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的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复习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复习的教案1
一、概述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2节内容。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遗传定律”,已有了“遗传因子”(即基因)的概念,同时学习了“减数分裂”,了解染色体在遗传中的变化规律,本节则是将两者联系起来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学好基因和染色体的平等关系,为后面遗传的结构基础和功能的关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预计为1课时上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
(2)会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说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联系所学知识进一步归纳“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基因的物质基础。
(2)参与讨论、探究、分享,形成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认识科学的本质,认同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完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之后,对遗传规律、遗传图解等知识已经比较熟悉,而学习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之后,对于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也已经了解,通过“类比推理”方法的介绍,只要稍加点拨即可得出两种存在平行关系,因此此块内容不存在太大难点。而对于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学生存在的难点是白眼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或Y上?抑或是两者都有?此内容正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遗传图解自己探究,既可以突破难点,又可加深印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以辅为主,顺利地完成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学习。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设计的整体思路是“假说—演绎法”为主线,根据“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几个环节,分别解决“萨顿的假说”、“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等几个主要问题。其中涉及到与旧知识的联系较多,在教学方法上则更多地采用任务驱动、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列表比较、探究、分组合作等方法展开学习,辅以一定的讲解和课件展示,适时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过度和理解。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已有知识的准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导入问题:在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中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假说—演绎法”,同学们能说明其中的科学程序吗?思考,回答:“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等程序。复习导入新课,引出本节课的主线。问题探讨
类比推理
一、萨顿的假说
思考与讨论师:善于发现问题是科学发现很重要的基础。比如本文开篇的“问题探讨”提示的,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你能联想到什么?
师:这种“联想”其实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类比推理”。
举例:由“我们都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珠,我们都讲中国话”等,能推测出“我们都是中国人”。
问题:
1.类比推理有科学的必然性么?
2.推理的正确性取决于什么?
师:1903年,美国的遗传学家萨顿在研究蝗虫生殖细胞形成过程时,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他所用的方法即“类比推理”法。同学们能不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参考课本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呈现萨顿假说的依据?
师:如果你也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请在图中染色体上标注基因符号,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答案各式各样,如“遗传因子就是染色体”、“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等。
阅读课本“类比推理”的概念及例子,思考回答:
1.没有。
2.取决于两者共同属性的多少。
阅读课本,分析孟德尔的假说中基因(遗传因子)的动态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尝试列出表格(从“在体细胞中的存在方式”、“在体细胞中的来源”、“配子中的数目”、“形成配子时的组合方式”等方面分别比较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特点。)
填图,尝试解释。以“问题探讨”引入萨顿的假说。
介绍科学研究的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垫定基础。
通过自行设计表格、整理等过程,尝试运用“类比推理”法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明确萨顿假说的内容。
进一步明晰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材料的选择
果蝇杂交实验
果蝇染色体组成
对果蝇杂交实验结果的解释
师:正因为类比推理的非必然性,萨顿的假说遭到同时代的遗传学家摩尔根的强烈质疑。因此,摩尔根开始了寻找证据之路。
首先是选取实验材料,材料选对了就等于实验成功了一半。后来,他们找到了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正如孟德尔的成功有豌豆的一份功劳,果蝇也具有跟豌豆一样的优越性,谁能归纳一下?
师: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于是做了下面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2.特殊在什么地方?
3.当时,性染色体已经发现,据此你能作出怎样的解释?
展示果蝇染色体组成模式图,介绍常染色体及性染色体。
师:结合刚才看到的实验结果,白眼果蝇都是雄果蝇,大家可能会做出什么推断?
师:现在我们有不同的几种意见,时间关系,不允许每个人都推导一遍,我们可以将全班分成三个组,分别对一种可能性作出判断。要求大家写出遗传图解。
师:指导,个别点评。
师:从大家的探究结果来看,只有一种情况是说得通的:
SHAPEMERGEFORMAT
也即: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生:1.有多个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生长周期短、繁殖快;
3.后代个体多—统计。
了解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1.符合。
2.此实验中白眼果蝇都是雄性。
3.果蝇眼色的遗传可能跟性别有关系。联系到前面提到的假说,可得出: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了解。
自由发挥,可能出现不同的答案:白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白眼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白眼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上。
分好组,分别写出遗传图解,并派代表到黑板上写出遗传图解。
明确实验解释。
前后对照。
从实验现象中学会发现问题。
复习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大括号的意义。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灵活地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比较大小。
1、出示:15()17师:谁大?填什么号?出示:16 – 8 ()8。师:你是怎么想的?像这样的题应该怎样比较?那么13 – 9()6,该如何比较呢?
2、完成总复习的第6题。
二、游星空(总复习第7题。)投影示:游星空的画面。教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谁能提一个问题?谁能帮他解答?同桌两人一个提出问题,另一个解答,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而且好。
三、应用于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共有几只小蝌蚪?|谁知道青蛙小时候叫什么?长什么样子?想知道吗?(投影出示总复习第8题的画面。)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这幅图上一共有几只小蝌蚪?谁能用算式表示?谁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2、少了几只小鸟?(投影出示总复习第9题的画面。)第一幅画面上有几只小鸟?第二幅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少了几只小鸟?怎样列算式?
