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好吃的面条》

时间:2024-04-05 08:11:4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好吃的面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好吃的面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好吃的面条》

  【活动目标】

  1.大胆地运用多种感官,感知面粉的特征及面粉变面团的过程。

  2.初步学会和面,了解水量的多少和面团干、稀的关系。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面粉、水、盘子、勺子、水杯、塑料小刀、电磁炉、锅。

  2.太干、太稀、水分适中的面团各一团。

  3.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利用各种感官感知面粉的特征

  1.今天我们要一起制作好吃的面条,那么面条要如何制作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原来面条是由面粉做成的。)

  2.出示面粉,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师:这是什么呀?我们一起来看看、摸摸,猜猜这是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吹一吹,观察面粉的变化

  4.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知,并共同小结:面粉是白白的,粉状的,很轻,摸上去滑滑的,细细的等。

  (二)感知面团的特征

  1.提问:想一想,怎样使面粉变成面条?”

  2.出示三份和好的面团(太干、太稀、水分适中的面团各一团),感受面团的特征。提问:你觉得哪一种面团适合做面条?小结:太干或者太稀的面团不适合,只有软硬合适又不粘手的面团才适合进行面条的制作。

  3.出示记录表并鼓励幼儿猜测:100克面粉需要倒多少水才能和好面团呢?

  (三)尝试和面,探索合适的水量

  1.提出操作要求:

  (1)两名幼儿一起合作,一人用小勺加水,一人和面

  (2)负责加水的幼儿要数清楚加了几勺水,并记录下来

  (3)和好的面团要既能成团,又不粘手

  (4)保持桌面、身上的整洁。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幼儿交流展示幼儿的面团,并介绍用的水量

  4.通过比较幼儿的面团和记录表,进行小结:加的水越多,揉成的面团越稀

  5.提问:如果面团太干或者太稀了怎么办?

  6.共同称量干稀合适的面团所用的水量,发现面粉和水的比例是在2:1左右,揉成的面团干稀较为合适。

  (四)大胆用面团制作面条

  1.提问:想一想,怎样将面团变成面条?

  2.观察流程图并交流

  3.提出操作要求:

  (1)将太干或者太稀的面团进行调整,加入水或者粉,揉成面团。

  (2)两名幼儿一同合作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形,然后压扁,用塑料小刀切成面条。

  (3)在使用小刀时注意安全。

  4.将制作好的面条入锅烹煮。

  (五)一起享用美味的面条。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好吃的面条》】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好吃的冰激凌教案06-09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02-28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教案11-30

幼儿园下学期大班优秀评语11-15

《小车迷》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06-08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未来的房子》06-22

幼儿园大班《纸杯力量大》科学教案06-22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爱的传递》10-01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工作计划03-19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从哪里来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