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必备(6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用意:
幼儿园小班孩子只明白刷刷牙能保卫自个儿的牙,不晓得漱漱口也可以保卫牙,有些小孩漱漱口方式亦不是非常准确,,更不晓得刷刷牙、漱漱口为何能保卫他们的牙。通过本节教学课,让小孩懂得漱漱口,今后吃完物品要养成主动漱漱口的习性。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故事内容,明白多吃甜点对牙不好,产生保卫牙的心愿。
2。学习准确的漱漱口方式,养成吃饭后漱漱口的较佳卫生习惯。
教学预备:
每个人一只漱漱口杯,黑芝麻糖数个,小脸盆数个。
教学过程:
1。孩子欣赏小故事《小狗熊拔牙》后,幼儿教师提问:母亲为小狗熊买了多少糖?母亲对小狗熊讲了啥?小狗熊是怎样做的`?
2、启发孩子边品尝芝麻糖,边自由述说。小狗熊吃了一块糖,真香呀!教师也给每一个孩子带来了一块糖,请孩子品尝哩。
3、启发孩子边尝芝麻糖边自由述说:芝麻糖香还是不香?黑不隆冬的颗粒是啥?
4、幼儿教师边说故事边提问孩子:小狗熊之后又是怎样做的?小狗熊的牙怎样啦?(请孩子学学牙齿痛的模样。)为何会这样?(多吃甜点对牙不好。)
5、通过观测和察看、探讨,启发孩子发现进食会有残渣留在牙上,领会准确的漱漱口方式。
(1)小狗熊吃多了糖激起了牙齿痛。孩子刚刚也吃糖啦,如何是好呀?(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小伙伴的嘴与牙,发现芝麻糖粘在牙上的情况。)
(2)启发孩子用漱漱口的方式《把粘在牙上的物品吐出来,让孩子观测和察看吐出的残渣。
(3)“咕噜噜”漱漱漱口。启发孩子学习准确的漱漱口方式:让谁在嘴巴中“咕噜噜”的唱K,接着吐出脏水。(可以让孩子用纯净水漱漱口,预防吞下生水。)让孩子瞅瞅自个儿吐出的残渣,告知孩子进食后要漱漱口。
教学扩展:
但平日里除刷刷牙,我们亦能漱漱口,漱漱口也可以保卫我们的牙,把脏的物品撵走。今日我们懂得了漱漱口,今后吃完物品要漱漱口,能做到吗?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一开始,我让幼儿感受《好朋友》这首简短的儿歌,从儿歌中了解谁和谁是离不开,最匹配的,它们是好朋友。儿歌虽然非常地简短,但小朋友的兴趣比较高。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并注重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讲述“谁和谁是好朋友”,初步感知匹配。紧接着再拿出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相匹配的物体,让幼儿了解了只有有关联的物体才能匹配在一起,才是好朋友,进一步感知了匹配的概念。
随后通过实物匹配操作加深巩固,要求他们将两个有关联的物品放在一起。在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能正确配对,懂得了匹配,操作正确,找到和自己实物相匹配的物品,有效达到教学目标。但有的孩子显得比较盲目,不知道如何去找出与之匹配的实物。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耳朵和鼻子,知道耳朵能听声音,鼻子能闻气味,了解一些简单的保护方法。
2.能用耳朵听辨不同声音,学习用鼻子闻气味的方法。
3.对听声音、闻气味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汽车喇叭声、电话铃声、小动物叫声等。
2.物质准备:
(1)录音机、磁带,铃铛、铃鼓、盘子、钟等能发出声音的物品;教学挂图(大自然的背景图、流水、刮风、雷雨、鸟鸣等)。
(2)各种有气味的物品,如:橘子皮、香水、肥皂、风油精、醋、酒等(可请家长协助搜集);自制神秘箱一个
活动过程:
1.指五官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2.感知不同气味,了解鼻子的用处。
(1)展示搜集来的有气味的物品,由搜集者介绍该物品,并请大家闻一闻。
(2)游戏:神秘箱。
教师事先将前面展示的有气味的物品逐一放进神秘箱,让幼儿用鼻子在神秘箱的小孔处闻一闻,猜测箱内藏的是什么东西,最后教师打开神秘箱,与幼儿共同验证。
(3)与幼儿一起讨论鼻子的用途,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并引导幼儿回忆:爸爸的鼻子平时是用来干什么的?妈妈平时用鼻子做些什么?还有爷爷、奶奶的……
(4)游戏:找相同。
教师出示装有不同气味物品的瓶子,让幼儿将瓶子拿起来闻一闻,并把具有相同味道的罐子放在一起,并说说是什么物品的气味。游戏几次后,教师可适当增加装相同气味物品瓶子的组数,再按上述方式分组进行游戏。
3.游戏“听听猜猜”,感知耳朵的用处。
(1)游戏:耳朵耳朵听一听。
教师和幼儿边摸耳朵边念儿歌:“耳朵耳朵快醒来,听听我是谁?”念完儿歌,教师播放事先录好的幼儿熟悉的声音(如:汽车、摩托车的喇叭声、自行车的铃铛声,常见小动物的`叫声,人的笑声、哭声等等,或在桌子底下敲击幼儿熟悉的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猜猜是谁或什么物品发出的声音。待幼儿熟悉游戏后,教师可增加游戏的难度。这时,教师可请幼儿闭上眼睛并变换发声的位置,让幼儿说说声音来源的方向。
(2)教师与幼儿讨论耳朵的用途:你是怎么发现周围的声音?耳朵有什么用呢?