四、口算。
1、投影出示:16 – 8 = 12 – 5 = 13 + 6=师:谁能说一说口算的过程?三个数的怎么样算?10 – 6 + 9 =
2、完成总复习的第10题。同学们一定注意要细心,不要漏题。
五、看图解答。教师:谁能说一说大括号的意思?分别出示第11题的两幅画面,先让学生说一说意思,然后列算式解答。
教学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大括号的意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复习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新的、富有情意的意象,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作者奇特的艺术手法,感受语言魅力。
3、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位入木三分的评论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建筑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就是中国现代历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提示】
导入时可播放相关的朗读视频,让诗歌本身的音韵美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关注。朗读视频素材见光盘。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作者介绍、诗歌特点。
(1)林徽因是中国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方面,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领域成就斐然,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参与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2)“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的重要流派,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的形式格律化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林徽因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她以其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写作特色显示了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
(1)停顿要得当;
(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4)注意重读的词语;
(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提示】
本诗宜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进而把握诗歌的语言艺术及深刻内蕴。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这首诗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目标导学二:品读诗句,欣赏诗人巧妙的意象捕捉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
1、诗人描写了“四月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心中的“爱”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学提示】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相交融而诞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其作用是能加深审美的愉悦,留出空白,增强诗的张力。
2、诗人笔下的爱有什么特点呢?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3、诗人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教学提示】
指导学生结合诗人笔下的意象进行分析。
目标导学三:品读诗句,把握诗歌艺术特色
探究:“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闻一多先生曾提出了“三美原则”,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本诗既是新格律诗的'典范,它是否表现了“三美”原则?是如何表现的?
【教学提示】
教学过程中简要穿插新格律诗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对现代诗做整体性认识。
目标导学四:主旨把握,拓展延伸
主旨:“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因此这首诗极有可能是为孩子写的一首赞美诗。
延伸:请同学模仿诗作中对爱的描写,选择一种或几种景物,仿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爱。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学提示】
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教师可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收集材料,对该诗主旨进行深入研讨。
三、板书设计
用美的意象→寄托情感→表达对儿子真挚的爱
复习的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选修5中有关过去分词的语法内容,进行过去分词的学习,教学中将语法知识的传授和语言基本技能的学习结合到一起,注重复习语法与语言的运用。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从而扩大课堂的语言输入量及学生的语言输出量。
二、学情分析:
在高搞英语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和一定程度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掌握水平,巩固基础强化正确使用语法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深度和难度.但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仍然较为薄弱,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较差,主动学习的动力不够,然而他们学习比较认真,渴求知欲旺盛,思维比较活跃。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好,能主动配合老师。只有设置使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因材施教,才能让他们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过去分词在真实的生活语境中的使用。培养学生通读,分析,理解,综合的'能力,教会学生体察语境,结合上下文,符和逻辑推理和合理的想象,结合语法和题干中的语境解决问题。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自学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2.能力目标:
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积极和谐教学氛围,使学生进入情景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规范学生运用英语知识准确表达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3.德育目标:
用含过去分词的句子结构表达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1.过去分词的用法.
2.过去分词的运用
五、教学难点:
1.结合语法知识,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加强和提高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2.过去分词在真实的生活语境中的使用。
六、教学策略:
通过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具体形式,创设有利于高中生自己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调节的情境,利用他们自身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节、监控。因此,本课采用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任务的设计焦点是解决某一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在的各种“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并得出结论。
七、学习策略:
本课将各种活动设计成小组活动并开展小组竞赛和填写课堂自我评价表等非测试性评价手段,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具备科学的价值观。
复习的教案5
【考纲要求】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常见的考查形式: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近几年考查的重点,预计今后几年还会加强此方面的考查);②设计原电池,并绘制装置图。
【梳理与整合】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A、导学诱思
下列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的是____,并写出形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及电极反应式: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教材回归
1.概念
原电池是将______转变为____的装置。
2.工作原理
如图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1)在ZnSO4溶液中,锌片逐渐____,即Zn被____,锌原子____电子,形成________进入溶液,从锌片上释放出电子,经过导线流向____;溶液中的________从铜片上得电子,还原成为____并沉积在铜片上。
