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爷爷的芦笛》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爷爷的芦笛》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爷爷的芦笛》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自然环境的有关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4.了解文章叙述顺序,了解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以芦笛为主线,展开教学。
2.以读为主,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套音乐(海浪的声音、芦笛的声音、暴风雨的声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讲读课文第一段。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作者写作目的。
2.感受第一段中描绘的美景,体会强强对爷爷小屋的向往。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体会笛声的特点。
2.感受第一段中描绘的美景,体会强强对爷爷小屋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出示课件: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想听吗?课件播放。
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的时发出的美妙声音。因为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一起《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理解不懂的词语,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三、检查初读,了解学生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正音。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及揣摩到的写作目的,并读出体现写作目的的语句。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这悠扬的笛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边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并归纳笛声的特点:悠扬、清脆、神奇
3、以芦笛为线索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五、学习第一次芦笛声。
1、过度:悠扬的芦笛声是在哪一段提到的?
2、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第一次芦笛声是强强亲耳听到的吗?(不是,是想象的)你从哪知道的?(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
好玩在哪里?谁来读一读。
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光闪闪烁烁。
①指导朗读:碧海蓝天,海鸥翱翔,星星闪烁,多么富有诗意的景致啊!你能体会后,再来读一下吗?(板书:美丽)
②出示图片欣赏,自己练习,齐读。
③引读:更有趣的是??……
过渡:在美丽的大海边,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丛里,和最疼爱自己的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这样的生活多么令人?……(羡慕、渴望、盼望着去看一看、玩一玩)强强对爷爷的小闸屋充满了(向往)。(板书:向往)(如果你是强强,你会怎么想?)
④指导朗读:你能读出自己的体会吗?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指名读)
六、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2、抄背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研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
3.了解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并指名背诵第一段。
2.揭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第二次,第三次芦笛声给小主人公强强带来了怎样的不同的感受呢?
二、研读课文,深入思考:
第二次芦笛声
1.过渡:让我们先来学习文中提到的第二次芦笛声。转眼就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爷爷的小闸屋,看,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
3.集体交流。
(1)、出示“五月间的海水变得柔和温润。……拂过强强的脸颊。”
①指名朗读。此时的大海是一番怎样的景象?通过想象感受一下情景。(板书:柔和温润)
②你感受到了吗?(指名)海水是——海面是——海风呢?
此时此刻,你好想说什么?(好美呀,好舒服呀……)
(2)、我想强强一定和大家发出了一样的感叹。该做更有趣的事了。齐读4-6小节。
听到了清脆的芦笛声。真的跟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强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板书:高兴)
白天,小闸屋周围美丽的景色以及“清脆”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第三次芦笛声
师述:快乐的时光总是让人感觉短暂,刚才还和爷爷一起吹芦笛、看海鸟,转眼夜晚已经来临了,爷爷说:“……”强强是怎么说的?(“放心吧,爷爷,我不怕。”)
1、你能想象一下强强说这话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吗?
真棒!你说此时的强强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十分地——(勇敢,英勇,胆大……)
2、我们可不能光听他说的,要眼见为实,瞧瞧晚上发生什么了?
(1)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①指名朗读。此时的大海变得怎样了?你见过狂怒的大海吗?(板书:狂怒)
②强强是躲在被窝里听大海的声音,我们也来闭上眼睛体会一下,听听狂怒的大海。(放音频)……你觉得夜晚的大海……(大海变得可怕了……)
③指名读文:谁再来读这一段,把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体会大海的凶猛、可怕。)
④读的真不错,我们向他学习,一起来读一读。
⑤还有哪些话也写出了大海的凶猛与可怕呢?
交流:“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3、若你一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板书:恐惧)(强强与你一样,此时的他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惊恐万丈,忐忑不安)?找出有关语句交流。
①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着:“爷爷!爷爷!”
②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
③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他哆嗦着下了床……
④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过渡:(指名读这四句话)通过这些表现,我们感到强强当时……(害怕急了、恐惧、)
除了夜晚狂怒的大海让强强感到了巨大的恐惧以外,还有其它原因吗?(独自一人在家、年龄很小、担心爷爷)
放动画。加深体会,指导感情朗读。齐读7---10
4.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那是什么声音?
对,是爷爷的芦笛!“啊,爷爷的芦笛!”
指导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强强的兴奋,高兴)
5、此时的强强变得怎样了?是什么使他勇敢起来了?(芦笛声、爷爷、爷爷的语言)(板书:勇敢)
①、出示第十三自然段:“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此时此刻这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什么?风涛中这悠扬的笛声,那是爷爷在对强强说……
②、在这狂风怒潮的黑夜里,爷爷在干什么呢?
