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历史教案设计:富国强兵的秦国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教案设计:富国强兵的秦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知道商鞅之死。
(2)理解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3)探究商鞅变法和秦国富国强兵的关系。
(4)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难点】探讨历史评价的方法;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与失。
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讲授】
【目标展示】展示本课时的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
【视频播放】《大秦帝国》商鞅之死
【导入】
【死因引入】商鞅死因的几种说法?
(1)司马迁:刻薄寡恩,用刑太过。“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史记- 商君列传》
(2)苏轼:“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3)马克思主义:商鞅变法触犯奴隶主利益,受到报复
(4)新说:是君主集权与贵族分权的斗争,因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导致与秦惠王矛盾加剧而被杀。
教师设问:我们教材采用的是何种观点?对商鞅之死产生不同的主要原因?
学生归纳:因为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所以对商鞅之死产生了不同的分析。从而引入探究一:从不同的角度评析商鞅变法。
【活动】
【史料分析】探究一:从不同角度评析商鞅变法。
学生活动:让学生阅读学案的探究一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五段材料分别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5分钟后,由各小组分别回答讨论好的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移风易俗,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史记·商君列传》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西汉贾谊
材料三:“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董仲舒(儒家代表人物)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 虽得天下,旋踵灭亡。”——苏轼(大官僚、保守派代表)给宋神宗的上书
材料四:“他(商鞅)欲致富强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为可罪也。”————朱熹《朱子语类》
商鞅变法成功了,秦国“富强”了,“大一统”后来也终于实现了,但是商鞅实用主义的极其短视的文化观……也长久地成为扼杀和压抑中国文化之活泼生命力的铁牢。 ——人教版教师用书
材料五: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与管仲、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和张居正同列。 ——梁启超《中国六大政治家》
“(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年。” ——毛泽东
参考答案:
材料一:
1、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2、奖励耕织,重农,促进经济发展;
3、促进秦强盛于诸侯
材料二:
1、商鞅刻薄,少恩;
2、商鞅不施仁义
材料三:
1、土地兼并严重;
2、使秦国富强;背民心,最终灭亡;
材料四:
1、目的只是富国强兵,忽视教化;
2、实用主义的文化观,压制中国文化发展
材料五:伟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活动】【归纳总结】
探究二、影响历史事件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回答)参考答案:身份地位、客观条件、阶级属性、知识、立场、评价方法、评价标准、时代背景、史料依据、利益出发点等等
【活动】【升华提高】
探究三、我们怎么样尽可能做到评价的客观公正?
标准: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
态度:客观公正;特定历史条件下;实事求是,减少主观色彩;
方法:多角度,以史为证;全面搜集一手料;发展观点,一分为二;
【活动】
【梳理归纳】全面评价商鞅变法?
进步性
对秦国: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血缘关系,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秦国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
(3)军事上: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对后世: 对中国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如统一度量衡、推行县制、逐步建立中央集权制。
局限性: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4)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有消极影响,导致了秦朝的暴政。
(5)压制工商业的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练习】
【活学活用】
(1)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参考: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拓展延伸】在国家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的今天,商鞅变法对我们的改革有何启示?
参考:
(1)社会转型时期需要改革
(2)改革会遇阻力,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
(3)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4)制定法律保障;维护百姓利益
(5)要讲究策略性,减少阻力;
(6)注意可持续发展效益
【课堂小结】结合线索式提纲总结本课内容。
【初中历史教案设计:富国强兵的秦国】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2-14
优秀教案设计01-06
透镜教案设计01-2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04-19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汇编15篇]07-07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03-10
初中历史教师述职报告12-14
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07-06
《意识的作用》教案设计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