(2)电子流向:从____极流向____极。
(3)电流方向:从____极(____)流向____极(____)。
3.电极材料及反应式
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
反应类型 ____反应 ____反应
电池反应式
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原电池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2)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3)形成闭合回路①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②两极直接或间接接触③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一般是活泼 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原电池装置的`作用就是把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负极只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只发生还原反应。这样负极失去的电子就只能通过导线转移到正极上,从而产生电流。
二、化学电源
A、导学诱思
铜锌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失电子质量减小,是否所有的化学电源中负极电极材料均减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教材回归
1.一次电池
(1)锌锰干电池
碱性锌锰干电池比普通锌锰干电池性能优越,比能量大,储存时间长,能提供较大电流并连续放电。其中负极是____,正极是______,电解质是KOH,其电池反应方程式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
(氢氧化氧锰)
(2)银锌纽扣电池
银锌纽扣电池的电极分别为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生成Ag和Zn(OH)2。其中____为负极,______为正极,电池反应方程式为Zn+Ag2O+H2O===Zn(OH)2+2Ag。
2.二次电池
铅蓄电池是常见的二次电池,是由两组平行排列的栅状铅合金极板作为主架,正极板上覆盖______,负极板上覆盖____,电解质是硫酸。其放电反应是______反应,充电反应则是放电反应的逆反应。放电时,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其充放电反应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料电池
(1)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利用燃料和氧化剂之间发生的____________,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化学电池。它工作时不断从外界输入反应物,同时将电极反应产物排出电池。因此,燃料电池能连续不断地提供电能。
(2)氢氧燃料电池
氢氧燃料电池是常见的燃料电池,它以____为燃料,____为氧化剂。除具有能量转化率高、可持续使用的优点外,还由于其燃烧产物为水,因此不会污染环境,其电池反应为H2+12O2===H2O。在酸性电解质中电极反应式为:负极: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
C、理解与深化
复习的教案6
教材分析:
《三角形全等复习课内容》选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本套教材把三角形全等看作是三角形相似的特殊情况,同时三角形全等的概念,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与命题与证明,尺规作图几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紧密,尤其是尺规作图中作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解释依赖于全等知识。本章中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的给出都通过同学们画图、讨论、交流、比较得出,注重同学们实际操作能力,为培养同学们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提供了机会。
设计理念:
针对教材内容和初三同学们的实际情况,组织同学们通过摆拼全等三角形和探求全等三角形的活动,让同学们感悟到图形全等与平移、旋转、对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同学们动手操作,让同学们掌握全等三角形的一些基本形式,在探求全等三角形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然后利用角平分线为对称轴来画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会辨、会找、会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识别方法的复习,让同学们体会辨别、探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一般方法,体会主动实验,探究新知的方法。
2、培养同学们观察和理解能力,几何语言的叙述能力及运用全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同学们操作过程中,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同学们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培养同学们之间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来探寻三角形以及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
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形状完全相同的玻璃,那么你认为它应保留哪一块?(教师用多媒体)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意见
生:…………
师:上述问题实质是判断三角形全等需要什么条件的问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来复习全等三角形。(引出课题)。
师:识别三角形及等的方法有哪些?
生:SAS 、 SSS、 ASA、 AAS 、 HL。
复习回顾:练习1、将两根钢条AA/、BB/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绕着点O自由转动,做成一个测量工具,则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判定△OAB≌△OA/B/现由( )
练习2、已知AB//DE,且AB=DE,
(1)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
你添加的条件是
(2)添加条件后,证明△ABC≌△DEF?
[根据不同的添加条件,要求同学们能够叙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全等的现由,鼓励同学们大胆的表述意见]
二、探求新知:
师:请同学们将两张纸叠起来,剪下两个全等三角形,然后将叠合的两个三角形纸片放在桌面上,从平移、旋转、对称几个方面进行摆放,看看两个三角形有一些怎样的特殊位置关系?
请同组合作,交流,并把有代表性的摆放进行投影。
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形式,为探求全等三角形打下基础,提醒同学们注意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同学们的摆放形式很多,包括那些平时数学成绩不好的同学们也跃跃欲试,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1、如图一张矩形纸片沿着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ABC、DEF,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右图的形式,使点B、F、C、D处在同一条直线上,P、M、N为其他直线的交点。
(1)求证:AB⊥ED
(2)若PB=BC,请找出右图中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
用多媒体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
师:图3中AB与E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同同学们猜想一下结果。
生甲:AB垂直ED
师:为什么?可以从几方面来考虑?
生乙:可以从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来考虑
生丙:可以考虑全等在已知条件下,显然有△ABC≌△DEF,故∠A=∠D,又∠ANP=∠DNC,所以,∠APN=∠DCN=900,即AB⊥ED。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板演)
师:若PB=BC,找出右图中全等三角形,看看谁能找得最快?
生丁:△PBD≌△CBA(ASA)
师:板演,由AB⊥ED,可得到∠BPD=900,∠BPD=∠CBA,∠A=∠D,PB=BC,故有△PBD≌△CBA(ASA)。
师:还有其他三角形全等吗?
生:有,我连接BN,由勾股定理得PN=CN,就不难得到△APN≌△DCN。
(在错综复杂的`图形中寻找全等三角形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鼓励同学们大胆的猜想,努力探求,在同学们的叙述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同学们叙述中的错误,训练同学们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例2、(动手画)(1)已知OP为∠AOB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画一对以OP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好∠AOB和直线OP,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请几个同学们在黑板上演示。
师生总结:想要画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只要在射线OA、OB上找到一对关于OP对称的点就可以了。
(2)利用上图作全等三角形方法,在△ABC中,∠B=600,∠ABC是直角,AD、CE是∠BAC,∠D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F,请判断FE与FD间数量关系。
师:请同学们用三角尺和量角器准确画出此图,然后量出EF、FD的长度,看看EF与FD长度
关系如何?