③、此时此刻,他又想起来什么呢?出示: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④、这是爷爷在告诉他什么呢?你怎么来理解的,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或者也可以借用以前学过的名言句子来说。
⑤、引导朗读体会。
6、总结: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不同的笛声,先写了强强想象中的大海和笛声;然后写了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海和笛声给强强的感受;最后写了漫漫黑夜里,风涛里的笛声。这些笛声对强强和我们来说,带来了什么?给予什么?懂得了什么?把你读懂了的,感悟到的写下来。
爷爷的笛声---------------------------------------------------
7、交流。
三、总结全文,提升认识。
1、小结。
2、是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首歌的名字叫《真心英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相信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会对这首歌有更深的领悟。(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
让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在你我的心里流动……
四、自主作业,课外延伸。
1、搜集与课文中心有关的名言警句。
2、摘抄你喜欢的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读一读,背被一背。
《爷爷的芦笛》教案2
一、复习导入
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5课,爷爷的芦笛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文中的强强听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文章
齐读课题
过渡:强强是生活在都市的孩子,在他眼前呈现的只是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与我们一样更渴望另一种快乐的生活,强强喜欢到爷爷生活在大海边,在他的想象里,那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第一节
1、个别朗读:
师:强强想象中的大海是怎样的呢?
2、师小结:强强虽然没有去过小闸屋,但他心驰神往,他把爷爷生活的大海边想象的十分有趣,风光十分美丽宜人。五月的一天,他终于来到了日思夜想的爷爷的小闸屋。此时的他,看到的大海与想象中的一样美丽吗?
三、讲读2-6节
1、女生朗读
2、出示投影教师弹琴(一)
师:强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强强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了大海,听到了海鸥的叫声,生活中的第一次总是最新鲜,他会对着大海情不自禁的'说些什么?(大海,我终于投入你的怀抱了!你的美让我如痴如醉)
师:海鸥展翅飞翔,海浪追逐嬉戏,苇叶轻轻摇曳,芦笛声声悦耳,强强来到爷爷身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海鸟同乐,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4、齐读
四、讲读7-13节
1、自学。今晚会有潮汛,爷爷要去察看汛情,看看潮水对庄稼是否有危险。于是把强强一个人落在家里,强强在城里经常一人睡觉,他可是小大人,从来也不会害怕。到了晚上,果然有海风呼啸,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学习7——13节
2、师: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大海与强强表现的语句
3、出示波涛汹涌的大海的录象,你看到了怎样的大海?
4、投影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的狂怒……吞没的危险。”
师:喜欢朗读的同学站起来。
你觉的他哪些地方读的让你的心也随着浪潮掀起无数的浪花。
若你一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强强与你一样,此时的他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惊恐万丈,忐忑不安)
5、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强强十分害怕?他不是向爷爷保证绝对不会害怕,此时为何改变了心情?强强心理会想些什么?
6、师: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以后强强写起这难忘的经历,你觉得他会起什么题目?(强强遇险记)
7、师:这里三处地方出现了“爷爷,爷爷!”你觉得应该怎样朗读?自练——生读——讲原因
师:一向十分胆大的强强遭遇了强劲的海风与如千军万马似的奔腾而来的浪潮,真是势不可挡,把他吓的十分恐惧。
8、完整地朗读这一段。
《爷爷的芦笛》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意思,懂得经受锻炼和考验,才能变得坚强勇敢。
2、能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认6个生字。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课《爷爷的芦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芦笛 婉转 悠扬 温润 脸颊 潮汛
喷洒 摇撼 打碎 裹挟 恐惧 驱赶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说
三、自学生字
1.自己把课文中难度大的生字再记一记
2.交流难字:裹:把“衣”字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是个“果”
碎:“卒”的左边加上“石字旁”
颊——挟:“夹”字加偏旁
3.其他字按照预习情况进行交流
四、交流预习的词语
五、深入学习课文
1、在强强的想象中,爷爷的小闸屋是什么样子的呢?回读第一自然段
2、默读思考:来到小闸屋后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给课文分段。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1)兴奋
强强为什么兴奋?
指导朗读2——6自然段
(2)害怕
你从哪儿看出强强十分害怕?
指名说:
①“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②“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③“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指导朗读
当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时他的感情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静。”
在独自一人经历了狂风大浪后,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心情会怎样呢?
兴奋:因为爷爷在不远处陪伴着他,而且爷爷就要回来了。
塌实:那么大的风浪都过去了,现在风浪小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自豪:独自一人度过了风浪最大的时刻,度过了令人紧张、恐惧的时刻,自己不是也很了不起吗?
勇敢:经历了这样大的风浪,再遇到这样大的风浪还会害怕吗?