(3)出示大自然的背景图,依次播放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流水声、刮风声、雷雨声、鸟鸣声等),请幼儿根据磁带所播放的声音选择相应的图片贴到适当的位置。
(4)讨论: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听过哪些声音?并请幼儿模仿出这种声音。
4.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鼻子和耳朵。
(1)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保护鼻子。
①教师出示一个流着“鼻血”的娃娃,教师提问:娃娃怎么了?娃娃的鼻子怎么会流血的?教育幼儿不能用手挖鼻孔,鼻涕流出来时,要用手帕来擦。
②请幼儿当“小老师”,教娃娃正确的擦鼻涕的方法。
(2)讨论:怎样保护耳朵。
①请幼儿说说没有耳朵会怎样?
②请幼儿捂上耳朵,教师轻声说话,引导幼儿感知听不见的不方便。
③说说怎样保护耳朵?(不要对着耳朵大声说话,不要让水流进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5.阅读幼儿用书——我有耳朵和鼻子。
小班教案 篇4
小班语言:《小熊的客人》教案
孟照玲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同伴间相互谦让的美德。
2、发展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记忆重点情节。
活动准备:课件《小熊的客人》、小老鼠、大象图片各一。
活动难点:通过两个形象的鲜明对比,使幼儿初步懂得同伴间要相互谦让、团结友爱的道理。这是活动的难点,采用对比法、引导法、提问法突破。
活动重点: 是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记忆重点情节。采用提问法、引导法解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动物客人,它们是谁呢?”出示小老鼠和大象图片,引出活动内容.
二、展开
1、老师通过提问:“如果有一大一小两个凳子请他们坐,谁坐大的、谁坐小的?”设置情景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节。“咱们小朋友真棒!知道小老鼠要坐小的,大象要坐大的。那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的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小老鼠和大象去小熊家做客的事。咱们来看一看,事情是不是像小朋友讲的那样呢?小熊为他们准备了好多东西呢,它们又是怎么分的呢?”
2、放课件,讲述故事《小熊的客人》。
3、“好,故事看完了,有谁记住了这个故事的名字?”
4、“故事中是不是小老鼠坐了小板凳,大象坐了大板凳?”“小熊还为他们准备了什么?这些东西他俩是怎么分的?”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记忆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5、提问幼儿“你喜欢哪个动物,不喜欢哪个动物,为什么?”通过引导使幼儿懂得同伴间要相互谦让,团结友爱的道理。解决活动的`难点。
6、“咱们小朋友是不是都愿意做一个谦让好宝宝呀?”“那咱们平时吃饭的时候,放在盘子里的包子、油饼能不能挨个摸呀?请小朋友拿勺子的时候能不能挨个挑呀?玩玩具的时候能不能抢呀?”让幼儿明白这些都是不谦让的行为。
三、结束 “小朋友以后能不能做到不挑、不捡、不争、不抢呢?”“咱们就来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到,看谁做得好。以后咱们每周评一个谦让小明星,给他贴一朵小红花,小朋友愿不愿意争取?”活动结束。
四,活动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区角活动。
在进行区域活动时,老师巡回观察,是否有幼儿对材料或玩具任有争抢,老师指导并进行教育。
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小猫咪咪在妈妈生病前后的变化,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汇及短句:最好、河边、努力钓呀钓呀。
2、能简单讲述故事,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故事的讲解激发幼儿爱劳动和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动物卡片:小猫、小兔、小猴、小狗、小鸡、猫妈妈等。
2、小动物头饰。
3、礼物卡片:胡萝卜、水蜜桃、骨头、毛毛虫、鱼等。
4、情景表演。
三、活动过程:
1、音乐律动《乐器律动》。吸引幼儿注意力,准备开始上课。
2、语言导入:(神秘地说) 今天呀,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特殊的礼物,你们猜,是什么?
3、首先老师要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故事,同时还把故事的主人公——小猫咪咪请来了。看,她来了!
小猫咪咪(幼儿扮演)出场:hi!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猫咪咪,大家都夸我长得可爱,你们说呢?可是每次妈妈喂我吃饭或给我穿衣服时,总说我懒,自己能做的事自己不做,说这是不爱劳动的坏习惯。小朋友,你们说,妈妈说的对吗?
师:是呀,小朋友,小猫咪咪这样做对吗?
幼儿讨论:小猫咪咪这样做对吗?
过渡语:是呀,这样做多不好呀,得快点儿改掉不爱劳动的坏习惯,要不,会把妈妈累坏的。瞧!小猫咪咪怎么了?