生:基本相等。
生:长度相等。
师:如何来证明他们相等?注意审题。
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等到有同学举手发言。
生:在AC上取点H,使AH=AE,则△AEF≌△AHF则EF=FH
师:为什么要这么做?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因为要证明线段相等要考虑三角形全等,而EF、FD所在两个三角形显然不全等,又AD是平分线,在AC上找出E关于AD有对称点H得到△AEF≌△AHF。
师:这样只能得到EF=FH。
生:再证明△FHC≌△FDC。
生:先求出AD、CE是角平分线∠APC=1200,则∠DPC=∠EPA=∠APH=600,所以∠HPC=
∠DPC=600,PC=PC,∠3=∠4,因为△HCP≌△DCP(ASA)所以PD=PH。
(看清题意,猜想结果是解决探究题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留给同学们一定思考时间,同时鼓励同学们尝试和交流,鼓励同学们勇于探索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
师生共同小结:
1、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形态,会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2、在错综复杂的几何图形中能够寻找全等三角形。
3、利用角平分线的对称性构造三角形全等,并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性质解决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
4、运用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法可以解决很多生活实际问题。
作业:
1、在例2中,如果∠ACB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中所得结论能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书本课后复习题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改进同学们的学习方式,强调合作交流,探索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同学们创设自主探索的氛围,让同学们真正成为课堂主体。
2、重视对同学们能力的培养,除常规的鼓励就大胆思考,积极发言,重视培养同学们观察、操作、测试、思考的能力,同学们的活跃,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教师从对完全更改,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这样有助于创新
3、重视对同学们学习习惯的培养,全等三角形是几何部分内容说明书,有较强逻辑性,教师板演,以及在同学们叙述中纠正同学们的错误,是培养同学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之一,同时同学们学习习惯多方面的,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同学们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复习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造诣、私塾、心领神会、铭记”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领会,这样才能有较快进步。
4.学习细致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领会,这样才能有较快进步。
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结合实际谈谈所受启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书法家,米芾(板书),谁能通过课前预习简要介绍一下他?(生简要介绍米芾)
2.(出示米芾字画)米芾的书画20xx年在拍卖会上拍出了2999万元的中国书画最高纪录,可见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之高。可是他天生就是一位书法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米芾小时候的故事(板书学书)学书的意思是(学习书法,学写字)
二、交流字词
1.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生词想和大家分享?(生交流)
2.了解生词对我们读通文章很有帮助,现在请大家快速默读文章,思考文章讲述了什么事?思考后小组交换意见,争取概括得简洁完整。
3.全班交流概括
三、自主质疑,小组交流
1.通过预习,你觉得这篇课文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预设:1.米芾是什么样的人?
2.米芾写好字的诀窍是什么?
3.这篇课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2.请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快读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并批注,之后小组交流,分享你们的`想法。
3.全班交流
4.师总结:米芾能够写好字的诀窍其实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心领神会,就像课文20自然段秀才的话一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20段秀才的话)其实不单是写字,学习任何本领和技巧,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领悟,这样才能有较快的进步。
四、自我提升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你能结合你的实际生活说说学完这课后你的收获吗?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像米芾一样,勤奋,用心,做生活的有心人。
复习的教案8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本单元课文中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的用法,初二语文第六单元 复习。
2.理解文中出现的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的意思。
3.领会句意,把握课文思想内容。
4.领会文中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培养赏析古诗文的能力。
5.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生动、形象的写景方法。
6.识记有关常识,美文及名句。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思维的哲理性,培养观察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乐观的志趣,豁达的胸怀,进取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自然美,欣赏生活情趣美。
二、学法指导
1.撰写100字左右的单元内容概述。(课前)
2.自制文体,文学常识积累卡。
3.自制实词、虚词积累卡。
4.自制名句积累卡。
5.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6.进行能力迁移训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入方法;
2.学习生动、形象的写景方法;
3.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
解决办法:一是反复吟咏、背诵。二是讨论归纳。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进行知识抢答
2.交流积累卡。
3.练习巩固。
4.能力迁移训练
七、教学步骤
(一)概述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的写人,有的写景,有的记事,有的抒情,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初二语文第六单元 复习》。要注意体会《五柳先生传》的写人方法,《小石潭记》中生动形象的写景以及《观潮》中的语言描写。同时要背诵五首诗歌,悉心体味其中的名句。
(二)知识抢答
1.有关文学常识
2.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宇
3.名句背诵
(三)归纳常见虚词的用法
(四)巩固练习
背诵默写
1.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七言绝句《秋词》
2.《五柳先生传》中描写五柳先生生活贫困的句子是
3.全石以为底,近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
4.苏轼词《浣溪沙》中着重描写清泉寺的外部环境,以衬托寺庙清静和优雅的三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语段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年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相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佁然:愣住的样子 (2)傲尔:忽然
(3)逝:离去 (4)邃:深
2.把上文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公似的凹凸交错,没法知道它的源头了。