指导朗读
这是强强想起了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讨论)
齐读最后一句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爷爷的芦笛》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自由发言)
《爷爷的芦笛》教案4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字典预习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预习第七课了吗?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来学习这篇课文《爷爷的芦笛》(板书)。课文的题目既然是爷爷的芦笛,那有谁知道,爷爷的芦笛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生自由答)(两次,三次)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一找到底有几次,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到的?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2、名3、回答,4、(要求回答问题要完整,5、说读概括)(师相机指6、出第一次是强强的想象中的。)
第一次:在强强的想象里出现
第二次:初到海边
第三次:海潮涨起,恐惧时
7、师:三次芦笛声在不同8、的时间,9、不同10、的情况下出现,11、它带给强强的感受也是不同12、的,13、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近强强,14、和他一起去欣赏去感受爷爷那神奇的芦笛声。
精读课文:
第一次:强强的想象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体会,在强强的想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笛声又是什么样的?读一读,说一说(大海充满诗情画意,笛声婉转悠扬)
(出示课件,提问:强强不止听出了笛声的婉转悠扬,还听到了一股浓浓的海水味,笛声里怎么会有海水味呢?)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诗情画意或风平浪静
婉转悠扬
难怪强强心中充满了渴望和向往(板书)
第二次:初到海边
带着美丽的向往,转眼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如愿了
展现在强强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海水海面海风(解释温润温馨)(课件出示内容)一起来读一读吧,(看屏幕齐读)
师:大海与强强想象的一样美丽,那笛声也正如想象的那样(生说:婉转悠扬),师引读:清脆的笛音(生读),强强的心里多么高兴啊!
(板书)平静、温馨清脆高兴
第三次:夜里充满恐惧时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夜晚很快就到了。
1、(引读)爷爷说强强说
你能想象一下强强说这话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吗?
真聪明!此时的强强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十分(勇敢,英勇,胆大)
因为在他的眼中,大海是(结合板书说)在他的想象中,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这样美丽的大海怎么会让人害怕呢?
2、我们可不能光听他说的,要眼见为实,瞧瞧晚上发生什么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1)指名朗读。
此时的大海与白天时的大海一样吗?大海变得(太凶猛了、太可怕了)
(2)还有哪些话也写出了大海的凶猛与可怕呢?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读课文。(师巡视)
交流:交流: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出示)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3)再来看看那位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很勇敢的强强怎样了?(害怕了,紧张了,焦急了)
(出示)强强裹紧被子,听不到任何回答。
强强吓得钻进
强强焦急起来又钻进了被窝。
(4)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810)节,把大海的凶猛可怕和强强紧张害怕的心情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
四、学习第四段
(过渡)强强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那是什么声音?
1、
对,是爷爷的芦笛!(出示:啊,爷爷的芦笛!)齐读。
2、这时候,强强觉得自己变的怎样了?是什么使他勇敢起来了?
为什么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包含着爷爷对强强的鼓励和安慰。)
3同学们,如果芦笛是爷爷的传话,那么你想爷爷要通过芦笛告诉强强什么才使强强不再恐惧呢?
(出示:爷爷会说:
)
4、强强明白爷爷的意思吗?(出示: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你明白吗?把你的理解讲给大家听。听了大家的理解,我不由得想到了这样几句话送给大家:
出示: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3、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让我们一起把这些话记在心中。
回归整体:结合板书
这是一支多么神奇的芦笛呀!
布置作业:
15、摘抄句子
16、背诵第一段
板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7—13自然段。
2、通过诵读,让学生感悟风暴之夜的环境恶劣,体验强强独守小闸屋的恐惧心情。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7—13自然段中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明白环境与人物心理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体会“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爷爷的芦笛”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味一下,这笛声怎样呢?出示:在强强的想象里,这笛声,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来到爷爷的小闸屋。
2、学生交流。
3、小结:可见,这悠扬的笛声已经打动了大家的心,我相信如果学完了全文,大家会从芦笛中体味出更多的内涵。
二、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心理
过渡:夜晚很快就到了,爷爷告诉强强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1、精读第7自然段,感受强强的“不怕”
(1)出示爷爷与强强的对话,分角色指名读。
(2)爷爷说今晚会有潮汛,强强要一个人留在小闸屋里,他怕不怕?
(板书:不怕)
(3)当时的他在爷爷面前表现得怎样?(勇敢)
(4)指导朗读,读出勇敢。
过渡:我们可不能光听他说的,要眼见为实,一起去瞧瞧晚上发生了什么?
2、精读第8—10自然段,感受强强的“怕”
(1)欣赏动画,了解今晚发生的事情。
(2)潮汛之夜,强强一个人呆在小闸屋里,到底怕不怕?(板书:怕)
(3)强强为什么这样害怕?(风浪的凶猛)
(4)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表现风浪凶猛的句子。
(5)指名交流相关句子。
出示:
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6)逐句说说哪些词最能让你感受到大海的凶猛。(狂怒、喷洒、摇撼、吞没、摔打、永不疲倦等)
(7)指导朗读,读出海的凶猛。
(8)小结:这真是一个令人恐惧的夜晚!
过渡:这样的夜晚,如果你和爸爸、妈妈围坐在一起,谈论着有趣的话题,这时你会有怎样的感觉!
这样的夜晚,你孤身一人,躺在一个漆黑的海边小屋,听着风的摇撼,浪的巨吼,此刻又有怎样的感受呢?就让我们走进主人公强强,去感受他心惊肉跳的暴风之夜!
