成人、电视机、听音乐的孩子、电话机、摔碎的物品、撅嘴扭身的小孩、板着脸的小孩、双手叉腰的小孩等3.笑脸、哭脸图片(分别放在黑板的两边或两块黑板上)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出示封面:

  ——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绵羊生气了》。

  —— 你看到过别人生气吗?生气是什么样子的呢?

  —— 你有生气的时候吗?你生气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呢?

  2.辨别莫莫和茉莉。

  宝宝会生气,我们的故事里是谁生气的呢?你们看,故事里有两只小绵羊呢,我们来认识一下吧!你们发现他们有什么地方不同呢?对了,头上有蝴蝶结的是茉莉,没有蝴蝶结的是莫莫。生气的是?

  3.感受理解

  (1)出示第2~9面:(教师讲述幻灯片2--4的内容,出示幻灯片5的画面)问:莫莫怎么了?

  他为什么生气?

  你从图中什么地方看出莫莫生气了?

  (2)出示幻灯片6、7:

  莫莫生气了,可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让2-3个幼儿猜测)那我们来看看故事里莫莫是怎样的?(认识牙齿、犄角、蹄子、尾巴等部位,学说名词)莫莫生了那么大的气,长出了生气牙齿、生气犄角、生气尾巴、生气蹄子,(教师边讲边指画面,引导幼儿一起讲述)好可怕!

  (3)出示幻灯片8:

  莫莫生了这么大的气,又长了生气牙齿、犄角、蹄子、尾巴,他会做什么可怕的事呢?(连续播放,让孩子们自己观察)它做了哪些事?(引导幼儿看图讲述):莫莫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生了很大很大的气,做了许多许多可怕的事情,它用生气蹄子踩花草,用生气犄角撞翻了鸡舍,吓跑了水里的鸭子,还咬了一头奶牛的尾巴。

  (4)莫莫还在生气呢,你看,更可怕的事发生了。(幻灯片9、10)莫莫怎么了?这坑是怎么来的?

  (5)你们看,(音乐渲染)掉在坑里的莫莫好可怜,它拼命地叫:咩咩,可没有人听见;它想把墙撞破,课墙没撞破,头却撞疼了,它一个人在黑黑的洞里好可怜。

  (6)宝宝们,莫莫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莫莫生气了,生气的时候做了很多不应该做的事,所以才会有这么可怕的事。你们生气的时候会不会像莫莫这样,你们是怎么办的?(2—3名幼儿讲述)

  4.辨认摆放,

  (1)交代游戏规则我们宝宝真厉害,知道生气的时候该怎么办,你们看,这里有许多图片,上面都是生气时可能会做的事情。你去看一看,如果你觉得这件事情是生气是可以做的,你就放到笑脸这边;如果是生气是不应该做的,你就放到哭脸这边。(再次交代游戏规则)

  (2)幼儿辨认、摆放。

  结合版面,集中讨论:生气时,缓解生气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生气时,可以看看书、听听音乐、运动一下、给朋友打打电话、和大人说说、看看电视等,生气就逃走了。

  (3)出示幻灯片12:

  是呀,做这些事都可以让自己生气的时候变得不生气的,我们赶紧告诉莫莫去。咦,怎么了?莫莫不生气了,好朋友茉莉也来救她了。

  :

  原来,一个人安静地呆一会,生气也会消失。宝宝们,我们生气的时候,可不能像莫莫哦,可以看看书、听听音乐、运动一下、给朋友打打电话、和大人说说、看看电视等,还可以一个人安静地呆一会,这样生气就会逃走了。

小班绘本教案12

  活动目标

  1、知道并理解绘本所讲的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用语言表达对画面和作品的感受。

  2、帮助幼儿驱走心中害怕的怪物,让幼儿更勇敢地面对生活。

  3、能和父母一起动手制作大怪物的面具,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或绘本,勾线笔,纸张。

  活动过程

  引入:教师提问:

  “天黑啦,宝宝你们怕黑吗?”

  “天黑了,怪物要出来了,你觉得怪物长什么样子的呀?”

  “今天有一只绿色大怪物要来了,你们想看看它吗?出示课件

  一、大怪物来啦!

  师:这是什么呀?这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呢?一双黄色的大眼睛这双黄色的大眼睛是谁的呢?

  第二页:绿色大怪物还有什么有一个蓝绿色的大鼻子。)

  第三页:有一个长满白色尖牙的`红色大嘴巴

  第四页:有两个扭曲的小耳朵

  第五页:有一头乱蓬蓬的紫色头发。

  师打开封面绿绿的脸,我们就叫他绿色大怪物。

  二、赶走可怕的绿色大怪物

  教师“宝宝,你们怕这个绿色大怪物吗?”“有没有被它吓倒?”“那我们一起说,你是吓不倒我的!”

