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除法的初步认识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除法的初步认识小学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除法的初步认识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P68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具:小棒、桃子图片 糖果
学具;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分一分、说一说。
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糖)你们喜欢吃糖吗?(喜欢)知道老师手里有多少个糖吗?(不知道)老师告诉你们,我手里有12个糖。现在老师想把这12个糖平均分成4分,你们会分吗?(会)请拿出你们的小棒,把它当作12个糖分一分。分对的同学,待会下课了,老师就把这些糖果奖励给大家,现在开始动手吧。(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要求同学们一边摆小棒一边说。
(1)平均分成4份
分好的同学用一个最漂亮的坐姿来告诉老师,同学们坐的真好,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分一分。
请四个坐得特别好,听得特别认真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分糖。第一次每人一个,分完了吗?继续分,再来每人一个,分完了吗?每人再分一个,现在正好分完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他们每人分得了几个糖,平均分了吗?
(2) 现在我们再来分一分,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把12个糖每3个分给一个同学,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看哪些桌的小朋友分得又对又快。(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分好的`小朋友请把腰挺起来,把头抬起来。
这一次,我们同样是拿12个糖来分,每3个糖分给一个同学,可以分给4个同学。
小结:这两种分法都是把12个糖平均分的。象这种把12个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或把12个糖每3个分给一个小朋友,求每份是多少或分成多少份,像这些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到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指板书,齐读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分一分,认识除法算式
师:老师手中是什么?想要吗?那先得分一分,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1、出示例
小黑板出示(1)把8个桃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 )个。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8个桃子的图片和4个盘子的图片
请小朋友们用8根小棒代替8个桃子分一分。学生操作
指名生上台演示。
师:我们拿了几个桃子来分,平均分在几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有几个?(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 4 2 )
(2)师:像这样的平均分我们就可以用这样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以前我们学的加法用加号表示,减法用减号表示,乘法用乘号表示,那我们今天要学的除法该用什么符号呢?(除号)教师板书÷ 一边板书一边口述除号的写法 “÷”这个就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要画得平直,上下各写一个小圆点,两点要对齐.一条横线划得平,两个圆点平均分。除号就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学生跟着书空除号。
教读除法算式:8÷4=2 8除以4等于2 生齐读。
(3)结合分的过程,说说8、4、2分别表示什么?
在这个除法算式里,8、4、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把几拿来分?把8分成了几份呢?每份是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2个。
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4)小结:把几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的个数是一样多,我们就可以用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4根,就可以用12÷4=3这个算式来表示。
2、教学例
小黑板出示例2 12个小朋友跳绳,每3人分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学生齐读题目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动手分分 教师巡视
师:可以分成几组呢?(4组)
(2)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写呢?谁来说一说。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2÷3=4 生齐读算式。
师:在除法算式中除了除号外,这3个数分别叫做什么名字呢?小朋友看看书(生自己认识)
师:除号前面的这个数叫什么呢?除号后面的这个数呢?等号后面的呢?教师在这个算式下面写出各部分的名称 (被除数、除数、商)
生跟着老师认读几遍。
(3)结合过程说说12、3、4分别表示什么?
(4)说说8÷4=2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课堂活动1、2)
小黑板出示
1、摆一摆,填一填
让生动手摆一摆,填出书上的空。
指名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2、圈一圈,填一填
五、拓展练习
一、在正确分法后面的( )里打√
1、把6个○,平均分成3份。
(1)○ ○○ ○○○
(2)○○○ ○○○
(3)○○ ○○ ○○
2、把10个
让生独立在书上圈出,在交流,指名生上台圈、填,订正。
除法的初步认识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
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
(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
(1)平均分成4份就是指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2)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书:2)。
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出示题目:6个桃平均分在3盘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3)师生合作分桃子。
①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桃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个。
④师生小结:6个桃,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个。(板书:2)
(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教师讲述:像上面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除法)
3、结合例2,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写除号时,光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2)教师问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①要分的桃是几个?(6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教师板书:6÷)。
②把6平均分成几份?(3份)把“3”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3)
③每份是几?(是2),教师把“2”写在等号后面(板书:2)
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6÷3=2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指着“6÷3=2”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
(4)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4、教师出示“8÷4=2”,让学生读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使学生知道: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4等于2”,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5、学生自己读书,并完成分桃图。
(1)学生自读教材第40页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学生讨论,师生答疑。
(2)引导学生看第40页上小朋友分桃图,可以先说说图意。左图表示一个学生要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右图表示分的过程,虚线表示已经分了的,实线表示没分的。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剩下的桃分完。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复习,理解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随堂练习
1、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12÷□=□
(2)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___________
第1题。要让学生看清题目的要求,实际动手分一分。提示:第(1)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小棒,并让学生把除法算式写全,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分法是否正确。指名说说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
2、(1)8÷4=210÷2=5
把8平均分成□份,把□平均分成□份,
每份是□。每份是□。
(2)读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
8÷2=□10÷5=□15÷3=□
第(1)题。教师让学生竖着看,根据题意独立填空。填完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读一下。最后,教师让学生把文字叙述部分盖住,只看8÷4=2,10÷2=5,就能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2)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完成8÷2=□。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再想应该拿出几个△,然后动手分一分,在除法算式上填出得数。10÷5=□,15÷3=△这两题让学生独立做,都做完后要让学生再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3-06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9-29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03-13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04-02
认识除法的教学反思10-01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4-01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04-09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03-29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