(9)再读课文第8—10自然段,找出描写强强表现的句子。
(10)交流出示:
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大声呼喊着:“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
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
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他哆嗦着下了床,刚要开门,“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11)读第1、2句,说说强强的害怕从哪些词语体验到的?
强强为什么要呼喊爷爷?
你能把这种感觉放进带进你的朗读吗?
(12)读句3,你们又可以读出什么?(焦急)
可以从哪些词语体验到?
能把你的感觉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
(13)刚才我们仿佛亲身来到了小闸屋,感受了风浪的凶猛,与强强一起焦急、恐惧,担心,人物的心理与环境紧密结合,文章写得生动,扣人心弦,让我们再一次共同欣赏这精彩的语段,男生读描写风浪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强强表现的句子。
3、精读第11、12、13自然段,感受强强的“不怕”
过渡: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传来了奇特的声响!
(1)播放笛声。这是什么声音?
(2)出示:啊,爷爷的芦笛!
感情朗读这句话。(两个感叹号传达了强强的怎样情感?带上人物的心情读好它。)
(3)听见了爷爷的芦笛声,强强变得怎么样?(板书:不怕)
出示: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这时候,他觉得自己变得勇敢起来。
(4)交流:仅仅是爷爷的.笛声驱赶了他的恐惧吗?到底是爷爷的什么让强强不再害怕?(爷爷坚强的品格、丰富的生活经验)
(5)交流:风涛声中悠扬的笛声,是爷爷在对强强说些什么?
(6)引读这句话。原来这优美的笛声竟然包了这么丰富的内涵,因而这悠扬的笛声。
四、理解爷爷的话,感悟文章主旨
1、理解两个“不怕“的不同。
2、出示: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交流:爷爷明知道今晚会有潮汛,为什么还要让强强独自一人留在小闸屋?(板书:经受风雨接受锻炼健康成长)
4、齐读这句话。
5、出示有关诗句,丰富积累。
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6、写写自己的感想体会。
7、一个人要经历磨练,才会更坚强、勇敢,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老师也深深祝愿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笑对挫折,笑对人生,经风雨、见世面,迎着风雨健康成长!
五、课后练笔
强强觉得自己变的勇敢了,并想到爷爷平时爱说的话,如果几天以后,强强又独自一人在小闸屋面临风雨的洗礼,他会有什么反映?展开想象,借鉴8-12自然段的写法,写出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强强的反映。
《爷爷的芦笛》教案6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意思,懂得只有经受锻炼和考验才能变得坚强和勇敢。
3、会认“闸、撼、颠、簸、哆、嗦等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边读边找找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然后借助注音认识生字。
3、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4、交流学习成果: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2)解释难理解的词语。
(3)练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找出文中几次提到“爷爷的芦笛”。
2、同桌交流所划的句子。
3、全班交流,指名读有关语句。
4、教师引导学生划出正确的语句。
①“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枝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第一节中)
②“爷爷折下一片苇叶,做一枝芦笛,清脆的笛音传得很远……”(第6节中)
③“……啊,爷爷的'芦笛……”(第12节中)
四、品读感悟,体现情感。
1、自主学习第1~6节。感受“海水的湿润”与“强强的愉悦”。
(1)自由练习读,个别试读,大家评议。
(2)教师指导读。
①抓住“碧蓝碧蓝的海水”“成群成群的海鸟”“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柔和湿润”“拂过”等词语结合看图,引导学生感受海边自然风光的美丽宜人。
②抓住“好玩”“清脆”“拉着”“招引”“别提多高兴了”等语句,体会强强对海边生活的向往与依恋。
(3)启发思考:在这里我们除了体会到自然风光的美丽与强强的愉悦,我们从强强的爷爷身上还能感受到什么呢?
2、以读促悟,学习第7~13节。感受“环境的变化”和“强强的心理变化”,即感悟“两条明线”。
(1)初读第7~10节,整体感知。
①引读第7~10节,要求:自由朗读7~10节,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自然环境变化和强强心理变化的句子。
②小组交流。
⑧全班交流。
(2)细细品味,读出感情。
①学生合作找出关键词语。
学生找出“狂怒”“四溅”“喷洒”“吞没”“摔打”“永不疲倦”等词句体会海水肆虐凶猛的情景;找出“裹紧被子”“蜷缩一团”“连大气都不敢出”等词句体会强强紧张、焦急、害怕的心情。
②认真听教师范读。
③学生练习自由朗读。
④指名读、评议读、齐读。
3、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突破难点。从“爷爷的芦笛”中受到感染。
(1)自由读第11~13节,自主质疑。
(2)教师梳理出主要问题:
①强强一开始在他爷爷走时说不怕,后来为什么又害怕呢?而听到了爷爷的芦笛声后为什么又不怕了呢?
②强强的爷爷在漫漫的长夜里做了些什么呢?他不害怕吗?