  “宝宝你们真勇敢,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赶走大怪物呀?”

  “我呀,有个好办法可以赶走大怪物,你们信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

  “走开,乱蓬蓬的紫色头发!”(教师边说边做推开的动作,说完再翻书)

  “哇,有没有走开呀?那我们一起来赶走头发好不好?”

  “哇,赶走头发了,鼓鼓掌,我还会赶走别的呢!”

  “头发、耳朵都被赶走了,还有什么呀?”“

  哪个宝宝会赶走鼻子的呀?什么颜色的呀?”“这是蓝绿色的长鼻子哦!”

  “男宝宝你们会不会赶走大怪物呀,绿色大怪物的绿色大脸我们一起来赶走它好

  “大怪物说声音太小了,你是赶不走我的,大声一点一起把他赶走?“看看,还有什么没赶走呀?”“谁来赶走它?”“我们一起大声说走开,绿色大怪物!”

  三、阅读绘本,感受赶走大怪物的乐趣。

  师:“绿色大怪物走开了,我们一起说永远永远不准回来!”“直到我们说可以。”

  “宝宝们,大怪物可以回来了吗?”

  “那我们一起吧它喊回来吧,好不好!”

  四、亲子手工活动:

  幼儿和父母一起制作自己心中的大怪物的脸(如:红眼睛,蓝头发等)之后。

  请幼儿与同伴,尝试用“乱蓬蓬,红彤彤”等形容词完整的进行表述。之间互相交流。

小班绘本教案1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理解故事内容。

  2、会用简短的话回答老师提问。

  3、初步懂得玩的时候不能憋尿。

  活动准备:

  《憋呀憋》绘本书,麦麦狼图片,玩具电话一个。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意图:营造轻松氛围,引孩子走近绘本)

  1、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猜猜它是谁?

  2、出示麦麦狼形象:今天麦麦狼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好听的故事。

  二、导读故事:一边看书一边提问

  1、看第一副图片:小朋友,你们看看,麦麦狼它们在干什么?

  (引导孩子观察图书)现在是谁在拍皮球,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拍皮球。

  (师幼一起做做拍皮球的动作)

  2、看第二幅图片:重点引导幼儿观察麦麦狼的表情:你们觉得麦麦狼它的.表情怎么样?它要干什么?

  (幼儿自由想象,鼓励幼儿说出不同想法)教师讲出它想尿尿。请小朋友说说如果想尿尿时该怎么办?

  (一起做做憋尿的动作,感受麦麦狼的难受)

  3、看第三幅图片:麦麦狼它去尿尿了吗?你从哪里看书来的?他的脸为什么红的?(请幼儿模仿麦麦狼憋尿拍球的动作)

  4、看第四幅图片:麦麦狼为什么跑了?它的脸为什么更红了?叮当猪干什么捂住鼻子?(一起做捂鼻子动作:好臭!)

  5、你们觉得麦麦狼它做的对吗?我们小朋友可不要像它学习呀?要先尿再玩呦!

  三、完整欣赏。

  1、这个好听的故事就在这本书上,我们一起再听一遍。

  2、教师完整的用书给幼儿讲述一遍故事。

  四、情景表演:

  叮铃铃……电话铃响了,教师拿起电话:咦!有电话来了。哦!原来是麦麦狼打来的。它对我们小朋友说,它已经改正了这个坏习惯。现在它每次要玩之前都先解好小便。他希望小朋友也能这么做。现在我们先去解个小便,在一起去外面玩吧!

  活动延伸:

  1、将绘本书放在语言区,供幼儿自由取阅。

  2、区域活动时教师在语言区组织幼儿一起阅读,帮助幼儿复习巩固,增加阅读兴趣。

小班绘本教案14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遇到事情要勇敢、机智,体验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关注故事的名字

  1、猜猜,他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呢?

  2、蛤蟆爷爷会对小蛤蟆说些什么呢?今天倪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蛤蟆爷爷的秘诀。

  这里教师可以解释"秘诀"的意思:好办法。

  二、观察图片,讲述故事内容

  1、图片一:一天,蛤蟆爷爷和小蛤蟆在散步,爷爷对小蛤蟆说:"孩子,你要记住,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坏人。

  2、图片二:看看,小蛤蟆听了以后怎么样了?你怎么知道小蛤蟆害怕了?