3.上文第1段,作者写潭水时,通过游鱼、阳光、影子等具体的描写,突出了潭水 清澈透明 的特点。
4.作者描写鱼,采用了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上文描写鱼静态的.语句有 怡然不动 ,描写鱼动态的语句有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第2段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斗折”写的是 溪身 ,“蛇行”写的是 溪水 。
6.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印象是什么?作者这样描写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六)能力迁移
临江之人畋(tián),得幼麋,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d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意。幼麋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之友也,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注释]畋:打猎。怛:恐吓。
1.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B)
①得幼麋,畜之(养)
②群犬垂涎,扬尾皆来(摇动)
③稍使与之戏(玩耍)
④积久,犬皆如意(心满意足)
⑤以为犬良我之友也(友善)
⑥抵触偃仆(俯卧)
⑦益狎(亲近)
⑧狼藉道上(指幼麋尸骸散乱)
A.①④⑧ B.①③⑦
C.②⑤⑦ D.②⑥⑧
2.下列加点的“之”,意思完全相同的是(D)
①临江之人畋②得幼麋,畜之
③其人怒,怛之④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
⑤稍使与之戏⑥忘己之麋也
⑦以为犬良我之友也 ⑧与之俯仰甚善
⑨共杀食之
A.①⑥⑦ B.②④⑧
C.③④⑤ D.②⑤⑨
3.为下列各句选择正确的意思。
(1)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C)
A.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靠近群狗,经常性地把幼麋给狗看,只是让它别乱动。
B.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走近群狗,给狗看幼麋(让它们彼此)熟悉,并让狗不要乱动。
C.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走近群狗,经常性地把幼麋给狗看,并让狗不要乱动。
D.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靠近群狗,给狗看幼麇(让它们彼此)习惯,只是让幼麋别乱
复习的教案9
复习目标:熟练掌握第七单元的字词,能找准反义词,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从文中得到的启发。
复习过程:
一、 复习认读的字
1、 学生自由朗读生字表(一)中第七单元的生字,注意容易读错的读音。
2、 交流重点的读音:注意翘舌音:持( ) 耻( )逝( )
平舌音:素( ) 前鼻音:愤( ) 朴( )
3、 交流多音字,并组词
量( )( ) 盛( )( ) 称( )( ) 撒( )( )
二、 复习要求写字词
1、 读读词语表,记忆字形,注意难写的字
2、 提出容易写错的.字:注意:“矛盾” “谦虚” “鞋” “懂”
重点区分:抢 坦 般 阶 恼 朴 陶
抡 担 船 价 脑 仆 淘
3、相信词语的意思,找找反义词
进攻 傲慢 丑陋 懦弱 愚蠢 大方 冷漠 认真
三、 复习课文
(一) 复习《矛和盾的集合》
1、 说说矛和盾分别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2、 利用矛和盾的优点发明了什么?
3、 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4、 例举课外的例子说明最后一句话
(二) 复习《科里亚的木匣》
1、 读读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找出动作的词,从中觉得科利亚怎么样?
2、 读读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
1找出两次挖有什么不同?
2从文中你又觉得科利亚有什么特点?
3、 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告诉我们什么?
(三) 复习《陶罐和铁罐》
1朗读复习1-9小节
2找出描写铁罐与陶罐神态的词
3从中觉得它们有怎样不同的性格特点?
2、《陶罐与铁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复习的教案10
具体复习目标如下: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届学生学习呈两级分化的趋势,优等生占50%,差等生占40%,中等生只占10%,我准备在复习过程中主抓差等生,具体复习措施如下:
1、归纳复习。对整个小学数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概括。例所有关整数的知识。
2、比较复习。把相关或相近知识进行比较和联系,让学生进行区别和概括。例: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
3、及时进行检测。除作业外,每一个大方面的知识进行一次检测,以反馈学生掌握程度。
复习时间安排:
我把复习内容分为以下六部分:
一、用一周的.时间复习数和数的运算,其内容有
1、掌握基本概念及含义:自然数、分数、小数(循环小数)
2、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
3、掌握有关数的整除有关概念:倍数、因数、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质数、合数、互质数等;
4、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5、四则运算的法则和简便运算。
二、用一周的时间复习代数知识:
1、代数式和方程
2、比和比例
3、比例尺。
三、用两周时间复习几何部分知识:
1、掌握基本概念及含:直线、射线、线段、角、垂直、平行、轴对称图形义;
2、掌握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及其灵活运用;
3、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及其灵活运用。
四、用两周时间复习应用题相关知识:
1、简单应用题;
2、复合应用题:行程问题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工程问题应用题;
3、用方程解应用题;
4、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五、用一周时间复习量的计量相关知识
1、长度、面积、体积常用单位、意义及进率;
2、质量、时间常用单位及进率;
3、名数的改写(重点分析)
六、用一周时间复习统计的相关知识:
1、会填写统计表和能进行相关的计算,例如求平均数;
2、了解三种基本统计图的作用,能求进行相关的计算,例如求百分数。
3、有趣的平衡,设计运动场、邮票中的数学。
复习的教案11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文言知识。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
二、重难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
三、自学任务:
(一)整理《曹刿论战》中文言知识:
1、重点实词(含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重点虚词:
3、重点句子翻译:
(二)、整理《邹忌讽齐王纳谏》
1、重点实词(含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重点虚词:
3、重点句子翻译:
四、达标任务: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1-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小惠未徧徧:(2)彼竭我盈盈: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
阅读选文,完成8~11题。(17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 何能及 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 何能及 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 公不若 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窥: 蔽: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0、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
11、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11分)
(1)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
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
②浅:狭,窄小
③教:这里指教化
④张:乐器上弦
⑤修:设置
⑥饬:通“饰”,修饰
⑦论:评定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战: 期年: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②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①段的内容。(3分)