(3)小组就以上问题合作探讨,交流认识。
(4)师生小结:
①强强未经过实际锻炼,所以害怕。
②强强的爷爷因为习惯了这样的大风大浪,所以尽管一个人去查看汛情,也不害怕。
③正因为强强从“爷爷的芦笛”中感受到爷爷坚强勇敢的生命形象,所以后来又似乎变得勇敢起来了。
过渡:同学们找得很准确,让我们再来细读感受一下,这样悠扬的芦笛声分别在什么时候听到的呢?强强心理有何变化呢?
适时板书:
海水湿润强强愉悦
适时板书:
爷爷:慈祥能干
启发思考:这里写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强强心理的变化,这与“爷爷的芦笛”有什么关系呢?(过渡到下一步)
引导质疑,教师出示梳理出主要问题。
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五、小结。
1、让学生谈谈对“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理解。
(1)同学们互相交流认识。
(2)请他们说说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学生可举例说明)
2、小结:只有经历风雨,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形成坚强的品格。
出示“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一句,联系实际谈谈体会。
适时板书:坚强勇敢
六、布置作业。
1、填空。
()的芦苇()的笛声
()的海水()的海鸟
()的曲调()的孩子
2、仿写词语。
湿漉漉
一干二净
3、摘录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
把比作,写出了。
出示作业。
板书设计:
4、爷爷的芦笛
暴风之夜
胆小→勇敢
实际锻炼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爷爷的芦笛》教案7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13自然段。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21、爷爷的芦笛
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翱翔婉转蒙胧温润温馨驱赶
3、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第一、二段
1、自由读这两段,想想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不懂的句子。通过朗读,相互启发解决疑难。
4、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价。
(3)听录音轻声跟读。
过渡:看到了海边美丽的景色,听到了爷爷清脆的笛音,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是否就是强强此行的收获呢?
三、精读第三、四段
1、自由轻声读这两段,想一想:“放心吧,爷爷,我不怕”与“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躯干得一干二净”这两句话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这样写,是不是前后矛盾?
2、指名说。
3、默读这两段,用“~~~~”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用“——”画出能表现强强心情的句子。
4、指名读有关句子。
5、出示:
___________的环境
(1)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
(2)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3)“哗——哗——”海水一浪接一浪,永不疲倦。
(4)刚要开门,“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_________的心理
(1)强强裹紧被子,缩成一团。
(2)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
(3)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把爷爷找回来。
(4)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被窝。
自由读,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用关联词语填空:
______环境太凶险了,________强强感到害怕、紧张。
______环境凶险,________强强最终能战胜了自我,变得勇敢起来。
讨论:强强为什么最终能战胜自我,变得勇敢起来?
四、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5。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一读你所喜欢的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
二、继续精读第三、四段
1、默读课文,画出你仍然不懂的语句。
2、指名说。
3、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议。
(3)听录音,轻声跟读。
4、指导背诵。
三、有感请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背诵第7~~13自然段。
板书:
21、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爷爷的芦笛》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关键语句体会爷爷芦笛的神奇及给强强带来的快乐和勇敢。
2、感受爷爷坚强的生命形象。明白“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含义。
3、体会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体会环境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三、教学过程:
导入:昨天,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谁能说说文章的`主要讲了什么,你有读懂了什么?
(一)、出示:
1、“爷爷,爷爷,我们去做芦笛去!”
2、强强说:“放心吧,爷爷,我不怕。”
3、他大声呼喊着:“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
4、“爷爷,爷爷!”强强情不自禁地大喊起来。
(二)、这四句话谁会读?指读—你有什么发现吗?(全是强强说的话,……)强强说这四句话的时候的心情相同吗?每句话到底应该怎么读呢?
(三)、第一句:心情,迫不及待,高兴——为什么?在强强的心里,爷爷的芦笛是一支什么样的芦笛呢?——(出示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联系第一自然段内容体会芦笛的神奇,有趣和美妙,是那么令人向往。重点理解“三折两卷、更有趣的是,浓浓的海水味。”有感情朗读。——读好这句话。
爷爷的芦笛做好了,瞧,出示图:想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用书上的语言或者用自己的话。)这时你觉得爷爷的芦笛又是怎样的芦笛呢?
好好再读这两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爷爷的能干,热爱海边的生活等等。)
(四)、第二句: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联系想像中的小闸屋,五月的大海,(大海平静图)芦笛声音的美妙——想像强强说话的动作——读好这句话。改成反问句说说看,加上简单的理由说说看。
(五)、第三句:这句话呢?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强强的害怕的?划出表现强强心理的句子和描写环境的句子,分组朗读,(看图想像)——读好这句话。
(六)、第四句:应该怎么读?惊喜,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想像强强心理活动,为什么说芦笛驱走了恐惧?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讨论,发表见解,如果不准确让学生进行选择,你觉得爷爷的芦笛是一支什么样的芦笛呢?