  这里让幼儿仔细观察蛤蟆的表情。

  小蛤蟆害怕了,他问爷爷:"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爷爷说:"我来给你讲讲我的秘诀就是好办法,第一条秘诀是要勇敢,如果你碰到了敌人,你一定不能害怕。"

  3、图片三:他们并不知道,其实,在他们身后已经有敌人了(这里点击图片三)猜猜这个敌人藏在哪里?会是谁呢?

  图片四:是啊,原来是一条大蛇,蛇吐着红红的舌头说:"今天我要吃掉你们。"看看,小蛤蟆看到大蛇怎么样了?可是爷爷呢?你觉得爷爷会逃走会害怕吗?那它会怎么做呢?它会有什么好办法呢?

  这里根据孩子的回答进行追问。

  图片五:爷爷一点也没有害怕,他勇敢地对蛇说:"有本事你就吃掉我把。"说着,爷爷用力地吸气,把自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大,大蛇看见爷爷变得这么大瞧,它怎么样了?我们也来和爷爷一样把自己变得很勇敢。(幼儿学做动作)图片六:看到蛇走了,小蛤蟆就出来了,它说:"爷爷,你真了不起!"爷爷开心地笑了,说:"可是有的敌人太大,是吓不走的,所以我的第二条秘诀就是聪明,还要勇敢。"

  4、图片七:正说着,一个更大的敌人出现了,这次会是谁呢?猜猜它是谁?

  这里可以进行追问:谁会有这么大的尾巴呢?

  图片八:是一头很大很大的怪兽,怪兽说:"我要把你们全吃掉。"小蛤蟆吓得逃走了,这次爷爷也会逃走也会害怕吗?

  图片九:爷爷抬起头一看,哇这个怪兽好大好大,而爷爷呢……爷爷也害怕了,他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怪兽,爷爷转身就逃,可是,还是被抓住了。爷爷被怪兽抓住后,谁会来救爷爷呢?

  小蛤蟆是怎么救爷爷的?

  图片十:小蛤蟆这时候想到了爷爷说的话,不要害怕,要动脑筋,看看他是怎么救爷爷的呢?

  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蛤蟆打怪兽。(教师和孩子一起对着做怪兽扔果子动作)教师小结:小蛤蟆用红色的果子扔在怪兽脚上,怪兽的脚上全是红点点,小蛤蟆说:"爷爷,你让怪兽中毒了,瞧,它的脚上全是红点点了。怪兽抬起脚一看,哇呀,真的中毒了,吓得扔下爷爷边跑边喊:"救命啊,救命啊……"

  6、图片十一:小蛤蟆救了爷爷,两个人开心地抱在一起,爷爷说:"孩子,你真的很勇敢、很聪明,如果没有你,今天爷爷就会被怪兽吃掉,所以你一定要记住,在你碰到危险的时候,如果身边有个好朋友就会帮助你。

  7、图片十二:爷爷和小蛤蟆一共遇到了几个敌人?而且爷爷还告诉了小蛤蟆打走坏人的秘诀好办法。

  这里根据幼儿的回答点出PPT

  三、完整欣赏故事

  1、爷爷对小蛤蟆说……

  2、今天,老师在外面操场上准备了一些玩具,有独木桥,有梅花桩,呆会我们去玩的时候可能还会有怪兽出现,如果碰到怪兽也要像爷爷和小蛤蟆一样不能害怕,要勇敢、聪明好吗?

  活动反思:

  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的反应很棒,基本上每个问题都能回答道我的点子上,这个故事,我并没有将内容全部融合进去,而是选择了其中的两个秘诀,我把第三个秘诀放在最后爷爷被小蛤蟆救下以后对小蛤蟆说的话中,起到了更深层次的提升。活动中,我通过让孩子们观察图片中蛤蟆爷爷和小蛤蟆遇到坏人后的一些表情,猜测出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但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缺憾:在爷爷被 怪兽抓住后小蛤蟆救爷爷的那个环节中我将其中的三幅图片做在了一张PPT上同时出现,这样却让孩子在观察小蛤蟆如何救爷爷的时候分散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有的讲述了接下来的两张图片,我想如果将三张逐一出现在同一幅画面上的话可能效果会更好。

小班绘本教案15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各种各样的动物充满了兴趣,绘本《长长的……》出现的动物可谓是五花八门,像是来到了动物园,满足了幼儿的兴趣。作者在绘画时采用跨页设计,对所有"长长的"东西都加以适度的夸张,正好迎合了小朋友喜欢夸张的天性,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从而更加喜欢绘本。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长"的概念。

  2、观察画面并大胆想象,说出长的东西的用处。

  3、能一页一页翻书,初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重点:让幼儿观察动物中的"长长的"。

  活动难点:观察画面说出长的东西的用处。

  活动准备:大图书一本,绘本PPT,人手一本绘本。

  活动过程:

  一、观看绘本封面,引导幼儿描述与联想。

  1、教师出示绘本封面并提问:封面上是谁?我们和小猴子打个招呼吧!