4、小猫咪咪很懊悔地出场:妈妈由于过度劳累,真的病倒了,住进了医院,小伙伴们都带了好吃的东西来看妈妈。
5、幼儿扮演小动物表演送礼物的情景。
师:呦,小伙伴们都带来了什么礼物给猫妈妈?(贴上猫妈妈的.卡片)
幼儿:小兔带来了胡萝卜给猫妈妈,小猴带来了桃子给猫妈妈,小狗带来了骨头给猫妈妈,小鸡带来了虫子给猫妈妈。(幼儿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贴上相应的卡片。)
师过渡:猫妈妈病了,小兔送来了自己最爱吃的胡萝卜,小猴送来了自己最爱吃的桃子,小狗送来了自己最爱吃的骨头,小鸡带来自己最爱吃的虫子。(同时教师用手指图片,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疑问的语气)可是,这里为什么没有咪咪送的礼物呀?(贴上小猫图片)
6、咪咪出场。咪咪哭了:呜??..我什么也不会,给妈妈送什么呀?
师:瞧,咪咪哭得多伤心呀!小朋友快帮咪咪想一想,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好呢? (幼儿讨论)
师:哎呀,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妈妈知道了一定很高兴,病一下子就会全好了!咪咪的好朋友小猴子,它也出了一个好主意,什么主意呢?让咪咪跟小朋友说吧。 咪咪:小猴把我带到了河边,指着河水说:“自己钓吧,礼物就在河里。”我就努力钓呀钓呀,钓出一条大鱼(高兴地说)!我带来了鱼给妈妈,妈妈高兴地说:“乖宝宝终于长大了,
会劳动了,这才是给妈妈最好的礼物!”
师:小猴真聪明,帮咪咪给妈妈送了一个最好的礼物。(若有所思)那么小朋友想一想,你的妈妈病了,你该怎么做?
7、通过提问,丰富词汇短语。
师:妈妈收到鱼说了什么?
幼儿齐:这是最好的礼物!(书写标题:最好的礼物)
8、总结。
小猫咪咪是一个不爱劳动的孩子,妈妈都被它累病了,后来,在小猴的帮助下,它把自己亲手钓的鱼送给了妈妈,小猫咪咪变成了一个爱劳动的懂事的好孩子。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习小猫咪咪,改掉坏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
2.认识多种红红的、圆圆的物体,感受圆形物体可以滚动的特点。
活动准备:
1. 课件
2. 礼物盒、纽扣
重难点:重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难点: 能够根据圆形物体可以滚动的特点,敢于想象。
活动过程:
一、出示礼物盒,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这是一个漂亮的礼物盒子。你们知道礼物盒里会是什么呢?
2.师:老师把它打开来看看好吗?小朋友看看这小东西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集体念:这小东西是红红的、圆圆的)
师:小朋友猜猜则会红红的、圆圆的小东西是什么?(幼儿对它进行猜想)小朋友猜的对不对,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就知道了。
二、欣赏故事。
老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边播放课件。
1.第一幅图片故事。
提问:红红的小东西快乐吗?它是怎样往前的?谁来表演一下?请幼儿伸出手指: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教师带着幼儿边做边说:高高兴兴的往前滚着,滚着。)
2.第二幅图片故事。
提问:小东西遇到了谁?(小老鼠)小老鼠觉得小东西像什么?(红樱桃)
师:为什么小老鼠觉得它像红樱桃?(它们都是红红的、圆圆的)小老鼠想吃红樱桃吗?它有没有吃?为什么?
3.第三幅图片故事。
提问:小东西又遇到了谁?看看,红红的小东西像小兔子的什么呀?
师:小东西想要做小兔子的第三只眼睛,小白兔同意吗?为什么?(小兔子不想当小怪物)
4.第四幅图片故事。
提问:小东西向前滚得时候经过谁的家?(小熊)小熊要过四岁生日,可是小熊的家门前有几只灯笼?(三只)
师:小熊少了一只灯笼,那小东西是不是第四只灯笼呢?为什么?(你是假的,你不会发光)
5.第五幅图片故事。
提问:小东西最后遇到了谁?小猫今天不开心,为什么?(小猫衣服上的红纽扣不见了)
师:找到了吗?原来小东西就是小猫的纽扣呀。
三、经验分享。
1.师:这个小东西真有趣呀!一路上遇到了很多事,闹了不少笑话:小老鼠以为它是一颗红樱桃,它自己又想做小白猫的第三只眼睛,还以为自己是小红灯笼,后来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小猫衣服上掉下的一颗纽扣。(结合课件出示图片)
2.讲故事。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个故事。
四、教师带领幼儿去室外找一找红色、圆形的物体。
师:故事里,小东西一路上都是滚呀滚,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滚呢?(皮球、呼啦圈、车轮、纸球等)
师:一会儿游戏的时候,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找圆形物品滚一滚,好吗?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07-20
小班教案【经典】01-03
(经典)小班教案02-18
小班教案[经典]12-17
(精选)小班教案12-05
【经典】小班教案12-07
小班教案(经典)12-19
(经典)小班教案09-09
小班教案(经典)09-12
小班教案【精选】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