(七)、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其用“啊,爷爷的芦笛……”开头写一段话。
《爷爷的芦笛》教案9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文章脉络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爷爷的芦笛
2、 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读题感知内容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翱翔 婉转 蒙胧 温润 温馨 驱赶
3、 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 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 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 分段朗读课文。 4、 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 指导书写
六、 作业
抄写词语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讨论词意讨论交流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文、理清脉络讨论分段说说段意朗读课文说一说练习书写
教学后记
尊重学生 面向全体 及时反馈 当堂巩固
《爷爷的芦笛》教案10
教学目的: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
五、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外貌
小女孩神情深深自责
动作专注认真
一般大小
种子饱满精心挑选
乌黑光泽
《爷爷的芦笛》教案11
一、教学内容分析
《爷爷的芦笛》是一篇行文优美、饱含哲理的短篇小说。课文讲述了强强到海边爷爷的小闸屋,在狂风巨浪之夜,独自一人经历恐惧,最后在爷爷的芦笛中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让我们一起体会到成长中的酸甜苦辣,一同享受爷爷独特的关心、期盼之爱。它具有如下特征:
(1)线索分明,以“芦笛”贯穿全文;
(2)通过环境描写反衬人物的心理变化;
(3)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研究与创新。
(4)学生生活体验缺乏,对这类经历苦难爱的理解难以实现。
本课源于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单元话题是“爱在人间”。从单元教学目标和编者意图来看,是想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爱是多样的,原来经历磨难也是爱,是真爱”。文本表面上看,课文自始至终没有提到一个“爱”字,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爷爷对强强的爱,倾注了爷爷期盼强强早点成长的真情。爷爷让强强亲历在“狂风巨浪和茫茫黑夜”中备受煎熬的做法看似不近人情,但最后强强变得勇敢和坚强,这种“用心良苦”的爱,恰恰是真爱的体现,真情的流露。
让我们在不同内容的“爱”的话题的学习氛围里,体味这种独特爱。从而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引起探索“爱”的含义的欲望,自觉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六年级)通过多年语文学习,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以“爱”为话题的文章,具备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方法,让他们利用工具书自主掌握字词,理解课文大意,问题应该不大。可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备有丰富的情感态度,却很不稳定,非常“自我”,爱出现认识上的偏差。一少部分学生只能在老师知道下去学习,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不得不承认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浅薄,学生对人情世故的理解肤浅,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学习本课最大的困难可能是:爷爷明知海边的气候瞬息万变,却把强强一个人留在小闸屋经历狂风巨浪的考验,变得勇敢、坚强。从而感悟“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人生哲理。像这样的经历学生基本缺乏,体验不深。基于以上所述情况,我选择了如何引导学生“激趣、发现、质疑、明理”教学设计理念;充分采取多媒体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来,利用图文并茂,声、光、色的独特效果,启迪学生思维和想象,感悟自然环境变化、心理变化,身临其境地去体会爷爷的爱。目的是想让学生走进课文,养成自主探究,爱动脑想问题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三、教学环境分析
依据教学预想,只是利用幻灯片、声响、音乐,并可以达到目的。教学时,充分利用我们学校教学设施一流,信息技术程度高,学生操作能力强,兴趣浓。只要班上所具备的多媒体环境进行教学,便可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情感朗读中学会12个生字,积累由这些生字所组成的词,以及描写自然环境的有关优美句子。
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通过自主讨论、合作探究的方法体会文中蕴含的`感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得不结实”的含义。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掌握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
五、过程与方法:
以课题为引导,以“芦笛”为主线索,展开教学;以体验朗读为主,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去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抓住重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一同感受成长过程中的酸苦辣。指导学生明白接受实际锻炼,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语、片段去诵读,去体味理解,从而达到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感受爷爷良苦用心的爱。
教学难点: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以及情感价值观在探究中的自我感悟,自我觉醒。
《爷爷的芦笛》教案12
一、 导入
同学们,音乐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如果大家不信的话,让我们一起去听一种特殊的音乐——笛声,一起去学一篇文章——爷爷的芦笛。
1、齐读课题
2、爷爷的芦笛到底是啥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听听。
出示文字:“一张普普通通的……海水味”
“清脆的笛音……飞来飞去”
二、 学文
1、让我们来到那个可怕的夜晚。找出描写大海狂怒的句子。自读4—11节
2、交流
(1) 第八节 “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自由读、指名读、观视频、指导朗读
(2) “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打破” 读出力量的大。
(3) “哗——哗……永不疲倦”读出一浪接着一浪的袭击。
(4) “刚要开门,‘呼’的一声……湿漉漉的”读出害怕、读出大海的不厌其烦。
3、是呀,这么可怕的夜晚,如果是你,你一个人在这小屋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读出示强强害怕的句子。
“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着:‘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
“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
“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
“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齐读。
4、正当强强害怕的时候,一种声音响了起来,我们一起去读读文章的最后两节,学生质疑。教师。总结:。课件出示问题:
(1)“悠扬的笛声为什么能使强强变的勇敢起来?”