  小猴子有长长的什么?(学说:小猴子的尾巴长长的。)小猴子在玩什么游戏?(小猴子在树上荡秋千)(评析:和小猴子打招呼,将幼儿的兴趣自然地带入到活动中,通过观察小猴长长的尾巴,小朋友对"长长的"有了深刻的印象。)2、师: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身上有长长的地方?

  3、师:这些小动物就藏在这本大图书里面,它们都有长长的地方,长长的地方有什么用处呢?我们一一看。

  二、共同阅读大书至第5页。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第2至第3页,完整回答问题。

  师:你看到谁啦?(我看到了大象)它有什么地方是长长的?(大象的鼻子长长的,用双臂甩甩学做大象长长的鼻子)它的长鼻子有什么用处呢?(长鼻子可以晒衣服)(评析:我请小朋友做简单的肢体动作,直接具体的感知这个"长长的"概念。)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第4至第5页,完整回答问题。

  师:谁愿意再来帮我翻一页?(请一个小朋友来翻大书,其余小朋友一起来说说翻书的小儿歌"拇指食指靠靠紧,变成一个小嘴巴,咬住书的右下角,轻轻轻轻翻过来。")师:你看到什么了?(我看到了鳄鱼,还有小蜗牛)师:鳄鱼的哪里很长?(它的身体很长,站起来手臂往上伸)学说:"鳄鱼的身体长长的"。

  师:它的身体变成什么啦?(它的身体变成了一座桥)(评析: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看书习惯,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翻书小儿歌",让他们基本掌握正确的看书方法。)三、自主阅读小书1、提出要求:这本书宝宝里面还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都有长长的地方,小朋友们自己去书里找一找吧!翻书的时候可以轻轻地念翻书儿歌。

  2、幼儿自主阅读3分钟左右,教师个别指导。

  四、集中交流。

  1、师:你看到了谁?它的哪里很长?(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寻找相应的书页)2、幼儿讲述第14 至第15页,提问:

  师:小朋友猜一猜这是谁?(老师介绍这种动物叫食蚁兽,它有长长的舌头,)食蚁兽长长的舌头能干什么?(能伸进地洞里吃蚂蚁)3、幼儿讲述第16至第17页,师:这种鱼叫飞鱼,飞鱼有长长的'什么?(飞鱼有长长的背鳍)长长的背鳍可以干什么?(可以飞跃海面)4、幼儿讲述第20至第21页,师:咦!企鹅身上没有长长的,但是它们也来了,小朋友找一找有没有新的发现?(企鹅排成了长长的队伍)(评析:小朋友能够非常积极地说己看到的,对p14p16页的动物是什么?小朋友不认识,教师重点作了介绍。)五、完整欣赏绘本《长长的……》

  教师播放PPT,引导幼儿根据画面进行讲述。

  六、许下长长的愿望师:小朋友,我们今天找到了小动物身上有长长的部位,那我们小朋友在长长的彩虹桥下面许下一个美丽的愿望吧!你想自己的身体上有长长的什么?有什么用处?

  活动:

  1、动物是幼儿喜欢和熟悉的,绘本《长长的……》出现的动物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活动过程中小朋友能找出动物身上长长的部位,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说出长的东西有什么功能。对绘本中出现的不认识的动物(食蚁兽、飞鱼),教师重点介绍,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

  2、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时间不长,教师采用以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长长的",一方面让幼儿具体直接地感受"长长的",另外一方面也是让幼儿动一动,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专注,增强了幼儿参与讲述的积极性、主动性。

  3、活动从罗列各种动物"长长的"个体特征到企鹅群体的出现,从观察画面的特征到肢体动作的表现,从学说简单的语句到尝试仿说,让幼儿从多方面去感知"长长的"概念。

  4、活动结尾让小朋友许下长长的愿望,"你想自己的身体上有长长的什么?有什么用处"? 促进了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5、小朋友在自主阅读小书过程中,教师借助已经学习过的翻书方法,有目的地引导观察,很好地培养了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小班绘本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绘本教案05-17

小班绘本教案08-03

小班幼儿绘本教案02-21

小班绘本教案15篇03-15

绘本的教案06-27

大班幼儿绘本教案05-18

幼儿绘本故事教案06-07

我爸爸绘本教案05-26

中班绘本美术活动教案12-20

绘本的教案[常用15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