五、拓展任务、直击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1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又何间焉间:
②小惠未徧徧:
③神弗福也福:
④牺牲玉帛牺牲:
19.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
曹刿:
鲁庄公:
复习的教案1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总复习(一)(p129)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数乘两位数乘法和除数是两位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一个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第129页第1题
2、揭题:这一节课主要复习乘、除数的两位数的乘、除法及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要求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计算正确率和速度。
二、复习笔算乘法:
1、计算并验算:(第129页第3题)要求先让学生计算,然后指名说说乘数是两位的乘法计算法及验算法。
2、归纳整理乘数是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投影出示法则)
三、复习讨论算除法
1、讨论试商方法(第4题)
2、计算验算。
3、归纳整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投影出示计算法则)
四、小结:(注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法则)
五、作业《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总复习(二)(p130)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文字列式加小括号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提出复习内容及目标。
这一课我们来复习四则混合运算和文字题,通过今天的复习使同学们正确掌握运算顺序,合理运算,并在原有基础上使运算正确率有所提高。
2、口算(第130页第7题),先让学生口算,再集体校对。讲评时注意运算顺序。
二、复习四则混合运算试题
1、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计算第8题,并讲出计算顺序与文字叙述试题。
3、填符第10题。
三、复习文字题:
1、对比练习:(列式计算)归纳:运算顺序不同第(1)小题最后一步是求差用680-积=差
2、只列式不计算。
四、全课小结:
计算四则混合运算试题,要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且要养成认
真检验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作业《作业本》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总复习(三)(p13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化聚。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一、基本训练
1、提出复习内容与要求: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
面积的意义,并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提问口答。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常用的重量单位有哪些?
(3)怎样化聚?
3、填空(p131)第12题。
二、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提问归纳整理:
(1)什么叫面积?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什么是周长?又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复习的教案13
学习目标:
1、会认“麻、症、疾、姿、势、况、镇、绪、述”等9个生字。
2、正确理解“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犹豫”4个词语。
3、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真情,学习关爱别人。回报别人的付出。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2、发动学生采用对比读、分段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领会大意。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活动。
4、让生互相交流,体悟文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关爱,从而理解爱、懂得爱,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善待他人,鼓励别人;同时,也要懂得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2、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等方法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流程:
一、游戏激趣,创设阅读动机
1、游戏环节:游戏环节:大家一起来做个小游戏?举起你的左手,举起你的右手,按照:XXXXX的节奏。
题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掌声,掌声,给人以激励;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会给人以信心,以勇气,以奋进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9课《掌声》。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对比参读,激发情感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仔细想想,以前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自卑、忧郁、不快乐,孤独……)(板书:自卑忧郁)
(1)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句话感受到这一点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想象一下当时同学们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当同学们()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在做游戏。
生:在唱歌跳舞。
生:在操场上奔跑,跳绳。
生:在尽情地说笑。
师引读:当同学们快乐地游戏的时候---(生)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当同学们唱歌跳舞的时候---(生)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跳绳的时候---(生)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师:是啊,那是教室的一角,更是孤独的一角,谁愿意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英子的孤独呢!(点击课件,去掉填空)指名读
(指名读评价:“总是”读得重一些,“默默地”读轻一点)
(3)英子为什么会这么自卑和忧郁呢?为什么不和同学们一起游戏,一起玩耍呢?(生)
(出示)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这场可怕的疾病给英子留下了什么?(留下了终身的残疾,留下了痛苦的回忆,留下了伤痛,留下了心灵的阴影……)
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⒋)深情引读:
师引: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生读:“所以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点击课件)
(点击课件)师引:因为可怕的病魔带走了她的健康,带走了她与人交流的勇气,所以英子总是--生读:“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
(5)、师:是呀,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英子。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可怜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英子的痛苦和孤独吧?(齐读第一段)
她忧郁的眼神,孤独的背影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眼睛。请带着痛惜的语气再来读读这一段。(再读第一段)
2、品读第二小节,体会开朗
(1)喜欢忧郁的英子吗?
(2)一个人失去了自信,就如同鸟儿折断了美丽的翅膀,享受不了五彩缤纷的生活!此时此刻,你最希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英子?