(2)“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题。
全班交流。
5、再读文章的最后一节:“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的一干而净。这时候,他觉得自己变得勇敢起来。强强想起了爷爷平时爱说的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三、 拓展
1、读到这里,把你此刻的感受写下来。
2、交流。板书
3、平静的大海也是美丽的,欣赏平静的大海的美景,齐读大海平静的一面。
4、教师。总结:生活也象大海一样,有起有伏,当生活考验你的时候,你要懂得去承受,当生活向你微笑时,你要懂得去享受。
5、老师送上一首小诗,与学生共勉生活。
《爷爷的芦笛》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行文优美,饱含哲理的短篇小说。主要写了少年强强到海边爷爷小闸屋里,在狂风巨浪之夜,独自一人历经恐惧,最后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从而给人以这样的启示: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得让他们经历风雨,见世面,在实际的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情感真挚感人,层次清楚分明。全文以笛声为线索,文章三次提到芦笛声,我以此线索来理清思路,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爷爷的芦笛给强强带来了什么”这一主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层层深入感受爷爷的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想象和回味,带来了惊喜和快乐,更带来了坚强和勇敢。从而感受到爷爷对强强的那种独特的关爱。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文中蕴含的'感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意思。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3、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重点
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的句子。
四、教学难点
1入情入境理解感受大海的温柔与狂怒和强强的内心心理过程的变化。
2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蕴涵的道理。
五、教学过程
如何让学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而且比较到位地理解文章的深远意蕴与独特构思呢?我预设了以下几个学习活动:
(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一开始,教师抒情式的朗诵把学生带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种声音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有一种声音是那样清脆奇特,让人难以忘怀,这种声音代表着爷爷对大海的无限深情……顺势质疑:这是什么声音?(爷爷的芦笛!)这笛声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给强强带来了什么感受呢?我们一起再到海边,到爷爷的小闸屋去看看。
(二)学习活动:细入味,回顾想象中的大海。
教学这篇课文时,第一段学习我是放在了第一课时。为了体现文章的完整性,我把课文第一段的处理是运用回顾复习的方式引入的。结合课文内容,用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海边美景。如碧蓝碧蓝的海水、成群的海鸟、闪烁的星星、海风的温馨以及悠扬的带着浓浓海水味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此时,教师注意创设优美情境引导学生感悟强强想象中的大海的宁静、优美。因为强强从没有到过大海,在他的想象中大海永远是美好的。
《爷爷的芦笛》教案14
一、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学生要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另外,在基本理念中还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爷爷的芦笛》是一篇短篇小说,以“芦笛”为线索,描写了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小闸屋过夜的情景,启示人们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得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的锻炼。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分四段:
第一段(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第二段(2~6):写强强来到了爷爷的小闸屋,并拉着爷爷做了一只芦笛。
第三段(7~10):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第四段(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道理。
作者特别注意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第一段:海边小闸屋的“好玩”、“碧蓝碧蓝的海水”、“成群的海鸟”、“天上的星星”、“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形成了美丽宜人的海边自然风光,映衬了强强对海边生活环境的依恋和向往;而第二段里“苇叶葱茏”、“柔和温润”、“平静”、“温馨”等等描写,让人感受到海边风光的迷人可爱;至于暴风雨之夜的描写,“狂怒”、“四溅”、“喷洒”、“吞没”、“摔打”和“哗——哗——”的声响,表现了海浪的凶猛和海风的狂暴,这是另一种环境,这环境能锤炼人的意志,强强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实际锻炼才变得勇敢坚强起来的。因此,根据文章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并能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爷爷的芦笛》这篇课文挺长,我安排了两课时。依据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特色,本着“夯实基础 读中感悟”这一精神,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2、情感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技能目标:
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关于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理解和确定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由于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所以我把“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作为本课时的重点。同时“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能很好地突破,也会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教学设计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
1、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课文内容,所以让学生自由朗读,同时提出朗读要求:a、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型,读顺每句话。b、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样,既尊重了大多数同学的阅读习惯,又照顾到少数阅读速度较慢的同学,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学生汇报朗读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评价和纠正。
(2)检查生字词
我从课文中选了7个词语,这7个词语既有生字组成的新词,也有以前学过的熟词。出现这7个词语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让他们会读、会写,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同时也达到积累的目的。如“小闸屋”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小闸屋,再猜一猜“爷爷是干什么工作的。可以从文中找一找。抓住第七小节“今晚有潮汛,我得去查看查看。”为第二课时理解爷爷的坚强品质埋下了伏笔。另外“三折两卷”是个熟词,课文中“三折两卷”写出了爷爷很能干,让学生先对这个词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含有数字的成语,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总之,学习生字词时,我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了多种形式,但始终遵循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3)接下来,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几次写到“爷爷的芦笛声”,画出描写爷爷芦笛声的句子,通过读——画——再读,学生很容易把握文章的脉络,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
3、精读课文,体悟情感,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要求大家仔细默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写你的体会。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扣词点评,如“碧蓝碧蓝的海水”、“成群的海鸟”……体会海边自然风光的美丽。“三折两卷”体会爷爷的能干等等,最终体会到强强对海边生活的向往和依恋,并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表达出来。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的。教师范读,体现了课堂上师生互动,互相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
《爷爷的芦笛》教案1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明白经风雨,接受
实际锻炼,对自己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3、摘录描写风浪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强强的心理活动。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真心英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爷爷的芦笛》一课,谁还记得课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芦笛声?(3次)分别是什么样的?(板书:悠扬、清脆、奇特)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文中出现的三次芦笛声给小主人公强强带来了怎样的不同的感受呢?
