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4-07 08:44:54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合集[6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按物体的用途进行分类。

  2、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①幼儿有文具、玩具、生活用品、食品的类概念。②幼儿有逛超市购物的经验。

  2、材料的准备:各类废旧纸盒、食品包装袋、小篓、标牌、玩具等。

  活动流程:

  ★以“开超市”的.情景导入活动。

  ★幼儿第一次摆放物品。

  ★提问:①超市有哪些物品?

  ②怎样摆放物品更合理,让顾客一眼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

  ★幼儿第二次摆放物品。

  重点指导:物品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

  ★观看VCD,引导幼儿尝试在总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再次进行分类。

  ★幼儿第三次摆放物品,教师根据幼儿摆放物品情况进行小结。

  延伸活动:请看课的教师为超市中物品的摆放是否合理提建议。

中班教案 篇2

  中班音乐课教案《春雨沙沙》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春雨美好的景象,尝试跟着音乐演唱歌曲《春雨沙沙》,并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春雨悄悄下的情景,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案《春雨沙沙》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尝试跟着音乐演唱歌曲《春雨沙沙》,并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春雨悄悄下的情景。

  2、感受春雨美好的景象。

  3、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4、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幼儿感受过春雨、春雨的声音、PPT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相互交流。)

  师:前几天啊,你们还记不记得我们在幼儿园里寻找了春天?那春天来了,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变化呀?(幼儿自由讲述:花开了/蝴蝶飞来了/发芽)师:(小结幼儿的话语)我们都发现春姑娘是悄悄来到我们身边,她让花儿都开放了、她把小蝴蝶都引来翩翩起舞,她让我们的小草们一个劲儿得从泥土里钻出来了,她让树枝上的枝条爆出了嫩嫩的绿芽…(师:春姑娘让我们穿上了花衣裳、漂亮的裙子;春风吹在脸上真舒服呀。咦,还有谁也是春姑娘带来的?

  二、欣赏歌曲

  1、听春雨声师:你们听,猜猜看这是什么声音?(小雨、春雨)(引出春雨,并感受春雨的轻快;所以呀,我们唱"沙沙沙"的时候要轻声唱)师:春天到了,春雨也跟着春姑娘高兴地从天上落下来了,一会儿飘飘起舞、一会儿轻轻唱歌,都争着来到我们身边。

  师:那你们听到的春雨是什么声音的呀?

  2、完整欣赏师:那春雨落到那儿了?它们说了什么悄悄话呀?(落到了种子上,春雨说雨水好甜啊)(听清歌词,尝试用歌曲里的话来讲述)师:是嘛?春雨是在说…嘛?那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

  3、再次欣赏师:下了春雨后,种子就好像喝了水,很快就发芽就长大了,这时候种子心里怎样的?(引导幼儿表现活泼优美的情趣)

  三、学唱歌曲(学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师:咦,刚才啊,老师在唱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小朋友也已经在表演春雨落下来、种子发芽的样子啦。

  师:我们把这里当花园,喜欢当种子的小朋友快快到当中来。种子种下去,种子种下去。

  师:我们休息一会儿,再来听听春雨和种子是如何唱歌的。

  幼儿学唱歌曲数遍(引导幼儿用自然声演唱,表现歌曲的优美)演唱形式:

  (1)教师领唱幼儿用单音字哼唱旋律:啦啦啦……、教师和幼儿互相接唱、边做动作边唱

  (2)分组对唱歌曲(幼儿两两结伴,分别扮演春雨和种子)

  (3)老师与幼儿问答对唱的方式(老师扮春雨,唱:"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孩子扮种子,唱:"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呀呀,我要发芽。" )

  (4)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对唱,随后请个别幼儿与集体对唱……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演唱过程中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以及歌曲的节奏。

  师:刚刚啊老师看到XXX跟着歌曲啊情不自禁的`摇摆了起来四、表现歌曲(边唱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感受春雨的美好景象。)

  1、春雨是怎样跳舞的?(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好的动作大家一起学)

  2、幼儿完整进行歌表演。

  师:小朋友们自己想想动作,来扮演一下春雨和种子(引导幼儿表现出春雨的优美)

  3、幼儿有表情的表演。(个别幼儿表演+照相机拍下来欣赏)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散文诗,理解散文诗歌的内容。

  2、感知秋天的色彩和秋天的景象,学习词语“光秃秃” 。

  3、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替换诗歌中的树叶,初步感知诗歌仿编活动,了解秋风还会做哪些事情。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秋天的色彩和秋天的景色,了解秋风还会做哪些事情。

  教学难点:仿写诗歌。

  活动准备

  1、图片(光秃秃的树和红叶子)。

  2、蒲公英的图片。

  3、活动前幼儿有观察秋天的经验。

  4、幼儿用书《秋风带我去旅行》。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1)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现在吹的风叫什么风呢?

  (2)听一听今天秋风带谁去旅行呢?

  2、欣赏配乐诗朗诵。

  (1)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

  (2)谁和秋风一起去旅行了?

  3、教师演示图片,朗诵散文,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1)秋天的时候,谁排队去南方呀?

  (2)一片树叶挂在什么样的树上呢?

  (3)秋风是怎样吹的呢?请你学一学。

  (4)树叶对秋风说了什么呢?

  (5)秋风答应了吗?它是怎么做的呢?

  4、讨论:秋风还会做什么?

  (1)秋风的本领可大了,它还会带谁去旅游呀?