(3)一群善良的孩子,你们的愿望实现了,请看--
[课件出示]: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①指名读。问: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②交流(自信,充满笑容的孩子)(板书)自信快乐
③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这一自然段吧。(齐读)
三潜心品读,升华情感
过渡:是什么给了她力量,让她有了如此大的.转变呢?我这里有一封英子寄来的信,请大家读一读,看看此时英子最想说些什么?(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1、是什么改变了英子?(掌声)掌声有这么大的力量吗?请大家默读第2、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句子。
新来的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台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指名说)
(课件出示:)
A、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追问: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当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害怕)。她怕什么?(怕同学们嘲笑她)她想上去吗?(不想)她能不上去吗?(不能)
所以,当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个角落,英子怎么样?--(生接)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假如你就是英子,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齐读)
(评价:你把“一齐”读得比较重,“低了下去”读得轻,读得有感情。老师听出了你的无助/自卑/害怕)
此时此刻,英子真是左右为难,万般无奈,所以
(课件出示)-B、: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在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因此,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
5、师引读: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课件出示C句)她终于--(生)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此时英子内心充满了痛苦、无助,甚至快要哭出来了,这个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的女孩,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现在--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这个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女孩,在全班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把终于读得这么响亮?(生答:下了很大的决心)
(评价:理解的多深刻啊!)
2、掌声再现,感情朗读
过渡语:这个残缺的女孩,尽管自卑,尽管紧张,尽管难过,但她还是站了起来,一摇一晃的走上了讲台。就在这一刻改变她一生的东西出现了!是什么呢?(掌声)
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掌声的句子,用横线画出。
课文一共出现了几次掌声?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时候响起的?(生答)
(课件出示)“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骤然”还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突然忽然猛然)
如果现在老师是英子,你们是英子的同学,什么样的掌声是“热烈而持久的”你们能用掌声表示一下吗?(生鼓掌)
这真是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啊,同学们把千言万语化作了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加油)板书:关心鼓励
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
生:英子,你能行,我们相信你!
生:英子,你真勇敢!
生:英子,别害怕,我们不会歧视你!
这掌声对英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啊,3.引读悟情。
师: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大家一起读)──生接: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师: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生接: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师: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生接: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如果说,这第一次的掌声,是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那么,当英子讲完故事后响起的掌声,又是什么呢?(课件出示第二次掌声: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次的掌声是对英子的(肯定、欣慰、表扬、赞美……--因为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英子听到了同学们的鼓励、表扬,特别激动,特别感谢同学们。所以她--读:(出示)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同样的姿势,同样的一摇一晃,这一次心情是怎样的?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激之情齐读这句话:“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同学们,此时此刻,千言万语如潮水般涌上英子的心头,将它们都化作了--“深深地鞠了一躬”。此时无声胜有声!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温暖的时刻。(出示第三段,播放伴奏音乐:最初的雪花)齐读这一段。
总结:(音乐继续)从掌声中,英子终于明白身体上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上的残疾,只要鼓起勇气,生活不再是阴天,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与感受,再来读一读。(齐读)
四、回归课题,爱心显现
1、师引导三读课题
课文学完了,现在请大家大声地告诉我:
是什么让自卑的英子变得自信乐观?--(掌声)
是什么能让曾经失去自信的英子,重新找回了自信的,--(掌声)
是什么化解了她心中深沉的忧伤与孤寂?--(掌声)
2、是啊!这一切都来自掌声。读到这里,想到这里,同学们你们认为大家送给英子的,仅仅是掌声吗?那是什么?
从这掌声里传递着什么?(板书:鼓励、关心、帮助)
对,这掌声就是鼓励,支持,帮助,还有那真诚的关爱.
五、总结、升华
(课件:音乐)在课文中我们把爱化作了一阵掌声,其实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平凡的小事蕴含着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捐款、献血等图片并播放歌曲《掌声响起来》)(让座是最后一张)
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同时,也不要忘记珍惜别人的掌声。
{延长时间的拓展:老师这里有一首小诗,想送给大家,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掌声陪伴你们快乐地成长,自信地生活,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课件一首小诗)
掌声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一场春雨,能够滋润人们的心田!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够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能够使人振奋!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能够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能够把害羞淹没!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能够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六、结束语: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做一次上课前的那个小游戏,举起你的左手,举起你的右手,把我们的掌声献给每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XXXXX。
板书设计:
29、掌声
自卑忧郁-----------自信快乐
关心、鼓励、帮助
复习的教案14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细胞的分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章第2节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两块知识,一是细胞的分化,一是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是细胞生命中的重要现象。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这是细胞的全能性。前面学习了细胞的分裂,它是理解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基础,而细胞分化与后面将要学习的细胞癌变,基因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学好这一课,有利于完善学生对细胞生命现象的整体认识,同时有利于学生对后续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三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阐明细胞的分化;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围绕上述知识目标,本节课将实现以下能力目标:首先通过学生收集分析有关干细胞的资料,从而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其次通过探究细胞分化的特点和细胞全能性的体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上进行交流讨论,进而关注健康,珍爱生命,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细胞分化是分子与细胞的主干知识,是生物高考的高频考点,所以我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植物的组织培养和动物的克隆,其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全能性与生物前沿科学紧密联系,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我把它是确定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克隆羊的形成过程,前面又学习了细胞分裂,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这节课的成功学习奠定了基础。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基因的表达,所以细胞分化的本质和细胞全能性的体现就显得难以理解,教学中要注意这部分的处理。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课前让学生搜集造血干细胞相关的资料,为课堂上的交流做好准备,同时我准备了胎儿发育的录像,胎儿组织细胞的图片,植物组织培养的图解,克隆羊形成过程的示意图,在课堂上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知识结论。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引入设置:播放“胎儿的发育”录像,录像展示了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一个胎儿的全过程,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求知的欲望。看完后,我追问学生:一个受精卵,如果只进行细胞的分裂,能形成一个胎儿吗?答案是否定的。细胞通过分裂只产生相同的细胞,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细胞的分化。
(二)新课设置:
1、细胞分化
⑴细胞分化的概念
展示:胎儿和一些组织细胞的图片
设疑:
①你能据图说出组成人体胚胎的部分细胞吗?