二、研读课文,深入思考:
让我们先来学习文中提到的第一次芦笛声:
过度:悠扬的芦笛声是在哪一段提到的?(第一自然段)谁给大家读一读?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第一次芦笛声是强强亲耳听到的吗?(不是,是想象的)你从哪知道的?(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
好玩在哪里?谁来读一读。
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
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光闪闪烁烁。
①指导朗读:碧海蓝天,海鸥翱翔,星星闪烁,多么富有诗意的`景致啊!你能体会后,再来读一下吗?(板书:美丽)
②出示图片欣赏,自己练习,齐读。
③引读:更有趣的是……
过渡:在美丽的大海边,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丛里,和最疼爱自己的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这样的生活多么令人……(羡慕、渴望、盼望着去看一看、玩一玩)强强对爷爷的小闸屋充满了(向往)。(板书:向往)(如果你是强强,你会怎么想?)
④指导朗读:你能读出自己的体会吗?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指名读)
第二次芦笛声
过渡:转眼就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爷爷的小闸屋,看,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1、出示“五月间的海水变得柔和温润。……拂过强强的脸颊。”
①指名朗读。此时的大海是一番怎样的景象?通过想象感受一下情景。(板书:柔和温润)
②你感受到了吗?(指名)海水是——海面是——海风呢?
此时此刻,你好想说什么?(好美呀,好舒服呀……)
2、我想强强一定和大家发出了一样的感叹。该做更有趣的事了。齐读4—6小节。
听到了清脆的芦笛声。真的跟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强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板书:高兴)
白天,小闸屋周围美丽的景色以及“清脆”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第三次芦笛声
快乐的时光总是让人感觉短暂,刚才还和爷爷一起吹芦笛、看海鸟,转眼夜晚已经来临了,爷爷说:“……”强强是怎么说的?(“放心吧,爷爷,我不怕。”)
1、你能想象一下强强说这话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吗?
真棒!你说此时的强强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十分地——(勇敢,英勇,胆大……)
2.我们可不能光听他说的,要眼见为实,瞧瞧晚上发生什么了?
①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①指名朗读。此时的大海变得怎样了?你见过狂怒的大海吗?(板书:狂怒)
②强强是躲在被窝里听大海的声音,我们也来闭上眼睛体会一下,听听狂怒的大海。(放音频)……你觉得夜晚的大海……(大海变得可怕了……)
③指名读文:谁再来读这一段,把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体会大海的凶猛、可怕。)
④读的真不错,我们向他学习,一起来读一读。
⑤还有哪些话也写出了大海的凶猛与可怕呢?
交流:“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①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着:“爷爷!爷爷!”
②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
③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他哆嗦着下了床……
④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过渡:(指名读这四句话)通过这些表现,我们感到强强当时……(害怕急了、恐惧、)
除了夜晚狂怒的大海让强强感到了巨大的恐惧以外,还有其它原因吗?(独自一人在家、年龄很小、担心爷爷)
放录像。加深体会,指导感情朗读。齐读7———10
4.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那是什么声音?放笛音。
对,是爷爷的芦笛!(出示)“啊,爷爷的芦笛!”
指导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强强的兴奋,高兴)
5、此时的强强变得怎样了?是什么使他勇敢起来了?(芦笛声、爷爷、爷爷的语言)
①、出示第十三自然段:“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此时此刻这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什么?风涛中这悠扬的笛声,那是爷爷在对强强说……
②、在这狂风怒潮的黑夜里,爷爷在干什么呢?
③、此时此刻,他又想起来什么呢?出示: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④、这是爷爷在告诉他什么呢?你怎么来理解的,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或者也可以借用以前学过的名言句子来说。
⑤、引导朗读体会。
6、总结: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不同的笛声,先写了强强想象中的大海和笛声;然后写了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海和笛声给强强的感受;最后写了漫漫黑夜里,风涛里的笛声。这些笛声对强强和我们来说,带来了什么?给予什么?懂得了什么?把你读懂了的,感悟到的写下来。
爷爷的笛声———————————————————————————————————————————————————
三、总结全文,提升认识。
1、小结。
2、是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首歌的名字叫《真心英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相信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会对这首歌有更深的领悟。(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
让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在你我的心里流动……
板书:
7、爷爷的芦笛大海心情
悠扬美丽向往
清脆柔和温润快乐
奇特狂怒恐惧→勇敢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