  (2)秋风还会做哪些事情呢?(吹红了苹果的脸……)

  (3)用讨论出来的事物代替树叶,进行散文诗的仿编。

  5、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学念散文诗。

  6、活动延伸

  (1)鼓励学生把秋风会做的事用自己的画笔画出来。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继续讨论秋风还会做哪些事情。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在我的引导下和图片的作用下,都能跟着一直完整地朗诵这首散文诗了,感知秋天的色彩。在活动中,调动了幼儿视、听、说等多种感观的统一,使幼儿进一步提高了对词汇、句子的运用能力及表达能力,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韵律美,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情感。但其中我也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看似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看图说一说,幼儿讨论,并引导幼儿用较完整地语言来表达,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表现在幼儿对整个图画有了自己的解读后,教师并没有按照幼儿的意愿对作品进行适当地调整,将幼儿的'口头语转变书面语言,成为幼儿自己的东西,还是回到了预设的活动设计中,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有了下降,虽然就学习本首散文诗内容而言,还是有一定的效果,但与《纲要》中对幼儿是学习主体的精神还有一定的差距。尽管这对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很高,但新课程要求我们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强调幼儿学习创造性和自主性,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要求我们要不断地研究与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在不断地实践中学习、研究、探索、解决这样的问题,以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的需要。

中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区分吸水与不吸水的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知布的吸水现象。

  2、激发探索兴趣,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并尝试记录。

  二、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空瓶子盖子上开一个小口、一个针筒、每组一盆水、一盘颜料、一块纱布、图表一张、油布(实物)麻布(实物)雨伞布(实物)棉布(实物)。

  三、活动过程:

  (一)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两个八宝粥瓶子,(一个里面是空的,另一个里面装着一条纱布。)一个针筒,一盆水。将针筒抽满水射进两个空瓶子,将空瓶子翻个跟斗,结果一个瓶子能倒出水来,一个瓶子不能倒出水来。

  2、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3、教师揭晓秘密:原来有一个瓶子里有一条纱布,纱布会吸水。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布的吸水过程。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条纱布和一盘有颜料的水,请幼儿像提着布的一角,轻轻地碰到水面,观察布的.变化。

  2、幼儿操作。

  3、请幼儿在实验后把发现的秘密告诉小朋友。

  三) 为幼儿提供各种材质的布,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布不吸水。

  每位幼儿选择两到三种材料进行实验。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

  四) 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展示在展示台上。

  1、师根据图表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不会吸水?

  五)请幼儿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师总结: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今天我们可以回家找一找、试一试家里的什么东西会吸水?上面东西不会吸水?也可以把你的发现带到幼儿园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中班教案 篇5

  游戏辅导意向:

  积极的参加集体游戏,并能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为。

  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

  学习游戏儿歌,准备伴奏的音乐。

  游戏规则与玩法:

  幼儿边念儿歌边按词意表演,当熊出场的音乐响起时,立刻自由摆出造型并保持不动--扮"木头人"。"熊"上场,一边走一边观察,看看有谁在动,如果有人动了,就抓住并"带回家"。

  造型可以从单人、两两结伴到三人组合进行。

  行为观察:

  1、游戏过程中情绪表现如何?

  2、第一遍游戏,在儿歌的最后一句结束时,能否快速的.摆出动作造型?能保持不动吗?

  3、第二遍游戏,能有意识的摆出和第一遍不一样的动作吗?

  4、第三遍游戏,能找到同伴两两结伴吗?;能根据音乐迅速的作出动作反应吗?

  5、第四遍游戏,能主动的寻找并结成三人组合吗?

  澄清讨论:

  1、怎样才不会被大熊"吃掉"呢?你可以怎样摆出动作?两个同伴可以怎样配合?三人呢?

  2、当"熊"来时,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是怎样做的呢?

  3、被"熊带回家"的小兔心里有什么感觉?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爱游戏,活动中,幼儿情绪很高,他们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活动量适中,是一节成功的游戏教学课。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以看、摸一摸,因为他们缺少生活经验,所以不能很好的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遇到突发事件时不知如何处理,为保证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我特设了本节课,让孩子们通过对安全标志的认识,了解安全标志的意义,从而提高安全意识,进一步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标志,了解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2、有初步的安全意识,知道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标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生活中安全标志的含义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运用安全标志

  活动准备

  1、教学活动课件,安全挂图

  2、每幼儿一份安全标志图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结合教学挂图讲述故事

  2、在图中有很多标志,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标志吗?

  二、会说话的标志

  1、教师出示六个标志(当心触电、当心夹手、禁止攀登、禁止倚靠、紧张烟火、安全出口)请幼儿猜猜分别是什么含义

  问题:你们见过它们吗?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提示:有些图形比较形象,幼儿容易猜出其含义,有些比较抽象,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3、介绍标志的含义和作用

  三、小小标志大用处

  1、请幼儿拿出活动材料,讲述图中的场景并动手操作

  问题:图片里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需要哪些小标志的帮助呢?请你把对应的标志贴在图片旁边的方框里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些小小的标志,可别小看了这些标志,通过它们我们就能够避开危险,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回家后把今天所学的讲给爸爸妈 妈听

  2、将安全标志挂在班级适当的位置,便于幼儿巩固知识

  3、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注意观察周围其他标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并了解其含义和作用,培养了安全意识。在活动开始时我以故事的形式导入主题,幼儿很感兴趣,本节课所认识的标志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所以在活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几乎都能很好的找出相应的标志。在活动结束时,我让幼儿回家后把今天所学的讲给爸爸妈 妈听,从而加深学习印象,巩固了学习知识。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案03-30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10-05

(经典)中班教案01-13

中班教案[精选]09-14

【精选】中班教案09-20

[经典]中班教案12-16

中班教案(精选)11-06

中班教案(经典)12-01

(精选)中班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