②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有何不同?(简述肌细胞、神经细胞,血细胞的不同)它们都来源与一个相同的受精卵,为什么不同?因为发生了细胞分化,那么什么是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相比,它又有什么的特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交流讨论,准备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归纳出细胞分化的概念,(体会细胞分化后形成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和特点(持久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⑵细胞分化的意义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为什么要发生分化?
追问:没有细胞的分化,有人体产生吗?
引导学生归纳出:有了细胞的分化,才会形成不同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人体,因而细胞的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⑶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探讨以下问题:
①细胞分化是否意味着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为什么?
②同样来自一个受精卵,且每个细胞都携带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为什么还会出现差异?
教师举例:红细胞和肌细胞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讨论分析出:
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细胞在遗传信息控制下合成特异性蛋白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的全能性
⑴细胞的全能性实例展示
已经发生高度分化的细胞,还能像早期胚胎细胞那样,再分化成其他细胞吗?
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
①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植株的过程
观察现象: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②绵羊“多莉”整个克隆过程展示
观察现象: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发育成个体的能力。
根据上述事例引导学生思考:何为细胞的全能性
思考:高度分化的动植物细胞为什么具有全能性?
教师点明:
高度分化的动植物细胞由于细胞核中具有该物种全套的遗传物质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干细胞的研究
我们体内还有没有可以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造血干细胞资料
教师展示图片并提问:造血干细胞有何特点?有何功能?
骨髓移植是什么意思?有何意义?
学生观察、读图,思考回答相应问题。
思考:人体还有哪些干细胞,研究用途有哪些?
教师补充:
将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出组织和器官,解决器官移植治疗疾病的难题
4、设计课堂练习:
设计一道典型的课堂练习题:通过当堂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学。
5、师生共同小结
6、布置课后作业
五、说课反思
1、短时间内准备,能脱稿说课,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完;
2、说课程序周到全面,在15分钟内将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意图,教学手段的使用介绍得清晰、明确;
3、由于知识点较多,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完,语速就较快,显得较匆忙,语调无法抑扬顿挫,显得激情不够;
4、在说教学过程时,先定好框架,这样便于非专业评委了解你的大致教学程序,在非专业评委面前,说得越简单越好,越形象越好!
复习的教案15
【原文】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天气很闷,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兔往前边池子里一看,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小白兔跑过去,问:“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
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
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他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蚁,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一只大蚂蚁说:“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
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字词学习】
字:喊、低、捉、游、闷、透、淋、挎、搬
词:伸腰、潮湿、蚂蚁、雷声、轰隆隆
【重点句子】
1.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天气很闷,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2.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3.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
4.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他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蚁,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一只大蚂蚁说:“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5.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hǎo mα shuō bα chónɡ zi
( ) ( ) ( )
xiǎnɡ wǎnɡ dé dào hěn duō
( ) ( ) ( )
二、 我会圈出正确的读音。
伸(shēn shēng ) 喊(hǎn hàn) 潮(cáo cháo )
湿(shī sī) 搬(bān bāng ) 阵(zhèn zhèng)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hǎo mα shuō bα chónɡ zi
( 好吗 ) ( 说吧 ) ( 虫子 )
xiǎnɡ wǎnɡ dé dào hěn duō
( 想往 ) ( 得到 ) ( 很多 )
二、 我会圈出正确的读音。
伸(shēn shēng ) 喊(hǎn hàn) 潮(cáo cháo )
湿(shī sī) 搬(bān bāng ) 阵(zhèn zhèng)
【复习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复习教案03-26
《复习3的组成》教案09-30
学前班数学复习教案12-16
汉语拼音复习教案汇编7篇10-19
小学期末复习主题班会教案12-08
汉语拼音复习教案集锦八篇04-25
汉语拼音复习教案范文合集7篇04-18
幼儿园单数和双数数学复习教案06-21
小学一年级复习数学教案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